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8篇

时间:2023-09-24 10:36: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

篇1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青少年的网瘾现状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13—18周岁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而13—18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中学生形成固定性格的主要阶段,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此看来,我国的网瘾青少年人数众多,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2青少年的网瘾诊断标准

事实上,在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对青少年网瘾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笔者结合我国的国情,把青少年网瘾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阶段、成瘾阶段与严重网瘾阶段。

2.1初步阶段

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或者放松心情,青少年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上娱乐,包括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随着次数的增加,青少年逐渐沉迷于网络,在网上娱乐的时间会慢慢延长,偶尔出现了逃学的现象。在网络成瘾的初步阶段,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戒掉中学生的这种坏习惯。

2.2成瘾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网络中,学生在大脑中无意识的上网冲动,网络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网络的内容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学生不能专心地思考学习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只要一看到手机或者电脑就想上网,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法;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更多的时间利用在网络中。

2.3严重网瘾阶段

青少年学生把上网当作生活中唯一需要做的事情,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缓解压力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会因为上网与教师、父母发生冲突。为了上网宁愿逃掉所有的课程,为了上网宁愿牺牲睡眠,为了上网自暴自弃,对生活与学习没有任何信心。有的重度网瘾青少年还会为了上网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在严重网瘾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已处于病入膏肓的状态,除了运用口头劝说来引导他们之外,还需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阻止他们继续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家庭教育方式欠合理、妥当

多数网瘾孩子的网瘾习惯都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少、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都会导致孩子迷上网络,以逃避残酷的现实。首先,父母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孩子看待周围事物的看法。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能为孩子带来很多快乐,在无意中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相反,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则会扼杀孩子的未来,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价值观。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总是互相埋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充满了不满的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就会使孩子对周围的同学、朋友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同时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他们为了寻找一片宁静,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来获得快乐,从而逃避现实。其次,父母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也会把孩子逼向网络世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有限,家长如果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心理,积极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

3.2缺乏学习成就感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但是,能在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屈指可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家里无法获得被重视的感觉,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往往通过玩网络游戏通关来获取一种成就感,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玩网络游戏成瘾的所有中学生中,以成绩差的学生居多,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无法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通过网络游戏上的闯关来获取心理满足。

3.3与同学的关系欠佳

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给他们的学,他们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与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而且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不允许他们与周围的人随便交往,再加上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于沟通交际,所以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有些独生子女看起来很富有,在物质上不缺什么,在学习上有什么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这些物质上的丰富换不来与同伴玩耍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心中的苦恼无人分享,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慢慢地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3.4学校的素质教育不够强

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问题,部份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责任。一些学校的学校教育都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等称号都是势在必得的。由于分数对于孩子的升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部分中学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高分的学生只占少数,多数学生都得不到教师的关心。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同学的指责,甚至在校内被通报批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这些学生就会投身虚拟网络世界中,摆脱现实的困扰,从虚拟世界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4如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1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学会关爱班内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班内成绩较差的学生,用人情去感化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引领他们正确对待网络。首先,成绩是评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不能把成绩当作评定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包括学习与生活上的状况,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做一个令学生信任的朋友。其次,在倾听学生心理诉求的时候,要静静地倾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贸然打断学生的话语,听得多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就会越多,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家庭问起,用一种亲切、温柔的语气来问,然后问他最近在玩什么游戏,该游戏有什么特点,该游戏的什么地方是最吸引他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万万不可沉迷于游戏当中。

4.2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在心理指导方面,可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内讲课,或者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认识。校方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能将其视作可有可无的讲座,要定期开课。邀请心理专家来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带上笔记本,在课后要写心理感受,以此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校方还可以开办学生座谈,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上网的利弊之处。往往同龄间的看法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这个看法,所以可通过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小组间的辩论,分别从正面与反面来辩论上网这一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来揭示上网的利弊:介绍网络知名人物的成功事迹来激励青少年学生;也可介绍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来警告青少年学生。

4.3家校联动,家长监督是关键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学校与家长双方的共同责任,所以班主任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网络成瘾或者有网络成瘾的趋势,就要联系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样地,当班主任老师发现家长教育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方式不正确时,也要提醒家长,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首先,当家长发现孩子网络成瘾时,不能马上批评、责骂孩子,要通过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时间有多长了,家长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为什么孩子网络成瘾了我居然不知道?其次,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应对网络,可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是平时上网的时长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周末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二是不能轻易约见网友,见任何网友都要家长陪同;三是不得点击等等。

4.4创设和谐的同伴相处氛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治愈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减少他们与网路接触的时间,戒掉他们的上网习惯,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创设和谐的相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人情温暖,消除孤独感,培养他们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使他们爱上群体聚集。例如,班主任要组织思想觉悟高的同学与网络成瘾的学生交朋友,为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而创造条件,如可考虑安排他们拼桌,鼓励思想觉悟高的同学积极引导学生戒掉网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校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校内活动。例如,可举办书法大赛、绘画大赛等文科的赛事活动,也可举办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体力赛事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才华,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减少了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上网时间,把上网时间转移到培养兴趣爱好上,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4.5变网瘾青少年为网创人才

不能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网瘾,相反地,要把网瘾变为网创,积极鼓励学生在网络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可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电台主播、网络原创歌手、网络知名的代表作品,鼓励青少年进行创新。此外,还可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奥运、网络春晚等来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网络文化意识,使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恶习,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丰富的网络活动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兴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上了网上娱乐,部分青少年学生成为了网瘾者,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素质教育不足以及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学习与生活困扰,因此,为了戒掉青少年学生的网瘾习惯,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

作者:丁文娟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篇2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09-02

Thinking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LI Wei

(The Langfang labor technical schools,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 Today, tens of mill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nearly ten million close to addicts fact, network high-tech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bring great wealth and convenience of the human society, it also brings can not be ignoredthe negative effects. Adolescen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yet matur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 is not enough, is very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a vari ety of temptations in the network, such as restraint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will produce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severe affect learning and life,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How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is clearly the information age is before us a new topic.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young people; information age

青少年网络成瘾跟“应试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应试教育”的枯燥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相矛盾,而网上刺激性的内容则特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因此,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国外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我们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纠正有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1国外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控制

韩国:社会全民总动员。韩国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网络成瘾现象。早在2001年韩国政府就成立了“网络中毒咨询中心”。主要任务是,以中学老师和父母为对象,开设网络成瘾预防讲座,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集体辅导。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不没有目的的上网;二是尽量在公共场所上网;三是删除电脑中的游戏;四是不要总坐在电脑前;五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其外,政府还创办了治疗网瘾的学校。他们的做法是:在郊区开办专门的治疗学校,主要针对网瘾严重的患者,其特色为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它一半是训练营,一半是恢复中心,为期12天,训练骑马、搏击、做陶艺,文艺。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并禁止使用电脑,限制使用手机。这些学校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来这里治疗的青少年无需付费。

美国:在轻松温馨的环境中戒除网瘾。美国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免受网络毒害采取了许多措施,经历了立法治理和开设矫治中心两个阶段。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通讯内容端正法》,但是很快由于该法违反《第一修正案》中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4个月后宣布该法违宪。此后,1998年国会通过了《儿童在线保护法》并由时任中统克林顿签署实施,效果也不明显。1999年美国公布了《儿童网络隐私规则》草案,该草案规定了青少年个人资料公开和使用网络要求。2000年,美国又颁布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之后美国也开设网络治疗中心。该中心的网瘾判断标准和中国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很不同。中心不采用军事化管理和药物疗法,而是让患者在亲近自然和小动物,在像家一样轻松的氛围中戒除网瘾。通过每天自我剖析,照看小动物,大家讨论聊天和一对一的辅导。该中心提供的治疗服务,一个疗程45天,费用要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

德国:开办专业的网瘾治疗机构。德国政府在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上采取了很多行动。如:德国家庭部大力推行“青少年在网上”行动,开设了以青少年兴趣为核心信息平台的综合网站,吸引青少年网民参与网站建设和网站社区活动。德国媒体发起“瞧一瞧,你的孩子在干什么”的行动,主要针对孩子的父母给出各种建议,和呼吁倡议等。德国青少年保护组织发行的《儿童的网络——没有风险的冲浪》手册,为孩子和父母解答网络安全和网上购物等问题,并推荐适合的网站,指出不合适的网站和媒体5400多个。德国拥有全球最早的网瘾治疗所,这就德国著名的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于2003年建立了专门的网瘾治疗所。它采用的方法所中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等;二是运动疗法,静坐,按摩游泳等;三是自然疗法,如种花,旅游等。它突出的特点是不禁止青少年上网,而是把“疏导方式”作为实施和探寻的良方。2006年,“维希尔之家”网瘾治疗所关闭,据说是因为投入太大,而且网瘾反复,治愈情况不十分理想,经营难以继续等。

2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所以针对我国国情和学校教育,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是:

首先,教育本身是一种方式,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在多方面的合力下形成的学习制度,包括家长的监督,社会的宣传,老师们的教学引导。所以应该用一种科学的、优良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开展教育。在当代社会,网络普及的时代,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正确的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而不是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一味的呵斥和责骂。相反,更应该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社会中的美好,回归现实,找回自我。

其次,丰富现实生活。沉迷网络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学校和社会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只要学校和社会能提供一定的课余活动,增加他们对现实社会的热爱,很多学生会逐渐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在一定层度上加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参加科学兴趣小组等,都能重新换回学生们对真实世界的希望。

第三,齐心协力。解决青少年沉谜网络的问题是社会各界都应努力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正确指导青少年对待网络,让他们在刚接触网络时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网络知识的宣传,对网络营业场所的监管,争取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家庭方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父母应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予以反馈,做到学校和家庭的双方配合。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改进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与机制,使青少年从“应试”压力下解放出来,真正在素质教育的氛围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昝玉林.国外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2]宋向春.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篇3

关键词:团体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

社会心理学认为,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过于的依赖网络,最终达到影响心理机制发育的程度,对外表现出来便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失调,出现网瘾症状。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网瘾人群当中,青少年的比例达到了14%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可见在我国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正已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多方的关注。

一、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矫正

我国学者对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解决网瘾产生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种层面进行分析。即精神分析学、生物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从中可以得知,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非常之多,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分析诊治。如,我国著名学者杨昕就从临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对网络成瘾的防治防治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梳理。从临床医学上进行矫正的方式主要是药物应用,让网络成瘾者使用抑郁药和精神稳定药物;从教育学的视角进行矫正的方式主要是在我国应用,如陶宏开的素质教育法、杜鹏俊的苦难教育法等;从心理学的视角进行的矫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治疗法,如厌恶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二是,心理干预法,如采取的奖励或惩罚等强化干预法、团体心理辅导法、转移注意力法等。

二、 团体干预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的必要性

(一) 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在矫正青少年的网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够仅关注青少年的行为表现,还要关注其心理的状况。因为即便在行为上避免了青少年上网的可能,其心理还存在网瘾的话,最终还是会在行为上释放出来,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正在逐渐的成形,其心理、生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生理上其身体的所有器官都会开始迅速的发育,身体趋于成熟。而在心理上,其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对一切事物都抱着尝试的态度,性格中隐藏着一丝叛逆,追求刺激是他们的标签。他们受到外界的影响会冲动,他们渴望自由与独立。不过由于其缺乏了相关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在认识事物时会较为片面。正是由于身体、心理共同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的不成熟与不确定,因此,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极容易误入歧途。

利用团体干预方法来矫正青少年网瘾依据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既将人放在第一位置,关注其内心状况,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所确定的矫正策略,能够时刻并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故而这种矫正策略也能够得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认同与接受。

(二) 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方法的缺乏

根据当前对青少年网瘾进行矫正的现状来看,主要还是集中于对青少年行为的控制,即在特定的场所开展矫正措施来限制其行为,最终达到短期内的矫正目标,这样的方法存在部分的缺陷,主要有:首先,在矫正的过程当中对于青少年网瘾的治疗认识的不够清楚、明确,管理上出现了极大的混乱,最终导致矫正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且效率低下。甚至有些研究的学者提出了通过行政管理的模式来促进矫正工作的开展,直接的将这一行为蒙上行政色彩,只为达到目标,过程在所不问,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在所不顾。这样的方式注定不会有较大的成效。其次,在矫正过程中实施的对象过于单一,人们只关注从青少年的行为上对其进行限制和改正,较常见的就是在学校或者是家庭等特定的地点或者场所接受一些简单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类似于国外的专业性矫正机构在我国的数量是少之又少,现阶段正需要的就是专业的矫正方式和策略,因为它们的缺乏导致青少年网瘾的矫正工作无法进入到少年们内心的深处,即便短时期内戒掉了所谓的网瘾,但受到某一特定因素的影响,极易再次发生沉迷于网络的情况,没有办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此外,由于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工作是在传统的行政框架下进行的传统式矫正方法,大大降低了矫正的效果,也就影响了青少年网络矫正的效果。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一种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且又适合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专业性方法,而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理念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三、 团体干预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应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的可行性

(一) 团体干预的工作性质与服务理念

基于团体干预的工作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各自的关系、特点来看,之所以团体干预的工作理念与方法能够运用于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正工作中,是因为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理念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在功能和目标上拥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尤其是团体干预的工作性质以及其服务宗旨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的结合最为密切。

1、 从性质上看,团体干预工作有着多重性质

从性质上看,团体干预工作存在着了多重的性质,具体分为工作实务中的团体干预工作和实践中的团体干预工作,不过二者的所有理念都是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团体干预根据开展措施的不同分为专业性质的团体干预以及制度式的团体干预。前者主要是依据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自身具备的技能来达到助人的目标。而后者则主要是将社会的福利制度、的各项法规政策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来助人。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助人,基于此,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便逐渐的延伸除了很多工作的方法,例如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特殊的个案工作法以及社区行政工作法。除此之外,还创新的扩展了实务的工作领域,其中包括健康、青少年、儿童、精神卫生、教育、商业与工业、司法体系、收入维持和就业等。其服务的人口范围也有所扩宽,成年人、老人以及儿童都成为其服务的对象。另外其介入了多项领域的问题,有针对地区家庭贫困的,家庭暴力的,还有种族歧视,残疾问题等非常的宽泛。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其视野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矫正方法以及矫正策略可选择性的多重性,故而其能够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提供更多、更丰富、更切合实际需求的矫正策略。

2、从服务理念上看,团体干预将人的意义放在首位

从服务的角度上看,不论是进行团体干预还是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进行矫正,都需要以人为本,将人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置上。不过进行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又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因为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能够矫正掉青少年的网瘾,而不是短期的戒除,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让其真正的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去。就笔者观点来看,感化的作用与意义远远高于行为上的网瘾矫正。这与团体社会干预工作的核心出发点不谋而合,将人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助人解决问题。而以宏观的视角进行扩大分析,则是使社会更加的和谐,让人得到生存、发展、进步。

(二) 团体干预的实务探讨

在进行团体干预社会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即助人与自助并行,将解决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作为根本的目标。团体干预社会工作是具有社会性的,由于会解决社会问题,因此便会对社会问题本身介入。而团体干预的社会工作不仅仅要强调对人治疗与发展并重,而且还要将这些团体干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始终处于平等地位,并协助案主共同解决问题。基于此,将以“自助”为主要目标的团体干预社会工作用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能够从微观层面拟定出科学实用,具有针对性的小组工作计划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矫正工作中。

结束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因此具体的矫正工作中,要求以广阔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为基础,在运用团体干预社会工作的理念下,运用专业的方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而促进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正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81-83.

[2]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3]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 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篇4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关注和认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积极改进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佳选择,指出网络生存的常态化对人类自身遗传体质的潜在影响,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上千万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近千万接近成瘾者存在的事实,说明网络这一高科技产物在带给人类社会巨大财富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一挑战显然是信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的发现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关系密切。而网络游戏是通过我们人性深处寻求交往与认同、刺激与娱乐、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与自尊的需求来实现的。网络之所以吸引人甚至令人上瘾,也正是因为它能带给人们变幻莫测的“崭新世界”。网络通过它全新的吸引力,使参与者的个性几近灭失。网络诱因中最大的动因也许是由于我们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体。而发现或追求它本身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快乐感,当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兴奋感渐成习惯、甚至无法被有效取代时,即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网络成瘾者。适度的娱乐本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青少年偶尔迷恋于网聊、或沉醉于网络游戏,本都属于正常人性之范围。真正值得担心的是那种过分的向往和迷恋,因为它将违背人类身体发育和智力成长的基本规律。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我们人类对自身的再发现。同时也是对人类集体智慧和理性的考验。网络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蒙昧的,成人可以不考虑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甚至让孩子们盲目服从的时代行将结束。对于东方文化而言、其意义和影响也许是深远的。因此,重新认识幼稚与少年,重新认识网络时代,重新认识成人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我们的教育看来已不容迟缓。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思考,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对“网络迷恋者”这一特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关注,发现其普遍的教育学、社会学意义也许更大。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说”:(1)“多因说”,指学校、社会、家庭、网吧,各自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2)“产业责任说”,指的是作为新型产业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和终端经营者的网吧,应当承担起相应的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3)“三大缺失说”,则是由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提出,即:“父亲功能”的缺失,游戏缺失和同伴的缺失等,是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重要原因。以上“三说”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就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多因一果”这一判断来看,分歧较小。然而就青少年身体与心理成长的特点来看,应当说学校教育是诸多因素之中的重中之重。

诚然,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背后有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然而,究竟什么是较有针对性的社会可控变量?究竟谁是管理边界更清晰、更易于把握的社会理性因素?值得深入探讨。

在社会调控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通过提醒、明示、引导、供给、鼓励或禁止等政策措施来实现管理和调控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多限于以提供生存与情感支撑,传递诸如自保的、防范的、基本公德方面的常识等;而学校则是以传播认知理性(包括新知识)或价值理性,也即是通过启蒙与教化来实现管理和疏导的。就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言,学校教育所拥有的时空优势、专业技术优势和同步进行学生动员与教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看出,在学校、社会与家庭三者之间,与学校及社会监管相关的资源,其公共理性、社会理性之边界更清晰,且可把握性更强。而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包括政府的发现与调控)两方面比较的话,学校教育是一线的、常态化、专门化的公共性资源,因此,其时效性、可行性也更强。相比之下家庭教育虽然也是常态的、责任伦理明确的单元,但其在社会理性方面的确定性较差。虽然,这一判断与传统的家庭理念有些出入,但就日益一体化、现代化的人类社会而言,做出这一宏观判断也许不无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应当提及的是,2006年5月,由“团中央”、“少工委”、“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牵头,有关研究机构、各大网络媒体以及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框架工程性方案”正式出台。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文明健康上网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的配合,其长效性是值得担心的。

二、改进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佳选择

网络迷恋如同其它形式的“路径依赖”一样,也是一种生命运动的惯性。要改变它非得生发新的吸引力或助推力不可,这个“力”可以是外界环境要素的改变,也可以是自身认识的改变。自身认识的改变则主要取决于教育。以陶宏开教授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特别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尽管素质教育已倡导了多年,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却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理性、教育爱心与快乐教育的缺乏成为教育的“三大短板”。时下,教育的弊端与教育不快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风潮使得公共教育失去了公平、失去了大爱、失去了从容不迫与心平气和,也失去了教育应该有的担当。在今天的校园里,即便是一些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也难免不被过分功利的环境所同化。我们的教育离开真诚与关爱已经很久了。娱乐的理性化是网络时代提出的特有的课题,如果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就难以得到缓解。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唯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为我们的问题和不幸,提供持久地解决方法。”

在有效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学校教育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主力。美国网络上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杨博士提出“五招并施”治“网瘾”——“首先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其次,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引入有关‘网络上瘾症’的内容,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上瘾;第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问题;第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最后,应该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以上“五招”的实施,无一不与学校教育的积极作为相关。也有的学者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情况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边界,对于认识和预防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1.教育是理性选择之源。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理性的养成愈来愈依赖于教育。无论教育过程、还是教育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共教育的内在理性。网络内容健康与否的识别,文明健康上网等均属于理性选择和理,理当诉诸于教育。这里的教育所指的主要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带有更强的社会公共理性。学校教育是每个孩童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它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勿须多言。青少年成长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学或中学渡过的。这一阶段,他们遇到怎样的学校、怎样的教育、怎样的老师对他们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育的大爱或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更是举足轻重。其实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他们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教育的激励或教师的关爱,在孩子成长中是多么重要。生在网络时代对网络没有兴趣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适度或过度使用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理性选择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败,教育投入以及“教育产业化”的思潮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教育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理性,从容与爱心。关心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成了一种奢望。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更是使大多数受教育的孩子被抛在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部分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种不健全教育所遗弃的结果。因而反思当下的教育,改变办学思路应当是今后教育健康发展,使更多的孩子“回归”校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基础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是占据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它担负着文明启蒙和理性的承继功能。每一代人都无法选择他们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首先要被动地适应一切先在的生存文化系统,当然也包括网络生存或娱乐方式。如果教育不介入的话,他们就只能听信传言或随大流。教育引导对于孩童来说,应当是完整的,个体的知识感,道德感,是非感是在群体(学校)教育中实现的。

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其功能和机制,特别是应试取向等方面无法适应一个民族全面的进步和全社会进化的要求。尽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职责,然而不是通过更为有效的途径培养人才,而是由牺牲一代或几代人的“海选”来培养所谓的人才,应当说是严重的失职或不理。不仅违背人类社会进化的多数准则,也严重忽略了未成年人“快乐成长”的原则。罗素说:“除了一些罕见的英雄事例之外,不论你选择哪一种人生准则,它都不应该与快乐不相容。”看来、让教育和学习成为一件伴随孩子成长的快乐事情,也应提到日程上。而这可以大大增强学校教育对于大多数孩子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孩子乐于校园生活,当然对当下的学校教育的改进也需要有耐心。但是我们期待教育能守望公平、播撒爱心、传承智慧、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应当不算过分。

2.家庭教育功能的局限性。家庭,一般说来是提供感情与生存支撑的。在传播知识与理性方面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每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知识文化结构与精力配置都不可能完全适应不断变革与发展的社会和成长中的青少年,这是其一。其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大多数是从赤贫中走过来的,生存的艰辛已经够负担了,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其和谐状态与生存状况。其三,青少年从小学到中学约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除睡眠之外),高中更是达80%以上、甚至更多。其四,在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一些个案问题上,家庭教育难咎其职,比如家庭不和睦、教育不得法,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离心力,不出大的漏子已经是万幸的了。然而在青少年一味地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共性”问题上,大教育、大环境理当伴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的理性与文明,快乐与和谐也会自然而然地提上日程。目前、对于大多数尚处于打理生计阶段的家庭,我们能指望它完成抚养、抚育、保持基本的和谐已经是较高的要求了。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在大多数人的成长中,只能起到理性的补充作用。给社会提供健康合格的公民,应当更多的期待公共教育。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强调学校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极端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家庭教育可以无所作为。家庭也应意识到,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提前,而青少年体力与智力成长的不平衡本身又明显地限制着他们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因而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积极理性地介入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真正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健康、文明上网,特别是弄明白过度上网的不良预后等等,都可以使孩子的成长变得离我们的期望更近。

由以上讨论不难看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潜在的追随者步其后尘的最好方法,还是要指望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机制性变革与功能性改进。当然高质量的教育也必须置身于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背景之下。对此,政府也在不懈的努力之中。一个法制公平、社会正义、人们相对安居乐业的环境,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及其改进都是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前提。

三、网络生存状态的观察与启示

网络生存的视听状态、运动状态、人际虚拟状态,乃至生理特殊化状态及其未来潜在的对人类体质遗传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话题。长期上网者身上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病状已有报道,其影响也许不仅仅是当下的,极可能是长远的。网络化生存是未来不可逆转的一种选择(诸如:阅读、信息、娱乐等)。无数经验的和科学的证据告诉我们:运动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必要条件,而且是长久进化的保证之一。值得担忧的是,如今的网络化生存是以指尖活动为特征的生存娱乐方式,一旦把握和引导不当,势必对人自身或其后代的身体素质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未成年人长期沉溺于网络,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个人的体力、智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长时间迷恋网络,生活和睡眠规律被破坏,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负面的;一些过分沉迷者会与他所在的社会及群体格格不入,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尤其未成年人不仅是身体与智力成长期,也是社会价值建构、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缺课”会对其一生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互联网视听信息过多,一方面会使青少年产生信息接收疲劳——“认知疲劳”,从而加剧对简单游戏的迷恋,另一方面,还会使感觉处于懒散与麻木状态(嗅觉、触觉);对于少数极度沉迷的青少年而言,潜存着体质下降与体质遗传蜕化危险。所有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与关注。

四、网络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和专家们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还只是端倪性的”。预期将会像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一样更大规模的进入千家万户,因而会有比现在更多的人使用网络,并且会依赖甚至喜欢网络,传统媒体将部分地被网络媒体所取代,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个能即时、高效互动的媒体动态来看,网络成瘾的问题也许会更加普遍、甚至漫延至成年人,它将会带来一个更为普遍而深刻的社会变化;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潜存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与不良嗜好成瘾问题的研究与跟踪,将是一个应当长期重视的事情。PC的电磁辐射,也应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从小上网、甚至有可能伴随其成长及至结婚生子,因此,更远的担忧也许是:常态化的网络生存会不会对人类的遗传基础发生实质性影响,进而对个体或民族的发展及进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应该提醒的是:已有的重度网络依赖者,实际造成的影响,可能不止是当下的、负面的病态及其相关治疗成本;他们作为一个新时代尝试者的亲身的体验或教训是否还应该给我们的政府与社会提示些其它的什么?这也有待于我们给予进一步的关注。

网络信息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的时代已经开始,今日的网络宽带为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了知识、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的平台,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知识,信息与资源正在向我们聚拢而来,这将推动我们的学习与研究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的开放;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人类的集体洞察力正在跨越千年。在我国,互联网的全部意义尚未充分显现出来,随着城乡差别、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及数字化鸿沟的缩小,互联网将会有更多人参与和使用,其“潜能”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此刻,如果我们能有足够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的话,何愁网络信息时代的未来会不如我们所愿呢。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素.罗素回忆录.希望出版社,2006

2.钟志贤,杨蕾.论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河南教育网,2005.03.11

3.华商报.近四成孩子不爱运动.第114期华商调查,2006.07.1

篇5

论文摘要:列举了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的种种表现,剖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进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正日益受到重视,如果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作为后盾,在信息化社会中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现代定义的信息素养是一种可通过教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以及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即信息道德能力。当今互联网正以其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为广大青少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对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网络不是一个纯洁的虚拟世界,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纯工具意识和纯技术观的作用,使得人们只关注信息技术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忽视了青少年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随着网络日益为青少年所熟知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道德问题也浮出水面。

1、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种种

1.1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在完成“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时调查发现,61.8%的学生表示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6.6%学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网上聊天交友的不负责任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消极影响。

1.2上网成瘾且丧志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于海亭分析说,青少年自制能力差,是“网络综合征”的易感人群。“网络综合征”俗称“网瘾”,其征兆包括每天上网时间超长,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和程度等行为、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上网等。上网成瘾的青少年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表现出逃学,产生孤独、焦虑、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厌世等严重的心理障碍,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曾有资料显示: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竟分别有so%以上和1/3是因为沉酒于玩电脑、上网而导致成绩下降。有电视报道美国一位母亲痛失儿子的不幸经历,她的儿子曾经玩游戏到了痴狂的境地,当他后来对游戏产生厌倦时便因厌世而自杀。

1.3虚拟与现实的人格冲突

网络的虚拟世界给人们创造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和不满,以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与满足,有的则借助于网络逃避现实,寻求压力的摆脱。网络的隐秘性使得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一些现实生活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进人网络世界就放纵自己,与现实中判若两人。调查表明,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不一样的人,”其理由分别是“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有意思、不受限制”“表现自己另一面,改变自己、完善自己”“逃避现实、对现实不满”“无聊”等等。

1.4充当“黑客”来制造病毒

“黑客”是英文“Hackei''''的音译,指利用通信软件及联网计算机通过网络未经授权而非法进人他人网络系统的人侵者。目前“黑客”问题已成为网络空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病毒”则是更多普通计算机用户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许多计算机用户闻“毒”色变。在“黑客”和“病毒”传播者的队伍中不乏青少年的影子。不少青少年学生认为“黑客”及“病毒”的创建和传播者是电脑高手,是创新人才。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人学校中的数据库修改自己的成绩、窃取考试内容,闯入一些网站修改主页和数据,传播病毒,甚至在网上盗窃他人财物,走向犯罪的深渊。与此同时,知识产权问题、个人隐私问题、诚信问题等等社会问题在青少年中凸现。

2、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正如劳凯声教授所说,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成为终身发展的遗憾。所以,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同时,查找原因,抵御消极作用,加强网络信息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l)网络信息活动的特点为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首先,网络信息活动具有符号性和面具性,网上交往由1和0两字符为中介进行,网络交际的符号性使得交往主体可以将现实社会的善恶感、是非感、义务感等抛入无边无际的虚幻地带。在网络虚拟社会,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建构自己的性别、身份、角色背景和经历,个体身份的这种面具性,使网上信息活动的个体可以避免真实身份的表露而很少受到谴责或惩罚。其次,网络沟通的交互性使沟通双方资格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被调动和激发起来,这也是青少年迷上网上聊天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网上信息传输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内容的多元性,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有着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不同民族、国家、地域,具有不同、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的团体或个人均可自由出人,制造和传播信息。面对网上信息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时,青少年易受到种种诱惑,难以作出正确选择而误人歧途。

(2)青少年身心的特点是网络信息道德失范的根源。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成长的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认识水平、辨析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成熟。面对网上多元价值往往难以选择。人的天性中本身存在着好奇心、窥探欲,加上网络世界那种“谁也找不到我”的虚幻感觉,促使自我意识脆弱的青少年好奇心、窥探欲膨胀起来,结果导致从最初好奇地随意浏览到不能自拔的精神依赖,进而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

(3)青少年“减负”后的课余时间,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空间”。自从教育部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后,不少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目前我国不像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设施,中小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时间后无处可去。而网络世界却能为青少年提供新鲜、自由刺激、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青少年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网络世界之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德育者缺席。个体道德的形成要经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青少年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阶段,他律的道德规范与自律的道德原则,都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把道德内容传输给青少年。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发展也同样适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活动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并受着较多稳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而网络社会中的匿名和隐秘特点,造成德育工作者缺位,形成了道德的真空地带,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可以为所欲为的“净土”。这为激活久埋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恶”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处于不被发现并且可以逃避监控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伦理道德规范极容易被践踏。

3、青少年网络信息道德的教育

陈至立部长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报告中指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此,我们要采取各种途径,建立网络信息活动的调控机制,以规范网络信息道德,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观。

网络传播管理主要依托3个途径,即网络立法、技术控制和道德自律。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网络法规来加强管理,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相对来说,这是最客观的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力争使这一基础性工程在预防网络道德失范中起着“治本”的作用。

3.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容

3.1.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德是为人之本。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之中,首先应重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诸如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学习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才能在行为上做到“自律”“自警”,分清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学习先进的东西,摒弃陋俗恶习,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3.1.2增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

对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本着教育为主的方针,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通过各种正面、反面实例,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引起其在思想上对网络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是每个网民应尽的义务,主动抵制网络不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利益是每个网民应尽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中躬行道德规范,锻造高尚的人格。

3.1.3加强“慎独”教育并教会选择

“慎独”作为古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于今天的网络时代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慎独”是说个人独处之际,在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醒的自我约束,坚守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正确的伦理准则行事。

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我们不能仅仅要求青少年接受几条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我们必须尊重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道德措施。

3.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

社会、学校、家庭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行为调控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

(1)开展关于网络信息道德大讨论,提倡网络文明,组织各种道德宜传活动。如征文大赛、辩论赛等,让人们真正认识、了解、懂得网络道德,提倡网上自律,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2)向青少年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教会他们搜索和筛选信息,文明上网。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封锁或删除不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其次,要加强适合青少年浏览的优秀网站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网站和网络资讯信息。真正把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热情、善于探索、研究的青少年吸引过来,让他们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信息,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他们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篇6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当着力增强其针对性、普遍性和适用性。在内容上,应围绕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进行普及宣传,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这些法律较为常用,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身的行为界限,避免年少轻狂,恣意妄为,因一时冲动滑向犯罪深渊。在方式方法上,应根据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教材,采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运用主动引导、集体参与、自由讨论等方法,使青少年带着兴趣学习法律。在教育对象上,除青少年外,还应当包括青少年的父母、老师、社区工作者等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法律基本知识培训,为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效果评估上,要多听取青少年的意见,让青少年拥有对法制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让青少年自己来评估法制教育成效。

二、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

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中之重,是探索和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一方面要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摸底,通过规范使用统计方法,科学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底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各个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针对闲散青少年,主要采取强化监护、学习辅导和就业培训等措施,做到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针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注重采用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方法,切实提高临界预防实效;针对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保障他们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假期学校”、“代管家长”等多种措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独立生活能力;针对流浪乞讨青少年,着力解决其家庭回归、就学就业和职业培训等问题,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此外,要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方法手段创新,逐步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长效工作机制,促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加强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也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把人力、财力和物力更多投向社区,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坚实基础。要健全工作机构,街道(乡镇)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村)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做到合理分工、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壮大工作队伍,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组织党政干部、社区民警、青年志愿者以及离退休老同志投身预防工作,建立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核心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推进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设工作阵地,建设一批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为青少年互助、娱乐、健身和交往提供平台;发挥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公益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员公益性文化娱乐场馆和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的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

四、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的或者基于网络诱因实施的与网络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犯罪现象的统称,这种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侵犯了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中断了青少年正常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日益多发,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切实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要求,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共建和谐文明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协调相结合,在进一步做好行政手段监管和技术手段控制的同时,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推动行业自律。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公民教育高度,积极推动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教育活动,逐步提高青少年网络知识涵养和网络运用能力。适时启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专项立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教育、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的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矫正以及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五、加强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建设

少年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改革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面。要坚持符合我国实际与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相结合,既要准确把握国情,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情况出发,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出发,从把握社会公众对少年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研究和借鉴国外少年司法领域的良好实践、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积极推动《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速构建我国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抓紧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各地在建立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少年司法创新试点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将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社会调查、刑事和解等制度上升为法律。完善相应立法,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指导,《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少年司法保护法律体系。

篇7

一、教育意义和目标

进一步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诚信自律意识、现代文明公民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坚持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远离经营性网吧。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于学业中,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美丽和谐育人环境。

二、领导小组

组长:沙志利

副组长:郑久忠张久华

成员:孟宪军司树生郭全有和各班主任。

三、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引导、制定制度、严格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学校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把网络文明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作为创建先进学校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内容,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同时学校建立学生文明上网管理规章并把是否文明上网纳入德育考核指标。

2、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辩论赛、班会、板报、宣誓等活动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同时,让有条件的老师上网和学生交朋友、聊天,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好网络。

3、利用网上学校,加强与家长网络联系。我校开通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方便教师与家长联系,我们要引导家长学习网络技术,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上网问题,一定要防微杜渐,把网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经常进出网吧、行为偏常的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4、引导学生上健康的网站,抵制不良信息。推荐一批适合中学生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并组建我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把精力、时间用在积极向上的网络上。

四、具体措施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

1、宣传册主办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2、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网络道德文明倡议书

3)网络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4)网络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5)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刊载的正面宣传材料,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提高自我,把那些沉溺于上网交友聊天,在虚拟空间里浪费时间和金钱,荒废学业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6)刊载负面宣传案例

除了正确引导外,我们还将列举一些负面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网络的利与弊,提高正确而科学利用网络的认识,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加快成才。

7)网络文明教育漫画展

8)电脑网络应用知识

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使学生能够对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入侵有一定的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9)优秀网站推荐

向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网站,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

10)学院所有网站列表11)关于举办网络文明教育征文、征画活动的通知

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摆放小黑板等,条件允许的话聘请专家举行讲座。

三、组织广播征稿

主要由网络信息中心、政教处、团委、广播站组织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征稿活动,由广播站开一个关于网络文明教育的专题广播,对好的文章进行广播,营造校园文明上网的气氛。

四、组织主题班会

由网络信息中心和团委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誓词为“我一定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抵制网上不文明行为,上文明、健康网络,做文明、绿色网民。宣誓人:×××。”

五、组织征文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以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院组织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将在学院“文化长廊”展出,并予以表彰。

六、组织漫画创作教育活动

发动学生进行一次网络文明教育的漫画创作活动,好的作品将在文化长廊上面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利用学院网站进行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和谐社会;网络;教育职责;文明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90-03

引言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坚持不懈和为之奋斗目标之一,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而图书馆的教育主要对象就是青少年。图书馆则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传播知识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及时积极地根据当前网络和多元知识传播途径冲击下的新形势作出响应,制定相应对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到更大的作用,这不仅是图书馆的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一、青少年网络阅读和获取知识的特征分析

中国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始于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青少年接触网络相对早于其他地区。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各界对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关注日益增强。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网民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多达1.07亿,人数规模已经超过了总体网民的50%。其中约50%的网民是通过网吧来上网的,而中小学网民中网吧上网率大约为33%。同时还发现,在青少年网民中差不多33%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2008年8―10月,笔者对200名青少年进行了随机的无记名问卷调查,总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81份。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于网络阅读有很强的倾向性,66%的受访者对于网络阅读有着明显的偏重倾向,23%的受访者经常采用网络方式阅读。受访者对网络阅读的评价,大多数都选用了“新奇”、“便捷”、“时尚”等词语对网络知识进行评价。对网络阅读的内容的问题答案中,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随意浏览看看,约33%的受访者选择了浏览论坛或者是博客内容,近50%的青少年选择利用网络受教育、进行学习,只有16%的青少年选择在网络上阅读文学作品。对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的阅读态度,被访者中8%表示对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及信息很感兴趣,61%表示兴趣一般,但是会去浏览,27%表示不感兴趣,还有4%表示不清楚。这次问卷调查还发现,受访者运用网络会遇到:“要找的东西总找不到”;“资料太多,范围太大”;“感兴趣的站点或信息不多”等经历。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阅读在当前我们图书馆工作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青少年多元化阅读指导的关系

1.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普及和谐思想。对于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是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在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希望工程。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与此同时,网络的网瘾、不良网络游戏、网上黄赌毒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的身心健康。因此,图书馆必须承担起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和谐思想的职责和使命,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广泛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应只专在学校,在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就是图书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场所,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图书馆对于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建设及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对于青少年的心灵的塑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正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责所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阅读引导可以感染他们的心灵,从而唤起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祖国的爱,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最终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长大后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1]。

2.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扩展知识面。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仅仅掌握教材上的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知识视野。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从网络上钻研学习,博览全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利用并对这些有色有声的新文本世界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符合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

3.纠正青少年的不良阅读习惯与扩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青少年的社会阅历与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高,对于网络上的鱼目混杂的资源,大多数青少年缺乏在网络阅读中对最佳信息的选择,有的甚至是毫无目标,随意阅览。同时,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正是渴求知识的年龄,但是网络上的知识混杂,他们对于网络上的阅读活动就越来越多的带上了叛逆和猎奇色彩。比如挑食阅读的习惯,对于还不具备完全认知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他们看待问题的极端性和局限性。通过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可以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范围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读书目的,教会他们鉴赏、阅读、分析和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达到科学独立地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遏制青少年的网络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三、图书馆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向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当前图书馆教育职责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重树新观念,探索新路子,扩展新渠道,提升新技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图书馆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正确有效引导的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机构,应该对青少年阅读的动机、方向、兴趣和社会心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读者的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人性化服务 [2]。与此同时,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图书馆员要及时转变意识,在充分认识网络阅读对青少年的利弊的基础上,树立起“处处为青少年服务”的意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指导。另外,要加强图书馆队伍能力建设,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剔除糟粕,凝练精华,及时有效地将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青少年读者。

2.提供上网实践基地,加强青少年上网的保护。保护青少年能够健康上网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上网内容和网吧的合理监管。图书馆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上网实践基地,让他们能在电子阅览室里解决网络阅读,充分利用好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以疏代堵,避免未成年人。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要运用网络技术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对不健康的、反对的东西进行鉴别并堵截和查封。屏蔽有害的站点和信息,使上网者无法浏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发挥重要引导和监督作用的是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巡视检查,发现不良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制止。

3.加强网站和数字资源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有着其他网站不可比拟的优势,要针对青少年专属内容和网站的缺乏,加强相应的网络阅读数字资源的建设。同时加强少儿图书馆的建设,让网络能够真正融入到青少年读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起到传播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图书馆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作用。建设少儿网站,首先要区别于一般的商业网站或者,其次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网页可以大量采用视频、Flash等方式来进行说教,使得他们乐于接受。天津泰达图书馆网站就在这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例如设置了“少儿天地”板块,其下分别有“健康指南”、“益智园地”、“新书推荐”、“名著导读”等栏目,很受到青少年的欢迎[3]。另外,图书馆还可以购置青少年的电子书库,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远程网络阅读需求,让这些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强的资源为青少年服务。

4.加强对网络阅读内容的导航。健康的网络行为最终决定健康的网络内容。面对着形形的信息和网站,许多青少年读者对于网络阅读变得无从下手,图书馆应该注重培养和引导他们鉴别信息的良莠,做好信息的导航工作。泰达图书馆网站上就提供了“网上导航”服务,他们选取了一些适合青少年读者浏览的、内容积极健康的网站进行引导和推介,比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少年网站“奥非的世界”,还有针对8~14岁孩子们的网站“毛毛先锋网”等,这些网站是值得信赖的青少年网上家园,收到了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5.指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比如假期网上冲浪或者网络读书活动等。图书馆对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上网时如何合理、科学的分配好时间,网络阅读与文本阅读的结合点,搜索引擎和网站导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怎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等。同时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加强网德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从思想上为青少年铸就一道“防火墙”[4],让他们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和不良行为,使网络能够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6.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消除网瘾。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借助MSN、QQ等不留名不露面的方式进行动态交流,开展网上的心理辅导、咨询和诊治等一系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矫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偏差,提高在网络运用中的自控和自律意识,努力消除网瘾。

7.多方面加强网络信息教育和服务。图书馆可以面对青少年、家长和老师三个方面开展网络素质教育,让他们消除网络的神秘感,学会分析和运用网络,提高大家对多元信息的判断能力,减少网络阅读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图书馆可以开展多种信息服务,比如“网上答疑”、“免费网络课程”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网络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轻松驾驭网络。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老师、家长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护作用,相互促进,实现了和谐互助,共同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图书馆应更加深入的发挥其社会文化教育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服务形式,加强对青少年阅读的指导,并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让青少年能够在网络阅读中健康成长,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戬.浅议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4):64-66.

[2]崔华.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51-52.

[3]朱福才.论大众传播方式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和少儿图书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1,(5):59-61.

[4]王启福,王振兴.浅析网络问题与少年儿童成长[J].图书馆,2006,(2):91-94.

Study on the Library and Its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LI Yin-ai1,CHEN Pei-wen2

(1.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hhot 010021,China;2.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uhhot 010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