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8篇

时间:2023-09-25 11:19: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篇1

1.1质量意识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更多的是把资金投入到自己的销售环节和企业市场拓展环节,很多企业对技术投入和质量管理投入却很少的,这说明我国企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在自己的生产整个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把质量内容纳入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也缺乏对机械工业企业质量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1.2质量管理效益不够高。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不明显,效率不够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业制造业不能仅仅依靠一些非常传统的制作方式,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之策,这需要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战略却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一个难题,很多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念,也缺乏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此导致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下,很难有真正的质量管理成就。1.3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械工业企业如果想有效的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管,必须明确一定的工作机制,而我们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谁管理、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突出,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有效应对质量问题的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比如:在工艺定型阶段,对一些质量特性的影响因素并未完全识别,工业化生产暴露出来;质量标准不明确导致生产各环节包括售后对质量问题判断标准不统一。这些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要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对企业内部来说的,还应做好质量管理的整体架构设计。

2现场质量管理是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场质量管理的落脚点是生产现场,主力军是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管理的主体是人员的思想教育、物资准备、设备、环境、执行工艺、半成品与成品检查(或者简称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从查找质量事故的危害、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的制订到保证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综合合格率,最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地控制,从而不断提升现场质量管理的能力。

3实施有效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1)提高管理者认识。机械工业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以身作则,坚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管理遵循精益化思路开展工作,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2)因地制宜,找准精益化切入点。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以消除工作流程中的浪费为例,首先需要系统梳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各种浪费;其次要围绕资源浪费、管理不畅的流程节点进行系统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再次要明确责任人,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整改。1)机械工业企业在制造上普遍用到机床切削加工。刀具选择、进给量、进给转速、装夹及机床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应先做好工艺试验和调试工作,设计及工艺定型阶段要广泛论证;质量问题的解决要有设计和工艺人员共同参加;对质量问题的措施要标准化,文字化;定期培训相关人员,尤其是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待质量稳定后及时总结每个细节并进行工艺固化,以确保零件加工质量稳定。2)严格控制装配质量。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功能的有效实现,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装配质量主要体现在装配精度上,装配精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对于轮、轴类的最后装配的质量,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其精度,所以为了加强装配质量控制,可以制订严格的装配检验标准并据此把关检验。3)多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在控制过程中要对质量问题进行识别,采用项目管理,组成跨管理部门的质量问题解决小组。同时采用先进质量方法和工具,例如六西格玛,QC等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4)及时兑现质量绩效。对质量监控和管理要全过程地精益化管理,对异常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解决办法,并追究责任,兑现质量绩效。

4结束语

中国必须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而机械制造业作为重要的门类,必须进一步的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增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在精益求精的指导思想下推进质量工作,确保自己的产出效率和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必须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能力,建立健全产品实现过程,更快更高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实现“质量强国”的梦想。

作者:高诺 单位:中核(天津)机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管理;机械制造;质量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36

1 机械工业制造业质量的问题

1.1 质量意识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更多的是把资金投入到自己的销售环节和企业市场拓展环节,很多企业对技术投入和质量管理投入却很少的,这说明我国企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在自己的生产整个过程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把质量内容纳入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也缺乏对机械工业企业质量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2 质量管理效益不够高

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不明显,效率不够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工业制造业不能仅仅依靠一些非常传统的制作方式,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发展之策,这需要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而实行有效的质量战略却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一个难题,很多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念,也缺乏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此导致我国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都比较低下,很难有真正的质量管理成就。

1.3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机械工业企业如果想有效的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管,必须明确一定的工作机制,而我们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谁管理、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突出,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协调性十分突出,有效应对质量问题的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C制。比如:在工艺定型阶段,对一些质量特性的影响因素并未完全识别,工业化生产暴露出来;质量标准不明确导致生产各环节包括售后对质量问题判断标准不统一。这些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要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对企业内部来说的,还应做好质量管理的整体架构设计。

2 现场质量管理是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场质量管理的落脚点是生产现场, 主力军是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管理的主体是人员的思想教育、物资准备、设备、环境、执行工艺、半成品与成品检查(或者简称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 从查找质量事故的危害、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的制订到保证产品的一次合格率和综合合格率, 最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科学地控制,从而不断提升现场质量管理的能力。

3 实施有效的机械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策略

3.1 从管理源头追求精益求精

我们都知道“管理改善是最有必要的改善”, 因此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管理工作做到位, 对精益化生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深入推行工作标准化, 由员工行为规范、现场管理向设备管理、技术质量、生产安全等各个方面逐渐延伸,推行员工行为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五大系列工作准则和标准化图识。实施精益化管理对工业企业和服务型企业都很有必要。

3.2 机械工业企业应该实施质量管理环节

(1)提高管理者认识。机械工业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必须明确管理责任、以身作则,坚持“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管理遵循精益化思路开展工作,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2)因地制宜,找准精益化切入点。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以消除工作流程中的浪费为例,首先需要系统梳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各种浪费;其次要围绕资源浪费、管理不畅的流程节点进行系统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再次要明确责任人,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整改。

1) 机械工业企业在制造上普遍用到机床切削加工。刀具选择、进给量、进给转速、装夹及机床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应先做好工艺试验和调试工作,设计及工艺定型阶段要广泛论证;质量问题的解决要有设计和工艺人员共同参加;对质量问题的措施要标准化,文字化;定期培训相关人员,尤其是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待质量稳定后及时总结每个细节并进行工艺固化,以确保零件加工质量稳定。

2)严格控制装配质量。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功能的有效实现,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装配质量主要体现在装配精度上,装配精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对于轮、轴类的最后装配的质量,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看其精度,所以为了加强装配质量控制,可以制订严格的装配检验标准并据此把关检验。

3)多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在控制过程中要对质量问题进行识别,采用项目管理,组成跨管理部门的质量问题解决小组。同时采用先进质量方法和工具,例如六西格玛,QC等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

4)及时兑现质量绩效。对质量监控和管理要全过程地精益化管理,对异常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解决办法,并追究责任,兑现质量绩效。

4 结束语

中国必须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而机械制造业作为重要的门类,必须进一步的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增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在精益求精的指导思想下推进质量工作,确保自己的产出效率和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必须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能力, 建立健全产品实现过程,更快更高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实现“质量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 库存管理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复杂的生产特点,机械加工企业为了更为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的要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改革开放的程度和广度日益加深,机械加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同行竞争和国际竞争。与此同时,机械加工产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更为强烈,对产品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机械加工企业能够按时提品订单的比例仅为30%-50%,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和企业的库存管理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机械加工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占用了大量的生产资金,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长远发展。

鉴于此,本文针对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按时交付订单率低下、库存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增强企业库存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和研究资料。

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都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国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国内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评述四个部分,分别系统地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1.1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任务发生之前的管控与指导、发生之后的考核与度量来判断组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的效率以及付出的代价。随着供应链管理在机械加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库存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检验企业库存管理的整体效率水平和服务质量。换句话说,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既是提高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由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特殊性,供应链库存管理并非所有供应链下游企业的库存绩效总和,需要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做出更为科学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2 国内外关于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创新 国外学者vesna bosilj—vuksic提出了从组织方式的角度对供应链库存管理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组织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导方针;g. vardangalos则从客户满意度的角度,全面分析了客户与供应链库存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组织与个人相结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此同时,,ramaa. a.则站在微观流程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流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分担。

1.2.2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 国内学者骆品亮将委托理论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相结合,提出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相互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天宝则运用不确定测度模型对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改进。

1.2.3 绩效评价工具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创新 周红通过运用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解决了供应链成员之间库存管理协同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水平。楚金华则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在机

加工企业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

1.3 研究评述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一是未能将机械加工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与绩效评价体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解决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库存管理效率持续低下。二是未能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以往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无法解决供应链全局利益与供应链成员局部利益的冲突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严重。

2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库存管理成本过高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复杂,生产周期过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确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加上,机械加工企业很容易受到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影响,库存管理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库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常常因为商品滞留、材料短缺等原因,对机械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2 库存管理结构不合理 由于库存结构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机械加工企业在库存结构管理上也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库存商品的所占比例上升,则会导致库存销售不太理想,直接反映出商品滞留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材料挤压过多,占库存总量的比重提高,则会导致大量的生产资金被积压,影响资金的利用效率。

2.3 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 影响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因素。只有实现信息共享、维护信息传递渠道的通畅,才能促使库存管理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得以有效整合和利用。然而,中国的机械加工企业在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识不足,信息共享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解决机械加工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性较强、适用性较高、结构简便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将着重研究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目标与方法以及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三个方面展开。

3.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实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执行效率。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3.1.2 有利于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实际情况。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计量方法,准确评价和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水平,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3.1.3 有利于促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各个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得以共享,降低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3.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与方法

3.2.1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本文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在于:①全面了解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际状况。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机械企业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自身的库存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库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②反映机械加工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可否认,信息共享已成为衡量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针对信息共享的现状,提出更为合理的改善意见。

3.2.2 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本文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法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能够将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分别从财务的角度和非财务的角度,综合评价和分析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现状。因此,

本文认为,平衡计分卡方法合适于本文的研究重点。

3.3 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平衡记分卡方法分别从顾客、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考核和评价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质量。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建立机械加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在顾客层面,本文采用准时交货率、订单完成时间、库存交货准确率三个指标来评价。在财务层面,本文采用库存周转率和库存成本来评价衡量。在业务流程层面,本文采用库存物资供应率、收发正确率和仓库利用率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在创新能力层面,本文采用信息共享质量、信息共享速度和企业合作年数三个指标来评价衡量。

本文设计的机械工业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1所示:

参考文献:

[1]黄高余.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初探[j].中国市场,2010,

32:115-117.

[2]张晓东,韩福荣.因子分析在卓越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0):1117-1120.

[3]骆品亮.主观绩效评价与客观绩效评价的优化组合[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2):100-105.

[4]文利,高天宝.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朱确知测度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32(5):983-987.

篇4

关键词:路桥施工;机械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做好工程机械的维修与管理工作,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维修方法,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维修管理体系。这也是今后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修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要不断地完善工程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提高对工程机械的故障的预知水平,找出对机械设备造成有害作用的根源及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工程机械维修工作,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

一、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缺乏技能知识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路桥业不断的盲目扩张,使得路桥施工单位缺乏技术型人才。而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并非我们日常开车那样简单,它要求操作人员有想当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如果一旦在操作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安全后果将是无法估计的,同时在许多施工单位的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没有相关的操作许可证,而自己也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很模糊,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不规范操作,极易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的损坏甚至报废。而就当工程机械顺坏以后,也缺乏相关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

2、工程超负荷运转,减少了维修和保养

目前我国路桥业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不断要求施工人员加快施工进度和路桥施工的成本,这就导致路桥施工单位减少了在工程机械这方面的投资,使得路桥施工现场仅有很少的工程机械设备通过加班加点的超负荷运作才能完成预定的施工任务,就算工程机械损坏了,路桥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该施工进度,于是只要该工程机械还能勉强工作,就让其继续工作,使其这样的超负荷运转,势必会导致工程机械设备老化速度加快,极大的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技术性能及使用寿命,加快了工程机械的更换频率。

3、维修保养环境较差

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下,除了城市建设,很多时候都是在远离城市和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施工,这就使得工程机械在实地布局很大程度上受制与地形,有时会使路桥与工程机械设备之间、工程机械设备和固定建筑物之间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在遇到天气或季节变换等原因,由于缺乏足够的条件对其进行保护和保养,这就使得工程机械设备很容易受到损坏,严重时会使其无法正常工作,而由于施工地点偏远,将会极大的耽误施工进度,对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4、维修人员技术和专业知识有限

在我国许多施工企业都实行二级单位承包制度,同时又由于近几年来路桥施工企业不断扩张,但人员配备无法满足现有规模的需求,因此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都分散到了路桥施工单位的各个施工点,导致维修人员的数量远远不够,于是就造成了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及时解决路桥施工现场的维修疑难问题,这就大大的延长了工程机械停机时间,并影响了维修质量。

二、切实加强对工程机械管理

1、提升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目前设备租赁企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切实提高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当前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机械租赁公司较少,社会上的大多数是一些个体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有的虽具有一定资质,有的根本无资质,而是靠挂在某一具有资质的单位下经营,这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差,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导致违章作业现象及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然而,要避免机械恶性事故的发生,建议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规范设备租赁企业资质的准入门槛。对从事设备租赁企业的人员专业配置都应有量化指标;比如从事一级安装资质企业应具有各类专业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专业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安全技术员、专业安装人员、专业维修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等,使其人员配备真正满足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要求。

2、要保证现场机械设备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

必须认真做好对施工机械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对机械操作人员进场后的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职责,切实做到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格杜绝“四违”现象的发生。

3、做好预防性检查和维修工作

设备的管理中要监督设备租赁单位人员做好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重点包括安全限位装置检查、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隐患的机械,应及时通知设备租赁单位立即组织检修。

4、认真做好对设备的点检和月检工作

设备管理员应认真检查督促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对设备的点检工作,对大型垂直运输设备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以及装载机必须进行每班点检。设备管理员每月要与设备租赁单位人员共同配合认真做好对现场设备的月度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5、应进一步完善设备安装检测监督审核机制

目前各路桥施工企业在用的塔吊都是委托所在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安装检测,但这种检测都是事后检测,此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检测单位应对塔吊的过程实施事前审核控制,即施工单位与设备设备租赁单位签订合同后,塔吊租赁单位就应将所出租塔吊在所在地的等级证书、设备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单位资质证书、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包括:特种作业人员安装作业证和特种设备操作证的原始证件,及塔吊安装施工方案、地耐力报告和基础制作方案报检测单位进行审核,检测单位便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安装单位无证施工或挂靠施工现象,设备未实施登记就进入现场及人员无证操作施工现象的发生,以确保在安装作业中做到资质、方案、登记、人员审核在先,安全、技术施工交底在前,安装施工、过程监督在后的原则。有效地避免大型垂直运输设备安装事故的发生。

图1工程机械安全寿命极限图

三、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措施

1、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送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是指在机器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预测机器的可靠许行,或判断机器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即人们常说的动态诊断或再现诊断。机械设备传统的检测方法是依靠拆检,既费力费时,影响生产,又以加速机械设备的损坏。提高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改变过去的事后弥补机制,采取先进的事前诊断技术,避免突发性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2、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机电设备大修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大多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完善程度和准确性、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大修进度计划、修理质量和经济效益。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包括设备修理的预检和预检的准备、修理图样资料的准备、各种修理工艺的制定及修理工检具的制造和供应。各企业的设备维修组织和管理分工有所不同,但设备大修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内容及程序大致相同。

结束语

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和路桥业的不断发展,路桥施工单位要想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得一席之位,就应当处理好工程机械的维修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加大对工程机械的投资和管理,使工程机械能发挥最大性能,更好的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为路桥施工企业创下更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越.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篇5

(一)保养不当,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机械设备成本包括设备租赁费,能耗费,维修保养费。维修成本在机械使用费的比例较高。做好了机械设备的保养,设备故障率就低,维修的成本也就相应减少,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也就不会存在。机械保养是否适当将对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企业无论施工机械如何优良,若管理不恰当,使机械设备未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就达不到预期机械化效果,从而使工程费用大幅度增加!

(二)外部租赁的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不当企业除了有自有的机械设备外,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或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实行租赁使用。租赁设备根据结算方式分为按实际完成工程量以台班产量定额折算成台班数计算;按台班费结算;按完成单项工程数量以工程量结算三种方式。对于按台班费结算的租赁设备,必须高度重视现场的调度使用,使机械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不然很容易造成机械台班数的亏损,从而增加机械使用费。

(三)机械使用费的管理不力,缺乏对价值链的认识通常财务部门的职能是设备的成本管理职能,工程部或机械部是设备的使用职能。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把握价值链的主控环节,不符合施工企业价值链的管理规律。决定设备机械使用费的关键不单在工程机械的使用和核算环节,同时还延伸在工程投标环节即工程机械使用费的总定额的采用、转发包环节即工程设备使用费的承担和分解、施工管理环节即决定设备机械使用费的活化劳动因素、工程计量管理环节即设备机械使用费能否实现为收入、工程验收和一年后的复验收环节即设备机械所发生的消耗回收的确定性;同时机械采购、技术采用、人力开发管理等方面都能够对设备使用费的价值实现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机械使用费的成本。

二、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设备成本控制

(一)充分认识,战略管理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注重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指导下的成本管理。单纯降低设备使用费或与其相关的某些部分,并不一定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也并不一定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保障企业利益的实现,对企业风险应该实施有效的管理。风险是对收益的威胁,机械使用费的风险既有经营风险也有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使用新技术使设备淘汰的风险。只有对上述风险实施有效管理,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篇6

1.1管理机构不完善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好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必须由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应设置好各个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在本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项目整体长度较长,施工设备以及人员的调动比较频繁,但本施工期间在专职于机械设备管理上的机构还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很多情况下,将机械设备管理完全纳入施工现场管理范畴当中,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缺乏联系,甚至将工作职能并入了其他的现场管理部门当中,造成管理层与操作层发生脱节,设备管理工作难以积极开展。

1.2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本企业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专门的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但由于施工企业本身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导致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中的人员变更速度较快,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理想。本企业机务管理工作机构中,80%的设备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下学历,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对设备管理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机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规范与有序。同时,企业将资金过多的投入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或租赁上,无法对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导致人员素质及能力无法适应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

1.3使用与保养脱节

当前本施工企业在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严格执行了定人定机的工作制度,机械设备的使用与操作人员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并没有将这种对应关系延伸到保养环节当中,简单来说就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责任没有对应到具体的工作人员之上,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又比较应付,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与使用人员相互推诿,难以界定责任。除此以外,由于没有责任制度作为保障,导致项目施工中工作人员仅仅关注短期利益,缺乏长远打算,设备管理与使用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多数设备在项目施工期间长期处于超负荷或带故障运行状态下,设备磨损老化,一方面对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后期维修费用。

2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对策

2.1完善管理体制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一个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前提,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必须涉及到施工作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与个人利益相互挂钩,以充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本企业而言,在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的建设及完善上,采取了统一规划、专人负责的基本思路,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界定专业管理人员与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同时,在施工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遵循“七个有利”的原则,分别是: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机械效能的发挥,有利于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机械完好率的提高。同时,本企业还针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进行严格控制,除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外,尽可能的不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使设备、人员、以及岗位责任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为施工机械设备的保管、检修、以及操作划定具体的责任人员。

2.2加强技术培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公路施工项目而言,施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故而,本企业首先从思想理念上入手,重视技术培训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乃至对机械设备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技术培训力度,优选一批一专多能型人才。同时,本企业还根据公路项目施工的一般特点与规律,组织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专员、以及操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设备管理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方式集思广益,钻业务,学技术,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了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管理技能的提高。

2.3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在各类建安施工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工程机械应用情况反映着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机械的最大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只有通过有效地管理才能带动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现代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1、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内容

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内容有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 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统一管理以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内容。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1)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机械设备安装一般包括:安装基座施工、安装前的准备、设备安装三个过程。而机械设备的调试管理,是确保机械质量的重要环节。

(2)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机械管理,充分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3)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是确保项目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

(4)机械设备统一管理。为了有效地,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实现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的机械设备统一管理就是将所有的机械设备都交由一个生产调度单位来统一集中经营管理。

(5)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配合施工计划,有效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

2、当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当前很多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都不是十分的健全,而且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不少工程管理部门片面的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不是其应该管理的内容,而施工现场确认为是管理部门的责任,以至于两者相互推卸责任,最终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无人问津,所以就更谈不上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项目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进行专业的管理。

2.2施工机械设备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设备管理力量还较弱

在建安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人员、机械设备调动频繁。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对机械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常由其他部门行使其职责,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精简,从而就造成了施工工程机械管理力量的薄弱。一些施工单位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认识不足,缺乏机械设备管理专业知识。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需要质量要求较高的液压油、油、燃料,工程机械设备所需配件要求也较高。如果采购人员责任心不强,购置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油料和配件,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以后,对机械设备就会造成一定损坏,使用效率降低。

2.3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3、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对策

3.1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规章制度健全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的完善工作,工程机械设备实行专人负责,统一规划。努力做到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明确群管和专管的权限与职责,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贯彻执行定岗、定人、定机责任的“三定”制度,做到使每一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操作、检修、保管。“三定”制度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的保障,“三定”制度执行的效果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施工安全、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三定”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并且工作岗位要固定。

3.2搞好机械设备更新、报废工作

这也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在将要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一些运输机械还要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产开支、提高效益。总之,要搞好机械设备综合管理,需要各级单位领导重视,各部门的配合,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机械设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使机械设备综合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3.3坚持施工机械设备评优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三者是互为条件,相互关联的。任何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发生故障,要想延长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就应当结合施工生产,根据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和运作周期做好维修以及保养工作。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保养以及维修计划。对于新的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以加强维护、提高技术人员技能为重点; 对于老设备要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保证运行为重点,从而实现每台机械设备都能安全生产。对于施工企业已经装备的价格昂贵、技术先进的设备,要采取经济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维护、维修工作,要视机械设备磨损情况、工作环境、功能,在充分掌握技术情况、损坏情况、故障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这样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避免了机械设备不坏不修,坏了又很难修的局面,保证机械设备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4、实行机械设备的监理

机械监理是工程监理的一部分,其工作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使用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机械监理工程师应对本项目工程中所有机械,从进场到工程结束的使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离散的作业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综合管理等。机械设备施工作业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服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保证作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按交通部保养规范,或该机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机械监理应严格检验油的选用,油品必须符合该机使用说明书或生产厂家规定的规格型号,禁止使用不符合规格型号的油和劣质油。如发现问题立即令其更换,否则不准设备运转;检查机械安全装置是否可靠、灵敏、齐全有效,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检查配件的备用情况和备件质量,不允许因备件供应不及时或备件质量差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检查操作人员作业记录真实准确。

5、结束语

综合上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有效地管理,工程机械的功效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设备;机械管理;工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08

机械设备是工程中建设中最重要的工具,对工程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还能够在工程的建设中保证工程的效率,避免出现因机械设备管理不善而造成工程延缓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的有效方法进行以下探讨。

1 加强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程机械设备是企业施工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让机械设备在工程的建设中发挥最高使用价值,机械设备在日常的使用中,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工作,能够让机械设备出现小毛病时第一时间被发现,可以避免让机械设备存在小毛病时继续工作,进而造成设备的瘫痪,所以,企业在工程的建设中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2)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工程的进度。在企业的工程建设中,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可以在提升机设设备本身寿命的同时,也能够提搞机械的工作效率,对工程的进度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力量,我们都知道,很多大型的机械设备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就会耽误很长的时间去维修处理,而在这期间,就会耽误工程的工期,因此,应该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定期的对机械设备做好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让机械设备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被发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这样可以避免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益,促进工程的进度。

2 企业机械设备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方式缺乏专业性。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机械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性知识进行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之中,很多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仅掌握简单的操作性常识,而缺乏对具体的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之中,如果存在小的毛病,设备使用人员将不会更好的在第一r间内发现问题的存在,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而是会将问题扩大,很难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解决,也不能做到及时的去处理,而是采取应付的方式简单处理,不能从根本上上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机械的使用过的程中应该加强对人员技术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

(2)缺乏对机械本身的保护措施。机械设备应该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好维修保养和安检的措施,这样可以使机械设备的寿命有所延长,然而,在工作的实践中,大多数的企业和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忽于没有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没能够有效的做好正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不能发现机械设备所潜在的问题,常常使机械设备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之中,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大的问题,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这样即耽误了工程的进度,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加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力度,积极的做好维修保养的工作,使机械设备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3 加强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方式方法

(1)加强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的管理。机械设备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对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科学化的操作,加强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用科学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规则进行使用,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厂家,购置日期等做到很好的归档。在企业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之后后,应该对维修的项目认真的做好记录,保证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够想到解决的措施,避免企业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的找到合适的方案进行解决,因此,加强机械设备在管理中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对机械设备自身的管理。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本身的管理,在对机械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的做好检查,维修以及保养工作,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制定一个详细严格的规划,在机械设备自身的管理中,应该掌握机械设备本身的属性,了解机械设备的组成部分,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充分的做到监管的有效性,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的结果进行分析,每天做出统计,根据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数据,通过数据来分析机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因小的问题而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因此,应该加强对设备自身的管理,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的提高。

(3)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相应组织制度的管理。制度是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企业的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对人员和组织制度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增加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使他们不仅掌握设备的使用原理,也应该懂得简单的维修和保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机械设备的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在设备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好防护工作。加强对制度的管理,使员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使用,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加强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员工在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减少失误的发生。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进行良好的制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4 结束语

机械设备在工程的建设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性效益,因此,我们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本身和设备使用人员的有效管理,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建斌.浅谈做好公路施工机械管理的措施与方法[J].民营科技,2008(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