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4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工作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无固定模式可循。国外鉴于国情差别,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见。所有这些为我们放下包袱,积极研究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嵌入社会工作,依此实现社会工作理念、方式上的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
一、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实务基础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工作的观点众多,笔者认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的观点。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2]这一概念定位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比较具体地阐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和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类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工作机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服务体系,从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工作实务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以年增长10%-15%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061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206183人,比2014年增长29.8%;全国全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达388321人,比2014年增加41.5%;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全国有321所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本科学生,70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万人;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6.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全国成就社工岗位181273个,比上年增长了59.1%;全国社会工作机构达到4686家,比2014年增长33%;全国有社会工作行业协会455家,比2014年增长了57.4%。现阶段,我国己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格局,其在参与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创办民办教育、进行慈善捐助、便民利民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增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递增,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数据重塑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时代的选择。
二、民政部门引领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发展自身信息化的同时,要切实发挥政策引领而不是包揽的作用,在"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以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引领,主动发挥主管部门优势,积极与其他部门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创立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集合其他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组织,发挥社会共建优势,为建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社会工作社会化发挥政策指导、部门引领和引水入渠的特殊作用。在这方面,大庆市进行了可借鉴的有益探索。
“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始建于2014年,现在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该平台是大庆市民政局立足现有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和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开放的建设模式研发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该平台属于“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的子平台。根据工作和业务需求,该平台内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这三个子系统在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门户网站群、民政各个业务分平台、移动APP与便民终端及各类服务整合接入应用平台,与服务对象在云端交互,实现信息有效对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管理社会、管理事务的工作过程。与此同时,这三个互通共享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与民政横向相关业务系统、本市自建系统(运营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信息平台)及本市其他相关社会工作业务系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协会)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全市内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资源共享和服务管理全覆盖,优质完成平台涵盖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任务。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共享功能。从目前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看,服务与管理的覆盖度广、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效率高,其自身服务内容包括6大类23项业务:为生活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开展的为老服务类项目: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就餐配送服务项目、病中护理服务项目、法律援助服务项目、意外保险服务项目、心理干预服务项目、社会参与服务项目、身体康复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助老服务等其他项目(困难老人拨打政府发给的移动式呼叫器“96700”号码,即可得到多种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如生活扶助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生计发展服务、权益维护服务、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如纠正行为偏差服务、缓解生活困难服务、疏导心理情绪服务、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服务、就业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开展的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如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社工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如对专业社工人员进行培训服务、专业社工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的社工服务;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中心服务项目:譬如中心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人员由专业社工人才组成,中心组建专家库,受民政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设计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遴选,并对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论证,对完成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评定等。
该平台拓展到云端的服务则涵盖范围更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包括为各类用户提供专网登录、VPN远程登录、无线登录、手机WAP登录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大庆市委、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200度家单位,共计400多用户;接入了财政局收费系统、会计证发放系统、劳动局"五险合一系统"、房产局房产证审批发放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代码证审批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进驻了政府采购、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四个中心、45个单位及25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的审批服务系统;通过光纤上网和"宽带大庆",全市县(区)农委(农林局)、62个乡(镇、场)有112个村(连队)可以上网;全市共有农信通用户7730户,农信通覆盖率达91%,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新闻、各类技术、各类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存储、政策统一口径、业务统一操作。个人账户查询系统通过政府网站直接面向个人。缴交职工实现了通存、通取、通贷;联通了数字城管系统,在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区设置了监控点,实现了对地上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桥梁、路灯监控、物业小区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以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作为支持,以用户的选择和要求为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和房产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以社区居民信息为基础、集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提供给各级、各部门浏览、查询、统计社区基础信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民生论坛,向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以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以网络化管理平台为支撑,采用出租车双频复合电子标签和自动识别的出租汽车自动监检管理系统通过云端可查,可监管追踪,实现对"黑出租汽车"和"问题出租汽车"的辅助稽查;关联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市辖各县区合管办及定点机构的网络连接及信息共享;基于大庆市政府网络,关联了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各业务应用基于上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三、大数据“互联网+”构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通观宏观,我们再入微观,以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推出的"双社结合"、"双工联动",打造"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为例。从中可以领悟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助推养老事业的力度。
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信息化工作架构中,依托政府云和大数据,把社区的各类信息统一归属到民政开发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下,推出了"双社结合、双工联动、"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所谓"双社结合"就是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结合协作;"双工联动"就是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联合行动;"3+1"居家养老助老模式就是以居委会社工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社工带动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以社工带动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卫生、理发、洗脚、剪指甲等服务+以社工带动社区居民和身心健康的老年人组成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邻里守望等服务。从实践来看,这种养老模式切合当地实际。社区党工委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整合;对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的服务方式互补互助。目前,"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模式已在庆新社区全面推开,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这种体贴式、个性化助老服务做法,得到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寡、孤、独、残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复康人士由于其生理或精神上的缺陷,使得其在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生活当中都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限制。这种限制,加深了复康人士的“失能感”和“无用感”,让其及家庭都面临经济压力加重、来自社会的排斥和歧视等方面的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融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专业价值、专业手法,为复康人士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其克服自身障碍,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2011年,广州市正式下发《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提出,到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不仅促进了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也加快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推进进程。不可否认,这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进步的体现,但由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正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残疾人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但其传入我国及兴起的时间较晚,且由于地域及文化的不同,西方残疾人社会工作所积累的理论和实务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开展,且现有的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导致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
在《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的激励下,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经覆盖市内的所有街道,成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约150多家,全面铺开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搭建起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据笔者了解,广州市各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虽然全面铺开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但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服务相对松散,尚未能形成一个囊括专业服务理念、工作手法的整合体系。
二、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探讨
沃莱基斯和格林(BetsyS.Vourlekis&RobertaR.Greene)在1992年出版的《社会工作个案管理》一书中,对个案管理做出如下定义:“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是人际关系的过程,奠基在个案管理者和案主(系统)之间的关系,彼此间共同发展照顾计划,以增进需要长期协助的案主之机能,并提升其支持网络,而且促进并确保连续照顾的范围,使之成为有效的服务。介入则反映社会工作的价值,目标在对案主的能力和环境的需求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改进,这些部分包括改善伴随失能或疾病而来的问题,建立支持网络,促进案主水准的服务协调,并产生系统水准的效力。”[1]
传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运用个案、小组及社区三大工作手法开展工作,不仅服务的人数有限,而且无法实现服务的全覆盖,更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复康人士及其家庭的动态。因此,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个案管理这一模式引入到残疾人社会工作当中,尝试探讨和搭建一个完整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个案式建档
个案式建档,是搭建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第一步,亦是整个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础。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480名复康人士均以个案的标准去建立完整的个案式服务档案,详细了解复康人士的失能程度、残障对其个体及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复康人士个体及家庭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复康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社会保障的落实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界定该个案的服务需求、订立服务目标以及制定跟进策略。
(二)分级跟进个案
为了体现个案管理的系统性,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出发,设定了复康个案分级表,将个案划分为活跃个案、普通个案及非活跃个案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跟进方向、跟进频率及跟进方式。复康个案分级表评估标准包括复康人士个体失能程度、复康人士增能需要、照顾者压力、照顾者技能提升需求、社会保障落实情况、资源需求度及危机指数七大方面。建立个案式档案后,社工会根据该个案的实际情况及结合社工的专业判断,填写复康个案分级表,将该个案划分等级,并按照其所属的等级跟进要求去开展服务,活跃个案以社工跟进为主,其跟进频率在活跃、普通及非活跃三个级别当中是最高的,反之,非活跃个案跟进频率最低,且采取社区工作人员电访为主、社工跟进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进。
(三)调级制度
社会环境是时刻变化的,复康人士个体及其家庭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问题或需求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缓解或加重。因此,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调级制度纳入个案管理这一服务系统中,这就意味着复康人士个案所属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复康人士个体及其家庭的实际状况进行级别上调或下调。当复康人士面临问题或困境,在社工的介入下,其问题或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解决的情况下,社工会重新评估该个案的实际状况,将其所属个案级别进行下调,如由活跃个案变成普通个案或非活跃个案、由普通个案变成非活跃个案。相反,复康人士遭受丧亲、重大疾病、离婚等重大事件时,社工亦会根据其实际情况,将其所属级别上调为普通个案或活跃个案,重新设定跟进目标和方向,并提升跟进频率,以更好地满足复康人士的实际需求。
三、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用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强化了社工对复康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有助于社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服务以满足复康人士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复康人士的福祉。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但由于其推行时间尚短,虽然已经搭建起一个服务系统框架,但这个服务体系尚未成熟,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专业服务开展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资源整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个案管理注重强调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单位的共同合作和协商,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2]。广州市C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所建立的个案管理服务体系,虽然整合了残联、居委会、精神病院等部分正式系统资源,但忽略了辖区内的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系统资源。
(二)社工专业素质需进一步强化
社工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社工的专业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程度。残疾人士的“失能”,让残疾人士在生活中遭受多方面的阻碍,如个体无法正常就业、成立家庭、依赖家属供养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低自尊、受到社会的排斥、嘲笑和冷漠对待等,其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而社会工作者普遍年轻[3],对专业认识和专业技巧的把握不够深入,且缺乏直接的实务经验,难以有效应对和处理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三)居民对社工的认同度有待提高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职业在近几年虽然得到了迅速推广,但居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对社工的认同度过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4]。广州市C街处于城市边缘,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对社工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认同度还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需要继续提升其对专业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四、解决策略探究
要解决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及高质量,则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应对。
(一)加大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提升社会资源整合度
要做好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仅仅依靠社工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对社区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各个社区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工作。社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社会资源的整合度:一方面是充分挖掘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单位,如残联、居委会、康园工疗站、精神病院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以形成合力,共同为辖区内的复康人士提供系统化服务;另一方面是挖掘社区的义工资源,为复康人士提供定期探访及情感支持服务。
(二)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提升服务专业性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实务经验,社工才能更好地应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其一,社工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过程中,经过实践和摸索,不断积累实务经验;其二,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社会工作者获得一种新的服务体验,并将其整合运用到实务工作中去,不断融会贯通,逐步积累服务经验。这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工作发展比较成熟的香港专业督导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社工对实务经验的积累。
(三)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专业认同度
宣传是扩大居民对社会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的有效手段,社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其一,社工可以通过宣传栏、现场咨询、社区活动等形式在社区开展相关的社区宣传[5],宣传内容包括义工与社工的区别、服务内容、如何获取社工服务等,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的认识和了解;其二,社工亦可借助网站、QQ群、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以扩大社工的影响力度。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优质。所谓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的企业中的职员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人。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中的职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依靠员工,这样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投入就不能少,因为员工只有得到了应有的报酬才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职业,使其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进,企业社会工作也逐渐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在2014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国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强调了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强化民生保障。由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以往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则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在目前经济不断的发展中,以后肯定会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与技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用以人为本为基础,使其可以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实企业管理也对人力资源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尤其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让企业可以发展的更好。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只局限于招聘、薪酬等相关的手续中,应该尽可能的去适应发展中的经济,使其创造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以最专业的人力进行服务,从而最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比如通过各个角度去培训员工,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差异
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利用社会人员进行服务大众,防止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员工的素养,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员工的福利与企业管理也随之提高,使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道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伙伴,在现阶段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比较少,使其导致了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与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企业社会工作选择了镶入式发展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研究,可在目前的企业中,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本文针对性的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发现两者之间其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但两者也有着不同的角色。
(一)企业发展目标: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管理人员为了能够更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最好的避免一些错误的事件影响企业发展。如在招聘时,招聘了不符合该岗位的员工,因为歧视招聘与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使其让企业要面临法律的诉求等。反正在管理中社会工作人员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确保员工的权益,使其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二)重视员工个体的差异
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力的多元化,这不光表现在员工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方面,其中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不同。一般明智的管理人员会清楚知道多元化也是一种资产,因为他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广阔的视野与帮企业解决不同角色的问题,使其最好的帮助与满足员工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通过灵活的活动安排员工的工作,总之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让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和谐。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共同点
社会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员工进行着帮助,最好的维护员工的利益,促进员工的福利可以得到增加。同时让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问题,从而改善其中的不足,推动企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人员其实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很多的培训课程,其中有对管理人员的建设与企业社会的责任等。另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确定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使其不断的鼓励员工。其实企业社会工作人员会定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T进行沟通,从而可以让其相互配合更好的发展企业。
福利管理。福利在企业中是所有员工都会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福利的多少说明了员工的收入多少,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知到了,福利这一问题,对于员工来说,福利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专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性。
四、角色的不同
2020年6月17日
根据上级要求,**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社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完善办公室(咨询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关键词:基层统战;社区统战工作;社会管理创新
一、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基本情况
当前社区统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社区统战工作在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凝聚合力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总体看,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广大社区统战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立足基础工作,基本上建立健全了社区范围内统战成员数据库,并分门别类、建档立簿,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夯实了统战基础管理工作。
2.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绝大多数社区都建立了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坚持把社区统战工作与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宣传、社区服务、创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社区统战工作有效融入社会管理创新。
3.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各社区在充分整合社区党政资源、统战资源、社会资源,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坚持用社会化的理念积极推进社区统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战工作全面融入社区管理和建设方方面面。广大社区还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采取结对、帮扶、共建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场地、设施、器械等资源条件,形成共享共创工作合力,促进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当前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管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1.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组织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社区统战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有的社区统战组织网络仍不健全,有的社区统战工作队伍力量短缺,大部分社区统战委员身兼数职,负责多项工作,往往疲于应付,开展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精力不够,社区统战干部更是严重不足。
2.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载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社区统战工作活动载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但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社区统战工作载体不同程度的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有的社区没有统战成员活动场所,甚至有的社区统战成员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活动。
3.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虽然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多,但在更好的融入社区管理创新、更好服务社区管理等工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为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4.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虽然各社区在创新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上,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但社区统战活动平台不够宽阔,统战部门组织开展社区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甚至有的统战成员常年不参加社会管理活动。
三、关于深化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统战工作,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创新组织网络,工作载体、体制机制、活动平台,从根本上化解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瓶颈,更好的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创新组织网络,努力扩大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影响力。社区统战工作是一项对象广泛、社会性强的工作,必须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上完善纵横交织、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实现社区统战工作网络全覆盖。探索建立完善社区统战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楼宇层层健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充实人员力量,统筹协调统战进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工作。
2.创新工作载体,努力增强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凝聚力。完善的工作载体是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必须坚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统战工作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建设统战成员教育基地、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统战部门联谊交友基地、统战理论调研基地等,不断拓展社区统战工作阵地,更好的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
3.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信力。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区统战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必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筑牢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积极建立健全社区统战委员(干部)职责及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党政有关部门统战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处理突发机制和统战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关制度,有效推进社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联席评价进出机制,采取上级评议、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等予以评价考核,建立客观公正、重点突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违法违纪一票否定和综合评价末位淘汰的方法,对党外代表人士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代表性和纯洁性。
4.创新活动平台,努力提高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贡献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必须把搭建活动平台作为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不懈的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系列活动,为统战工作服务社区管理提供广阔舞台。积极开展“非公企业服务月”活动,通过开通建言献策信箱、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为统战成员服务。鼓励基层商会组织非公企业“抱团取暖”,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科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和转型升级。积极引导统战成员服务社区,促进和谐共建,发挥各派优势,指导组建各派“同心・社会服务团”,吸引各党派成员中有技能特长的知名专家教授参加,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法律咨询、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实现社区统战工作深度服务社区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汪叶兵.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
目前,问题不在于工会工作要不要社会化,而是如何顺应时代趋势,切实做到社会化。工会固然是社会团体,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张扬这一特性自我萎缩,或被社会淘汰。这也就如同做不到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有可能体现不出群众特性,面临脱离职工群众危险一样。
电力企业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面向社会,面向千家万户,这一特定属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工会工作要做到社会化,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其一,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办会。要树立开门办会意识,有系统地分门另类地组建工会专家顾问组织,弥补工会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工会要想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不行的,但要求工会无所不知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工会组织要善于吸引社会上对职工问题、工会问题有热心且具备相应知识的专家学者,利用他们所长为我所用,让他们的知识和本领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
其二,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目前。工会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制度,并取得较好效果。但还应看到,我们不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参与社会的机制,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这包括工会如何参与社会事务,以及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工会事务两大方面。当前迫切的是,在进行工会形象设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工会重大课题社会招标制度等,特别是要建立一个负责的社会团体形象,让所属的成员有归属感、自豪感、认同感,从而起到团结动员的作用。
其三,努力拓宽工会工作的社会空间。适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样化,工会组织在拓展社会空间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包括把工会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市场等非传统工作领域,不仅在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中组建工会,而且延伸到丰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者中;不仅注重维护职工作为一个劳动者所拥有的权益即经济利益,而且注意维护职工用为社会人所拥有的权益如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不仅在职生活工作的单位层次协调关系,而且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等。应该说,对这个问题在工会内部已经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必须使广大工会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拓展社会空间是工会工作的一个潮流,是确保工会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权宜之为计不消极应付。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介入公众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动,既可以使受益对象得到帮助,取得社会对工会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也可以使工会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工会组织实施的送温暖工程在社会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它充分说明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化不公是极为必在的,也完全可能的。
其四,积极使用社会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肯有委强的无形力量。如果长久局限于工会自身的天地,不但工会工作视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连语言也受到制约,妨碍工会组织与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也妨碍工会组织与其它社会团体的交流。因此。要使工会工作社会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工会语言的社会化,多讲“普通话”,积极引进社会上通行的语言,为我所用,少讲“工会方言”。而工会自身的专业语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积极推广,使工会语言社会化,丰富社会语言。
其五,培养造就职业化的工会工作队伍。工会工作社会化要求有一支社会化的专业工作队伍来保证。如果工会工作内容、方式社会化了,而工会工作者本身仍停留在单位化或非社会化状态,这种社会化也是不稳固的,是难以为继的。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建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识,应该推广到其他层次和领域。建立工会工作者人才库和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维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摆脱对所在单位的人身依附,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增强其敬业精神和维权勇气。工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来自党政机关、基层企事业,也可以来自大专院校,既可以定向培养,也可以在一线职工中选拔,既可以是劳动模范,也可以是饱学之士、社会贤达。
其六,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职工和工会。宣传工厂、宣传工人、宣传工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公”宣传,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力度还不够,潜力还很大。一些职工感到自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地位下降了,一些工会工作者也或多或少的产生自卑感,原因固然较多,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有组织的宣传,即报上无名、电视无影、广播无声,职工和工会组织社会话语权的丧失,使一些人不知道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做了哪些贡献,不知道工会组织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了哪些作用,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职工还是工会组织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缺乏对职工和工会组织正面的宣传,难免会引起一些人包括职工本身的疑虑和沮丧。
【关键词】 寺院;社会化管理;刚察县;措施;成效;建议
随着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增多,政府对宗教问题要不要管理、如何进行管理、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问题成为宗教管理部门和有关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对刚察县境内大小寺院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僧侣群众等方式,对寺院开展社会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工作调研,现将海北州刚察县境内寺院管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刚察县境内大小寺院14座(包括清真寺1座),活佛12名,僧侣415名,信教群众51703人。清真寺现有阿訇1名,曼拉2名,本地穆斯林信教群众280余人,是刚察县唯一一所清真寺。
二、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做到管理规范
针对寺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维护寺院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寺管会管理制度、寺管会议事规则、僧侣违规违纪处罚办法、财务公开制度、僧侣入寺制度、佛事活动管理制度、佛事活动报批制度、寺院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治安保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文物保护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夜间保卫巡逻制度和寺院值班制度等16项寺院管理制度。
2、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按照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网格化联系僧侣制度,根据沙陀寺的实际情况,制定僧侣联系制度,确保了信息渠道畅通,做到了有明确的僧侣联系人,有明确的交流时间,有固定的信息员队伍。
3、严格实行僧侣请销假制度
坚决做到无事不请假,僧人不外出、不离寺,不留宿外来僧人,依法加强对寺院的管理,实行重大活动报告审批制度,对所有外来人员和一切宗教活动进行严格掌控。
4、充分发挥老龄维稳工作组的作用
组织老村社干部、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人成立了乡、村两级老龄维稳工作组2个,加强对信教群众和僧侣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评定考核工作
按照《刚察县藏传佛教寺院星级评定活动试行办法》的要求,沙陀寺积极从十个方面对星级寺院评定工作进行准备,目前正在考核当中。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通过学习教育,广大信教群众和僧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再教育、再认识,思想认识、爱国爱教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2、寺院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积极帮助指导寺院开展工作,切实做好了寺院的建章立制工作。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广泛交流、交友,及时准确掌握了僧侣的思想动态,寺院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通过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僧众的欢迎和好评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为僧侣办实事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僧侣切身利益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僧侣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解决宗教寺院和宗教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广大僧侣的欢迎和好评。
4、健全群防群控的维稳工作格局
老龄维稳工作组以新旧社会的对比、言传身教和老龄人的经历,感化了广大僧众,广大群众和僧侣切实认识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及时掌握了维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充分调动了宗教寺院和教职人员的积极性,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了求团结、谋发展、促进步、奔小康上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控的维稳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活佛和僧侣的系统化培训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2、对寺院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方面的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3、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五、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僧侣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努力构建开放式、多渠道、多形式的僧侣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僧侣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意识,为稳定僧侣思想,拓宽僧侣视野,更新僧侣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寺管会的学习教育,认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切实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学习档案。
2、坚持规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是进一步严把入寺关,严格执行僧侣入寺制度。对年满18周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自愿入寺的,经寺管会对其年龄、知识、家庭背景等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并报县宗教事务部门和佛教协会认定后,方可入寺;寺院接受入寺僧侣时,必须按照定编数以内接受,不得超编;县宗教事务部门、县佛教协会,接受入寺僧侣的寺管会,严格审查入寺僧侣基本情况,并报县统战部门备案。
二是进一步实行寺院内部考核机制。由监管会对寺管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寺管会对僧侣言行进行监督,形成层层监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宗教事务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好不敢管、不会管、不善管和不愿管的问题,形成宗教事务管理方式由过去的依靠政策指导,转变到政策与法律法规并行并重的寺院体制管理,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防止制度流于形式,切实解决有规定无办法、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完善属地化管理机制。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层层签定宗教工作责任书,明确乡、村宗教工作的重点、方法和权限,从明确人员、财力和机制多方入手,不断提高寺院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严格掌控佛事活动。要求寺管会负责对每年的佛事活动的进行详细的安排,对参与活动的僧侣、群众的村别和姓名、地点都要详细登记,并上报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六是进一步将寺院作为特殊的社会单位纳入到乡党委、政府日常管理范围,重点是将寺管会作为特殊的基层组织进行强化建设,配齐配强寺管会组织,确保寺院的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寺管会和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提高寺管会对寺院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逐步改善寺院基础条件,切实解决宗教人员中的老弱病残和贫困人员实际困难和问题。
3、建立健全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面,把低收入僧侣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贫困老龄僧侣纳入五保,从而解决低收入和贫困老龄僧侣生活困难的问题。
4、坚持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寺院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积极引导寺院走以寺养寺的路子,弘扬民族宗教文化。通过在寺院和广大僧侣中开展“五好五优”创建评比活动,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提高寺院僧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的意识,增强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5、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宗教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继续坚持党管一切原则,切实担负起在寺院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积极鼓励寺院僧侣多为社会做贡献,多发展公益事业、慈善爱心、正信佛教的弘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活动。团结信教群众,做好友好往来工作,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不断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努力为推进和谐宗教文化,为寺院和睦和社会和谐作贡献。
总之,实现寺院的社会化管理目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寺院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社会保险;稽核工作;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就是相关人员依法对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情况进行核查的工作。我国的社会保险的特点是制度缺位与福利早熟,前者是指对农民的保障制度缺位,后者则是指城市中某些项目福利水平过高,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力保障,社会保险的稽核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滞后,制度还不够完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险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保险还没有专门性的行政法规,各项工作只能仅仅依靠一般的规范性文件,各处缴费基数核定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造成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无法可依,面对屡禁不止的社会保险方面的欺诈现象,稽核机构往往力不从心,容易陷入打击力度不够的尴尬境地,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形不成足够的威慑力。
(二)企业漏报瞒报现象严重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常常利用少报、瞒报社会保险费的手段来为企业降低成本,非法攫取其中的利益。企业通过瞒报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用劳务来取代劳动合同、以实物或其他来代替工资发放等层出不穷的逃避方法来躲避社会保险的稽核,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参保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保险的基金收入,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三)稽核机构专业人员缺乏,稽核不严
社会保险稽核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这就对稽核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状却是,社会保险稽核机构设置不够规范而稽核队伍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的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普遍面临经办环节多、操作人员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这些漏洞的存在,很容易造成有心人的趁虚而入,使社会保险稽核工作面临层出不穷的问题。另一方面,稽核机构内部人员也存在因利益或人情而违法违规的行为,稽核队伍重外部稽核但却轻内部控制。
(四)参保对象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的社会保险其中的短板之一就是对农民的保障制度缺位,农民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对社会保险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现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是一个巨大的团体,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当面对一些企业在雇佣时不签订劳动合同等等逃避社会保险的行为,往往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快立法步伐
为了使社会保险的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国家应尽快出台一应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社会保险方方面面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另外,各级政府也应做到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缴费和稽核程序,形成政府行政督管、机构专门监督和内部控制形成三位一体的完善稽核体系。
(二)加强企业督管,加大处罚力度
社会保险稽核机构要贯彻年检制度,严把基金出口的关节点,防止社会保险基金的跑冒滴漏,此外还要学会利用高新技术,加强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有关数据的了解和掌握。另外,社会保险稽核机构还要依法严厉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加大对骗取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并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力量,对社会保险的欺诈行为摆出高压态势,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威慑力。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从事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不仅需要熟悉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还要对财会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精通审计方法和技巧。另外稽核队伍的素质也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关系存在于方方面面,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人员首先自己要做到洁身自好。在这点上,稽核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定期对现有稽核队伍进行专业性培训,对稽核人员素质问题要常抓不懈。在平时的稽核工作中,要实行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对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的稽核人员,尤其那些违纪违法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保氛围
社会保险稽核管理机构还要经常进行保险相关的政策宣传以及咨询活动,努力做到让社会保险政策深入人心。稽核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工具,宣讲如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缴纳程序及缴纳基数、待遇计算办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深化职工对自身权益的关注,让他们明白参加社会保险的好处,还有缴费基数与其退休待遇是密切相关,让他们缴的明白,缴的放心。除了要让社会保险稽核相关事项深入人心,还要对那些不如实申报、不参保缴费、拖欠社会保险费的企业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广大参保职工的维权意识,营造人人模范遵守社会保险稽核政策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关乎参保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实施的不好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社会保险稽核管理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责任重大。从政府、企业、稽核机构和参保对象四个方面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保险的稽核管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之浅见[J].现代商业,2009(24):67-68.
[2]刘择.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09(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