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科护理标准8篇

时间:2023-09-24 10:36: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标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护理标准

篇1

关键词:细节管理;护理管理;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18-01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极为关键。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有可能对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具体的应用包括从细节上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在制度的落实上加强细节的管理,以及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对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

1 安全意识要从细节培养

1.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为了使整个儿科护理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必须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地学习《 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做到警钟长鸣。在日常的例会中也要对护士查房、护理等工作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统计护理工作中的纰漏,由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教育。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根据制度对新成员进行知识考核。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也可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状况组织一些情景模拟,增强医护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

1.2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儿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儿童患者,由于他们自我控制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护理人员更要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患儿出现意外伤害。而在儿科护理病房中,交叉感染是非常容易引发的,为了有效预防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必须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对儿科病房每日消毒,定期检查,保障病房的卫生。医护人员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工作中注重个人的卫生。

1.3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儿科病房中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高警惕,对仪器的管理也要实行责任制,保证各仪器的正常状态,尤其是抢救仪器。对住院的患儿进行查房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在作护理记录时要保证内容的真实和客观。所以医护人员要注重工作细节,及早发现医护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增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4 培养风险意识:在整个儿科护理工作中,从诊断、住院到日常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带来重大的危害。因而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减轻风险的办法,并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控制风险,关注患儿家长的意见,及早发现隐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补救,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出科学的补救方案,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2 制度落实要从细节做起

2.1 细化规章制度:针对儿科科室的具体工作情况,要依据相关的“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儿科护理质量标准”、“儿科规范化服务流程”等专业管理条例,制定出专门的部门规章制度。对部门的工作做出实际、具体的评价标准,控制护理工作的质量。争取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2 实施动态监控:建立严谨的管理规章和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规章制度是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保障的前提。而在保证管理制度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基础上,紧接着实行对整个护理工作的动态监控也是保障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在对儿科护理工作实行动态监控的过程中,要培养细节管理的思想,要随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纰漏,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并及时地处理问题,完善护理工作。

2.3 强化过程管理:儿科护理管理不是一种目标管理,而是强调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检查管理体制、工作程序的科学性,以及工作落实的每一个细节是否达到标准。为了强化过程管理,必须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并给每人发放工作手册,每项工作都要按部就班,落实到位。对于治疗医械、护理药品等物品要具体划分摆放位置,并注意值班交接工作的登记,对于特殊的药品要相互交待好。

3 细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

儿童在每个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所以儿科护理具有非常高的风险。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与患儿沟通的难度很大;家属对于儿童患者在乎程度高使得护理增加了很多困难。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化管理来针对这些现象。强调每位护理人员都要注意细节问题,使护理更加人性化,避免出现不良的状况,为了更好的满足患儿的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模式替代原来的以疾病控制为本的护理模式。首先应该意识到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对他们的重视。然后应该更多的与患儿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知道他们对于护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只有他们的满意才是对护理服务最终的肯定。我们必须不断的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才能使得服务更加优质化。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要想做到没有缺陷,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要在整个护理管理工作流程中,加强细节管理的意识,细化每一个护理工作的要求,保证规章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的缺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素芳;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公企医刊;2010(23)

篇2

【关键词】 儿科;低收入;事业;发展

综合医院的发展,儿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科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儿科的收入可以,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综合医院儿科都存在低收入情况,现就儿科低收入现状做一些探讨。

1 原因分析

(1)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职工100%工资由财政支出,独生子女享受统筹医疗,住院费用能报销80%以上,这样家长能做到只要小孩生病就住院,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取消了独生子女统筹医疗,所有费用由家长承担,只有孩子患大病时家长才想到住院治疗。

影响家长舍不得花钱的原因有:一则自己的钱舍不得花;二则有很多下岗职工即使找到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没有钱给小儿看病。(2)受社区医疗服务点的影响:城市虽然小社区医疗服务点多,没有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点。(3)城市虽小,综合医院多,竞争强。(4)国家儿童预防保健方面做得好:做到无病早防,减少小儿生病机会。(5)综合医院儿科使用高尖端仪器设备少。(6)受物价局收费标准的影响:小儿成人一个收费标准,小儿操作护理难度大,并且工作量也大,儿科的创收离不开治疗、护理,儿科的所有治疗、护理都离不开护士,但是儿科护士的很多服务项目属无价服务[1],频繁的配药、续加药物,频繁的观察病情,频繁的处理小儿生活所需,频繁的重复护理、操作等都不能收费。例如,一个难度大的小儿静脉穿刺相当于7个左右成人静脉穿刺,一个一般的门诊输液小儿有时需要护士观察5次左右,如滴管液体过满看不到滴数,输液管扭折液体不滴,胶布离开,小儿哭闹,小儿好动导致输液外渗等,都需要护士一一的去观察处理,这一切都不能收费,导致儿科护士低价格收入,更体现不了儿科护士的劳动价值。(7)儿科支出大、收入少,儿科卫材消耗大。例如,固定一个小孩静脉穿刺部位所用的胶布相当于成人的3~5倍,棉签、酒精、碘酒的消耗相当于成人的2~3倍,配药、加药需要碘酒、酒精、棉签消毒,床单洗涤费比成人多,因为成人一周更换一次床单还是干净的,而小孩一天更换3次床单还是脏的,这一切消耗都不允许收费。(8)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清洁等方面的物品消耗比成人病房多。(9)儿科护理重复性强,但护士的重复劳动没有收费标准,例如,健康教育一个问题一般要重复宣教3~5次,因为儿科健康宣教是针对家长,照看小儿的家长不但轮换,静脉穿剌成功后可能因家长或者小儿自身问题能导致重复穿刺3~5次,护士的技术、服务是无价的,更换针头、碘酒、酒精、胶布的消耗都不能收费。(10)儿科病床周转率快,纸张消耗多,也没有收费标准。(11)儿科水电消耗比成人科室多。

2 对策

(1)根据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制定出特殊的收费价格,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标准时最好要儿科管理专家参与。(2)要把儿科特殊的护理服务作为特殊的商品对待,制定出与成人不同的收费项目,使儿科护士的高技术含量得到体现[1]。(3)制定护理服务价格时必须召集儿科护理专家参加,当前医疗护理服务价格主要由物价、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应聘用儿科护理专家参加,根据儿科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来共同制定护理服务价格。此外护理服务价格的收费项目应具体明确,根据小儿各年龄阶段所需的服务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收费项目,例如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命体征测量、配药、续加药物等实施项目收费。(4)重复护理的项目允许收费,所有消耗的物品也允许收费。(5)教育儿科广大职工处处为科室着想,人人增收节支。(6)想法开展业务项目增收。(7)医院允许儿科开展儿保服务项目。(8)有计划地开设综合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点,从而保证医疗、护理、服务质量。(9)医院要考虑到儿科的特殊性,工资、奖金分配核算上与成人科室有所不同,以激励儿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招揽儿科人才。

3 讨论

综合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儿科,儿科的发展又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医院的支持。因为儿科的发展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如果有关部门和医院不考虑影响儿科低收入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影响儿科的发展,儿科的发展受到影响也会拖医院发展的后腿。在同等医疗市场下,儿科支出大,职工付出多,但是收入少,职工待遇低,这样体现不了多劳多得,影响了儿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儿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几年儿科医生、护士严重缺编,人才没有还谈什么发展,同时给儿科主任开展工作也带来了难度,儿科收入低养活不了多的职工,导致医护缺编,特别是护理人员缺编更明显,儿科护理季节性强,护理人员只能维持淡季时工作,忙时一人要当三人用,这样无法保证整体护理到位,保证优质的护理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小儿及家长的一切合理的需要,要想使儿科护理服务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1],所有的护理服务、所有的消耗都能做到合理的收费,增加儿科收入,因此笔者认为儿科低收入现状是值得有关部门与儿科共同考虑的大问题。

篇3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

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各科室中,儿科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易哭闹,不配合,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对象特殊性,患者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从而让临床带教工作的不容易开展。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儿科护理实习人员很难展开实践环节;标准化患者属于一种全新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让一些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来复制真实的临床情况,以此来弥补护理教学中的缺陷[2],本文主要为了分析标准化患者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特选择了部分的儿科护理实习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33±1.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5名,有本科学历20名;对照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0.11±2.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6名,有本科学历19名;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依据具体的实习生入科后的实习带教计划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教学,使用传统的讲课方式予以儿科护理知识传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带教等[3]。研究组:(1)为护理实习人员准确好相关的学习资料,向学生普及教学大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张实习人员先自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儿科的相关护理基础技能,对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技术予以一定的了解,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并从中寻找出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2)让患者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并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主张讨论课程,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有: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理解,对护理操作的基本思路和如何解决实际的护理问题等;在课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予以重视和讨论,对实习人员存在的错误护理概念予以纠正,之后,让实习人员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并由专业的带教老师予以点评[4]。

1.3观察指标

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成绩和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实成绩主要采用计分制,分值在0~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该种教学方式更优;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向学生发放统一的问卷调查,由实习人员自行评价,旁人不予以干预。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比较可得,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实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性有许多,如:可以让护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有效的解决了护理教学资料缺乏的现状等,不仅大大增加了实习护理人员接触真实患儿的机会,也更为及时的纠正了错误的护理理论概念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教学反馈作用;在儿科学的护理教学中,主要是让患儿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技巧的提高,也大大增进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6]。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实成绩(89.99±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价值更优优势性,能够满足实习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生教学质量,其实施可行性较为突出。综上所述,对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总成绩,且更易被实习护理人员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学带教中借鉴。

参考文献

[1]RamstedtC:ZurOperationderangeborenenPylorusstenoseMedklin1912:8:1702

[2]向泉.探讨护理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患者(SP)对护生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66-68.

[3]吴安琪,李爱丽.标准化患者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92-594.

[4]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11.

[5]高洁,郑显兰,崔璀.简易标准化患者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3):162-164.

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SOP;有效沟通

护理之核心为沟通,沟通即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信息的过程。这项工作在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显得尤为重要,因其所面对的患者无法自身陈述病情,并且患者更是家长的“小太阳”,使本来就不轻松的护理工作更加特殊化、负责化[1]。所以,加强年轻护士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让护士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责任心,使患儿家长体会到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内涵。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护患冲突事件9例,因沟通交流不良引起的5例,占55%;责任心不强的1例,占11%;因护理技术不到位引发冲突的1例,占11%;对医疗工作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又不能灵活处理引发的冲突2例,占22%。

1.2护理人员资料分析

2014年发生9例护患冲突当事人的信息,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3名,工作年限最长37年,最短的2年。原因与职称级别和工作年限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与当事护士的性格特点如孤僻、内向,不会换位思考和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很大关系。

2方法

2.12015年1月开始对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教会护士学会评估,警觉过激情绪家长等高危投诉人群的识别能力,及时干预。2.2每月均要对本科所有出院患者发放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有10项内容,每项按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月底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效果。2.3制定有效沟通SOP。制定符合儿科护理工作特色的沟通交流手册,将儿科常规操作流程,包括出入院的接待语言,如何分诊和识别危、急、重症患儿,儿科常规护理操作中的语言交流技巧,凡事需要与患者进行必要交流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有激惹倾向的家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制成册,书的大小以能放在工作服口袋内为宜,方便携带和阅读。2.4进行情景模拟培训,并考核。由护士长和组长分别扮演护士和患儿家长角色,设置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案例,收集平时易发生纠纷冲突的事件,进行情景再现经典回放,使护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演练结束,让护士自由点评存在的问题,利用发散思维充分发挥护士的想象力,查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节的事件进行跟踪督查,了解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晨会后花10min学习然后现场提问培训的内容,了解从理论上掌握的情况;以跟班作业的形式,查看实际沟通交流情况,当场点评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点。2.5巧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分析科室发生护患冲突的原因,多数与护士的性格特点如孤僻、内向,不会换位思考和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关,其核心问题是改变护士对儿科特殊患儿人群的认知,改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克服消极、被动情绪。让护士知道患儿及其家长尚未发展到能够完全对抽象事物进行认知,所以沟通中运用做动作使家长满意,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用姿势、指物、做面部各种表情也会有很大帮助,切忌用冷漠、生硬的态度。2.6认真对待每次发生的护患冲突。对于每次发生的护患冲突,均组织全体护士讨论,一一分析发生原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按PDCA的工作模式进行追踪检查,查看整改效果。对于有情绪过激行为的家长示为纠纷、投诉的高危人群,列为重点交接班内容,提高警觉性和识别能力,及时消除不良隐患,杜绝护患冲突发生。2.7新老护士传、帮、带。在护理人员排班上进行新老搭配,沟通能力强弱的搭配,组织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理论培训。

3结果

3.1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典型案例回放,心理认知能力培训,提高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认真执行首问和首次接诊负责制;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学会相互学习,尤其是沟通交流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更应发挥积极主动的帮扶作用,引导低年资护士如何化解矛盾,发现纠纷相互补台,及时平息纠纷隐患。3.2每月均要对儿科所有出院患者发放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2014年1月—12月住院患者的总例数839例,对护士满意的例数755例,住院患者的对护士满意度平均为89.98%;2015年1月—8月住院患者的总例数681例,对护士满意的例数665例,住院患者的对护士满意度平均为97.65%。3.3各项投诉指标的统计对比,投诉率明显下降,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发生的护患冲突事件9例,因沟通交流不良引起的占5例,占55%;责任心不强的1例,占11%;因护理技术不到位引发冲突的1例,占11%;对医疗工作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又不能灵活处理引发的冲突2例占22%。2015年同期共发生护患冲突事件3例,沟通交流不良1例,占33%,责任心不强1例,占33%,家长无聊起闹1例,占33%。

4讨论

4.1本文制定的有效沟通SOP有以下三种用处:4.1.1将护理工作中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和沟通交流技巧。制定成通俗易懂规范交流手册;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使其快速掌握沟通交流技巧。4.1.2根据沟通交流规范标准,讨论发生不良护患冲突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规范和约束护士的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护理团队服务形象,取得患者的信赖与满意。4.1.3SOP是贯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精神核心(说,写,做一致)的具体体现,实现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简单化,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资料。4.2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对改善护患关系有推进作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亲和力,避免了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因互相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争执,防止医疗纠纷发生[2]。但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儿科医生紧缺,患儿就诊等待时间较长,护士与患儿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为更好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士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满足其对医疗信息的需要和减少医疗纠纷,正确认识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儿科特殊就诊群体,制作符合儿科特色的沟通交流规范,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技巧,更能有效地降低儿科纠纷、投诉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罗文英 单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篇5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结果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是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儿科是一个以小儿身心发育、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医学科室,凡是涉及到儿童健康与卫生的问题均属于儿科范畴[1]。鉴于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缺乏良好的认知及自控能力,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对的风险系数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更高,引发医患纠纷屡见不鲜,给患者及医院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如何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概率成为儿科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围绕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展开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5岁~10岁,平均年龄(5.5±1.5)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35例、消化系统疾病28例、神经系统疾病25例、内分泌疾病12例;病程3d~1.5个月,平均(25.5±1.5)d。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儿科疾病者。②无肝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严重病变者。③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①特异性疾病者。②年龄>14周岁者。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患儿临床资料展开深入分析,着重总结诱发护理安全隐患的风险因素,继而以此为依据提出对策。

2结果

儿科患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见表1。

3讨论

3.1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无论患者还是疾病类型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较高的风险系数;特别是近些年来家长对于儿童的溺爱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儿科临床护理纠纷屡屡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当前本就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因此,针对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群体,其护理行为中的一举一动均会对临床服务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摆在儿科护理工作面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35%)、服务态度差(25%)、业务水平低(20%)三方面,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将会导致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足够的职业素质,各项细节护理不到位,使患儿出现滑倒、坠床、烫伤、窒息等安全隐患的概率大幅提高[2];服务态度差则将会造成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哭闹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往往以粗暴行为对待,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了恐惧心理,影响其今后身心发展;业务水平低则表现为面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突发意外情况,如:患儿窒息、食物中毒等的处理上手足无措,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甚者出现死亡情形。因此,护理人员因素已经成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②患儿及家属因素。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对于病情缺乏足够的认知,此时家长肩负起了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桥梁的重任。但是,由于儿科疾病类型多样、病情复杂,患儿家长对此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不知道如何与护理人员展开沟通,致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误会被进一步放大,最终引发医患纠纷或者是医疗事故。特别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患儿及家属因素影响更为严重。③环境因素。受制于医疗机构规模的限制,儿科病房数量及病床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患儿就诊需求,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被安排在一个病房内,在空气流动的传播下,多种致病菌以此为递质大面积扩散开来,使得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对患儿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3.2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次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以供儿科管理工作的改进借鉴参考。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儿科管理者应坚决贯彻落实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儿科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等严格落实到各项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工作,将最新护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护理人员,在约束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行为的同时确保患儿能够享受到优质临床医疗服务[3]。此外,还应加强日常监督巡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儿科护理工作成果,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行为做出科学评价,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以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帮助。针对屡屡违反规章制度规范要求的护理人员,应给予通报批评、待岗、留职等处理,以从主观上起到震慑作用[4]。其次,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将儿科疾病类型、特点、危害性、具体的处理措施等内容传授给患儿家长,以促使其能够对儿科护理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转变患儿家长存在的错误认知,继而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开展;同时还需要患儿家长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学习、了解儿科工作的复杂性及艰巨性,换位思考,以给予儿科护理人员足够的尊重,使得二者之间沟通渠道更为畅通,共同为患儿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做出努力。第三,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辟更多的就医通道、提供更多医疗资源给儿科,促使患儿能够随治随走,提高病房、病床的周转效率。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强化消毒措施,每日定时对儿科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以最大程度降低致病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儿科病床与病床之间应采用病床隔帘将其隔离,一方面能够降低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相对封闭的空间能够给患儿从心理上带来安全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是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梅.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51-153.

[2]谭秀梅.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儿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08,27(36):113.

[3]刘海燕,于艳.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14):282-283.

篇6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个性优质护理;儿科

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个性优质护理模式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我院儿科实施个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来,取得良好临床工作效果。为进一步观察个性优质护理模式在我院儿科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300例儿科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包括儿科急诊、儿科门诊、儿内科、儿外科及儿科住院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3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63例,女13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3士1.4)岁。随机将患儿分为1组(150例)和2组(150例),1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2-11岁,2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3-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巡视力度,了解患儿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并根据医嘱做好对应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给予2组患儿个性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用药指导等多个方面。(a)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实际病情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释,并做好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生活指导等工作,充分保障患儿饮食安全和睡眠质量;护理人员要先与医师沟通,确定无错误时再执行医嘱;(b)心理辅导。儿科患儿发病后,会给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危重患儿。护理人员要不断鼓励家长,表明目前相关疾病先进治疗手段,并告知家长紧张和恐惧对患儿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长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c)舒适环境护理。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自身护理理念。改进护理行为,改善就医环境,集中管理需要消毒隔离的医疗器械,保证患儿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日常查房,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1.3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儿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4.0%,远高于1组(76.7%),P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非常满意(n/%)

比较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

1组

150

52(34.7)

30(20.0)

33(22.0)

35(23.3)

76.7

2组

150

75(50.0)

48(32.0)

18(12.0)

9(6.0)

94.0

2.2其他方面比较

2组基础护理落实率以及家长病情知晓率均显著高于1组,P

表2 两组基础护理落实率、病情知晓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落实(n/%)

病情知晓率(n/%)

1组

150

116(77.3)

121(80.7)

2组

150

147(98.0)

150(100)

3.讨论

个性优质护理是在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简化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服务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努力为病患提供最佳护理模式[1-2]。除上文所涉及到的基础服务外,个性优质护理还包括以下内容:(a)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岗位职责。我院儿科在开展个性优质护理干预前,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明确此项工作必要性,使全体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循序渐进,应将制定工作实施细则作为重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岗位设置、岗位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方法等,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人员具体职责,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b)简化工作流程,完善辅助系统。根据儿科临床护理特征,经过科室成员讨论和研究,设计出适合实际护理工作的记录单(表格形式)。充分减少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时间,逐渐取消周评估,并减少书写交班的次数,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排班模式,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人员为我科提供连续;改善基础设施,淘汰陈旧护理工具,进一步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需求;(c)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分工模式。根据我院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绩效考核应以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任务、专业技术难度、完成质量和日常出勤等指标为依据,绩效考核要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根据患儿、家属实际情况(如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护理人员通常会采取比较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d)营造良好环境,突出人性化服务。保持病区良好卫生环境,并保证新鲜空气流通。严格落实儿科各项护理要求。在开展护理服务时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强化人性化服务[3]。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将舒适带给患儿。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意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我科制定了相关护理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在实际护理工作不断强化个性优质护理工作内涵,不仅提升了护理水平,也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护理职业责任感[J].中国卫生人才,2011,5(9):23~24.

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措施;儿科院内感染;降低效果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入院之前没有感染发病,而是在医院治疗时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并且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就有的潜伏期感染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院内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治疗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优质护理服务是基于临床护理提出的新型护理方法,其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加强基础护理,还要对护理人员实行护理责任制,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1]。儿科院内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因此对儿科进行降低感染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护理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选入标准:患儿均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并且患儿在入院前没有感染疾病。男145例,女115例,患儿年龄2个月~11岁,两组参与实验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P>0.05符合临床对比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护士要向家属讲述医院管理的基本制度,并且进行安全教育,保持病房内的干净、舒适,若是呼吸系统高发疾病的时节,要对空气进行消毒。患儿在入院后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要采集标本进行检验,感染的患儿要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的日常进行教育,并且详细的记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要转变护理的观念,转为责任制护理,对于患儿治疗期间加强管理,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之间加强护理,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护士要结合儿科感染疾病的特点和护理基础要求,观察患儿的各项指标,强化口腔、皮肤、引流管、留置管等护理,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途径[2]。护士要采用温和的语气安抚患儿,一般来说儿科患者的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患儿年纪小,不易配合治疗,因此要提升护士人员的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护士要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情,详细的告知患儿疾病的治疗方法,让家属配合治疗[3]。护士要定期的对患儿的各项生活用品进行采样检测,严格洗手,减少病菌的传播。

1.3护理效果评价 医生要仔细观察患儿的感染情况,对于患儿出现的感染病例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患儿基本信息、感染情况、主治医生等,并且经由院内专职人员检查核实。

1.4统计学方法 行SPSS17.0对儿科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将感染发生率用[n(%)]表示,患儿感染率采用χ2检验,并且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率为6.9%,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7.5,实验组患儿的感染率要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将人文化的护理观念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基础、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并且加强对患者的交流,提升医患之间的关系[4]。在护理中要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行为,护理态度、语言等,对患者的生活、病情、用药、恢复指导等进行护理,从而减少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应用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情况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要以患儿为护理中心,并且加强各个环节中的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患儿的年龄不同,在护理中要根据患儿的理解能力,采用患儿易懂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进行护理。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不要让患儿在病房内大小便、随地吐痰等,对患儿的日常物品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的通风,严格的进行消毒和采样检测。护士要及时的发现易感传染源,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避免易感患儿感染上疾病。

综上所述,在儿科院内预防感染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患儿感染的情况减少,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提升,护理意义积极,可以在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晓荣,贾鲲鹏.浅谈儿科院内感染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6(6):536.

[2]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

篇8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儿科 护理

儿科护理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出生后至14岁前的儿童,由于这一时期的患儿在生长发育、理解认知能力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特殊性,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提出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的护理对象,在满足、理解、尊重护理对象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整体的要求[1]。2009年开展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推广,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收治儿科患儿132例,男107例,女93例;年龄2.5~13岁,平均7.8岁;住院时间5~32天,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人性化护理组)66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6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及疾病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以利于统计对比。

人性化护理内容:①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由于患儿心智及认知功能的发育尚不完善,新环境的改变容易使得患儿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和不适感。保持就诊环境的干净,通风,营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可明显减少患儿在医院早期的抵触和紧张心理。②注重患儿沟通:儿童时期的精神系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速度减慢,随着对周围事物的接触周围机会增多,其智力进入迅速发育期。患儿生长及发育过程中的认知功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患儿的心理认知及接受事物的变化不仅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护理工作的正确引导。通过微笑的表情,与患儿的亲密动作如拥抱、抚摸患儿可增加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少患儿的恐惧、不安心理。③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失误: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保证优秀护理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护理影响力的关键。儿科由于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儿科从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的培养,熟悉临床输液的操作要领,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儿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要做好三查七对,注意药物配伍要求及禁忌,注意配置液体时的无菌操作要求。在临床护理巡视中,要做到观察细致,不走形似,提前发现医护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患儿由于表达能力缺乏,临床护理人员在输液及治疗过程中要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护理治疗工作的质量。儿童由于机体抵抗力及表达能力较弱,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护理工作,还要对患儿的病情及体征变化进行细心观察,如咳嗽、皮肤张力、精神状况、大小便情况等,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以利于临床治疗。掌握常见病的临床知识和病理变化,可正确评估病情变化,利于早期发现问题[2]。④注重患儿家长沟通:儿科护理的纠纷多数发生在医务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减少医患矛盾的关键。多数患儿在家中较为重视,患儿住院后家属对医护人员要求高,增加信任感能够更好地进行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3]。

疗效判断标准: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综合评定,排除相关人为因素干扰。效果评价采用李克特量问卷调查表,分为5个级别进行效果评定: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最终进行总满意率的比较。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在出院时对住院患儿及家长意见进行总体分析,按照评定标准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人性化护理最早由美国人Watson首先提出,其主旨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并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人性化护理的提出是护理工作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不仅面临着患儿,同时还要通过家长的积极引导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临床治疗。患儿由于身心发育及认知功能较弱,对陌生环境和医护治疗存在着极大的恐惧和抵触情绪;同时患儿家长由于对患儿健康和痛苦过分关心和敏感,对医护的治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要求”和“零容忍”,这使得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显得尤其重要。

人性化的护理因为服务具体疾病人群不同,而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倡对生命的关爱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内容。本项研究表明,在经过人性化护理的患儿在临床护理满意率方面较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认同。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帮助患儿完善自身身心发展,积极配合临床医护治疗,同时也能减少相关医疗纠纷和安全意外。人性化护理的工作从患儿自身需求出发,注重细节和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儿科护理的重要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红艳.儿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5):98-9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