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互联网智慧农贸8篇

时间:2023-09-24 10:36: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联网智慧农贸,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智慧农贸

篇1

一、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金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传统金融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互联网金融服务客群更加广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另一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一大批被银行忽视的小微客户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客群基础。2.互联网金融服务时空更加多元。传统银行依托物理网点,服务时间和空间均受到较大限制。互联网金融却可以提供24小时持续金融服务,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充分彰显“普惠金融”的特征。3.互联网金融服务更贴近客户需要。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升了客户购物和支付服务体验。在商城超市、便利店、餐厅、咖啡厅、菜市场、农贸市场等百姓生活场景中,人们只需拿出手机,就完成了消费支付,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4.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加经济实惠。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延伸和融合线下商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线下消费的方式和体验。客户使用滴滴、快车等出行软件,可以享受更加经济实惠的交通服务。互联网新型支付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二)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跨界竞争下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把握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跨界竞争下的机遇,寻找跨界融合的发展良机。1.效仿互联网金融思维,转变金融服务思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绝非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与互补。转变商业银行服务思维,是互联网金融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借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思维和经营用户的商业逻辑,推动银行发展向“数据驱动型”和“客户价值型”转变。2.积极融合互联网金融,挖掘渠道优势潜力。发展电子渠道建设,并不是简单效仿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金融销售渠道的丰富内涵。传统金融机构仅具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功能,潜力挖掘仍是远远不足,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将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后的服务渠道功能做到更深的层次,为金融客户提供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的金融服务。3.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目标在于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一是使物理网点成为促进和提升客户关系的重要阵地。要提供与客户生活无缝连接、一气呵成的金融服务,使客户金融应用场景生活化。二是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分析数据库中有效数据,结合消费群体特征,提供和设计相应金融产品,开展数据库营销。三是开展线上线下场景营销。采用社会化传播模式与客户互动,使用特定话语体系,加强客户对产品服务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下邮储银行渠道营销策略的突破

(一)渠道创新从改善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体验入手

近年来,传统银行与互联网融合成为最重要的供给侧改革途径之一。在“互联网+”的时代,满足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的“场景金融”,逐渐被传统银行关注和重视。传统银行如果仅是将线下金融业务简单复制到电子渠道,只注重产品推动却忽略客户的使用体验,客户使用起来就没有吸引力。对于邮储银行来说,近年来电子渠道发展迅速,客户突破一亿,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要走出去挖掘场景,在渠道创新、场景金融上,满足客户特定消费场景下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秉持金融这一实质,以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场景下的综合需求,即找准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场景”,加强场景金融的服务体验渠道建设。以居民旅游消费为例,2014年全国国内旅游达到了36亿人次,出境旅游达到了1.09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旅游”模式也实现了突破。对于有少量资金但有强烈出游需求的客户,提供旅游分期消费产品可以大大减轻客户的资金压力。抓住这一需求,邮储银行创新与旅游公司、线上旅游电商平台合作,借助自身资源与渠道优势,打通消费支付流程,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粘性。结合线上客户需求,推出“邮储悦享中秋宝岛行”信用卡分期活动,为客户提供景区门票、餐饮住宿、购物门店等在线销售服务。客户通过银行电子银行入口选择上述服务的公司微信公众服务,当客户选择了经典旅游线路后,就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安排在岛的活动,在线享受个性化的旅游订制服务。同时将相关金融产品嵌入互联网金融消费场景,通过“邮享贷”覆盖优质客户客群,通过邮薪贷覆盖外部优质客户和广大普通收入人士,构建全方位的立体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二)打造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跨界融合拓展金融服务渠道

传统银行要以消费金融转型升级为契机,整合消费金融服务渠道,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拓宽互联网平台服务触角的延伸。在这方面,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继集邮网上营业厅之后,开展了11185机票手机银行购票、农村电商合作、邮乐网营销合作,进一步拓展邮务类业务的线上发展。同时将第三方平台互联网金融服务优势与传统金融发展趋势融合,积极通过跨界融合拓展金融服务渠道。2017年5月,邮储银行作为首批支持银联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之一,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邮储手机银行客户在任意一家支持银联二维码的商户,均可通过主扫或被扫方式完成交易。为了适应互联网企业客户消费特点,邮储银行加强与蚂蚁金服、腾讯的全面合作,积极拓展聚合支付业务,跨界融合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使得其市场占有率有了充分的保障。

(三)建设“体验+智能”的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提供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服务渠道

发展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是未来银行类电商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服务渠道融合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为客户带来全新的互动方式。比如客户进入智慧支行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就能同时做到业务分流、客户识别和排队叫号,也可以在到达网点之前通过手机终端进行预填单和预约排队。相比之下,银行传统销售网点的运营管理思维就是获得客户,内部考核指标有多少客户量、有多少VIP客户维护率等,在此考核指标下,侧重在获得客户,而不是满足客户体验上。智慧银行和直销银行则突破了银行的机制惯性,侧重于提供生活化服务、与合作伙伴合作、嵌入生活圈和服务链等方式,实现对客户的多维度服务,让客户在现实和虚拟的世界中处处感受到银行的存在。与传统银行网点明显不同的是,直销银行在互联网上覆盖人们旅游、健康、读书、游戏、购物和金融,实现客户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服务的一致性。例如工商银行发展直销银行,以开发游戏切入客户对人脉值的变化和关注需求,使用“工银e支付”,查看人脉值,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发展直销银行关键要发展电子银行渠道,较好的直销银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达到90%以上,而邮储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的替代率仅为70%,在此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现“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线上线下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渠道

1.充分发挥邮储银行与“三农”联系紧密的优势,挖掘“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融合“本地特色、金融契合、电商平台”的一体化电商平台,将一些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输送到城镇市民手中,实现城乡农产品的互通,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巨头对农村金融造成的冲击。2.搭建金融服务站点,以“农村金融服务站”和“金融服务便民点”为依托,建设以物理网点为主体,金融服务站、助农通、商易通为辅助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按照“大村建服务站、小村建便民点”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3.借助“宽带乡村”工程,发展电子渠道和直销银行,培育线上线下、跨区跨境等多种消费业态。通过电子渠道发展,为农民随时随地提供直接、便利的转账缴费、个人贷款、农产品销售、日用品采购、医疗挂号服务等日常消费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满足农民朋友更加多元的金融需求。

(五)创新物理网点渠道,变革传统金融网点服务功能

变革传统金融网点服务功能,要围绕坚持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定位,以科学、有效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全行零售网点战略转型目标,切实推进网点转型和降本增效,逐步推进全行网点智能化。具体做法:一是推行网点智能化建设工作,完成网点新型智能设备配备。实现网点全面应用自助填单功能,提升自助设备整体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二是加速网点智能设备配备,重点推进ITM应用。以ITM作为网点智能化建设主要抓手,强化自助设备对网点柜面业务的分流替代作用。三是围绕客户体验优化,强化IT系统支撑。实现人脸识别授权、关联交易链接、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授权信息共享等优化,持续丰富自助设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廖强.互联网银行———美国经验与中国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支付战争:互联网金融创世纪.中信出版社,2015

篇2

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以来,成都市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食品安全追根溯源,探索出一条“智慧食安”创建之路。

餐饮店内的电子触摸屏背后,是成都依托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项目“源本生鲜”,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了食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互联网+溯源+检测,让食品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晓晨介绍,进入该平台的所有农产品需经过严格的安全把关,卖方对自己销售食品实施快检,快检结果自动上传,达标后才能开始配送;同时,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还会不定期抽检。

运行1年来,“源本生鲜”平台已经聚集了全市50%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合作社、60%的农贸市场经营者和90%的学校食堂。目前,该平台注册使用用户超过2万家,每日涉及交易额逾1800万元,交易食材逾3000吨,影响受益人群逾350万人。

篇3

作为传统企业的交运集团(青岛),在不断打造全国综合交通第一品牌的同时,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与自己的经营主业相融合,在没有任何参考经验的前提下,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做行业的开拓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终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让传统行业再也不能对其小觑,“互联网+”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成为当下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活力。

虽然“互联网+”的概念大热,但是关于互联网本身的争论仍然此起彼伏,搞清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如何从自身出发与互联网相融合,是加快互联网战略的关键。马化腾在一次演讲中说,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技术工具、是一种传输管道,“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产生这种能力的能源是什么?是因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在与交运集团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的交谈中,能感受到交运集团对建立交通大数据,开拓互联网战略这一目标的渴望与努力。

定制公交:走在互联网时代的前列

8月4日,青岛“交运行”微信平台推出的首批定制公交正式开通。此次“交运行”共开通了两条定制公交,贯穿东西、南北,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区域,目前,两条线路均已满员。事实上,定制公交对本地市民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8月,针对厂房企业的需求,交运集团就开通了全国首条定制公交,截至目前共开通了300多条。

随着青岛“交运行”微信平台和App的陆续上线,定制公交线路需求从通过传统的PC端转变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更有效率的集中起来,真正地做到“互联网+”。

定制公交是一个新生事物,交运集团的步伐并不落后于当下的互联网公司,靠打车软件起家的滴滴在今年7月15日宣布上线定制巴士业务“滴滴巴士”,目前开展的城市也仅限于北京和深圳,还有诸如小猪巴士、嗒嗒巴士等等创业公司。可以说整个定制公交市场还刚刚起步。

除此之外,针对市区学生的上学需求,交运集团同时推出了定制校车,随着学生开学,第一条通过“交运行”平台的定制校车也上路试运行,“在定制校车平台收集的上万条信息中,青岛嘉峪关学校的报名信息最为集中。因此,我们决定新学期先为青岛嘉峪关学校开通定制校车线路。”交运温馨校车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依托着集团丰富的大巴车和校车资源,交运集团除了坚守住岛城市场,打好基础之后,再向周边拓展,做好与互联网公司的正面竞争。

“交运行”:交运集团的互联网战略

不流于当下时代营造各种各样的概念,“交运行”作为交运集团的互联网战略,正是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以及源自市民大众的用户需求,从最早的长途客运的网上售票,再到现在的长途售票、温馨巴士查询和定制业务三位一体,从PC端延伸到移动端的微信和App,交运集团下一步还将旗下快递、农贸市场、保险和汽车销售等集团所有主业融合到交运行,“我们下一步都要往线上发展,选择微信在于它的传播性,推广好,但是它的体验不如App好用,将来市民都用了之后,会逐步集中到交运的App上来。”交运集团信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项军介绍。

大数据的应用是定制业务的核心。“交运行”作为交运定制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数据的平台,它的意义在于不光为了开拓线路,而且可以收集全青岛市民的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出行难点,“南北和东西,这是岛城市民出行的重点,但是现在南北和东西的交通都不是很畅通,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之后,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哪个出行量特别的大,集中在哪个时间段,我们就可以根据数据对我们的班次和运行情况进行调整。”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大数据来设置班线这在之前是个空白,“以前根据数据调整的空间非常小,但是这次定制公交服务平台是完全不一样了,所有下一步车辆的运转调度,完全根据我们统计出来的数据来做。”

从“交运行”平台上线,两个周内关注度达到了5万到6万人,收集了近3万条定制公交需求,根据这些数据开通了两条定制公交线路。但这些远远不够,“虽然考据了3万多人,但是只能开两条线路,出发地、出发时间都不一样,你想找一个统一的很难,达到30万人,甚至100万人,规模化的效应才能出现。”项军说,“交运行”平台的推广将是交运集团下一步推进的重点。

坚持自主研发是交运集团的转型信念。从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长途客运车站的信息平台、温馨巴士公交查询、物流平台到交运蓝狐、网站售票系统,再到现在的交运行,都是由交运集团旗下的信息科技公司自主研发,这既是一种技术自信,也是对数据安全的考量。“自己开发,虽然速度上差一点,但是在于数据的掌握。”项军说。

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企业,市民的出行数据更是无价之宝,只有掌握住数据才能在未来的数据融合和应用上抢得别人没有的优势。

智慧管理:安全、精神、高效

作为在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应对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就是安全资质和车辆资源,从打车软件开始,没有安全资质,很多企业都面临政策违规,而这背后是车辆行驶安全的管控,特别是用户和市民的人身安全问题。

很多互联网定制巴士公司面对车辆突发事故,都会针对用户进行打车补贴,但是在上班高峰都会因面临打车难的问题,而流于表面。只有像交运集团这样的公司,才能紧急调配就近车辆,确保乘客及时到达。

篇4

【关键词】 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电商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滞销现象一次次检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考验着学者们的思维和智慧。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构想,农产品若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流程再造能力,不仅对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无法解决的种种问题有所帮助,而且能激发中国农业换发新的生命力。

2015年5月8日,我们选择陕西省黄陵县参加技能培训的 150位农民学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认识和希望三个方面,设置了38个问题,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筛选,利用SPSS13.0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农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利弊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新模式。

一、农产品互联网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方式被动

黄陵县的150名农民受访者中,在农产品销售中被动等待的占55.33%,到当地小市场买卖的占20.67%,这两种方式成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主要方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简单、被动。如图一。

图一:农产品的销售方式

2、销售渠道狭窄

从图一可以看出,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民自己找市场的占54%。二是等待中间商收购的占47.33%.三是政府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作用较小,仅占3.33%。农产品销售渠道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渠道狭窄、被动,二是都是在现实市场中进行实物交易。

3、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调查显示,经常卖不出去的占8.6%,偶尔卖不出去的占33.33%,而农民应对滞销的方式68.67%是便宜卖出去,赠送亲戚的占8%,除此之外就是倒掉或任其腐烂。农产品滞销中表现的两个特点,一是谷贱伤农,农产品滞销;二是农民应对方式简单、无序。

二、农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

1、缺少大数据引导,滞销涨价并存

从这几年农产品滞销的表现来看,几乎每个省份都表现为农产品丰收却卖不出去。农产品滞销,除了难以预测的天气因素影响外,主要因素是供过于求、适销不对路。其原因一是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难以获取有效的决策信息;二是农民对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不精准,盲目生产,产品结构不合理;三是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大于求,导致滞销现象。

2、分散经营,难以应对复杂市场

在对150位农民调查中发现,一是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程度较高。可耕地在10亩以下的105位,25亩的只有5位。二是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缺乏自。农民自己确定农产品价格的占只10%,以对方给出的价格成交高达30%,在农产品滞销期100%由卖家定价。三是36%的受访者认为,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是分散经营,难以获得定价决定权。市场经济具有社会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活动都卷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中,成为开放的、社会化的生产,我国农产品分散经营现状,难以应对开放性的复杂市场。

3、销售模式简单,难以适应网络时代需要

从图二可以看出,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农民在价格制定方面比较被动,特别在农产品滞销阶段,几乎是任人宰割。二是农户获取销售信息的渠道较少,容易出现盲目生产,导致产销脱节,这是造成农产品风险大,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网络时代的市场具有便捷性、定向性、精准性、感触性、互动性等特点,对产品及产品的销售方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销售模式很难适应。

图二:现有销售方式的缺陷

4、缺少品牌意识,难以形成竞争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产品零售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更关心的是农产品的数量、价格、是否短斤少两,品牌意识非常淡漠。在对黄陵县的调查中发现,注册商标的只占2%。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以产品为核心,由于缺少专业技术难以提供更高级别的产品,这种脱离市场、比较落后的意识,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困难,而且也阻碍了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对网络营销认识不足,难以跟上物联网步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0%的受访者听到过运用网络营销农产品的事例,56%的人对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不了解,或认为不可行,66%不愿意把农产品放在网络上卖,对于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他们存在较大心理障碍,100%受访者担心网络信息不真实,会被骗,41%则害怕没有固定的客源,不稳定,25%则认为自己不懂网络,交给别人又不放心。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农产品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今后会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龙头。

三、打造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

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企业家和学者并没有停止探索,期间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褚橙、柳桃、潘苹果,更是具有代表性,其中“三只松鼠”在互联网带来的电商热潮中脱颖而出,成立仅1年,营业额就达到3亿,仅2013年“双十一”当天就销售3562万元,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也发现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弊端,迫切希望了解和学习农产品网络销售知识,因此,农村示范、推广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基础,构建综合运用电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大数据细分市场,解决农产品适销不对路问题,打造农产品B2C2B网络营销模式

在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中,农民对农产品顾客群体不确定、泛化,对其需求不了解,这种无法有效识别顾客的现象,不仅造成农产品适销不对路,而且加大了营销成本,企业将营销费用花在价值较低,甚至是无需求的顾客身上,影响了企业效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让大规模地处理个人信息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网络平台上参与、浏览人数、年龄、性别、区域等等数据,对受访群体进行细分,准确了解消费需求,运用B2C2B模式(电子商务的一种创新模式,是英文Business-to-Consumer-to-Business的缩写,即商家对消费者再对商家。)开发精准农产品市场,首先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针对网上顾客群体的需求特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模式提供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以精良的客服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开发精准而广阔的农产品市场。其次,把商家资源聚合放大,发展为农贸商圈对农产品消费者再对所有的商家,建立商家-消费者-商家互惠互利的良性关系和销售模式。

2、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解决农民盲目生产问题,打造农产品网络市场和生产良性互动营销模式

农产品生产、销售密不可分,盲目生产、泛化营销是农产品的两个相互制约的顽疾。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数据资源打造农产品网络市场和生产良性互动营销模式。在大数据领域,电信运营商是海量大数据用户的拥有者,仅移动用户数一项,三大运营商总数已经达到了 13 亿。庞大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富。政府应该引导农民在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对这些数据资料加以甄别和分类,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气候等等因素对农产品供求进行分析、预测,让农民学会运用大数据分析确定农产品种植规模,对农产品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实现良性而科学的市场与生产互动。

3、把生产环节引入销售领域,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打造农产品互联网品牌营销模式

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品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无利可图。褚橙、柳桃、潘苹果之所以那么火就是因为借助了互联网的强大品牌营销能力。打造农产品品牌营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互联网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助推器。农产品品牌概念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在我国交易市场,品牌农产品已初具排除无农产品的能力,消费者依赖性较强的品牌产品逐渐占领了市场,开始形成了由强势品牌和大型企业占据领导市场竞争局面。[1]因此,打造农产品品牌是企业和农户必须树立的商业意识。而互联网对农产品品牌创立有着天然的优势,网站建立和营销、服务的低成本性、空间的无限性,可以使农产品以低成本营销方式得以广泛传播。

(2)物联网是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克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建议通过二维码将生产全过程植入农产品销售环节,消费者在手机扫描后就可以看到这个产品耕种、采摘、包装日期等生产全过程信息追溯,再加上质检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协同创造出真正的透明供应链,重拾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农产品蔓延现象,让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食品。而这都需要互联网、物联网、网络视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大力支持。

4、政府搭台、技术唱戏、各方支持,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全方位服务

动员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为农民提供服务平台和指导,解决农民互联网应用技术障碍,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低廉的营销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没有任何行业能够像互联网人那样容易地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并以此推销产品。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农村互联网建设和发展及普及力度,对农产品网络销售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技术、学习及优惠政策,帮助农民快速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使农产品快速插上互联网、物联网翅膀,帮助农民快速致富。

【注 释】

[1] 冉净斐.从金龙品牌战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J].创新科技,2001(11)53-57.

【参考文献】

[1] 刘韵.通过产品产品质量维护大品牌企业声誉及消费安全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2(12)233.

[2] 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定位及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0(2)90-92(107).

[3] 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2007(2)56-59.

[4] 王静. 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4)22-23.

篇5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互联网思维嫁接模式1、两种思维嫁接的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用户思维,其次是社会化思维,其本质是物质与信息传递,而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本身也是信息的传导过程。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嫁接,吸取更大范围、更多资源参与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与用户之间、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全方位互动,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同时大大缩短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体现技术成果转化的简单快捷、直观可视与应用标准化。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转换: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必然要与市场接近,科技创新可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由科技人员、企业、农民提出研发需求,将研发需求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打破原有部门、地域界限,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通过网络,组织相关人士出谋划策,广泛征集创新思路与产业发展意见,让者和其他思维碰撞,让用户参与研发,让未来的成果提前与市场对接。即使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亦能使研究与产业应用更加接近。3、互联网思维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布局:一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多元化。通过推广体系的技术示范与农民培训、电视频道、科技入户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畅通技术推广渠道;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品种、技术在线展示与自助培训,实行定向推送技术。三是构建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的O2O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强化物联网应用,在有条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云服务平台落地服务站,集中在网上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实现线下现场观摩与线上展示结合。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技术创新推广思维的融合模式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与方向。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泛团队集群研究为平台,打破部门地域、技术领域界限,体现群策群力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思维模式。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技术“物化”创新与推广为导向,以简约化创新与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为目标的推广思维模式。三是基于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网络在线展示与标准化技术在线自助培训推广新模式。四是基于移动互联平台,集成农业政务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农资产品、农产品配送等功能,建立模块化、菜单化与技术推广定制的农民电商园、智慧农民手机卡的技术推广与产品营销云服务平台模式。2、建立面向农户、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推广云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农业技术的泛推广,须统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库,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云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运作前,必然要回答建立哪些类型的数据库,由谁建?建立后的数据库怎样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如农业产能数据、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数据、农业生产技术数据等,做好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其次,通过推广服务云平台,解决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结合点、云平台服务方式与农技人员、农民的结合点以及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模式;第三,要解决技术传播与互联网媒体、微媒体的结合方式,使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更多农户。3、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信息传递与推广。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必然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信息。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想到将农业技术成果变成数字化、可信息传递的网络“产品”,变为农民、企业易于接受的图片、动画视频、标准化文字等。科技管理部门要将提供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产品与各类农业应用型研究项目的评价考核挂钩;其次,通过平台集聚相关涉农科技成果,建立易于分类、检索与推广的农业大数据库,实行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数据联网互通;第三,通过线上与线下示范,以及手机推送App、微信平台载体技术,让农技人员、农民知道最新技术成果,实时了解市场行情,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第四,通过农民及农技人员互联网应用后的口碑宣传,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

二、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方式的影响1、园艺产业技术创新思路转变。农民、农业企业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对园艺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产量更加关注。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思维逐步从传统“品种--配套技术--加工”狭义的产业体系技术研究,转变为从生产到餐桌,从农资供应、机械耕作、信息指导到物流配送的广义产业链式研究。根据顶层设计、反向推导、目标公开、底层互动、跨界协作、系统集成、成果物化、迭展的原则,构建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大团队、技术集成大平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2、建立园艺技术物化与集成优化网络化推广的思维理念。在园艺生产中,更多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物化方式被用户所接受,如种质资源以种子种苗的形式进行物化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如新型农膜、基质、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以及新型设施装备、新型农机等等本身就是物化成果;对于灌溉技术通过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于授粉坐果技术以提供蜜蜂、熊蜂、生长调节剂进行物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可通过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进行物化推广。即使对于难以物化的栽培技术,也可通过微电影、视频、图文教材、挂图进行物化推广。园艺产业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生产模块,标准化的物化产品,提出不同设施、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方案。

(二)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平台1、构建园艺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园艺产业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包括区域内园艺生产产能的监测、生产基地与市场价格指数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与产业政务信息等方面,由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务信息,加强省、市、县农业部门对区域园艺基地生产运行监测,包括品种结构、种植面积、产能与上市时间等。及时准确、系统掌握区域内园艺生产信息与发展动态。通过监测平台,实现园艺产业发展运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指导服务。2、构建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以园艺产品优质优价为导向,与产销对接平台对接,重点引导区域内园艺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强质量产品追溯,并积极加入省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高上线园艺企业生产的品牌、质量意识。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地追溯、品牌追溯、质量追溯。通过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优质产品产能监测分析,集中重点宣传展示江苏园艺品牌产品。3、建立联产联销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推进园艺产品消费定制。一是为省内园艺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市场、集团消费大户提供供需信息的平台,促进产销对接。二是为优质可追溯的园艺产品提供联产联销的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改变传统“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以产品溯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园艺产品配送企业和城市溯源果蔬联营店,实现优质产品的联产连销,实现优质优价而不超价。三是实现园艺产品从大宗消费走向品牌定制消费。结合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商品化、品牌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园艺生产基地销售分拣、分级、品牌销售。通过平台,进一步推进云订单、云销售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园艺生产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能够实时看到基地田间生长状况、了解种植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增加对基地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定制需求,逐步引导蔬菜生产实现生产溯源。4、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建立区域性园艺生产技术在线培训系统,改变传统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互动平台。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与创新方向,实现技术人员之间、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研发人员与推广人员之间互动。实现专家在线解答,组织远程视频诊断等;二是建立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网上示范平台,在安排科技示范任务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线下实体展示点,在网络相关展示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开辟现场视频展示,成为农业科技云平台的线下落地服务站;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数据库。集中国内外园艺科技创新成果,购买、委托制作或网友免费提供园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可视化技术推广课件,如生产微视频,图文电子教材、专家现场培训课件等,供网络(移动互联)在线学习;四是建立园艺技术推广与营销互动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互动方式,如农民学习技术交流讨论,学习分享园地,专家智库等;五是建立集聚农民及生产者关心的农资采购与优选平台。通过各类农资产品的网络展示、现场示范与用户评价,推出一批优质农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推出一批江苏名牌园艺产业、名牌园艺产品品牌、名牌园艺产业基地、名牌园艺技术成果、名牌园艺技术专家,推进园艺生产全程标准化。

篇6

出身草根,白手起家,胡家宇的外表看不出企业家运筹帷幄的霸气风范,但在温文尔雅之中,你仍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唯独谈到创赢易贷时才眉飞色舞,更能说明这一点。

1997年高考落榜后,胡家宇放弃复读开始“闯荡江湖”,做过销售、卖过袜子、修过手机、开过学校、搞过房地产,此番借互联网金融大势而来,创赢易贷在安徽网贷市场中强势扎根。

谈及创业的17年,四次转折,从金融到实业再到金融的进与退,都令胡家宇颇为无奈,这个柔中带刚的男人向记者袒露心扉:我最开心的,还是刚赚到8000块第一桶金的时候。

“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我都希望那是50岁以后的事情,现在的每一天,我都要奋斗,梦想让我永不满足。”

互联网金融闯入者

20亿皖资尝鲜P2P网贷平台、解决融资需求多达30亿元、65家P2P平台蔓延安徽全省11个省辖市、单个融资标的最快满标速度仅为41秒、最大注册资金平台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

尽管发展迅猛,但就投资人数量、交易量、品牌知名度等硬指标而言,安徽P2P网贷平台称雄全国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2014年10月1日,创赢易贷上线,这条道路上又多了一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创赢易贷由安徽创赢投资集团打造,坚持平台功能,不设资金池,平台所有资金实行第三方托管,会员投资面向全国,融资项目以合肥为圆心,安徽及周边地区为半径,采取P2P(个人对个人)、P2C(个人对企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据胡家宇介绍,创赢易贷上线的首个P2P项目为“住房装修借款”,金额68000元,1天满标;首个P2C项目为“瓷砖企业补充流动资金”,金额30万元,2天满标。

根据《2014安徽P2P网贷平台发展报告》(简称《报告》),安徽65家P2P平台的投资人数达到了41万人,如果这些投资人都是安徽人,则意味着安徽全省6782万的总人口中,平均170人就有1个人选择了P2P网贷平台投资理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增强,互联网金融巨大的想象空间,成了胡家宇强势进入的主要原因。

胡家宇预计,创赢易贷运营半年左右时间,能够在1-2天解决500万以内融资;运营半年到一年时间,能够在1-2天内解决1000万融资。

胡家宇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他背后的商会资源。与其他平台不同,创赢易贷作为全国首家商会互联网金融平台,其背后有合肥市民间投融资商会的强力支持。

2012年10月,由胡家宇等发起的合肥民间投融资商会正式成立。商会主要由投资基金、风投基金、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等组成。

成立商会的初衷主要就是抱团发展,但胡家宇很快就发现,民间投融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传统投融资最大的瓶颈在于,信息和资金总是难以契合,有的人手握潜力项目却无资本,有的人空有资本却苦苦寻觅投资方向。”

“从投融资的角度看,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在浪费机会”,胡家宇抓住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机会,“创赢易贷就是要用最有效率的互联网平台将两者无缝对接起来。”

脱胎于互联网技术的P2P网贷平台有着天然的透明“基因”,无论对企业资质、收益率等基础数据的开放,还是对投资人,借款人数量、交易额、为投资人赚取利润等“技术活”的展示,从各个方面都大大优于传统投融资的模式。

与安徽部分P2P网贷平台一样,创赢易贷的技术人员来自北京上海等地。但为了更快地推广创赢易贷,胡家宇仍保留了创赢投资集团原来的“地面部队”。

除了商会资源,创赢易贷主打的另一个特色是“专注于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地迎合80后、90后等目标投资者,创赢易贷手机客户端即将上线,这将成为安徽首款P2P手机客户端。

“互联网时代,好的服务能快速建立口碑,但一旦有坏的评论,负面形象将传播得更决。”

建立口碑,创赢易贷依靠的不仅是用户体验,更有完善的风控系统。

胡家字分析:“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关注的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收益。”事实也是如此,根据《报告》,投资人的热情受到年化收益率高低差别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反,交易量大的P2P网贷平台大多还是中、低收益率平台。

“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是公信力,是别人为什么相信你。”

通常来说,在创赢易贷,一个优质项目的产生需要经过业务接洽――风控实地调查――权证审核――法务审核――项目决议――债偿/催收等一系列的流程。

不论是贷前、贷中还是贷后管理,所有借款标的都需要具有8年以上风控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完善各种借款和担保手续,并做好风控管理后才可上线。

为了完善风控体系,胡家宇甚至采用了“分权制”,安徽创赢投资集团专门组建了独立的分公司负责创赢易贷的风控,将发标权从创赢易贷团队中分离出去,所有的标的只有通过评审合格后才能发标。

为了保证平台全体投资人的共同权利,创赢易贷专门设立了“风险储备金计划”。胡家宇解释称:“这是一个信用风险共担机制,平台所有投资人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后,在平台的投资行为均适用于‘本金保障计划’。”

创赢易贷与中国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就风险备用金专户及服务合作达成协议。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与创赢易贷约定,创赢易贷将根据借款人不同的风险等级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作风险备用金,并将之存放在创赢易贷在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开立的专户账户中。如果投资者在创赢易贷平台的出借资金出现逾期,风险备用金将启动,对投资者准备相应的垫付。

除了事前、事中的严格把关外,在事后控制上,创赢易贷同样要求严格。创赢易贷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分析原因,归纳、总结风险高发群体,以便在之后的审查过程中从严控制。

胡家宇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创赢易贷已与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严格控制项目风险。除了对公司所有合同、招标文件进行审查之外,律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职责还在于审核合同资料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以及项目合同是否存在漏洞,提升项目在上线之后的安全指数,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尽管风控做得如此完备,但在胡家宇看来,这些都还不够,“政策监管方面还不太理想,马上准入、监管政策都要出台,P2P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在胡家宇看来,洗牌之后,P2P将得到更好、更理智的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趋势,任何一家P2P平台,只要把风控做好,发展空间将会很大,互联网金融未来会取代典当、小贷等行业。

而创赢易贷也会利用自身的商会优势,继续打造口碑,完善风控,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深耕下去,“我们做不了宏伟的大公司,我们就做小而美的公司,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

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如果不是他亲口说出,谁也不会相信这个谈起互联网金融头头是道的人,连大学都没上过。

1997年,胡家宇高考落榜,在家人的期望中选择复读。但复读了一个月之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放弃复读进入社会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安利做销售。

“虽然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其实我是一个敢想敢做魄力很强的人。哪怕选择错了,我也认了,但绝对不会优柔寡断。这种魄力与胆识,使我对压力的承受能力比一般人强。”谈及往事,胡家宇颇为感慨,“一个20岁的小伙子,你敢拿着家里给的2000块钱放弃复读去做安利吗?”

几经周折,推销失败,胡家宇落到了人生的低谷:一事无成,身上就剩下几毛钱,连衣服都没有了。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候,有人借给胡家宇100块钱,他就用这100块在城隍庙摆摊卖袜子。胡家宇将之称为“蛰伏”。

上世纪90年代末,那个时候还是BP机流行的时代,能用得上手机的人不多,胡家宇瞄准商机,开始在大钟楼摆摊卖手机,后来又自己捣鼓着修手机,再后来摊子终于换成柜台,生意逐渐步入正轨。

很快,脑筋好、能吃苦的胡家宇通过这个小生意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8000元,在胡家宇看来,当时的生活“有滋有味”。

2002年,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之后,胡家宇开始思考以后的人生方向: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一辈子就得卖通讯器材和维修手机。于是他开始在自己擅长的手机通讯领域办学,创办了合肥恒宇科技职业学校,教人修手机。

如果当时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胡家宇的恒宇没准会成为手机维修界的“蓝翔”。

但故事却没有这样发展。“永不满足”和“机遇”,在胡家宇身上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创业领域的不断扩大,胡家宇开始意识到资金流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事业的成功让他能够调动大量的资金。这两个条件一拍即合,胡家宇正式进入民间借贷行业。

从单纯的通讯维修到复杂的民间借贷,胡家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这意味着我没有资源可以依靠,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人进行引导,我只有边干边学,一边交学费,一边往前走”。

他在开办恒宇科技职业学校的时候,一个问题问过所有的学生:“当你前面是悬崖,后面是大河,而你又不会游泳的时候,你怎么办?”

他给出的答案是――摸着石头过河。跳下悬崖,马上就死了,下到河里,还有一线希望。明明知道摸着石头过河有被淹死的可能,但还是必须往前走。他常常说,“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进入民间借贷行业以后,他就像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有贵人相助,也有小人陷害,有过正确的决策,但也有错误的选择”。

2005年,合肥大建设浪潮如火如荼地进行,那是房地产行业“弯腰捡钱”的时代,胡家宇顺应发展创办了安徽创赢投资集团,进军房地产行业。

从投资到实业,胡家宇这次转变的前提是一个小故事。上世纪末,胡家宇刚刚来到合肥的时候,有一次路过琥珀山庄,这个在当时合肥还很少见的住宅小区令胡家宇心中为之震动――“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开发这样的小区多好”。

梦想的种子早已播下,只等着时机一到便开始生根发芽。肥东县“响导农贸城”以及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金谷产业园内的创赢大厦等等,都是胡家宇的“作品”。

当别人因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争相涌人的时候,胡家宇却早早地嗅出了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在此轮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危机到来之前,便早早地收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创赢投资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创赢投资集团审时度势,经历了四次蜕变:1998年,将个体摊位经营户转制为恒宇通讯器材综合销售服务公司;2002年,将恒宇通讯有限公司转制为恒宇科技职业学校;2005年,筹划进军房地产行业资本运营,成立创赢投资集团;2010年,成立德瑞置业。对于这四次转折,胡家宇将其看成是顺应发展趋势的举措。

多元化的经营,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胡家宇表示,多元化和专一化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看有什么样的资源和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把握发展方向,壮大自己的企业。

2013年收紧房地产投资之后,胡家宇将企业的主要业务重新布局在投融资上,不过,这一次他搭上了互联网金融这班快车。

安徽创赢投资集团实际上经历了从金融到实业,再从实业到金融的“进退”过程,进退之间,一个企业家逐渐成熟,一个企业终于找寻到“掘金”之地,“我们会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一直走下去。”

习惯让我坚持

从一个辍学放弃高考的乡村少年,到如今深谙互联网思维、玩转互联网金融的“P2P新贵”,胡家宇的成长依靠的是什么?打开他的书柜和平板电脑,这里成堆的数据、资料和日常安排给出了答案。

在胡家宇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排排的商业经管类书籍,“这都是我以前看的,现在更多的是依赖电子书和网络的信息来补充知识储备”,打开他的平板电脑,里面有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也有最新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书籍。

而在平板电脑的日程表里,当日日程的其中一项是“接受记者采访”。胡家宇的日程排得非常满,“如果我不在休息,那么就是在工作,其实休息也是在为工作做准备”,“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定要敬业,因此反而要更敬业”。

每天晚上12点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休息1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这样的生活习惯持续了十几年。在他看来,“激情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只有习惯能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胡家宇在个人安排和在企业管理上一样,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这样简单实在。

不仅自己学习,胡家宇也对创赢集团的员工提出了要求。安徽创赢投资集团的官方网站与其他企业官方网站不同的一点,体现在“创赢智慧”这个版块。

这个版块是胡家宇的创意,每天有专人负责编辑一个商业智慧小故事放到网站上,公司要求员工学习,并结合实际改进工作。这种方式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因为是小故事,也更易于员工学习、接受。

“一个企业的学习不只是老板、高层的学习,全体员工都要学习。在现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天天培训也不现实,我就想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解决大家的学习问题。”

安徽创赢投资集团的高管,有和胡家宇一起打天下的创业元老,但更多的是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的职业经理人,在胡家宇看来,“企业需要新鲜血液,特别是在其他行业有从业经验的人才”。

回顾自己创业以来的十几年,胡家宇走到今天凭借的就是“想独立,想自己闯闯看”,从此岸到彼岸,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曾经因为事业成功喜极而泣,也曾多次面临崩溃边缘。

回首往事,他坚信“在大钟楼赚到8000块的时候,是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话音刚落,胡家宇马上陷入沉思。

篇7

关键词: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于都县地处江西南部、赣州东部,总面积

2 893 km2,辖23个乡镇352个行政村。于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范围,2012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经济振兴试验区。于都是百万人口之县,总人口109.8万,人口规模居全市第1、全省第4。于都不仅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乡村劳动力资源达47.43万人,而且还是资源大县、生态大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于都是农业发展大县,是国家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全县耕地面积34 417.2 hm2,r业主导产业有脐橙、油茶、优质稻、商品蔬菜、奶牛等。于都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7℃。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是8.2℃和29.7℃,极端气温为39.9℃和-8℃,年均降水量

1 507 mm,4~5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7%,年日照时数1 621.9 h,年均无霜期305 d。水资源充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梅江、贡江穿境而过,河流总长

1 283 km,江河水面约10 805.4 hm2。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67.8%,水稻土占11%。交通优势明显,构建了以铁路(含高铁)、公路、高速路为主的“三位一体”现代大交通网络。赣龙铁路(高铁)、兴泉铁路、323国道、319国道、厦蓉高速、宁安高速、宁定高速穿境而过。建有赣龙铁路于都货运站(中型)、兴泉铁路桥头货运站,距广州、东莞、厦门、深圳等港口城市和省会南昌均只需4 h左右车程。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在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供参考。

1 产业成效

1.1 基地规模化与栽培设施化不断提高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2016年播种面积10 672 hm2,同比增长1.9%,产量达26.08万t,产值10.43亿元。全县新增33 350 m2规模以上蔬菜基地18个,总面积3 145 572 m2,设施蔬菜和规模基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新增钢架大棚

1 259 963 m2、喷灌80 040 m2、滴灌286 810 m2。从规模上看,新增33 350~66 700 m2规模基地8个,总面积264 132 m2;新增66 700 m2以上规模基地11个,总面积1 721 527 m2;新增千亩以上规模基地3个,总面积200.1 hm2。

1.2 蔬菜种植效益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蔬菜价格与往年同期比较,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都是2015年同期的2倍左右,如萝卜、结球甘蓝价格较长时期稳定在2元/kg以上,苦瓜、茄子较长时期稳定在6元/kg以上,特别是早春大棚设施栽培蔬菜,销售时间长,价格高,效益好,得到了菜农的普遍认可,罗江、梓山等地的种植大户都表示要扩大生产规模;市场上蔬菜品种多,除季节性、品种间结构矛盾外,叶菜类蔬菜实现了自给,时鲜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其他蔬菜保障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1.3 蔬菜优势种植区和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全县上下认真落实蔬菜产业规划,布局趋于合理,规模种植基地相对集中,新建了以罗江乡苏坑村、梓山镇下潭村、段屋乡胜利村等为核心的大棚蔬菜基地3个,总面积约为2 401 200 m2。其中段屋乡胜利村千亩富硒绿色蔬菜基地,流转土地面积700 350 m2,已完成连体钢架大棚约546 940 m2,搭建育苗中心4 480 m2;罗江乡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流转土地面积967 150 m2,已建单体钢架大棚482 241 m2、连体大棚约20 010 m2,种植蔬菜

362 181 m2;梓山千亩蔬菜基地已流转土地面积

733 700 m2,后续工作正在进行。罗江苏坑、梓山下潭、段屋胜利、葛坳窑背蔬菜种植优势产区正在形成,一批外来蔬菜投资主体也来于都围绕建基地、搞加工进行洽谈。

1.4 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配套服务及时跟上

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智慧农业实现了突破,新建的段屋千亩富硒蔬菜基地,引进了物联网技术,建立了物联网控制中心,集中温、湿、光、水肥等智能系统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系统,实现线上控制基地生产和网上智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设施栽培得到广泛运用,积极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反季节生产,立体吊蔓、基质栽培等生产技术,喷灌、滴灌等管理技术及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在规模蔬菜基地实现了全普及。通过招商引资、大户联合等形式,全县新建蔬菜保鲜库4座,贮藏保鲜能力达到3万t。3个蔬菜基地与县内3家大型超市、驻市高校建立了产销对接。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于都县蔬菜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2.1 种植较为分散,规模优势不够明显

虽然近年来蔬菜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全县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种植水平还偏低。目前仅有罗江乡苏坑村、梓山镇安和村、岭背金溪村、段屋乡胜利村等村组有一定的规模,绝大多数村组还没有形成规模,传统的贡江镇红峰村、东溪村,桥头乡历迳村等蔬菜种植区,发展水平还不高,蔬菜种植存在零星分散、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2 组织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

全县蔬菜产业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数流于形式,没有在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服务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多数农民仍然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模式,种植品种杂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菜农往往既要管生产,又要忙销售,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普遍不足,影响了种植效益和积极性。

2.3 产业发展缺劳力,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随着近年来城市劳动力缺乏,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青壮劳动力普遍认为种菜不如打工、种菜缺乏保障,多外出务工。蔬菜产业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产业,留在农村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低,影响了种菜的产出和效益。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引导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观念D变慢,参与度不高,蔬菜产业发展仍然过多地依靠政府推动,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激活。

2.4 基层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全县蔬菜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组织对这一产业发展的认识还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像抓脐橙产业一样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些乡镇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不够清晰,基层干部对设施蔬菜的种植技术了解不多,缺乏对蔬菜种植的有力指导。

3 发展对策

3.1 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继续加强对外招商,引进大而强的蔬菜种植、销售企业,发展规模化、产业化蔬菜种植,加大对内培育力度。积极鼓励本地的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大力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种植,引导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发展适度规模蔬菜种植,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坚持政府规划引领,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标准粮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集中改善蔬菜种植区域灌溉水渠、生产用电、道路通达条件,快速提高蔬菜基地产能。发挥现有标准化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连点成线成面,把于都打造为赣州市的设施蔬菜生产重点产区。

3.2 加快科技推广应用

蔬菜产业的发展,关键靠技术、品种、品质、必要的设施和好的经营管理模式。针对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结合蔬菜从业人员现状,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子,分层次组织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规模基地种菜大户和菜农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在全县打造几个实训基地,多采取现场观摩、田间学校等农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引导发展钢架大棚、喷滴灌、预冷库等设施,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将富硒蔬菜作为于都蔬菜的品牌,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优蔬菜品种。依托梓山、段屋、罗江蔬菜基地,引进示范试种推进适合于都的蔬菜新品种。采取院地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市农科所等外援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蔬菜设施结构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新优品种。

3.3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推进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争取早日动工新建于都县(梓山)蔬菜批发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加快蔬菜产品流通。完善农贸市场布局,改善农贸市场交易环境,建设若干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加强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方便市民买菜和菜农卖菜。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用好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引导蔬菜种植大户、合作社和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各种网络直销模式,培育蔬菜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做活流通文章,支持发展冷链等蔬菜流通企业,引导企业、学校、酒店、社区与蔬菜基地直供直销,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加强与目标市场的交流合作,与赣州华东城市场建设互补调剂的流通合作关系。开辟厦门市场,为对口供应的蔬菜基地搭建销售平台,建立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

3.4 积极培育蔬菜品牌

鼓励企业、大型蔬菜规模种植基地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鼓励企业、基地农产品商标注册,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依靠品牌开拓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的原则,用好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做好富硒文章,在梓山蔬菜种植规模区,发展富硒蔬菜,把富硒产业做大做强,挖掘蔬菜新的产业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篇8

农业借力信息化

早在三年前,无锡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就将目光锁定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制定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农业等发展规划,引导一批基地、园区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着农村农业生产从粗放模式走向精细模式。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信息化推进处张观涛处长在提到信息化应用时,特别提到了信息化对农村农业的作用,“发展信息化是解决农业种养方式粗放、销售信息不对称、农资产品安全供给等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无锡地区水产、粮食、蔬菜、园艺、畜禽和生物农业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展开应用,涉及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生猪喂养由人工拌食、投喂转向自动化精确投喂,疫情猪的异样状况由原来的人工目测检查转为电脑精确控制,蔬菜赖以生长的土壤、空气状况由原来的凭经验转为传感器检测……在无锡农村农业龙头企业中,宜兴坤兴猪场从饲料投喂、动物防疫到母猪检测环节等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平均每头猪可节约成本96元;锡山区鹅湖镇农民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千亩鱼塘亩均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物联网在无锡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注重对蔬菜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还注重发展网络销售,如今无锡市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86家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一批农户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成本。据了解,2012年无锡市农产品网络营销额15亿元以上。

农产品质量信息技术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也已广泛采用,在《无锡市智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肉菜质量追溯体系已投入使用。同时,无锡市农业委员会还通过江南农网、12316信息平台等及时发送农业政策、市场等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种养技能,在今年下半年,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信息资源的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即将投入运行。据悉,无锡市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目前已达97%。

一个基地三个平台

“十二五”期间,无锡农业将以率先制定我国智能农业国家标准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突出核心技术的研发,突出创新示范应用基地建设,突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重点推进智能农业“136”战略,即:建设“一个无锡智能农业基地、构建三大智能农业产业支撑平台,实施六大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规划,无锡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将形成以智能农业云计算和感知标准化设施应用研发为核心的智能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综合应用平台,通过现代智能农业信息手段率先搭建以中国“农产品(生长模型)数据库、现代农业科技课题库、农业企业资料库、在线农业专家智库”为核心的全国现代农业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基地将逐步完善地区智能农业领域标准与专利体系,以建立和形成智能农业的的信息中心、产业中心、示范中心,研究以多知识共享的知识表达方式,多数据库协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多信息融合的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法为特色,研究农业信息的获取——表达——存储——共享——分析——展现——应用等内在机理,建立与发展无锡智能农业示范区。率先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支撑工具与应用平台,开发农业智能决策重大应用系统,并在农业产业规划,订单化生产、优化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测预报等生产决策方面广泛应用。

在智能农业管理控制、农业技术专家远程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大平台搭建过程中,也将会加强数据采集、量性分析、生产控制环节,结合多媒体、物联(传感)网、RFID、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手段,优化对现代农业智能决策、远程指导、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安全质量的管控。

六项工程

在136战略中,六大智能农业综合应用工程将应用建立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交易、追溯智能系统,构建精准、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可控的智能农业平台。通过研究农业土、水、气和动植物生长环境信息的先进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变送技术、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一体化工艺技术,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及相关农业企业开发不同集成度的农业智能传感器和无线测控终端,应用于无锡市水稻、茶果、花卉、水产、蔬菜、畜禽六大现代农业工程。

例如,在锡东万亩优质水稻基地,通过水稻感知示范工程将充分运用现代传感技术,通过传感器节点前端采集设备实现和智能灌溉系统及互联网的联接,实现异地远程控制、水稻生产的全程感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智能开发水稻作物生长环境信息检测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获取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PH值、病虫害图像等信息,快速地提供水田、土、气立体环境信息和水稻本体生长信息,为实现对无锡及太湖流域水稻精确种植的控制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水稻田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准确判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