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急诊医学外科8篇

时间:2023-09-24 10:36: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急诊医学外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诊医学外科

篇1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全面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篇2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全面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

篇3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思维;诊疗方法;漏诊;成长

一、目前国内综合性二级医院急诊外科运转模式

我院同全国大多数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一样,抢救创伤患者时没有固定的专科医师【4】。因此,急诊外科医师能够熟练救治多发伤、复合伤等急危重病例就非常重要和关键。

二、低年资住院医师在急诊外科轮转时的必备功课

1思想上充分认识急诊外科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低年资住院医师,大多参加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缺乏,对于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往往不到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概括起来说,急诊外科工作特点是:(1)“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及家属心情急;(2)“累”:急诊高峰期常在节假日和晚间,上班时间不固定,遇有重大抢救还得延迟下班;(3)“险”:急诊外科病人情况错综复杂,甚至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2熟悉医院急诊就诊环境、急诊就诊流程

初次就诊病人常因不熟悉就诊环境及相关就诊流程而造成诸多不便并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所以必须熟悉急诊环境及相关就诊流程以减少矛盾纠纷。

一般普通外科的诊疗程序是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开化验单、开申请单、开处方并做处理,而急诊往往由于病情紧急、时间紧迫,通常进行乱序甚至是倒序执行。

3 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急救技能,培养临床诊疗思维

急诊外科涵盖了大外科的各种急症处理,无菌操作是一定要掌握的。创伤是急诊外科/急救的最重要的疾病谱。

4 理清并掌握“急诊外科患者”的诊疗思路、处理原则【11】

主要表现在四点:(1)掌握轻重缓急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出现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掌握的基本原则;(2)掌握分清主次的原则,处置单个患者时掌握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导致救治失败。(3)部分患者来势凶猛,病情危重,需尽早明确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4)病情处置中要有全局意识和原则。其后的三个内容是问、救、检同时进行。开放伤容易发现,闭合伤往往比较隐蔽,为了不遗漏重要伤情,Freeland等建议急诊外科医师应牢记“CRASHPLAN”,用以指导检查,其意义是,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leries(动脉),N=Nerver(神经)。最后将抢救、治疗用药详细记录,保存完整的医疗资料,以防发生医疗事故时有证据。

5 掌握急诊外科常规诊疗方法

(1)急诊外科基本诊疗方法

1)维持心跳呼吸:呼吸心跳停止伤者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脑复苏,固定颈椎,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2)基本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电监护,一定时间内的病情需正确记录并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关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协作,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2)急诊外科疾病谱的流行病学研究

学者白峰等回顾性分析了其综合性二级医院2007年-2012年共5年间的急诊外科就诊患者资料,研究分析报道指出,急诊外科以外伤患者居多,最多的是暴露于动物或者机械性力量下,包括被狗咬伤或者抓伤,被蜂蛰伤、人群或重物机械挤压、推挤或者踩踏等(构成比26.89%)。

(3)常见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处理

(4)高处坠落伤者的处理

高处坠落伤除了自伤和意外坠落之外,多数属于建筑行业的工伤。伤情一般与坠落高度、有无阻挡、着地部位、就诊时间有关。

6 急诊外科漏诊的常见原因分析

医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差、诊疗活动不规范是急诊外科漏诊的首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询问病史不详细,不问既往史,其次是体格检查流于形式,不规范。

7 注意临床经验、疑难病例(个案病例)资料积累,提高医学论文撰写水平

总之,低年资住院医师在急诊外科工作学习期间,要高度重视急诊专业的学习与发展。形成独特的急诊外科职业性格和特点,从而真正满足现代急诊医学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王一镗. 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及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2.

2 陈中伟,杨立山. 我国急诊外科的建设及发展模式的思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1(7):6541-6542.

3 秦卫东,刘明华,王松. 重视急诊外科专业发展,提高创伤急救水平【J】. 医学信息,2011,4(24):43-44.

篇4

1 急诊医师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专业知识的需要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专业都取得长足进步,而今过早、过细地分科,特别是过多从事专科治疗,使各专科医师很少接触和应用其他专科知识和技能。因而其鉴别能力不能满足急症处理的需要,不能胜任今日之急诊临床工作。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工业、交通伤害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突发的群体伤害、新病种出现、少见病增加,后二者使患者病情复杂难辩,因此需要专门培养教育的,面对病情复杂而危重的患者能迅速做出准确诊断,并给予恰当处理的医师,即急诊医师。

2 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急诊医师知识结构的平台。

一个人在学校获得知识据统计占10%,其余是从工作中第二次教育获得,这里第二次教育就是继续教育。由于急诊医疗工作以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和迅速解除病人痛苦,使之得到进一步治疗机会为基本任务,并且急诊科是新建学科,人员来自不同学科,理论偏窄,技术单一,使之不能完全适应急症的救治,所以必须在工作后继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急诊科工作。

3 是培养急诊专业人才的摇篮。

―个合格的急诊医师仅从学校学习的知识来满足日益发展的急诊医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急诊医师首先必须有高水平鉴别诊断能力,这就需要他们了解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熟悉各系统急症,掌握急危重症的特点以及救治,这就是急诊医师知识广博性特点,同时需要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突发的灾难事件发生时参与抢救,同时能组织抢救,协调现场,使现场抢救、分诊和转运能科学合理进行,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所有这些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接受继续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急救专业人才。

4 提高急诊医学地位。普及和提高急诊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环境条件较差,设备老化,医护人员缺乏,素质不齐,阻碍急救事业发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使急诊医师能够迅速抢救生命、稳定生命体征,迅速解除病人痛苦,有“非我莫属”的使命感,而不是让社会及医院领导及同行认为急诊科为“分诊科”而被人轻视,这样会得到各界人士重视、各级医疗行政领导支持、学科同行理解,有利于提高急诊医学地位和宣传普及急救知识。

篇5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从学科范畴看,它跨越了内、外、妇、儿等其他22门专业学科;从内容来看,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诊诊治、加强监护病房等需要严格组织和管理的内容。具有独特性、组织性、实践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目前,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沿用了内外科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专科疾病讲述的模式,内容多着重于内、外科学,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联系和发展的思维能力,急救处理、医疗组织和实践操作能力。

我院自2004年成立急诊危重医学教研室以来,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急诊医学与其他专业的较大差异点使得寻求适合急诊医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不断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学习PBL和模拟化教学[1]等不同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于1969年由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2]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首创,从80年代以来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模拟教学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在急诊医学[3-4]中运用的广泛性仅次于麻醉学。

2006年昆明医学院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了急救模拟病房,为模拟化教学模式引入到本科生的教学提供了场地和模拟操作设备条件。同年,笔者尝试将模拟化教学结合PBL运用于教学中。以下浅谈具体过程和结果:

一、具体过程

以心肺复苏为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确定各项技能操作步骤要点,将基础操作、病情分析、急诊处置的知识融合,设计情境病例。学生课前预习急救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

2.急救操作模拟考核。教师在模型上演示操作,之后学生分组实践,逐一操作,最后行模拟操作考核,以操作的流畅性和手法标准性来综合评价。

3.情景病例模拟考核。教师提供所设计的情景病例给学生,学生4人一组,分工协作抢救患者,让学生分析判断患者病情,给予相关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球囊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全程评估分析,并以模拟急救方式进行。最后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对病情评估、诊断、急救措施的准确、及时性等做出综合评价,同时评价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病情变化的及时处置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综合给出考核结果。

二、结果

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该模式教学完成了首批学生的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积累的初步经验,结合相关的探索和实践[5-7],近2年笔者继续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实践,验证了该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切实可行,并表现独特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急诊教学目的。

三、讨论

急诊医学这一学科中,学生需要全面接触大量常见病,培养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处理原则,熟悉基本的急危重症的急救操作和一些基本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而传统简单重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培养出具备这些特点的临床医师的。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上述特点恰好契合了急诊教学的目的。同时,急诊医学有大量的专科知识在内、外科教学中已经有讲述,使学生有了大部分的理论基础,更易于操作。

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以下几大优点:

第一,培养联系的思维方法。作为急诊医师,这一点在准确、全面地给出诊断和治疗上尤为重要;同时,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患者,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

篇6

【关键词】急诊科;技术特征;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79-02

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急救模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急诊医学工作者仍被一些问题所困惑,而较为重要的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建设。关键可能在于我们仍为对这个新兴专业的技术特征和发展不甚明确,个别领导及职能部位对急诊工作认识不足,重临床轻急诊,重院内轻院外,急诊工作风险大、待遇低、工作累、无政策倾斜,这也是造成急诊队伍中部分医护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优秀人才不愿进、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和讨论。

1 急诊科的技术特征:

1.1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对急诊医学的定义决定了急诊科医生的专业特色。急诊医学的内涵包括院前急救、复苏、灾害医学、创伤、中毒、危重病、急诊医学管理七个方面。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其专业特色也会更明显,更不能代替。

1.2 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大家对急诊功能的定位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1)生命和脏器功能急症的紧急抢救;(2)鉴别、分流,以最快速度完成急症的鉴别诊断,主动向各专科输送病人;(3)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治疗;(4)危重症的监护治疗;(5)灾难事件的急救。

1.3 必须充分认识急诊医学的内涵 1994年美国急救医学会将急救医学定义为:对于非预期的创伤或疾病即刻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的专门学科。即以“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准备转出”为工作核心。

1.4 急诊医学已成为临床二级学科 急诊科已作为独立的临床学科在运作,但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专科,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危重程度来界定,针对患者而言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这说明急救医学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涉及的疾病谱广,急症发生的随时性和急救技术面对的复杂多样性。

1.5 急诊医学贯彻“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有的学者提出急诊医学是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涉及危重病,还涵盖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

1.6 我院急诊科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只是“转运站”的做法,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现在急诊科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30%,配有专职麻醉师和固定的护士。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2 急诊科的技术要求及特点:

2.1 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急诊医学的技术范畴应重点放在对急诊危重病的紧急救治方面,因而建立一个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实施院前溶栓治疗,对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做了一些探索。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6月专门组成院前溶栓小组,固定设置溶栓救治出诊箱,出诊人员有值班医师、护士和司机,一经接到病情报告即开往发病现场。在完善院急救体系中,我们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其AMI早期诊断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心电图的识别,使基层人员具有院前早期溶栓治疗的意识,并及时与其进行诊治意见的交流、至今我院急诊科对所属医疗单位和附近社区431例AMI病人实施了院前溶栓治疗,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280分钟明显缩短(P<0.01)。所有接受院前溶栓病人无1例死亡,经与院内溶栓病人比较,血管再通率和30日预后良好率均有所提高。

2.2 急诊医师要掌握什么样的危重症技术?首先要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一是急诊学科带头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想的多,做的少,不愿意付出过多的劳动。二是缺乏整体发展计划,当遇到病情需要某种技术时,就想试着用,但往往因事先准备不足,多有失败。三是闯劲儿小,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失去机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的是要树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思想,做出年度调整计划,二要文献先行,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广泛调研,咨询或学习,充分了解该项技术的特点,内容,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并写出完整的综述。三是逐步实践,主要熟悉程序方法,不力求效果,待熟练后再选合适病例。

3 急诊科的技术发展:

加强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应从突发卫生灾难事故医疗保障着眼,从满足平时社会急救医疗要求着手,从急救医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专业体系特点出发,发挥多学科技术优势,培养一批现代复合型急诊人才。

3.1 首先应突出抓好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工作能力。具有宽广精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丰富和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担任学科带头人,正确认识高学历,高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关系和差别,从根本上抓好医院的急诊医疗人才培养的工作。

3.2 其次是抓好队伍建设。急诊医学涉及多学科跨系统专业知识,不是简单的预诊、分诊工作。我院拟从院前急救、创伤外科、复苏、中毒、急危重病医学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培养提高,并不断补充年轻医师到这个队伍中,形成急诊医师人才梯队,满足临床需要。

3.3 发展急诊专业,必须赢得其他专业学科的认可。因为从专业角度讲,急诊医师这方面知识全面牢固,技术操作熟练。参加现场抢救很容易成为核心指挥员,对树立急诊专业形象非常重要。

3.4 急诊科的专业技术发展,需要有一个大的急诊模式作为支持,这方面讨论很多,如院前急救---急诊室---ICU---一体化模式是目前认为较为理想的模式,如果没有和则急诊队伍不能巩固,科室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急诊科名存实忘或有名无实。

3.5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我院急诊科2009年2月在急诊计算机单机管理基础上开始进入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其功能包括:急诊病人登记;急诊病人查询;工作量、病种等统计。急诊病人登记系统的运行为急诊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有利于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有利于急诊工作正规化管理,有利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通过网上交流可加强急诊专业人才的培训,进行急诊病例远程会诊、病例计论、交流经验、查阅中毒资料库,使更多的医务人员了解急诊医学的进展。

3.6 加强急诊工作的协调:急诊患者出口不够畅是多数急诊科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某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1年共接诊患者73 865例,其中25 652例留观,1 334例进入抢救室,两者共占急诊就诊人数的37%。同期仅有1 032人被收住院,仅占留观与抢救室病人的3.8%。80%的急诊患者留观超过10天,而国外急诊病人留观时间不超过24小时。此外,在遇到多发复合外伤、涉及多系统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各科室相互推诿、延误患者救治也是急诊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急诊疑难复杂病例的住院和多发复合外伤的抢救是医院有关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7 确定地位、完善功能、规范行为:虽然,近年急诊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与当前及今后的发展不相适应。急诊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入口,是医院医、教、研无法离开的。现阶段急诊功能的完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7.1 决定性治疗前移:急诊危重伤病员病谱广泛、病情多甚重、凶险。存活与死亡间的时间狭小,稍一耽搁就会失去抢救生命的时机。因此,在积极实施复苏措施的同时,把决定性抢救治疗前伸到急诊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7.2 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要视当地急救体系的模式和各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急诊科是否需拥有自己的EICU或与全院综合ICU合并成为一体,则应根据医院情况而定。

3.7.3 加强急诊外科的建设:近年来,急诊病种中创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在70万例左右,在人口死因中占第4位。另外,急诊工作的流程还不尽合理,很多抢救工作没有形成规范,随意性较强。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的工作制度、简单易行的诊治常规是急诊工作的当务之急。

3.8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突出急诊医学特色

急诊科不仅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和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医院的现状,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的溶栓治疗和及时PCI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在中毒方面的研究集中于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对急诊多发伤的研究,重点为创伤早期的治疗及多脏器衰竭的诊治。

参考文献:

[1] 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济南 ;第二届现代急诊医疗管理发展论坛资料汇编:105-108.

[2] 邵孝鉷 蒋朱明,急诊医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3.

[3] 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的发展及未来展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5(20):1487-1488.

[4] 梁子敬等,急诊医师专业特色的新思考,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6)1015-1018.

[5] 吕学苏,胡大一 . 急诊医疗的组织管理浅议[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103.

[6] 王佩燕. 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73-174.

篇7

1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到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4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对比与现状

在国外,急诊医学己趋于系统化,建立了专业、专科急救网,配备了先进的通讯、抢救设备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急诊医学,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急危重症的监护,降低急危重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国外,很多国家对急诊医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分类较细,如日本除建立了急救中心以及由固定的医院或医疗单位负责的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急救网。例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等。日本的急救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部门,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密切联系,可随时了解急症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症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科室获得治疗。

与外国相比,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80年代后发展也很迅速,如全国性的中华急诊医学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杭州),同时,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也批推急诊医学硕士生研究点(协和医大、北医大、华西医大、浙医大、沈阳中国医大、兰州医学院等设立急诊医学硕士点,招收急诊医学领土生)。部分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西部地区西安医大、兰州医学院均在90年代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并自编大学急诊医学教材),将急诊医学列入医学本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课程。全国性的专业期刊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中国急救医学》等。但是,急诊医学在我国还属不够专业和系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系统化成熟化。

篇8

时至今日,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已成立近20年了,纵观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历程,既艰难,又极不平衡。与别的专科相比,急诊医学还未显示出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特有的临床优势,还未得到国家行政领导部门的重视和伤病员的普遍认可,急诊医护人员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护在医学界、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护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只有很小的工作场所,由别的专科派人来轮流从事急诊工作,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护太少,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护的专业技术水平。1983年以来,我国成立第一个急诊科,发展迅速。然而,与其他专业科室相比,长期以来,急诊科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个医院的急诊科建设各自为政,不利于医院管理及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急诊科的管理者们呼吁:急诊科亟须规范。然而,现实中的难题远比想象的复杂,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创伤的发生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急诊创伤外科治疗和创伤外科护理的概念也始终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创伤外科的内涵经历了由综合性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对95760例急诊外科患者的年龄、性别、月分布、病种排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5096例,多于女性。男女之比21:21。发病年龄以

在患者,女,45岁,因4楼坠落伤后由120送入我院,当时患者神志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直径约6mm,右瞳直径约4mm,均无对光反射,立即执行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706代血浆500ml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滴,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深度24cm,气管插管处连接氧气吸入8L/分,并给与留置导尿引出血尿约20ml,12:40分血压61/42mmHg,心率143次/分。在医生和护士陪同下行全身多处CT检查,12:50分返回抢救室,血压63/37mmHg,遵医嘱给予25%葡萄糖250ml快速静推,13:10分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止血敏1g静滴,13:25分遵医嘱给予706代血浆500ml,生理盐水500ml静滴,血压80/52mmHg,心率145次/分,血氧饱和度90%,13:30分患者呼吸减慢,血压88/59mmHg,心率132次/分,血氧饱和度90%,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存在,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13:50分,患者心率102次/分,呼吸20次/分,把患者紧急转到ICU邀请全院各科医生进行会诊。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急诊创伤外科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急诊创伤外科作为外科的一个分支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它反应了整体外科医疗水平的高低。但由于检查手段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急诊创伤外科发展滞后。患者常常由于转运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如果要求医疗资源放大到能够满足患者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医疗资源的增长需要时间,合理分配也需要时间,而且其发展所波及的范围并不止步于急诊科。同时,分级诊疗的实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因此,如何规范急诊科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医院、急诊科的不断探索与努力。顺畅并完善急救系统,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院前急救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希望能建立以急救中心为主导的急救系统:①要明确职责,将院前、院内医务人员相应的工作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并完善二者在交接过程中的相应手续。②政府要加大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包括设备等硬件设施和人员待遇等。③在院前与院内的衔接上,要及时有效,杜绝推诿责任的行为。

嘶哑、吞咽困难、抬头无力、肩外展或屈髋困难、四肢软瘫或无力、严重者呼吸费力或呼吸麻痹、昏迷等。AOPP导致的呼吸肌麻痹与早期不用或少用复能剂有关,也与短期内反复使用大剂量的阿托品有关。而反跳则表现为瞳孔缩小、心率变慢、皮肤苍白、多汗、流涎、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多与抗胆碱能药物减药过快、洗胃不彻底有关。IMS一旦出现,常持续数天乃至数周之久,阿托品及复能剂无效,一旦呼吸肌麻痹症状出现时,应果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抗休克作用,与抗胆碱能药物与肟类复能剂联合应用可提高抢救疗效。早期应用激素可协助患者渡过中毒应急期,防治中毒性肺水肿、脑水肿、提高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预防和治疗中毒性心肌炎,防止心跳骤停7。晚期亦可用于迟发型末梢神经炎的治疗。

血液灌流适用于不可透析的药物中毒对分子量大、非水溶性,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有较好吸附作用,有机磷农药中毒适合血流灌注治疗8。考虑经济适用性,在综合性医院应用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8.

2 王增民,吕云霞,崔同军,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2:106—107.

3 宋芹,郭向杰,刘春云.持续胃肠引流及灌洗对重度AOPP并发IMS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4,10(3):179—181.

4 刘福仁,张永,顾翠华.长托宁氯磷定联合大黄粉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J].中国社区医师,2012,2:96—97.

5 黄韶清,邱泽武.有机磷农药中毒抗毒剂的合理使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6):431—432.

6 陈江,刘百灵.氯磷定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1(11):66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