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市场经济的原理8篇

时间:2023-09-24 15:4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经济的原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经济的原理

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剩余价值范畴;“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F0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076 ― 03

传统的思想理念大多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经济范畴,展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特点。但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会场经济中同样具有剩余价值的缩影。基于“基本原理概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研究的视角,增强对思想概论的充分认识,细致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剩余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马克思有关于剩余价值的一般论述

《资本论》中,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研究剩余价值,得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所占的价值,核心思想中彰显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1〕。基于量化关系来看,剩余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追求的“余额”,是任何商品生产的主要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特色,如果没有“余额”,则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会难以持续开展〔2〕。

随着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存在与发展,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剩余价值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3〕。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在全面认识当前时展特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剩余价值核心理念,深入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展

(一)剩余价值产生主体发生转变

马克思所创立的剩余价值理念,与当时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期、时展特点等密切相关。当时的社会主义经济生产多处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据较高的比例。故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成为了创造财富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第三产业也渐渐成为了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较大的转变,雇佣劳动者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劳动者进入到第三产业中。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马克思承认剩余劳动与剩余产品的普遍性,但是针对于由此延伸出来的剩余价值理念研究却相对比较匮乏。不同的时展环境下,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也会有所差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将价值总结为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结合体〔4〕。如果仅仅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忽视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则难以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质生产部门向服务部门转变,展现出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特点。

(二)剩余价值产生范围发生转变

马克思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等密切相关。剩余价值是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作劳动所创造的。但是随着当前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在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生产的劳动概念核心价值范围不断扩展,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活动日渐融合。

在这种时展背景下,很多教育与科研机构构建了独立的生产机构,单位职工逐渐参与到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脑力劳动者相较于体力劳动者,其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能够明确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属于高级、复杂性的劳动。

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实现了跨国发展。资本呈现出多向性流通特点,剩余价值不再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内涵,呈现出产生范围不断外延的特点。

(三)剩余价值分配方式发生转变

马克思所提出的剩余价值分配形式,主要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被分配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地租等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分配所提甚少。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分配中,需要基于社会特点、社会性质等实现有效分配,比如“按劳分配”理念等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劳动的必然价值形态十分关键,需要基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形态予以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劳动转化为剩余价值,需要实施商品交换与生产交换。社会发展中,没有剩余价值,便不可能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5〕。故而言之,剩余价值、剩余劳动以及剩余产品等,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经济范,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如果否认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意义,仅仅注重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则会引发不讲究经济效益、盲目生产不计成本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快速发展,更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6〕。

党的十召开以来,在党的正确方针以及思想引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快速发展,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中,过分注重净产值而忽视利润的问题,承认公有制企业利润发展的目标,但是却不能以剩余价值为主要目标。马克思曾经指出:“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回事,并且在数量上也相等,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7〕。”马克思思想理论在当时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导向性的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对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新价值

(一)有助于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产生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需要充分关注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展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实践关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价值,不断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确剩余价值的范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与促进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则需要提升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基于当前时展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奠定良好的基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充分展现出了价值创造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价值,劳动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过程,故而人的劳动价值十分重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强调尊重人、重视人。基于马克思剩余理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需要明确发展的目的,明确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念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范围不断扩大。在当前的时展背景下,需要注重剩余价值的创造,即为社会主义税收与利润的创造,规范劳动范畴,注重各类积极因素的有效调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马克思剩余理论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缺乏剩余价值,则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有所降低,各类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公益活动以及社会保障活动则无法得到有序开展,难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剩余价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剩余价价值多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独立范畴,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下不存在剩余价值。然而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较大,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发展环境下,这一矛盾得到有效改善,劳动生产力快速提升的现代社会中,工人的劳动逐渐划分为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两个部分,其所创造出的价值,也随之分为必要价值与剩余价值两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所共同创造,则这些剩余价值也会充分运用到劳动者身上,彰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观念。剩余价值归属方面的转变,并不会影响其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的范畴也彰显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特点,彰显人性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劳动成果,保护人民的个人利益,是树立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观念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时展背景下,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均需要注重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尊重劳动者、爱护劳动者,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均需要得到保护。充分调动各项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鼓励人们不断创新,发挥知识、劳动、技术、管理以及资本的重要价值,使一切财富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劳动市场的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转变的关键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研究,有助于社会主义劳动市场的建设,明确劳动力合理流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劳动力作为商品进入到市场中,形成了劳动力双向选择的市场发展机制,劳动力能够基于个人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等灵活选择职责,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与职业理想性特点。企业也具有招聘的自主性、针对性特点,能够基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工作要求等实现针对性招聘,辞退难以胜任的T工,实现企业用工成本的最低化,达到企业工作效率的最大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有助于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向市场为主的转变。

(四)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所研究的剩余价值分配方式,是基于资本主义条件所提出的分配方式,与社会主义发展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的理论研究中认为,劳动价值是分配制度的基础,故而提出了按劳分配的思想。但是实际上劳动价值并不是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但是没有否认其他生产要求创造价值的实际意义。故而在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剩余价值理论研究中,需要分别对创造价值的要素、创造价值的方式等进行讨论,明确社会主义创造价值中劳动分配的具体方式,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理论的实践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明确劳动资本、资金技术以及按贡献分配等多样性的分配原则,构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互并存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相互吻合。

当前分配制度的构建,是基于我国实际市场发展特点、社会形势,拓展思想原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坚持马克思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思想原则,注重劳动者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符合当前激烈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认识到各类生产要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多种分配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的生活需求,形成劳动者的个人财产。分配的阳光政策,能够使各类合法收入得到有效保护,在国家的监督与管理下,实现就业公平、机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需要加强剩余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分析,基于当前时展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坚持马克思剩余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实际生活丰富其理论研究内容,增强其实践应用价值。其二则需要坚持党的思想引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基础上,结合时展特点不断丰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同时,还需要坚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在充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好、更快的实现“中国梦”。

结束语

当前时展环境下,需要充分认识到剩余价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需要结合时展特点不断创新理论研究内容,充分调动各项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鼓励人们不断创新,发挥知识、劳动、技术、管理以及资本的重要价值,使一切财富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卫兴华.究竟该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三评奚兆永先生的理论观点〔J〕.当代经济研究,2011,09(21):31-39+92.

〔2〕唐昆雄.在教学中科学把握和全面贯彻的整体性特质――“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9(17):25-28.

〔3〕常宗耀.论理论联系实际的三种形态――“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22):19-21.

〔4〕王习明,戚晓吉,程叶.基本原理的理论问题和教学问题探讨――全国高校理论学科研究会第12次学科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3):141-143.

〔5〕张胜旺.如何整体上把握――关于“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72-75.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 激励理论 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29—02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了全球的主流经济体系。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员工。因而,在当前对我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怎样提高员工激励的有效性则需要我们对当前我国员工工作现状进行准确把握,并对激励理论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利弊分析,找出其优点,同时找到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方法。在降低影响员工激励效果因素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

1.1 从员工工作积极性角度来看

在我国,有相当的企业还比较封闭,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运营模式比较单一。有些公司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或有规章制度却过分的追求“人治”,造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这种“专权”导致企业缺乏轻松和谐的氛围,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公司对事不对人,不分青红皂白,过分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员工的情绪和必要的自我调配时间,无形中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和不满情绪;而有的公司员工自身存在懒散现象,好逸恶劳,整天想着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的投机心态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低下和管理方面的腐败,造成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 从员工的工作效率角度看

由于国家各项劳动政策的落实和新的《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员工的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等也被严格执行。这保障了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可以足额、按时地得到支付。但是,也正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保护,导致一些职业素养比较差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正常地工作,故意拖延,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这种“磨洋工”现象在企业中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计划,也降低了全行业的工作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相当程度上的浪费。

1.3 从员工的创造性角度看

现在很多的员工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或自身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在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念头,只是简单的追求安稳与享受,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技能的提高。

1.4 从员工的工作动机角度看

很多员工的工作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他们觉得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生存,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钱生存就乐于保持现状,不愿再过多的付出,或是为了钱不择手段,进行一些不正当竞争。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工作观,不利于自身身心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上述我国员工种种的工作现状,都说明了激励的必要性。那么,何为激励呢?激励(motivation),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和强化人的行为,使之向期望目标趋近的作用过程。激励是一种力量,给人以行动的动力,使人的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很显然,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

2 中西方激励理论在我国市场条件下的结合点

我国古代的激励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与西方现代激励理论对于我国当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都是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我们必须相互比较中西方激励理论的优缺点,取二者之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二者在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合点。经比较分析,中西方激励理论之间还是有很多共性存在的。

2.1 物质激励法

物质激励尤其是金钱激励在中西方激励思想中都有很大的应用。古语有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讲的就是物质激励的运用。西方也有“经济人”假说,该假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利益的分配决定着人们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当局会使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即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以激励员工更卖力地工作。在市场化日益成熟的中国,这种方法不仅仍然实用,而且还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激励方法。但我们要时刻牢记: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有时头脑一热会影响其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因而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对违纪者进行处罚。这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法。

2.2 目标、参与激励法

目标、参与激励在我国企业中也是常见的激励方法。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管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希望自己也可以参与管理企业的一些事务,当一个人的目标强烈且迫切需要实现时,他们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因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运用好目标、参与激励法,在企业中采用灵活的员工晋升制度和合理的授权制度,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一份子,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2.3 荣誉、情感激励法

荣誉是同事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也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努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作为拥有高等智商和丰富情感的人类,都把个人的名誉、荣誉看得很重要。因此,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体现典型的优秀员工,企业应该也必须给予相应的荣誉奖励和情感激励,以激发其他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荣誉、情感激励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效果很好。

综上,不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用哪些激励方法,但都要讲究一个“度”,适度原则始终是要谨记于心的。还有管理和激励方法要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和管理制度相一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底蕴和事情,不能照搬方法而不顾现实差异,要根据本国、本企业的当前情况去进行激励,以期实现效果最大化。

3 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企业激励问题的途径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也是因企业而异的。具体细分,有以下几点:

3.1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信赖和尊重员工,使其愿意工作。对其实施有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和人生价值。“以人为本”应该真正落实到位,应该真正体现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之中。

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谈心,尊重支持下属工作,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对员工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给予帮助。要尊重员工人格、权利与尊严,化解干群间、群众间的对立情绪,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2 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在很多时候,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员工的情绪、心理影响极大。因而领导干部应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廉洁、务实、公正、奉献的形象,不应对员工作出任何难以实现的承诺,要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也要一马当先,不要退缩。作为领导更要坚持原则,对事不对人,以事实说话,不以公谋私,力求公开、公正,尊重员工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更好调动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积极性。

3.3 要提高员工的民主管理意识

员工只有感到自己处在当家作主的地位时,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企业也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导员工参与企业决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计,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并增进多方了解;力求加深上下级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感情,相互信任,使工作事半功倍,积极为员工发挥个人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在员工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劳动法》只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而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工资报酬,这就为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了依据。岗位绩效工资制,从定义上来说,是指以岗位为主要实施对象,以薪点数为标准,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按企业结算工资总额确定薪点值,以岗位贡献为依据,以员工贡献大小为基础,确定岗位劳动报酬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现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我国很多企业、单位都已经开始实行,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已经走在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前列,成效显著。

3.5 采取企业内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竞赛,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让员工间相互竞争,力争多完成工作量,并对效率高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荣誉激励。其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多举办一些员工工作竞赛,培养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进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6 建立良好的员工技能培训机制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技能的更新也在不断进行。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充电,才能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为自己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企业应该定期为员工安排技能培训和拓展思维训练,让他们保持良好的技能娴熟度和创造思维能力。

3.7 建立创新奖励机制

在企业内建立创新奖励基金,对有重大创新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员工或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助于企业上下拥有持久的活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激发员工对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不断地进行改进提高,对产品不断地进行研发创新,达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

3.8 加强心理沟通,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倾向

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应该想着更好地生活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另外,好好、快乐地工作也是出于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多多开展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对员工的心理偏激问题认真做好疏通、引导工作。树立其积极、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倾向。

总之,中西方激励理论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都有一定的运用,我们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时不应该明确划分中西方激励理论的界限,要博众家之所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要是能取得有效成果的都应该拿来使用。笔者相信,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定会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加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激励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00-01

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有赖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撑。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责任重大的一项管理事务,它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更是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效的进行,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辅助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就必须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并且时刻按照原则的规范和准则进行财务处理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四个主要原则即真实性、权益性、责任性和计划性,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领悟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而做出一些贡献。

一. 真实性原则

笔者个人认为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中,真实性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所谓的真实性原则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所做出的关于财务方面的各种资料例如财务报告、财务核算等等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如实的反应。企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如果不遵循真实性原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及其不利的。首先,如果不遵循真实性原则,企业的管理阶层不能很好的掌握企业当下的财务状况,在做重大决策时,依照错误的财务状况信息,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可能就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不利于企业顺利的发展。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所反映出的错误财务状况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税收部门、国家资产管理部门等等,对于国家税收部门来说,企业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着税收的多少以及企业的经营能力;对于国家资产管理部门来说,企业所反映出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着投资收益水平的高低。再次,企业财务管理遵循真实性原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企业的信誉水平和素质水平,不遵循真实性原则很可能就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企业不能健康的发展。

二. 权益性原则

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为企业净资产,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按照《企业财务通则》 与 《企业会计准则》 的规定,所有者权益包括投入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投资者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等项。按照所有权决定受益权的原理,上述权益应归所有者所占有,其他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侵占,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就是权益性原则的基本内容。随着合资、联营、股份制等企业组织形式的建立与完善,保护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在财务管理中贯彻权益性原则更加重要。权益性原则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执行资本金制度,保证资本金的完整性; 要从财务角度全面管理好各项资产,及时清偿债务,防止资产损失; 要按国家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分配税后利润,处理好公积金、公益金提取与投资者利润的分配关系,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权益性原则,才能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促进资金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扎实的经济基础。

三. 责任性原则

企业资金的物质性与周期性特点,决定着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程度大。财务活动组织得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恰当,能全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反之,财务管理如果出现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与阶段,将有关财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对该项指标应直接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财务活动横向责任部门和纵向责任单位互相交织的管理责任制,即通常所讲的财务指标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才能做到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要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还必须赋予财务管理责任单位相适的财权,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建立一套以财务责任为中心,财务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财产清查等。只有做到各种原始记录及时、准确,各项定额先进合理,财产物资盘点准确、账实、账账、账表相符,才能正确确定各责任单位所分管的资金定额、费用限额、收入目标、内部利润目标等财务指标,正确核算和考核这些指标,使财务管理责任制切实执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过去财务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内部经济核算制、内部银行制、内部承包制等各种管理制度,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当继续坚持与发展。

四.计划性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企业之间生产经营活动日趋专业化与协作化。企业为实现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经营目标,必须全面开展市场预测,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与对外投资活动。从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看,必须由企业经营者及其职能机构掌握并决定内部各单位为生产经营或劳务所需用的可使用的资源数量。企业内部不能按自由价格制度分配资源,因为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讨价还价只会妨碍统一指挥,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调解主要依靠计划调解,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生产与经营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进行符合社会需要的对外投资。企业计划调节包括生产、销售与财务等各个方面。对财务活动的计划调节,即是对资金的筹集、投资、耗资、收入与分配活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计划管理,认真编制与执行财务计划,并以计划目标为依据进行财务控制、分析与考核。财务计划主要包括筹资计划、投资计划、资金周转计划、成本费用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利润计划等项。财务计划管理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性。前述企业资金运动与社会资金运动相结合、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相结合、资金运动的内部综合平衡和资金运动的连续并存性等规律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社会资金占用量之间,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生产流通规模之间、各部分资金占用量之间、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生产流通规模之间、各部分资金占用量之间,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或相关关系,使企业资金需要量与筹资量、筹资渠道的计划以及投资计划成为可能。同时。上述规律还使物资耗费与资金耗费之间、收入与利润之间、资金周转与利润之间、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相关关系,使企业成本费用计划、销售收入计划和利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成为可能。

结语:企业财务管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然而,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就应该按照财务管理的一般原则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事务进行处理。企业财务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是束缚企业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一般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有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市场经济 现状

一、引言

医院的后勤管理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也是对医院的教学以及医疗和科研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只有能充分地注重医院后勤管理,才能保障医院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医院要想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就要能在后勤管理的模式上及时地进行转变发展,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完善和加强,才能使得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二、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强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

(一)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强化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的医院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在不断地完善,尤其是在对医院的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强化措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市场竞争也日趋的激烈化,而医院是我国的服务机构,在这一全面改革发展下,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措施。医院要想能够在管理水平上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就要注重措施的科学化实施,将管理体系能不断地加以完善,[1]使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医院的质量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得以有效的完善和强化。同时,医院后勤管理在医院的整体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愈来愈明显,为了能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就要充分注重后勤管理的加强。

(二)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强化的价值体现

加强医院的后勤管理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有着诸多积极的价值体现,通过强化医院后勤管理,就能对卫生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环境下,卫生事业的属性不仅是有着公共性质,同时也具有产业化的性质,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依靠着产业化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将竞争机制加以引入,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加以促进。

再者,对市场化经济环境下医院后勤管理的加强,对医院的生产效率提升价值的体现比较鲜明。通过后勤服务实现社会化,就能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后勤管理的优化在资源上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问题的重选。因此,医院发展中对社会的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优势上加以详细利用,在市场化的发展下来选择针对性的服务,[2]通过这些方面的加强,就比较有助于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一)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后勤管理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机制的逐步完善化,在市场经济方面也日益的成熟,这些方面的发展就使得服务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医院后勤的管理工作对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所以就要能够充分地注重多方面的管理发展要求,对市场经济环境能够及时地适应,在后勤管理模式上加以优化发展。[3]同时,在后勤管理中的机构设置要能体现出科学化,对各个部门的设置都要结合实际进行设置,体现出后勤管理部门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而医院的后勤管理内容比较多样化,其中在医院的设施维护以及设备的管理,食堂的管理和煤气水电等方面的管理,这些都属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因此,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下,加强对医院后勤管理的模式转变就比较关键。

(二)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下,医院后勤管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没有得到完善化;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制度可遵循,或者是没有严格地按照制度进行执行。例如,在进行采购物品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采购制度规范,就比较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比较容易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以及越权不良行为的出现。

再者,医院后勤管理的队伍建设层面没有强化。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依靠管理人员,所以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就决定着后勤管理的整体质量。在当前的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人力资源没有充足,尤其是医疗、医技的岗位人才比较缺乏;[4]后勤管理干部在学历程度上比较低,一些专业化的医学知识也比较缺乏;对于综合性的后勤管理人员还比较缺乏。

另外,医院的领导层对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医院后勤工作的管理质量水平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医院领导并没有对后勤管理得以重视,为了能够节约资金,对后勤管理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使得后勤管理的效率水平等都比较低下,对医院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有着诸多的不利。

最后,在医院的后勤管理过程中,在体制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和健全;在管理的职能上没有得到明确化;例如,对后勤管理的职能划分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设置冗杂问题比较突出,这就比较容易引起社会矛盾。还有就是后勤管理的服务机制方面缺乏活力,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医院的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就比较不利。因此,要能充分注重管理措施的科学实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市场经济下医院后勤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医院后勤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强化。笔者结合实际对医院后勤管理的工作实施探究了几条优化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对实际管理工作的良好实施。

第一,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对医院的后勤管理意识进行加强,在思想观念上及时地更新。在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要充分地注重医院各个方面的管理质量水平提升,后勤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这一管理内容更要加大重视度。[5]在宣传工作上得以加强,医院的领导层以及后勤管理者,都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的进行改革措施的实施,带动整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度。

第二,加强对医院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科学化配置。后勤管理的工作实施,只有在充足的人员支持下,才能保障工作的良好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就要能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得以明确化以及在职责上得以明确化,由于后勤工作的管理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进行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才能让管理有序地进行,而且对管理人员的职责也要明确化,让每个人员都重视对后勤管理的责任,提高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多余人力运转站的建立,将市场意识得以提升,让管理人员能够得以流动,将优质人才的作用得以发挥。

第三,对医院后勤管理的优化,还要能注重对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措施的实施方面,要注重医疗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双重发展,使成本的核算以及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要加强对后勤服务的供应体制并进行及时的改变;在市场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都要得到完善化[6],只有将医院后勤组织实现实体化,才能够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注重对医院服务社会市场的建立,对医院的绿化养护工作以及食堂工作的完善等等。这些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是后勤管理的重要任务。

第四,对医院后勤的管理工作优化,要注重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的管理工作中都得到了应用,而将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加以应用,能保障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使整体的管理水平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能充分重视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终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使信息的传达以及统计都比较的方便化。

第五,保障医院后勤管理的水平提升,还要充分加强制度化的建立,只有在制度的规制下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进行制度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管理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使每项的管理制度都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内部控制的力度上进行加强,集中时间对重点管理内容进行突破等。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下,对医院的后勤管理进行优化,就要从实际出发,在管理措施的实施方面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才能真正地保障管理水平的提升。此次,主要从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和问题等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研究了问题解决的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医院的后勤管理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阳,潘玉.谈医院短期用工人员的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01).

[2] 龚娜霜,周晓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加强医院后勤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4(04).

[3] 林正刚,谭可欣.探索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J].现代医院,2014 (12).

[4] 俞东青.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 (14).

篇5

摘 要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建设体系得到深化发展,医院的成本管理体系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成本管理进行了SWOT分析,进而探究了一种适应当前形势的基于价值链的医院成本战略管理体系,最后又探析了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市场经济环境 医院 成本管理 SWOT分析 价值链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成本管理的SWOT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医院成本管理更加注重市场开拓以及内部战略性调整,这里我们首先对其进行SWOT分析,结合医院成本管理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从而分析新型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一)优势分析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医院的成本管理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推动作用使广大医院通过开发精湛的医疗技术,走高质服务路线来提高整体实力,也因此建立了完整的低成本服务流程体系,并通过加强员工的运作技能,从而保证严格有效的成本控制。现如今医院已具备持续的资本投资来源以及较好的融资能力,很多专业医院已走向品牌化、规模化的道路。

(二)劣势分析

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难免会有恶性竞争,常会产生服务成本偏高,而资源成本偏少或资源利用率低依旧会使市场的份额剧减。当然过度的降低成本,若内部缺乏较强的成本管理能力时,致使医院设备老化失修,其维修成本依然会使总成本增高,且不利于市场角逐。

(三)机会分析

就目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看,疾病谱、发病率的变化使得医疗需求量增长;且随着医疗研究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研发,相应的就医行为模式也有所改变;这些变化将会使医院的招标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尤其是一些较昂贵的大型设备。而且当前医院具有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能兼顾安全稳定和一定的选择性。

(四)威胁分析

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仍受到物价和医保政策的限制作用,而且近些年来又出现很多外资竞争者通过大幅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替代产品,而人们对医疗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使得国内医疗压力剧增。且生产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有较大提升,而医院支付能力仍然有限,成为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障碍。

二、基于价值链的医院成本战略管理体系

(一)基本理论概述

这里的价值链是指医院各项活动都是其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且各项价值活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而根据我们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的结果,唯有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而价值链体系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也是医院持久竞争力的核心保证。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成本超值,着眼于购买与销售间生产制造的增值最大化。

(二)医院成本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竞争性战略成本管理结合了医院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将医院的价值链贯穿于其自身价值创造作业与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

构建医院战略成本管理体系,首先我们要对医院的成本管理进行战略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战略目标:低成本扩张(价格和服务)战略,并严格考虑设备和技术引进的成本以及资金的时间成本与现金流理念使医院确定其在竞争中的持久优势。其次要对医院的价值链体系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医院的产业价值系统分析,对医院的内部生产和服务、产品开发与销售各个环节都要精心核算经济效益,兼顾低成本与高质量的产业特征;二是总价值分析包括价值作业和毛利,通过开发内部价值链关系以协调并优化好各个环节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根据竞争对手的特征,了解其价值的成本动因,从而制定不同的战略方案;四是分析不同经济性活动成长情况,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达到优化医院作业链的目的。再次是价值流动分析与成本动因分析,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其成本有价值性作业驱动,源于人们对价值的再认识,其价值流动体系受成本驱动。

(三)医院成本管理的战略研究

根据当前的市场分析与价值链战略体系分析,医院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战略管理模式——优势与机会(SO)、优势与威胁(ST)、劣势与机会(WO)、劣势与威胁(WT)等战略组合。在医院具有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多方面的优势,应该通过发挥规模效应;进行产业的横向整合来扩大市场空间,也即SO战略。在较好的市场环境下,当医院处于竞争劣势状态时,可采用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进行纵向联合,发挥整体效益来弥补内部优势。ST战略可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服务拓展、文化熏陶来回避外部威胁。WT战略多用于医院有大量的内部问题与外部威胁时,常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进行市场导向型管理,以挖掘最大潜力的低成本。

三、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进行医院成本管理时要坚持全员参与,集中统一,主细次简,实事求是等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支出范围。在新兴市场环境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效措施应以市场为出发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调整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外部环境要求我们协调好医院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关系,医疗服务数量、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职工、医院、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另一方面内部调整方面主要包括价格标准(低成本、高效益)调整,人力与资源精简增效调整、后勤服务社会化调整。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的成本管理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通过规范医院价值链体系,调整物资供应途径以及程序,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益,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对强化医院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沿着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前进,有着重要意义。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内部极其重要的一种价值形式的管理,它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将各种不同的实物形态进行有效的综合,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等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运作,以保证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医院的财务管理一般包括:建立和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以货币形态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合理组织收入,努力节约开支,正确安排和使用各项资金;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遵守财经纪律,保护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决算;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推行目标管理,认真做好财务监督、检查和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济决策;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其管理的范围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以及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等。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考察

目前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缺乏内在活力,在观念、职能和方法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市场意识依然薄弱,竞争意识也不够,这就直接决定了医院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消极态度,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算账而已,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混乱,就会造成医院经营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医院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有名无实,造成医院虚假性节余、资产流失、经营效益低下。

(4)是对财务预算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

(5)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

(6)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存在着财务风险,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新旧体制的转型时期,相当的医院财务管理者认为医院不存在财务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等问题,风险意识淡薄。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务观念

医院要想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进行认识上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理财,只有先树立市场观念,才有可能依靠财务管理获得竞争力。医院要变封闭、静态、零散的财务管理为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财务管理,对以资金运动为中心的财务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优化组合,实现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协调好与投资者、债权人、国家政府、内部职工等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从整体最优化出发,进行各项财务决策,在动态中实现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导向、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

(二)健全医院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1)健全会计体系。要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定期轮换的原则,银行印鉴管理、出纳人员的岗位责任、物资采购工作与验收保管工作等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各管理层次权责分明,所有业务活动纳入授权管理范围,实行财务管理控制岗位责任制,重要财务工作岗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换。

(2)完善财务审批制度。明确资金授权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以及审批人员的责任;日常财务开支实行逐级逐笔签字的财务审批制度;物资采购请购和款项支付审批程序要形成制度流程;大型设备的更新购置、基建项目的确立等方面的决策,必须由医院领导层集体决议。

(3)加强内部物资监控管理。明确物资在购进、使用、保管、维护、处置等方面的相关权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程序和方法。

(三)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资金

医院财务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医院进行经营活动的财力保证,也是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遵守收支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重点建设、发展项目、重大决策等,合理安排资金,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建立考核、报告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分级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考核,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根椐进度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通报。年度预算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通报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并提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因素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为下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

(四)加强筹资与投资管理

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来,为医院弥补资金的不足。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医院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根据负债警示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重,优化资本结构,节约资金成本,既要取得效益,又要防范风险,避免因经营性资金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市场经济下医院要加强投资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部门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建立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五)进行成本核算,控制费用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首先,界定成本核算的范围。一般地,依据目前卫生部、财政部颁布的费用类别进行成本核算,涉及人员、材料、修购、水电、药品、公务、业务及其他费用。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医疗事故处理费用、医院债务滞纳金、违规罚款等支出,如何归类计入基期成本,需要进一步明晰,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其次,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要遵循“事先公布、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规范流程,做到整体协调与局部调整结合,科室预算与量化考核结合,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有效经验,对成本费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控制,降低医疗运行的成本。

最后,加强成本全方位考核。医院成本核算的重点是资金核算,成本核算还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涉及全方位的成本信息预测,有利于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全方位成本核算需要将相关的费用、控制指标、服务效率指标纳入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要与个人效益直接挂钩。

(六)做好财务分析和评价,为医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得以健康的发展。通过财务各种指标分析,可以对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益进行评价,了解医院的当前财务状况,及时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既有利于总结经验,研究和掌握医院财务情况的规律,作出合理改进措施,又有利于改进经济管理理念,促进医院不断向前发展。管理部门要以准确和真实的数据为依据,认真研究和分析,正确评价医院财务活动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利于医院及时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现状;对策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合理配置以及潜力开发,通过这些管理方法使其能够得到更加优化的组合,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激发,从而顺利实现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不少酒店都具备了星级标准,在设备与设施上也更加接近于国际水准,但是酒店的综合服务质量却与国际水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分析个中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欠缺,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做好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提高酒店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是酒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1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引发酒店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酒店在用人上的灵活性、随意性以及开放性,而且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酒店的门槛较低,许多高校的毕业生中虽然有很多人会选择去酒店工作,但是仅仅将酒店看做成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跳板,一旦时机到了就会舍酒店而去。人才的流失使得酒店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酒店的招聘工作因此变得更加忙碌,致使酒店相关负责人顾不上对招聘人员进行科学、严格的甄选,这对于员工素质原本就不算高的酒店来说无疑是权宜之计,不利于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员工培训力度不够

培训与接受教育是提升员工服务技能以及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酒店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都开始注重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但从目前酒店业的培训状况来看,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比如在有些酒店中,有的员工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对酒店的服务标准与流程还不够熟练和了解,因此有时在面对顾客提出的特殊要求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影响了酒店在顾客心中的形象。

1.3人才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更多地强调酒店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与个人魅力,忽视了对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构建,使得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受到领导个人意识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风险。比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酒店管理更加注重的是工作目标的实现,员工只是用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手段或者工具,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与素质都必须满足工作的要求,对员工的考核以及员工工资的高低也都取决于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这样的模式只是一种片面的人事管理方法,容易忽视对员工潜能的运用与开发,所以说人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酒店的发展。

2完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措施

2.1构建科学的人才招聘制度

酒店的招聘工作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酒店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结合酒店发展实际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招聘制度,以便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酒店领导者要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成立专业的人才招聘团队,根据酒店经营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招聘流程计划,为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酒店要彻底改变以往容易出现的任人唯亲的现象,要运用对外开放的招聘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外部社会人才的招聘,通过严格的命题考试、面试以及岗前考核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到酒店这个大家庭中来,不断地壮大酒店人力资源队伍,为酒店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再次,酒店领导者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重用具备专业职业技能以及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推荐其到酒店的高层管理队伍中去,并且要特别注重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思想品德以及服务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此一来酒店的高层管理队伍素质就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为员工起到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让新进来的员工都能以此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2.2加强对酒店员工的培训工作

加强与完善酒店员工的培训工作,是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酒店的管理目标。首先,酒店应当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员工的个人学习与技能提升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通过员工工作手册内容的补充、设立文化墙和读书角、提供学习经费保障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酒店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注重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以便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次,酒店领导者要根据员工工作需求以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借助于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等,让酒店员工在具体的培训中不断地提升自我素养;再次,要注重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进一步增强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第四,酒店要引导员工做好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针对员工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安排其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基层得到必要锻炼后再对他们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考虑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员是否应该到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中去,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员工的职业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2.3重视酒店文化的建设

酒店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软实力,重视与加强酒店的文化建设,不论是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对酒店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酒店文化建设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倡民主文化,以实现有效的内部沟通和交流。酒店要派遣专业人士,构建专属于酒店内部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定期将酒店发展概况、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最新进展、优秀员工表彰、顾客忠诚度调查情况等内容展示于网络平台上,以供员工及时了解和掌握酒店的实际发展概况;同时,要开辟专供酒店员工和顾客表达意见与建议的平台,鼓励他们针对酒店的实际经营现状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参考,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民主文化真正地发挥作用。二是要构建服务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把酒店员工看作酒店的内部顾客,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来决定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实施和制定,通过加强与员工交流、采纳员工良好意见、奖励贡献突出的员工等形式,让员工在被服务中感受到服务文化的深刻内涵,督促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与水平,实现员工与酒店的共同发展。总之,酒店相对来说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酒店管理者应当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关注员工与酒店的双赢发展,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推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酒店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使酒店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丽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探讨[M].商业文化.2011(08).

[2]李光琼.如何完善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N].企业导报.2011(07).

篇8

对人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内部的人员实现才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使人员的思想觉悟得以提升,才能使人员的工作手段更加科学高效。因此,对人力资源实现多元化管理,就为企业发展运营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企业的效益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得以实现。

2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企业越来越认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区域运行中的态势。当然,在追求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难点问题,需要企业明察秋毫,相机而动,进行有效弥补。

2.1招聘环节未得到重视,影响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往往抱着“先把人招进来再说”的非正常想法来应对招聘工作。这样,招聘进来的人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往往力不从心,对工作不是感觉生疏,而是根本就一无所知。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应聘者没有做全面到位的了解,使应聘者非常容易地得到了工作岗位,而工作岗位一旦被应聘者占据,企业又不能出尔反尔,对应聘者加以辞退,只能迁就应聘者,毕竟这和诚信挂钩。最终,人力资源不优秀,直接影响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大力推进。2.2企业规章制度不合时宜,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首先,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过于宽泛、原则,如同空中楼阁,只能远观,不能利用,规章制度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元化进程只能是望梅止渴,必然受阻;其次,企业工作人员经常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工作上,在精神意识层面都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外界的信任;再次,良好的诚信意识能够在企业出现突发事件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如果工作人员诚信意识达不到一定高度,势必影响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

2.3单纯重视员工某方面素质,尚未着眼于员工综合素质

很多时候,企业总是缺少长远眼光,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就会敦促工作人员进行某些方面技能的提升,而不会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工作技能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技能较为单一,需要培训也只是应付差事,不能站在战略高度,从整体上把握住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2.4过分注重生产能力,严重抹杀员工积极性

员工的劳动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原始动力。然而,企业一味关注生产力的提升,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却严重忽视了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打消。一旦员工的工作热情被压制,就很难再次被激发出来,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是为人力资源管理设置了一个不必要的障碍,使员工情绪不理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推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同一部电视剧,经常会出现一些穿帮镜头,而有些穿帮镜头会影响这部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正常发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1严抓人员招聘环节,为多元化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优秀的人员需要全面科学的招聘流程来加以保障,否则,不合格的应聘者会非常容易进入企业。领导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但是该经手的事宜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招聘问题。企业领导要将人力资源招聘问题与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进行事前沟通,确保招聘工作的效果。这样,企业才能在招聘环节彰显企业的优势,彰显企业的正规化,这是对企业的自身发展负责,也是对应聘者负责。最终,企业才能将优秀的人才吸纳进来,为多元化管理从源头打下坚实基础。

3.2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推进多元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规章制度不单单是约束员工行为的准则,其也是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技巧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大力完善并细化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更具可行性,更易于操作。同时,企业要注重诚信意识的树立及巩固。这样,企业的对外形象会更加优秀,企业员工的工作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使诚信意识的力量切实体现在员工的现实工作当中。最终,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他们也没有理由不配合人力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3.3大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企业的发展不是针对一个管理目标,而是要均衡实现各个管理目标。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过分关注员工某项素质的提升,不仅会延误企业发展步伐,还会浪费企业大量的无形资源。这就要求,企业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员工积极面对培训学习,而不是刻意逃避培训学习。最终,企业才能在任用培训方面加大力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3.4推行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尊重员工的积极劳动

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理念,因为这种理念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求企业不能过分关注经济效益,还要高度重视员工的积极劳动,注重给予员工生活方面的帮扶。只有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企业才能将人文关怀更多地反馈给员工,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主人翁责任意识,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企业的发展中。这样,员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要求,从而推进多元化管理模式的落实。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