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7 16:41: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住建局档案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健康档案;影响因素;对策与建议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实施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影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探讨如下:
1 主要影响因素
1.1认识不够。医务人员对建立健康档案的认识不够,泛政治化,为建档而建档,不实事求是,对建立的档案不是残缺不全就是束之高阁,根本就是花架子。
1.2医务人员不够。根据建立健康档案时要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而健康体检表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内、外、妇、、儿、辅助检查、中医等内容。这就要求具有掌握相关知识的医务人员,对基层卫生院来说相应人员严重不足,尤其缺乏掌握辅助检查的医务人员。
1.3基层单位重经济效益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重抓经济效益,而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简单应付,工作质量差。
1.4乡村医生管理不善。
乡村医生因报酬低微,把精力放在与个体医生的竞争上,故有抱怨情绪,影响其积极性,不愿参与建档工作,甚至有的村无专人管理,因医疗收入低而关门停医,外出打工。
1.5流动人口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因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剧增,在家多是老人小孩,影响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进展。
1.6群众认识不够。部分群众认识不足,认为建不建档无所畏,更何况我现在没有什么病,即使生病了,到医院看病照样付钱,与建档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有及少数人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健康体检,怕不是来骗钱的吧。
1.7体检设备不够。由于农村基层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进村入户,一些便于携带的体检设备尤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查项目的开展,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2 对策与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认识,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把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
2.2加强基层卫生院人员和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毕业生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年青人,稳定公共卫生工作队伍;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把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之一,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搞好乡村级卫生组织及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3增加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投入,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保证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必须经费,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不断增加投入。
2.4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卫生部门应做好与计生、公安、教育等部门的协调,在农村则应依靠乡村医生,村干部进行查访,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特殊人群的建档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人民法院: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法院因对你院移送的谢春霞诉丁广民离婚案的管辖问题有不同意见,依《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十三条之规定,报请我院指定管辖。从所报案卷材料看,原、被告的户籍均在郸城县。被告于一九八年二月去你县,一九八三年二月回原籍郸城县和原告结婚,婚后双方旋即返回你县,不久,发生纠纷。原告于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日向你院起诉要求与被告离婚,你院受理后进行了审理。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原、被告户、粮关系在原籍,案件应由原籍法院审理为由,指令你院停止审理,你院随将案件移送郸城县人民法院。该院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十条的规定,案件仍应由你院受理。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是指被告户籍所在地和居所地一致的情况;如被告的户籍所在地与居所地不一致时,该款明确规定“由居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起诉时,被告在你县居住已达三年之久,你县即是被告居所地,且原、被告双方现又都在你县居住,因此,案件应由你院管辖,而不应移送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有需要向当事人原籍调查的事项,可委托其原籍法院代为进行。以后遇有类似问题,双方法院应先行协商,尔后移送,以免因发生管辖争议而延误案件的审理。
【失效日期】1992-07-14
住房保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是建设和谐民生的重要基础, 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住房保障工作是政府在新理念、新制度、新技术环境下的具体问题,形成的住房保障档案是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档案部门变革理念,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同时发挥拓展价值,为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等其他民生档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一、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住房保障工作基本概念
城市住房保障工作是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项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它在起初的廉租住房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以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等为补充的一系列工作。
(二)住房保障档案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住房保障档案是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在实施住房保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括纸质、电子两种档案。住房保障档案的基本外延包括以户为单位的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以工作部门为单位的宏观管理工作档案两个部分。目前,以户为单位的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又分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三种类型。经适房、限价房档案一般由申请、审核等有关材料构成,廉租住房档案一般由申请、审核、实施保障及年度复核等有关材料构成。宏观管理工作档案是住房保障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涵盖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等类型。
(三)住房保障档案的基本特点
1、住房保障申请审批的程序决定了住房保障档案的多层面性。一套完整的住房保障对象档案是伴随着“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工作流程形成的,记录了市、区、街道三个层面针对个体民生的具体工作。宏观管理工作档案则依据该项工作的领导关系、组织体系,体现了业务管理以及其他一些配套工作。
2、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方式决定了住房保障档案的动态性。因家庭经济、住房情况变化,住房保障对象的构成不断变化;为加强监督管理,住房保障审批机构定期对住户情况进行复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住房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的变化,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等情况变化,住房保障文件材料具有动态性。目前,这种情况在廉租房档案管理上表现较为突出:街道住保办每年会复核廉租户的情况,签订一年合同,并将相关文件材料归入对应住房保障对象的档案。
3、住房保障管理工具的特点决定了住房保障档案的双轨制。北京市建委已经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管理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库随时掌握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材料的处理情况、住房对象的情况及实物配租和租金的发放情况,完成各级各类报告的生成和管理。这样住房管理工作不仅产生了纸质文件,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电子文件,在住房保障档案最初形成时就保证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并存。
(四)住房保障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未能有效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目前,我区建委和各街道的档案室没有直接介入住保档案管理。区建委住房保障科有兼职档案员一名,区九个街道部门有五个住房保障办公室设有兼职人员管理档案,都是由审核人员兼任,其人员身份多是聘用的协管,隐藏着一些风险。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档案管理配套体系建设未能跟上工作的发展。新形势新条件下的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审核管理产生的一系列文件材料对于区建委、区档案局和各街道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说,都是新的管理对象,需要规范工作方式;其二,由于住保工作的专业性和现时性,文件材料的实体集中在具体工作部门,本单位专职档案员对于文件材料的增减、更新不易把握;其三,住保档案利用频繁,为年度复核、廉租续租、情况核查、数据统计等查阅申请材料,各街道平均年查阅量近千次。
2、缺少规范管理制度。近年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刚刚兴起。北京市建委2007年制定了《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修订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2008年制定了《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档案业务方面,建设部2006年制定了《城镇廉租住房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一户一档”的原则。在经适房、限价房档案的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空白。档案局、建委、各街道在住保档案项目上的业务关系,管理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梳理。总体而言,必须完善涵盖各门类、各层级住保档案管理的配套制度体系。
3、档案业务基础薄弱。其一,住保档案年形成量大,而保管条件简陋。区建委已形成住保档案11883件,有专门库房,用五节柜保管,将近饱和。九个街道2008年形成5487件,2009年已形成4174件(截至6月),其中廉租房1218件,经适房3338件,限价房5105件,共计9661件,库房和办公用房混用,文件容易散失。其二,兼职档案员素质有待提高,多是单位聘用的临时工,有的不懂基本的档案业务规范,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三,编制紧张,兼职档案员忙于其他工作,从事档案工作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其四,档案缺乏规范整理,不便检索利用。
二、加强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
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做好住房保障档案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是从提高认识入手,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区档案局和住房保障工作部门要把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二是从加大投入着眼,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区建委和各街道需要切实加大对人员、设备的投入,解决库房问题、人员编制问题。
2、建立组织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住房保障档案由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街道三级进行管理。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区住房保障档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街道档案室负责本辖区内住房保障档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区档案局应对辖区内住房保障档案工作依法行使监督和指导职权,对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进行处罚。住房保障对象档案与宏观管理工作档案实行分开管理。住房保障对象档案由住房保障工作部门在录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管理系统”的同时,走双轨制进行即时归档。住房保障宏观管理工作档案每年由兼职档案员移交本单位档案室,与本单位其他工作档案一起归档。
3、规范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区建委和区档案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结合住房建设部和市里的相关政策,出台区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使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各工作部门要相应完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项具体制度,落实好管理细节。
(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加强区建委、各街道和区档案局相关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业务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做好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档案管理业务水平。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还要努力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和思想,提高住房保障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依据区住房保障档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系,区档案局、区建委和各街道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住房保障工作部门的档案管理业务进行监督指导,对专业档案心里有数,胸中有底。
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一)推动建立专业档案室,设专人专职管理。住房保障档案形成量大,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全部移交给本单位档案室,将大大增加专职档案员的管理负担,也不便工作;滞留在业务工作部门又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住房保障专业档案室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区建委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委派了住保科一名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管理住保档案专业库房和档案,使得管理水平得到跃升。下一步,在经费和人员编制许可的情况下,准备在各街道也推广这种管理模式。
(二)探索半现行文件管理模式。住房保障工作应用了新的信息化工作成果,和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不同,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应与“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管理系统”充分结合,在文件形成和发挥效用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档案管理的要求,实行前端控制。今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类工作将越来越多地沿用这种模式。将半现行文件管理纳入档案管理的轨道上来,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1、产生的背景
资料共享系统是在局提出“一次收件,全局共享”的中心指导思想下,在目前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信息管理系统的现有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局房产管理的效率和对外服务质量而提出的新的系统项目。资料共享系统项目的提出是社会大背景和局系统工作现实情r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办公自动化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发展,在办公自动化的这一进程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另一方面,提高行政效率,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这是长期以来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和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长期以来广大群众所关注的问题。而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房管系统却存在这样一种工作现状:本来,房管系统的整个业务工作基本上是以工作流的形式在进行的,好比一条多个节点串成的线,系统内各个单位就是组成这条线的多个节点中的一个,理论上说,对于某一节点取得或产生的要素,其后一环节或其后多个环节都可继承过来并加以利用,倘若多个节点多次获取同一要素,那看来就是一种重复。然而,从工作流的角度看,目前房管系统内各项业务工作基本上是分割开来的,系统内各单位之间甚至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对于同一资料都是进行多次收取,而对本系统内产生的审批结果也是要求业务申请者提供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局里面提出了构建资料共享系统,实现“一次收件,全局共享”。
2、具体模式
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对收件资料和审批结果材料的扫描和补扫描,形成电子影像,各单位受理业务时通过查询,调阅电子影像和比对相关信息,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办公的自动化。
从界面设计和操作方法看,资料共享系统是以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信息管理系统辅助业务系统的身份加以定位的,因而它基本上延续了《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规范和操作方法。
2 实现文件资料共享后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
1、减少档案管理的被动性,走出档案馆的围城
杭州市房产档案馆目前对档案的接收缺乏长期规划性、完成任务性色彩较浓。尽管在每年的馆工作计划中对档案接收的具体内容都有表述,但基本上都是从完成工作指标的角度考虑的,缺乏对增加馆藏内容、丰富馆藏层次以及是否有利于档案馆长期发展的思考。 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要求和业务指导,档案馆对档案的接收,要么是移交单位移交多少档案馆就接收多少,而且对进馆档案整理质量不作要求,这样势必造成大量无序和重复资料的进馆,从而给档案的后续整理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要么是档案馆派人到移交单位,帮助整理好以后再做移交,这种做法有其好处,但前提必须是档案馆有充裕的人力和时间。
档案馆是文件资料共享系统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档案馆不仅通过本馆资源对档案本身进行研究,而且还深入档案形成的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我们不但对整个房管系统的业务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对整个房管系统的档案类型及档案的来源(即档案产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的全过程)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们下一步对档案的分类、档案的组卷等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规定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我们对档案的管理。同时,文件资料共享系统项目对于资料的扫描、对于资料的立卷归档都做出了要求,这就有可能使得档案从其形成起就步入规范化的轨道,这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料形成单位对其档案资料的管理,也为档案馆今后工作的开展赢得了主动。文件资料共享系统是一个契机,它将促使我们工作的方向从目前以进馆后的档案管理为重点转变为今后对进馆前档案和进馆后档案管理两者并重的局面。这就意味着,档案馆必须更多地从馆内走出去,将触角延伸到馆外,加强与系统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档案管理向统一、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文件资料共享系统是将局系统内各单位联系起来,把各个业务办理置于统一框架之内进行考虑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也应走向统一化、规范化。
(1)统一化管理规范的出台
实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统一档案工作标准,防止档案管理上的混乱,必须用档案管理的规范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可按统一标准、统一规则、统一标符、统一的检索语言、分类方法进行操作,使档案工作达到协调统一,以便在整个局系统范围内推广使用。
目前,以局名义发文的正式的档案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如下几个:《文书档案整理规则》和《关于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范围的规定》。从数量上说是少的,涉及的档案类别也是十分狭窄的。此外,档案馆还拟定了部分馆内使用的档案规范性文件,如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拆迁许可证等业务档案的立卷办法。总体上说,档案馆对于有关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工作还亟待加强。文件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必然要求大量规范性标准的出台,其中涉及到档案管理方面的主要有:档案的分类规则、各类档案的立卷归档办法和有关电子影像的质量标准、组织要求及移交办法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档案规范性文件的研究与拟定,以使整个局系统的档案管理纳入同一框架之内。
(2)业务指导的提升
要使档案管理走向统一化、规范化,光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档案馆做相应的推广和解释工作,这就涉及到一个业务指导的问题。客观上说,到目前为止,业务指导仍是档案馆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文件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档案馆业务指导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一是要求档案馆出台更多档案管理规范并对其做出解释;二是由于文件资料共享系统是电脑程序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因此要求档案人员有更高的素质,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化思想、掌握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为此,一方面,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档案馆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使档案管理人员向知识化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3、档案实体管理进一步向信息管理的转变
所谓档案实体的管理,就是遵循全宗原则,对档案原件实行集中、有序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b定、保管四个环节。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传统的手工方式是最主要的管理方式。所谓档案信息管理,就是以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为前提,物的概念弱化,直接对信息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加工和利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电脑自动化管理成为最主要的管理方式,而信息技术则转化成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最直接的要素。档案信息管理的对象是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数字化的档案,所谓档案的数字化,具体来说就是将档案的目录信息输录进电脑和把纸质档案扫描成电子影像存入电脑。另一个是办公自动化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在目前电子文件合法性还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电子档案主要还是来源于数字化的档案。
目前,除了历史档案,档案馆已经将绝大部分房产发证档案数字化或半数字化(即只实现了档案目录的电子化,而尚未实现纸质内容的电子化),这就为档案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过渡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从档案利用的角度看,目前档案馆是手工调档、实体调阅与电子调档、电子影像调阅两种方式并用,但重心逐渐向后者偏移。总体说来,目前档案馆正处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过渡的时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落实责任;优化环境;规范管理
近几年来,宜昌市住建委认真贯彻市委组织部关于全面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委属事业单位共10个,其中副县级事业单位2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4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4个,有2个单位即将改企。现有在职人员档案164册,退休人员档案51册。档案实行集中存放,统一管理,责任到人。2011年顺利完成住建系统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工作;2015年完成住建委机关公务员和委属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住建系统11家单位均获得档案达标省一级、档案达标3A、档案达标2A级单位认证。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档案管理责任
我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坚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强化监督、检查与指导。将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的首要任务,科学划定管理范围,住建委作为主管部门,承担了全系统的干部档案集中保管任务,负责对委属单位管档人员进行指导,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以查代训等多种形式,对管档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
2 注重基础建设,优化档案管理环境
我们一方面重视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用于干部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范做到 “三室”(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分开,“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放高温)设施齐全,库房防盗设施(铁门、铁柜)到位,提升了档案管理环境。
另一方面,加制度建设,要求管档单位,严格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范干部档案日常管理,重点修订完善了干部人事档案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查借阅、安全保密、转递移交、岗位责任等8项管理制度,健全了《干部档案查借阅登记薄》、《干部档案转入、转出登记薄》、《干部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薄》等日常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落实,规范档案的查、借、用、转等管理程序,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精细化。坚决做到“五不查”、“四不借”、“三不转”,即:无《干部档案查借阅呈报表》不查,非利用单位范围的不查,费正式党员干部不查,本人及亲属的档案不查,审批手续不全不查;未经领导批准不借,非特殊需要不借,手续不全不借,本人及亲属档案不借;个人带挡不转,没有调动的通知不转,接收单位不明不转。特别是针对干部流动与档案转递不同步现象,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对不在本单位的人员的档案及时妥善处理,有效避免“人档分离”的情况发生。
3 提升内在质量,强化档案管理基础
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干部人事档案能够准确全面反映干部的基本信息和主要表现,做到“四个更加”:即材料更加齐全,手续更加完备,信息更加准确、归档装订更加规范,提升了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在质量和利用价值。一是建立了覆盖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在普遍性、阶段性工作中形成的特殊材料进行定期收集,并对所缺失的材料逐个填写《缺失材料登记表》,明确按干部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收集。对已无法收集而必须存档的原始材料及时调查核实,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办。二是严格按照有关干部人事政策,对干部人事档案中履历材料、任免材料、工资材料、考察材料等手续不完备的信息项进行充实完善。三是严肃档案管理工作纪律,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四是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实事依据,对信息不一致的干部的“三龄两历”进行审核认定。将认定后的“三龄两历”直接反馈给干部本人,如有不同意见继续调查核实后重新认定,确保了认定结果的准确性。五是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分类要求,在抓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完整和信息准确的基础上,认真对归档材料进行鉴别归类,确保分类科学、装订规范。
4 加快信息建设,运用档案管理成果
一、事业单位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欠缺。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是简单的收集整理,更有甚者,认为该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不大,员工通常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就可以完成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因此,许多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多会出现档案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降低,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相关问题。另外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若存在工作质量较低的情况,则会导致其正在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难以得到充足的保障,造成许多资料信息堆积如山,员工查找起来十分麻烦,长此以往,直接导致员工工作热情度下降。除此之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机械式的工作理念,这就造成了所收集到的档案信息相对杂乱,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在使用时还得再次进行筛选,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手段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来讲,国内大多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对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另外,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资金的投入力度是十分有限的,使档案存放没有固定的房间,甚至有些单位将档案与易燃物品存放在一起,很容易因意外造成档案的损毁。另外,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手段较为落后,现代化建设中,计算机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但许多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档案管理无论从思维管理模式还是技术管理模式方面都?o法满足新时期的需求。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在事业单位中,若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则较容易出现工作落实差的情况。尤其是通过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部门调查结果来看,其中约有高于80%的事业单位存在着档案管理混乱的情况,对该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多数单位存在朝令夕改的情况,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档案时常常会感到无从着手。其二,许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制度规范流于形式,没有把制度真正落到日常的档案管理中,从而使制度的功能下降。其三,许多事业单位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时,缺少监督人员及相应的鼓励、处罚制度,使档案管理人员心存侥幸,工作状态懒散,从而导致了员工需要重要资料时无从下手。例如: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许多档案管理者对重要的档案资料管理时怕麻烦,因此出现重要的资料在管理中你推我、我推你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四,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动态性,已经难于与实际需要相符合。
(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档案管理成效的直接原因。首先,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选拔和筛选,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内某些事业单位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甚至没有要求其学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还有些事业单位聘用关系户来管理档案,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远远达不到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另外,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耐心。例如: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档案资料时没有对资料进行认真审核,从而造成了所收集的资料无法使用的现象,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存在较大的错误,不仅使资料无法使用,还给其它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缺少可以留住管理人才的机制。其一,事业单位的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无法满足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其二,事业单位给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少之又少,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一些档案管理优秀型人才的能力很难有突破性的进步,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强化档案管理理念,提高事业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以某水利局为例,该局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单位内部期刊、单位内宣传栏、例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宣传活动中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员工的参与度,从而推动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使员工更为积极地配合档案的管理工作。其次,单位领导在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强化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同时,认真分析单位内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和作用。最后,该水利局借鉴国外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并结合社会现阶段发展现状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了科学的档案管理办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并降低了档案管理的风险。
(二)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新时期环境下,该水利局在档案管理中深知只有加强软、硬件设施才能使档案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该水利局领导一方面加大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同时还将档案管理人员中较为优秀的员工派送到其它同类单位进行交流学习。
例如:在硬件方面,该水利局单位领导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专用的档案储存室。并且档案的存放地点与单位其它易燃物品进行了隔离,确保档案存放的安全。在软件方面,该单位领导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计算机的各项办公、整合操作,并且要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可延伸性、适用性及兼容性的特点,加强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对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如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必须要人工汇总的情况时,对于一般性的档案可以建立电子存储文档,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是较为重要的档案,则要求要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负责,以便于后期对档案进行整理。
(三)建立健全的?n案管理机制。档案管理的健全机制是保证档案管理有效性、提高档案管理运行机能的重要条件。因此,该水利局首先在国家制度的允许的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且在保证档案管理制度具有普遍性及平等性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对单位领导、对员工双向约束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机制不仅仅趋于表面形式。
例如:该水利局在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前,对单位所有员工进行了考查,同时积极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所制定出台的档案管理机制适用于单位全体员工的需求。另外,该单位针对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在档案管理机制的设立时考虑到了灵活性和动态性的因素,方便于今天后对制度改进与创新。同时,该局设立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到档案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即:档案管理标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奖罚措施等,更便于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工作。除此之外,针对于水利局的工作特点,在设定档案管理机制时特别注重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科技及电子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使档案电子文档极易受到侵袭,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保护档案的制度措施,因此,该单位在档案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非规定的计算机电子档案严禁访问,同时绝对禁止移动端用户对电子档案的输入和输出,以严历的手段来保护档案不受任何侵害。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管理人员是保证档案管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该事业单位首先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环节上进行了严格的把关,除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的学历外,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该事业单位设置了较多的福利政策留住档案管理的优秀人才。如:对于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单位出资让优秀工作人员外出游玩等。最后,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使全体档案管理人员都能达到合格水平,同时也使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得以提升。
【关键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和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面对新时期、新任务,基层单位怎样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档案工作向信息化的迈进的重要一步,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为开展档案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设施、设备,但与档案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奎屯市住建局自2001年成立档案室以来,配备了档案柜、电脑、防磁柜,加湿器等设备,但蚀刻设计仍然不能达到档案专用馆房的标准,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还不到位。
(二)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目前,在基层单位还存在公文制发不规范的现象,奎屯市住建局自2001年完成档案二级达标之后,开始使用规范的公文撰制单,但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变动较快,很多新进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公文撰制的使用还不规范,存在排版格式不正确、签发手续不完善、笔种纸张不符合要求等现象。这给文书档案工作带来了很大患隐。
(三)对“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还存在模糊认识
“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一原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刻板、教条、片面的认识,不注重档案的内在联系,对单位业务职责了解不全面,导致一些重要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没能及时归档,给日后提供利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四)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工作往往被放办公室各项工作的末端,档案工作者也经常被安排一些“老弱病残”带有照顾性的岗位上,这些都不利于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进展,也给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一)奎屯市住建局作为一个基层单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的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在新建办公室楼时应该按档案馆馆房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设,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为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硬件支持。其次,要完善工作机制,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挂帅,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和督促,指定专人管理档案,并在业务科室设立兼职档案员,以便对各科室的业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最后,要严格借阅登记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同时,要注重开展档案提供利用的总结,对今后提供利用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为解决公文制发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三)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全面认识,提高档案工作效果。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以我为主”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件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在当今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一是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素质高、政治敏锐性强、政治鉴别力高的人员放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提高政治安全性。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恪守档案工作纪委,严格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热爱档案工作。二是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化理论知识,更要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为今后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现阶段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不仅能统一档案流程,同时,通过规范管理,可以为各项工作提高更加有效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了“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的“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与九寨鲁能“馆企共建”,举办了档案知识培训、现场观摩、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活动。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微信、QQ群等新媒体持续广泛开展档案法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了社会各界的档案法治意识。会同目督办、区改办对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的原镇、永丰乡、马家乡等9个涉改乡镇开展了档案处置工作检查,促进了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和移交保管。对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住建、交通、财政、水务等30多个部门和12个乡镇开展档案规范管理指导,有力推进各单位依法管档治档能力。
二、着力服务重点工作,狠抓档案规范管理。
认真履行档案业务管理职能,加强对全县各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正确界定各立档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归档门类。围绕精准扶贫、灾后重建、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和肺炎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重大活动中各乡镇、单位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处置的范围和内容,强调了档案的鉴定收集归档程序和移交要求,做到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有力推进各项重大活动中档案安全及规范管理。定期深入各灾后重建项目单位开展项目档案业务指导,通过实地指导,现场示范,增强了各项目单位档案管理能力。与县重建办、发改委、目标督查办组成联合督查指导组,对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的111个大项目和若干子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了2次拉网式专项督查指导,促进了灾后重建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截止10初完成了学校、卫生院灾后恢复重建、漳扎政务服务中心装修、寺庙维修、景区恢复建设、甘海子旅游区建设等48个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初验,11月份将全面完成。对省、州8个重点项目(新建、续建)档案管理登记进行了指导督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档案专项验收1个。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对精准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作了精心部署,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
三、围绕重要事项节点,做好档案接收和利用。
抓住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精准扶贫、疫情防控、服务民生等事项节点,加强乡镇涉改档案、民生档案、特色档案的进馆工作,有效丰富了馆藏资源。2020年进馆镇、乡等9个涉改乡镇、组织部、财政局、防震减灾局、住建局等单位文书档案5304盒、会计档案258盒、基建档案368盒、照片档案4册、声像档案2套。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档案1020卷次,198人次。为领导决策、低保救助、工龄认定、婚姻认证、房产交易、落实待遇、解决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原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