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18: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学科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传递手段日益多样化,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这种学习手段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人们借之推动教育的热门话题,同时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列入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工程。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我国加入WTO,使国际间和社会的交流活动日益广泛,人们有更多机会认识和了解国门外面的世界。英语就成为学习国际先进科技和文化的敲门砖,人们对英语学习的渴望和原动力构成了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扩大教育面,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的良好基础。正是由于英语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我们更应该对远程教育手段充分认识,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综合各种教学手段,加强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和完善,满足人们的日益增加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充分认识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
(1)内容广泛,资源丰富。
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利用电视、VCD和DVD等手段,可多形式、多渠道地接触所学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认知领域,使自身不断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学生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不再被局限于课堂的狭窄环境,更加有利于自主学习,从而给英语学习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2)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教育面授制约,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有机会接受英语教育。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成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需要照顾,经常抽不出时间来上课。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他们就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上网去学习知识,从而弥补了不能参加面授的缺憾。
(3)有利于英语师资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不少的学校里,英文教师极为缺乏,很多教师一个工作周要上二十节以上的课,满负荷工作。而远程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些面授辅导,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学。
(4)突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限制,扩大了点面效应。
通过多媒体资源,网上学习,学生不再只局限于课堂的面授教学,从而使学习更加灵活多样。远程教育这种开放教育的形式,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无疑起着极大的作用。
二、远程教育因其固有的特性对英语学科教育的制约
(1)英语学习者对远程教育方式的学习动机及原动力缺乏延续性。
有些学生一开始对这种教育形式觉得新鲜,而且是不经过考试就可以来读,以为很容易就能拿到文凭,殊不知其对自学要求非常严格,有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渐渐减退了。有时在课堂上要放映电视进行教学时,一些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觉得反正无人看管,没有老师在旁边监督,所以思想上有些放任自流。
(2)教学活动缺乏交互性。
由于远程教育更多的是观看多媒体资源,面授课相对压缩,所以就不可能像普通上课那样互动性强,从而造成缺乏传统课堂教育的言传身教的课堂效应,无法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3)学习效率的不稳定性。
由于远程教育主要是靠学生自学,教师抓不住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甚少,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测评。
二、结合英语学科教学特点,提高英语学科教育的教学效率
(1)加强英语学习者课前听力策略的传授和技巧的培养,提高远程教育的课堂效果。
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齐全的教学设备为英语听力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为学习者提供了语言动态情景和英语氛围,加上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远程教育中由于缺乏面授机会,这就需要组织者加强课堂前的辅导和帮助,结合英语听力课堂教育的教学教法,重点提高学生的听力策略的培养,使之充分掌握技巧和策略,有备而听,融入课堂,提高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听的活动中来,从而达到较好的听力训练效果;做好听前的预测活动,在远程课堂听力课程中通过预测使其获取成就感,一旦学生在每次听力训练中都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他们便会对听力策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成就感和兴趣的培养,使英语远程课堂教育在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基础上提高课堂效率。
(2)在远程教育英语口语教学中,针对其缺乏课堂交互的不利因素,重点加强口语教学的课外交互和环境的培养。
我们知道英语口语教学对联系和课堂交互要求较高,而远程教育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必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辅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电子课件的设计,强调远程教学设计;促使课堂活泼,调节课堂气氛,要做到课程本身生动有趣,有启发性。这方面国外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借鉴和学习。同时我们要注重在班级加强英语学习环境的培养,结合远程课堂内容,课下交流和锻炼,充分利用英语角和英语小品等口语联系工具,对课堂教学给予有益补充,帮助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口语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加强阅读技巧培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丰富的优点,扩大阅读面。
远程教育多媒体手段和网络的应用使得远程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扩大知识面,为广大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机会,充分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支配自己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我们在进行英语远程教育教学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课前做好预习辅导,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和增加阅读面,同时要知道阅读技巧和阅读目标。针对精读和泛读课程特点,给予课前辅导,做到精读要“精”,强调语法教学重点;泛读要“泛”,有重点,限定阅读范围,避免陷入阅读误区。针对信息来源广泛性,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学会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同时辅导教师应及时结合远程课堂教育课程要求给予阅读评定,使学生不断修正阅读方向。要充分利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配合,如辅导课、自学和讨论等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和建构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课是电视课的延伸,它以辅导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讲授弥补了电视课交互作用的不足,这是当前远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它又必须从属于电视课,作为其重要的补充。
(4)在强调写作理论的同时,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外写作的考核评定,重点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侧重写作理论和技巧学习的同时,我们要结合写作特点,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综合评定,使学生明白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同时结合生活,阅读范文,鼓励学生多习作,要侧重习作的评改,籍此增加写作理论的认识,由理论到实际写作再回到写作理论,否则学生会出现写作循环断层,失去写作动力和局限于理论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远程教育有着其较好的资源优势,是对目前英语师资资源不足的有益补充,更多更好地扩大了英语教育面,但是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由于其目前交互不足,在做好远程教育课堂教育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针对英语学科教学听、说、读、写内容,在形式和手段上加以补充和完善,使远程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和受教育者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掌握技巧,加强课堂外辅导,如此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远程教育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为英语学科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现行课程计划把思想政治课单独设立,并配有相应的教材,规定了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这使一部分教师步入了思想教育实现途径的一个误区。而政治课照本宣科,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对付考试拿高分的有之;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老师的事,靠政治课完成的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之。如此,思想品德教育便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在某些学校或一部分教师中,他们的劳动,与其说是教书育人,不如说是教死书,死教书。这与新课改理念完全是相违背的。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有着非常可怕的认识差距。随着考试制度、考核内容、评价体制的改革,人才的界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的“以高分论英雄”已经深化为“高分、高能、高品德方为人才”,而且把思想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可见,学校教育首要的是“思想品德”,主要的是“知识和技能”。然而,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许多老师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但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就应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大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教无定法”不等于“教学无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工作方法和选择的途径是否得当,下面是笔者的一段教学活动实录,对以上观点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举证。
九义教材初三英语,其大部分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因素,事实性、知识性很强,如:Unit 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 tiful”这一单元就是围绕“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现在完成时态”的。我利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话题把动能与语言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It is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以及环境保护有关的主要话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进行词、句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讨论问题中让学生检讨自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对以下问题充分讨论:1、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你曾经做过……)?2、Have not you ever……曾经为保护环境做过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热烈而又活跃的讨论中学到词、句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解读过程中,我随意问:“Have you ever thrown any litter on the floor in the classroom or at school”(你曾经在教室里、校园里或其他公共场所随意扔过垃圾吗?)“Have you ever drown on wall ?”(你曾经在教室墙壁上乱画过吗?)“Have you ever cut down trees?”(你曾经乱砍过树吗?)……“Have you ever spat on the floor or in public place? ”(你过去常常随地吐痰吗?)等等,通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既学习了生词、句法、时态,又让学生深刻地检讨了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计“你该怎么做”的问题,如:“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a litter before or ”(当你看到面前有一点垃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What will you do when see someone draws on the wall”(当你看到有人在墙上乱画的时候,你该怎么做?)“When you see someone picks flowers or cut young tree,what will you do? ”(当你看到有人摘花或者砍树的时候,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最后小结时,一是提炼知识点,二是深化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所带的班级卫生工作搞得非常出色,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班班委在学校门口立了一块写有如下内容的小黑板——“假如你随手捡起一块垃圾,不良行为将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转贴于
有一天放学途中,我听见身后有人用英语这样说道:“Why? Have you used to do that? ”(为什么,你过去常这样吗?)一位其他班的同学很抱歉地说“Sorry!”(对不起!),并随手捡起了自己扔的果皮。
我们设想:在教学以上课文时,如果还是采取以前那种把生词、句法、时态提出来反复教读和讲解,应付考试得高分可能没有问题,但能否出现以上那种自觉保护环境那种令人欣慰的场面就值得怀疑了!
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认识态度、方法和策略。再如,对待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传统的方法是批评教育,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收到的效果是出奇的好。在我担任学科的学生作业本上常有这样的批语,“你今天的作业进步多了,要是把字再写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你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学生,但别让书写问题束缚了你学习的手脚”,“小心!书写问题有可能给你今后的成功带来不小的麻烦”,“有信心把字再写得好一点吗?!”等等。当然,教学是双向的,功夫不到,目的也就不可能全部实现,有一次,一个书写本来就较差的学生当天的作业书写特别乱,我立即从侧面进行了了解,原来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所致,于是我在他的作业后面批道:“看到你能带病坚持学习,老师太高兴了,祝你早日康复!”我采取回避主要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利用“自知之明”明白老师的用意,其结果当然是达到了我要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方向;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93
一、英语的创新方向
(一)自由方向
学习英语犹如学习游泳,必须浸泡到水中去,在懂得漂浮的技巧后,宜投身到江河海洋中去经风浪。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这样一段对话时:
A:May I come in?
B:Yes,please.
A:Thank you.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说英语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表演特长加入动作来学完这段对话,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为他们打好英语基础。但如果迈不出学以致用的一步,学生就不能自由自在地去学英语,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他们所喜欢学习英语的环境。
(二)自觉方向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觉学习是从外语学习的热情上转变来的,自觉的能力也是学生在用外语交流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课间休息和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外语来描绘自己所见到的事情、事物,创造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说一句话时,不会的单词用中文,会的单词就用英语来描绘:“May father is a 警察”“He is a 中学生”等。又如,三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A问B:
A:What's this?(B不会用这个单词来描述)
B:It's a书包。(半中半英的回答)
A:What's that?
B:It's a 钢笔。
学生在互相交流时,经常自觉运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所以自觉方向是学生在创新方向中不可少的。
二、英语的创新操作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把握好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操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创新操作,并及时对他们探求得出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这样一段对话时,两位学生出现的创造环境。
A:Excuse me, Who’s that girl?
B:She’s my friend.
A:Is she a student?
B:No,she isn’t.She’s a teacher. She works in a middle school.
A:Is she an English teacher?
B:Yes,she is.
当他们完成对话后,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总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的有效途径。人的创新潜能无穷无尽,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学生在创新中记忆、背诵,做句型练习和书写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记忆、背诵词汇,创新中互相交流,相互练习英语,激励情意。有了兴趣,学习才能成功。同样,也只有学习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长时间保持,也才能养成对英语学习的永久性乐趣和志趣。
三、英语的创新记忆
外语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交际工具。说外语就要背外语,有了记忆才会交流外语。传统的记忆、背诵词汇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学生的创新记忆给了他们一个轻松记忆英语的环境。如果总是关在课堂里,抱住一本英语书,埋头苦背,那么学生将永远迈不出学以致用的坚实一步。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刻苦学习,大胆实践,创新记忆。小学生天生好奇,他们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创新。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有了创新心理取向,才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有了创新氛围的营造,才能让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得以实现。所以,学生要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那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呢?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让学生轮流当小教师,并要求他们想办法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特长来表情达意,力求让同学听懂他的口语,看懂他的形体语言。模拟课上,课堂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敢于在教师、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英语口语,大胆发挥自己的特长,大大激发了创新意识。
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利用英语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不仅是适应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实现英语创新性教学,应先从课堂教学抓起,改变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哑巴式英语的现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考试分数,而应该将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从模仿、想象入手,通过听、说、唱、做进行入门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气氛之中,让单词、句型、语音、语调环绕在学生的脑海中,留在记忆里,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与创新,创新英语教学,才能最终培养出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流利交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福丽.小学英语创新教学的思考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
[2] 刘利民.浅谈小学英语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 周艳玲.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2).
[4] 张丽华.积极求索 勇于实践――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科研论坛,2008(11).
[关键词] 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中小学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作为课改的出发点来看,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鉴于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善交际、不敢张口、害怕犯错和畏惧困难等实际问题,进而相应的产生焦虑情绪及情感、意志薄弱等心理问题,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负面效应,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进一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一、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
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协同发展。学科教学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学科知识技能教学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相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好,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有关学科心理教育的定义,本文引用刘本剑给出的概念:所谓学科心理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教育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开发心理潜能,以助其成功、成才;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项任务体现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就构成了中小学学科心理教育任务。
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一般性心理素质和特殊性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一般性心理素质就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发展学生智力素质,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如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各项记忆术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发展学生非智力素质,即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素质,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效果。
2.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学校心理教育比较偏重于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特别是智力的开发。如果我们能多挖掘一些潜能,那将会使学生创造一道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学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能力上。教师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敏锐发现学生情绪、心理上的变化,看其是否产生了焦虑、紧张与不安并及时加以心理辅导、耐心引导及持久鼓励以设法排除学生的厌倦心理障碍,创设一个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的最佳心理状况,产生教与学的和谐共融,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三、开展学科心理教育的途径
1.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对该学科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培养。影响学科兴趣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学科;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脑、耳、手、口兼用;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手段入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科活动
中小学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很大的时期,各种外界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效率入手,针对性的开展学法指导
一位成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地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预习、认真听讲、科学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等各项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践听、说,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管理学习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要注重针对个别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学习不良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效矫正错误学习方法和不良学习习惯,及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效果入手,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和提高。同时要重视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如课程的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恰当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总之,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育教学中各方面的配合,把握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趋向性,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英语学科中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心理教育的效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情感,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最终达到一个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言”、“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段注认为,“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据此可知,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常指自言;“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说文》曰:“文,错画也。”据段注,“错”,当作“(辶昔)”。(辶昔)画者,交(辶昔)之画也。《辞源》将“文”界定为:①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②纹理、花纹。③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通“纹”,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cultured。可见,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文"不分家,且倚重“文"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philology为例。语文与philology意义相近,但philology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Webster''''sNewAmerican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iteratureandrelevantfields;②linguistics(p390)。LongmanModernEnglishDictionary对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anguagefromthewrittentextsbywhichitisknown;②thestudyoftextsandtheirtransmissio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②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③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④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也有应用或实用的;⑤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国外亦如此,philology往往与linguistics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chru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说(concentriccirc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circ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outercirc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expandingcirc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commonco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人化"、“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学科教育,旨在说明:①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②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branchoflearningorscholarlyinstruction。《辞海》定义为:①学术的分类。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acourseofstudy或asetofco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①没有自上而下建立英语语文学科,并在这一学科的统筹下,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认知水平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突出大、中、小学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及侧重点。②没有实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与对接。③没有实行与中国语文教育的衔接与对接,在缺少真正的“双语文”环境下,学习者不可能对两种不同质的语言做到准确地解码与二次编码,不可能通过移情实现对两种语文融会贯通。④没有明确界定语文的定义,使得一部分中国学生只把英语当作交际、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工具,因而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过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全面地习得第二语文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可能主动吸纳英语语篇中所提供的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地将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国情融合,真正实现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或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课堂内容教学上,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内容重复现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加速了人们对其功利效益的追求,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同时,“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导源于英语学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语文学科。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及时将“英语学科”改称“英语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5]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4.
[6]何高大.英语教学中体验文化观的认知阐释[J].外语教学,2006,(3):65.
[7]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2006,(1):3.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
一、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性整合的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具有灵活、便捷等特点,是被众多教师所认可的教学方式。我国小学的文化教育课程一直以语文和数学为主,将英语作为考试科目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理论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研究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整合有助于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模式。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性整合的方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如何有效性整合,使教师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针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方面的素养与综合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题的设立强调整合的“有效性”,在评价上,不是以用了信息技术,用多少或用多长时间的信息技术为标准,而是以“是否有效”为唯一准绳。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二、研究概况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研究原则
为了全面达成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活动性原则。
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改造着自己。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表现的。只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素质得以发展。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广泛参与,在各种英语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受教育、促发展。
2.信认原则。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人人都可以成功。”是现代教育学的重要观点,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此项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思想意识等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养方法,使人人都有所进步,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调查结果,掌握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
2.教育实验法。
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所教班级进行实验,得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案例分析法。
对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例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出两者整合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
1.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人”,而是让人能够自主成长。经过实践的验证与修改完善,我校及时构建了“2233”英语教学模式,这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基于高效课堂的“2233”英语教学模式》已深入我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我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
2.模式特征。该模式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学”的意境之中,自己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它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学习中给学生带来快乐,同步实现教学发展与快乐成长。该教学模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前置学习集体交流教师点拨小组交流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优化
“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以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例,利用观察、问卷、统计等方法作过简易的检测,从测试结果体现出。
1.在新型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课堂有意注意率整一节课40分钟里面都比较高(最低为80%)。
2.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数字化学习,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开辟广阔的学习渠道,掌握强大的学习武器。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与能力
1.2233教学模式中的任何环节都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非常考究,通过实施2233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均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系统,并且其中还不发计算机技术的佼佼者,其制作的课件等独具匠心,对学生很是有吸引力。
2.从实践效果上来看,2233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与我校教学现状相符合的,能够针对解决我校目前出现的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度低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一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高中阶段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其目的是使高中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其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第三,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以下简称《英语》)就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因此,使用《英语》教科书,教师能够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
第四,《中学德育大纲》还指出:学科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学科教师要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二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 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保证德育目标的实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教师应为人师表,以身立德。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从”,“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身教重于言教。中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效地保证德育在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张正东说过:情感是学习的重大激励因素和抑制因素。英语教师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良好的心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教材内容的和谐因素、恰当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友好交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做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心里健康成长。
3. 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的思想因素。
《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该教材话题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名人名胜、环境保护、语言文化、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发明创造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感,如信息技术、环保等,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涉及对友谊、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内容除了崇尚科学、热爱祖国之外,还闪耀着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宣扬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鞭挞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思想行为,等等。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4. 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以升华。
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通过渗透,不断影响学生的兴趣、情操和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求实求是、敏锐深思、虚心向上的优良学风和品德。例如:《英语》选修7 Unit 1 Living well口语教学时,安排小组讨论。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at other disabilities do you know besides Marty’s disease? 十分钟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有的小组用汇报的形式展示了盲人在行路时的困难,有的展示了坐轮椅的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有的用短剧形式表演了两种对待残疾人的截然不同的方法,还有的用笑话展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接着,教师很自然地使学生意识到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然后,教师又深化了这一主题。教师利用一些著名残疾人的例子,如海伦·凯勒、张海迪、邰丽华、霍金等,引导学生讨论:面对这些残疾人的成就,作为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最后,利用名人名言、警句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学科教学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和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树立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比如:运用探究式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观察、对比、联想、归纳等深入理解语言、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传统教学手段通常是教科书、黑板、挂图、简笔画等,而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声、光、电结合,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促进记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品质的形成都起到巨大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校园文化等。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寓德育于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学德育大纲. 1995.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关键词】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检验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兴趣、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动力。从事英语教学十多年来,深深体会到运用好情感因素,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运用好情感因素呢?
一、养成良好的师德形象,以情育人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我国古代也有一句名言:“亲其师,信其道”,讲得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待人,学会做人。而身教重于言教,再优美华丽的说教,也比不上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互动,用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技巧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课堂上的讲台,就是一个教师表演的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我们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我们对工作要充满激情,要热爱教学工作,要热爱英语学科,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上,我们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安全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英语知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情景教学,例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卡片、手势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情景,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使单调、枯燥的英语单词与课文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课文中,如遇:见面打招呼,借东西,打电话,问路,乘车,回家,购物,道别等内容,就让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里面的不同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给英语学习增添无穷情趣。针对枯燥的语法教学,我积累了许多绕口令、顺口溜和流行歌曲。
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七年级(上) Unit 3 Topic 2 时,本人让学生准备丰富的道具、服装,让他们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如worker,cook,teacher,nurse,farmer……,学生表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阵阵掌声。使同学们在参与之中学习了知识,增进了感情。
四、以教材为载体,提炼情感素材
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素材。我们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包含显性情感因素与隐性情感因素两个方面。所谓显性情感因素,是指在教材中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例如,学习九年级(下)Unit 6 Topic 3。I will never foget our friendship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友谊)中,学生从字里行间就能深切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和与同学的惜别之情。隐性情感因素即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过程中,仍然使人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
五、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积极转化后进生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特别是对后进生,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在作业、课堂、成绩等方面对他们降低要求,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机会满足他们,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做出充分的肯定,对课堂答错的学生予以安慰,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六、运用鼓励式评价,引领学生激情学习
成就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语音好的同学让他们朗读、领读;胆子大的学生让他们扮演角色、表演对话;普通话好的同学让其当翻译……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便为他们及时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并尽量肯定他们的表现,予以积极的评价,在他们回答后补上“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A good boy”“Wonderful” “You are so clever!” “You are very smart!”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Keep up,please!” “Work hard,then you will catch up with your classmates.”等表示赞赏及鞭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在月考、半期考、期末考的成绩有提高、点滴进步予以适时、恰当和真切的鼓励。学生均能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表现后的愉悦感。
总之,在英语科教学中要重视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培养情感,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使情感在教学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