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36: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班级管理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作为实习班主任,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期中考试动员。在征求了原班主任和我的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设计了一次主题班会,主题为《离梦想最近的地方——one step another step》。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了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门的图片,励志视频和音频,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带着学生“参观”了这些大学。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古语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暂且不说他们以后能否考入这些大学,先要让学生对未来有所憧憬,进而转化为一种上进的动力。有次看到学生转载的一句话:我希望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妈妈,而是梦想。由此可见梦想对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重要性。
(二)
有天下午去查班,发现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面有很多空的矿泉水瓶子。学生人数多,天也慢慢热了,但是学校每天提供的饮用水有限,班里用来购买水的资金也有限,所以学生都会去超市买水喝。但我觉得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学生长期的饮水问题,又浪费了很多资源,所以我在班里宣布由每天的值日生负责收集大家的空水瓶,堆放在指定角落,或者他们自己拿去卖了用作班费,或者让打扫卫生的阿姨按时收走,鼓励同学们争当“环保小卫士”;此外,我给学生算了一笔经济账,让他们对比自己买水和集体购水哪个更实惠,最后学生也愿意凑班费买水喝。我们都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何不真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
在我实习快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写了题为《我心目中的某某老师/ 我自己》的东西,一方面我想让学生对自己的高一生活有所回顾,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另一方面,想让学生对代课老师们做一个评价,而这些评价将作为我鞭策自己的标准。欣赏完他们的“作品”后,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跟他们分享了一下,但主要是对老师的评价。我事先选好了几个同学对各科老师的评价,我从中挑选了积极肯定的话语念出来,让学生猜是哪位老师。他们基本都答对了,这一点也让我很欣慰。我认为学生应该有良心,有感恩之心,而对老师的了解是最基本的。在私下跟学生的交流中我得知,他们对有些老师有偏见,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他们也就不喜欢上那些课。因此我得帮助他们消除偏见,从长远来说是帮助他们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四)
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关心他们的生活。有次晚自习班里一个女生突然喊腰疼,要请假去诊所看病。鉴于当时是晚上了,出于安全考虑,我决定陪她去。在走出校门之前,我给她的家长打了个电话,告知他们孩子请假离校的原因;接着我们去了诊所,医生说没什么大碍,打了一针后,我又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好让他们放心;然后我护送她回到住的地方,再次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好让他们安心;最后等她快要休息的时候我才回了学校。之后,这个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多了一份信任和感激,从而升华到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
(五)
副班长告诉我班里有两个男生浪费饮用水,但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利用中午查人的时间,我先在班里讲了水资源的重要性,还让他们明白浪费水就是在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剥夺他人的权利甚至生命。接着我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鼓励”那两个男生给大家取一个礼拜的水。每天从校门口搬两桶水到他们教室真的是个体力活,但是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非故意惩罚。我想其他同学也会引以为戒,自觉约束自己。
(六)
班里有个男生一周内连着两个早晨迟到,原因是闹钟出问题了。学校对学生迟到问题抓的比较紧,作为班主任,我必须重视这个问题,不想因此而使整个18班受到影响,但我更不愿看到学生被处分。所以我先让他协助我查人,希望通过责任感督促他早起;接着联系他的家长,让他们及时提醒孩子。对于学生的管理,学校和班主任单方面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跟学生家庭和家长的联合是很有必要的。
(七)
关键词:班级管理;全员参与;相应措施
一、班级管理常出现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各方面进行的。要求老师能够带领班干部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管理,班干部人数有限往往不能做到对全班学生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班级学生会因为不了解班级管理的意义,不配合班干部的管理,认为自己被管理是受到束缚,总是有抵触的心理存在,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使得班干部管理起不到真正作用,使班干部的设置成为虚设,需要老师的介入才能处理问题,这样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付出更多精力。老师一个人也不能完全处理过来一个班学生的问题,而组织班级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班级管理中还因为班干部的管理不当和失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出现,因为仅仅只是老师管理班干部,班干部的行为往往得不到细督促和管理,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容易破坏班级和谐的氛围,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容易造成误解。而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对班干部进行有力监督,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
二、组织全员参与管理的具体意义
建立全员共同管理班级的机制,目的是让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这样,班级学习方面、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不再仅仅是老师领导班干部进行班集体管理,而是使全班学生加入班级的管理,全班学生辅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中的大小事务和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受到重视。同时,全员参与到管理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和班干部的辛苦,学习方面有利于班级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生活方面有利于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体会可以改善学生心智模式,即学生的德行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和改善,学生在参与中会转变思想,不再仅仅是被管教被督促,而是学会自律,在自我管理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自信,爱学习,共同管理也是相互管理,因此,也有利于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勉励,达到共同进步。最终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不断自我激励、不断成长。建立共同管理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和学生交流,老师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待积极参与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老师起监督和领导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方也是被管理方,因此老师要注意共同管理的措施是有的放矢,就是要有针对性。管理人员应该安排好,不应该出现一个问题谁都来管的现象,管理的民主化并不是管理的全员化,全员要有秩序、有原则地参与管理,来保证顺利进行。共同管理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懂得良好的班级秩序和班级管理意义所在。
三、组织全员参与管理的措施
组织全员参与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成,首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制度,就是将班级成员分多个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爱好、成绩以及意愿等去分组,这样才能了解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擅长什么,使其在班级管理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使其得到归属感和满足感。小组组长可以从每周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好的学生中挑选,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组长,并且都能为参与班级管理并作出相应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建立共同管理班级的理念,要求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立劳动模范奖项,来鼓励学生积极劳动,重视劳动的意义并热爱劳动。设立纪律模范,有利于学生增强自律性,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从而帮助老师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奖项可以起激励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出的模范可以起带头作用。对于成为为班级做出贡献的模范学生,都会因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而受到极大鼓舞,使其在学习中更加自律,在生活中积极进取,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班集体。通过学生一对一的管理措施,可以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一对一进行相互督促,相互勉励,保证课堂纪律,因此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课堂纪律管理压力。同时,通过设立共同目标发挥建立共同管理班级理念的作用,即设立共同的学习目标或日常班级生活要求方面的目标,有了目标,以上措施就有了可行性。
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方面有利于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要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生活纪律方面有利于学生德行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理念,可以进一步使全员参与其中,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从而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8).
一、教学者主动奉献爱,有利于学生敞开心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和其他学生打交道,不善于融入班级氛围,长此以往,他们就成了同学眼中“被孤立的人”。上述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应对这些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主动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用爱激励学生,学生才会增强自信心,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从朋友的角度理解和帮助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暖意。教师的爱应体现在学生的生活细节中,如照顾生病学生的情绪、多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参与学生的课后活动等。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教师的理解和照顾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工作。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班级管理效率
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和提升正是来源于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自我提高和进步,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应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万千宠爱下长大,性格上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某些小毛病,如霸道、自我等。学生的这些缺点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成为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格外注意这类学生的发展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会感恩和无私等良好品质。总之,班级管理要始终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优化。
2.2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之间吵架斗殴的事件,教师处理这类问题时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应坚持解决核心矛盾和班级团结两大目标。其一,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不要太过苛责学生的错误,应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弥补和解决错误的方法,以一种温和的、智慧的方式使学生内心产生触动,进而自觉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其二,重视学生自我修养的考察。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学生管理,要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考察标准,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和学习成绩考查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善于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和纠正言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这样必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二、教学者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1.1优化班干部竞选机制,挖掘学生管理班级的可能性
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既要忙于正常教学,又要进行班级管理,难免顾此失彼。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选取一些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协助管理班级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班干部选拔机制,不要坚持“唯成绩论”,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1.2鼓励班干部参与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干部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助力,教师要善于发挥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示范引领作用。班干部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由他们具体执行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迅速获得认同和支持,而班干部也较为容易理解大家的具体需求,和大家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从班级管理的大局看,以班干部带动全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2.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尤其要强调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班级规约的遵守和支持。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对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尤为重要,在公平公正的班级环境中,学习进步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赞许,而学习退步的学生则及时获得老师的教诲,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最积极的反馈。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都自觉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三、结语
[关键词]公司化;班级管理;中职校园;行为文化
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以就业为导向”这个基本点。然而,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显著的因素是其所在的班级管理模式。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是通过对行政班级管理的职能机构设置、运作方式和文化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创新,将公司的制度管理、经营管理、文化管理方法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把常见的以班主任为主干的树干式管理改进创新为公司化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在相关的课题研究中,笔者认为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对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按照企业架构构建班集体,促进了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摇篮。将公司化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的组织模式竞选班干部职位,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从而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突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纪律和行为习惯。
当前,企业文化进校园已成为中职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企业行为文化也必然成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导向与源泉。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校园内各方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方式的引导与行为模式的构建,而且涉及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岗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由于研究时间比较短,其理论的丰富完善需要一段探索过程。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就可以成为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突破口,为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素材,为中职学校实训课程企业化、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探索思路,从而不断促进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二、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快速生成,有效提高了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文化氛围来陶冶。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在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下,能够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体会激烈竞争的现实,体验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服务观念、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由于班级管理的长期性和影响的直接性,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得到快速生成和巩固,从而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促进了中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显著提高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校园和企业是中职学生成长发展的两个不同环境,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言谈举止较多“书生气”,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毕业后突然从校园进入企业,如果没有之前的企业文化教育,将会感到不适应,很多中职毕业生在上岗初期,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的经验,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在中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必须要着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学会主动适应职业要求,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与环境的教育,以董事会为核心成立班级管理组织机构,通过班级“仿真公司”模拟的企业情境的使学生得到锻炼和适应,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更大潜能为“公司”服务。这将大大减小学生由校园进入企业的环境落差,使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管理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中职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一. 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 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论文关键词:园丁,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必须先要让学生亲近教师,教师应该像一颗恒星吸引行星一样,把学生吸引在周围。爱,是师生间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就更应当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曾指出:“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师爱有别于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因此,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也就具有多样性。
1.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先决条件。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慕的对象,使主体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这就是人们愿意模仿所崇敬、爱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建立爱的关系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师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自己的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教育当然得不到预期的目的,弄不好甚至会事与愿违,老师的“一片好心”,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威信。相同的个案,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爱”还是“厌”,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3.师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爱的举措。
师爱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
1.对学生要多了解和勤鼓励。
爱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知识储备、学习成绩、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失,是师爱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尊严;二是指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是指教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能力和兴趣;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和班集体的关心和教育下,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理解是指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当学生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当学生犯了错误请求教师谅解时……这正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时机,正是需要教师理解、需要教师关怀爱护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理解、关怀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也应有“理解万岁”。
3.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头”。
所谓的“两头”指的是成绩好、表现也好的“尖子生”和成绩差、表现也差的“暂时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尖子生”的成绩和荣誉过分赞扬、宠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那么,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具有师爱的班主任应懂得,其实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
4.严师出高徒是师爱的表现。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集体管理激励艺术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既定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能促进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人的发展。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犹如船长指挥航船远航,唯有全体成员奋勇当先、齐心合力地工作,才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笔者在班集体建设实践中,一直在探索着有自己风格的班级管理模式。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有效运用班级管理激励艺术,对于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建设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1班级管理激励艺术的实施缘由
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实施激励,能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再者,通过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
2班级管理激励艺术的构成要素
2.1目标激励。
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目标对人具有吸引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管理,指导学生的行动,使学生的需要与学校、班集体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激励的关键是使目标能产生激励作用,故目标的制定,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适度性。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设定的目标越是切近学生的实际,越是符合学生的目前需要,就越能激发起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笔者根据学生实际,分层设定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帮助他们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让他们在不断实现目标的心理优势下,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较高的、长远的目标,并为他们实现目标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当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定期对目标实施和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学生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
2.2 民主参与激励。
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自主的,都有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愿望。中学时代正值人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参与意识尤为强烈。因而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使之由消极的被管理者变成积极的管理者。参与激励是指教师注意发挥班会的作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重大决策和学习目标的制定,经常与学生沟通情况,交流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和思想上与班级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如学生平时纪律考核、奖惩条例、班委选举等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笔者都发扬民主,充分讨论,做到班务公开,增强透明度。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当家做主的民利,也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从而推进班级的民主管理,促使班级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在实践中笔者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实际管理。如:课间与自习课纪律、教室卫生保洁、宿舍文明的管理等。学生懂事守纪,学风浓,成绩好,班干部能力强等。这是由于强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的结果。
2.3 竞争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既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更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应该“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群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化为激励要素,其中较突出的是把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化为重要的激励要素。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笔者在班级中经常搞些小组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活动,从而使班级管理效能更高。例如,我班每个学生都有各个方面的“竞争对手”,这包括:练习测试、卫生保洁、运动、朗诵、背书、宿舍文明等,笔者指导他们制定了很多评价表,每周公布“竞赛”结果。
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的实施应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应防止任何不合理因素包括班主任的偏袒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全员性原则,班级中学生的竞争不应只是少数拔尖“选手”的竞争,而应该是全员参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来竞争。比如只发“学习优胜奖”对大多数学生就没有激励作用,而发“学习进步奖”则对任何水平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
2.4 奖惩激励。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可以把激励行为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奖惩激励。
奖激励就是对学生个人的符合班级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学生个人的积极性。表扬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是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搞好班集体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主意识不断发展,而心理素质尚未成熟,无疑表扬在鼓励积极向上,争先创优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就算是成绩差的学生,我们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他们的突破口。用表扬、鼓励、信任的方法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不断进步。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表扬、书面表扬、物质表扬等,口头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有时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无声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和重视,从而内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惩激励就是对学生个人的违背班级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学生个人的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批评是我们老师最常用的惩罚方式。但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方式的不同给学生的激励强度也是有很大不同的。笔者认为,私下的批评往往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导,矫正行为,事半功倍。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胜过一火车的说教。“说教式”规劝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也是效果最差、成功率最低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奖惩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学生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同学和整个班级。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班风,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比枯燥的教条和班规更直观、更具体、更明确,更能够使整个班级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朝气。
3班级管理激励艺术的几个注意事项
3.1 各种激励艺术要因人而异。
人有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激励艺术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2 把握最佳的激励时机。
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做到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必须善于捕捉时机。笔者认为,班主任要抓住下列最佳激励时机: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对过错有悔过之意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这样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确当利用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对于学生来讲也可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负效应。奖励物质应与学习相关的物品,如书本、笔记来及其他学习用具等。如果奖励学生吃肯德基、巧克力,在笔者看来,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负效应。班主任工作重在激励学生的意志和精神,刺激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学习,激励学生不断的改造自我完善自我。
3.4 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其弱点。班主任切忌对学生有偏见,或是用放大镜来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优点,而一味的加以鼓励;或是用放大镜看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的缺点,而一味的加以批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确的做法是,平等的公正的面对每一个学生,强化其优点,弱化其缺点。
激励是班级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抓住不同的激励时机,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激励策略,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班级小组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提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从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概述及管理的有效路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小组管理 实施路径
做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式和方法,其中高中班级小组管理工作方法是一种很有实效性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长期以来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高中班级小组管理作为研究的方向,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抛砖引玉”的研究。
一、高中班级管理的概述
1.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方向调整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往往只是依靠班主任的单打独斗,单纯的说教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更多时候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单纯依靠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这样的状况下,班主任要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减轻班级管理压力,就要仔细查找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调整班级管理的实施方向,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改进现有的班级管理方法。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并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班级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通过班级管理实施方向的调整,将教师管理逐渐朝着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向转变。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高中班级小组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管理,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科学划分,通过小组划分对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有效的协同管理[1]。在管理过程中,主要管理要通过诸多小组活动实现。应该说,高中班级管理的小M管理与小组合作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学习管理活动,但是它不能算是一种全面的小组管理活动,全面的小组管理涉及班级管理的诸多方面,既包括学习方面的管理,又包括生活方面的管理,还包括纪律方面与思想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班级管理中的小组管理与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全面的小组管理包含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合作学习小组管理是小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开展小组管理对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班级各项工作建设,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推动良好班级作风的形成及后进生的转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有效实施小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班级小组管理实施的有效路径
1.组建班级管理小组制定管理细则
我们应该看到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落实小组管理工作,科学地组建班级管理小组是班级小组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较重要的一项工作[2]。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小组组建中,教师所采取的是非民主的组建方式,组建班级管理小组都是凭着教师的主观印象,很少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更多的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而不重视小组成员的组合能否有利于班级整体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这样的小组划分难以满足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小组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组建班级管理小组过程中就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地划分小组,让小组成员更加积极地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具体来说,在划分小组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习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再在每个层次学生中按适当比例抽取五六人组建管理小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细致化地开展男女生比例的调配,尽可能让管理小组形成较均衡的成员构成,这样的小组组建改变了那种优劣不均的小组组建情况,有利于后续高中班级小组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管理小组初步组建后,要在小组中选定威信比较高的小组长。与此同时,为了让小组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可以设置副组长及管理工作的监督员。此外,针对小组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尽的细则,管理细则的制定不能过于空泛,要联系管理工作具体的实践内容,详细制定班级小组管理的条例,条例的制定一定要遵循民主的原则,只有班级大部分学生赞同的小组管理条例才够作为有效的班级小组管理条例,因为只有大部分学生拥护的管理条例才能具有管理的生命力。
2.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
当班级管理小组完全组建好之后,教师开展相关的班级管理工作就不要再以学生个体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主要对象。要在管理过程中以小组作为管理的对象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小组作为管理的对象与以个人作为管理的对象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管理过程中个人出现一些问题不单单是个人的责任,个人所在的小组同样要承当责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当小组成员在管理工作中违反一些管理条例时,教师运用以往的班级管理方法,往往会处理违反条例的当事人,从而牵扯大量精力,未必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当小组成员违反条例时,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小组成员通报相关的事宜后,让所有成员对其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指正、监督,以集体的力量促进问题学生的及时转化,则往往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班级管理效果。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当自己的行为违反小组管理条例时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而且会影响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让每一个问题学生惭愧于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让其他人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对于出现管理问题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冲击。
同时,当一个小组成员出现了管理的问题时,其他成员不应成为局外的旁观者,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对其加以鼓励,帮助他改正错误,促进班级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小组管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不难看到,与教师那种苦口婆心的说教教育相比,同学之间的鼓励、交流与沟通,以及同伴之间那种真诚的关注与激励,能更容易地让当事人出现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让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更积极地向好的方向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管理中同伴间的互动与帮助对管理中出现问题学生的成长更有利。另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个体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能够更及时地加以反思,通过对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反思,找到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及个体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
3.发挥班主任在班级小组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班级小组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不能作为旁观者,反而应该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有责任对各个不同小组的管理活动进行指导,有效地监督不同小组的管理状态,在各个小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起到协调和统筹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小组管理的一些细节,如当一个小组成员出现一些管理问题时,要依照传统的管理方法,一般来说一定会找当事人进行相应的谈话,这种一对一式的面谈,可能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长远看缺乏有效的反馈和监督。面对问题学生,如果教师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不直接找当事人进行毫无情面的批评和教育,相反找问题出现者所在的小组进行教育谈话,在此过程中又要发动整个小组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并且督促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及时开展有效的监督,让同样的问题在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这是一种以面带点的管理方法,既照顾当事者的面子,又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还营造不留再犯空间的小组监督氛围,让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监督促进小组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师在小组管理的实施中,对于小组成员进步较大的要及时加以表扬,对于暂时有些落后的不要过多批评,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改正缺c、发扬优点,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小组长所起的作用,尽可能地在小组成员中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善于发现每一个小组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小组长在小组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带动每一个小组形成良好的风气。此外,还要定期开展小组间的评选活动,让各小组通过评选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扬各自的优点,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促进高中班级小组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
对高中班级小组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班级小组管理的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班级小组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