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4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的局限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生态;大数据;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经营不稳定、资信等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天然缺陷使其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充足的融资资金[1]。另中小企业相较大企业资产少,担保、抵押难,传统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将未来风险以高融资成本形式体现,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中小企业在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大多依靠自身资金积累或民间高利借贷,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容易增加。
二、现存互联网金融弊端
过去一两年,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良莠不齐,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大部分P2P网贷只是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并无大数据搜集和专业投资分析能力。对中小企业融资,仍提供抵押担保,融资成本并未降低。不少平台变相非法集资,利用已有资金池开展信贷和理财业务,造成风险积聚,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对投资者的欺骗致使部分失去信任,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融资。可以看出,这些现存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信息不对称现状,因而需要探索适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网贷平台在无专业机构支持,无大数据分析,无新技术引导下,只是将单个公司或金融环节互联网化,无法利用整体优势改变信息不对称,而使投融资信息透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此,笔者认为,未来可通过三种改进后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来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
1.互联网金融生态
构建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的多机构协同参与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金融产品设计、资产管理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及专业优势。同时传统金融机构成立中小银行,结合线下团队广泛实证调研,探查走访,利用专业优势识别特定风险。多机构包括互联网理财、第三方征信平台,电子银行、移动支付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等,其掌握的信息深入居民生活及企业生产各方面。在此基础上,将金融机构现有内部流程和生态结合专业优势,进行分工并整合外部资源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这种生态的构建使互联网金融具有市场自律自治功能。
建立该生态是将传统金融机构、外部专业机构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而专业化和精细化分工使各主体能专注于专业领域,整合资源和数据,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从而企业具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和数据都能如实采集和反映,更好为金融机构设定融资额度,降低信息不对称。
该生态并非是垄断或静止的,其包含各专业机构间竞争。利用竞争使各机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策略性趋势互动及合作,最终转化成外部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2.基于大数据下的电商金融
电商金融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平台内中小企业通过对其上下游交易、运营、销售、财务、客户、物流、企业信用监测等数据指标的挖掘,分析中小企业运营、财务、创新力等行为,挖掘出有价值和潜力的中小企业[2]。利用大数据,设计和制定运算模型,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合理融资范围,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大数据分析是建立在企业历史数据基础上来预测其未来的,企业良性发展也是建立在对历史交易的有效保证上。因此企业包括交易记录在内的历史数据客观反映其真实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电商金融在近两年发展迅速,自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蚂蚁金服借助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利用风控模型,分析各商户近6个月交易数据,并以月为单位动态调整商户贷款额度,对平台内包括淘宝、天猫网商等近6000万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
3.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作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目前得到世界几大银行和多国政府关注。其根据共识算法,利用全网记账将每段时间内通过该技术实现的各项交易记录下来,要求每一个节点都记账并核对,盖上时间戳。在交易流程中,以加密方式进行点对点交易,实现去中心化,在节省交易中介成本的同时,形成公开账本。由于在每笔交易中需要网内所有节点共识认证,因此利用区块中的全网记账,可有效识别未来所有企业交易信息,构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用体系,并利用体系中某一单个企业的信用情况为其融资,从而有效避免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
四、正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
互联网金融存在局限性,即使是新模式本身。局限性不仅来自科技和监管,更多是个体趋利性,个体利用科技和监管漏洞通过隐瞒或欺骗来制造信息不对称而获得更大利益。因此需要正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其不能彻底消除局限性,但可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科技和监管来减少这种局限性,就如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一样。
1.互联网金融局限性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互联网金融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电商金融大数据并未包含商家的社交数据,而其对信用评级也至关重要。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后资金去向无法利用大数据进行确认。因此仍然可能利用虚假交易和证据隐瞒误导信用平台甚至欺骗投资者,就如电商金融中刷单和虚假交易的存在。
2.坚持探索完善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为投资方实现多类型资金配置,为融资方提供多渠道融资便利。信息不对称在目前确实无法彻底解决,只有利用现有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性,尽可能降低融资难度。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将从行业行政监管和市场自律两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治和完善。在未来,仍将坚持探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不断试错总结经验,对不宜推广的模式采取小额试点,逐步完善;对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尊重发展,合理监管。
五、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并未有效降低该不对称。基于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和大数据下的电商金融及区块链等新模式在未来或许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未来将依赖科技进步及完善监管来弱化个体趋利性影响,真正降低信息不对称,服务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和3G的普及而真正成熟的。
移动阅读有两个主要形态,一个是基于手机终端类似于苹果APP的阅读应用,一个是基于HTM5技术的移动上网阅读。
手机终端利用内置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可以提升阅读内容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包括下载速度和付费的便利,甚至可以提供某些离线服务。目前这种形态大行其道,各个手机厂商和平台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终端和应用格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手机用户的“入口”,控制内容应用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掌握和主导用户和内容。
移动上网的前身是WAP。但受制于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和网速,WAP提供的内容体验很差。但随着类似于HTM5技术的成熟,移动上网的用户体验正在逐步接近客户端。移动上网的最大好处是它的跨平台通用性。无论什么手机,都可以随时上网获得内容服务,不需要下载客户端。想想看,如果将来我们需要一款苹果商店的应用,一款谷歌手机的应用,还需要一款联想或小米手机的应用,每个人就必须都具备这些手机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太困难。所以,我认为,移动阅读的未来是移动上网,而不是平台客户端。当然,在目前智能手机正在发展、网速和WIFI覆盖面尚不理想的情况下,各终端服务应用是必要的,今后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
数字期刊的“单元”与“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版权,云计算
1.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通信技术,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这些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充分展现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业务”的思想。此外,移动终端本身所具有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带宽接入的限制及接入网成本高等局限性又制约着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云平台的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为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缺陷,论述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与其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2.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2.1.1数字水印。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如作者的序列号、特殊含义文本、公司标志等)直接嵌入到数字媒介当中,或者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用来识别数字媒介的版本、来源、作者、发行人、合法使用人等信息,并且不影响原数字媒介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确认。
2.1.2数字加密。数字加密(Digital Encryption)是使用密钥来对数字媒介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加密的密钥有两把:用于加密内容的公钥(Public Key)和用于解密内容及验证数字媒介是否被非法修改及破坏的私钥(Private Key)。
2.1.3数字签名。与人们的手写签名作用一样,数字签名系统向通信的双方提供服务,使得发送方S向接收方R发送签名的消息M,以便达到:一、接收方R可以验证消息确实来源于发送方S;二、发送方S以后不能否认发送过的签名消息M;三、接收方R不能编造或者改变消息M。签名的验证必须在签名人或者指定的证实人A的配合下才能进行,从而防止了签名的消息M被散播和复制的可能,从而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基本都是基于密钥加解密技术,密钥技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 ,数据依旧可能被泄露,特别是在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假使在给合法使用者发送私钥的过程中私钥被不合法的使用者截取,则会造成数据泄露。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厂商和用户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较高,对现今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说,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恰恰是其弱项,过大的存储及高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阻碍了现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3)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中,发行商的服务器需要将加密后的数据全部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中,然后再有用户终端解密之后其内容才能得以呈现。如果是一般的文本数据的话,移动互联网络传输带宽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但随着数字阅读中的内容不断向前扩展,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料也成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此时,用户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流量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中才能阅读,这样会导致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扩大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鉴于现有的数字版权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下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必然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云计算虚拟应用技术,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三个过程独立开来,进而减少网络带宽及移动终端的压力。
3.1数据存储。移动终端用户请求的数字内容数据可以存储在云存储端。云存储端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出版发行商的数据存储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也可以存储在出版发行商的非云化存储设备中,通过相对应的云访问接口一样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云处理设备中。
3.2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端的虚拟技术,在出版发行云中由出版发行商专用的应用程序对数字媒介进行加解密以及验证,从而从根源上避免了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介资源流传到云计算端之外的区域。
3.3数据展现。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移动终端显示方式的多样性。云计算终端出版发行商专有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来的需求,根据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显示方式展现加密后的信息。
3.4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的优势
(1)由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在云端进行的,因此整个数据不会泄露到云外,从而使极大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由于数据处理都是在云端进行的,因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压力,其所要完成的仅仅是数据的最终呈现,这样对移动终端的配置要求会大大降低,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会更加低,从而加大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范围。
(3)由于在云端内部是云主机间的可信数据通信,因而可以减少甚至是不使用传统模式中的通信双方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减低了云主机处理资源的开销。
(4)云终端出版发行商的应用程序资源池中的虚拟应用程序自动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屏幕的大小,从而为其提供适合其屏幕的数据,因此出版发行商仅仅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开发统一的应用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设备开发专用的应用程序,降低了出版发行商的发行成本。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重要的变革。近年来,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应用到了网络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网络财务的定义与特点入手,剖析了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技术;财务管理;影响
自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应用下,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发展时代。在信息发展时代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是非常明显的特征,而且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网络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逐渐产生了网络经济,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商业越发繁荣,如:网络游戏、网络营销以及网络财务管理等等。对于网络财务管理而言,其是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了网上记账、远程核算、在线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决策制定等多个领域。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企业的做大做强使得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性越来越高,如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难题无疑是会计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财务的概念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科技普遍应用的驱动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受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网络财务理念的影响,国内企业也逐渐尝试着应用网络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国内财务软件厂商用友集团率先提出了“网络财务”概念。网络财务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操作、远程会计核算以及在线投资决策制定等工作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网络财务的特征
网络财务相比较传统的财务管理而言,其具有实时化、远程化、开放性的特征。第一,网络财务具有实时化的特征。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会计处理需要经历纸质凭证的传递与审核,这种手工记账的核算模式显然降低了效率;相反,网络财务进行核算的媒介为计算机与互联网,这使得会计凭证数据一经确认,那么就能立刻存入服务器,传送至财务系统,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实时转化,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动态与时效。第二,网络财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与操作,在网络财务的应用下,企业财务管理突破了空间、地域以及时间上的限制,记账、做账、查账以及审计等财务活动均可以通过网络财务系统进行远程处理,从而使得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在线办公与移动办公。第三,网络财务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是相对封闭式的模式,而网络财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管理模式,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也使得网络财务的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而且财务管理的行为可以延伸至任何一个具有互联网的地点,突破了空间上的局限性。
三、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网络财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全方位影响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市场格局。从有利角度而言,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财务管理所存在的空间局限性,提升了传统财务管理的效率了,同时,网络技术的电子化特征也便捷了会计核算、结算支付等企业财务行为。当然,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传统财务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首先从网络技术对企业会计功能的影响而言,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功能主要是以企业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为主,但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的财务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交易、网上支付结算、电子合同、电子凭证等业务的出现使得企业会计功能已不在局限于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相反,企业会计功能的中心转向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方面。
其次从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影响而言,传统财务管理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企业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掌握的财务信息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和同行业竞争对手,这使得企业在做出一些决策时面临着信息匮乏的障碍。而网络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该障碍。由于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等渠道与途径了解各行各业的最新信息,且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与财务总监能够将全球的最新信息掌握在自身手中,促进高层管理者针对最新的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企业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搜集信息,从而有效为企业财务管理所服务,这些强大的信息管理机构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能够实现动态的实时处理,使得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快速真实的反映。
第三,从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务关系的影响而言,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与经营业务一直是以相分离的格局所出现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分割的。而网络财务的出现使得企业财务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企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是指各部门与客户、供应商等所发生的原材料供给、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量控制以及供求关系预测等多个环节与方面,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些实时产生的信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录入信息系统,从而使得财务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即时收到业务部门所录入的相关信息,财务工作人员则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网络化操作。
第四,从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国际化的影响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的空间和时间均不受限制,财务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而且国内企业的海外兼并和上市使得其必须提供以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以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支持多国语言、多国币种。
参考文献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浏览信息不再局限于报纸和电视,信息的交流也突破了地域、文化以及时间的限制,信息传达的速率发生了质的变化。网页作为互联网的基本单元,优秀的网页设计是互联网用户舒适浏览信息的首要前提,古网页设计者在设计网页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在信息传播的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网页设计的构成元素
1.文字的编排
文字是网页设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元素,相比于其他视觉元素更易于辨识和理解。文字编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页的整体效果。在网页中,文字的作用主要是传达信息,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所以在编辑文字时不应过于复杂,最好简单易懂,同时注重页面的整体效果。最重要的是,文字的编排和设计要与主题相契合,如历史文化方面,字体应带有一种古朴的风格;政府教育方面,应注重文字的规范性;旅游娱乐方面,文字编辑可使用轻快的风格等等。
2.图片的运用
图片是网页设计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视觉上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图片既拥有色彩的艳丽,又拥有文字的锐利,能够起到比文字更深刻、形象的作用。在网页设计中,图片往往是网页风格表现最具决定性的元素,优美的图片是吸引用户点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网页设计者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图片的大小、分辨率以及对图片进行适当的优化,以符合主题内容。
网页设计中的审美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事物的欣赏观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对美的追求的本质是不变的。作为网页设计重要的一部分,优美的页面会给用户营造视觉上的盛宴,故网页设计有一定的审美原则。
1.总体协调,局部对比
网页设计中,图片、文字以及色彩之间讲究平衡,在视觉上看起来自然合理,最好用简洁的页面凸显出内容的质感,设计者根据题材风格选取合适的色彩填充,达到静态和动态间的平衡。此外,局部内容互成对比,凸显出中心主题,让浏览者在视觉上找到平衡。
2.富有节奏感
在音乐领域,音符讲究节奏和韵律,在网页设计中同样如此。互联网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如果网页像音乐符号那样跳跃出来,会带给观众更加美好的体验。
网页设计中平面视觉传达的局限性
1.被动选择
人们在浏览网页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网页,很多信息很容易被浏览者忽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被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网页的设计是挽留住人们视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网页设计者具有较高的技术。
2.版面的局限性
网页设计由于受限于计算机本身的容量,设计者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往往由于空间的限制而使得平面设计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在视觉上无法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3.技术要求较高
优秀的网页设计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还必须对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对于平面设计者而言,全面掌握计算机语言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而对于计算机人员,在平面设计和创新方面又不够专业。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优秀网页设计人才相对匮乏。
提高网页设计中视觉信息传达有效性的方法
1.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多样化。在网页设计中高效的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促使页面版式更加美观,音频效果更加逼真,整体色彩更加协调。除此之外,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浏览者更加便利了解网页的基本信息,在各方面提升用户的浏览网页的舒适感。
2.增加互动性
提高人们的参与性,使用户在互联网的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促进用户更深层次的了解网页。例如:运用三维动画技术,让用户在观看虚拟产品时产生逼真的感觉,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识,使页面更具视觉感染力。
结束语
网页作为信息的载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色彩等元素,给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平台,同时网页设计是平面设计在网络平台的延伸和发展,,在视觉传达方面的应用两者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带来人们美的感受。因此,将平面设计传达与网页设计相结合,既有利于更好网页的产生,也有利于平面设计传达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 大学教育 辅助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并反馈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从网络上获取学习内容,并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依照自己的步伐进行学习,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通过网络教育课堂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及综合能力。网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使得互联网课程应运而生,而高质量的互联网课程是网络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课程还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增强现代大学教育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辅助工具。
1关于互联网课程
互联网课程是通过互联网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目标体系及其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总和,顾名思义,互联网课程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传递、处理与交流,且其表现出来的教学材料具有特定教学功能结构及教学内容结构,为学习者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的相关问题。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新型课程表现形态以及新的教学内容载体,互联网课程特有的教学功能及教学策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在探讨互联网课程的概念时,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互联网课件、互联网学习资源、互联网教学平台这些概念,而应认清互联网课程主要由教学内容系统、虚拟试验系统、学习导航系统、学习工具系统、教学环境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等内容构成,而互联网课程的学习过程具有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其共享性与交互性,其余的特征均是这两种特征的衍生,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体现其共享性的有力支撑,其交互性则需要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及人机交互。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托互联网资源共享、交互学习等特征,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目的,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够给学生以较为丰富的外部刺激,而其协作性、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互联网课程对大学教育的辅助作用
2.1互联网课程丰富了大学教育的资源环境
传统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课堂环境中教师所提供文字信息、图片材料、模型、影像信息,或是通过自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获取学习资源,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及空间局限性,因而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也极为有限。互联网是传输信息的媒介与载体,其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使其汇聚了丰富的各项资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学教育运用互联网课程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有效整合各项学习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教育的资源环境,在互联网的课程资源库中收纳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音频、动画、教学图片及相关试题等,使学生得以冲破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性,拓展学习的内容,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
2.2互联网课程提升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将互联网课程具体应用与教学当中,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教学,这种利用互联网作为教学传输系统,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与资源创造出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环境,拥有者其他形式的教育及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课程共享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特点能实现学习资源的获取与信息的共享,而其交互性、协作性的特点则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协作交流提供了较好交互平台,有利于相互学习和解决问题,其自主性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开展,教师再从旁适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互联网课程有效提升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大学人才。大学教育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而营造出一种支持多种教与学活动的全新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继承传统教学及理论基础的精华这一基础上,将互联网课程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客观地研究并分析互联网课程及网络教学,取其所长,与传统教学进行优势互补,实现二者的优质整合,不断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及效果。
3互联网课程辅助大学教育存在的不足
互联网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发挥出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瓶颈。许多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依赖教师课堂授课、教师督促学习的习惯,等、靠、要的思想意识严重,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在自主性及开放性的互联网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部分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加之有的大学教师在心理层面上没有彻底摆脱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的身份,往往不自觉地以知识主宰者的视角为学生劳心劳力,甚至产生代办的想法,不利于学生自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互联网课程这个庞大的信息库中,拥有大量的信息与极快的信息流速,一旦学生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稍显不足,便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浩瀚的信息环境中迷失目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互联网课程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依靠互联网、面对着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学习,缺乏师生间及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互动与必要的人文关怀,容易产生人际距离疏远、人际关系冷漠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忧郁感和孤独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利用互联网课程辅助大学教育,需要在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统摄的基础上,取其所长,进行多方面的优势互补,正视不足,不断改进,切实促进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民主的局限性分析
缺乏真实问题表现
无论任何人只需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设备就能够接入互联网,向外界信息。而随着现代网络信息轰炸,部分公民对于信息风暴的驾驭能力极低,对于信息缺乏一定的辨识度,但正确的网络政治民主决策对于民众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和掌握能力的要求较高,在网络政治民主决策行使的过程中,民众思考、分析、执行决策以及管理能力都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网络上制造假新闻,假消息,歪曲事实进行宣传,公众容易被失真的信息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往往导致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导致道德失范
公民过分关注网络,则会出现道德相对主义倾向和道德冷漠现象。很多网民在网络中自由发表言论时,极容易出现道德失范行为,例如:部分公民会有信息欺骗、网络犯罪和隐私侵犯等恶。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秩序与自由的平衡中才有真正的自由,也只有有控制的网络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在无政府状态下的民众行为失控,对民众自由和民主发展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但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才是其根本属性,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相互交往的网络社会导致人们直接交流活动的减少,必然造成群体意识淡漠和人际关系冷漠,从而导致道德失范。
缺乏法制规范
中国政府在网络民主的限制上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但是随着网络民主纵深发展,网络民主的制度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己颁布实施的一些法律法规中,也存在明显滞后、法规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我国网络民主的完善路径
加强政府治理,提高信息的真实度
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既不能全盘吸纳西方的网络民主理论和模式,也不能全盘否定其科学的成分,对于西方国家网络民主中意识形态的成分要高度的警觉,对于网络民主技术的成分要科学的借鉴。
为了加强政府对网络民主的治理成效,要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机制,政府应该及时、完整、准确的向公众开放,信息公开的内容应包括:政府及其工作机构领导名单,政府工作机构及其主要职责,政府及其办公室规范性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政府人事任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政府提交间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各类报告,以及依法应公开的其它信息。
加强道德治理,促进“网络民主”规范化
1、以媒体舆论为导向,提高民众道德水准
网络舆论监督是广大公众利用互联网空间言论、表达意见、实施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对网络舆论监督要全面正确的认识,不断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以便对网络舆论加强约束和引导,重视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网民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同时网络服务商也要加强行业自律。
2、利用新平台,让民众监督民众
公众之间交流,公众和政府之间,选民和候选人之间,除了公共网络广告宣传以往,E-mail、QQ、论坛、博客、微博等沟通渠道可以有效的发挥网络交流沟通、民主参与的功能,要积极引导它们合法、理性的发展。
同时,加快建设政府声频、视频免费的网络文化工程,用优秀的影视、动漫、文学、戏曲、艺术等吸引亿万网民,然后间接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
加强法制治理,促进“网络民主”法制化
“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障和制约,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法制化刻不容缓,具体要做到:一要及时调整现行法律,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二要加快研究制定新的法律,催进民主法制化;三要加强网络监管部门、开发商及运营商的执法检查和司法监管,与网络民主各个环节的法律监督。
本文作者:李伦工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代码、市场和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社会规范、市场和代码在网络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但由于网络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网络自身的特点,这些规范力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各有千秋。限于讨论的专门性,本文旨在强调网络道德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不妨通过分析法律、市场和代码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的局限性,突出网络道德的独特作用。事实上,德国学者恩格尔曾分析了技术、法律和市场等方面在解决网络问题时面临的困境。[3]第一,法律的局限性。由于法律本身的特点和立法技术上的困难,加上网络不同于现实社会的内质,以及法律的国际应用的障碍等因素,法律面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常常显得有些被动。众所周知,法律本质上属于反应性的规范力,一般仅对业已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例如,对网络隐私问题而言,法律难以做出预先的制度安排,法律体系中常常出现空白。法律也常常是保守的。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施,具有很高的权威,一旦立法就必须严格执行,因此立法很谨慎,立法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有当问题充分显现出来后才会论及立法。法律也具有异乎寻常的稳定性。法律的权威来自它的稳定性,朝令夕改无法建立权威。这种权威性恰恰导致了它的局限性,使它无法及时对网络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做出反应。法律的反应性、保守性和稳定性等特质在发展速度异乎寻常的网络社会中难以及时快速发挥作用。更具挑战性的棘手问题来自法律的效力问题。每项法律都有其特定的效力范围。以地域效力为例,法律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超出该地域则没有法律效力。网络是一个国界模糊的全球一体化空间,这种结构使网络无法按各国领土份额进行分割,而各国享有领土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础。由于领土对网络的作用极度弱化,民族国家的法律在处理网络问题时常常有些力不从心。[3]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决定了一个国家不能将自己的控制目的和控制手段强加给他国,也限制民族将本国法律用于处理超出本国领土范围的跨国问题。同时,由于各国制订法律的标准不一,控制手段不尽相同,这就给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规避本国法律提供了可趁之机。为了寻求比较宽松的法律环境,人们可能设法避开较为严格的本国法律,到相对宽松的外国法律中寻找避风港,公民逃避本国法律控制的机会大大增加。第二,市场的局限性。毫无疑问,市场仍是规范网络用户和网络企业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许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质,市场的规范力在网络中有时难以如在现实社会中那么奏效。网络中流行“免费”文化,在网上无需付款就可以获得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因此,在电子商务运行中,常常容易导致以网络“免费”文化之名,行不正当竞争之实,假借“免费”打击竞争对手。网络中也流行“眼球”文化和“浏览”经济,点击和浏览成了网络社会的通货,通过点击网站和浏览网页就能获得回报。因此,市场对用户行为的规范力下降。另一方面,有些用户可能出于无政府主义的动机,惟恐天下不乱,或为了向他人报复泄愤,或以恐吓他人为乐,即使为此花些钱财也心甘情愿,市场规范在这些人身上效力不大。仅仅以市场来规范用户的行为,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网络中存在许多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对网络内容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而言,网络用户的注意力成了许多他们营运的最高业绩,为了争夺“眼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行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沿,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迎合用户的某些趣味,市场机制因此在网络企业中产生畸形的作用。第三,技术(代码)的局限性。网络社会是基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形成的,与现实社会的调控方式相比较,网络社会似乎有着鲜明的技术调控的传统。自网络建立以来,人们就对网络社会的技术调控情有独钟。这在电子商务中表现尤为突出,人们总是对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技术给予极高期望。即使网络社会的调控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对技术调控的热情也丝毫未减。然而,由于网络技术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漏洞性等特点,技术常常难以克服自身带来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严重影响网络文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骇客技术、病毒技术常常比“正统”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水平更高。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形容这一技术较量的态势一点也不过分。我国著名反病毒专家王江民承认,反病毒专家没有病毒炮制者的技术水平高,查杀病毒、防病毒技术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发展速度总是滞后于病毒技术。他指出,“编病毒的人多,反病毒的人少,几个反病毒专家的思想怎么能够和数不胜数的编病毒人的思想相比。另外,编病毒在暗处,反病毒在明处,所以,我们不可能超越他们,也无法知道他们正在琢磨什么怪招法。”[4](P477)多种因素导致防病毒技术发展滞后,使查杀病毒技术成为一种典型的被动性的和反应性的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网络技术似乎更富有“人”性。其他技术一般是建设性的,即使有防御性的,也多是技术防御性的。网络技术有建设性的,也有防御性的,但防御性的技术比重更大。在这些防御性技术中,大部分属于防人的防御性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占有很大份额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杀病毒技术、过滤技术、防火墙技术和加密技术,实质上都是“防人”的防御性技术,属于“防人术”。我们不妨以最引人注目的防火墙技术为例说明之。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是设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一道屏障,用来阻挡外部“火情”对内部网络的影响。防火墙的职责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策略,对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交流的信息、数据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放行,将不符合要求的拒之门外。防火墙技术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无疑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人们可以利用更先进的技术突破防火墙。
网络道德: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元规范力
莱斯格认为法律、社会规范、市场和代码是网络行为的四种规范力,我们在上面分析了法律、市场和代码的局限性,那么,在莱斯格所阐述的规范体系中,道德起什么作用呢?著名网络伦理学家理查德•斯皮内洛(RichardSpinello)认为,莱斯格把道德包括在“社会规范”的范畴里。也就是说,道德作为莱斯格所讲的“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立的规范力,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网络道德能够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网络道德的特点、网络社会及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其他规范力如代码、法律和市场在网络社会中的局限性。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如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代码、法律和市场在网络社会中的规范作用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人们期望作为一种独立规范力的网络道德能够在网络社会中发挥其独特作用;(2)网络道德作为一种渗透性的规范力,可以规范代码、法律和市场等规范力,从而使代码、法律和市场充分发挥其规范作用。第一,网络道德作为一种独立的规范力,可以弥补其他规范力的局限性,在网络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网络道德之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自身的特点,而且还在于网络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电子商务目前所处阶段的特点。道德居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依靠风俗习惯、流行的态度、公共舆论等因素,通过调节内心来调节人的行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指导人们的行动,在网络社会中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网络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法律、市场和代码等规范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及时应对各类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担负起道德责任,也就不必等到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不必等到新技术的出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就能及时规范自己的行为。诚然,就像网络的建立源于技术一样,网络文化新秩序的建立,也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网络文化和电子商务不只是技术的架构,而是人的社会,人的文化。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克拉克曾指出:“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5](P162)要解决网络问题,建立网络新秩序,形成和谐网络文化,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始终是关键。只有当人有充足的自觉意识时,问题的辨识和解决才会变得容易。互联网源于技术,但它已远远超出技术的层面。正如国际互联网的创始人瑟夫、克拉克、卡恩、克莱因罗克和罗伯茨等人在“互联网简史”一文中所指出的:“互联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在不断地变化、调整。然而,互联网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技术上的进步,而在于人类如何对待这些变革。”[5](P162)也就是说,如果互联网发生了问题,将不在于缺乏技术或者缺乏动力,而在于我们对待网络变革的态度。美国《未来学说》杂志曾指出,想通过技术或常规执法途径减少电脑空间犯罪的前景将是暗淡的。迄今为止,所有的高技术办法几乎立刻遭到骇客的反击。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这些新技术是否总是掌握在正义的力量手中。如同任何系统最危险的因素是人一样,网络安全最终也在于人的自觉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和谐网络文化,政府、网络媒体、网络服务商、网络内容商、电子商务网站、网民都应自觉承担起各自的网络道德责任。第二,更为重要的是,道德作为一种渗透性的规范力,对其他三种规范力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也就是说,道德是其他规范力的规范力,即元规范力,一种终极规范力。正如斯皮内洛所指出的:“它应当是网络空间的终极管理者,为个人行为和组织政策划定边界。它应当指导和协调法律、代码、市场和社会规范的作用力,确保其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慎重、公平和公正的。”[2](P7)作为一种元规范力和终极规范力,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法律、市场和代码等规范力起着重要的渗透作用和辐射影响,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起着结构性的和指导性的作用。正如斯皮内洛所指出的,道德“应当指导和左右代码、法律、市场和社会规范发挥其规范作用的方式。无论在现实空间还是在网络空间,人类繁荣的价值是人类行为至高无上的规范。”[2](P6)下面我们不妨以“代码”为例,阐述道德如何规范“法律”、“代码”和“市场”等规范力的方式及其价值。斯皮内洛认为,编写规范人类行为的代码有负责的方式,也有不负责的方式,负责的编码方式与自主这一核心价值密切相关。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为了增加被搜索引擎搜索到的概率,常常将网页的关键词设为最流行的搜索词,而这些关键词与其销售的商品毫无联系,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不诚实的滥贴标签的行为。斯皮内洛强调,“编写程序或制定法律来规范网络空间的人应当把伦理规范作为指导。代码编写者必须要足够的负责和谨慎,才能把蕴涵自主和隐私等基本道德价值的结构整合到崭新的网络空间架构中。而且,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管理一定不能屈服于某些诱惑而强加过分的控制。管理者也必须接受最高道德标准的指导,尊重基本的人类价值,如自由和隐私。代码本身是一个强有力的控制力量,如果它不能够被适当地编写和管理,那么它肯定会威胁到这些价值的传承。[2](P7)因此,网络道德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表现在它对“代码”这一规范力的规范作用,道德是代码能够正确发挥其规范作用的元规范力。由于问题讨论的专门性,我们在此着重强调了网络道德之于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像技术、市场和法律等规范力有自己的效力域和局限性一样,网络道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伦理学家们也早已认识到,道德决定论和道德万能论是极其错误的。但是,道德作为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则拥有其他规范力没有的独特之处。需要强调的是,网络道德之于网络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并不仅仅因为法律、市场和技术等规范力的局限性,即使技术、法律和市场等手段日益健全有效,网络道德仍将拥有其独特的作用域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