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36: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子商务从业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特征;创新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发展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拥有了更持久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的依赖于物流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将物质资源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商品与物流的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此外,电子商务为物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平台,将会重组物流的整体结构,物流服务效率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将物流的供应链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征,使物流管理能够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保证物流管理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所以其发展核心也正是信息化。因此现代物流要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也是现在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的储存数字化等等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自动化发展。物流的自动化发展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采用自动化分拣、识别、配送等等,能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误差的同时扩大利润。
(3)网络化发展。物流的网络发展借助着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项重要的外部条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将物流的信息化延伸到网络化,网络化也就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网络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的及时存储和的形式,庞大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了物流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网络化服务,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4)智能化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管理也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5)多功能系统化发展。集约化电子商务要求物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相关配送服务,因此物流在不断地追求系统全面化的高效服务,在多功能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
(6)服务人性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人性化就是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相应的便携化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不但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柔滑性还附加了增值服务。
(7)协作化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没有满足专业化服务及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对于电商的信息化业务操作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物流设备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整体自动化、机械化的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同时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浪费资源。
(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起步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的很快。而这也带来了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物流管理的体制建设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脚步,使得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在物流管理的体制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网络体系也并不健全,影响了物流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缺少专业相关人才
大多数物流企业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加看重生产,而不重视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管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没有更好的结合。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物流行业已经是国家建设的主动力了,但是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却依然稀缺,而且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人才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导致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职业,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行业掌握不足。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革新办法
(一)完善制度管理,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监管
为了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物流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在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中,政府应在有关政策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统一的发展规划,积极健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结构转型
物流企业要提高管理理念,创新认识,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此外,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的监管,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多以中小型分散为主的问题上,实现结构转型,现代物流要形成一体化规模。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下,通过结合信息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新型物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着重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增多,培养出物流相关的人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许多高校也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其次,对于已经从业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关键词 微商 商业模式 平台战略 云集微店
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这样的商业巨头。但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从未间断,2011年开始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分层制微商快速发展的几年,同时也暴露了这种商业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2015年开始,平台式社交电商开始出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得到了业内、政府部门以及市场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社交电商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我国电商商业模式发展演变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通俗的理解,商业模式即企业进行经营和赚钱的方法或途径(罗珉,2015)。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维持生存、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商业组织体系,由多种不同的构成要素组成的(盛亚,2015)。这些不同的构成要素及它们的关系反映了商业运行逻辑,描写了企业的内部结构框架和资本运作规律,以及外部的关系网络,是企业价值活动和价值增值的组成要素集合。按照商业模式的这一内涵标准,我国电子商务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以下多种商业模式:
一是B2B电商商业模式,即business 2 business。B2B电商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这种商业模式的r值核心是降低产品从厂家到零售商的渠道成本。二是B2C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当前,我国出现的大量深耕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商平台(如酒仙网、贝贝、聚美优品等)也属于B2C电商。三是C2C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淘宝网这种个人卖家对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四是C2B电子商务模式。C2B电子商务模式是对传统以产品为驱动商业模式的革新,侧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受制于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和服务能力不足,当前我国C2B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五是以微商为代表,依托社交平台建立与发展起来的社交电子商务模式。
在以上5种电商商业模式中,前4种都属于“搜索电商”,都是依托互联网数据搜索和信息检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社交电商是以分享经济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信息不再依托于自己的搜索,而是依托于好友的分享传播。
二、平台式微商产生与发展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包括网页版、PC版和移动应用APP)。根据腾讯集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89亿,是我国用户最多的社交平台。
微商是指依托微信这一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宣传并最终实现产品与服务销售与盈利的商业模式。我国微商产生于2012年,并很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2年至2015年是我国分层制微商快速发展的阶段。所谓分层制,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制造商通过微信的信息传播和分享功能,借助于微信庞大的用户规模分层发展销售商,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分层制下,各层级商通过产品差价或厂家提成获取利润。分层制微商的快速粗放式发展导致这种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个人商诚信意识缺失。这两个问题的出现极大的营销了微商的社会口碑和宣传效果,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2015开始,一部分具有创新思维和变革精神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开始将平台战略思维与社交电商的理念相融合,推出了平台式微商模式。平台式微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层制微商存在的主要问题,引领了微商发展的新方向。
三、云集微店商业模式分析
云集微店是我国平台式微商的典型成功案例,其在2015年5月上线后很快取得了业界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经过对云集运营模式、价值取向、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以及前、中、后台的功能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云集微店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其以下商业模式:
第一,集中采购,降低商品单价成本、保证商品品质,通过规模经济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社交电商具有一般电子商务本身虚拟性特征,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满意度对于客户黏性与口碑效应至关重要。和分层制微商以及代购微商的小批量个人进货不同,云集微店通过中央采购系统为广大卖家提供品类丰富的商品库。这种集中采购的模式既可以有效把控产品质量,同时又可以降低产品单价成本。目前云集平台已经和多家母婴用品、日化用品、家居用品的知名品牌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
第二,强大的后台管理、商品图片与文案编辑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云集微店的价值取向是解放个体生产力 ,为大量有意在微商行业创业发展的个体提供完善的创业平台支持。通过强大的高效、集约化的后台管理与处理系统,云集微店极大地降低了微商从业者的创业成本。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云集微店改变了社会公众对于微商从业者“非正规”的观点,打造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微商正规军。
第三,完善的中央物流、售后服务、用户交互系统。用户体验是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客户满意度,真正留住客户的关键。云集微店打破了传统制微商个人单独发货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建设了完善的中央物流系统,目前已经和顺丰物流、亚马逊物流、心怡科技物流、中有邮政物流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云集微店还提供传统制微商无法比拟的售后服务和用户交互系统,极大提升了客户的用户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社交电商是未来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是真正实现中央政府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以云集微店为代表的平台式微商的崛起引领了我国社交电商发展与进步的方向。在分享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交电商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创更新的空间;广大电子商务从业者要真正从用户和创业者的视角出发,紧紧把握住社交电商发展的瓶颈和主旋律,探索更多的新型社交电商模式。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王厚君(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MPA、MBA教育中心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一、我国电子商务和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在各个行业间起到了融合、推动、催生新产业等重要作用,无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质量、增加产业效益的新引擎。2015年5月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但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方全不统一、欠缺诚信体制的完善、不规范的市场秩序、相关配套运营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等,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制定整治措施、规范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目前我国餐饮业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餐饮业也紧随其后。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人民口味不一,也因此中国自古就有菜系之分,当今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饮食文化也在其列,伴随着菜系分布的还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样式,不胜枚举;从经营方式上来看,不乏各种中高档的酒店、宾馆、会所,也包含各种茶馆、酒吧、咖啡厅的饱含中西文化特色的经营方式;从经营规模上看’大到集团、企业,小到个体商户,良莠不齐。从吸纳就业能力来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的快 速发展,餐饮业经营规模随之扩大,其吸纳就业能力也随之增长,为缓解就业压力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整体来看,餐饮业发展前景仍不乐观,分散零散、规模小、竞争力弱依然是常态。
3.我国餐饮业与电子商务之间适应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网络的普及让电子商务不知不觉得进人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餐饮业与电子商务二者同样都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服务经济的范畴。而服务业是以经营方式灵活多变,以消费者为核心为主要特点的全新产业。服务经济中以餐饮业最为精通服务的本质,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客户为一切工作中心。绿色营销、网络服务,线上线下’作为新的营销理念也逐渐被传统的餐饮行业所接受和认同。
传统的餐饮业操作过程复杂,浪费大量人力财力,新型的电子商务的介人能够把传统操作流程电子化、数据库化,使整个过程的操控更加便捷,也脱坡了传统餐饮业中耗时费力、管理不到位、客源单一等等窘境。
二、我国餐饮业中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电子商务与餐饮业混合式精英人才
电子商务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比较高,而我国传统普通的餐饮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对较低’造成整个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而在传统餐饮业中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逐步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兼备高专业素养和餐饮技能的餐饮混合式精英人才极度匮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定势,餐饮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混合式精英人才是提高整个餐饮行业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是电子商务与传统餐饮业融合应用的重要课题。
2.缺少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单纯的讲餐饮管理是指从组织客源、采购食品加工前的原材料、厨房对原材料的加工生产最后到产品进人餐厅或送达消费者的系列管理过程。那么在电子商务介人、融合到传统的餐饮业的过程中,技术含量的增加以及宣传、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流程建设是电子商务在餐饮业中进行应用的前提条件。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普及已经为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所接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传统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背景下,大部分餐饮业的内部管理并没有以电子化内部管理为主导,仍然沿用着传统餐饮业中手工或半手工的状态,实现电子商务化的环节还不够透彻,对电子商务的优势挖掘还不够深人。
3.网络运营力度严重不足,宣传效果不到位
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普及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网络是培养网络商务成长的肥沃土壤,但是电子商务发展到这个阶段,赖以生存的网络在规划、发展上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虽巳有部分餐饮企业、个体商户着手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络宣传效果,推动力不足、网络营销方式欠缺、缺乏网站维护、品牌意识不强等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着。虽然已经有了利用网络的意识,但是对于网络作用的挖掘、对网络销售优势的运用还有所欠缺,电子商务在餐饮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缺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是,老死不相往来,各扫门前雪,互相交流沟通少,信息交流共享更是凤毛麟角。餐饮行业各为其主,过分强调自身的发展特色,排斥甚至仇视同行业间的交.流合作。电子商务的介人和融合,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共享客户资源。各为其主的发展,各自为营的经营方式,缺少统一机构的领导和规划,使得餐饮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未来发展缺乏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前景方案。
5.没有相对应的物流手段
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是物流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基础,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明显出现供不应求、模式老化的情况,及时出现与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的物流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餐饮业中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具休措施
1.加强精英人才的培养
在目前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的现状下,餐饮业复合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协调相关教育机构,设立培养电子商务及餐饮复合学科专业,扩大学员招收,为现代g饮电商复合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在现有从业人员的再培训与发展方面,首先应提高餐饮行业人职门槛,各个岗位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制定相关从业人员行为标准和规范,同时设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餐饮行业中。尤其是对于企业上层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培训和管理专业水平的提升,起好“领头羊”作用,逐渐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和谐发展环境,促使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传统餐饮业的优势,从而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2.合理完善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作为新鲜血液进人餐饮业的电子商务要充分发挥电乎智能的优势,在传统餐饮业的各个环节实行无缝对接,用高科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来提高销售服务的准确性和质量。在管理形式、用餐饮食标准化、烹饪技术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自动化等方面都要同步实行电子智能化,通过各个环节的优化来促进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其次,在企业内部的人员出勤管理、收支统计、财务报表、员工业绩等方面也要实施系统的电子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技术自动、准确的优势,全面系统的对各环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好市场预判和未来发展规划,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最后,利用电子商务的智能、精准优势,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电子商务一体化服务。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餐饮业的成本控制被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和保险程序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有机结合,扩大餐饮行业原材料的选购市场和产地多样化,用有限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原材料标准,从而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行业标准。
3.开展多元化网络营销手段,扩大宣传效果
网络的普及让网民的群体逐年成倍增长,年龄已经不再是网民的具体标识,面对不同层次网民的需求网络宣传手段也需要多元化,用以促进消费人群的多元化。虽然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是当前网络营销机制不健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和企业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无不制约着网络营销的宣传效果。当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净化网络环境、建设机制健全的网购平台,同时保证资金安全流动,确立了实实在在的网络运行规则’才能够确保消费人群的稳定,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要进一步健全网络营销的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当前,各种网上订餐软件、团购网站层出不穷,同时也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前3?15晚会曝光某网上订餐软件对上市餐厅审查程序不严格,作坊加工产生的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开展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手段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和制度化。
跳出传统形式的营销手段,与时俱进,如设立社区营销,把消费群体固定统一在某一小区或地区、如设立博客论坛,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美食专家加人讨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整个企业的运营方向和改进方向、如简化网上订餐服务’通过电话智能订餐和APP下单等多种方式同步进行,针对不同的人群出台相应的营销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4.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合理的发展规划
电子商务融合应用到传统餐饮业的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传统基础扎实的餐饮业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合理的发展规划。
首先,面对种类繁多的原材料、人员登记、仓储管理,需要建立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整个运转系统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用先进的电子化设备管理纷繁复杂的运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准确和自动化使整个企业的运营更加的计算机化。
其次,重视培训和招收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管理中将企业运转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系统能够全面包含企业运转全过程的控制。
最后,在发展规划上积极推动传统餐饮业与各种网络企业的合作交流,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武装tfc化传统餐饮业的消费人群、生产加工程序等等各个环节的发展趋势。
5.提高物流手段,保证物流质量
在电子商务融合应用传统餐饮业的整个过程中,物流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物流手段的提高、物流效率的保证是让消费者接受并认可的基础。
建立健全一个为大众认可、诚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享行业信息资源,并对运转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运营行业及消费者提供物流安全保障和行业安全监管’同时制定行业进人门槛以及服务规范和消费者、经营者的责任义务规定,建立诚信管理监督问责体系,并联合其他行政部门进行同步监管,优化物流环境,提高物流水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同样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的储备及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涉猎计算机、贸易经济、物流管理、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培养时间长,因此人才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仅仅依靠科班院校出身的人才显然巳经供不应求,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在职培训也是行之有效的。
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在物流领域独树一帜,发展迅速,为普遍的企业及消费者所认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单纯的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还需要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先进、开放、实用和安全的原则下,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共享、优化配置,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渠道,而现有开设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文章从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模块,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功力。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我国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得比较普遍,中高职的三二分段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跨境电商背景下中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院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中高职的衔接并非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实现中高职在招生制度、管理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化设置、课程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衔接,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1]。近年来各类职教集团的组建、行业企业的参与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中高职的衔接,但微观上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推动。
一、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
(一)市场需求旺盛,但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2016年电子商务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6.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近30%。在中国“互联网+”“一带一路”战略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海量的市场空间、得力的政策扶持,给予了开放式电商平台发展的优良机遇。然而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需求和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面Φ氖侨球客户,需要从业者掌握一门外语;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文化、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从业者具备较为综合的文化素养以应对各国客户;从业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电商销售平台、跨境物流、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知识。显然,兼具良好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外贸知识和技能、懂得跨境电商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是较为短缺的。
(二)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滞后行业发展
到目前为止,跨境电商专业还没被纳入高职院校的专业目录,却被纳入多个其他专业下的专业方向,导致在培养建设过程中出现争抢和推诿的现象。其中从业最多的商务英语专业也没有获得跨境电商方向的许可,呈现出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教育短板,而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尚未把跨境电商纳入专业课程设置的议程。
(三)跨境电商人才教学,存在“三无”现象
第一缺教师,没有专业沿革,无法进行企业引入,现有学校老师到企业跟岗实习困难重重,也很难寻找合格的兼职教师。第二缺教材,学校教材理论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企业培训教材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在校教学要求。第三缺实训条件,有电脑,有网络,或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训平台,或真正能用于学生实训的机台比较稀缺,无法满足学生真实运营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的职业能力分析
(一)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包括性格品质、工作态度、道德素养、法律意识、交流表达、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运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毫无疑问,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基础,当然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非常重要。
(二)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特定的核心能力是直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岗位应该具备的专门能力,总体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三大模块的能力。电子商务模块应该包括商务信息收集和网络市场调研,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店设计与装饰,网上采购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店运营管理,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网店推广,数据分析等能力。国际贸易范畴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基本政策,国际产权和国际物流知识,国际商务谈判的方式和策略,熟悉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掌握进出口单证的填制。商务英语模块要求具有良好的产品英文描述和翻译能力,有效利用英语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询盘、发盘、还盘处理及表达接受的能力、外贸英语函电、物流英语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应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客服能力、订单处理、图片处理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营销策划、网店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就要低一些,而这恰好是高职学生重点要培养的。
三、跨境电商下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明确指出:“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如果高职院校充分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从理论上每年可以吸纳50%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这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率高薪酬水平低、上升渠道不畅通、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中职教育摆脱了“就业教育”和“终结教育”的尴尬境地,解决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荒”问题[2]。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实现大比例的中职高“3+2”分段衔接,从近年来招生生源素质大幅度的提高来看,中高职衔接确实是家长择校时最为看重的一点。当然,现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层次之间还存在断层、脱节现象,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布局,不是某几个学校在底下私自合作就能够完成的。
1.课程标准界定不清,缺乏统一性
课程标准作为规定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实施建议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及结果标准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缺乏国家专门性文件的统一说明,中高职统一课程标准的缺乏使得中高职之间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各自的认定,往往会自主设计各自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在培养方向上的差异,客观上也增加了课程标准衔接的难度,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受办学资源、生源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很难分方向培养。
2.课程设置重复,缺乏整合性
电子商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特征,但由于中高职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脱节,其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相近或相同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重复。对部分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研发现,课程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提高和深化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重复率高。据统计,中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率达到30%~60%[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重复主要体现在有些电商课程学生在中职教育学习过,进到高职后又遇到同样的课程,这无疑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如《电子商务概论》《Photoshop》等课程。这对于学习动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又一次折磨;对于能动性强的学生来说,进到高职学校是想学到更多的不同的知识,这种重复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高职的学习和中职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学历不同罢了。
(二)跨境电商下基于核心能力的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构建模块化课程
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根据跨境电商需要的职业能力要素及其要求的高低,分别构建不同的课程模块,用以支撑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通过专项、短期训练就可以获得的能力,可以通过一门课程来支撑,如用图形图像设计一门课程来支撑商业美工能力的培养。那些需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可能需要多门课程来支撑,如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由初等英语、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培养,课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适应能力类的基础能力可能无法通过单个课程来支撑,但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来慢慢培养。
2.优化专业化课程
根据跨境电商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进一步精简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讲授中,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例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的学习,在外贸结算中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使电子商务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根据跨境电商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中高职院校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衔接中高职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衔接,垂直衔接反映了课程的延续性,水平衔接反映了课程的整合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层次性,合理地选择课程模块,并对这些课程模块进行序化,构成中高职各自的课程体系[4]。中高职围绕各自的工作岗位选择课程模块,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选择课程模块,切实体现中职重基础、操作,高职重实践、解决复杂问题的培养目标。例如我们一般将PS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而将网络营销安排在高职阶段,就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一般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涵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基本求职需求。高职阶段则要重点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以保证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中高职阶段都会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加以区别,既要体现课程的延续性,又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性。网页制作课程虽然中高职都有,但是要求不一样,中职阶段偏重于静态网页的制作,而高职阶段偏重于动态网页的制作。
4.加强校企合作
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进入电商企业,让跨境电商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跨境电商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跨境电商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笔者了解到跨境电商贸易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部分中高职分段衔接的电商专业学生去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也让学生真正运营企业的敦煌网和速卖通账号,实习结束后录用工作出色的毕业生。这种订单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选人用人时间,也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N].中国教育报,2012-05-30(6).
[2]韩永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33-37.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带动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
在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看似矛盾的一个现象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电子商务企业普遍注重从业者的实践操作能力,虽然很多高校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毕业生仅凭着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这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偏低,毕业生不得不改投其他行业,这更加剧了行业人才缺口的拉大。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按照专业培养重点的不同,专业课开设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向:
1. 应用型方向课程
应用型方向电子商务课程以知识面广为主要特点,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行业得到应用。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商贸、法律、会计、营销、管理、企业信息化等理论课程,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电子商务项目设计等技能课程。
2. 管理型方向课程
管理型方向电子商务课程以管理类为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企业管理、商贸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
3. 技术开发型方向课程
技术开发型方向电子商务课程以技术开发应用为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后在技术方面有所专长。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编程语言、网站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操作的专业,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几乎都安排有模拟实践课程,通过电子商务模拟实践软件操作,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一些电子商务操作流程。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现有的模拟软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软件流程跟实际脱节
电子商务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已经很长时间,但是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并不成熟,很多业务流程在不断的改进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模式,而供应商的软件是根据以前或现有的业务流程模式开发设计的,由于开发成本高,软件开发商不可能根据市场实际重新开发软件,做到实时更新。
2.模拟软件和电子商务的真实应用还有距离
模拟软件只能虚拟出一种模拟环境,在这个模拟环境中学生要扮演商家、银行、物流公司、消费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的操作模式都是固定好的,所以与真实市场中事事瞬息万变相比,模拟软件中各角色内容显得太模式化。此外,模拟软件中大量数据信息都是学生杜撰出来的,远没有真实购物环境生动、吸引人,学生不能真实体验到现实电子商务操作应用的魅力。
三、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造成市场就业和人才需求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完全脱节,电子商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高校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电子商务专业有主攻营销方向的,有主攻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的,有助攻国际贸易方向的,甚至有主攻会计方向的。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都很迷茫,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所学的专业知识到底能不能用的上。所以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一定要向市场需求看齐,了解市场上人才需求对电子商务人才有什么样的专业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开设专业课。
2.专业师资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专业,大部分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是从经管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队伍中调出的,真正具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非常少。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多是半路出身,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将专业知识体系融合。
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的缺乏也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又一突出问题,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如果老师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
四、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两部分。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要能够满足社会基本需求。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逐步掌握电子商务分析、管理、设计、维护等应用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营造实战环境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一方面,应加大电子商务网络实验环节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让老师带队带领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的知识技能,并不断的优化实践教学。只有摸清了行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学校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需要。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到行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二是要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相关的教学研讨会;三是要积极吸纳熟悉电子商务业务流程、有实战经验的行业专业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使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得到改善。
电子商务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针对电子商务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不断进步。各个院校的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应电子商务的考试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电子商务实际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海艳.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之探讨[J].时代教育.2011.9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规模;扶贫战略;观念;扶持政策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相关政策的扶持,互联网的覆盖率、农村等级公路覆盖率、电子商务相关服务网点数量的逐渐提高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日趋向好。
(一)发展基础逐渐完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和农村服务业等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渠道[1]。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交易规模和覆盖地区面积不断扩大,为农村的产业协调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村扶贫战略的实施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控制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短板,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有效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丰富的农资能够更快更便宜的到达农民手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于线上平台能够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的销售,降低库存压力和成本;能缓和时令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销售,将数据反馈给农业生产者,使其优化农产品生产模式、针对市场需求生产、淘汰落后农业产能,实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加速农村金融、农村旅游等服务业进入农村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更好发展。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在2018年,由商务部指导,29家单位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351个贫困县,推动企业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产品上行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阿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网店近1200万家,较2017年的985.6万家大幅增长,全国淘宝村数量达3202个,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农村庞大的产业人员规模和交易需求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借助低成本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建立农村电商线下服务站和淘宝村,充分挖掘优势产业潜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农村新型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农村快速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三)形成了多种运营模式,标准化、绿色化等趋势显现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各地结合地区优势和政策支持,形成了三种较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打造品牌网上超市为核心,通过产地采集将符合平台标准的产品纳入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平台推动模式,例如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家具销售产业;以政府为主导,地区机构、服务商协同配合,帮助农民实现政策、商品、信息、物流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政府加服务商模式,例如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的书画销售新模式;以农民自行利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网上对接市场,利用平台资源和沟通渠道完成网上交易、物流售后等活动的自下而上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等趋势日益明显,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标准化趋势: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农产品国际标准逐渐被引进国内,国家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标准,推动农产品走向了标准化;绿色化趋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生产、物流、销售、消费全流程,做到节能减排,走向绿色节能化,促进了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化趋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村电子商务上行的错位竞争成为可能,开放创新、绿色协调的生态体系的出现,促进了传统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在对目前农村电商现状的研究中,农村电子商务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扶贫战略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国不同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最活跃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淘宝村95%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市场规模大、服务体系较完整;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等地区才刚进入初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思想观念滞后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首先是部分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够重视,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在知识匮乏,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足,政府对市场秩序缺乏引导、监管。其次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对于电子商务宣传力度不如城市,农村人群对于新的农村电子商务接受能力不足,对于网上销售、网络支付、物流售后等环节不了解,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服务能力不足。最后是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危机意识、创新能力匮乏,小富即安,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三)农村电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
农村电子商务对基础设施依赖性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网络知识和技能缺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17年底提升3.0个百分点,农村网民规模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水平较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网络设施设备、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建设仍然有待提升[4];网络知识和网上销售技能的缺乏,多数农民对于生产的产品如何通过网络销售配送、如何跟踪订单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不够了解,农村电子商务不能顺利进行。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支撑力量,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对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人口聚集程度低,农村公路质量差、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设施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的产品储存时间很短,易腐败,对冷链物流、保鲜配送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网络支付方面,农村网上银行使用率较低。农村地区多数销售来源于现金直接交易,受限于认知水平,农民对于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手段使用率远低于城镇人群,网上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
(四)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
农村电子商务规模小、实力弱。虽然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1.37万亿元,但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个体规模和交易额都很小。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大多数是以单个家庭、小作坊为单位,利用地方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的模式,产能小且限制较多,难以大规模生产且标准化程度低。随着经营者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销售难度逐渐加大,产品的成本、产能、品牌知名度都制约着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5]。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了上百家网店产品单一、销售模式僵硬的现象,同质化越发严重。部分网店经营者缺乏品牌价值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网店竞争力不足,多数网店采用的分销模式,没有产品特色,不利于品牌和产品差异化的建设。
(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人才
农村电子商务涉及网络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相互协作,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群体,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等创业团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对市场发展有准确的判断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运营不仅需要计算机操作技术,还需要一定的经营管理、服务协调能力,这是大多数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具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较城镇不足,难以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在乡村发展。
三、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政策法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范、人才引进四大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重视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起足够重视,出台相关积极的建设意见、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积极性,宣传先进案例,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完善国内的电子商务法规,提供法律支持,加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的成功经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重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政府要配合银行、社会资本,建设多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产业基地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做大做强,对于农村电子商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贷款、融资支持。在税收方面,对于农民创办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买卖时,可以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消除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的顾虑,提高经营积极性。
(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降低农村地区入网门槛和资费,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农村电子商务是依托在网络基础上构建的商务平台,良好的农村的网络环境才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商要加强网站建设,在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上提供网站建设、网店开通、美工设计、店铺装修、营销技巧等教程,让广大农民能够积极主动,无顾虑地参与到电子商务市场中,了解操作流程并自行创办网店,提高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加强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结合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农村传统商贸企业建设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时各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物流站点可以共同打造线下展示店,为农产品提供展示和流通平台,帮助农产品进入网上商城销售。完善农村网络支付和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应当指导农民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手段,消除农民对于网上支付的顾虑,提高在线支付的使用率。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格局,对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给予现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三)政府强化引导,规范市场发展
政府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内容,尽快出台适合当地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办法,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与服务标准,规范市场。发挥电子商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等团队作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明确方向,避免盲目跟风,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管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假货”、“刷单”、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质量。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在经营店铺时候,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电子商务扶持条件和设施,例如创业免息贷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还应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技能,在店铺经营时要注重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请必要的专利、商标,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者要正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动力[6]。
(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培训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贸易的方式,其特征有:人员素质高、资源消耗低和污染排放低等。电子商务深入融合了生活、工业、金融、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并极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格局与传统商贸的模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物流,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支撑,但是当前学校难以为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物流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因此,各学校应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物流应用型人才,进而保证物流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1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对于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分析及了解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是综合的。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
(1)物流从业人员对于物流的基础知识必须全面牢固的掌握,在物流行业中物流从业人员基础的知识十分重要,同时也需实时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来满足将来的发展,进而更好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服务企业。
(2)物流从业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形式所趋,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各行各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在物流行业中最为明显,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物流从业人员完成高要求的工作,进而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的能力,就能够熟练的操作物流信息系统,并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由于物流工作的实践性要求十分的高,所以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要求人员快速上手并掌握物流各个方面的工作,并快速熟悉工作流程及工作业务。
2培养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需注意的因素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培养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方面需考虑的因素有:
(1)培养人才模式相对单一。当前对于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仅只是依据学校教育模式进行,然而学校教育模式与物流行业的实际之间存在着差距。此外,不够了解物流行业的市场趋势,不能够及时将新的理念融入到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依然按部就班的应用现有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电子商务的环境存在差距,从而降低人才培养的效果。
(2)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在学校进行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般只注重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仅限于书本,与当下的社会市场环境脱节,这就使学校不了解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对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的人才有欠缺。此外,这对培养的人才日后到物流行业就业造成影响,对于整体业务的操作并不熟悉、出现不能快速上手业务的现象
(3)人才评价标准的不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能够引领学校对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学校在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对于专业知识与学业成绩比较看重,忽视关于电子商务知识的评价考核与物流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复合知识的学习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将自身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从而与应用型理念背道而驰,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对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最终影响自身就业及物流行业发展。
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3.1整合教学资源
学校对于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校内与校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为双轨制,改变目前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教学和企业实战有效结合,并无缝衔接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进而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当前电子商务中的物流行业的特点有:较强的操作性、较多的环节与订单、较长的链条及规模较小、地域较分散与规模较大的客户群体,这就需要在进行专业教学中不仅仅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强化学生关于专业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可以根据物流行业具有的特点定制专业的教学目标,聘请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士进行课堂教学,与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建立实习与校外参观基地,及在假期间安排物流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到社区物流服务站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而满足物流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2化课程体系
学校应根据电子商务环境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在现有基础上调整完善课程体系,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架构平台与模块相统一的课程,对两个平台(专业教育的课程平台、通识教育的课程平台)、三个模块(专业的方向课程模块、个性化的拓展课程模块、创新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进行构建。此外,结合物流的信息模式、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模式与物流服务的管理模式,深入挖掘物流行业中的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建设运营和管理、物流服务的管理、物流的法律法规、物流的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进而完善专业知识,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最终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物流专业知识。
3.3增强人才的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
学校通过改变现有教学主要是老师单向给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学任务,老师仅利用灌输方式将现有的知识和资源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完善,难以满足物流行业需求;然而通过根据电子商务环境让学生们参与实践体验、互动交流、案例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等进行培养;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更符合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4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
学校应改变现有的人才评价标准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方式,建立全面、科学、综合、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能够综合评价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重点考察学生在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为避免学生走形式,需交于实习企业进行评价。通过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进而完善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物流应用型人才,促进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4结语
总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明确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面向物流行业需求、找准定位,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深入探究电子商务环境下高素质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加强对学生商务运作、业务操作、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熟练操作业务、精确管理商务、迅速处理信息技术等能力,最终满足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的需求,促进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富建.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J].管理天地,2016(02):131-132.
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交叉型学科,它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法学以及物流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很多高校提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宽泛,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就业方向,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解为电子化技术加商务知识。在专业教学内容上并无侧重点,没有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中几乎囊括了所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什么都学结果就是什么都学不精。仅仅把机械地传授多学科知识作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的电子商务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很多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细分不够,电子商务本质是商务,但实施电子商务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如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人机接口设计、Web程序设计等,但四年的大学学习是不可能成为精通技术的电子商务通才的,事实上也是不必要的,必须根据市场和学生的兴趣重点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专业涉及范围广,教学内容包括市场营销、信息调查、市场策划、网络计算机技术、国际贸易等。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有偏差,加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能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岗位需求去求职,难以将所学专业技能发挥出来,造成了就业困难。很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合理搭配、核心课程的安排上不尽合理。由于高校在学科整体建设目标以及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不同,文理科背景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差异巨大。同时,选用的教材局限于概念的介绍,不注重教材内容的应用特性,关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和运作细节较少涉及,教材改编远远落后于实际,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已经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影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技术基础上开展商务活动,本质上是商务。电子商务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技术背景的前提下,如何开展商务,而这种商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尽管所有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开设了实践课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经费难以保证,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等),专业实践难以深入企业实际,往往流于形式。缺少了必备的专业实践环节,学生的课堂学习过于抽象和被动,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电子商务过程,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尽管高校普遍配备了电子商务模拟软件,但往往与实践环节中的真实案例差距很大。电子商务教学体系中电子商务项目实施、商务策划、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都需要大量的真实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商务能力。当前高校电子商务实验室中的模拟软件脱离实际的商业环境,商业流程过于简略,与实际中真实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相距较远,甚至很多模拟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实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真实中电子商务流程是复杂的,随着商务环境的不同,电子商务的商务运作流程又是多变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不能表达真实电子商务的思想,必然导致实践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兴趣难以激发,毕业的电子商务学生很难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计算机或者管理类专业转过来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技术类的老师缺少必要的商务知识,商务管理类的老师缺少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掌握的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师资需求。
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路及对策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但电子商务的实施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这样才有利于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一般来说,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管理类人才。根据电子商务发展与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包括:商务网站设计开发与维护、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洽谈、服务与产品信息以及订立电子合同等。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通过对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的细分,并分析不同细分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技术型人才要求既掌握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美术设计、系统安全与规划等),又要求理解顾客心理、商务流程以及客户服务等。这种综合性的技术人才要经历多年的工作历练后才可能达到,对缺少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无疑是很难的。技术类人才可以细分为:美工设计:视频处理、颜色处理、图像处理、文字处理。商务平台设计:网络编程、平台规划、安全设计。商务网站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站点管理(技术维护),该类人才不但要深刻理解企业的客户需求,也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保证最终设计是为解决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服务。商务类人才可以细分为:网上国际贸易: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开发国际市场。
企业网络营销业务:利用网站为企业客户服务、管理网络品牌、开拓网上业务等。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信息管理、频道规划、客户服务、频道推广等。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客户管理等。综合管理类人才:这类人才既要求其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而且又必须对商业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有深刻的认识,这类人才主要负责企业的电子商务整体规划,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往往要经过好多年的技术和商业领域的磨练。因此,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技术方向、商务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调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实践型的内容。根据目前的就业市场的需求,由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就业市场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细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覆盖面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在网络营销和商务平台建设与推广上的实践能力培养。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细分方向,具体课程设置如下:对于商务方向,可以将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实务结合在一起,开设国际电子商务课程;增加电子商务英语的课时量,降低大学英语的课时安排;加大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授课量,适当减少西方经济学授课时间;加强网上开店、移动商务、网络贸易等实践内容的培养。对于技术方向,大学第一年可以开设基础性课程,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等。大学第二年注重电子商务技术的深入,开设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银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ASP程序设计等课程。大学三年级注重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开设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服务器创建与管理等课程,大学四年级加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项目管理等技术实践内容的学习。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选择本地的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建立实习教学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战环境锻炼。根据电子商务课程特点,设计实践实训项目。根据教师的指导,把教学任务分解成不同项目,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进行“项目驱动式”实践学习,参与不同项目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商务运作能力。充分利用Internet的真实电子商务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务交易,以掌握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p#分页标题#e#
比如:在京东商城、凡客、聚美优品、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都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除完成课程教学所必需的案例分析、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实验环节外,同时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模拟、电子商务贸易模拟等,以培养学生综、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保证,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招聘上,学校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以优厚的待遇招聘既有IT行业经验,又有商业领域从业经历的兼具理工科、经济管理多重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教师。建立教师资源库,在立足本校师资力量的同时,从其他高校聘请理论水平高、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建立教授资源库,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深度。同时,从电子商务公司或者银行金融领域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IT专业技术人员、营销及金融专家到校任教,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应尽量主要由从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承担。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进修制度,加强现有电子商务教师的培训。一方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电子商务科研教学水平高的院校定期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与校外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参与到真实电子商务项目的研发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管理,既可以学习运营电子商务的经验,又可以掌握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