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44: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会治理的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档案管理;中介机构;社会化
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指档案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档案管理是一种社会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共同行为,其目的在于把全社会的档案以不同形式分层分类集中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社会性的开放管理系统。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的执法权,是实现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较为完整的国家档案管理网络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靠基础,档案馆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基本形式,而文件中心、档案事务所、档案寄存中心和其他商业化运作的档案中介机构则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有效补充。
一、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与建立“两个体系”的关系
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内容。就“两个体系”建设而言,又具有特殊的意义:(1)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是建立“两个体系”的关键环节,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重点是档案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档案公共服务产品的再分配,关键就在于实现政府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的调整与完善。(2)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两个体系”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建立“两个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重视档案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服务理念在档案领域的具体体现。(3)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是建立“两个体系”的根本办法。建立“两个体系”需要档案法制体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管理的社会化不仅为推进建立“两个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以其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成为实现“两个体系”建设目标的根本方法。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不到位,“两个体系”就无从谈起,“两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必然伴随着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的不断强化。
二、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档案中介机构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现阶段,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档案中介机构。档案中介机构,是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名称来看,有“档案事务所”、“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事务服务中心”、“档案技术服务中心”、“档案托管中心”、“档案寄存中心”等。我国目前的档案中介机构按生成途径和运作方式,可以分为由档案馆或档案主管部门设立的、面向社会的公共性档案中介机构和以法人资格存在的、以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性档案中介机构。我国首家档案寄存中心,1998年8月9日成立的深圳市档案寄存中心属于前者,其服务职能主要是将不具备充分保管条件及配备档案保管主体成本过高的国有与非国有及破产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工作、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寄存在市档案馆中。相对于传统的档案机构来说,总体呈现弱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档案中介机构需具备以下条件:(1)政企分开、权责明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首先政企分开、权责明晰要求档案中介机构必须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员、财务、职能等方面完全脱钩,以独立经济法人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不得再承担原有的行政职能,即真正实现组织中介性。其次要做到独经营、自负盈亏,必须保持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完整性和客观性。独立性可以使档案中介机构不受行政部门影响,在档案服务中保持独立,不损害客户的利益。(2)遵纪守法、规范经营、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从某义上讲,规范化程度不够是影响档案中介机构职能发挥的最大障碍。档案中介机构的规范化实质上涉及的是其与服务对象的信用关系问题,档案中介机构如果不规范,其信用度将大打折扣。从外部来说,档案中介机构应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前者是依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依法登记注册、年检审计;后者是依照《档案法》等法规对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管,以实现外部规范化管理。从自身来说。档案中介机构应体现社会服务性、技术知识性和商业经营性。社会服务性指档案中介机构能为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包括档案咨询、档案达标升级整理、档案保管、档案设备引进等。技术知识性指档案中介机构进行的各项档案业务如技术咨询服务、传授档案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档案价值鉴定等是建立在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利用或提供档案信息技术服务之上的。商业经营性指档案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经工商注册的企业,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和经营范围,有企业行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档案有偿服务,获得收益,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仍然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存率低,病死率高。由于多数患者确诊为肝癌时,均为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疗法已被医学界公认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最佳方案。自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43例原发性肝癌,笔者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经临床影像检查及AFP测定诊断为原发性肝癌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49~76岁,平均62.5岁;结节型16例,巨块型24例,弥漫型3例。所有患者初诊时均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行肝动脉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9例单纯肝动脉化疗,24例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采用通过门诊和书信、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化疗或加栓塞1年后进行随访。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一般取右股动脉穿刺,术区消毒、铺无菌单、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在X线电视监控下,置入导管于肝动脉,推注造影剂,确认导管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随即再推注造影剂,摄片验证为肿瘤供血血管后,行灌注化疗。化疗药为氟脲嘧啶1 000mg、丝裂毒素6mg、表阿霉素60mg或应用吡喃阿霉素60mg、羟基喜树碱20mg,以上药物2~3联,灌注上述药物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0%~50%的溶液,经导管内缓慢注入,然后注入栓塞剂,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推注完毕退出导管,压迫止血,局部加压包扎,送回病房。一般隔1~2个月重复治疗,重复的次数和间隔根据动态增强CT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坏死情况,对于肿瘤血供恢复或肿瘤有复发,及时重复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定期行实验室检查,30~45天复查CT、MRI或超声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随访1、2、3年及以上生存期。
2 结果
经治疗后,当时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好转,AFP明显下降,病灶内碘沉积良好,充填均匀,病灶不进一步扩大或有不同程度缩小,有3例经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肿块完全消失;有1例因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减弱、腹水,家属及患者坚决要求介入治疗,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有1例治疗无效,病变进展2个月后死亡。4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者21例,B超、CT提示肿瘤缩小>50%者18例;AFP下降或恢复正常者14例;随访半年生存20例(46.51%),1例死亡于其他系统疾病。1年生存11例(25.58%),2年生存6例(13.95%),3年生存3例(6.98%)。食欲下降者7例(16.28%),恶心呕吐者16例(37.21%),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12例(0.28%)。
3 讨论
3.1 原发性肝癌的自然生存期一般为1~4个月,只有13%活1年以上,且肝癌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大多数失去了手术时机,使介入治疗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1]。通过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据报道,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浓度要高于静脉给药2~6倍[2],使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缓慢释放,减少患者化疗时的不良反应,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3.2 通过介入,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同时可行肝动脉栓塞,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正常情况下,肝脏是具有双重血供的特殊脏器,肝脏的血流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血液供应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故肝动脉栓塞后肿瘤的血供减少90%~95%,而正常肝实质的血供仅降低35%~40%[3],所以放射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其目的是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缺血坏死而缩小,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并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效应,减轻不良反应,控制肿瘤所致的出血,缓解疼痛。由于不会对正常肝组织血供造成大的影响,而对肝癌造成的损害远较其他部分严重,因而被用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手段。
3.3 本组资料中,单纯结节型、巨块型的预后较佳,中、远期生存率高,可能因为肿瘤血供丰富,多有包膜,播散少;而弥漫型及多结节型常伴有明显门脉癌栓多见,转移常见,所以生存率低。此外,有黄疸、腹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不适合做介入治疗,本组有1例因术前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腹水,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肝栓塞后病人可有肝区疼痛、发热、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等,因此,介入治疗后要做进一步保肝治疗。
3.4 肿瘤动脉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后,在早期据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低,此时CT观察不理想。随着介入后观察时间延长,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动脉狭窄,闭塞更加明显,导致肝固有动脉血流下降,门静脉血流量减低,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肝肿瘤的血供、使肿瘤缩小。碘化油与肝癌细胞有亲合性,作为载体或栓塞剂治疗肝癌。影响碘油在肿瘤内的积聚因素很多,如肿瘤的血供、肿瘤的大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认为CT检查时间最好是在介入栓塞治疗后4周[4],本组病例均采用4~5周检查。常规螺旋CT平扫主要是观察肿瘤缩小的情况、碘化油积聚分布的范围、数量占肿瘤面积的多少。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主要是观察肿瘤内残留存活的癌组织所占的比例,以及肿瘤周围的副血供,门静脉有否癌栓及肝脏其它部位有否播散病灶,从而对决定是否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有1例最多介入栓塞治疗达5次。
4 结论
肝癌的其它治疗方法和手段有药物微球、热化疗、灭能硬化、射频消融、放射粒子置入、留管持续灌注化疗或埋置药盒化疗等,但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应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出发,加强综合性治疗。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相互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它渗透于各医学学科中,推动着各学科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学科,已被认为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疗体系之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令肝癌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疗效显著。肝癌介入治疗数十年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介入治疗是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中效果最好的,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期,目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颜志平,王小林.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5-69.
[2] 韩锐.肿瘤化疗预防及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91.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创新 消防执法 规范化 行政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法律意识也在提升,消防事关人民自身利益,因此群众对消防行政执法质量有了更高要求。2008年到现在,公安消防局开展了众多文明执法活动以期规范执法行为,做到公平执法、执政为民,全面推进消防执法严格化。但中国人口众多,社会环境复杂,对消防行政执法存在质量影响,要进一步解决问题,还需要结合社会创新管理,不断完善。
1 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指在现有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发展出的新的社会管理方法。新的社会管理比传统的管理理念有技术和知识上的创新,对传统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目的在于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秩序。
2 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的意义
2.1概念
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是针对消防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及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更加完善。消防执法人员属于一线执法,执法工作的质量影响整个消防部队的公众形象,因此,结合社会创新管理对规范消防执法具有推进意义。
2.2要求
人的身体行为是由大脑意识指导的,这就意味着在消防执法上,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执法理念,才能规范消防执法。因此,在规范消防执法的前进道路上,首要目标就是端正消防执法人员的思想态度问题,树立公正执法的消防执法意识。
第二点就是执法程序上的要求。事态的发展都是一步步进行的,消防官兵在执法过程中,不能任意妄为,坚持法定程序,按照规章制度来办理消防案件,出差错的几率就会减少到最低。
第三点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科学合理。法律是由人制定的,并不是一定完全正确,实现消防行政执法规范的前提就是立法要规范,尽可能不出现疏忽纰漏,给执法者严格的标准指导。另外,立法和司法的理解也是消防官兵的第一要务,有利于消防案件的正常合理处理。
2.3社会管理和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建设的意义
消防执法规范化对于人民以及社会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然而,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确保消防执法的顺利开展,还是需要解决发展创新的问题。因此,消防执法规范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同时关乎整个执法规范的未来趋势。所以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3 当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执法人员不足,执法环境恶劣
当前, 我国消防执法的队伍现状是业务多,消防监督人员少,很多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工作能力原地踏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对实际案例进行判定的时候,笔录毫无章节,对案件的违法性质无法准确判断,缺乏科学有效的证据收集措施,不能正确裁量处罚的幅度。此外,部分消防监督人员思想出现偏差,自控能力较低,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缺乏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事不按严格程序,做事马虎,片面追求效率而忽略质量,导致很多重要细节没有得到处理。
同时,社会会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民众缺乏消防意识,不仅对相关法规法律不了解,而且无法在火灾面前及时运用安全尝试积极主动自救。更重要的是,在消防执法认识上存在极大偏差,不能配合执法人员工作,轻视消防执法力度,导致了恶劣消防行政执法环境的产生。上述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消防执法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2 消防监督执法法规不完善,尚未形成合作联动机制
我国的消防监督执法法规还很不完善,当前我国消防机构实行的是现役体制,这就意味着消防执法人员会频繁更换,执法素质不稳定。这间接造成两个影响:消防执法人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素质得不到沉淀,工作能力就得不到提升。二是造成执法案件的堆积,人员的调动致使交接问题时有存在,长期工作无法继续。目前,消防机构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并不多,许多工作都是在自我摸索和借鉴以往经验开展的,而人员的变动使本就不稳定的人员出现职业素养高低不一的情况,从而影响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此外, 当前的很多的消防安全工作,大多数都是呈现的是消防部门一把抓的局面,职责没有得到分工和明确,很多原本应该由政府来负责的工作会议、消防培训、宣传、消防知识的推广等等都由消防部门来独自完成,导致没有形成明确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体制。同时,在实际的执法过程当中,消防部门与其它部门配合行动的比较少,很多本该与至质检部门、工商部门一起联合的行动,到最后都只有消防部门去承担,大大的加重了任务量,导致执法力度较为薄弱,效果不明显。
3.3消防监督执法行为不规范
3.3.1检查部门不规范
与列管单位有利益勾结而走形式的作派是中国监督部门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消防执法的程序办事,没有把消防监察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只是在消防检查事前与列检单位打好招呼,简单安排人员走个过场就是目前消防监督检查的现状。同时,也没有制定出详细的消防监督检查计划方案,发现问题也仅仅采取口头告知方法,更加没有严格勒令整改,对火灾隐患避而不谈,罔顾人身安全。
3.3.2执法手续不规范
消防执法部门没有制定出相应的上报审批制度,执法人员缺乏办手续、走程序的意识。对于需要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的建筑单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提醒过一次后,对于依然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建筑单位放任不理,没有依法采取行动进行相应的处罚,勒令建筑单位强制执行。导致各建筑单位在消防工作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抓住了消防执法部门懒散的工作心理,在面对消防检查的时候,仅仅做做样子,随意敷衍 ,马虎应付,降低了执法人员在公众中的威信度和好感度。
3.3.3执法方式不合理,重罚轻纠
少数执法者欺善怕恶,在对有利益关系的建筑单位与普通群众施以两种不同的办事风格,伤害民众感情,执法形式简单、鲁莽,态度倨傲。引发群众不满,不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
在具体实践工作过中,部分消防机构过于强调对当事人的经济性处罚,不够重视消防违法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未能制定针对性的方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导致消防执法过程中出现“重罚轻纠”的现象。其一,一味强调罚款,忽视纠错工作。针对违反相关消防法律法规的现象,单纯采用罚款手段,没有通过强制性手段要求违法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纠错工作,导致消防隐患无法得到消除。其二,实行罚款放行。针对没有通过审核的消防工程,给予罚款放行,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保证消防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其三,一味强调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没有深入追究引发违法问题的主要原因,了解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消防执法的规范性。最后,执法手段不够丰富和完善。有些负责消防执法的工作人员对于具体的行政法律和规定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未能促进行政处罚及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处罚决定书上的处罚条款通常仅包括罚款这一个选项,未能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及停业整顿等处罚处理,导致部分违法人员错误地以为仅需上交一些罚款便可以不用纠正错误行为。
3.3.4 消防行政监督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很多消防行政监督人员在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上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消防行政监督要求,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消防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与消防事业的发展不符,其次,消防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现阶段消防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近几年来,我国的消防事业迅猛发展,其高速发展导致消防工作人员在综合能力和素质上跟不上速度。随着相关消防法律的断建立和贯彻执行,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各类消防法律规定以及消防技术规范也陆续公布,多种多样的新型产品以及消防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消防执法工作以及越来越严格的消防执法要求,消防工作人员的消防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依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消防技能较差,再加上很多消防执法人员是从基层消防指挥部调上来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消防培训,无法充分发挥其消防监督作用。
4 建议措施
4.1树立牢固的现代化执法理念
“执法为民、公平公正”应该作为每一个执法者的执法价值追求。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大众服务,出现矛盾及时调和,端正执法理念,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用好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消防执法权力,严格办事程序,为人民群众执法、用权、办实事、做好事,情为民所系。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责任意识不强,公仆意识不牢,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态度差,工作质量低,办事效率不高的新问题。实现社会与法治的和谐美好。
文明执法侧重服务,规法执法重在制度。制度长期时间积累的准则,体现执法的现代化水准,这要求执法部门在行使监督权力时,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进步,应该要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研究和发展出的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努力在管理理念技术和知识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消防的执法理念以及执法的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秩序,保证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发展。
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创新管理,积极创新现代化执法监督方式。
4.2 重视消防宣传
加强消防宣传能够促进公民以及各个单位组织消防法律水平的提升,引导其严格按照消防规定进行消防保护,正确履行自己的消防义务,通过法律手段给自己提供法律上的保护,保证当事人能够完成对执法主体的监督,保证消防执法工作能够慢慢走向规范化道路。为此,相关部门要努力提高群众的消防法制意识,鼓励他们自觉参与到维护消防安全环境中,鼓励他们积极检举各类消防违法行为,与消防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抗争。同时,努力构造出良好的消防行政执法氛围。只有社会各界提高了消防安全法制意识,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明白了哪些行为是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提醒自己不要做不利于消防安全的行为;同时又强化了自身权益的保护,知道了怎样同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切实增强公民消防法制意识,消防行政执法就会更加顺利。
4.3改善执法环境
这里的环境不是大自然环境,而是人文环境,人文化境由人和人的思想意识组成,消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还没到来,这种发展的里程碑体现在人们的自觉守法。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让许多民众的思想偏向了效益,忽视了安全。一些不正当的值班操作引发火灾的发生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消防意识薄弱。甚至有一些不懂法律的群体出现干预消防执法的行为,抵触消防人员的正常执法监督。因此,消防部门应该要要坚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使各项工作在执法为民这个层面上扎根进去、体现出来。用好手中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好人民的公仆,不断开展各种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让群众通过实践感受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来提升群众的消防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视消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构造出一个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
4.4建立健全消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为了解决消防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必须要不断强化消防执法监督力度。如果不针对权利进行科学制约,就很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执法监督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促进消防执法监督机制的完善,避免各种监督问题的发生。其一,要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上级领导对下级工作人员的监督,另一方面,下级员工应积极针对上级消防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促进上下级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加强外部执法监督工作。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促进警务公开制度的贯彻执行,让广大群众了解整个公开执法操作。主动吸引社会上符合要求的消防监督人员,针对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广泛听取社会上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从根本上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消防执法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之下,执法部门应该要根据执法实际的需要,成立专门的执法监督队伍,同时保证这支执法队伍整体综合能力高,素质良好,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学会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到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更加符合现今需求的消防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来提高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车达清.浅议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7):124-125,127.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社会 提升 能力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我省高职院校61所,在校生5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2%。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特色更加鲜明。但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质量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种种问题,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1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其一,政府统筹管理不够。政府、社会、学校、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削弱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职业教育法》约束不强,执法不力。其三,职业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地科研保障;其四,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1.2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产业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性岗位空缺,从南到北蔓延的技工荒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来填补。可目前职业教育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1.3 招生难与上学难并存。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日益显现。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教师比学生还多,教学资源闲置,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可同时,大量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的弱势群体。
2 我省、我市“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化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等等。张家口市“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建设强市名城的关键时期。旅游服务、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成长性产业是张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我省我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也会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3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3.1 以服务为宗旨,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只有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
3.2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把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模式,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第一效益。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行业、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职业院校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办学特色,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大元素,坚持走“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之路,采用“工学交替式”、“双证互促式”、“订单式”、“校企双向介入式”、“顶岗实习”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3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市场、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形式主义的现象十分严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到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从而达到课程设置从企业需要出发、从关键职业能力出发、从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出发。首先,根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从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第三,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1]。
3.4 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方向,突破实训体系建设。立足地方重点行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代,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或者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具有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或者学校将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放到企业,由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的场所作为“教室”,让学生“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实现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保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5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传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高低,这不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行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方面要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更要考查学生心理素质、职业兴趣、个性特征、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企业在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
力[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要考虑企业用人标准,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等。同时,学校与企业积极沟通,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3.6 加快“双师型”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训指导能力,加快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制定优惠政策,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j].2010,8.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社会 提升 能力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我省高职院校61所,在校生5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2%。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特色更加鲜明。但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质量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种种问题,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1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其一,政府统筹管理不够。政府、社会、学校、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削弱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职业教育法》约束不强,执法不力。其三,职业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地科研保障;其四,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1.2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产业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性岗位空缺,从南到北蔓延的技工荒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来填补。可目前职业教育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1.3 招生难与上学难并存。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日益显现。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教师比学生还多,教学资源闲置,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可同时,大量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的弱势群体。
2 我省、我市“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化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等等。张家口市“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建设强市名城的关键时期。旅游服务、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成长性产业是张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我省我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如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也会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3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3.1 以服务为宗旨,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学校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与需求对接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为路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只有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
3.2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应把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模式,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第一效益。工学结合、校企联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行业、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职业院校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办学特色,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大元素,坚持走“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之路,采用“工学交替式”、“双证互促式”、“订单式”、“校企双向介入式”、“顶岗实习”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3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市场、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照抄照搬、简单模仿、形式主义的现象十分严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相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从而达到课程设置从企业需要出发、从关键职业能力出发、从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出发。首先,根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合格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从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第三,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重构和教学设计,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1]。
3.4 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方向,突破实训体系建设。立足地方重点行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代,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建设,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或者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具有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或者学校将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放到企业,由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的场所作为“教室”,让学生“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实现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提高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保持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5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传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高低,这不符合职业教育的需求。行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方面要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更要考查学生心理素质、职业兴趣、个性特征、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企业在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
力[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要考虑企业用人标准,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等。同时,学校与企业积极沟通,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3.6 加快“双师型”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训指导能力,加快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制定优惠政策,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部, 工程部, 生产调度, 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spiri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local started large-scale government popular project, security room construction project. At present, large-scale group building as development company managers, not only need to have a strong organization skills, but also to the whole plot construction understand, need more to block the whole major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ntrol. The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safety, and costs at the same time, also want to consider the various projects to the unity of the coordination, difference, and the risk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corresponding to control.
Key words: management depart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production schedul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北京亦庄作为北京新南城的重点地区,开动了12平方公里扩区项目,其中3.86平方公里拆迁安置房建设,总计建设18387套住宅,226万平米建筑需在1年10个月内同期竣工,成为北京最大的同期开竣工项目,在项目的建设中,所有的甲方项目人员都没有如此大规模开复工项目的经验,但是凭着一股勇于向前,锲而不舍的精神,大家迎难而上,开辟了北京亦庄新速度。下面就对本项目进行一下阐述。
1 项目概况
12平方公里项目开发建设涉及亦庄镇宝善村及瀛海镇等共计18个自然村,约3267个院落、4000多户村民,宅基地占地面积约140公顷,总人口共12000余人。12平方公里项目自2010年初启动,将陆续进行征地拆迁、拆迁安置房建设、市政道路管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工程,预计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所有一级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拆迁安置房工程 12平方公里项目拆迁安置房工程将安置亦庄镇、瀛海镇共18个自然村的拆迁村民。整个拆迁安置房工程分为7个地块,建设用地面积约7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共有160栋楼,住宅18387套。地上住宅建筑面积约154万平方米,小区内配套设施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车库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
2大规模开发公司的甲方管理架构
首先,我们将3.86平方公里的开发工作分成了6个大部管理,房建工程部、市政工程部、安全管理部、合约管理部、土地事务部、营销开发部,226万平米的建筑由房建工程部分成了9个项目工程部((X75-X82)和N5供热站),分别由9家单位进行各个地块的单独施工总承包人,甲方管理人员分别在每个地块设置了项目经理一名,水电工程师一到两名,土建工程师一到两名。市政工程部主要负责17条街区市政主干道的建设以及红凤灌渠工程,每2-3个市政项目由一位市政工程师负责。安全管理部由6-7位工程师,分管整个开工工地的机械安全,生活区安全,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整个3.86平方公里治安联防安全,以及外部协调安监局、城管、市容、环境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合约管理部由每个合约工程师负责2-3个地块的合约工作,同时有相应的工程师配合外部咨询、政府审计公司进行相关合约的咨询与签订。土地事务部主要负责相关土地手续的完备,以及拆迁工作。营销管理部主要负责相关工程前期的设计方案论证,(规划,环评,交评,设计)等各个委办局的相关手续办理工作,以及后期的物业移交,配套招商,入住办理等营销类工作。
在整个8地块里集中设置了甲方的总指挥部,配备了安全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合约管理部,前期部,后勤保障部形成一种中央集权的管理协调,地方把控细节,配合总部行动一致性的管理模式。
2项目实施中沟通与协作
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良好的沟通确保了项目实施,在公司每周三都有一次生产调度会,分别由各个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汇报上周的生产工作总结和下周的计划工作重点,同时公司房建部、合约部、市政部等各个部门每周也有一次内部协调会,协调各个项目经理的相关工作,在房建部内部技术质量组也有每周一次的相关地块工程师有关工程进度质量的汇报工作,最后在每个项目部内部也有总包,监理,地块审计一起参加的地块内部监理周例会,集中解决地块发生的有关工程的大小事宜。由于有着这样的沟通机制,就很好的将工程的各类问题形成链条式的传输给了相关部门以及公司领导,很好的将各个地块共性的问题与差异性的问题得到区分,使得重要的问题能够集中解决,差异的单独地块的问题又能采取单独的解决办法,达到相应的效果。由于有着这种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每个地块的信息能够很清新的展现给整个公司员工,实现了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格局,很好的解决了大面积开发工程信息不畅的诟病。
3保持整体工程协调一致
为了保持整体工程的一致性,我们首先选用了一家设计院进行相关建筑的设计工作,对户型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对各个装修材料采用了统一的技术参数,并对相关的厂家进行了统一的考察,严格采取封样选型制度,对每个地块选择的产品样品进行集中封样把关,优胜劣汰,在外观上保持一致,在内部质量上统一要求,在价格上采取空间控制,充分进行市场竞争后进行选择。使得最终入围的产品存大同,留小异既保持整体效果的一致,有充分考虑各个厂家对产品的自主性与独创性。
4建筑个性化设计
其次,作为生活小区,避免同质化产生的视觉疲劳,我们要求设计在楼层高度上进行相应的变化起伏,对每个楼体的外立面进行不同观感材质的搭配,使得236万平米的小区色彩丰富,造型起伏,互为弥补,形成风格各异的建筑群落,增加了小区的差异性,使得居住的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惬意。
5其它难点的解决
另外,作为大体积开发项目,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因为大市政的工期排布,直接影响地块内与外部已有路的交通导行的问题,以及地块内雨季排水问题,临时供电线路影响大市政施工问题,也都直接影响了相关地块内建筑施工的工期,这就要求甲方必须提前预想到相关困难,给总包公司提早通知,并安排相关措施洽商费用,协调有关部门完成相关难点,如开辟新的围墙出入口,抢在雨季前完成大市政的雨水管路施工以及修建临时排水管线,移挪有关地块的临时配电线路等等工作。
再次,在保障房建设中另一个集中突出的矛盾就是甲方直接分包队伍与厂家同各个总包之间的矛盾,包括供电专业施工,燃气专业施工,自来水专业施工,三网合一专业施工,配电设备供货厂商,电梯设备供货厂商,给排水设备供货厂商等等施工队伍与供货厂商同总包的配合经常发生矛盾,例如供电专业的管线与其他专业管线冲突,燃气施工同厨房间瓷砖装修工程施工的冲突问题,供电,燃气,锅炉房的等设计由于采用专业设计院与建筑设计院不交圈的问题,以及供电、燃气、电信的独立工程监理问题,或者配电箱,水表设备,电缆厂商等的供货周期以及电梯安装调试周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施工总体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这就要求甲方现场管理人员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具备协调每家单位同总包工作配合的能力,在良好的沟通中解决每个矛盾,达到顺利施工的目的。
6廉政风险的把控
同时,为了保证在大规模政府投资项目的廉政风险,我们公司对每个员工进行了入职前的廉政教育工作,签署了廉政责任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意识的建立,公司还组织了员工参观大兴看守所,每个员工人手一册的廉政手册,以及不同阶段的廉政风险专题会,从而使得员工清楚意识到廉政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自觉防范各种诱惑,使得施工中很好的履行了甲方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3-01
一、社会化及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1.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l-7)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社会化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2.社会比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4年提出的一种关于自我评价及亲和行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都具有一种评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对比来评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
对于社会心心理学来说,从心理机制来探讨社会化,通过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社会学习和亚社会认同四个侧面,从而有力揭示社会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机制。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了解学生社会化过程发生的心理机制,对于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改善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教育中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
(一)对自己学生角色认识和把握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还不能进行合理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对很多东西认识和把握都存在偏差,特别是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生角色把握不明确,不务正业,不能完成学校和老师规定的任务,荒废学业。
(二)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相互比较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学生群里中,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将自身与他人的状态进行比较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有的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认识,缺乏良好的自我肯定感或者过于肯定自己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经验
在当代,学生的很多行为和方式并不仅仅只是来自系统的学校课堂知识的教育,而且也来自他们自身对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经验,形成自己一定的价值观。
(四)学校这个亚社会在与大社会接口时出现的不一致
同辈的学生群体构成一个亚社会,如果亚社会的要求和现实大社会出现冲突,而青少年又处于自我价值系统的形成阶段,身心发育不平衡,通常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压力,所以这个阶段就更容易出现内心的重重矛盾和压力。
三、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一)从学校来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环境
所以从学校来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校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学校要从各个层面完善和改进,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的公共设施和设备,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等,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二)从教师来讲,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正确引导
1.从社会角色引导帮助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学校教育过程别是德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并且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他们的学生角色,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且在以后的阶段和社会化过程中,面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要积极应对和承担。
2.注重发挥同辈集体的积极作用,帮助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感。一般来说,只有得到社会群体的承认和接纳,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并由此获得自信和安全感。在班上多开展积极有益的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己,同时鼓励大家要合理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从而激发大家的自我努力意识,并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3.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时要进行正确理性的人物模仿和崇拜。明确学生追求榜样的动机,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优秀精神品质,而不是盲目追星,获得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可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方法;启示
中学德育伴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而开展,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来探究如何改进中学德育方法这一角度虽然比较少见,但对于产生本文思考源头的课程《社会心理学》来说,这是一个兼具社会与心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所以又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予中学德育方法以良好的启示。
1.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1.1社会角色引导
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一致,并依据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在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中,凝结成了一种集体大于一切,社会这个最大集体的价值评判标准是社会成员价值最重要评判标准的习惯,而且无论个体对具体的道德价值观念有着怎样的分野,对于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倾向仍然是赞同的。比如虽然全国各地中学生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一些基本价值观的问题上,全中国的中学生都表示出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倾向。对于学校来说,它是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这个“社会”中,其成员都想通过对社会价值与规范的认同,对社会角色的模仿来获得认同和安全感。[1]
青少年具有日趋成熟的社会性,自我意识也急剧增强,但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做事多不假思索,鲁莽冲动。[2]所以,社会角色引导仍是一个重要的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
1.2社会比较机制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需要评价自己的状态,并明确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定向,是建立在明确自我评价和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价基础上的。所谓社会比较机制,就是个体在与自我和他人的不断比较中,推进自我观念和行为方式向社会认同的方向发展。同样,在中学德育过程中,中学生也需要一种与自我和与他人比较的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概括,社会就是自我与他人的组合体。而社会比较机制恰恰包括了这两类主体,所以,社会比较机制一直是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部分。对于青少年来说,引导他们进行他人横向与自我纵向的比较,深化比较内容,提升比较意义,是促进中学生社会化取得良好效果和未来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机制。
1.3社会学习机制
长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最终取得成果的过程,但是正如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同等重要一样,个体社会化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根据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众多学者的总结,社会学习机制(社会化的强化机制)主要有三种:(1)由于外部社会对个体的行为所做出的正强化(或负强化),导致个体的一系列反应――叫做外部强化机制。(2)强化力量虽然没有作用到个体自身,但其作用和后果也能被个体观察到和感受到――叫做替代性强化机制。(3)社会化中的个体会使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进行自我引导――叫做自我强化机制。这三个组成部分,在中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4亚社会认同机制
亚社会又叫做次级社会,主要指家庭、工作群体等群体构成的社会部分。他们虽然被认为是处在第二位的次级群体,但是他们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现实的。相对于具有间接接触性质的其他社会化环境来说,个体在生活中,首先获得的多是来源于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等的社会化内容,因此,个体会非常主动的适应亚社会的要求,遵守亚社会的规范,以融入其中并被接纳认同。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定既存在着与主流社会相一致的社会化内容,又同时存在着与主流社会相背离的社会化内容。所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灵活运用亚社会的认同机制,使主流社会与亚社会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个体社会化的成效。
2.现今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者角色失范对教育对象的角色引导产生不良影响
教育者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角色形象对教育对象来说起到的作用很大,因为在学校这个社会化场所中,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虽然青少年最大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独立性,但在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时,在学校他们很大部分都是在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他们仍需要一个规范性的、高度社会化的角色――即教育者来给予他们一种引导的作用和榜样的力量。然而反观现今的一些中学德育场所,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动能拥有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思想品德。一些中学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知行不一,没有真正成功的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导致教师最重要的育人角色失范,给教育对象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2.2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德育过程并不合适合理
观察我国现今的中学德育过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形式多时,内容单一。很多中学定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班会或是全校性的思想品德活动,但内容上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让人不免觉得华而不实,不能有切实效果。另外,中学教育者在不同的教育对象上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差强人意,马克思所说的“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其中强调的一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使用不甚合理的教育方法,导致中学德育迟迟不见成效。
2.3中学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其他群体缺乏交流
学校不是中学生每天生活的唯一场所,对于其他活动场所:如家庭、同辈群体等来说,对教育对象仍具要重要意义和影响。可是,现在的中学教育者由于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其他群体缺乏交流,导致学校与家庭脱轨、学校与社会脱轨,甚至出现“5+2=0”的现象,即在学校接受五天教育,回到家庭等群体环境中接受两天教育,由于两种教育环境和传递的价值观念截然不同,导致最后的教育成效为零,极大地阻碍着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效果和中学德育的发展。
3.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3.1规范教育者角色,为教育对象树立好榜样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的或者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明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丑陋,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 [3]社会角色引导对个体社会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中学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一定要加以规范,使其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社会化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也要趋利避害。对于用来教育学生的人物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扩大这个形象中的优秀品质,而对于所包含的不良品行应及时给予有利的引导和规避。
3.2确立横纵结合、合适合理的中学德育体系
根据社会比较机制对中学德育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在中学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3.2.1横向他人比较与纵向自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阿希的“从众实验”告诉我们:当个体在失去自我这个参考系或者这个参考系的作用减弱时,便会依据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在中学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若能注意到他人在社会比较机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应该着力把整个班级成员的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教育,并鼓励整个班级的成员互帮互助,互相进步,以使中学生再通过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横向比较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将他人的优秀之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同时,也要重视纵向的自我历时性发展。比如现在一些中学为学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让学生自行保管,档案内容也由学生自己记录。学生可以在档案中记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点滴并进行反思。这种类似于成长日记,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社会化状况反思,不断的形成社会化的自觉动力与新目标的方法值得肯定。
3.2.2运用合适合理的德育方法
在中学德育过程中,对于不同个性的中学生来说,教育者应当采用最适合他们的合理的方法。比如,对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学生,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白自己真正的实力,正是自己的缺点,更好地进行个体的社会化;对于具有良好的自我肯定感的学生,则应该选择比他(她)更优秀的学生作为比较对象,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还未建立良好的自我肯定感、稍显自卑的学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防止自我肯定感继续丧失,学生的自我努力行为减少,最终阻碍学生自我发展的不良后果的产生。
3.3与亚社会接轨,发挥亚社会的积极作用
协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同辈群体亚文化,与家庭这一亚社会也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是亚社会的存在对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起到积极作用。中学生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成分,而鉴于亚文化对群体成员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一定要善于引导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家庭是中学生离开学校后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师要想规避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与主流社会相悖离的社会化内容的影响,应该做到先入为主,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做到经常沟通,互相交流,以使这两种社会场所之间的摩擦变小,冲突变少,以求共同合作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完善。
中学德育方法的问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它的产生与存在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是大概浅谈了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要想真正提升中学德育质量,还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