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证券公司年中总结8篇

时间:2022-04-11 16:50: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证券公司年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证券公司年中总结

篇1

在刚入职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工作方面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营销方面我无从下手,没有渠道和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经过与经理沟通后,他给我讲了很多与陌生客户的沟通技巧和朋友怎么样谈股票,以及一些工作中语言的技巧,合很多自己的经历和一些方法,以及公司老员工的一些工作实例,对我帮助很大。经过我自己的总结,我初步找到了自己与客户沟通的方式。比如怎么了解客户,怎么样引导客户。通过大家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本人在这段时间以来,开户数10个,有效户8个,新增资产126万,成绩不很突出,但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会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我知道怎么样与客户沟通时我有遇到了别的问题。比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客户问我一些比较专业的股票或者分析时,我也是一头雾水,虽然公司研发团队给我的帮助很大,我可以找分析师给客户讲解,也可以找经理或者老员工给客户谈股票,但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关总是让客户产生怀疑。因此我开始向牛经理以及一些老员工学习专业知识,每天回家坚持看一些股票知识的书,现在我可以和客户谈论一些简单的股票理论。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会更加努力,在牛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

以下是我对明年工作的计划和一些规划

1. 学习业务知识及掌握的业务技能:坚持每天看书,看新闻,了解股票相关的知识,多和经理以及老员工沟通,了解一些业务技巧和沟通的方式。多总结,慢慢的把别人的优点融入自己的营销模式。

2. 对于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工作:要坚持每天给客户打电话沟通,了解客户做股票的情况,与客户沟通感情,让客户相信自己,与自己成为朋友,帮客户解决问题

3.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再解决,不得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与经理沟通经同意后在解决。多和经理沟通,在部门会上多注意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 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掌握公司产品的特征以及营销的知识。 多引导客户办理我们的锦龙产品。

5. 对新一年工作的展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多挖掘一些潜在客户,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早日做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

6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的目标是用自己的所学,多帮助自己的客户解决问题,争取在明年中新增资产800万,新增有效户50个。

篇2

1、对证券行业有了初步了解

进入公司以来,从熟悉这个行业到通过资格考试,对证券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驻点银行,通过渠道营销,对证券业务又有了较深的理解,工作中能解决各种基本问题。

2、业务开拓能力的提高

在业务营销过程中,与客户的交谈和遇到的不同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对客户不定期的回访,为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使信达服务真正的深入人心。

3、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强了

对自己经手的每一笔业务,都认真对待,尽量避免给客户和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办事效率力求最快、最好。

在业务营销中,同样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不足:

1、证券知识还须加深了解,需不断学习。

2、在与客户关系维护中,沟通方式还要逐步加强。

3、专业分析能力及营销能力还须进一步增强。

进入营销这个行业,业绩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前几个月的业绩表现不佳,我重新整理了思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这样做:

1、发传单

进入信达证券我经常发传单,虽然发了很多,效果不是很好,但觉得还是可行,大量的传单会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下一步还想适量发些,坚持终会有效果的。

2、有效利用银行资源

在银行驻点已有一年多了,业绩十分不理想。银行很好的服务有口皆碑,许多客户慕名而来,如能利用好这一资源紧紧抓住几个潜在客户效果是很好的,但中国银行和中银国际很好的合作关系和相互间有回扣的合作方式使我一直在寻找突破点,虽然很有压力,但目前与他们处好关系也是唯一的办法。驻点客户经理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形象,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去做。

3、充分利用关系网络

篇3

这一年来,几乎每天都处于紧张和忙碌之中,先是年初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客户采取保守、观望的态度,需要调整投资产品配置,选与之匹配的投资产品,重新分析制定规划,尽量选较为保守的品种,比如货币基金、债券等;然后春节前后,宏观经济略有回暖迹象,一些以往操作频繁的客户又有些按捺不住,要继续进行股票和权证的短线操作,在对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对各种股票板块和证券品种进行了对比,建议这些客户可以选一些防御类行业的股票或者资源类的上市公司,尽量回避权证类的高风险品种,对于保守的客户,也建议可以适当尝试etf产品的二级市场投资,这样可以在保证资本安全的前提下,把握打盘上涨的幅度,收益较为稳妥,这段时间的工作既繁重有辛苦,既要参考很多资料和数据,反复研究,又要向客户耐心的介绍各品种的特点,得出的结论的理由,以及一些品种在操作上的简单技巧和注意事项并随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彼此对市场的看法;接着是“创业板”的上市,身处证券行业,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紧张和繁重,而且让我在一次陷入矛盾之中:“创业板”开通手续,公司是下达了任务指标的,采取了很多联系和通知客户的措施,而通过对学习各国创业板市场的资料,特别是参加了天津地区持证人继续教育活动,听了老师对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的分析后,觉得大多数客户非常不适合参与创业板市场的投资,因此对前几批发行的创业板股票的资料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并及时传达各客户;第四季度,市场通胀预期愈演愈烈,大盘也已逐渐显示了上涨乏力的迹象,但个股依然活跃,新入市的客户依然满仓操作,并们有及时地调整仓位,一旦大盘调整会有风险很大,建议客户要控制好仓位,保留较大比例的帐户资金,等待时机。以上这些行为包含着大量的查阅资料,分析对比,思考总结和交流沟通的工作,怎一个“忙”字了得?

也正是因为这一年来不同以往的忙碌,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督促自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类型的投资品种和市场,提升了自己适应更多不同变化的能力。

通过在证券行业十几年的工作,考取了cfp资格两年多以来,渐渐领悟出很多老师和前辈们常常教悔的道理:

谦虚: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知识和意念常“新”。

严谨:对各种产品和市场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不同客户也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加适合的投资建议。

圆通:面对公司任务和客户利益,要积极对待,既不能逃避也不能推脱,尽量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寻找二者的平衡点,只要肯花心思,是可以做到“双赢”的。

篇4

一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篇5

一位来自证券公司的负责人说,建设新的信息应用系统一定会走IT外包的方式。原因之一是,IT工程外包是眼下国际上流行的做法。但在将中国和美国的外包模式进行比对后却发现,其中大有乾坤。

自愿放弃的阵地

美国企业的IT外包业务通常只涉及软件编程部分,是一个产品中的某个部分,或是一个项目中的某个部分,其中的内涵颇值得品味。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公司开始把部分软件编程业务外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做法是:公司自己做IT系统建设的方案、分析和设计,把不超过40%~50%左右的软件程序开发工作外包,系统最后的整体集成和测试工作由自己完成。这样,美国企业可自始至终地掌握着核心应用和技术的关键,最终产品的知识产权界线也非常分明。

很明显,这样的IT外包并不能提高工程的效率,它只是一种可选择的、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经营方式,承包商方的风险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也很小。因为发包方还可以寻找替代的承包商,或者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完成。美国公司一般都有一支强有力的IT技术队伍,比例可高达公司总人数的30%。美国公司所承担的外包风险一般不大于50%,

在美国,IT承包商的责任十分清楚,而且简单。承包方不需要了解、其实也无法了解外包任务的背景。只需要按照甲方的设计和定义好的输入和输出参数指标,根据指定的软硬件环境完成编程任务,并且达到甲方要求的运行速度指标。

但在国内,IT项目外包的内涵却与之大相径庭。它实际上是IT项目建设过程的全委托开发。涵盖的内容过于丰富和复杂,从系统方案的制定到架构的设计;从软硬件环境的确定到编程和测试,连最后的系统集成等都一揽子交给承包商负责。

证券公司做什么呢?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99%以上的中国证券IT部门不再配备软件开发人员,IT项目外包已经成为唯一的模式。券商所要做的,主要是召集IT服务商,评定谁的方案好,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完成之后,通常只能和IT服务商共享知识产权,很多甚至没有知识产权。结论是:外包的风险极大。因为当整体外包成为唯一选择时,就根本无从谈起以减少项目建设成本为目的。更要命的是,这种贴有中国标签的外包就如同赌大小:只有50%的成功率,而失败的风险却是100%。

然而,历史并非从来就是如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IT服务商不但要面对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还要和证券公司自主建设的信息系统竞争。由于证券行业过去的业务内容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在证券公司实现了交易通道信息化之后,再很难体现对信息应用系统改造和创新的需求。于是有一种说法一直流传至今:自主建设的成本必然高于从IT厂商处购买一套成型的产品。

这种整体上对信息应用系统弱需求的现象,在证券行业持续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之后。

受到这一实际情况的影响,并且在价格、需求和成本的压力之下,整个证券行业逐渐摈弃了自主建设的商业运行模式,比较统一地制定了IT部门的职责: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策划,交易通道的维护、安全和可靠,不再自主开发信息应用系统。整个证券行业自动退出这场竞争。不久,IT市场成为了证券行业建设信息应用系统的第一、也是唯一的生产力。

外包之痛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许多大型项目半途而废,使证券公司开始感受到,单一的IT外包模式在时间、效率、价格、需求和技术能力上都对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限制。

联合证券为了寻找符合公司业务需求的客户服务中心产品,花了一年多时间。笔者问过联合证券的李俊先生,如果联合证券采用自主建设的方式,一年够吗?李俊先生回答说,做这样的系统应该不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自主建设的系统一定会和业务部门的要求贴得更近,更能体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联合证券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每建设一个新系统的周期都要一到两年,公司的信息化之路将会变得十分漫长。

单一的IT外包模式,已使证券公司失去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也加大了成本。一套营业部交易系统的售价曾经低到过2万元。现在,证券公司需要花3万元购买银证转账系统――不过是个营业部交易附加系统。但以下大鹏证券的案例说明,券商自己手里必须有底牌。

大鹏要建设经纪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当时市场上的开价是40万元。大鹏证券立刻表示:我本可以自主开发,但如果市场上有合适的产品,也可以购买,价格应在10多万元。最终,大鹏证券自主开发了这套系统。而IT服务商在总结中说,如果知道客户有第二选择,我们应该把价格降下来。

在中国的证券行业里,很难找到一个在合同约定期内完成的IT外包项目。证券公司经常是在项目启动后才发现,IT承包商显示出的能力和要求相距甚远。承包商的技术人员太年轻,严重缺乏证券业务知识。而项目的质量和进程表,实际上是被承包商的实际行为所主宰。笔者曾经目睹一家IT承包商的项目经理在为山东一家证券公司开发集中式交易系统的时候和业务人员大肆争吵,原因是他认为业务人员提出的需求没有必要。虽然这家证券公司对项目投了不信任票,但结果是,证券公司最终无法实现交易业务的大集中。

此外,IT服务商和跨国公司都在向证券公司兜卖美国的通用中间软件产品。不少证券公司在开发实时信息应用系统的时候也采用了这类产品。然而,这类产品并不合适实时处理要求强的信息应用系统。通用中间软件产品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实时交易系统中就没有任何位置。

与中国不同,韩国证券公司走的是自主建设之路,它曾经历了一个对美国的通用中间软件产品先用后弃的过程。韩国大宇证券公司强调,在没有增加任何硬件设备的基础上,仅用自行开发的中间软件替换美国的通用中间软件,就使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30%。很显然,如果中国证券公司采用国外的通用型中间软件,就必须提高硬件投资来换取30%的系统运行效率。

其实,中国的证券行业已经尝到了依靠单一IT外包模式的苦果,券商已经意识到其中潜在的综合性浪费。在微观上造成时间、人力资源和资金上的浪费,而且全面地反映在宏观的管理资源、决策资源和企业战略资源层面上。

无法昂起的头

在传统交易通道的旧式需求模式下,券商之间对营业部交易系统的相似性并没有太大的疑义,普遍地接受了市场上认可的几家产品。而当监管部门挥动宏观政策的利斧,砍掉了固定佣金这棵遮风避雨的大树之后,证券业务对信息化需求的格局,一改过去面目雷同的特点,着重强调公司业务的特色和服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以电子商务系统为例,每个券商在建设网站门户的时候无不要求承包商为自己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和别人不一样的网站,并且要求体现出本公司网上业务和服务的个性化。但当轰轰烈烈的电子商务潮退却之后,历史却把现实展现的如此直白和具有嘲讽的味道。走进绝大多数证券公司的网站,除了在颜色、排版和显示形式上的差异外,彼此所提供的业务和内容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别。除了少数几个大的券商能够享受一些个性化之外,券商对电子商务业务个性化的呐喊却无法在IT外包的宏观商业模式的运动轨迹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由于没有自主开发信息应用系统的职责,一旦有新的系统需求,IT部门只能把IT服务商找来和业务部门交流。

在创新业务需求的冲击下,业务部门对IT部门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对传统交易通道式需求的范围。一些证券公司开始发现,IT部门不熟悉新业务,在一些新的IT项目建设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交付所需要的信息应用系统。

IT部门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自己被夹在了业务部门和IT开发商的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既受到职能范围限制,又没有生产能力的IT部门基本上是无能为力。打上中国标签的IT外包模式开始受到严重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集中式交易系统成了中国证券行业的一个制高点,但到目前为止,它还是只听见开张的鞭炮,却吃不到庆功的酒宴。还有的说,这是个黑洞,将吸掉证券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却很难看到满意的结果。于是,IT市场开始向证券公司推行区域集中交易的产品。

有这样一个案例很耐人寻味。深圳的一家证券公司在经过一年多的集中式交易系统的外包开发之后,在项目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同时开始和另一家IT服务商实施区域集中系统。据了解,这家证券公司在动作之前曾测算过成本,并确认将来从区域集中过渡到公司集中的问题不大,其中的无奈也可见一斑。因为谁都承认,集中式交易系统是终极目标,而区域集中注定是一个过渡产品,因为它无法实现集中式交易系统所能够达到的功能和高度。

篇6

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业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交易性业务在品种和规模上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态势。然而,由于证券公司中后台运营支持相对滞后,交易性业务发展给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文章围绕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流程,重点分析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生产流程

一、引言

自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上海证券业务部开张运营至今,我国证券公司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整体看,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四大传统业务。2012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行业金融创新力度加大,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证券公司的交易性业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它既不等同于传统的证券自营业务,也不是经纪业务。交易性业务一般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有相对完整的交易过程,还存在后续的估值问题。从业务范围看,它涵盖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柜台市场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等。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证券公司公开上市成功,证券行业的资本金得到迅速提升。据调查,2012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先后有6家证券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4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另有2家证券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我国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从2011年12月31日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12月31日的4.09万亿元,增量部分主要占用在交易性业务上。可以说,在政策效应释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交易性业务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提升盈利水平,优化其收入结构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交易性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传统理念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提供给证券公司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和其他机构,以便于这些相关利益方了解、监督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不仅仍要发挥传统的“会计报账”职能,更要服务于证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对内履行经营决策、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等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当代证券公司的软实力。

二、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

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主要是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工合作的过程。图1描述了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的基本流程。从职能看,证券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前端,主要负责当日交易数据的录入和管理。清算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中连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中间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从公司各交易业务部门采集交易数据;(2)从外部系统采集市场行情信息和结算数据;(3)进行当日数据核对,无误后进行交易清算,将清算结果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最后环节,主要职责包括:(1)清算数据接收;(2)采集不同业务投资产品的估值数据;(3)进行账实比对,通过比对审核的数据进入会计分录生成环节,未通过比对审核的返还清算部门修改;(4)运用核算规则(包括记账分录、记账时间、成本计算方法等)生成会计分录;(5)编制会计报表。

三、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步入了快车道,各种交易性业务产品上线速度快,增长迅猛。以柜台市场为例,2014年全年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产品发行(含代销)累计2338只,发行金额2148.04亿元;产品转让317笔,转让金额73.46亿元;柜台融资业务1478笔,融出资金为20.87亿元。毋庸置疑,大批量交易性业务新产品上线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业务部门的交易数据采集、汇总处于分散化管理状态;第二,新业务发展带来多系统清算问题,现有清算系统的可拓展性较差;第三,部分新业务,尤其是那些手工操作、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新业务容易出现信息采集错误与遗漏现象,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四、影响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为了较全面地识别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将利用鱼骨图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见图2。大数据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下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图2的结构,下面将从业务发展、外部政策环境、制度规则和人员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业务发展方面长期以来,传统业务———经纪、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一直是我国证券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多样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除了传统业务外,各种交易性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值得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已经成为我国证券业仅次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来自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120家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为446.24亿元,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11.59%上升到17.14%。与此同时,各种基于柜台市场的类融资和场外衍生品创新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不难发现,我国证券公司与国际投行在产品业务多样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由于监管环境以及市场收益率的不同,总收入中各项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还存在较明显的区别。从产品大类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资品种不仅涵盖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还包括大宗商品、外汇、贵金属以及碳排放量等。此外,近年来,伴随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服务于交易对冲、汇率对冲等目的的跨境交易发展迅速。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涉及的投资产品主要是在各类交易所(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碳交易所等)、银行间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交易的一般交易性投资产品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信息采集的来源和质量管理方面,多数交易性投资产品的相关数据可以借助外部交易系统引入,会计信息质量高、时效性强。然而,少数交易性投资产品和场外市场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数据由于缺乏外部交易系统支持,数据引入不完整,加之原始数据不规范,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由于新业务上线时间过紧,部分产品交易频度过低,交易业务部门在初期并没有意识到及时开发交易系统的重要性,因而导致这些类型的投资产品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进行交易数据和清算数据采集。随着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数据采集的操作风险明显提高。

(二)外部政策环境产品的价值计量是交易性业务会计处理的核心和难点。从影响因素看,价值计量与资本市场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部分产品市场成熟度低,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不完备、市场参与者不广泛、交易各方市场参与地位不平等、交易信息不透明等。而部分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例如碳交易、新三板以及交易所债权交易等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交易市场的不活跃导致这些产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相关参数、指标的可获得程度不理想,估值困难。此外,新业务缺乏统一的行业会计政策。与以往传统业务不同的是,新上线的交易性业务产品往往是多个单一产品的组合创新,例如,可转债交易等。在会计核算中,组合创新的新产品很难适用原先针对单一投资产品制定的行业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实践中,证券公司各行其道,按照各自对新产品的理解进行会计核算和估值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不规范,数据可比性差。

(三)制度规则实践表明,跨部门的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往往会因部门间制度规则的不协调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降低工作效率。如前所述,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是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会计信息生产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实践中,由于部门制度规则的差异,部分通过清算部门数据比对审核的清算数据因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则而被财务部门返还清算环节进行修改,因此延迟了会计信息的生产周期。加之,财务部门和清算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两部门在会计信息收集和比对中存在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由于信息比对工作量大、工序繁杂,人员配置不足,且存在时效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复核、审核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结果是部分有质量问题的会计信息进入了下一生产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会计报表的质量。从惩罚机制看,多数证券公司追责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操作风险不断加大。随着证券公司交易性业务的迅猛发展,上述矛盾日益突出。从原因看,很多证券公司管理层缺少对前、中、后台运营工作统筹管理的基本理念,加之跨部门统一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因而造成部门之间在业务开发、系统建设、流程设计、规则制定等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此外,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各部门人员极易忽视甚至误解其他部门在会计信息生产方面对彼此业务支持的客观需求,从而加大了跨部门工作协调的难度。在交易性业务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管理层才会意识到制度规则设计上的缺陷,而此时整合难度大、成本高,制度规则重构的现实阻力很大。

(四)人员人员配置不足是目前国内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角度看,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员配置问题。具体的,交易业务部门主要缺少运营管理人员对交易信息录入的质量进行整体把控。从原因分析看,各交易业务部门在理念上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会计信息生产最前端”的重要性,忽视了清算、财务等后台部门对交易数据的需求;而为了节省运营成本,交易业务部门对运营岗位人员的配备不够积极主动。比较而言,清算部门人员配置不足主要是多系统清算造成的。受前台交易系统分散的影响,新业务的清算系统分散,缺乏完整的整体框架设计。实际工作中,不同清算系统间的数据比对困难,工作量大且工序繁杂。可以说,业务数据采集多源头、数据不规范直接导致清算环节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和时效性不足。而财务部门人员配置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配置和员工培训滞后于公司交易性业务的发展速度。人员短缺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操作风险上升,尤其是那些无外部系统支持的柜台业务,由于无法在技术上实现交易数据、结算数据和市场行情数据的自动引入,只能通过手工操作进行数据采集、校对,因而很难避免在数据采集录入中因人员疏忽而造成的原始数据错误和遗漏。而一旦上游环节数据出现质量问题,就必然会影响下游环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数据的返还确认又会进一步弱化会计信息生产的时效性要求。

五、改进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统一前、中、后台数据生成规则根本上,要统一各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基本理念,培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公司文化。针对会计信息生产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突出环节,可以考虑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再造。当务之急,证券公司应改变前中后台部门在会计核算规则和清算规则制定中出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在公司层面实现跨部门规则的统一,就必须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交易业务部门、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掌握并充分理解业务实质,以达到会计核算结果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实质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会计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应当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会计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一方面,可以考虑根据投资产品的不同属性实现业务分级审核,针对信息采集中遇到的纯技术问题不进行反复确认。另一方面,应规范限定交易业务部门即时信息报送到位时间、要素、格式,避免因数据不规范造成返工现象而带来会计信息生产周期的不必要延迟。

(二)提升信息系统支持能力为了解决多系统清算带来的问题,短期内,可以考虑开发兼容能力强的柜台业务运营平台,改进现有业务、清算、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能力。中长期,在学习国外经验和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多业务、前中后台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三)强化追责制和惩罚力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强大的制度执行力是加强与人员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人员操作失误,证券公司短期可以通过增加提醒功能、建立人员黑名单、引入降级制度和末尾淘汰制度等方式控制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长期看,应结合绩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强化追责制度的硬约束,明确惩罚规则,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防患于未然。

(四)加大人员配置和岗位培训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交易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设置编制,并加大对清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对现有人员,应整理岗位操作手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此外,还应设置专项团队,解决跨部门、跨账套信息沟通以及规则协调等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

(五)及时制定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行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是规范证券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应紧跟证券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组织行业会计专业委员会及时跟踪新业务开发,加强专业研究,尽快出台有指导意义的会计估值和核算方法与标准,提高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邹新,张.国际投行模式变迁[J].银行家,2014(2):64-67.

[2]郭万莉.大数据时代财务人员定位与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10):10-12.

[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场外业务统计数据报表(2015-01)[EB/OL]

[4]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29.

[5]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年度证券公司经营数据[EB/OL].

篇7

一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损失,填写的潜在损失估计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测定,通过主观的推测和客观的财务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损失,并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入,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规避风险。

篇8

一国际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经验

从国外成熟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家扮演着创业投资的策划者、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专门部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业务,在融资、公司购并、企业包装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整个创业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每一步骤都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和技术紧密相关,证券公司从事这一业务,有着其他机构难以相比的优势。

创业投资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而证券公司必须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拓宽、延伸金融服务,服务手段从相对固定向不固定转变,服务方法从相对简单向多样化转变,技术含量从较低向较高转变,服务周期从相对较短向孵化型转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分步实施风险投资业务:(1)设立专业部门,专门从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资服务。(2)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积极实现风险投资组织革新,通过组织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直接投入到系统性专业化的风险投资之中去。

从机构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投资基金不偏离基金投资的投资原则和经验宗旨,并借此规避投资风险,是今后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基本方向。

只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风险投资机构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与之展开公平竞争,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将在业务竞争和创新中壮大成长。

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在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公司介入风险投资必须以投资银行业务及其创新和现有资源为立足点。因为证券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优势之一是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工具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证券公司只有具备了不断引进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新业务不断拓展。

1、可转换优先股

根据美国硅谷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一般是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优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优先清偿。以优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风险投资在企业破产后对企业资产和技术享有优先索取权,这样便可将损失减为最小。

(2)收益性。风险企业能够支付优先股的红利给风险资本,再愿意冒险的风险投资者也不希望他们的投资颗粒无收。

(3)可赎回性。风险资本除了通过风险企业的IPO顺利获得退出之外,如果风险企业的发展速度未达到风险投资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风险企业购回这些优先股。

(4)有限的决策参与权。参与风险企业的优先股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优先股并不享受表决权,但风险投资的股份一般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如企业出售,生产安排等享有与所占股份不成比例的表决权,对经理层的决策甚至享有冻结权。根据美国学者Max和Grmper分别利用199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的分析,这种优先股的投资方式较一般的证券投资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避免风险投资承担过高风险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转换性。这是此种优先股最具适用性的地方。当风险企业进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有权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从而拥有风险企业的部分股权,甚至实现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2、“棘轮”条件

“棘轮”条件(ratchets)指的是风险企业用低价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有权获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证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发行而改变。这样,当风险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迫以较低价格发行新股票筹资时,风险投资不会因“股份稀释”而影响其表决权。

3、再投资期权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契约的约定,再投资期权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追加投资。当企业经营较好,发展前途乐观,股票有升值潜力时,风险投资还可用预先确定的价格向风险企业追加投资,这样风险投资便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低价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较大的企业内的股份,从中获利。这种期权已成为风险资本的一大获利源泉,以致有人总结道:“所谓的风险资本投资,不过是购买了对企业进行再投资权利的期权而已。”

第二,转换贷款。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提供贷款,在风险企业业务发展顺利时风险投资者可以按照贷款时的约定将贷款转换成普通股。如果贷款已经由风险企业归还,风险投资者仍能按原来的贷款金额及约定的较为优惠的转换比例,购买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给风险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在风险企业经营不佳时,债券甚至低于面值发行,当风险企业上市或经营状况转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潜力时,将债券转换成股份。

以上三种形式的本质是:风险资本凭借其较早进入风险企业的便利,设计了以债务形式存在、既能尽量减少风险又能在风险企业经营状况转好时增加股份、获得较高收益的金融创新品种,成功实现了控制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资

合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适合国内证券公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与其他风险资本共同投资。为分散风险,风险投资通常以共同投资的方式运作,即一般以一家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充当“领导者”,其他的风险投资实体作为“追随者”,在主要的融资阶段,一般有两到三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单个的风险投资可投资于更多的企业,减少了投资失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共同审计,减少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小投资人共同投资。战略投资者看重投资对象未来对于自己公司战略发展的利益,在战略投资者是否作出合资决策时,非常注重风险企业未来产品或技术的使用权、产品市场分享权、产品经销权、未来产品或技术的共同开发权以及最终购买风险企业其余部分股权的期权。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然可能是投资银行退出风险企业的一个渠道,但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可能意味着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

而引进中小投资人虽然投资额较小,但往往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对风险企业的重大决策干预较少,除了关心公司的投资回报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权问题,所以,引进中小投资人的合资是较理想的选择。

证券公司利用广泛的客户群,完全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帮助风险企业成功实现业务的拓展,从而为风险企业首次公募发行和投资银行常规业务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

1、培育和储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

证券公司内部需要有管理、财务和科技等专家组成具有一定权威的高科技产业评估咨询小组,为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培养具备金融、保险、管理、科技、投资等各方面知识以及预测、处理、承受风险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创业投资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风险投资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服务和对风险投资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育。

2、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增值服务

风险企业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有较大的不同。风险企业的管理是根据风险企业本身高科技或市场化的特性,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而诞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识管理为内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和以柔性管理组织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选择企业最佳的经营方案,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的科学管理水平。

投资银行如何协助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是投资银行提供风险投资延伸服务的核心。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揉合不同的技巧和专业能力,才可能协助风险企业通过管理提高其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业知识、技术远见、服务方法、行业关系、全球业务、为顾客专门设计的建议、交易经验、新颖的财务结构、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个方面。要达到管理增值的目标还须投资银行担任风险企业的财务和战略管理顾问,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开发行、股本设计、可转换债券、投资级别债券和高收益债务融资等方面的财务与融资服务,以及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

3、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新的售后服务

在支持风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部门还应通过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长期融资安排以及战略咨询服务三大块业务来保持与风险企业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续伙伴关系。

首先,售后市场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后的股价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较高的上市开盘价和日后股价的持续攀升,并能提高其二级市场的流通量,这是维护风险企业二级市场形象、保证公司后续融资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长期融资安排主要是证券公司未来协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适的资金结构方面提供长期专业服务,即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如增发新股、可转换证券、债券发行和合资等,以确保业务已上轨道的公司能实现最低的融资成本。第三,在战略咨询服务方面主要是随着科技公司规模日渐壮大,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应向其提供多种不同发展战略,比如在购并、战略销售、买方顾问、重组顾问、战略合作等方面给风险企业一些战略建议与业务指导,为企业争取最高的价值。

四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

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来讲,风险投资是对投资银行业务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优势才有能力筛选成功的创业企业,良好的监控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1、通过对客户的遴选规避风险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应对风险企业进行广泛的遴选,聘请工程师、科学家、财务法律专家对风险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合同等进行检查,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和识别风险的类型,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投资损失进行计算,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风险水平下的投资损益,从而作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取舍。

2、通过契约的合理设计规避风险

风险投资是通过明确的合约设计,将其权利和义务明确化和制度化来规避风险的。比如前述,设计可转让的优先股参与风险企业,既可为今后增资有前景的风险企业设计购股选择权,从而实现高收益,又可以在企业经营不佳时要求优先债务清偿,尽量减少损失。在前述的再投资期权方式中,证券公司通过设计种种参股的选择权,使得参与的风险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过有效监控来规避风险

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预期的损失,填写的潜在损失估计表,进行风险分析和测定,通过主观的推测和客观的财务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损失,并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入,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规避风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