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畜牧业技术8篇

时间:2023-09-24 10:36: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畜牧业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畜牧业技术

篇1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技术;污染治理

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应该对畜牧技术推广环节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诸多缺失,针对这些缺失提出更加精良、有效的畜牧技术推广方法。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1)重视畜禽品种质量。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2)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3)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4)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1)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2)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3)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徐元贵.滁州市南谯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2]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1997(10).

[3]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08).

篇2

山地生态畜牧业由于山地牧草稀疏,发展很缓慢,但是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此文就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山地生态,畜牧业,牧草种植

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受到牧草和场地的限制,一般都是在草原上畜牧业发展情况较好,然而单单在草原上发展畜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为此,在山地生态环境下的畜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制约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牧草缺乏,要是解决了牧草问题,相信山地生态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牧草种植技术

1.1选地

牧草种植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种植地,由于不同品种的牧草适适宜的种植环境不一样,适合种植的土地也有所不同,最佳的种植地一般可以满足牧草生长必需的最低光、热、水、气等条件。

1.2地面处理

种植牧草和种植庄稼一样,需要清理不需要的杂草,在牧草种植前需要先对地里的杂草进行清除,还有一些不利于耕种的大型石块,树根等等都需要清理出去。

1.3苗床准备

在播种前,先要对土地进行耕作,一般要求深耕大约在25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深耕以后要对土壤进行施肥,灌水最后再把地面整理平整,这样有利于牧草的种植,此外还应当流出水渠,以便日后对牧草进行灌溉。

1.4底肥施用

底肥制定是在播种牧草前的施肥,底肥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牧草生长前期所需的养分,底肥最好是选用有机肥,底肥一般是在耕地的时候就通过人工播撒到土地里了。

1.5草种选择

在种植地整理好之后,下一步就是播种了,播种之前还有一步就是草种的选择,草种的选择因地而异,不同地方适合种植的草种不一样,但是选择的标准确是大同小异,在了解的当地的气候环境之后,挑选出比较适宜在当地生长的草种,第一年可以多选几种相对比较适宜的,然后来年观察长势,再将长势不好的草种排除,最终只种植与当地环境最适宜的草种,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出更多的牧草。

1.6种子预处理

在选择好草种之后,在播种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需要浸种,以下是几种不同的牧草对应的不同的浸种方案,如果是豆科牧草种子,浸种时每5kg需要加入温水8kg左右,需要浸泡12h左右;如果是禾本科种子,浸种时每5kg需要加温水6kg,浸泡半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浸种后要将种子放置阴凉处,每3min翻动一次,一直等到种皮干后即可播种了。

1.7播种

1.7.1收割草地

在这种草地播种,要充分利用上季度的牧草留在土地里的有机物,当做肥料,选择适合的牧草种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牧草种植很有利,可以根据黑麦草和燕麦不同的生长特点,酌情选择一种种植,燕麦最适宜生长的季节是4月上旬至9月上旬,而且可以生长3~5年。

1.7.2放牧草地

结合山地的实际情况,如果当地的在土层薄、土质差,在这样的山地适合种植植放牧型多年生草地,可以将不同的草种混合起来种植,这样就不至于整片土地都长不出牧草,总有一种适合生长的,大多牧草的播种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年的2月上旬至9月上旬都可以播种,需要注意的是播种深度播种不宜过深,太深了牧草不容易长出来。在这里,不同种类牧草有各自的最佳播种深度,豆科牧草一般不深于2cm,禾本科牧草不深于5cm,如多土壤比较潮湿时,种植适合注意要比这个数据更浅一些,相反,若果土壤比较干燥,则适当的加深一些,这是因为土地越深水分相对充足,总之,酌情而定。

2牧草种植注意事项

2.1牧草种植牧草的选择很重要,适应性较强、营养价值和产草量高的牧草时优先推选,其次很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选择既可以尽量满足上述要求又适合当地环境的牧草种类。

2.2不同的地有不同种植方式,有不同牧草选择,所以牧草种植要结合当地的土地环境,选取牧草种类和种植方法,举个例子,对于坡耕地和退耕还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牧草是最好的,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篇3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开采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山地生态畜牧业的概况以及山地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相关内容,为山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山区经济的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地地区;畜牧业;牧草种植技术

近年来,山地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部分。利用充足的山地的资源来将种草与畜牧业有机结合,推进草畜配套,既有利于农业的良性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优化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进而促进中国山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1山地生态畜牧业概述

一般在丘陵、低山地区,草山、草坡的面积较大,因此适合发展养羊业。而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中高山地区,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牛马等牲畜。在高寒和干旱山区,牧草低矮,覆盖率极低,因此适合发展牦牛和马等牲畜。目前,我国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出现了牧草较少的问题,因此,发展山地畜牧业成为解决生态牧业以及牲畜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畜牧业来说,发展山地畜牧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肉食、畜力、肥料等问题。而且能支持平原地区更多的牲畜及其牲畜的产品。同时在发展山地畜牧业时,还可以利用饲草饲料资源的优势和有利于生态环境条件来进行牧草种植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各山区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上的山地畜牧业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苏联的南欧山地、中亚山地、南西伯利亚山地、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等地区。对于中国来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地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山地资源,积极发展山地畜牧业,对充分利用山区的牧草资源,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山地畜牧业,要注意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

2.1全耕草地建植技术

2.1.1选地

虽然都是在山地上来进行草地的建植,但是由于各地的山地的具体的气温、气压以及环境的各种状态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牧草品种来选择要栽种的土地。而且对于土地的要求也是要符合草种种植的最低的光、热、水、气等最低的适宜生长的环境。

2.1.2地面处理

对于山地来说,存在着许多地表的问题。比如山地的地表经常会存在大量的石头,而且有的石块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来进行清理。同时,对于山地上的一些杂草也要及时利用除草剂清理干净,为草地建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2.1.3苗床准备

苗床的准备工作是牧草种植极为重要的一环,是牧草种植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牧草播种前,要对苗床的土壤含水量的适宜程度进行反复测验。同时保证苗床的地面平整。如果是在平地进行种植时,要设置一定距离的排水沟来排水,如果是在坡处种植,可以利用其坡度来进行排水,就不用专门设置排水设施了。

2.1.4底肥施用

在种植之前,要为土壤提供足够的底肥,这样才能保证草种在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能持续供应。底肥的使用可以先在种植区内撒入,然后整体进行翻耕,使底肥均匀播撒在种植区内。或者可以先进行土地的翻耕,然后再开沟将底肥撒入,也可以使草种得到持续的肥料供应。

2.1.5草种选择

在草种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于不同草种的影响。要及时根据山地地区具体的环境条件以及肉羊采食的主要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种植地区。再者,在选择时要注意到单播种的牧草品种以及用种量的关系,考虑到混合播种牧草品种组合以及用种量,从而保证能够选择适宜的草种。

2.1.6种子预处理

种子的预处理就是在种植前,对于豆科牧草的草种要经过一定程序的浸泡种子的环节。浸种后需要将其放在阴凉处,并且要定时间去翻动,直到草种的皮干了,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播种了。而对于一些豆科类比较硬的种子来说,要用硬的东西去摩擦种子的皮,直到种子发毛皮就可以了。

2.1.7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熟田、熟土进行播种,可以选择单独播种,也可以选择混合播种。在具体的耕种过程中,可以及时根据山地实际,在土薄层、土质差的山地建植放牧型多年生草地,草种要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1]。

2.2免耕草地建植技术

对于免耕草地建植技术的应用就较为简单了。在选择了合适的种植地区之后,就可以先将山区种植区的杂草、石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就是利用除草剂以及部分的人工将种植区处理干净。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可以利用火烧掉的植物残株所遗留下的灰作为种床,大大节约了资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然后再将种子进行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种植了。这种建植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节省了很多资源和相应种植的环节,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步。

2.3田间管理

2.3.1追施苗肥

一般来说,草苗在长到三到四片叶子的时候就要相应追加肥料来保证草的正常生长过程中肥料充足。一般在草场的每次利用之后都要相应进行追施苗肥以补充草损失的肥料。在追施苗肥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施用尿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开草的快速生长期,以防止根瘤菌固氮,阻碍草的正常生长。

2.3.2管理

在草地的生长过程中,还要及时注意到草场的相关情况,要及时进行杂草的清理,及时进行药物的喷洒以及水的灌溉,保证草场的生长。要尽量保证消除杂草的时间在草结子之前,防止杂草阻碍草的成长。

2.4草地利用

对于草地的利用一般就是包括两种。一种就是刈割利用。就是在草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以进行收割,但是要在收割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标准留茬,以保证牧草再生长能力的可持续。另一种草地利用的方式就是放牧利用,也是在山地地区较为常见的草地利用方式。在放牧之前,要确定适应的载畜量,要根据草场的承受能力为限度,不能不顾限度进行超载,否则会给草场带来极大的破坏,使得草场很难再进行相应的恢复了[2]。在国家开始重视山地牧草种植的开发以及政策的支持下,就需要各山地地区的政府和人们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虽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山区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召英,李云龙.春季常见牧草的种植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2014,(04):42-42.

篇4

1.1畜牧养殖品种的转变优良的畜牧养殖品种是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优良品种率占整个畜禽存栏的比率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均不断引进高质优产的外国品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和推广体系[3]。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育种研究,繁育出适合当地特色、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养殖品种逐步从土杂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以猪为例,杜洛克和长白杂交模式以其体型优良、肉质鲜美、出肉率高、经济价值高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认可,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处在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过渡的阶段。传统养殖方式是以农户为单位、规模小、品种多、人畜混居、混放混养的粗放型养殖方式[4]。从全国的角度看,我国的畜牧养殖方式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就个别品种和个别地区看,养殖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畜牧养殖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育种方面,人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本交方式,人工授精技术逐步推广,对加快猪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受胎率、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防止疫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饲养方面,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正逐步被科学合理的精细化饲养取代,精细化饲养根据畜禽不同的生理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降低了畜禽饲养成本,提高了畜禽养殖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管理和经营畜牧养殖各个过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养殖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了畜牧养殖管理方式的飞跃式发展。

2物联网给畜牧养殖带来的变革

物联网的发展,给畜牧业全过程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畜牧生产在繁育、环境、饲养、疫病、质量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物联牧场为代表的畜牧业,正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物联牧场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1光温水气自动控制,生长环境精确模拟畜禽的生长环境对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养殖场都无法做到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因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物联网技术为畜禽生长环境的自动控制、精确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光照、温湿度、气体传感器等采集牧场环境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WSN)和移动通讯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3G技术等传输到服务器[5],应用程序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集合专家系统、畜禽生长模型等科学准确的计算畜禽养殖环境数据,然后将指令发往终端设备,通过自动控制技术(温度控制器、光照强度控制器、CO2发生器等)对畜禽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畜禽生长环境,促进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6]。

2.2生长状态实时反馈,畜禽生长精细饲养畜禽在生长过程中,其个体的生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年龄、体温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个体生长状态,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生长的饲料配方,进行畜禽生长精细饲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畜禽生长,进而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在物联牧场中,通过畜禽体征指标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实时搜集畜禽个体生理状态数据,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服务器,集合畜禽精细饲喂模型,对畜禽饲料配方进行科学配比,从而保证畜禽生长所需能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监测畜禽个体数据异常情况,将数据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反馈、实时处理。

2.3动物疫病实时监测,疫情预警严格控制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禽产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传染病,对畜禽养殖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动物疫病在发生前都有征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畜禽个体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个体生长状态,传感器将畜禽个体的生理数据(如体重、体温等)通过传输网络传到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监测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了解畜禽生长的实时信息,并将畜禽生长信息与最新的畜禽疫病数据相对比,及时监测畜禽生长状况,对疫情进行严格控制。

2.4母畜数据实时传输,畜禽繁育动态监测畜禽繁育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方面,在养殖产业环节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采集技术的进步,母畜在期的各种生理数据都会发生变化,通过期母畜生理变化情况,科学地对畜禽进行配种和生育。以奶牛为例,期的奶牛,其活动量、步行数等都远远大于其他奶牛,通过对奶牛行为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奶牛的状况,科学预测奶牛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保证奶牛产奶质量。在奶牛怀孕期,通过对奶牛身体状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奶牛生长状况,保证奶牛顺利产仔。

2.5质量管理精确控制,产品溯源可持续化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农产品溯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农产品溯源技术的水平。在物联牧场中,以二维码和RFID技术为主的个体标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畜牧业物联网溯源平台已经基本完善。每一种物联牧场出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标识在物联牧场的溯源平台中查到其产地、销地,并通过溯源系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7]。

3物联牧场未来展望

3.1传感器技术将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中,感知层中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关键[8]。我国畜牧业物联网现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在畜牧物联网发展中,传感器技术仍然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是否能研发出低成本、高精端、高灵敏度的传感设备,将直接制约物联牧场发展的水平。光照、温度、湿度、CO2、H2S等传统传感器和光纤、红外、生物等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将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3.2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畜牧业,要将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利润回报率低,因此,在未来物联牧场中,研制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9]。将物联网应用层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已经成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特色,开发更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物联网设备,将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篇5

青海地区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没有进行科学生态规划,导致部分自然生态资源恢复受到影响。在生态养殖的条件下,应科学开展畜牧业,保护当地自然生态资源。

1青海地区自然资源概述

据统计青海地区的草地面积为4193.33万公顷,其中可以用于开展畜牧业生产的草地面积为3866.67万公顷,主要包含草地、草地亚、草地组等。由于青海地区的草地主体是天然草地,因此,发展畜牧业非常具有前景。基于天然草地资源保护原则,在畜牧业开发时采取生态养殖技术,构建生态科学的现代化养殖体系,维护青海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2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1生态养殖体系构建

在生态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青海地区开展畜牧业发展时需要不断优化生态产业链,构建生态养殖体系,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在畜牧品种选择时,需要不断对牲畜品种进行优化,确保养殖牲畜的生态性与可靠性,进而合理控制畜牧养殖投资成本[1]。在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推广替代,不能直接否定以往的传统畜牧养殖方式,传统养殖模式对养殖户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养殖户逐渐接受学习生态养殖技术。如将传统的草地放养模式与圈养方式有效结合,调整牛羊养殖的整体效果。在生态养殖体系建构时,需要对养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生态养殖体系的整体运行。如牛羊畜牧养殖时,牛羊粪便的处理工作,通过将牛羊粪便进行合理收集并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生态草地系统的快速恢复。在部分地区可以将粪便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沼气池进行发电与燃气,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生态化循环。

2.2因地制宜应用生态养殖技术

由于青海地区草地资源丰富,不同地区草地资源催生了差异化畜牧养殖方式,因此,在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因地制宜开展畜牧养殖工作。在放养与圈养结合时,需要根据自然资源的差异合理结合,生态开发草地资源,提升牛羊养殖的质量与安全。在牛羊幼崽养殖时,为了避免幼崽夭折概率的升高,可以对其牛羊幼崽进行科学圈养,同时依据牛羊生长情况,及时增加草料营养,保证牛羊所需营养的及时供应。在草料添加过程中,为了提升牛羊个体疾病抵抗力,需要在草料中增加一定的药物,提高牛羊个体的免疫力。当牛羊幼崽圈养成长到一定体型时,牛羊幼崽已具备了独立觅食和疾病抵抗能力,此时可以开展科学的放养模式,让牛羊可以觅食天然草料与水源,提高牛羊的身体品质。在自然放养时,为了避免牛羊严重损坏天然草场,需定期更换草场,让放牧过的草场可以自然恢复,以实现自然生态循环养殖。

2.3牛羊疾病防控工作

在生态养殖牛羊时,需要开展科学有效的牛羊疾病防控工作,避免出现大规模疫情。因为在牛羊自然放养时,携带病菌的个体会将病菌快速传播给其他个体,导致牛羊大规模疫情的出现,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牛羊疫情的出现会对当地天然草料造成一定影响,破坏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在牛羊疾病预控工作开展时,需要对草料质量进行鉴定,及时为牛羊增添疾病抵抗药物,在发现牛羊病体时需要及时隔离,并对其他牛羊进行检疫,确保其他牛羊体质健康,对牛羊病体进行科学生态治疗。在疾病预控工作开展时,需要构建预警机制,即当牛羊病体数量达到某一阈值时,则需要当地农业部门进行及时干预,并开展相关的应急预案,避免疫情出现大规模扩散,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一定影响[2]。

2.4生态养殖标准化管理

在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时,必须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标准化管理,如牛羊草料质量、圈养周期、自然放养的草场面积、添加的药物、水源、粪便处理方式等。标准化的管理有助于牛羊生态养殖发展,可以主动规避很多养殖风险,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如在自然放养时对放养草场进行标准化管理,避免牛羊对单个草场进行较大破坏。但在自然放养时,牛羊流动性非常大,给养殖户的草场管理造成很大影响,无法保证草场资源的生态开发。为此可以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对每个牛羊个体进行定位,这样养殖户可以依据定位信息及时驱赶牛羊,科学管理草场,提高牛羊生态养殖工作的可靠性与生态性。

篇6

1.1有效缓解草原的压力,使草原恢复生机

我国有大面积草场,维持畜牧业发展,可是,由于草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逐年加剧,草场承载的能力也逐年减弱。有些省份草场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需要,无法实现放养任务,已经将放养转变成了圈养。要保证饲料的及时供给,还要缓解草原压力,就将饲草青贮技术引进畜牧业,使牧草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还减轻草原的压力,使草原可以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通过饲料青贮技术进行牧草的原料加工,使牧草需要得以满足,保障畜牧业饲养的质量。

1.2保持饲草营养价值,利于饲草的保存

我国传统畜牧业在冬季会将贮存牧草作为饲料进行牲畜的喂养,牧草大多以粗放式保存的状态,营养的流失十分严重,而且口感不佳,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通过青贮技术的长期发展,饲草青贮技术也吸取了大量的经验,在技术上进行特殊处理,帮助饲草保持住原有的状态和颜色、营养成分及良好的口感,既能提高动物食欲,还能满足动物的营养,利于动物消化和健康。而饲草青贮技术能够保持饲草营养成分,方便保存,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使饲草性状不发生改变,不会受到太多贮藏场地和方法的限制。

1.3饲草青贮后具有更好的适口性,促进动物消化

饲草和饲料作物在青贮后,能够保持住青绿时鲜嫩和柔软的状态,还会产生乳酸与醋酸,保持着酸甜清香的味道,能够很好地提高动物适口性,而且青贮饲草能量与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干草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同类干草。通过青贮技术,还能提高粗蛋白质与可消化总养分、消化能的含量。

1.4增加饲料的来源,有效节省贮存的空间

青贮技术利于畜牧业完成集约化的经营与发展,选择玉米秸和高粱秸等作为青贮饲料的来源,而马铃薯等作物茎叶因为晒后有异物产生,动物不喜欢食用,可以经过了青贮技术的发酵,家畜却能接受,成为新的饲料来源。还有一些野草和树叶等无毒的绿色植物,一旦经过了青贮技术的发酵,就会被动物们喜爱。而且青贮饲料在贮藏时占用空间要远远小于干草所占的空间,有效节省了贮存空间。

2饲草青贮技术

2.1饲草青贮技术的设施改进

饲草青贮的设施一般选择半地下式或者地下式的青贮窖,这种青贮窖的优势是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它的缺点是容易在雨季积水,因为取草耗费的时间长,工作的强度大,青贮窖成本很高,所以,现在使用地上青贮窖配合塑料布进行覆盖的方法,通过饲草青贮在发酵时产生热量,为饲料贮存保持温度,能取得很好的贮存效果。要控制饲草青贮时发生腐烂,减少成本,要控制宽度和深度1:1.5或者1:2的比例,而窖的长度要视饲草青贮量来决定。用砖在周围砌成,再使用水泥与混凝土把四周与地面抹平,保持饲草青贮时窖内的坚固,而且不能漏气,不能漏水,保持内部的光滑和平坦,使饲草青贮料进行均匀的摊开,没有间隙。因为青贮的发酵是厌氧发酵,所以,如果地面不平或者出现漏气,都会使青贮料中氧气过多,青贮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2.2青贮工艺的流程和要求

2.2.1适时收割才能有效提高饲草青贮的产量

饲草青贮选择的饲草在幼苗到成熟各个时期都可以制成青贮的饲料,不过,由于营养价值和青贮饲料的产量要求,一般要选择最佳收割时机,例如,燕麦就要在100~130cm株高时收割为最佳,可以保持丰富的营养,还能在全年进行2次以上的收割,太早收割会影响饲草青贮的产量,太晚收割会影响营养物质。

2.2.2青贮草贮前处理技术

以燕麦为例,在收获后是可以直接青贮的,处理前要先切碎,切短些茎秆可以更好完成装填利于压实,形成无氧的环境,更快完成发酵,装填更多草料,有效提高贮窖利用的空间。压实后,还能快速排出汁液,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可以把青贮分成亲氧、发酵、稳定与出料4个阶段。全程生物反应时会降低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植株蛋白质消化率,切碎后要及早完成装填,控制青贮饲料氧化中营养的损耗。

2.3装填过程和要求

青贮饲料切碎后要逐层装填到青贮窖内,每层保持在15~20cm,可能进行踩踏和压实,增加高蛋白的饲草料,例如,葵饼与首蓓等。可以将干草与鲜草混合在一起进行贮存,鲜草间夹着干草,对干草可以喷洒水分,保持65%以上的含水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在装填时可以增加饲用的氯化钠,提高动物适口性,完成发酵后,饲草下沉不能超出窖深10%,也不能超出窖口60cm,才能进行封顶。

2.4饲草封窖的技术和要求

对窖口密封后,要先覆盖软草或者短秸秆,一般厚度为20cm,再进行塑料膜的覆盖,塞严防止透气,再用黏土将四周与窖顶封严,也可以直接覆盖土,厚度为30~50cm,保持窖顶的馒头形状,利于贮窖的排水,防止漏水与漏气等情况发生。一旦窖口密封出现问题,就会使空气与水分进入,产生酶菌等,使腐败菌进行大量的繁殖,青贮料就会发生变质。一般发酵14d后,就会使青贮物生化活性到达稳定的阶段。

3畜牧业中推广饲草青贮技术的方法

3.1朝着产业化的模式转变

青贮饲料具有很大的价值与经济效益,可以由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政府对农作物产量与草食畜牧集中的区域增加资金扶持的力度,扩大青贮的规模,满足畜牧业发展前提下建立青贮饲料的市场,形成产业化的局面。国家相关政策会提高青贮饲料的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3.2开辟推广的新模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与引导,对青贮饲料发展增强了经济效益,还创新了很大青贮的新模式,例如,青贮银行和自贮、收贮等青贮模式,青贮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可以在我国各地农业发展与资源合作中试行新模式。

3.3青贮质量标准不断的完善

我国青贮饲草现阶段还存在一些质量与安全的问题,各地方一定要经过认真的调查,总结配套的技术,对青贮技术的规章和流程不断的修订,使饲料卫生与安全标准、检测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青贮饲料原料与成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微生物超标要严格进行控制。

3.4提高饲草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

我国加大对秸秆等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利于畜牧业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所以,在观念上就要提高青贮用户与生产者的认识水平,使畜牧业养殖青饲草青贮用户与饲草青贮经营者了解青贮饲料巨大的价值,能够主动的、自发的、自觉的生产、使用青贮饲料,不断提高青贮生产技术水平,扩大青贮的经济效益,使饲料的加工朝着自然饲料的模式发展。

3.5推广饲草青贮技术,提高青贮人员技术

青贮饲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青贮饲料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例如,在青贮中增加添加剂,使用捆裹窖藏的技术、使用饲草机械的技术等。随着大量新技术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饲草青贮品质,将饲料形成为产品。通过规模化的生产,以机械和集中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青贮技术推广的宣传,加强试点和示范的各种宣传及培训,还要注意培养青贮工作人员技术,可以由地方政府派出专业的青贮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青贮工作的新技术和应用,推广饲草的机械应用,增加饲草应用机械设备的政府补贴,可以有效降低畜牧养殖户的负担和风险。

3.6加大青贮科研人员和物力的支持

通过政府的支持,选择具有科研实力的科研单位、具有经济实力企业或者高校,以合作方式来完成青贮技术的研究。同时,政府要推行青贮技术的各种优惠政策,为青贮饲料生产企业或用户提供资金的支持,通过技术研究和试验,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有效改善企业或用户青贮的水平,既能提高饲草青贮质量,还能节省成本,推进青贮产业化的进程,加快青贮技术革新的速度,实现双赢效果。

3.7打破技术障碍寻找到新的创新点

现阶段,青贮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将青贮技术研究重点集中在生物制剂上,要提高青贮纤维素降解率与饲料蛋白等方面的提高。通过微贮技术在青贮里找到高效菌种瘤胃微生物消化道与排泄物、枯草较多泥土等存在的新菌种,寻找新菌种也可以对现有菌种驯化、筛选或诱变,转变为高产纤维素酶、蛋白含量高超级细菌,可以为青贮研究实现质的突破。而复合菌种经过发酵后,是能够弥补单一菌种存在的不足,在菌种间进行适当搭配是十分困难的,只有适时适量进行添加菌种,才能对菌种间无法共间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克服,例如,白腐菌种混合培养对胞外酶分泌会产生互惠性,可以有效提高木质纤维降解率。要提高对新型发酵装置的开发,使发酵环境满足不同菌种要求,更改发酵条件,进一步开发新型的发酵装置,使复合菌种发酵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

4结束语

篇7

近年来,温州市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政府机构、合作组织、工商企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技术推广体系。政府机构以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合作组织以服务特定的合作社成员为目标,承担区域性技术推广工作;工商企业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承担经营性技术推广工作。据调查,截止2014年底,全市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151家,其中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包含畜牧兽医站)82家,占54.30%,专业合作社38家,占25.17%,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站)31家,占20.53%。实有干部职工(员工)67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240人,占35.61%,中专及高中347人,占51.48%,初中及以下87人,占12.91%;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占42.9%,36~49岁占43.1%,50岁及以上占14.0%;从职称构成看,高级职称7人,占1.04%,中级职称91人,占13.50%,初级及以下职称576人,占85.46%。

2主要经验

2.1加强政策引领,强化机构建设

因地制宜制订基层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加强引导,整合资源,划分职责,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形成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核心,专业技术服务合作组织和工商企业为补充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一是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公益性的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检测检验、疫病防控和应急服务等工作。二是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联建专业技术服务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传统的“单打独斗”方式,建立区域性组团式技术推广组织。三是由乡土人才、科研院校等成立工商公司,承担经营性技术服务,协同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2.2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支撑能力

加大政策帮扶,建立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建立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电话,设立“温州畜牧E通手机科技交流平台”,搭建电视科技服务平台,开辟畜牧业科技专题电视栏目;实现利用电话开展技术咨询,利用手机交流技术,利用电视普及技术。二是建立示范平台和培训基地,开展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发挥示范平台的带动作用,推广现代科技成果,扩大科技普及推广工作。三是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支撑体系。

2.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通过省、市、县、乡镇(街道)财政共同投入8000万元,加快建设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建成中心办公用房,配套科技服务大厅、培训教室、化验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具备了化验分析、咨询服务、科技培训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民办技术推广机构基础建设的补助,配备培训设施、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完善信息化服务设施,做到了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确保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

2.4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保障机制

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方式,加快基层推广机构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将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为民办推广机构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二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职能和编制数量,设置工作岗位,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聘用制,完善人员绩效考评机制。三是完善晋升培训制度。将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学历教育纳入全市农民培训工程,在职称评聘、学历教育、院校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专业素质。四是完善技术推广工作机制。明确岗位工作职责、范围、服务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完善专家联系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工作机制。

3存在问题

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部分基层技术推广机构出现了经费短缺、设施落后、机制不活、队伍不稳等问题。一是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培训偏少。据调查,在全市674名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5.61%,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2.8%,一年没有受过一次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者达202人,占29.97%。二是财政经费偏少,待遇报酬偏低。据调查,全市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财政全额拨款的占88.6%,差额拨款的占11.4%,23.8%的民办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未获得财政项目支持。三是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服务功能弱化。机构改革削弱了农技推广队伍力量,新鲜血液补充不足,服务功能弱化现象普遍。四是岗位责权不清,机构设置紊乱。部分机构既承担公益性职能,又履行执法监督职能,个别还从事经营活动,造成政、企、事不分状况。

4对策措施

4.1加快机构改革,创新推广机制

根据政事分设、事企分开原则,明确职能,强化政府机构建设,扶持、培育民办技术推广机构,形成政府机构与合作组织、工商企业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新型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一是明确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政府机构。按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80%”要求,做好定性、定编、定员、定酬工作,实行聘任制,承担公益性职能。二是引导、发展技术推广合作组织。由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打破乡镇行政管辖,承担区域性技术推广工作,为社员提供低酬服务,为非社员提供市场价服务。三是扶持、培育技术推广工商企业。由科研院校、群众性科技组织、乡土人才等组成。鼓励以资金、成果、设备、技术等入股,组建工商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承包等经营,发展技术推广服务产业。

4.2强化考核机制,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对多元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考核,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推广机构的科技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对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农技推广的组织、责任、保障、培训、考核激励、技术支持和项目实施管理等七大机制建设。二是对民办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考试、考核、鉴定等方式,颁发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三是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强化绩效考核,通过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以奖代补的管理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直接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

4.3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保障机制

政府要将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健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在全力保障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所需人员、工作、业务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以奖代补力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民办机构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的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足额到位。出台扶持民办机构发展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金,健全晋升培训激励机制,实行技能职称评审评定的倾斜政策,落实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健全基层科技推广保障机制。

4.4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篇8

关键词: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6.3;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14

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来看,还缺少整体上的管理,管理系统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更加快速的发展现代化畜牧业,需要推进新的发展模式,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做出新的发展计划。全面促进畜牧业科技化的实施,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1我国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我国畜牧业多数缺少生产技术标准化的硬性条件及基础的生产技术,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结合科学的技术进行管理,容易造成效率低下,管理出现问题等现象。所以,在目前发展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较慢,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

1.2缺乏污染治理

我国的畜牧业还处在生产方式转化的阶段,在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大,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现在我国对于畜牧业的管理上,还缺少相应的制度管理,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上,处理这些问题的政策方法还不全面,这些问题关系到环境的发展问题,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另外,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给附近的空气、水源造成污染,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防护。

1.3缺乏有效管理

虽然我国在畜牧业的发展问题上,做过一些必要的改进措施,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改进畜牧的生产方式和环境。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水平的限制和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改革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例如,畜牧业发展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畜牧的饲养人员缺乏相应的科学经验,在饲养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畜牧业的发展还不稳定。所以,对于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的探索,并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

1.4养殖户的观念落后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了年轻劳动力的支持。进行工作的主要是老年人,思想陈旧,坚持自己总结的经验是最好的,不了解科技化发展,怀疑新技术运行的风险,接受新事物的热情差,且身体状况不佳,对畜牧业的工作缺乏积极性。

2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1改善畜禽养殖条件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畜禽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畜禽的圈舍要保持通风,有新鲜的空气流通。保证太阳的充足照射,让畜禽在生活上有基本的舒适环境。对于畜禽的圈舍要进行温度上的调整,在冬天的时候,尽量保证圈舍能达到一定的温度,不要使畜禽受寒,造成伤害;在夏季时,注意圈舍的降温,对畜禽进行一定的保护。改善畜禽的生活条件,促进畜禽的健康成长。

2.2改革机制,扩大专业职能

全面保证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畜牧的管理进行改善。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和养殖的问题,畜牧业的管理同样重要。目前,应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突破传统观念,促进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2.3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在畜牧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对生产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技术上要保证做到生产的正规化,保证生产的品质与质量。实现统一化的管理,进行统一的消毒与防疫工作,保证生产的高质量。

2.4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

为了能使畜牧业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和发展,需要对畜禽的品种进行统一的选择。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优良的品种,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能减少管理的复杂程序,促进一体化的管理。在畜禽的养殖过程中,保证养殖的质量,减少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其高效率的成长。

3结语

通过对畜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培养高质量的养殖人员,重视养殖的过程,及时地对管理的机制进行调整,以适应工作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改革,使畜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畜牧业健康长期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菠.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改善[J].当代畜牧,2013,(20):25-2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