时间:2023-09-25 11:19: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早产儿营养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8-02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较低,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1]。随着早产儿的管理以及治疗的不断完善,解决早产儿出生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难题就是早产儿的喂养[2]。本研究将对100例行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女孩,62例男孩,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28-36周,平均胎龄为32周。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1.2.1 喂养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单纯的鼻胃管营养喂养,并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孔橡皮吮吸,并对其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次喂养前后以及喂养过程中,让其吮吸橡皮5分钟,每天喂养7-8次,其吮吸周期为2周。
1.2.2 配方乳以及营养方案 本研究所有早产儿均选用同一款特定配方奶粉,在其出生后6-24小时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来对其喂养的次数以及喂养量来进行制定。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前,必须对其胃滞留物的量、性质以及胃排空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其残余的奶量来确定新鲜奶液的注入量。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以及回抽过程中,其速度不能过快,以此来避免早产儿出现“胃轻瘫”的情况。
1.2.3 护理 在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当早产儿胃内的奶液残留量低于上次喂养的1/3时,就必须将残留液打回,然后在将奶液补充到预计量。当早产儿的腹胀情况较为明显时,必须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 结 果
在观察组的早产儿中,有2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40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0.7±2.1)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8.6±4.0)天,48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在对照组的早产儿中,有14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9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4.8±2.9)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11.1±3.2)天,36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两组早产儿的反流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耐受情况、胃残留的发生率等、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 讨 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3],胃肠运动功能在肠腔内运转、食物磨碎以及食物混合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相对较低,其胃肠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早产儿在出生后保持与子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其胃肠的负担相对较重,通常还会出现胃排空时间延迟以及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进行治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来对患儿进行饲养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管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非营养性吸入加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的次数,而且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有助于早产儿的胃肠道营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636-638.
关键词:抚触护理法;早产儿;喂养;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1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eeding and weight influence and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premature baby using touch nursing method. Methods 86 cases of premature babies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comparison group and touch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ou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uch nurs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were treated only with general nursing method. Results Feeding times and weight increasing for premature baby in touch group are obviously more excellent than comparis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 take on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Touch nursing method;Premature baby;Feeding;Weight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也称为未成熟儿[1],其出生体质量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低下,且均低于足月儿,死亡率较高[2]。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早产儿护理的一个难题。
婴儿抚触护理法是通过对皮肤及各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达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的目的[3-4]。为了寻求更优的早产儿护理法,使早产儿尽快发育强壮,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作者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86例住院的早产儿的护理进行了对照研究,应用抚触护理法与常规护理法相结合,并对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两个指标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86例患儿均为作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分娩的单胎无器质性病变的早产儿住院患者,并均符合以下条件:胎龄≥30w,并且≤35w;出生一般情况好,无窒息,无消化道及腹部病,出生体质量≤2500g,Apgar评分1min、5min均≥8分。将86例住院早产儿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抚触组男28例,女15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0±321)g,身高(44.13±2.55)cm,头围(31.89±2.56)cm;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入院日龄0.5~24h,出生时平均体质量(1825±324)g,身高(44.15±2.58)cm,头围(32.05±2.62)cm;两组患者性别、入院日龄、出生时平均体质量、身高及头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 对照组全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如下:①体温稳定护理:将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根据早产儿体重及日龄调节暖箱适中温度,维持早产儿体温在36~37℃,体温差小于0.8℃;②营养护理:尽量指导父母用母乳喂养,对吸吮能力差的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采取滴管喂养或者鼻饲喂养,喂奶后取右侧卧位;③呼吸道护理:取侧卧位以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出现呼吸暂停,尤其是生后3d的婴儿[5];④预防感染:做好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室实行湿式清扫。更换1次/w暖箱,彻底清洗消毒。
1.2.2抚触组的护理 该组早产儿的护理是在采用对照组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配合抚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抚触护理如下:①抚触方法:采用头面部、胸部、腹部、腿部、背部、臀部的抚触方法,遵照国际通用的抚触手法进行[6]:②抚触时间:早产儿抚触时间应放早产儿未吸氧,无呼吸暂停,病情稳定时;2次喂奶之间,宝宝情绪稳定,没有哭闹和身体不适;先从5min开始,然后延长到15~20min,2次/d;③抚触的注意事项:抚触时,手的力度应以做完后孩子的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抚触时就避开婴儿的和脐部;切忌在婴儿过饱、过饿和过疲劳时抚触;抚触者应剪短指甲,摘掉配饰。
1.3观察项目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每位早产儿喂养次数及体质量增长情况,并按照设计的统一观察记录表格进行记录,以用于分析研究。
1.4数据处理方法 将所有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 t检验,并且假设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对照组和抚触组都是选择的是43例早产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别是早产儿的喂养次数和体质量增长指标进行对比。在对照组中,婴儿的喂养次数平均为(8.12±1.86次)/d,而抚触组的喂养次数为(10.12±1.98)次/d,从数据中可以看经过抚触组的护理后,喂养次数平均增长了2次/d左右,从而反应出抚触组能提高婴儿的消化速度,促进婴儿加速代谢成长。在体质量增长指标中,对照组平均增长为(24.3±2.1)g/d,而抚触组平均增长为(30.5±3.6)g/d,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抚触组在婴儿体质量增长上大概高出对照组6.2g/d,最高的高出11.9g/d,平均增长达到25%以上,增长明显。
3 讨论
本次所有86例早产儿中,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护理前两组早产儿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次数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抚触组早产儿喂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191.
[2]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5-718.
[3]Madeline Gleeson,Fiona Timmins. A review of the use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ouch as a nursing intervention[J].Clinical Effectiveness in Nursing,2005, 9(1-2): 69-77.
[4]邹泉. 抚触干预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 39-41.
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情况和耐受性。结果: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型护理干预; 早产低体重儿; 不耐受
Study the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LYU Cui-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65-06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80 cases of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had 40 cases.Two groups were given intravenous nutrition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feeding related conditions and tolera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nasogastric and stomach tube indwelling time,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ime and the time required to restore the quality of the birth bod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ew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Intoler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Duanzhou District in Zhaoqing City,Zhaoqing 526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7
早产儿通常又可被称为未成熟儿,胎龄低于37周,且常把新生儿的体重低于2500 g称为低体重儿,若新生儿的体重低于1500 g,则称之为极低体重儿(VLBWI),因其各个系统的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较低、抵抗力较差和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在新生儿中的病死率较高[1]。给予早产低体重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影响早产低体重儿的疾病转归,被认为是显著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生存率的重要环节[2]。在笔者临床护理研究中,通常给予新生患儿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患儿非营养性吸吮,应用微量泵进行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采用腹部抚触等措施,把各种护理干预有关措施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型的护理循环,使其贯穿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经过专业护理人员观察了解早产低体重儿的发育情况,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于出生6 h内入院,且均需经过胃管喂养。采用Apgar进行出生后1、5 min评分均大于8分,且排除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中男51例,女29例,胎龄28~34周,出生体重1.2~2.5 kg。两组患儿性别、身长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喂养后俯卧位:应用早产低体重儿专用卧垫,依据相关要求使早产低体重儿俯卧或仰卧在其小枕上。(2)腹部抚触:给予患儿腹部按摩,其操作的具体时间在下一次喂养前和俯卧后,腹部抚触时要以脐为中心掌心慢慢向外周进行,且用力要适当柔和,需要密切注意患儿在腹部抚触时的呼吸、心跳、肤色、肌张力及哭闹等一般情况。(3)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吸吮空的橡皮,在给患儿胃管喂养之前的需吸吮5 min左右,应用胃管分次喂养时让早产低体重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促使患儿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素。激素会促进胃肠道的快速生长、发育及其功能成熟,显著提高患儿胃肠营养的耐受性,其不仅可使早产低体重儿一直不断的增加能量摄取,而且还可有效提高患儿吸收营养的应用率,极大地缩短了胃管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4)采用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的方案:微量泵进行定量和定速度输入,且每泵入1 h需间隙2 h。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常规传统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应用较为传统的护理方案,即早产患儿需直接卧在暖箱内[4]。
1.3 观察指标 由专业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儿鼻胃管准确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具体胃残留状况和呼吸暂停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时间情况比较 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鼻胃管留置时间、全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残留率、腹胀发生率及呼吸暂停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早产患儿耐受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75.0%患儿(30/40)喂养耐受,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1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5000,P=0.0062)。
3 讨论
早产儿通常是因其提前出生,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该时期所需的能量较高,然而新生患儿的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且其营养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弱,胃肠道的相关功能也较弱,吸吮的能力较差,因此早产低体重儿会发生喂养不耐受性等相关并发症状,严重则会危害新生患儿的生命[5]。文献[6-7]研究显示,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性与新生儿的胎龄和其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早产儿的体重越低,患儿发生的喂养不耐受性概率愈高。治疗和预防早产低体重儿是我国围产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8],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概率逐渐增加,其概率大约在5%~10%。本研究采用新型护理措施干预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性有一定的显著效果[9]。
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会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临床上常用的喂养方法是间断胃管喂养和应用肠道外静脉营养,采用常规的间断胃管喂养可把奶液一次性迅速地注入新生患儿的胃内,胃肠腔内的压力随之增加,患儿的胃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更为严重的会导致患儿小肠缺血性坏死,最后加重早产低体患儿的不耐受性[10-11]。肠道外静脉营养虽然能够补充因喂养不足而缺少的一些营养物质,然而若早产患儿进行长时间的静脉营养,则会对新生患儿胃肠道的胃分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以及消化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胆汁紊乱会出现淤积性肝炎,新生患儿的肾功能被加速损害,最终使新生早产低体重儿的代谢发生紊乱[12]。此外,插管技术也较为复杂困难,对相关护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且营养液的价格也非常昂贵,普及面也非常小[13-16]。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快速得到恢复,可为患儿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显著改善了早产低体重儿的心理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指数,新生患儿的体重和发育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在临床上为新生患儿的远期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17-19]。因而,科学合理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和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是远期患儿的发育和健康的重要部分。通过腹部按摩后,患儿的消化道激素逐渐增加,新生患儿对营养物质吸收和消化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患儿更好的生长发育,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经肠道的喂养耐受性[20-22]。
本研究显示: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后,早产低体重儿的鼻胃管留置的时间(10.7±5.6)d,全肠道的营养时间(9.3±5.4)d,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7.8±3.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8.6)d、(17.3±5.8)d、(10.2±3.6)d,且新生患儿的胃残留率、腹胀发生率及呼吸暂停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儿,此外新型护理干预组患儿的喂养耐受率为75.0%,明显高于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的45.0%。因此,对早产低体重儿采用新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经肠道喂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性的概率,还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成熟,降低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应用新型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患儿的不耐受性,提高早产儿体重、加强胃肠道功能及减少早产儿体重儿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美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77-79.
[2]党爱玲,郭红梅.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68-1269.
[3]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524-525.
[4]陈凯瑶.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47-248.
[5]李红,王柳金,农均华,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体重增长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128-129.
[6]李占魁.早产低体重儿肠道喂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827-829.
[7]陈凯瑶,胡爱兰.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80.
[8]黄妙霞,徐燕珊,谢金水,等.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89-191.
[9]江泓,张金蓉,刘孝桥,等.早产低体重儿早期喂养的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250-252.
[10]邢小芳.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660-2662.
[11]李朝晖.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62-163.
[12]袁建荣.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探析[J].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探析,2015,15(14):250-251.
[13]邢晓霞.极低体重儿经不同喂养方式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36-2037.
[14] Armanian A M,Sadeghnia A,Hoseinzadeh M,et al.The effect of neutral oligosaccharide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Int J Prev Med,2014,5(11):1387-1395.
[15] Van Niekerk E,Kirsten G F,Nel D G,et al.Probiotics,feeding tolerance,and growth:acomparison between HIV-exposed and unexposed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Nutrition,2014,30(6):645-653.
[16] Benor S,Marom R,Ben Tov A,et al.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mother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Am J Perinatol,2014,31(6):497-504.
[17] Karagol B S,Zenciroglu A,Okumus N,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low vs rapid enteral feeding advancements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birth weight 750-1250 g[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3,37(2):223-228.
[18]马开美.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价值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10.
[19]蒋曙红,王金秀,张琳.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预防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2):5269-5271.
[20]朱慧洁,沙吾列・木塔力甫.护理干预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61-562.
[21] Kappel S,Weis J.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hypothermia at birth in premature and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a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J].JBI Database System Rev Implement Rep,2015,13(9):11-17.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生长发育
Abstract:The premature infant refers to the age of 37 weeks and less than 28 weeks of neonatal[1],premature infant each organ system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the survival ability is poor,many complications.Especially preterm infant nutrition problem also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non nutritive sucking(NNs)refers to the unacceptable by oral feeding of preterm infants and by a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in the baby's mouth placed no hole pacifiers,to increase its sucking action,without breast milk and formula milk intake[2].
Key words:Non nutritive sucking;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本文将我院自2012年1月起入院的80例早产儿的喂养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分娩的体重符合孕周的产后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6例,女24例,胎龄(31.4±3.5)w,出生体重(1589±210)g;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胎龄(31.5±2.9)w,出生体重(1600±212)g。两组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出生体重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奶量根据体重而定,体重1000g者50ml/kg・d。喂奶间隔时间为2 h,每天每次增奶量体重1000g者每天每次增奶量2ml/kg。①观察组患儿开奶后,于喂奶前30min给予NNS,6~8次/d,15min/次。②对照组患儿人院后,间断胃管喂养,喂奶前不给予NNS。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以下情况:①生长发育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入院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状况。②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出现胃潴留,即胃残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3];出现腹胀、呕吐及呼吸暂停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见表1。从表l可看出,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3.5±0.5)d,而对照组为(8.0±2.0)d,较对照组短,人院后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分别为(98.1±3.0)g和(280.1±2.5)g,明显优于对照组(47.1±3.0)g和(210.±3.0)g,两组比较P
2.2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 见表2。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共6例,而对照组22例,P
3讨论
近年来非营养性吸吮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差,加之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喂养不耐受,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4]。董梅等[5]报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5%,尤其是早产儿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体重增长快,睡眠时间长,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的情况少。本研究提示NNS可使早产儿安静,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不安活动,增加能量储备,促进了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讪.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5.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9.
[3]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出生转入NICU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48例,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孕周31+2~35+6周, 出生1、5 min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5~8分。体重1011~2245 g, 其中1011~1605 g 4例, 平均住院天数14 d。
1. 2 方法
1. 2. 1 喂养方法 患儿生后8~24 h开始给予胃管喂养。选用扬州华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6号硅胶胃管, 将胃管末端用石蜡油, 经口腔插入, 插入约25~30 cm, 经测试确定在胃内, 回抽无咖啡色样胃内容物, 即于试喂5%葡萄糖水1~2 ml, 3 h时后观察有无胃残留, 如无残留, 给予母乳或1:2圣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婴儿配方奶粉。根据胎龄从0.5~1 ml/次。每3小时1次起开始, 按需逐渐增加至全奶。加奶量应视患儿胃肠耐受情况增加1~2 ml/(次?d)。每次喂奶前回抽残留奶, 如无咖啡色样, 将残留奶注入胃管, 并计算本次奶量。如残留奶超过上次奶量1/3, 则减少注奶量。
1. 2. 2 干预 所有患儿均置于暖箱内, 采取头高俯卧位喂奶, 床头抬高15~20°。头侧向一边下颌靠近胸部, 双臂屈曲放于头部两侧, 30~60 min更换1次, 需要专人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2 护理
2. 1 胃管护理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吞咽反射弱。插管或每次喂奶前观察患儿有无紫绀、呼吸变化, 避免误入气管发生误吸和窒息。避免经鼻插入, 因为经鼻胃管鼻饲进食会造成鼻腔堵塞, 使呼吸道阻力增加, 增加氧耗。插管完毕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处以免脱落。每次鼻饲前抽尽鼻饲管内空气及液体, 并检查有无潴留。喂养结束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可减少细菌生长, 减少患儿感染的机会, 同时确保奶液全部进入胃内。如注奶过程有阻力, 应观察是否堵塞, 如为堵塞应更换胃管重新插入。增加奶量时观察喂养是否耐受, 胃管每周更换。记录插管时期和日期, 拔出胃管时要先夹住胃管, 以免管内液体流入气管。
2. 2 护理 患儿喂奶后给予头高俯卧位, 由护理人员专职护理30 min/次准确记录, 当发现不当时及时纠正, 避免由于俯卧时面部垂直向下, 导致缺氧甚至窒息死亡[2]。鼻饲奶后30 min观察患儿有无呕吐及反流。常规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3%以上。及时吸出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哭闹可使胃肠道痉挛加重呕吐及反流为减少患儿哭闹, 可予以抚触, 使其安静舒适。
3 结果
在48例早产儿中, 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后均采取头高俯卧位, 降低了胃食管反流及呕吐频率, 发生胃食管反流3例, 呕吐、腹胀5例, 出院时体重均增加1.7%~3.9%。效果显著。
4 讨论
【关键词】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1-02
随着我国儿科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已经在危重症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早产儿自身消化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且自身体重偏低,因而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所以,在危重早产儿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为患儿提供营养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临床研究对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对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儿胎龄在31周至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23±1.3)周,出生时体重在800 g至2.2kg之间,平均体重为(1.76±0.6)kg。其中,6例消化道出血,3例颅内出血,15例生活能力地下,12例中重度硬肿症,18例吸入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仅依据其病情程度实施胃管鼻饲、滴管喂养或是奶瓶喂养。对于胃肠无法耐受的患儿,仅以10%葡萄糖液为供能物质,且喂养过程中对患者体征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调整,连续治疗3d至16d。
实验组患儿在入院2d至5d后开始接受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待其肾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实施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连续治疗5d至17d。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液由水溶性维生素、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氨基酸液和10%葡萄糖液组成,与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1安瓿配10ml 10%葡萄糖液,现用现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3.1 护理措施
第一,营养液的输注。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24h输完。
避免其他药物输入或采血操作与营养液同输入通道进行,从而降低破坏营养液稳定性、栓塞、细菌污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依据治疗方案通过微量输液泵恒定输注,同时,应确保输液泵具有功能完好的报警设备,输液器应配置有0.22μm终端过滤器,且每天应更换一次[2]。
第二,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着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实验组所有患儿均使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前应保证皮肤干燥清洁。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有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置管过程中应敷使用透明膜,并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若穿刺部位皮肤发生渗血,需立即改变穿刺部位,且穿刺后使用50%硫酸镁湿敷水肿部位[3]。
第三,加强生命体征检测,积极治疗并发症。?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接受治疗前均需采集血液进行肝功能、血糖、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治疗之初每天检测一次,治疗2至3d后,适当降低检查频率,从而保证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高血脂、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4]。?2低血糖护理。若患者出现无哭闹、精神反应差,则证实其存在低血糖症状,此时,应对营养液输注速度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及时调整。?3静脉炎护理。静脉炎的发生会对患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若患儿出现红肿、渗漏等症状,需立即改变注射部位,并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局部皮肤。
第四,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
3.2 总结
综上所述,危重早产儿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为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郎,张彩霞,欧天颖,等.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2
[2] 张洪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4―55
关键词: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08-01
早产低体质量儿(LBW)是指早产且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出生后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09.03-2011.09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且接受干预治疗的LBW患儿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生产方式:自然生产53例,剖宫产37例。根据临床干预方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综合护理)各45例,组别间患儿在上述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研究。
1.2 护理方法: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联合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常规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方式。干预组则由经专门培训护士按以下步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非营养性吸吮(NNS):每日胃管喂养前取无菌奶嘴置入患儿口中,诱导其进行NNS,每隔2h1次,5-10min/次。
(2)微量泵间断喂养: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患儿所需奶量后连接在胃管上,使用微量泵匀速喂养,喂养时间0.5-1h,每3h喂养1次。
(3)护理:喂养结束后将患儿置于专用卧垫上,放置前先往水囊中注入35℃温水约2500ml,然后将患儿放置入双侧布套内,最后将卧垫连同患儿置入经过预热的暖箱内。患儿取俯卧位,依据患儿体长将凹形枕放置在合适位置上,将小枕凹口调至床垫外面,以便增加患儿俯卧的舒适度。患儿头部要置于凹形槽内以确保其安全[2]。
(4)抚触护理:患儿每次喂养前均要仔细抚触,2次/日。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婴儿专用润肤油手掌后,依次轻柔、均匀地抚触患儿头部、面部、背部、四肢,最后抚触腹部,并轻轻活动患儿四肢,用手指腹轻揉患儿左侧小腹部6-10次,开始时用力要轻,其后稍加力,注意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患儿哭闹、躁动则立即停止抚触。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日增加体重,记录喂养过程中的喂养不耐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均明显早于常规组,日增加体重明显高于常规组(p
表1 组别间干预效果比较(s)
注: *与常规组相比,p
表2 组别间喂养不耐受情况[n(%)]
注: *与常规组相比,p
3 讨论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LBW出生后的营养需求更高,且对患儿的正常生理、智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加强LBW的早期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文综合护理组在常规药物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4项护理,其具体作用为:NNS能够强化并训练患儿的吮吸、吞咽等功能,从而为经口喂养创造条件。微量泵持续间断喂养则能有效避免传统一次性大量喂养对患儿胃肠道的压力、胃粘膜的刺激、胃内容物反流等,而且能够加速消化,促进胃内部排空。喂养后患儿取俯卧位则有助于加速吸收,促进胃部排空,避免腹胀等,且能给患儿带来舒适感,避免患儿餐后躁动影响消化。抚触则能有效刺激胃酸分泌和营养物的吸收和消化,加快患儿体重增长[3]。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LBW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胃肠活动和消化吸收,加速胃部排空,从而能有效减少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提高喂养耐受性,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璐兰.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13(10):1-3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关键词 ] 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16-03
早产儿和足月产儿在胃肠道发育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足月产儿的胃肠道已经发育健全,母亲可以顺利进行母乳喂养,而早产儿胃肠道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在进行喂养时,常常出现不耐受现象,对早产儿的奶量摄取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因此造成早产儿体内蛋白质量不足,体质量不增长,还可能下降,影响早产儿的成活率,影响其远期的生长发育。为探讨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寻求更加合理的喂养及护理方式,本研究选取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对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研究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12~2350 g,平均(1200.23±300.69)g;胎龄29~34周,平均(25.28±5.45)周。对照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2300 g,平均(1200.67±300.15)g,胎龄28~35周,平均(25.34±5.89)周。两组早产儿均为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在体重、胎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静脉营养基础上进行,对照组早产儿给予传统的方法进行喂养护理,即在早产儿出生后,进行经口喂养,或者是采用鼻胃管的方式进行喂养,喂养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视其胎龄、体重、吸吮能力而定。第一次喂白开水,如无呕吐,1~2h后开始喂奶,尽量选用母乳,如无母乳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开始的浓度3:1或2:1,以后逐渐增加浓度。当早产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便可开始进行肠道喂养。
研究组对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营养支持:所谓的营养支持,指的就是使用胃肠内外营养的喂养方式进行喂养,一般是在早产儿出生之后的24 h内,给予胃肠内喂养,当早产儿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时,才需要进行胃肠外营养喂养,起到补给的作用。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好是早产儿母乳,无母乳条件者,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需要采用专门的奶粉微量喂养,时隔3 h喂养一次,避免过度喂养造成呕吐[1]。在喂养结束之后,分析患儿的残余奶量以及排便情况等,在下次喂养时,再适当的增加奶量。增加奶量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增加量不可大于20 mL,避免奶量过多造成呕吐。在24 h之内,最早可在12 h内,体重小于1000g的婴儿,0.5 mL6 h,喂0.5 mL4 h,喂1 mL3 h,为1 mL;体重大于1000 g,并且小于1500 mL的婴儿,为1 mL6 h,为1 mL3 h,为2 mL3 h;体重大于1500 g的婴儿,2 mL3 h,为2 mL3 h,为3 mL4 mL。
早期经口护理:对早产儿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体重超过1500g,胎龄大于32周的早产儿,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好,在病情得以控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经口喂养,此时的早产儿已经具有吞咽的能力,可以进行吮吸,必要时进行经口滴喂。但是由于动作不灵活的原因,需要进行经口滴喂。早产儿每日的食用奶量需要结合早产儿的体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开始2~5 mL每次,2~3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5 mL。滴喂一次[2]。喂养时,可选择稍软的,轻轻唤醒患儿,使患儿处于屈曲位和中线位,使手能触及患儿面部。滴喂时,医护护理人员采用10 mL的空针,抽取奶液后,完成奶液抽取工作之后,在婴儿的口角出放置注射器贴,控制好滴喂的速度,不可太快,在婴儿吸吮和吞咽奶液的过程中,医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避免出现喂养速度控制不当以及奶瓶过大,对早产儿吸吮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喂养之后,需要右侧卧位,将婴儿的上半身缓慢的抬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早产儿吃奶之后,出现呕吐,或只是误吸现象[3]。两次喂养之间给患儿足够的休息时间。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体重在1000~1500 g或胎龄<32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早产儿。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长度从耳垂到鼻尖到剑突的距离,插入后注入5 mL空气,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然后将早产儿胃部中的羊水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喂养[5]。开始量每次2~3 mL,间隔2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 mL。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患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果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下次食用奶量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在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奶量或停喂一次。它的优点:间歇注入可对胃肠激素的释放产生有利的生理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缺点:间歇注入可致短时间内胃扩张,腹内压力增高和膈肌上升,造成短暂的呼吸暂停、青紫及pH和PO2降低,尤其是BPD的早产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喂养速度,慢慢注入喂养,要认真观察早产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窒息。
连续进行胃管喂养的护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较轻的新生儿,胃内易有残留奶的早产儿或者是在进行间歇胃管喂养的过程中,易出现心率异常、呼吸缓慢,或者是低氧血症等各种不良反应时,需要对早产儿进行持续胃管喂养。将早产儿一天所需要食用的奶量,采用微量输液泵以每小时1~2 mL的速度连续缓慢注入胃内。它的优点:对于极低体重儿营养吸收好,体重增长快,尤其是BPD的早产儿,缺点:对胃肠道成熟的刺激不如间歇注入法,需要密切监测胃容量。对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不宜采用此法。在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2~4 h抽取胃液一次,检查胃内残留奶量,以调整注入速度,残留奶量不应超过每小时的入量。配好的奶液如未用完,时隔4 h更换一次奶液,避免早产儿食用变质奶液造成不良影响[4]。持续胃管喂养时,经常会因为早产儿的活动等各方面的因素,致使胃管位置移动,甚至是出现脱落,所以,医护护理人员在进行胃管喂养的过程中,需要全程观察早产儿,当其病情稳定,不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后,可停止持续胃管喂养,进行间歇胃管喂养。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在早产儿出生之后进行早期间歇胃管喂养,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从婴儿的肚脐部位到额头正中之间的距离为胃管的长度,然后进行胃管检查,将婴儿胃部当中的羊水彻底清除[5]。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的严重的早产儿,此时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比较差,不可顺利吞咽。采用此方法治疗,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婴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是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食用奶量当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进行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一定量的奶量,或者是使用微量输液泵来把握喂养速度,慢慢输入喂养,使早产儿在食用奶液的同时,可以消化,在喂养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婴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婴儿无法呼吸,从而窒息。
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腹泻、腹胀、呕吐以及胃潴等,给喂养加大了难度,此时,进行喂养不耐受护理是关键。首先,为早产儿选择最佳的乳液,一般情况下,多是建议最好选用母乳喂养,若是无法选用母乳,则需要采用专门配置的早产儿配方奶。多数情况下都会是鼓励采用母乳喂养,但是,若是目前存在吸毒行为,或者是艾滋病患者,则不可进行母乳喂养,需要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6]。其次,注意开奶的时间,当出现胎粪排出时,便可进行喂养,多数情况下,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在出生之后的4 h,便可为母亲开奶便不可便可进行喂养。再者,要锻炼早产儿的非营养性吸吮能力(NNS),NNS是指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让患儿进行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配方奶吸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还能增加体重,降低心率,使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减轻能量的消耗,提高氧饱和度,缩短住院天数,一般一天之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采用无孔橡皮进行喂养,喂养次数为6~8次,以刺激早产儿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来得对不可正常进食的早产儿,这样可刺激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最后,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奶等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残留奶量约为上次奶量的1/3时,将残留的1/3奶回注入胃内,并计入预计给奶量中。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吗丁啉或者是红霉素,这两种药物对胃肠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剂量为4 mg左右红霉素进行静脉点滴,将早产儿的胆囊积液胃部一一排空,对肠道运转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具有提高作用,另外,服用吗叮啉可以讲胃排空[7]。
1.3临床观察指标
当早产儿在喂养的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而且每天呕吐超过3次;腹胀或是胃潴留(残奶量大于上次喂养总量的1/3),则表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即便出现这一系列现象,也需要继续进行微量喂养,但是,需要暂空奶一次,才能继续进行喂养工作。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儿在静脉营养时间以及达足量喂养时间上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两组患儿比较,研究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上,随着呼吸治疗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和生存质量高低的关键就是喂养问题。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吮吸和吞咽能力不强,因此,早产儿的营养供给成为了一大难题[8]。喂养开始时间、喂养内容、喂养方式是早产儿喂养研究的重点。早产儿和足月产儿相比,其存在吞咽困难、胃容量小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健全等特点,在消化酶含量活性上,足月产儿的含量明显高于早产儿,而且早产儿胃动力功能也不如足月产儿,加之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未健全,若采用传统的喂养方式,则很容易造成早产儿胃肠道负荷过重,或者是功能障碍及NEC发生率,大大增加了静脉营养所需的时间,延长住院的时间,意味着加大感染率。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肠道喂养会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相反,临床研究提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喂养可促进早产儿消化道的发育及功能的成熟,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尽快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增强免疫,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屈建强等[9]对5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对早产儿实施微量营养患儿在全肠道喂养时间患者喂养时间比未实施微量营养喂养护理患者缩短了5~6 d,本研究中实施微量喂养护理的患儿足量喂养时间为(8.61±4.10)d,也显著短于实施传统喂养护理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本研究还对两组患儿的静脉营养时间进行了对比,实施微量营养护理患儿平均用时比对照组患儿缩短了约 2 d,可见微量喂养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减少早产儿达足量喂养时间,且静脉营养时间也能较大程度上缩短。
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并不具有营养作用。早期阶段,胃肠道得到食物的刺激,能够增加胃内激素的分泌与消化酶的含量,从而使胃肠功能可以迅速发育,有效刺激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的作用,有利于肠上细胞的发育[10]。但早产儿并不可进行足量喂养,因为胎儿的肠蠕动在怀孕28周时发育最快,对早产儿来说,但由于胎儿未达到37周就生产,此时的婴儿在吞咽以及吮吸等各方面的功能上都没有完全发育,不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足量喂养。有学者研究表明[9-10]实施微量喂养方式患儿,出现不耐受情况的比率为30.7%,比传统方式的42.3%有显著下降。此外,患儿出现低血糖、高血脂、胆汁淤积的比率也显著低于采用传统喂养护理方式的患儿。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本研究中患儿对照组有24%出现了胃肠功能障碍,而观察组这一比例仅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合理的微量喂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肠不耐受现象的发生。还能促使胎儿的胎便快速排出,避免出现胃食管出现反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免胃肠道废用性萎缩,可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速度,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有效避免早产儿因喂养产生呕吐或者是腹胀现象,增加早产儿的存活率[12-13]。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微量喂养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满足早产儿吸吮、进食带来的愉受,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宜喂养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参考文献]
[1]唐小岚,文琼仙.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3(8):189-191.
[2]王晨,华.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4(3):259-263.
[3]黄东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激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2010,17(4):145-146
[4]李在玲,叶鸿瑁,王继山,等.危重症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及临床情况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1,46(15):243-246
[5]华.早产儿营养管理面临的挑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21-325.
[6]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2,41(2):87-90.
[7]杨华姿,黄东明,朱建萍.早产儿血中胃动素水平对其胃肠道营养影响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35(7):125-126.
[8]谭启明,韩英兰,袁芳,等.鸟巢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2(10):135-134.
[9]屈建强,周艳,张晓慧.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57-659.
[10]陈宏香,林日亮,温伟珍,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8(2):131-132.
[11]黄巧凤,张少燕,卢燕君.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6(18):329-330
[12]李巧芬.早产儿2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