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严防次生灾害8篇

时间:2023-09-25 11:19: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严防次生灾害,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严防次生灾害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宗旨,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统一、军民结合、平战相兼”的原则,成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全面提升政府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和谐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一)队伍名称: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区救援队)。平时,区救援队在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日常训练;震时,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实施紧急救援。

(二)组成规模:区救援队设队长一人,由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根据部门职能和实际需要,下设11支分队,包括1支专业分队和10支兼职分队,分别由公安、消防、地震、卫生、民政、交通运输、水利、环保、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热力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总人数约255人,所有队员均为兼职,原有工作任务、隶属关系不变,具体配置如下:

1、搜救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消防大队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在救援现场,用人工搜索、高科技生命探测仪等手段,寻找受难者,帮助受难者脱离险境;严防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及时扑灭火灾。

2、社会治安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分局

建队人数:5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和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物资集散点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加强对危险、有害有毒物品的管理;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哄抢事件的发生,及时制定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办法;做好防火、防盗、消防、抢险、交通安全管理和灾区特别管制措施处置等工作。

3、地震现场工作分队

建队单位:区地震局

建队人数:5人

主要职责: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灾情速报,及时通报地震趋势判定意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地震灾害现场宏观考察、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为救援总体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平息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安定民心,稳定社会。

4、医疗救护及防疫分队

建队单位:区卫生局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实施紧急医疗救护,抢救伤员;采取卫生防疫措施,防控疫病暴发流行;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确保灾区食品安全。

5、灾民救助分队

建队单位:区民政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调配发放帐篷、衣被、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组织转移和安置灾民;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6、交通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做好救灾道路和灾后道路的抢修、疏通工作,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转移、疏散。

7、水利设施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区水利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负责灾害后次生水灾的预警,及时提出抗洪、抢险、抗旱方案与措施,供领导决策指挥;负责工程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和除险加固等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维护及河道清淤清障,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和河道行洪作用。

8、环境污染防控分队

建队单位:环保分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灾区环境监测和保护,对有毒、有害气(液)体的辐射泄漏、扩散进行有效侦查;对造成次生灾害以及放射性物质污染进行紧急处置;对易燃、易爆、有毒设施进行检查,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

9、通信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启动地震应急通信系统,保持灾害现场与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及时组织力量修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震情、灾情信息和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10、城市供电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供电公司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迅速修复被毁损的电力设施和调度系统,优先抢修、恢复城市供电,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11、市政设施(自来水、燃气、热力)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自来水公司、港华燃气公司、热力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修复被破坏的供排水、热力、燃气设备;恢复供水、热力、燃气调度系统功能;保证灾区用水、用热供应,确保燃气安全。

三、启动条件和程序

(一)根据《市区地震应急预案》规定,区救援队依据震情和灾情,确定以下应急启动原则:

1、发生5级以下强有感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启动;特殊情况除外。

2、一般地震灾害后,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方可启动。

3、发生较大地震灾害和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建(构)筑物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迅速启动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

(二)发生非地震重大灾害,造成建(构)筑物及其他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具体行动由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其他地区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后,根据地震灾区政府的请求或省、市政府的指示,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在地震灾害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时,接受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度指挥。

四、有关要求

(一)人员要求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分队组建工作,指定精通业务的分管同志负责并担任分队长,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救援分队中任成员。

(二)装备及经费要求

区救援队的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队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志、搜寻、抢险、破拆、救援技术装备;通讯设备;专用机动车辆等。

区救援队人员经费由所在单位负责,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各单位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完善、维护应急装备,组织演练、培训等工作,保障应急车辆、特种救援设备和救援队伍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区救援队启动后,所需经费纳入抗震救灾经费预算专项安排。

(三)培训要求

各救援分队每年都要安排专门时间对救援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地震紧急救援集中演练。区救援队按照“平战相兼”的原则,除完成日常备勤和训练任务外,队员要做到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使用方法,熟悉装备技术性能,熟练使用装备展开救援行动,能够维护、维修所配发的技术装备。

(四)救援保障要求

区救援队在实施紧急救援过程中,各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灾后快速、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后勤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是制定印发组建方案,成立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是编制工作章程,于5月10日前将队员信息登记表和汇总表报区地震局。

三是举行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授旗仪式。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地震后医院垃圾的处理,寻求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最佳垃圾处理方法,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我院垃圾处理的具体分析,总结我院震后垃圾处理的方法。结果 我院震后垃圾处理及时、得当,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结论 做好重大灾害后的垃圾处理,可以避免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关键词】 地震;垃圾;次生灾害;传染病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绵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受灾县市区9个,乡镇274个,人口4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4%。其中,北川县城、陈家坝乡,平武南坝镇、平通镇等地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严重。截至到6月10日18时,绵阳市地震灾害死亡21963人,受伤167742人,失踪8744人。 我院是距离重灾区最近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震发生后,医院倾全院之力,救治来自灾区的众多伤员。 地震后短短10分钟,我院已收治伤员3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人数急剧上升,整个门诊大楼广场已躺满了伤病员,加上医院原有的1000多住院病人,医院已严重超负荷运转,而伤员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震后第2天,我院已收治地震伤员1000多人,加上大批的自愿者、家属及外援人员,我院日均滞留人数达到上万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急剧上升,医疗垃圾量是平时的3-4倍,日均700多公斤;而生活垃圾更是达到平时的20倍,日均20多吨。医院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口多、密度大,加之正值炎热天气,帐篷温度高,伤员抵抗力下降,大量的垃圾存在是极大的次生环境灾害隐患,也是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院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措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日清除、日日消毒,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1 医疗垃圾的危害及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1.1 医疗垃圾的危害[1]

垃圾特别是医疗垃圾中存在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号称为“顶级杀手”。医疗垃圾的危险性常表现为锐器伤害,如针头、刀片、碎玻璃等,而这些锐器随时带有各种传染病毒,一旦被刺很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不仅如此,非锐器性医疗垃圾也会对医务人员及垃圾清运工、就医患者、医院行政人员、病员探视人员、玩耍的儿童等造成威胁。

1.2 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垮塌,灾民和救援人员集中居住,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易腐有机物和传染性污染物,包括抢险期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复苏期灾民安置点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还有灾区的死禽畜,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成为水体污染源,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夏季虫媒传染疫情;二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主要是地震中大批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工矿企业及仓储库房的损毁导致的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伴随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外泄,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区域污染;三是建筑垃圾,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坏及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损毁,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物,在复苏期和重建期,建筑废物必须进行清理、处置。

2 垃圾处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医院向灾民、伤员、志愿者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将垃圾投放到固定地点,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粪便,提醒他们注意饮水和食品安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防大范围传染病的发生。

2.2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要求各病区、医疗点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以防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危害。

2.3 增设垃圾收集点

在人员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厅增设数十个生活垃圾箱、桶,使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定点堆放,全面消毒,并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

在各帐篷病区、门诊楼增设医疗垃圾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实行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和全面消毒。

2.4 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

(1)在各病区、各片区,特别是人员高度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楼,加大清洁力度, 增加了两倍的清洁工,做到随时清扫,时时保持整洁、干净,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每天组织20多名自愿者专门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所有垃圾,并进行专门消毒灭菌。(3)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与环保部门等垃圾清运公司协商,增加垃圾清运次数,由原来两天运一次医疗垃圾改为一天一次;而环保部门还专门停放了一辆载重15吨的垃圾车在医院收集垃圾,每天往返两次,清除所有垃圾,决不让任何垃圾在医院过夜。

2.5 注重自我保护与防范工作

对所有与垃圾接触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加垃圾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对其发放防护手套、口罩、防护衣、防护靴等,防止被感染的机会。加大消毒、灭菌范围与力度。购置大量消毒灭菌药物,每天指派专门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全院的各个病区、公共场所、帐篷等进行定时消毒、定时灭菌,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3 结 果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院在地震期间顺利清除了上千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极大地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篇3

关键词:  地震;垃圾;次生灾害;传染病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绵阳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受灾县市区9个,乡镇274个,人口41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4%。其中,北川县城、陈家坝乡,平武南坝镇、平通镇等地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严重。截至到6月10日18时,绵阳市地震灾害死亡21963人,受伤167742人,失踪8744人。 我院是距离重灾区最近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震发生后,医院倾全院之力,救治来自灾区的众多伤员。 地震后短短10分钟,我院已收治伤员3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人数急剧上升,整个门诊大楼广场已躺满了伤病员,加上医院原有的1000多住院病人,医院已严重超负荷运转,而伤员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震后第2天,我院已收治地震伤员1000多人,加上大批的自愿者、家属及外援人员,我院日均滞留人数达到上万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急剧上升,医疗垃圾量是平时的3-4倍,日均700多公斤;而生活垃圾更是达到平时的20倍,日均20多吨。医院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口多、密度大,加之正值炎热天气,帐篷温度高,伤员抵抗力下降,大量的垃圾存在是极大的次生环境灾害隐患,也是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院当机立断,及时采取措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日日清除、日日消毒,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1  医疗垃圾的危害及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1.1  医疗垃圾的危害[1]

垃圾特别是医疗垃圾中存在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号称为“顶级杀手”。医疗垃圾的危险性常表现为锐器伤害,如针头、刀片、碎玻璃等,而这些锐器随时带有各种传染病毒,一旦被刺很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不仅如此,非锐器性医疗垃圾也会对医务人员及垃圾清运工、就医患者、医院行政人员、病员探视人员、玩耍的儿童等造成威胁。

1.2  灾区固体废物的特点

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垮塌,灾民和救援人员集中居住,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易腐有机物和传染性污染物,包括抢险期产生的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粪便,复苏期灾民安置点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还有灾区的死禽畜,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成为水体污染源,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夏季虫媒传染疫情;二是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主要是地震中大批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相关工矿企业及仓储库房的损毁导致的相当数量的有毒有害危险废物,伴随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外泄,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区域污染;三是建筑垃圾,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损坏及道路等市政设施的损毁,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物,在复苏期和重建期,建筑废物必须进行清理、处置。

2  垃圾处理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医院向灾民、伤员、志愿者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将垃圾投放到固定地点,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和粪便,提醒他们注意饮水和食品安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防大范围传染病的发生。

2.2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要求各病区、医疗点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以防医疗垃圾对社会造成危害。

2.3  增设垃圾收集点

 

在人员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厅增设数十个生活垃圾箱、桶,使生活垃圾能够做到定点堆放,全面消毒,并及时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

   

在各帐篷病区、门诊楼增设医疗垃圾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垃圾专业处理公司实行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和全面消毒。

2.4  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

(1)在各病区、各片区,特别是人员高度集中的门诊广场、门诊大楼,加大清洁力度, 增加了两倍的清洁工,做到随时清扫,时时保持整洁、干净,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每天组织20多名自愿者专门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所有垃圾,并进行专门消毒灭菌。(3)增加垃圾清运次数  与环保部门等垃圾清运公司协商,增加垃圾清运次数,由原来两天运一次医疗垃圾改为一天一次;而环保部门还专门停放了一辆载重15吨的垃圾车在医院收集垃圾,每天往返两次,清除所有垃圾,决不让任何垃圾在医院过夜。

2.5  注重自我保护与防范工作

对所有与垃圾接触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加垃圾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对其发放防护手套、口罩、防护衣、防护靴等,防止被感染的机会。加大消毒、灭菌范围与力度。购置大量消毒灭菌药物,每天指派专门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全院的各个病区、公共场所、帐篷等进行定时消毒、定时灭菌,防止灾后传染病的发生。

3  结  果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院在地震期间顺利清除了上千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极大地避免了灾后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一)编制目的

保证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冰雪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安全有序。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称冰雪灾害,指因低温、冰雹、霜冻等天气而造成的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灾害,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

2、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冰雪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救灾等工作。

(四)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障全县冰雪灾害期间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应急合力,共同做好冰雪灾害应急工作。

3、以科技为先导。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现代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预警、响应和处置。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冰雪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

(一)应急指挥机构

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县应急办、交通局、电力局、民政局、城执委、商务局、建设局、安监局、*局、气象局、卫生局、武警支队、消防支队、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粮食局、物价局、畜牧局、房产局、旅游局、公路局、工商局、中化石油*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火车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二)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1、指挥部

负责冰雪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呼应和处置及救灾等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指导开展冰雪灾害应急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具体协调处理冰雪灾害应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负责冰雪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会商、评估工作;及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并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制定冰雪灾害应急方案;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指挥部成员单位

交通局确保全县公路畅通;加强客运调度工作,做好因恶劣天气滞留旅客的解释工作,并及时疏散;及时调度抗灾工作用车和抗灾设备;及时做好灾后被毁道路修复工作。

电力局负责输变电设施、线路的安全检查;做好电力线路防冻除冰和送电安全工作;及时抢修被毁电力设施,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民政局负责储备救灾生活物资,指导救灾捐赠等工作,确保灾民正常生活。

城执委及时做好城区道路的扫雪除冰工作,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和市容市貌整洁;确保城市出租车正常运营;及时做好市政设施的维修工作。

商务局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的供应;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确保市场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及时向被困人员提供生产必需品。

建设局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区供水、供气正常;协助做好城区道路畅通工作;加强公交车辆调度,确保公交车正常运营;及时调度抗灾工作用车和抗灾设备;及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安监局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全县电煤生产供应正常。

*局负责做好全县冰雪灾害期间的稳定工作;确保全县道路安全畅通。

气象局负责冰雪灾害天气监测、预报和警报的;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卫生局组织调度卫生救援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武警支队组织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协助*机关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

消防支队组织参与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做好冰雪期间的全县消防工作。

发改委及时上报灾情;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落实和资金使用工作。

教育局做好全县学校的安全工作;加强冰雪灾害应急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做好因灾受损校舍恢复重建工作。

财政局负责冰雪灾害应急资金保障工作。

人事局负责做好公务员应对冰雪灾害的奖惩工作。

国土资源局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力度,严防发生冰雪次生、衍生灾害。

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的安全工作;做好防灾抗灾相关物资储备工作。

农业局负责农业生产中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林业局加强林区防寒救灾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环保局加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防因冰雪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粮食局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保证粮食供应。

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稳定。

畜牧局指导做好牲畜防寒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房产局加强危房监管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旅游局负责景区、景点的旅游安全工作。

公路局负责公路的安全、畅通工作,及时做好损毁道路的修复工作。

工商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正常运转。

中化石油*分公司确保正常供应成品油,优先保障指挥部成员单位车辆用油。

中国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及时抢修被毁通信设施,确保全县通信畅通;及时发送有关信息。

*火车站确保列车畅通和行车安全;及时提供列车运行情况和旅客滞留情况;负责因冰雪灾害滞留旅客的解释和安全转运工作。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县气象局负责冰雪灾害的监测、信息收集、预报预警和评估等工作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冰雪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冰雪灾害,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

2、指挥部对冰雪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启动预警命令。

3、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应按照冰雪灾害预警信息,积极采取防御措施。

4、指挥部办公室应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确保本预案的顺利实施。

(三)预警级别及

1、按照冰雪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2、IV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冰雪天气过程,24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将造成一定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V级预警。

3、III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的冰雪天气过程,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II级预警。

4、II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的冰雪天气过程,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I级预警。

5、I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大的冰雪天气过程,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级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

1、IV级、III级响应

IV级、III级预警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及时监测冰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有关部门单位。

2、II级、I级响应

II级、I级预警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抢险工作,并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二)应急响应行动

冰雪灾害发生后,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1、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和指挥部的要求,立即到达指定地点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2、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排查,确保生活困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加大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3、卫生部门应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并组织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4、根据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5、相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保护。

6、指挥部可根据需要依法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冰雪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灾情等信息由指挥部办公室归口管理,并及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实现信息共享。

2、冰雪灾害信息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暂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可先报告基本情况,然后再及时续报。

(四)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对灾害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携带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公众参与时,应当告知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五)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和公众参与冰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六)信息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将冰雪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2、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向社会冰雪灾害预警信息,报道应急性处置工作情况。

(七)应急结束

根据冰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指挥部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时,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处置

1、冰雪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要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2、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冰雪灾害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监控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3、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调查、统计冰雪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报告,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二)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三)灾害保险

各保险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工作。

(四)冰雪灾害评估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冰雪灾害评估。

2、冰雪灾害评估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指挥部和上级政府。

六、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根据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

(二)通信保障

电信运营企业负责保障应急通信畅通。应急救援现场应配备紧急通讯系统,为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三)装备保障

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做好冰雪灾害应急救援必需的物料、器材、工具等物资储备工作。

(四)应急队伍保障

全县要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五)交通运输电力保障

*交警、交通、城管、电力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全县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工作。

(六)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参与卫生救护工作。

(七)技术储备与保障

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冰雪灾害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培训和演练

1、开展冰雪灾害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等相关知识的公益宣传工作。

2、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

(二)奖励与责任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按规定报告灾情或虚报、瞒报、谎报灾情,造成严重后果的;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篇5

一、全面恢复农业生产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要通过扩大夏粮、秋粮生产,把春粮损失补回来。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努力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抓好环鄱阳湖、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西等55个水稻主产基地县的粮食生产,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4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80亿斤以上。

(二)抓紧恢复蔬菜生产。全省春季蔬菜播种面积要达到380万亩,产量450万吨。当前要抓好受灾蔬菜的田间管理,尽快修复损毁蔬菜大棚,省财政安排1500万元对受灾蔬菜专业户予以补助。抓紧抢种速生蔬菜,组织好芽苗菜生产,在省财政已下拨100万元购买速生蔬菜种子的基础上,再安排100万元用于购买芽菜种子,免费提供给城郊蔬菜基地菜农。

(三)抓好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要及时修复损毁栏舍及用电、用水等设施,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和消毒灭源,抓紧补栏补种。及时清理因灾死亡畜禽,并作无害化处理。省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种畜种禽补助。

(四)尽快恢复渔业生产。加快修复渔业损毁设施,制定补放种苗计划,扩大养殖面积。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采购亲鱼等水产鱼种补助。

(五)加强油菜田间管理。要及时动员和组织农民清沟排渍,适时追肥,防病防虫,努力改善苗情。省财政安排1900万元用于灾区油菜追肥补助。

(六)强化农资市场管理。要围绕春耕备耕工作,着力抓好种苗、种子、农用薄膜、化肥、农药、小型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

二、全力抓好林业生态恢复

(七)抓紧落实造林种苗。省财政安排210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林木良种,免费提供给受灾林农。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缩短育苗周期,加快育苗步伐,满足造林需要。

(八)依法有序开展损毁木竹清理。要抓紧对受灾木竹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清理的受损林木,能正常加工利用的要全部进行加工利用,经过简单处理能制作竹木制品的要充分利用,不能加工木竹制品的要用于造纸和制造纤维板,最大限度提高受损木竹的附加值。

(九)加快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在确保完成省政府原定300万亩造林计划的基础上,新增加迹地更新造林200万亩,力争因灾损毁林地全部完成补植补造。各地要在3月底前将新增加的造林面积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造林。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加快补植补造步伐。

(十)对林农销售受损木竹实行临时保护价。为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各地要积极组织加工企业收购受损木竹,其中松木价格每吨不低于400元,毛竹每吨不低于450元。

(十一)对企业收购受损木竹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农发行等有关金融部门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对企业收购受损木竹所需流动资金给予贷款支持,省财政适当予以贴息。

(十二)尽快恢复毛竹资源。今年对500万亩竹林实行竹腔施肥,对林农推广竹腔施肥省财政安排6900万元给予补助。

(十三)对农民销售毛竹免收育林基金。由此减少的县级林业部门的收入,省财政将按常年毛竹育林基金征收额,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

(十四)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为提高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今年全面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即禁止采挖春笋,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受损木竹一律不准采伐,当年不能补植补造更新的林木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对野生植物的采集、移植审批和放行,严防借机乱砍滥伐。

(十五)制定和完善次生林业灾害应急预案。各地要对可能发生的次生林业灾害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次生林业灾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天气逐渐转暖,林区倒伏木竹导致可燃物大量增加,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的情况,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尽快恢复防火设施。要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严防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三、确保果业生产稳定发展

(十六)精心做好果树灾后护理。省财政已拨付300万元,支持果农处理果树机械损伤。各地要在近期组织劳力,对因冻害造成撕裂的果树枝条及时进行护理,确保在2月底前全部完成。要加强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特别要及时防治因冻害而引发的树脂病及检疫性等病害。要及时清除枯叶,增施肥料,尽快恢复树势。省财政安排4700万元用于柑橘追肥补助。

(十七)组织好优质果树苗木供应。指导农民及时补植扩栽,加强果苗的组织调配,确保果苗数量和质量。省财政安排930万元用于柑橘苗木购置补助。

(十八)进一步提高果品储藏、保鲜、加工能力。积极引导果区对鲜销果实行分级打蜡、包装、冷藏,提高果品附加值。要根据柑橘发展区域布局,增加新区果品加工处理生产线,重点支持发展柑橘精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省农业产业化资金对果业加工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十九)加快修订完善果业发展规划。认真吸取这次冻害的教训,科学调整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今后原则上不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和纬度偏高的地区发展柑橘生产。要进一步优化果业品种结构,注重早中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搭配,使果品供应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继续实施“南橘北梨”果业发展战略,重点加快发展赣南脐橙、南丰蜜橘两大优势柑橘产区,积极发展以优质早熟梨为主的赣北落叶果基地和以新余蜜橘、靖安椪柑、奉新猕猴桃等为主的优质特色小水果基地,努力形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力争今年全省果业面积达到700万亩,柑橘面积达到450万亩,水果总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其中柑橘产量稳定在160万吨。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严格落实农业灾后重建领导责任制。恢复农业生产是抗灾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各市、县(区)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强化工作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的指导。要抓好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灾后重建任务圆满完成。

(二十一)抓紧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各地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立即组织力量编制本地区灾后农业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努力做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农业损失工副业补,山上损失山下补。农业种养大户及农民灾后重建所需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予以积极支持。

篇6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县交通运输局、各项目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制定措施,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加强对施工安全安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坚决杜绝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要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专业岗位的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要督促各参建单位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落实物质储备和机械、人员安排,做好防汛工作,确保汛期施工安全、人员安全和质量安全。

二、完善预案,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汛期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预防体系和应急预案,制定应对各类险情和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细,抓好隐患治理、险情预报和抢险救灾三个主要环节,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增强防御局部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能力。

三、加强隐患排查,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在建桥等重点工程施工应急工作的专项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加强各类危险源(高处作业、施工用电、起重作业、大型设备的安装和

除、动火作业、基坑工程、危险品的存放与使用、桩基工程、工程运输车辆、工程机械等)和潜在隐患点的识别、排查,制定相关的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消除事故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具及模板支架要及时更换,加强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存放。

二是各项负责人要监督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进一步落实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桥梁和高边坡等施工项目的超前预报,在汛期施工期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遇强对流天气和强降雨期间暂停野外施工作业。

加强对在建项目人员集中的施工场所和民工驻地的安全监管,及早将人员驻地设在地势开阔、地质稳定、可以避免洪水和泥石流发生德尔地方,选择好材料、机械的存放位置,避免因强降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严格值守,畅通汛期信息渠道

篇7

暴雨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气象学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具有潜在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暴雨发生以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持续暴雨过后,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城市地区雨量过多超过排水能力形成地表积水,当积水过深、范围过大,影响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灾害,称为城市内涝。

当暴雨天气出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等;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暴雨常常伴有雷电天气,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强雷雨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病固然有心理恐慌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气象原因。雷电天气时,气压一般较低,而低气压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当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会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机体为补偿缺氧会加快呼吸及血液循环,因此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心衰。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平时就要注意适当锻炼、科学饮食、勤量血压,雷电来临时,要保持平静心态,一些急救的药品(如硝酸甘油、降压片)要带在身上。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发的时段。加拿大的医学科研人员通过6年观察发现,雷雨天哮喘患者去医院的频率较平时会增加15%。国内医学专家研究证实,夏季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就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不能紧闭门窗,而应该保持通风,因为自然风可以带走或冲淡室内的过敏原;雷雨之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时不妨戴上口罩,以防过敏原。

篇8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1月中下旬,四川东部、重庆大部、贵州大部、广西大部、湖南西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安徽、江苏、新疆北部、东北北部降水偏多。四川、重庆、湖南和贵州四省(市)的部分地区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通报,做好应对最坏可能的准备。国务院应急办发出预警通知,对有关工作作了总体部署。为切实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范应对雨雪冰冻以及暴风雪等灾害工作,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防范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工作,认真总结和吸取去年有关应对防范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今年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应对各项工作。

二、做好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保障工作。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企业要加强对管网设施的巡查检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确保管网设施安全正常运行;要提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管网设施在受冻和融冰过程中受损;要做好有关设施设备及其零(配)件的储备和调配,一旦发生故障及冻裂泄漏事故,要迅速组织抢修,防止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停供现象。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的城市,要注意水源保护,加强源水水质监测,防止雪化后水源受污水或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供水企业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消毒药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各地要加强对城市供水源水水质、供气气源、供热用煤等情况的指导和监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市自来水、燃气、热力的供应,确保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三、严密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和灾害。各地要加强对恶劣天气下重点行业和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和督促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在建工程施工单位要对工地现场及农民工集中居住区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冻、防滑等措施,一旦遇有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房屋管理部门和物业单位要督促房屋的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单位提前做好危房排查和加固工作,及时清扫大跨度轻型屋盖积雪,防止发生垮塌事故。各地市容环卫部门要做好除(融)雪(冰)机械、药剂的储备调配工作,及时清扫和处置城市道路桥梁上的积雪和覆冰;城市道路桥梁养护维修单位要加强对桥梁结构受损情况的检查,及时做好应急加固、抢修工作,保障安全畅通。城市园林及风景名胜区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景区内道路和有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及时提示和劝阻游人不要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冒险出游,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