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学教育方法8篇

时间:2023-09-25 11:19: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学教育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医学教育中由于长期受统一大纲、统编教材的教育体制影响,相当部分学校仍未脱离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课程设置失调,教学方法机械,造成了学生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我院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重点将以教师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关键知识为切入点,建立精品课程和视听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方式,建立“模拟诊疗”等现代教学方式。在课程间隙穿插部分专题讲座课程,介绍外科学临床一些重要进展、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临床外科学的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必须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讲授法教学

课堂上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讲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加以理解,并保存在记忆中,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讲授适合大班教学,可以使教员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为学生展示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降低学生直接阅读的困难,特别适合内容复杂、头绪繁多,需要具体指导的章节。课堂讲授的关键是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当注意熟练备课、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理使用音调、语速、重音、动作示范、面部表情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以使课堂讲授富有魅力。这种由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学功底所形成的持久的吸引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国医学教育历来非常倚重课堂讲授法,其传递信息密度大,教师的讲授可以弥补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缺陷。讲授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十分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21世纪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也日渐凸显。目前,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已不是主要的传授手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学生自学、导师指导小组学习,以后北美的医学院陆续采用PBL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程序。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先导,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以自学为主,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评估小结。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诱因。这些模式阐述了教学多种效能的若干方面,这些效能超出了学习知识和答案的范围,包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以及怎样发展、使用策略和计划。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比喻启发、对比启发、推导启发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充裕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启迪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认识疑难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对教师的启迪和引导要进行积极反馈和自我调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病例中心式教学

病例中心式教学法(CBL/CBS,Case-based learning/Study)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教师应当真实地描述病例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病例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地叙述问题、提出假说、分析相关数据、作出初步的判断等等,同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等。教师应当允许该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资料查询、课堂分析总结、课后自学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熟知相关知识,归纳出这些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

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是指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资料(自学)、论证假设、总结扩展”五个阶段。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它是循证医学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形成的分支,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的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更要强调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启发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以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估和应用各种证据。教学全过程贯穿转变观念、方法学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方法学的训练,利用网络资源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交互形式,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与新近系列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有机结合,以病人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综合分析,以最好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强化学生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洪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57-1858.

[2]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4]孙桂荣.谈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67-68.

篇2

1我校对临床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1.1积极探索以"专题式、研究式、"为教学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设计7次局解手术专题实验项目,要求必须为解剖与手术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实施模拟外科手术操作的尸体解剖+观摩手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局解手术项目是①头部及上肢、下肢清创缝合解剖基础;②气管切开术应用解剖基础;③胆囊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④阑尾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⑤疝气修补术应用解剖基础;⑥剖宫产术应用解剖基础;⑦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麻醉解剖基础。在每一次专题手术中,施行以PBL为中心的教学切入点,做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教师在实验指导时必须包括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课时或课后(周六、周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解剖实验室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验平台建设是保证实验和模拟手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我校在解剖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模拟手术的原则和要求,配置专门的局解手术实验室。创建的要求既要体现临床运用又要体现解剖学基础的特点。1.2临床医学教育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分成二个阶段,即临床前期教育和临床后期教育。临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学习,主要完成医学公共课和基础医学的教学。临床后期教育是指临床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在第四学期奔赴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程,如内、外、妇、儿、传染等学科,然后统一安排生产实习。2001年我校打破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中选择几所成立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后期教学服务。这项早期接触临床的制度实施十余年来,解决了大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3对学生进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医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和诊所利用寒暑假进行预见习[11-13]。接触临床,可以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接触病人的技巧,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观摩手术:将学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属医院手术室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完整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机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和展望

2.1通过课程之间的优化综合改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进行。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有针对性的7次外科手术,结合局部解剖学内容,建立一套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及早接触临床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和特色。解剖学老师通过手术实践操作,掌握了外科手术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以后讲解单调乏味的解剖学知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外科手术学老师通过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对局部脏器结构的解剖层次、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变异、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讲授外科手术学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术术式创新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4-16]。因此,通过开设局解手术学课程,同学们掌握了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手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形成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7,18]。总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19,20]。早期接触临床使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内容互相渗透,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传安 胡祥上 饶利兵 于鹏辉 蔡世昌 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篇3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诊断的原理,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运用诊断学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揭示疾病本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奠定基础。在成人医学教育中,学生大都是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过中专或大专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较系统的医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学能力,但是由于社会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感到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并非大量积累理论知识,而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成人医学生的年龄一般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生的记忆力与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现代诊断学学科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加之诊断学课程学习较短等特点,因而成人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1 明确教学目标

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多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达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大,有一定的家庭和工作负担。根据以上特点,其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诊断学起就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2 突出教学重点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对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要求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较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中专或大专所学知识的重复,因而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也比较差。为此,我们采用了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的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分析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专科和本科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别,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培养成人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主要讲授实验方法、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实验诊断学中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验诊断学中一个重点章节,我们讲解贫血和感染性疾病时重点讲解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而对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如血细胞的常规检查方法等,只进行简单的复习。理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实验诊断学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思维阶段,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还未能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如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成不变;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贫血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贫血性质,在治疗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形态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同的病人可能具有其自身血细胞变化的特殊性等。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成人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来学习的目的重在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物理诊断学教学当中,为了能让学生规范化操作,放映由全国高等教育学校统一录制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光盘J,通过视频和声音等多途径教学,学生对体格检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的、系统的观念,通过播放体检操作及疾病阳性体征的视频,学生有全新的视觉及听觉体验,加深了对体格检查手法的认识和异常体征的判断。多媒体教学系统可重复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体检的每个细节。也可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教师和学生的体检操作过程,再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并改正每个细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电子标准化患者提高检体诊断水平。例如在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相应的部位可以听到肺部正常、异常呼吸音和心脏正常、异常心音,以及可以触到胸膜摩擦感和心包摩擦。感教学软件将文字、声音、图像、解剖、生理、病理、血流动力学、心电图、X线、CT及彩色超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心脏跳动、膜活动和各种杂音、异常呼吸音产生的机理。使学生对心音、呼吸音产生的机理及听诊特点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在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腹部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可以检查胆囊压痛征,这些异常体征往往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是难于一一见习到的,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肝脾触诊的正确手法,使学生边看边练习,容易掌握且记忆深刻。电子标准化患者运用于成人学生诊断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且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缺乏对异常体征的体格检查训练问题,是诊断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

篇4

1医学成人教育麻醉生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偏于枯燥的理论,缺乏有力的实践举例

目前,成人教育使用的教材与普教教学教材都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麻醉生理学》。教材为规范麻醉生理学的讲授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限制了教材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设计,使得可教授范围十分局限。教育部门评估高等医学院校的水平和资质时,以使用普遍认可的教材作为依据,导致学校选择教材的范围变窄,从而使教材单一化,教学内容单薄。麻醉生理学教材过于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的成人教学需求。成人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与《生理学》教材重复的基础上强调生理学知识在临床麻醉实践中的运用,而缺少针对成人教育的教材是众多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1.2教学方法滞后

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单向教学法,未能按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教授。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呆板灌输知识,是“念书”而非教学。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教师只把学员当作教育对象看待,强调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忽视了同临床紧密结合的服务意识。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员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不少学生满腹抱怨、心生厌倦。学员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无法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受益不大。

1.3课时及授课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课时安排和内容设计上过于教条化;对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有失偏颇。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教师匆忙于宣讲知识点,很难深入透彻讲解某一问题,更谈不上拓展相关的知识点。其次,课时紧张使得课堂讨论、阶段测验、课外练习减少,师生难以互动。而且实验内容繁多、实验步骤繁琐,往往拖堂超时,完全流于形式。教条化的课程设置不能有效地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工作联系起来,而成教学员认为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知识才是他们真正所需求的。教学内容与成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能力状况不相适宜,基本是在重复和罗列生理学知识。《麻醉解剖学》《临床麻醉学》《麻醉生理学》《理学》《麻醉设备学》等都是麻醉学专业学员必须学习的重点课程,教科书上难免会有部分重复内容,怎么才能做好彼此间知识点的衔接和避免重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各科教师之间也应多沟通学习,长善救失;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争取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4授课教师欠缺麻醉专业知识

由于临床麻醉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一般的医学院校对麻醉生理学、理学等课程授课的教师,基本上是原来生理学、药理学教师。而生理学教师对临床麻醉专业医学知识接触得很少,所以在讲授麻醉生理学这门课时,也是觉得力不从心。不能游刃有余地把生理与麻醉学知识结合起来,这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的麻醉专业人才。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医学成人麻醉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努力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成教学员的真正需求

成教学员一般都接受过“入门”式的医学基础教育,并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养成了各自的学习习惯,并且理解能力较强,需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教学应以工作岗位对医学知识、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指导;以理论知识为临床实际工作的引导性为目的;建立灵活的、实用型的麻醉生理学教学体系。针对成人教学特点,对老师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学内容要有新设计、新视野、新体验。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个性,发挥其独特的新奇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2.2提高教学水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名高素质的麻醉生理学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生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麻醉专业方面的技能,并且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应该对生理学教师进行麻醉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临床一线见习实践,增强对麻醉专业知识的领会,与临床教研室更好地沟通和配合,将基础生理学与临床麻醉学有机结合。教师在熟知本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及杂志期刊,以拓宽知识面。同时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加深理解,才能将课讲得生动有趣透彻。要注意了解本专业科研成果及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内容,使学员了解学术动态,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

(2)贯彻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它对课堂质量高低,效果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教师的学科专长、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亟待提高。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人员主讲,然后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通过集体备课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改革教学内容,强化临床麻醉知识:调查结果表明:麻醉专业的成人学员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多联系临床知识。在教学中应该简化一些理论性较强而与临床麻醉工作关系不太密切的内容,如:呼吸节律产生的机制、细胞膜的信号转导功能、突触电位及睡眠机制等。强化与临床麻醉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麻醉过程中低温对心肌的影响、全麻状态下呼吸节律的变化、麻醉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等。多介绍前沿知识,增强基础生理理论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实用性,并增强学习兴趣。因此,进一步修改、完善麻醉生理学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应需施教,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员探索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辨别思维能力的天地。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采用学导法、讨论式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讨论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并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碰撞,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成教学员大部分年龄偏大,精力分散,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却不擅长记忆的特点,要力求教出风格和特色。对麻醉生理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要精讲点拨,条理性强而非难点内容可安排自学。每次课后留下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以启发学员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思路,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即要做到给一个空间,让学员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员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员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员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员自己去解决。

2.3.2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员自主学习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即可培养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PBL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百多所医科学校实施和推广。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在全日制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解剖学教学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学员合作、交流等能力。成教学员几乎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工作能力,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及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需求。他们在学习中普遍表现为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强,而记忆力较差,对死记硬背的内容存有惧怕心理。因此,PBL教学法对成教学员更为适宜。

2.3.3制作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许多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CAI教学对培养和开发学员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重要作用。通过使用CAI课件,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而麻醉生理学的CAI课件目前国内仍是空白,我校完全有能力和资源来完成麻醉生理学部分章节的CAI课件工作,从而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总之,成教麻醉生理学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PBL法、开放性实验法等,并尝试课内外结合式教学,发展网络式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2.4培养终生学习能力

医学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而“难题”会不断涌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不能只强调“教”的作用,不能仅仅教会学员读懂一本教科书,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麻醉生理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预习-自学-复习”的学习习惯,树立“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增长才干,跟上时代,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2.5坦诚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谋发展

邀请全国开办麻醉专业的各医学院校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这无疑对我校进一步办好麻醉专业起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共同研讨、解疑答惑,从而认清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认识,全力以赴、高质量地实施我院麻醉专业的教学工作。

3结语

篇5

关键词:进入角色;医学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R8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5-02

外科学在医学科学技术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动手能力。“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为更好地贯彻教改,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初探。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包括:①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②学开临床医嘱;③开展病案讨论。由于是外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难免有不妥之处。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形式。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大顺序讲课。学生听起来单调、枯燥,老师也感到呆板,难以吸引学生。一次课上讲解急性阑尾炎,同学反映:急性阑尾炎教科书上有,我们会自学。老师吃力地讲一遍需几个学时,何不讲解诊断一个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那些?应该同哪些疾病鉴别?在医院怎样治疗这个病,即如何开医嘱。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目前教学的方法问题,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2 如何实施

2.1 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

外科学新大纲和教材要求的教学重点是基础与普通外科疾病。通常讲解各疾病时的共同程序是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个方面。而笔者我首先打破了这个程序。即让同学先提出疾病诊断依据(要点),而这些依据可在教材中寻找:①病史(病因);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③辅助检查(X线、B超、CT检查等)。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每个疾病临床表现的普遍性中找特殊性,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特殊性加以鉴别。例如:讲解急性阑尾炎时,须强调其同右侧输卵管妊娠的鉴别,从两病的特殊性,就不难鉴别,使同学易于理解、记忆。课后同学反映这样讲课,兴趣提高了,上课时能学到那些依据来诊断疾病、鉴别疾病。课后复习抓住了重点,时间也少了,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思考面也宽了。学生上课时能随老师思路去思考、去探索诊断疾病的依据;并弄清这些诊断依据的来源和可靠性;能联系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较自觉地学习课本知识,奋发地钻研专业知识。

2.2 使学生学开临床医嘱

外科医嘱是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时,处理病人的重要书面材料,一般同学感到为难。“往往是护士催促,自己干着急无从下手”。实习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恼。往往需要多次请教临床老师,有时不得不反复涂改。对为何加开或停用一项医嘱也常一知半解。即使书面知识学得不错的同学,要在实习中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还是有困难的,开医嘱时连给病人做那一种手术的名称都不知道。例如,术前术后处理,要开出术前术后的医嘱,大多无从着手,而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需花时间更长。这些都是目前外科课堂教学上脱离实际的常见问题。怎样把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技能中去呢?笔者初步尝试采取集中讲解和让学生练习开写四大医嘱(长期、临时、术前、术后)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在医嘱讲解时穿插介绍课本上治疗原则及方法。例:急性胆囊炎医嘱应强调:①分级护理(据病情轻重);②低脂饮食(忌油腻、控制胆汁分泌);③抗菌素使用(控制感染);④补K+、Na+、Cl-、碳酸氢钠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⑤补液(增加血容量);⑥术前医嘱(术前准备);⑦术后医嘱(术后处理)等。把教材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和实际遇到不同病情需要哪些治疗,以活学活用的形式结合在医嘱中一并讲授,使同学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到实践体验。同学课后反应,这样学习好像自己就在给病人会诊、讨论处理病情――开医嘱。这样课堂学习比较生动。对教材中呆板的治疗原则及理论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边听边探索,体验到自己是“医生”,好像在给病人治病,脑子在不断思索着应开那些医嘱来检查或治疗,自觉地去学习。

2.3 “一病一案”讨论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一病一案”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假戏真做”。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当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利用病案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排除其他干扰,开出医嘱。在学生热烈讨论中去鉴别他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例:讲完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一节课,向学生提供一份急腹症病案。全班讨论气氛活跃,在选出四名同学上台发言时,他们把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病、宫外孕、肺炎都想到了。各自说出了诊断依据、鉴别方法,开出医嘱;老师再加以归纳、总结。学生一致认为这样上课,自己就像是一位医生,把所学的知识都用到病人身上去了,而且所学知识已对他们产生强大吸引力。通过初步模拟“现场”(病房)训练,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的效果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实施了3个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各实习医院普遍反映实习生好像是工作了1~2年的医生,从询问病史到体检,基本上能独立接待病人,书写/打印病历质量也较好;能开初步医嘱,能积极参加科内病案讨论及在会诊时热烈发表见解,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技术操作;基本上能开出完整四大医嘱,还能较顺利而熟练地开术通知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处理常见急诊病人。

4 教学体会

按照“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对一堂课50min进行安排:①开始10~15min一病一案讨论(课前病案讨论);②中间20~25min新课讲解诊断依据内容;③后15~20min介绍新课医嘱内容(有些疾病1-2节课讲不完时也按上述比例分配)。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做好书面发言,并计入平时成绩。

5 结论

(1)为实现临床医疗大专学生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三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师生均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甜头,对目前教学大纲的执行及教学的科学管理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加强了三个能力培养,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促使“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化。通过2届临床大专班教学及医院信息反馈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尤其在基本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上明显提高。能把书本知识在临床中结合运用,目前,有些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能顶班处理病人,逐渐向“高分高能”转化,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4)本教学方法初探原则是以全国高职高专《外科学》统编教材新大纲要求为宗旨。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突出“进入角色”教学。只是初步尝试,虽然不够成熟,其目的是为外科教学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0(5).

[2] 何玉刚.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篇6

关键词:医学教育; 工作方法; 探讨

目前, 知识、信息爆炸和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及多样性增加,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疗市场竞争性的愈演愈烈,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本文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作好临床教学工作作了初步探讨。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篇7

[关键词]医学生 教育教学 PBL教学提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63-03

什么是教学方法?对于医学生来说教学方法又应该如何?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去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可以将其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1]对于医学生教育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这样医学生的培养确实缺少个性化发展。如何改善医学生教育是切切实实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医学生的教学往往最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传授―接受模式以及问题―发现模式。[2]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3]与教学相关,临床教学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的一大部分。临床教学包括了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训练,是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所医学院校能否为社会输送出合格的医护人员。但是目前存在的医疗教育问题十分严峻,医学生不断的扩招,学生的层次发生不断的变化,本科毕业就上岗,而在国外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是要在普通本科读完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其次就是目前的社会、医疗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随着有经验的医师逐渐退休,师资力量的短缺,还有复杂的医患关系,学生培养课时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差强人意。[4]

目前来说,医学的专业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临床医师,不单单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技能和素质培养,同时去强化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和自主学习更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探究。各大医学院校在部分的内科学及外科学等课程中,逐渐开始实施PBL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竞争的意识和团队的精神,最终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显著的效果。因此说,医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记忆大量知识,而是应该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作为终身学习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强化教学各个环节而不是削弱它,除了为教学内容服务外,还应该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具有其重要的独立价值。[5] [6]

以问题为学习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7],是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ning,LBL)模式相对而言的,两者在教学设计理念、实施的方式以及教学绩效评估方面均有着明显区别。LBL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中心,采取灌输教学的方法。而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其教学的设计上具有真实性、实战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去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8]

一、医学生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1.设立问题很重要,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所有的学习内容是围绕所设立的问题架构出来的;

2.问题的设置应该和临床医学生未来可能面对或遭遇的现实状况相对应,并没有一个固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学生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4.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讲述法的教学方式不能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5.教师的角色是作为知识建构的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6.当完成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课程单元时,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二、PBL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方式

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独立的知识点化作整体的知识链,进一步突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9]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实施PBL教学时各有所异,但其中心内容相差不大,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方案、归纳总结等步骤。

1.组成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小组,根据临床场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由多学科的临床和专业的人员组成问题设计小组,设立问题,建立好完善的学习模块[10] [11],如消化道出血和休克、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设立对某一病例的PBL手册,提供给教师、学生、模拟病人,让他们组成真实或虚拟的场景,在公开讨论课上,围绕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

2.查找资料,探索问题

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一至数天间歇,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通过教材、软件、参考资料、图书馆等学习媒体对此病例的发病情况、病理生理、解剖、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3.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得出报告结果

每一次的讨论都会有相应的主题,首先会针对患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问题,由学生对某一症状或体征进行发病机制分析,接下来会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医生的关怀职责进行讨论,由学生将这些信息和之前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4.归纳总结,进行反思

教师将每小组学生多次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此外,小组成员不仅需要反思自己在案例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效率,而且要思考改进的方法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的途径,使小组在接下去的案例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作为教师,也要思考怎样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PBL的教学模式。

至此,一个核心专题的学习方告一段落。概括起来说,P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包含的核心知识或问题展开主动学习,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获取医学知识的逻辑过程。[10]

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上的优点

目前PBL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创造型的医学人才过程中,会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12]具体表现如下:

1.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才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这能够使医学生及早树立自学意识,在遇到疑问时能主动地问“为什么”,并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合理的答案,打破传统的照本宣读、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2.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下的医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和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这种知识体验的获取过程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使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医学知识的整合运用,培养临床思维

PBL教学使医学生在学生时代就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一个真实的病例能够包含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使医学生能够培养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逐步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要求具有的比较全面贯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的素质。

总之,PBL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得到明显发散与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创造型和开拓型医学人才。[13]

四、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的现状

根据国内外各院校实施PBL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国式PBL教学的改革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师资不足

PBL是一种导师制的教学小组形式,如果一个班级(30-40多人组成)被拆分为几个小组,对于教师的需求数量显然明显升高。此外,PBL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较高。[14]教师不仅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PBL理念,掌握PBL教学思路和实施方式,还必须了解PBL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等。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PBL教学的效果。

2.教学条件不足

PBL教学对场地、图书、网络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必须扩大图书馆藏书量,添置必要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及电子工具等,才能满足学生拥有足够信息来源的需求。但是教学资源的匮乏不单单是PBL教学的缺陷,也是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3.现成的PBL教材缺乏

由于PBL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一部适合其教学使用的教材。特别是医学院校,目前的传统教材是不符合PBL的教学模式和要求的,因此,如何重新编写教材成为推广PBL医学教学的关键问题。

4.学生自主学习条件的欠缺

我国的医学生基本上是从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如果让学生们突然接受PBL教学,会使不少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搜索信息、整合判断、表达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PBL教学的方向之一。

五、关于PBL教学的几点考虑

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要求所有的老师、学生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马上认识、接受,甚至实践,并不是一壶茶的时间可以完成的。虽然在国内有医学院校已经开展试验性PBL教学,但尚未普及。因此,我们的医学生的PBL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应该加强医学院校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的学习

教师传业授道必须获取更多关于PBL教学的方法,国内外关于PBL教学的文献阅读、总结,逐步使教师从观念上认识、了解、接受、体会,从而形成PBL教学思维。我们根据医学生上课的特点,把内科的PBL教学按照医学系统进行分类,对不同专科的教师进行单独培训和PBL学习选修课,以尽快让相关专科教师更加快速熟悉PBL教程。

2.临床PBL教学是进行PBL教学的突破口

因为临床所遇到的问题和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完全吻合,这种情况下,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围绕问题去组织PBL模式的课程,如组织一次课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践行PBL学习的思想,以便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不能对医学生过于强调参与PBL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证明的学习过程,对于临床医学中需要牢固掌握的理论,如仅仅通过PBL教学难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充分掌握,而且PBL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高,学生免不了会产生压力,强制实施PBL教学会引起消极的反应。

医学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PBL教学模式的启用与实施更需要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转变观念。教学不能再是填鸭子式教育,应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医学生。为了让学生以后更快适应临床实践,大家都应该积极参与PBL教学,这样医学生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 注 释 ]

[1] 涂焕应,姚金玉.关于教学方法定义的再思考[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2):120-121.

[2] 李尚明.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3-77.

[3] 邓军,李菊英,谢自芳.浅论现代大学教学方法[J].大学教育科学,2007(1):68-70.

[4] 郭莲,徐跃,赖登祥,等.关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0):1674-1675.

[5]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91.

[6] 钟志贤.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7(2):34-45.

[7] 李昆太,程新.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J].大学教学,2013(1):116.

[8] 陈春燕,郭晓奎.传统教学法与PBL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9):1494-1496.

[9] 陈娜娇,俞方,夏强.PBL教学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93-94.

[10] 王婷,于淼,刘琳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1-2.

[11] 汪青,钱睿哲,鲁映青.学科整合型PBL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2-3.

[12] 李晓静.浅谈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点[J].中国医疗前沿,2009(23):114-115.

篇8

一个好的医生或医护人员,除了应有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准,还能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人文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医护人员除了在学习当中掌握医学科学知识,还要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医护理念、预防观、卫生观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和保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理论知识,从而为学习临床相关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超敏反应性疾病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观念和原则:如无菌观念、交叉传染、杜绝“滥用抗生素”等原则,这些观念和原则的把握,会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和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学生个人和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1]。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医学人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著名医学家及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说:“医学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人文”一词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指的是人性与教养,也指人的精神文化[2]。人文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只要是与人类精神活动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属于人文的范畴。而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要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维护尊严、抚慰心灵,简单来说,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从人性出发,关心、关怀和尊重病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敬畏,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医学人文精神主要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知”是理念,即以人的生命和尊严为主旨,把人的发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行”则是实践层次,即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为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努力[3]。当前,许多医院频繁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这与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医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

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式与途径

2.1教师加强重视,转换角色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求满腹经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恰如其分地渗透于“教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角色,不能把自己仅局限于教师的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能够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要把医学人文的精神文化传承给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关心、关爱、理解别人的精神和责任,只有这样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服务于病人和社会。因此,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转变角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相关内容把医学人文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促进医学人文教育[4]。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强化学生的自身感悟。医学微生物学所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且各章节之间逻辑性不强,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本学科易于理解但难于记忆[5]。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全程采取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积极开展情景模比、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及学术研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念,使医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人文价值理念内化为医学人文精神。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实验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设计“空气的细菌学检查”试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细菌无处不在,应时刻注重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污染,为以后工作中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传播打下良好基础;而“口腔、手指的细菌血检查”试验,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认识到自然界大部分微生物为正常菌群,有些对人类无害而有利,微生物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密不可分,只有少数才会引起人类疾病。

2.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2.3.1抗生素滥用与“超级细菌”的出现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41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其中20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挽救了无数生命,至今抗生素仍然是感染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药品。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已经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而人类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甚至是“超级细菌”。超级细菌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也越来越长,主要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菌、泛耐药肺炎杆菌等。为了减缓细菌耐药性及超级细菌的出现,要求医生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或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耐药监测。

2.3.2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恐艾与歧视

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解与偏见,针对这一现象,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尽管目前我们尚不能治愈艾滋病,尚未研发出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但是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控制血液和血制品,以及提倡安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HIV的传播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HI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的事实,分析原因,这与艾滋病患者被歧视、不安全、医疗机构的商业利益驱动等种种因素密不可分,归根结底是个人道德、医生医德等医学伦理素养缺乏所致。这就要强调学生要有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积极宣传预防,还要以身作则,洁身自好,同时教育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理解他人的优秀品德。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将人文精神培育贯穿其中,将医学人文理念真正渗透到医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6-7]。

3结语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别是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服务对象是患者,所以医学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求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学人文素质,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才会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真正做到“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因此医学生人文教育更为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这就需要教者精心的构思和设计;此外,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案例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医患关系,促进医学教育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金平 曾静 胡晓艳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孙桂鸿.小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培养[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封3.

[2]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561-563.

[3]王夏强.浅论主体感悟式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3):183-184.

[4]陈锦龙,吕刚,宋婧,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69-171.

[5]包常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法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0):781-782.

[6]胡晓艳,向丽,姜梁.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西南军医,2013,15(3):356-35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