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36: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化旅游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同时,乡村旅游也是在农村地区体验农家风情,吃农家饭,住农家火炕,主要是放松下心情,体验下农家快乐,例如在辽宁的铁岭,就有许多这样地区,《乡村爱情》中的象牙山已作为乡村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晚,与国际旅游业比较,国内旅游业的需求表现出起步阶段的普遍特征。而供给方面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乡村旅游产品。具体来讲,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第二,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设计、规划和实施,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第三,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第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二、促进农村旅游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政府加强扶持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项目的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培育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同时,当地政府应提供一些政策,如小额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直接补贴、减免税费、开展培训、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文化的产品开发和经营等,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留在当地,惠及当地群众。保护文化环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宣传,激发当地居民对所在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树立乡村文化景观真实的再现理念,推行乡村大舞台景观保护模式,再现乡村旅游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让游客大开眼界、陶冶情操,享受我国民俗文化的底蕴。
2.注重本土文化的宣传在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时,乡村旅游的发展无论在创意和宣传上都应注重本土民俗文化的宣传,如,本地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及重大事件进行整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地标明,介绍。另外应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以及对客户所提供的吃农家饭、住农家火炕、农家乐,美食,对客户提供购物的土特产,进行实际性的描述,如:当地的农作物的生长成熟周期以及加工工艺;食用禽畜的绿色化、生态化。无论是在平面和立体的宣传上都应体现乡土特色,让游客在看到宣传的同时就有感受一下的愿望。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现状
景德镇的旅游去处包括陶瓷博物馆、浮梁古县衙、古窑、瑶里、中国瓷园等,以众多景点为核心,景德镇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民俗风情游、陶瓷工艺流程游、陶瓷创意市集游、陶瓷古迹参观游等线路。一年一度的瓷博会更是各地游客领略瓷都魅力的重要平台。就目前来看,在众多景德镇旅游去处中,只有雕塑瓷厂是较为完善的,其中包括陶瓷店铺、陶瓷集市、陶瓷工作室、餐饮区、住宿区等,而景德镇其他的旅游景点则都是不够完善的。
二、建国瓷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建国瓷厂的现状分析。建国瓷厂的交通以及周围环境较优良,东接陶瓷大世界,西承御窑遗址公园,北邻十大瓷厂博物馆,与其他几个景德镇文化景点在地理位置上共同形成了陶瓷文化圈。早在几年前,建国瓷厂已经成为了一处陶瓷创意园,是现当代陶瓷艺术的聚集地,在红砖房内,大部分都是陶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厅,总的来说,建国瓷厂是热爱艺术、向往艺术的游客们值得一去的地方。
2.建国瓷厂的存在问题分析。 从旅游业以及环境艺术两个角度来看:(1)入口的标志过于单调,设置在入口两边的墙面上,并未达到应有的视觉效果,没有彰显出建国瓷厂的特色;(2)建国瓷厂后半部分的建筑和空间依然空置和废气,与建国瓷厂的艺术气息不相符;(3)红砖房的外部缺乏建筑景观效果;(4)建国瓷厂的展厅以及店铺多为高档瓷器,种类单一,缺乏大众化的中低端瓷器店铺;(5)建国瓷厂内部缺乏娱乐场所。目前调查来看,建国瓷厂内部只有有一家餐厅,名为“蓝莓”,以及一家咖啡店。
三、使建国瓷厂成为景德镇的旅游基地的措施
(一)从环境艺术的角度进行规划与改造
(1)入口再设计。目前来看,建国瓷厂的入口较为单调、小气,入口再设计应突出重点:入口大门或标识应彰显出建国瓷厂曾经恢弘的历史文化气息。现如今的入口左侧为“1949建国创意”一排大字,字体较为单调、离地面也十分之近,给人一种简陋之感。笔者认为,建国瓷厂入口左侧应做成为一面历史背景墙,利用陶瓷材料,表现出瓷板画或者陶瓷浮雕,图案则为建国瓷厂的发展史;应表现出现如今建国瓷厂的现当代创意陶瓷的特色。重点则是“创意”二字,创意雕塑或大型的装置陶瓷艺术则是最好的选择。(2)红砖房外墙增设窗户、绿化以及其他类装饰。建国瓷厂的红砖房内部都已形成不同风格的工作室、展厅,而外墙,缺乏相应的景观效果。以建国瓷厂解晓明展厅为例,由解晓明教授亲自设计的建筑外观绿化,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看,整体风格与内部相协调,不同植物的高矮搭配,绿色的植物配上红色的墙面,十分美观,极具艺术气息。然而,除了增添绿化外,红砖房的外观设计中,艺术家们可以多运用陶瓷艺术,如组合类雕塑、或植物与陶瓷的搭配艺术等运用,这也是增添工作室魅力以及吸引游客的必要手段。(3)停车场设计。利用陶瓷元素来打破停车场的单调性,例如用陶瓷材料做的雕塑或小品作为停车场标识,使陶瓷文化魅力在建国瓷厂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光芒。(4)整体绿化。建国瓷厂的绿化非常欠缺,应增添景观绿化,而景观效果的好差主要在于各类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根据植物的季节性特点及不同植物的花期进行层次配置,使花期交错,使得建国瓷厂“四季如春”。(5)公共设施的创意设计。建国瓷厂内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应集功能与陶瓷艺术审美为一体,陶瓷材料的垃圾桶、路灯、座椅等,是展现建国瓷厂深厚文化内涵必不可少的细节。
(二)从经济、旅游业角度进行内部调整
(1)增添其他类陶瓷展厅、店铺。建国瓷厂应添设多元化的陶瓷艺术店铺,包括陶瓷纪念品店铺、陶瓷首饰店铺、陶瓷DIY体验馆、特色陶瓷展厅等多类店铺。政府应实行招商引资的政策,不断扩张建国瓷厂内的商业空间。(2)增添休闲餐饮娱乐区。除去陶瓷文化观光场所,建国瓷厂应多添设休闲餐饮区域,而此类店铺则应结合陶瓷文化元素,开设成为陶瓷主题餐厅,陶瓷主题旅馆等具有陶瓷文化气息的休闲场所。(3)多做陶瓷文化活动。每一个文化旅游景点都不单单是外在的、表面的热闹与繁华,而是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魅力。建国瓷厂的艺术家和手工艺者们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多做展览等其他类陶瓷文化活动,从文化内涵上来增加建国瓷厂的竞争力。
四、建国瓷厂规划与改造的长远意义
刚刚结束的州九届二次人代会,审议了我州建设藏区第一州的总体方案。我们经过讨论,集大家的智慧,在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那就是把*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和最优的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今天,我们召开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把这三方面整合起来,就是为打造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作思想动员、任务安排和部署。刚才扎西同志、赵苗同志、海林同志分别作了讲话,就这三方面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就有关问题作了强调。他们讲得很好,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下来以后一定抓好落实。要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的旅游要向着现代化的旅游目标迈进。围绕这个主题,我讲五点意见:
一、旅游开发整体化
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各部委局的共同努力和全州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的旅游业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我们的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了323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元。这是不简单的。但是要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旅游业离我们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深度开发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旅游开发必须精品化。前几年我们制定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在指导旅游业发展中是有贡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变化,这个总体规划就不适应了,必须进行修编。比如说机场、九寨天堂、红石公园、大唐松州都没有列进去,也没有考虑营盘山怎么做,旅游发展和提出目标也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调整,在调整时要从整体化出发考虑一些问题。
一是有全面性。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经济、脱离文化、脱离科学技术,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划当中,要包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全面地考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二是有系统性。系统性就是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景区、设施、管理、服务、人才、交通工具等都要考虑进去。要明确提出建什么样的景区,要有什么样的水准、什么样的管理、什么样的服务,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等等。我国旅游人才比较缺乏,以前我国没有旅游,因此高校也就没设旅游专业。现在要发展旅游了,把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了,才开始设旅游专业,把其它专业的教授调剂过来教书,这是一个缺陷。我们的总体规划系统性还不够,必须进行修编。
三是有目标性。要把*旅游业的目标搞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定要搞准。我们要把专家、学者的意见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实际,符合*旅游业的发展,符合*建设最大的旅游精品区的目标。现在这个规划的目标不是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的目标,也不是建设藏区第一州的目标,因此必须进行修编。旅游局要抓紧时间做这件事。
四是有可行性。一个旅游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要成为全国的旅游胜地,我们就要产生旅游的专家、旅游的学者、旅游的教授。要开发,可行性很重要,如果方案作了半天,别人却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样就不行,所以规划必须考虑现实可行性、长远可行性。我们花了不少钱请人作规划、作方案,有些方案出来后就束之高阁。在现实中,我们不知道拿来干什么,他那个方案和我们的现实不吻合。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五是有效益性。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追求高效益,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追求社会效益,我们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就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建最大的旅游精品区的目标,精品最终要体现效益上。
二、旅游产业文化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旅游产业文化是很低的。游九寨、游黄龙,我们的导游能讲出多少有文化含量的东西?我们搞宣传促销又有多少文化含量的东西呢?九寨沟管理局在管理水平上是不错的,但是你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要建最大的国际旅游区,没有文化含量是不行的。不要去讲那些低级文化、粗俗文化、取笑文化,要把智慧集中起来去研究旅游文化。
一要研究旅游景区的文化性。二要研究旅游管理的文化性。比如*旅游怎么管理?它的文化性是什么?文化内涵是什么?三要研究旅游商品的文化性。现在我们没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特色的旅游商品就要体现本地的文化。比如九寨沟的水,希望集团现正准备研制开发有关九寨沟的水的旅游产品。巴中搞光雾山文化,把光雾山吹得天花乱坠,不了解的人听了它的词会觉得好漂亮、好美,这就是文化。可是有谁写过九寨沟的水呢?你们研究过没有,该不该研究啊?李瑞环同志说“诗人羞词少,画家恨笔拙”。可能是九寨沟的水太美了,别人写不出来。我说过的事,州委督查室要督查,州旅游局和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管理局都要用心去做。四要研究旅游服务的文化性。我们现在的导游词没有文化含量。要研究怎么体现服务的文化性。五要研究旅游促销的文化性。想一想我们的广告文化含量有多少?景区宣传中直白的东西太多,文化的含量太少。对每一个宣传品都要认真地审查,体现我们的文化。
三、旅游建设国际化
要建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旅游发展必须和国际接轨,否则,要达到国际精品是不可能的。旅游精品全靠建设,要按国际水平去建设。九寨沟有三顶国际桂冠,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投诉信呢?投诉信多了,还是国际精品吗?因此,必须加大建设力度,让我们的建设目标和国际接轨。这里,我提出三个目标:
(一)世界级规划。规划必须体现世界级水平。我赞成你们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规划的,了解一下别人规划的原始资料。我们所有景区的建设规划都要达到国际水平。漳扎镇、川主寺镇、日隆镇等旅游集镇建设离国际水平差距还很大,要抓住召开旅游大会的机遇认真去做。
(二)标准化建设。有了世界级规划,就要按标准去建设,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进行,也不能以领导的标准去进行,不能想搞成什么样就怎么样。如果不按标准去建设,肯定要出问题。建设系统一定要控制、要指导,把建设部门的职能反映到每个旅游建设的项目中去。
(三)生态型环境。要深入研究生态和环境的关系。我们的景区有天然的生态,还要注意人工的生态。川九路的建设就是生态型建设,这是我们旅游建设的典范,大家要好好学习。建设局和环保局要记住,把*在旅游建设过程中的事情搞好,要与国际接轨,要按标准化来建设。
四、旅游增长集约化
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就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地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旅游增长要以集约化的方式。所谓集约化的增长就是注重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旅游方式。实现旅游增长集约化,要抓好四个转变:
一是资源分散向资源整合转变。我们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景区之间不能互相拆台。黄龙基本上把牟尼沟整合了,最近几天牟尼沟就有几百人。要请人把各景区不同的特点全写出来,各有千秋,宣传出去后,让人觉得每个景区都不一样,每个景区都值得去看。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也要整合。二是旅游项目单一向项目多元转变。现在我们的旅游项目太单调了,就是白天看景,晚上看演出。滑雪、漂流、骑马,这些项目都要加快去做。三是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观光旅游在州内呆的时间太短,要通过发展度假旅游延长游客在州内的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最近搞的红石公园,就是面向欧美客人的一个度假式的景区。四是旅游经济向会展经济转变。要集约化发展,关键是要实现旅游经济向会展经济发展。九寨天堂作为国际性会议会址,它是面向高档客人的,为发展会展经济建立起了平台。
五、旅游管理精细化
(一)大同旅游文化品牌现状
品牌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迥异的塞外自然风光、神秘的佛教文化、特有的胡族风格培育了底蕴深厚的大同文化。大同是中国“煤都”、“中国第九大古都”、“中国雕塑之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地城市”。地处胡汉分界处、内外长城之间,拥有漫长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特殊的时空让大同文化特色鲜明、魅力十足。城市形象较差,亟待塑造新品牌。历史给予大同足够的长度,厚重的历史让大同拥有众多光环。盛名之下导致大同旅游文化形象不突出,品牌不鲜明,对游客没有强大的吸引力。传统的“煤都”形象给人较多的负面印象,重塑城市形象,打造高端旅游文化品牌不仅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更是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二)大同佛教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大同境内现
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3]在2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3处是佛教遗存,分别为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善化寺、曲回寺石像冢、浑源永安寺、灵丘觉山寺辽塔、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云林寺、禅房寺砖塔、慈云寺、观音堂、圆觉寺,加之辽金西京时期所建的应县佛光寺释迦塔、朔州崇福寺,大同国家级佛教遗存达15处,占总量的55.6%。在大同74处宗教旅游资源中,佛教遗迹多达64处,其次为道教达8处,分别占87.7%和10.8%。[4]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国内现存唯一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悬空寺、现存国内辽金时期最大佛殿的华严寺、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善化寺等一些文物古迹享誉中外。无论在资源数量,还是总体质量上,大同佛教旅游文化资源都占绝对优势。
(三)佛教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1.佛教文化在大同文化中的地位大同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北魏鲜卑族立都平城(今大同市)的97年(398-494年)和作为辽金西京的191年(1044-1234年)。北魏时期除太武帝拓跋焘外,历代君主均崇信佛教,从而使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佛教中心,这是大同佛教发展鼎盛期[5]。辽金时期大同作为西京,是当时西部地区的政治、文化、佛教中心,历代皇帝大都崇佛,崇佛信教成为普遍现象。北魏辽金时期遗存众多,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觉山寺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观音堂、禅房寺、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等数十座宏伟壮观的建筑都在这一时期兴建,均为大同窟寺中的精华。大同文化也可以称作皇权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边塞文化和民俗文化,云冈文化则是大同文化最具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6]。云冈本质上是佛教遗存,云冈文化也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故佛教文化在大同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2.大同佛教文化在全国的地位大同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本土化、政治化就是从平城开始的,大同作为活的佛教史延续近1500年。云冈石窟是石雕最多的石窟,记录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这里实现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褒衣博带”样式就是明显的中国元素。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石窟均不同程度受到其影响。众多的佛教制度在大同建立。平城佛教确立僧官制度、丛林制度和僧尼寺院经济模式,确立佛教为统治者服务的思想。佛教文化变迁与时代融合密切相关,南北朝是中国佛教第一高峰,云冈石窟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力作,首开“帝佛合一”的先例,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华严经》的盛行和《四分律》的开讲都是平城佛教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平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都。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真正进入发展巅峰期。大同作为北魏,佛教与皇权首次实现真正融合。平城佛教最早具有皇家气象,成为当时中国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四)大同佛都旅游形象分析1.佛都与古都的关系中国第九大古都大同文化的精华在于佛教文化。410年的建都史都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鲜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鞑靼人或瓦剌人是大同文化经典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古都大同的兴衰史也是佛教的兴衰史,无论北魏的平城或辽金的西京都是佛教盛行的佛都。因此,佛教是大同文化的精髓。古都大同最大的特色是佛教文化。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燕元明清看北京,北魏辽金看大同。北魏辽金文化的精华是佛教文化。“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中的云冈石窟、恒山大景区悬空寺、永安寺以及古城内最具价值的文物都是佛教文物。其中华严寺的薄迦教藏殿被誉为“海内孤品”。古都大同与其它古都最大的区别在于鲜明的少数民族气息和浓厚的佛教文化,这也是大同打造佛都旅游文化品牌的底气。2.佛都品牌在大同城市名片中的地位佛都品牌在大同城市名片中居于核心地位。北魏辽金的建都史使大同成为中国第九大古都,而北魏辽金时期的平城又是佛教盛行并一度把佛教置于国教地位的佛都。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佛教遗迹,由于大同拥有诸多的石窟寺使大同有“中国雕塑之都”的美誉。大同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与其保存众多的佛教文物密不可分。
二、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构造
旅游文化品牌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首先要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消费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其次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品牌进行形象策划、对一系列视觉形象进行设计;再次要对旅游目的地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旅游精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形象策划。
(一)形象定位及宣传口号选择
旅游形象定位———大同文化特色在北魏辽金,精华在佛教,重点在古都。因此,从众多城市旅游形象中选择“魏辽佛教文化旅游之都”这一形象定位。旅游宣传口号———确定“塞上古都,大佛名城”为大同旅游宣传口号。这个口号既包含“佛都”、“中国第九大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含义,又包含“北魏”、“辽金陪都”历史特色。
(二)佛都旅游主体的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中,但我国的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并不健全。旅游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一方面靠的是旅游资源和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则靠的是软实力,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伴随着中国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也蜂拥而上,很多投资者盲目的加入到旅游企业当中,经营旅游相关事务,也因为如此,许多旅游企业缺乏个性竞争,然而在众多旅游项目竞争中,对差异性的追求是旅游竞争力的表现,因此,旅游企业应当寻求自身的独特魅力,建立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完善旅游业市场的发展。
二、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已经与经济和政治相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文化建设也是旅游建设的一部分,以往单凭广告宣传的做法已经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因而景观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旅游业虽然以景区建设为中心,但是不能忽略作为参与建设和管理经营的旅游企业,随着竞争力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何为企业文化呢?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则是这个整体的灵魂,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价直观或价值体系上,人们在选择工作或者合作对象时已不仅仅关注于会带来多大利益更多的是对这个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它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着的资源,确实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因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旅游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日益发展,旅游企业间的竞争力也越发激烈,越是竞争越要寻找突破,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关键的竞争点,很多旅游企业只关注一味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气氛,与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使得员工体会到企业的精神追求,进而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之中,并能够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我们都知道,一两根筷子很容易被掰折,然而当数十根数百跟的时候就很难折断。这是一个最简单而形象的例子。然而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所营造的气氛尤为重要,企业再追逐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工作中是否心情舒畅,配合是否默契。且管理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也坚持“以人为本,员工第一”的管理理念,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给与员工最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在当今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员工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企业文化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隐患,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有助于增加核心竞争力传统的旅游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景区的建设是否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软实力的竞争日益突出,旅游企业之间不再单单以数字来衡量优劣,更多的以软实力来看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软实力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针对旅游企业也不例外,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那么对于旅游企业这种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来说,人才是关键,留住了人才,就留住了企业的竞争的资本,并且现在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旅游企业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游客对旅游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企业发展,因此,旅游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加核心竞争力。(三)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旅游企业被外界所认识的大多以企业名称或者简介比较直观性的信息为主,很多游客或者非行业内人士对企业的认识并不多,甚至行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认识也并不多,无法区别开。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同的旅游企业针对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寻找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公司内部认可,也可以将本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和同行认识并记住,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同时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在生活中也会对企业的宣传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认同。
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旅游从业人员甚至旅游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旅游业更加完善,更加快速的发展。那么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都包含哪些内容呢?(一)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企业是人的集合,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想要实现的价值参差不齐,那么企业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值观,培养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并在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念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员工团结,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把企业所有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确定的总目标上来。旅游企业的服务多数是面对面的服务方式,相关的饭店餐饮等旅游企业由于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收入一般并且心里的抗压能力比较强,造成员工的流动性高。因此,旅游企业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采取人性化管理,那么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选途径。(二)塑造统一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一种方式。而一个企业当中,每一个人的形象都代表着公司整体的形象,人的个性化又不一致,因此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塑造统一的企业形象。对于游客来说,企业形象相当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如果企业形象深入人心,那么所带来的旅游效益更是可观的。在选择具体的旅游产品之前,游客最先接触的就是旅游企业的口碑形象,那么第一印象的胜出为许多旅游企业迎来了竞争优势,从而通过后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得到游客们的认同。同时统一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宣传,促进旅游行业各企业部门合作,从而更全面的发展。(三)构建企业核心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就是构建企业的核心精神,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形象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外在,而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企业精神。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得不注重对企业核心精神的建设,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围绕着企业精神进行,一旦偏离则不被大众接受。(四)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优质的服务,没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那么就没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产品是基础,更是跟游客直接接触的商品,旅游者要享受旅游就需要购买旅游产品,而现在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市场不断壮大,不同的旅游企业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企业文化的差异也使得旅游产品充满个性化,游客可以更多样的选择,以达到自己的旅游目的。
五、当前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企业文化不断融入了旅游建设当中去,但是针对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员工服务意识不足企业是不同人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而对于旅游业而言,旅游是服务性行业,无论从事其中任何工作都需要有很高的服务意识。近年来,旅游业出现了很多欺诈、导游与游客发生口角的事件,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于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对企业内员工的服务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对游客的服务意识,更应该培养对景区的服务意识,景区建设是旅游的根本,而人们常常忽略了对景区的保护服务,常常在不经意间破坏了景区的建设,给游客也带来了很多遗憾。因此,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缺乏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导致员工服务意识不足。(二)企业形象不鲜明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决定着其在大众心里的第一印象。在激烈的竞争下,旅游企业对企业形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当下旅游企业不断增多,很多企业形象并不鲜明,甚至重叠,使得大众对企业的区分不明显,从而也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忽视了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形象建设目的。(三)内部员工凝聚力较弱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提倡“以人为本,员工第一”的管理模式,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但是任何企业都是以利益为根本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很多经营者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渐渐地忽视了对最基础的人文观念。使得员工在加入企业时有较高的兴趣,满怀着一腔热血前来奋斗,却渐渐发现,结果未必如当初期待的一样,文化建设的缺失,情感管理的薄弱,使得很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利益产生怀疑,即便企业依旧重视员工办实事、以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潜能,但是缺乏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凝聚力逐渐减弱,更多的注重对自我升值,工薪的追求,甚至在公司内部产生不良性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团结,不利于旅游企业健康的发展。(四)缺乏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当今旅游业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设计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产品是针对游客需求而产生的,很多旅游企业在开发和推广旅游产品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尤其是旅行社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涉及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娱乐等方面,由于旅游产品的复杂综合性,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接触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很多参与者只重视在旅游产品中结合吃住行方面的旅游服务,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融入。这样的旅游产品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物质的需求,却将精神上的服务抛之脑后。
六、旅游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面对以上旅游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认真考究如何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文化融入旅游,促进旅游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树立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共鸣和更新。文化是以人为载体的,在旅游企业建设中,要大力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宣传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还包括整个旅游企业的所有职工,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尊重人的才能,尊重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归属感,让游客在享受旅游服务的同时能够一同融入到旅游企业当中来,感觉到旅游企业文化,并认同旅游企业的文化,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从而也就实现了旅游企业最大的价值。(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识别度和口碑企业识别度和企业形象是相辅相成的,成熟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我国企业发展越来越快,旅游企业也成为了热门企业,很多经营者加入到旅游行业,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增加企业的识别度。在现在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成熟的阶段,企业的形象也并不鲜明,需要旅游企业参与者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企业形象。在旅游活动中也要保持好企业形象,一旦产生不好的口碑,那么企业的形象在第一时间就会被破坏,那么企业就会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失去原有的客源,更破坏了潜在客源市场,那么企业的生存就存在了威胁。相反,如果营造好的企业形象,不仅会提高企业识别度,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并通过旅游服务来得到游客的认可,那么企业的口碑也会被一传十十传百。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识别度和口碑。(二)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员工服务意识,树立企业形象,建立内部培训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旅游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靠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还需要对旅游企业发展的合理规划,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对景区的保护培训等等,这些都关系着旅游企业建设和发展。(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法制宣传、企业宣传等完善的培训机制,在人员管理上丰富员工的技术知识,旅游管理知识,能够让大家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协作;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将公司的总目标传达给每一个员工,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一加一大于二,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四)培养文化创新精神,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物都在随着时间发生这变化,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旅游产品也必须顺应人们的需求而发生改变,企业文化不单单只是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员工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如果企业文化一直停滞不前,将无法适应旅游企业的发展,所以培养文化创新精神是旅游企业文化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因此在创新旅游产品的时需要对文化进行整合和融入,拓宽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七、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旅游的发展前景具备可探索的空间,但是由于我国旅游起步较晚,旅游业的发展迅速而不够健全,许多旅游企业缺乏个性竞争,而旅游本身就是对差异性的追求,因而旅游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一、旅游企业文化相关概论
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旅游业以服务为核心,它的商品就是服务,因而服务质量显得很重要,但服务质量又难以控制,因而作为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整个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旅游企业文化的作用尤显突出。
(一)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旅游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旅游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旅游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于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之中的物化精神的
总和。
(二)旅游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旅游企业文化以旅游企业自身特有属性为出发点具有如下特征:1、服务性;2、旅游消费属于文化消费,文化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3、国际性;4、独特性;5、人性化。
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来看与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观念出现理解偏差。企业文化理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管理理论,是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达到相当水平的产物,我国由于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许多观念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中,旅游企业管理者对于一些新的观念还无法全面理解与贯彻。因而出现了诸如将旅游企业文化等同于旅游企业整治思想工作、等同于企业精神、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等同于CI战略的理解偏差。
(二)实践程度不均衡。一些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或特区新区,在旅游企业文化的实践上要比一般地区优越;规模相对较大的旅游公司要比一般的小型旅游企业好;诸如此类不均衡现象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雷同现象较为频繁。许多旅游企业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因而照搬其他旅游企业甚至是非旅游企业的文化运行模式,包括文化活动、文化精神等,雷同现象频繁。
(四)缺乏系统性。一些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培育企业精神,开展文体活动等,但都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及长远发展规划,其着眼点仍在于搞好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而忽视围绕企业经营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
四、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
旅游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旅游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振奋精神激励情绪的作用、能够优化企业结构等。因而从我国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来看,明确建设途径、建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根据我国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些意见和看法:
(一)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内容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规定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要做到:(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理解和接收企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舆论导向、文化传播等方式,使员工、公众对旅游企业文化游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2)领导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给员工一个示范式的展示。(3)精心设计企业文化仪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同和体现共同信念。
(二)设计人性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文化产品主要以服务为主,因而具有旅游企业文化的服务也是体现旅游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它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培育忠诚的员工队伍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从而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三)生态旅游概念的实施。旅游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发展旅游、树立旅游企业文化时要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提倡环保、注重资源的节约等成为新时代旅游的主要趋势,也是企业生命的“常青树”。
(四)旅游企业文化成体系。旅游企业文化作为旅游企业活的灵魂,要有本质上的正规和统一,因而建立属于本企业的系统化的旅游企业文化体系是有一定必要的。建立属于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针对旅游业这特殊的产品提供形式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故而需要将旅游企业文化放在比目标管理、利润管理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文化随着旅游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众多学者、企业管理人研究和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无论是学界还是商业,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给与高度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
1.信息化环境下的旅游文化景区建设需求及发展现状
1.1信息化环境下的旅游文化景区建设需求分析。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网络信息技术在旅游文化景区建设中加以应用,从而就能够将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实现现代化的旅游发展的目标[1]。处在信息化时代下,对旅游文化景区建设进行加强就有着其重要性,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信息化建设,也是现代化旅游发展的目标。通过信息化旅游文化建设就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基础上,人们对旅游文化建设也愈来愈重视,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就能有效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对旅游文化景区的设施建设完善有着积极作用。在旅游文化的信息网以及服务平台等建设方面,都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1.2信息化环境下的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现状。从当前我国的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比较低,在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层面相对比较薄弱。在旅游文化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认识以及重要价值方面,比较缺少清晰的认识,这就造成了信息化的建设没有呈现出规模化,以及在布局上也没有实现科学化[2]。在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开展的比较困难,存在着责任推诿的现象,这对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良好开展就有着诸多不利。再者,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比较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尤其是在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相对比较缺乏,这就对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阻碍。在信息化的服务管理的中介结构力量还有待加强,以及在旅游信息化的兼容能力上还需要优化,在业务的内容上相对比较单调,没有体现出创新。在旅游信息化的活力上也相对比较缺乏,旅游资源不能有效的共享等。另外,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中,在信息安全方面还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旅游信息的安全保密的观念比较淡薄,在面临的安全隐患方面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还相对比较缺乏。旅游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化的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这些方面的问题对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就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2.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原则以及策略
2.1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原则分析。加强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就要能够充分的重视几个原则的遵循,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加强,才能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要将政府主导的作用以及市场运作的原则得以遵循,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的发挥。还要能遵循联合共建以及优化发展的原则,将创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动力[3]。在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以及发展的原则方面得到有效加强。
2.2信息化时代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策略。第一,对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要能在政府旅游管理的电子化发展目标上得以实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促进。还要将网络技术能够在旅游电子商务当中加以有效应用,能够将其和国际发展相结合。政府要能在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进行加强,要能够有效的协调各方力量,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能够得以支持。第二,加强对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将旅游文化景区的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在信息化建设上能够得到统一化的发展。要能从根本上对信息化的渠道加以完善,将旅游文化的发展市场进行拓宽。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能在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加以完善,要能通过完善的体制建设来引导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科学性。第三,为能有效保证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信息化发展,就要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引进方面进行加强,以及在资金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只有将基础性的工作得到完善,才能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4]。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大数据处理的效率,在旅游文化信息的共享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加强。第四,对旅游文化景区的建设工作进行完善,要能在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训方面不断加强。只有拥有复合型的信息技术人才,才能将旅游文化景区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就需要在相关的技术培训以及旅游知识的培训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上进行加强。要能从多方面注重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发挥,通过网络信息化将旅游文化景区的知名度进行提升。结语总而言之,加强信息化时代下的旅游文化景区的建设,就要和实际相结合,充分的重视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科学性。要能对旅游文化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进行提升,只有在这些基础性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次主要从旅游文化景区建设的信息化现状以及建设的策略等重要层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旅游文化景区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作者:申学鹏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双江,赵鹏,王力.浅谈信息系统集成方法与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2]梁倩,张宏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贵州省位于西南内陆地区,是西南腹地,同时还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全省地貌类型较多,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四种类型。贵州省约有50多个少时民族,因地质地貌特殊保留了众多的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在黔东南地区,拥有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优势的苗族侗族的原生态文化、原始自然生态和原貌历史遗存的“三原”结构旅游资源。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黎平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台江苗族的姊妹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的施洞是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除此之外,黔东南地区还有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有“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还具有“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有千百年屹立的侗家鼓楼,还有镌刻历史的精美苗族服饰,可以说,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垄断性、参与性、互补性等优势,已成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黔东南地区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苗族侗族文化遗产的核心保留地”,黔东南的独具特色、原始风味的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婚俗文化、民族歌舞文化,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是人类历史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该地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6项(第1-3批共有52项,加上第四批公布的4项,共有56项),位居全国地级市的第一位,可以说,黔东南地区利用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代旅游,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二、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
(一)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
现如今,黔东南地区以旅游引导城镇化建设已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城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居民意识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但仍旧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挤压下,影响了当地城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状况的保护情况。城镇化建设从表象上看是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过程,但是背后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民族习俗等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苗侗少数民族的文化空间不断被挤压,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消失,这一矛盾从实质上而言,是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行不通的,而只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是行不通的。可以说,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寻求平衡是今后民族地区发展的重点。
(二)城镇化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之间的矛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城镇化建设确立后,部分区域规划不详细,甚至出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在投入之后,城镇区域的功能却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一些苗族侗族村寨,原本规划的是住宅区的地方,但因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城镇区域功能发生改变,土地用途也随机发生变化。此外,城镇规划与旅游规划脱节,城镇规划部门不能够及时调整土地的详细规划,致使旅游用地被搁置,拖延了城镇化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个别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建设由于未能处理好当地民众的利益诉求,而出现政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导致景区规划建设未能有效监督实施而失控。
(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
黔东南本是富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该地区自然风景优美,有着较为深邃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在黔东南的苗族侗族地区,上到年迈的老人,下到年幼的孩童,都有可能间接或者直接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事情,商品经济观念意识增强。在利益的驱使下,苗族侗族的后代不愿意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这一现状不仅使得有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技艺失传,后继乏人,并且在旅游业的发展下,当地居民过早的进入到发展旅游业赚钱的行列,而对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据调查统计,苗族侗族自治州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这对该地区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过度商业化的发展中,当地居民的淳朴民风能被商业意识埋没,其民族文化价值被商业价值取代。
三、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关系
(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逐渐形成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事实上就是拓展城镇的服务对象,游客数量的增加使得旅游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使得小城镇范围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所,这些场所会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使很多原本需要靠外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的当地百姓不用外出打工就能实现在家就地就业和创业,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并且,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苗族侗族居民开始从事少数民族工艺品、纪念品的加工与制作,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相关的旅游服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的开发除自然景观外便是利用居民闲置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房屋进行修葺,因投资少,风险少,经营灵活等特点,有利于农民开发经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及其他产品多是在旅游地销售,游客作为新的消费群体,有效地解决了旅游地产品找不到市场的问题,还解决了部分产品运销问题。此外,少数居民的零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现金收入,可直接获得消费者反馈的信息。由此,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较为明显的新兴产业。2、促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还加速了城镇的交通运输、通讯、水利供电设施的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以给游客提供便利优越的旅游条件去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旅游的目的,提高了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此外,加速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
1、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城镇化是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农村人口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大幅降低,创造了更优越的市场环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不再单方面的向城镇转移,城镇内市场需求增多,更多的是现代服务业及新型业态在镇域内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专业化旅游职能,不仅对旅游业的各个职能进行分化,使之更能符合当地的旅游市场。2、城镇交通的便利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城镇交通,连通城市和城镇间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使得区域经济得以发展。此外,高铁时代下,交通更加便利,使得游客出行便利,因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可以说,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还包括民族文化与城镇建设融合后的多元文化人文景观的感知。
四、黔东南地区苗侗民族文化的保护
(一)提高认识
认识指导实践,因而,提高认识是对苗侗族民族文化保护的前提和基础。高铁时代下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建设,基于此,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和传承苗族、侗族传统文化需要意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因此,苗侗少数民族首先应当意识到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才能够成为可能和可为。
(二)大力保护和扶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对于非遗传承工作,一要着力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研究制定传承人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名录体系,为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真实的记录,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二要逐步制定完善非遗保护政策和工作机制,加大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补贴及专项经费的投入,以保证非遗项目展演展示、资料整理、学术交流、带徒授艺等传承活动的正常开展;三要加强大型活动的开展与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传播面和影响力;四要健全非遗传承人医疗保障制度,给他们购买医疗保险,保证传承人良好的身体传承条件,控制、降低因为生命健康问题给文化传承带来的风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保护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根植于苗侗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中,不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者而独立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重视发挥基层民众的作用,苗侗族少数民族生活在西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山寨是广大民众繁衍生息、生产劳作的地方。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以这些村寨为其文化活动空间并通过村民进行传承。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类别。应根据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自的特点,结合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开展,实行分类保护。具体而言,如对苗年、苗族鼓藏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空间实行实施整体性保护;对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织锦等具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非遗项目,通过建立文化传承专业示范生产基地实施生产性保护;对不具备市场开发价值或市场价值不大不宜进行产业化开发、传承对象少且面临濒危失传的非遗项目实施档案化保护,等等。如此,保护工作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