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英语指南8篇

时间:2023-09-25 11:18: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英语指南,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英语指南

篇1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专业设置、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 1995 年 4 月,其前身为 1964 年创立的南京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五个系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的新闻学博士点。另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江苏省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史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学院现有 6 个本科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机构、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专业扎实、技法娴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应用型高级摄影摄像人才。毕业生可在上述单位从事影视摄影、影像编辑、后期剪辑、节目制作等工作。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面向江苏省招收本科生 20 名(文理不限);学制 4 年。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江苏省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影视摄影与制作事业相关专业工作。

报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单独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校考),并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址:add.njnu.edu.cn/,报名前请先仔细阅读报名须知 add.njnu.edu.cn/home/index)。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

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上述工作完成后,须用 A4 纸打印本专业报名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生需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加试(校考)。

2.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22 日上午 8:00-下午 16:30

3.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笃学楼大厅(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4.报到所需材料:考生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5.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3 日

6.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7.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视觉故事构成、影视图像分析、影视摄影基础三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 2 小时 30 分钟,每个科目满分 100 分,专业成绩总分 300分。

(1)视觉故事构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多种图案素材,考生经构思后,任意选择素材中适用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四幅连环组图,并在每幅图案下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图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阐述。四幅连环组图与简要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故事。

具体说明:

考生可任意选择与使用考试提供的图案素材(数量不限)进行剪切、拼接、粘贴到试卷中形成组图并可对组图进行加色和绘画。

考生不得自带图案素材,违者按作弊论处。

考生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工具。

(2)影视图像分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影视作品截图 3-5 幅,并从影视摄影专业角度提出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回答。

参考书目:

骆志伟:《影视作品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出版

李培林:《摄影创作与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3)影视摄影基础考试内容: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包括静态图片摄影知识与动态影视摄影知识。

参考书目:

卜新章:《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8.成绩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将于 2016 年 4 月底前公布,考生可通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我校将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书面通知。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高考文化分(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合格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全省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江苏省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咨询电话:(025) 83598525、85891023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5) 83720759、83598534

篇2

三、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面向江苏省招生)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专业设置、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 1995 年 4 月,其前身为 1964 年创立的南京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

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五个系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的新闻学博士点。另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江苏省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

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史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学院现有 6 个本科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机构、广告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专业扎实、技法娴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悟力与创造力的应用型高级摄影摄像人才。毕业生可在上述单位从事影视摄影、影像编辑、后期剪辑、节目制作等工作。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面向江苏省招收本科生 20 名(文理不限);学制 4 年。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江苏省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影视摄影与制作事业相关专业工作。报考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单独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校考),并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

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上述工作完成后,须用 A4 纸打印本专业报名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

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生需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加试(校考)。

2.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22 日上午 8:00-下午 16:30

3.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笃学楼大厅(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4.报到所需材料:考生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考生本人签字确认)

5.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3 日

6.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7.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视觉故事构成、影视图像分析、影视摄影基础三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 2 小时 30 分钟,每个科目满分 100 分,专业成绩总分 300分。

(1)视觉故事构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多种图案素材,考生经构思后,任意选择素材中适用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四幅连环组图,并在每幅图案下面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图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阐述。四幅连环组图与简要的文字说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故事。

具体说明:

考生可任意选择与使用考试提供的图案素材(数量不限)进行剪切、拼接、粘贴到试卷中形成组图并可对组图进行加色和绘画。

 考生不得自带图案素材,违者按作弊论处。

考生自备画笔、颜料、剪刀、尺子、胶水或胶棒等工具。

(2)影视图像分析考试内容:主考方提供影视作品截图 3-5 幅,并从影视摄影专业角度提出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回答。

参考书目:

骆志伟:《影视作品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出版

李培林:《摄影创作与审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3)影视摄影基础考试内容: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包括静态图片摄影知识与动态影视摄影知识。

参考书目:

卜新章:《摄影基础——摄影实战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出版

8.成绩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将于 2016 年 4 月底前公布,考生可通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我校将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书面通知。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高考文化分(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合格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

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全省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江苏省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

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篇3

关键词: 南风效应;“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其根本任务。如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显现出新的特征,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南风效应,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所谓的“90后”大学生是指20世纪90年到99年年底出生且进入大学的公民。他们成长的时期正是中国处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经济的腾飞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通讯的极端发展也将人们带上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成长背景使得“90后”大学生同上辈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高挑战。

(1)个性张扬,缺乏团队精神。“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上与“70后”、“80后”的大学生有着较大差别。“90后”的大学生追求时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个性张扬,独立性强,极力表现出与众不同,在各种活动中把自己的独特的想法表现出来。但相对来说又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2)思想开放,看待问题偏激。“90后”大学生生长在信息大爆炸时期,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海量的信息,接触许多新鲜的事物,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开阔,观念开放、前卫。但是由于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甚少,价值观不稳定,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常常处于犹豫、迷茫之中,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时,他们容易骄傲自满,在看待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容易存在偏激。

(3)竞争意识强,受挫能力弱。“90后”大学生亲眼目睹他们的父母在遭遇国家经济转型时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学习新的生存技巧,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这使得他们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但由于“90后”在成长过程中深受长辈、父母的宠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被保护起来,没有受到过任何的磨砺,以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脆弱,耐挫力弱。

(4)多元的价值取向,但功利性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明显比前辈更加理性、现实,更加关注物质生活,价值定位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的“90后”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就业形势,经常看招聘信息,观摩学校的招聘会,向学长学姐取经。而对未来的职业最看重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其次才是“个人的兴趣”、“特长的发挥”、“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由此看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价值目标的定位具有功利化的趋向。

2“南风效应”探析

(1)“南风效应”概念引入。“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1]这则寓言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将“南风效应”运用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实行“温情”教育,像和煦的南风一样温暖被教育的对象,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

(2)“南风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南风效应”运用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一种创新,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应该从学生所犯错误的结果进行严厉的指责,那样会使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进一步会加速师生关系的恶化。如果思政工作者能够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教育,那么会轻而易举让学生“脱掉大衣”,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吐露自身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机,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师生关系的真正生命力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体现出来的,因为如今的“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本能自我保护的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有着心理的防范。如果思政工作者在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是,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信念、态度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还处于青春的叛逆期,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比较严重。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灌输性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合,他们更希望对自身进行自主的表达,注重同学间、老师间的多向沟通,以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完成自身的独立思考。如果当前思政工作者还是延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势必会激发学生心中的对立甚至反抗情绪,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缺少一些人性化和科学化。

把“南风效应”引入到“90后”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正确地运用“南风效应”可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起到示范的作用。

3“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对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除了要一如既往的投入工作激情之外,还应该对“90后”大学生能有更多地关爱、理解、宽容和激励,把他们当作自主的、发展的人,充分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时时在“南风”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但是在运用“南风效应”的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度原则,切忌刮“滥风”和“偏风”。(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3]大学生最需要的三个层次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给予人文关怀。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倍受家人的宠爱和呵护,他们在大学阶段,心智、情感等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思政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应当真诚对待、言行一致,把学生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扬民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安全感和亲切感。对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帮助解决,化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要及时沟通。因此,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人文关怀,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应用“南风效应”应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度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小的常规性的错误,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帮助学生改造自己,容许学生适当的范围或程度内的错误,而要把握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和接纳学生。首先要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育“90后”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无端地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常言道:“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如果挫伤其自尊心,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使工作产生相反效果。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将心比心。“有容,德乃大”。其次,对“90后”大学生要有殷切的期望,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从人性观上来说,高校思政工作者都应该相信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赞扬,少一些责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映的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具备“南风”的素质和技巧,就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感、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亲和能力。要善于营造融洽的气氛,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善于表达自己的关爱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人对信息的过滤通过两个系统进行:一个是理智性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的科学程度,如果认为信息科学就接纳;另一个是情感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人的尊重和可靠程度,如果认为可靠可亲,就接纳。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有关的事物上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会打动学生,使人产生“向师心理”,收到良效。

(4)要长吹“南风”,切忌“无风”、“滥风”、“偏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90后”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收速度决定了他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保持满腔的热情,要做到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不成为无原则的“老好人”;对待每一位大学生要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不带有色眼镜看人用人,要让和煦的“南风”吹到所有“90后”大学生身上,温暖所有人的心。

参考文献:

[1] 于茜,李玮.“南风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2).

[2] 隋维娟.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南风效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6).

篇4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近年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基于MOOCs课程的特点优势,提出大学英语后继课程建设中可以借鉴之处。

关键词 MOOCs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

0 前言

2015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该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指南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指南中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此可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化、个性化,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完成,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优质电子资源触手可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多数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后开设了一系列为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实践中,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各种需求,包括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2)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是开设后续课程的障碍;(3)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教材。高质量教材的引进和编写是目前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又一个大问题;(4)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习效果欠佳。

2 MOOCs的产生及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人2008年完成秋季在线课程CCK08(the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之后创造的。目前,承载MOOCs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有美国的Coursera、Udacity 和EdX。MOOCs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根据2013年3月的统计数据,全球约只有320万左右学习者在Coursera平台上注册了课程,以美国、印度、巴西、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国为主,占注册人数的58.1%,世界其他国家合起来占41.9%。至2013年9月14,Coursera平台注册者已达1700 万人,分别来自190 个国家,59 万人参与了课程讨论,而最受欢迎的单一课程注册人数达24万人。 MOOCs 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正是新时期教育的产物。时值国家全面建设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的关键时刻,MOOCs课程对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MOOCs 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

3.1 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特色,以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呢?针对学校、学院、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课程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乃至专业英语同步建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选修相关课程。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实施校际联盟,专业、学科类似的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所有后续课程免费向全国学习者开放,平台上的课程不局限于某所大学的学生修读,这样就可以以强带弱,集全国力量开设大量优质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3.2 借鉴MOOCs 教学评价方式

MOOCs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及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MOOCs 课程采用“限时作业+同伴评估+档案查询+提供‘课程合格证书’”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可以借鉴MOOCs课程教学评价的优势:

(1)即时作业 MOOCs 课程每周均有作业,而且要求限时提交,学习者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2)同伴评价 MOOCs 课程要求学习者必须进行同伴互评,阅读同伴的作业,相互借鉴,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者要求从多个维度来对同伴的作业进行反馈,被评者可根据同伴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然后再次提交,更多同伴进行复评,并要求指出被评价者问题所在,整个作业评价环节设计合理,确保同伴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档案查询 MOOCs 课程给学员提供学习档案查询功能,学习者可以查阅自己提交的作业,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提供“课程合格证书” MOOCs 课程提供“课程合格证书”,完成全部作业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学习者会得到任课教师签名的课程合格证书,该合格证书可以通过 Coursera 平台查询及打印。

3.3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专业化

目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大学英语课程 MOOCs化后,许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由以往课堂通用英语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支持者、答疑者和管理者。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系统学习某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非只是普通通用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Moshe Vardi.2012. Will MOOCs Destroy Academia?[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11):5.

篇5

【关键词】MOOCs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

0 前言

2015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研讨会,会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该指南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指南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教学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三个等级,并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了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指南中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突出特色,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此可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化、个性化,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完成,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优质电子资源触手可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形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近年来,多数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后开设了一系列为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实践中,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各种需求,包括国家战略需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2)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是开设后续课程的障碍;(3)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教材。高质量教材的引进和编写是目前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又一个大问题;(4)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维持,学习效果欠佳。

2 MOOCs的产生及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两人2008年完成秋季在线课程CCK08(the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之后创造的。目前,承载MOOCs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有美国的Coursera、Udacity 和EdX。MOOCs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根据2013年3月的统计数据,全球约只有320万左右学习者在Coursera平台上注册了课程,以美国、印度、巴西、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国为主,占注册人数的58.1%,世界其他国家合起来占41.9%。至2013年9月14,Coursera平台注册者已达1700 万人,分别来自190 个国家,59 万人参与了课程讨论,而最受欢迎的单一课程注册人数达24万人。 MOOCs 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正是新时期教育的产物。时值国家全面建设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的关键时刻,MOOCs课程对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MOOCs 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

3.1 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特色,以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才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呢?针对学校、学院、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可以建设全国大规模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群。课程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乃至专业英语同步建设,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选修相关课程。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建设实施校际联盟,专业、学科类似的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所有后续课程免费向全国学习者开放,平台上的课程不局限于某所大学的学生修读,这样就可以以强带弱,集全国力量开设大量优质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3.2 借鉴MOOCs 教学评价方式

MOOCs 课程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与学习者的互动模式及有效的评估与管理机制。MOOCs 课程采用“限时作业+同伴评估+档案查询+提供‘课程合格证书’”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大规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可以借鉴MOOCs课程教学评价的优势:

(1)即时作业 MOOCs 课程每周均有作业,而且要求限时提交,学习者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2)同伴评价 MOOCs 课程要求学习者必须进行同伴互评,阅读同伴的作业,相互借鉴,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者要求从多个维度来对同伴的作业进行反馈,被评者可根据同伴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然后再次提交,更多同伴进行复评,并要求指出被评价者问题所在,整个作业评价环节设计合理,确保同伴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档案查询 MOOCs 课程给学员提供学习档案查询功能,学习者可以查阅自己提交的作业,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提供“课程合格证书” MOOCs 课程提供“课程合格证书”,完成全部作业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学习者会得到任课教师签名的课程合格证书,该合格证书可以通过 Coursera 平台查询及打印。

3.3 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专业化

目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大批合格的后续课程师资力量。大学英语课程 MOOCs化后,许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由以往课堂通用英语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支持者、答疑者和管理者。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系统学习某一门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非只是普通通用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规模大、影响广,其目的在于检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两年的英语学习后能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体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但也会不可避免的对英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改善负面影响的建议,从而使教师及学生对该考试有更全面的认识,以更好的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建议

1 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广、参与考生众多的考试。其目的在于检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两年的英语学习后能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其英语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比较全面,涵盖了听力理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翻译和写作等题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它也会不可避免的对英语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改善负面影响的建议,使教师和学生对该考试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正面影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我国已存在十多年,它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导向。它对英语教学有以下正面影响。

2.1.1 为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一种科学、可信的方法。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影响很广,所以要求命题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的涵盖面较广、科学性较强,能够较为全面的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

2.1.2 为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于检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两年学习后能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教师授课也是围绕着大纲进行的,因此考试就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使得教学目的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除此之外,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规模大、覆盖面广,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及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及教材的编写都围绕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来进行,达到了一定的统一,便于英语教学的更好发展。

2.2 负面影响。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深入进行及其影响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指出了该考试存在的弊端以及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首先,学校和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导致学生“为过四级而学英语”。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很多学校和用人单位把四级考试作为毕业的条件和就业的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忽略了学英语的真正目的。有的学生认为英语课无用,经常旷课去参加四级辅导班、做模拟题。还有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后就再也不上英语课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踏实,仅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学习。

其次,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技能的培养。

由于在如今社会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成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只重视考试的通过率及应试能力,因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目的也被应试目的所取代。教师和学生过多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英语技能的训练。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口语表达是其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可是很多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连基本的口语对话都无法进行,更不用说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目中有为数不少的客观选择题,这就造成学生“猜答案”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不会做,也可能猜对答案。因此单纯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也是不全面的。

3 改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负面影响的建议

3.1 教师、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都应意识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不会带着应试目的去学习英语,才能轻松、高效的学到英语的真正技能,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2 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使英语课堂生动、有吸引力。很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对英语课堂产生了倦怠情绪,对英语学习也毫无兴趣。这就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应在课堂上安排生动多样、有教学意义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论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影响广、参与考生众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英语教学。与此同时,它也不可避免的对英语教学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提出改善负面影响的建议,以期使教师及学生对该考试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为祥,李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综合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德军,宋连仲.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指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借鉴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普通医学院校可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PS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教材和成绩评价,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新形势;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成绩评价

国际交往的双向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是目前英语学习者面临的新形势之一(王守仁,2001)。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教学为辅(胡开宝、谢丽欣,2014)。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地域性差异、生源质量、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等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ESP水平和能力。201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结合一所普通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期经验,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相关院校改革和科研成果,结合社会、学生需求分析,提出一套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实际、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特点分析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积极改革探索,提出多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如山东理工大学(2013.6)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2012.12)、河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2012.12)等。笔者通过CNKI学术搜索,对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1.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医学院校的改革成效仍不显著,还未真正开展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学分制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2.现有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未体现个性化。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大多套用国内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未体现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应有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导致现有的此类研究多呈同质性。

3.近几年关于医学院校ESP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大多研究未着重于实践运用及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于如何以ESP为指导,将专业英语(即医学英语)与大学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有效衔接,因材施教,以及如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不足。

二、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内容

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教材改革等方面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分析,借鉴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性,制定出符合院校实际,系统、完整、全面的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改革

参照《指南》,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按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课程,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SP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使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能力层次学习英语,提高学生ESP水平,即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层次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行小班授课,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对具备较高英语能力层次的学生适当进行ESP英语的课程设置。

2.改革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设置ESP英语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与之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英语课程。实行两班合班授课,改进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改革选修课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对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通识教育类、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并使其英语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按照学生对ESP英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分级教学+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教学,按照学生能力层次进行课程设置,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配备师资。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授课组织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和自主学习软件系统,适当选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自主学习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考试题库,逐渐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改革

大学英语根据学生学业层次和语言能力,ESP英语按照专业特点选用教材。将选用优质大学英语教材和选用自主编写大学专业英语教材相结合。

(四)成绩评价改革

大学英语和ESP英语的成绩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针对ESP英语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和调整其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及方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ESP英语能力要求,并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本校ESP评价与测试。

三、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预计成果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加强ESP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构建全新ESP英语评价体系,有利于普通医学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和人才培养特色推行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并初步构建符合实际、较为合理、完整、系统的突出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娟 单位:包头医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1.

[3]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2014,(3):12-19.

[4]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5]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6]曾宪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7).

[7]王玲香,李萍凤.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再思考[J].卫生软科学,2005,(4).

篇8

 

当前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变革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高校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需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日趋重要,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湖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湖南知识产权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懂管理、懂技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缺乏,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占科技人才总量比例过低等。作为承担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怎样适应地区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意识相对落后。目前,湖南的知识产权教育是以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为主,比较侧重于法律理论的研究。而应用型本科大学,除长沙学院有知识产权教研室,其他学校基本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且教育意识淡薄,学校往往只注重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忽视了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一些文化创意作品、商务策划方案更加没有培养保护意识。

 

(二) 专业性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需求。从开设知识产权教育的学校来看,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研究性大学基本没有将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开设。而长沙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也只针对政法系学生开课,基本忽略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从对湖南几所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学生关于知识产权知识了解与保护的相关调查中,我们发现 “从网络、电视媒体了解”的占89.36%,“从工作、生活经验中获取”的占37.68%,“通过与相关行业专家或老师课后沟通知悉”的占24.19%,“通过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学习”的仅占12.4%。可见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匮乏,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将成为公司、企业的业务骨干,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的欠缺,必将成为之后工作中的隐患。

 

(三) 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际运用要求。从已开课的应用型本科学院来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民商事法律理论知识为主,很少开设与理工科知识相关的课程;第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法理性分析,而与科技创新实务及案例的深入结合分析很少,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非专业性的知识产权选修课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更是没有。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体系比较单一的问题,缺乏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更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中的实际要求。

 

(四) 师资的实践能力与素养存在不足。根据我们在湖南几个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调研显示,担任知识产权课程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是纯法律专业毕业,基本没有理工科学习或工作的背景,自身缺乏实务经验。而知识产权强调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更多强调理工类知识,老师能力与素养的不足使得他们不可能对知识产权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学生的教学流于书本和理论,实操性不强,无法穿透事物的本质,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综上,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无法满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对湖南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不断提高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意识。对创新需求的提升,使我们必须构建使科研、教育、生产根据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的机制,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意识,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教育与保护的文化氛围,为创新、创意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二)明确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型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懂技术、懂管理、懂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我们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不能只专注于专业技术教育还要开展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教育。因此,湖南应用型本科的知识产权教育不应该再是一种专业型的教育而应该是一种普及型教育,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基于产学研联盟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模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驱动力,依托高校科研实力,分担风险,形成持续创新力。高校则借助企业平台,实现与市场的对接,获得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促进学科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关键与纽带。与此同时,因知识产权而发生的冲突和矛盾也成为影响产学研联盟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懂管理、懂技术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必须做到让知识产权来源于实践,最终落实于实践。可见,产学研联盟能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同时,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的培养也能为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根据产业、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的实际需要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教育内容与方法,构建结合产学研联盟内的需要分流形成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师资能力的提升。若能在产学研之间构建有效的互动机制,通过产学研联盟的优势加大对知识产权教师的培训,完善知识产权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队伍构成,改变原来任课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不具备熟练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实践能力的现象。也将大大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