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灾害防治项目8篇

时间:2023-09-24 10:3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灾害防治项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灾害防治项目

篇1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是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山洪灾害对我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了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出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2013年5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和相关技术要求。2013~2015年国家累计向我区投资7426万元用于我区山洪灾害的防治建设。

在经过历时1~3年建设期,下达到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的项目均陆续完工,自治区水利厅由防汛办牵头,对该项目实施完成情况进行了竣工验收,在对各旗县验收过程中,或多或少均存在部分问题。

2 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的属类问题

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作为群测群防系统中的一部分,各旗县会计在财务核算及竣工财务决算时,有的单位将此项费用列入待摊费用,有的单位将此费用列入建安投资部分。竣工审计报告出具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审计部门将此费用认定为待摊费用,有的则认定为建安投资部分,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规定,待摊费用是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建设费用,合理分摊此项费用是正确核算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前提,也是做好决算工作的一项必要程序。待摊费用是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待摊费用的分摊是一项有规可依、分程序、分步骤的繁琐工作,费用分摊后形成单项交付使用资产成本价值,各项单项工程价值分列建筑工程成本、设备成本,设备成本逐类逐项分列各项设备价值。实际过程中按照《山洪灾害项目概算表》,待摊费用仅指独立费用部分,即建管费、设计费、监理费等,建安部分包括土建部分、设备安装等部分及其他。笔者认为两种都可,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属于费用类项目,可以先入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然后分摊到各项资产上; 第二种,即查看概预算批复文件编制时,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是否编入建安投资部分,若是,山洪灾害项目会计核算及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应严格按照概预算批复执行。

2.2 政府采购要求不一

山洪灾害属于国家专项资金,财政厅下达到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在支付时,有的对招投标项目之外的像宣传、印刷等履行了政府采购手续,有的单位未做,且地方财政在支付时,有的单位因未履行政府采购手续财政拒绝支付,有的地方财政在未履行政府采购手续的情况下也支付了该专项经费。盟市旗县财政对此执行不一,笔者认为,该资金属于国家专项资金,随着国家稽查与各级审计等部门检查力度的加大,凡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无论资金大小,都应该履行政府采购手续,否则视为违反政府采购法,属程序上手续不健全。

2.3 合同签订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合同法规定,金额较大且为了有效牵制对方按合同规定办事就得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约束对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在支付诸如宣传费用、演练费用、监理费、设计费等项开支时,有的签订了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不符合签订合同的规定; 有的虽与某某单位签订了合同,但实际干活和出票单位都不是原合同签订主体,中间涉及变更的,未履行合同变更手续,未进行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后,补签经济合同等。从程序上看,无委托协议,即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委托第三方来干活,实际属违反合同主体。笔者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合同的签订非常重要,因合同签订不当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所以,相关旗县单位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重要引用法律相关条款,应在合同中全部引用描述,不可用省略号代替,否则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就易产生败诉。

2.4 账务处理不完整方面存在问题

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从自治区一级下达到地方旗县的财政部门,由于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建设单位,导致以下情形存在: 一是建设单位资金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不开具发票,建设单位无法入账,造成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帐表不符; 二是建设单位由于旗县财政资金的不到位,施工单位虽开具了建安发票,但建设单位无力支付工程款,只好将发票计入往来款项应付账款中,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14)中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宜具备条件中的第四条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超过规定比例,即大中型工程应控制在总概算的3%以内,小型工程应控制在总概算的5%以内。非工程类项目不宜计列未完工程和预留费用规定的标准,各单位还得结合规定对照填报的财务决算表,判断所填应付款数是否超比例等问题。填报竣工财务决算表时,还存在部分单位未按实际到户资金填报基建拨款,而是以到地方财政资金为实际到位的基建拨款,编制基本建设支出也本着财政资金都要花出去的原则,基建支出数等于基建拨款数,隐性存在的问题是若地方财政截留此专项资金,势必导致项目真正竣工变得遥遥无期。一旦检查下来就是个问题。造成账上基建支出数与决算数不一致,帐表不符。笔者认为,涉及到资金方面的事情,应由主管业务部门联合财政厅与地方财政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使国家专项资金能真正到达项目建设单位,抓紧施工进度,尽快结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竣工财务决算。

篇2

[关键词]天然气 输气管道 地质灾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61-01

引言

辽宁省海城市天然气输气管道综合利用项目输气主干线线路起点为位于海城市感王镇马圈子村大沈线A18#分输阀室东侧的海城1#门站,管线向东敷设,穿越省道322、哈大高架铁路客运专线、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国道202、在毛祁镇商家台预留DN150 的分支阀门,为将来毛祁镇用气考虑,之后管线穿越京丹高速、沿毛祁―八里铁路线敷设,在八里镇建调压站一座,并沿铁路线继续敷设,穿过丹锡高速公路,并向东南敷设,至牌楼镇菱镁制品工业园处(代家沟口)再建牌楼调压站一座,线路全长30.2Km。

1 地质环境

1.1 气象水文

全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9.5℃,降雨量624.2mm,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区内沿线河流为毛祁河、八里河、杨柳河、王家坎水库分支河流。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1.2 地形地貌

区内地貌以构造剥蚀低丘、丘间谷地、冲洪积平原为主,地势总体北低南高。地面标高为10.5~200.5m,高差为190m。

1.3 地层岩性

区内沿线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第四系上更新系统坡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侵入岩主要岩性为变辉绿岩,主要分布于HC30-HC35管道干线的北侧,岩体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多呈北东展布。评估区地层岩性复杂

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及《辽宁省构造体系图》,区内在大地构造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营口-宽甸台拱(Ⅰ13)、凤城红凸(Ⅰ11-3)起之上。区域断裂为海城-草河口岩石圈断裂、海城析木城-岫岩断裂。

1.5 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地层、岩土体结构、类型、组合特征及其坚硬程度、稳定性等因素,将其分为岩体、土体两大类。

2 现状地质灾害

本次工程建设有遭受滑塌、岩溶塌陷、崩塌、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河岸坍塌、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2.1 滑塌

本次区内主要进行输气管线的建设,管线施工过程大开挖、顶管穿越基坑的边坡土质都较松散,工程建设有引发边坡滑塌的可能性,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对象为施工工人和设备,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2.2 岩溶塌陷

区内部分区域有大理岩岩分布,主要分布在HCZ4-HCZ8管线支线东侧,HCZ9-HCZ14管线支线东侧,HCZ21-HCZ24管线支线两侧,HCZ17-HCZ21管线支线东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根据参考区域资料,该岩性有残留的原生溶洞。根据区内可溶岩的化学组分、可溶岩的结构和构造,区内下伏的可溶岩会有小的岩溶发育。

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危害对象是管线本身,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3 崩塌

根据现状调查,于管道支线HCZ11号拐点西侧80m有一王家坎水库,该水库兴利库容7.05×106 m3,防洪库容10.85×106 m3,死库容0.5×106 m3,总库容19.3×106 m3,养鱼水面2100亩,建小水电站两座。由于施工开挖及水库内水体的浸泡、冲刷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应力结构和坡面形态,成为岩体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陡坡发生崩塌的危险性。管线于水库附近经过有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4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

根据现状调查,管道支线HCZ22拐点处,直接穿越普临矿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管线支线穿越距离为100m,而且管线穿越开采错动影响范围,穿越距离约140m,该公司开采的矿种为滑石、菱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但管线穿越范围内无矿山开采活动,工程建设有遭受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5 河岸坍塌

根据现状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线穿越毛祁河2次,八里河1次,杨柳河3次,水库分支河流1次,其他河沟7次,河漫滩地表为中砂、卵石、砾岩覆盖,具有一定易冲蚀性,河床宽约20-30m,高差1-2m,未见强烈侧向或纵向侵蚀现象,遇雨季有受到冲蚀的危险。河岸垮塌会造成岸坡管线的暴露悬空,所以工程建设有遭受河岸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2.6 砂土液化

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了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根据海城市砂土液化图,本项目经过的区域为非液化区。所以工程建设遭受砂土液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

3 地质灾害的防治

将综合分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的为适宜于建筑,综合分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的为基本适宜于建筑。

3.1 滑塌防治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适当放坡和必要支护措施。(二)施工过程中需采取降水措施,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

3.2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

(一)对可能发生岩溶的地区加强调查和勘探,查清岩溶的发育情况,尤其对管线分布的地段进行详细勘察。(二)对可能发生岩溶的区段,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岩溶空洞进行灌砂注浆等加固处理措施。

3.3 崩塌防治措施

(一)对危险块体,并存在软弱夹层或软弱结构面的危岩区,首先清除部分松动块体,修建条石护壁支撑墙保护斜坡坡面。(二)利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崩塌的发生。

3.4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防治措施

(一)对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地区加强调查和勘探,查清浅部巷道、采空区分布情况,尤其对管线分布的地段进行详细勘察。(二)建议对管线通过的可能分布的浅部巷道、采空区进行回填。(三)建议与矿山达成协议,管线通过的区域不再进行开采。

3.5 冲蚀塌岸防治措施

可进行浆砌石护岸处理,加强防冲措施。

3.6 砂土液化防治措施

位于饱和砂土液化地基上的桥梁应采用桩基或沉井等深基础。当采用桩基时,桩端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结语

滑塌、岩溶塌陷、崩塌、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是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建设中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加强项目区地质环境管理,严格规划、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项目区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及人类工程活动三者达到动态平衡,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施工阶段,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建议管线采用抗变形设计。沿线中小型冲沟较为发育,应注意冲沟对管线的影响。建议穿越矿山沉陷影响区的管线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必要时避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度,防止崩落、滑坡;排水、疏通地表水和地下水,减缓对危岩陡坡的冲刷和潜蚀;拦截、修筑挡石墙、落石平台、拦石栅栏等,阻止崩滑物对公路设施的破坏。

2.2泥石流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3地面塌陷

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工作有多方面内容,首先,为避免或减少地面塌陷灾害,必须十分重视公路场地的地质环境,查明建设区地面塌陷的危险程度和形成条件,对地面塌陷进行预测,尽可能布设在塌陷危险性小的安全地带;对于无法避让路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钻孔灌浆、旋喷加固等必要的防塌措施。除上述预防途径外,在地面塌陷危险区进行抽水、排水、蓄水、爆破等活动时,要采用适当方法,防止诱发地面塌陷活动。为了减轻矿区采空塌陷灾害,限制采空区范围,或者增多、加大保安柱,减小塌陷规模。对于已经发生的塌陷灾害,要在查明地面塌陷发育状况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其方法除了消除促使地面塌陷发展的各种动力活动外,还可采用填堵法、跨越法、强夯法、灌注法、深基础加固法、控制抽水(或排水)强度法、疏导水流法、地下水气调压法等充填加固地面塌陷坑和地下孔洞,堵截水流,强化土层及洞穴沉积物强度,削弱地面塌陷活动能力,保证工程设施安全。

2.4冻土冻融

①工程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确定的地基土冻胀级别,采取相应的防冻胀融沉措施。②在拟建工程施工时,一是回填粗颗粒抗冻材料,并在地面做好防水工作,防治冻胀产生的冻切力破坏基础;二是采取清基换填砂砾或粗砂等透水性好的填筑材料等措施处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佘小年等.公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余建锋.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公路交通技术,2007.

[3]邢丽霞,阙列东.我国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

篇4

[关键词]辣木;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2.99;S7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96-01

辣木集食用、药用之功效于一身,作为蔬菜和草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深远而悠久的重大贡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辣木的花、果、叶、根、茎被证明富含如钙、铁、锌等矿物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单单食用辣木便可以满足世界卫生组织之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之每日摄入营养基准。不仅如此,辣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内含之活性药物成分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胆固醇过高、皮肤溃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其作为“奇迹之树”真可谓名不虚传。辣木生长对热量、光照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光照时间长、热量丰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而随着我国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在国内推广辣木的种植并使其产业化、规模化已经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为此,笔者将对辣木培育应注意之事项及常见病虫害、相应防控措施进行研究。

1.辣木培育过程中应尽之事宜

1.1 培育地块之严格筛选

作为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充足的光照及热量对辣木的生长、培育尤为重要,因此进行培育地块的选择时应当首要关注所处位置的光照、热量因素,在实际考量中人们往往采用温度这个指标作为光照及热量的衡量标准,保障最低温度不低于10℃以防辣木遭受寒害。我国大部分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差异显著,基于辣木生长对雨水丰沛度要求不高,其培育地块年降水量只要不低于五六百毫米便可,但为了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水淹等状况、导致辣木根部腐烂,进而造成枝叶枯萎、植株死亡的结果,在种植地块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沉淀之有机质层较厚、较为疏松的砂壤土地块以促进排水。此外,也可通过将具有一定倾斜度的缓坡改造成梯田、挖畦沟、配置完善排水设施等手段加强土壤的排水能力。而由于辣木的生长周期较短、其枝干部分较为脆弱,易受大风摧折,因此在进行培育地块的选择时也应当将风害问题纳入考量之中。

1.2 种苗繁育之应尽事宜

辣木的种苗繁育既可选用扦插法、也可选用直接播撒种子的方法,不同种苗培育方法对辣木的种子发芽率、幼苗成活率以及成活种苗高度有一定的影响。下图乃相关学者经长期试验得出的对种苗培育环境、培育方法对种子发芽比率、幼苗成活率以及成活种苗高度影响的实验数据[1]。

由图可知,装有营养质之容器相比于苗床,其种子发芽率、幼苗成活及保存率较高,但成活幼苗之高度较低;而苗床培育的种子出芽率虽略低于农耕地,但在幼苗成活、保存率及苗高上均高于农耕地。实际上,这三者的数据之差部分源于辣木幼苗的根茎柔弱易断,移植过程中的磕磕碰碰很可能使其夭折,部分源于土壤所含养分、排水性之差异。而基于对容器培育种苗推广难度较大的考虑,目前国内在进行种苗培育时往往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性好、风力微弱且靠近移植地块近之苗床作为种苗培育的首选,最大限度缩短移植路程,保障种苗之完整性。图中“*”表示种苗培育成功后,幼苗经一年栽培后的数据情况。根据苗高数据差异可知,采取播种的种苗繁育方式比起扦插更有利于幼苗完全发育。

1.3 种苗整地定植之注意事宜

正如上文所述,辣木的茎秆部分相对脆弱,因此在移植过程中应当连带与根茎部分相连之土块进行整地定植,最大限度地降低移植过程中对辣木幼苗造成的损害,提高其成活率。除此之外,辣木较之其他作物种苗移植并无不同,应选择土壤、空气较为湿润的阴雨时节进行移栽并定期灌溉促进根部加速生长。同时,由于辣木不耐涝,定植前就应当完善相关排水设施,防止长时间积水。此外,基于辣木喜光、喜热的习性,应当合理安排移植密度,既不可过密造成辣木过于拥挤无法获取足够的光热,也不能过疏不利于日常管理、采摘等。而依据辣木不喜风的特征,若无法避免地需在风力较大地区进行种植应当对种苗进行加固工作。

1.4 肥水管理之注意事宜

在辣木的灌溉问题方面上,需要根据其不同生长时期加以区分,其幼苗生长初期长势迅猛因而需要勤加灌溉以保障其生长所需之充足的水分;在种苗发育到一定阶段,一般来说从移植之日起约两个月后自然降雨量便足以满足其后期生长需要,可以停止浇灌。当然这也并非绝对,辣木生长初期的过度浇灌易造成根部腐烂、植株死亡;而其生长后期的过度干旱也会造成辣木发育无完全、发育迟缓等问题。

2.辣木常见之病虫害及对应防控措施

2.1 辣木常见病害及对应防控措施

根部、枝条溃烂病、豆荚褐腐病、嫩梢萎蔫病及白粉病是辣木种植中常见之病害,这些病害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困扰许多种植户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在推广辣木种植及推进辣木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的过程中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

从事前防控来看,可以采取去除并集中销毁患病枝叶、适当灌溉施肥、定期松土、改变辣木生长时节等方法切断甚至杜绝病害的源头,阻止病害的进一步加剧。从事后治理来看,可以通过喷洒具体病害之对应药剂、对于根部腐烂的采取整株挖出、清理周围土壤等方法防止病害扩散。

2.2 辣木常见虫害及对应防控措施

辣木种植过程中易染之害虫包括白蚁、蛾类、蚜虫、红蜘蛛以及二疣犀甲虫。白蚁啃食辣木的根茎部分,往往直接导致植株死亡;蛾类幼虫及成虫以辣木的叶片、枝梢为食,影响辣木的正常生长;蚜虫多蛀食辣木的花序、枝叶,极大地影响了辣木顺利发育、结果,而蚜虫大量繁殖带来的蜜露往往引发霉烟病;而红蜘蛛通过刺吸辣木茎、叶、花等养分和水分,导致叶面长出白斑、卷叶、落叶甚至植株死亡;二疣犀甲虫则是辣木根部腐烂病的罪魁祸首。

对于虫害的治理,应当建立系统性的实时防控体系,保障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遭受虫害的辣木,使用毒性较低、不易残留的杀虫剂或生物源杀虫剂对虫害进行控制、消灭,防止受害树木成为‘传染源’,将虫害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对于大型害虫可以利用该类害虫的习性对其进行集中捕捉消灭,对其虫卵分布地也予以销毁破坏,防止来年虫害的‘卷土重来’。

3.结语

辣木富含人体所需之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全面营养,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不仅如此,经科学研究表明其降低令人“闻风丧胆”的三高以及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显著,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壮大,辣木的高经济效益使得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由于种植者对辣木生长习性、培育过程中应尽事宜及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不足,导致辣木成活比率、品质较之国外种植之辣木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为了推进辣木种植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应当加强对辣木的理论研究,以理论为先导带动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李会珍.辣木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04(29):34-35.

篇5

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就是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地质性的灾害,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就会对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有环境等造成严重的破坏。从当前情况看,滑坡以及泥石流还有地面沉降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1]。一般来说,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若是遇到地质灾害,那么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损失是很严重的。我国的地理环境是很复杂的,地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各种因素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也在提升。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灾害发生的时候没有比较好的处理能力,如果发生了地质灾害,经常会导致大范围内的破坏,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其主要表现包括了滑坡以及泥石流还有崩塌和地面沉降等。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自然因素,地质环境变化造成地质灾害,这种因素是不能人为控制的。第二,人为因素,这种因素也会造成地质灾害,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种灾害的发生几率也会逐渐提升。从地质灾害在近些年来发生的原因来看,由于行为不当造成的地质灾害占到总体的50%还要多,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相关防治设计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不可避免地需要破坏环境。当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在逐渐提升,一定要针对地质灾害做好防治设计工作[2]。比如,某项建筑工程结合勘察设计相关规范以及技术标准和资料分析开展建设工作。地质灾害的相关防治设计工作对当地地形进行了分析,对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的成因机制以及形成模式还有易发性等进行了考虑,科学制定了灾害防治目标。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设计,能够把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考虑进去,切实做好预防措施,从而使建筑具有良好的抗灾能力,防止损失的发生。

2.2 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

对于地质灾害相关防治工作来说,要坚持统一管理以及分工协作等原则,做好相关制度建设工作,构建良好的防范机制,使全员都参与到防灾工作中来,并对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使每个人都尽好自己的责任,全力做好防治地质灾害的相关工作。在防治工作中,要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的措施,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将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防治方案制定下来,对防灾责任进行落实,对防治灾害的措施进行完善,从而降低灾害发生几率,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2.3 采取避让措施

首先,在雨天要采取避让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暴雨天气,要临时避让。如果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变形山坡很多,容易导致泥石流发生,需要提前预防,在下雨之前要进行搬迁,及时进行躲避,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其次,采取避让的措施。有的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很是严重,治理的费用比搬迁费用要高或者是已经采取了防治措施但是造成的损害还是很大或者是再建房屋后还是受到地质灾害较大影响的,需要采取搬迁避让的方式,从而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4 通过绿化的方式进行防治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其周边要种植合适的植物,构成植物林,从而对环境进行改善,确保生态平衡,这就是绿化防治措施。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不断发展,在空气以及水还有土壤等方面造成的破坏也在逐渐严重,当前我国要求发展绿色经济,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合理利用土地,降低对于地表环境质量造成的破坏。

2.5 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灾害做好监测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构建监测和预警系统,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一般来说,主要采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在宏观方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加以监测;在实地,要通过变量测量的手段加以监测;对于危险地质体,要对其力学特性加以监测;对于三相物质,要通过综合特性加以监测。另外,在开展监测工作以前,需要构建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做出预警,并对信息进行捕捉和分析,将灾害预警系统构建起来,结合工程的具体地质状况,将预警系统功效发挥出来,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2.6 在雨季施工时要做好预防措施

(1)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平面布置图,对排水设施进行完善,对于进场道路以及施工现场中的施工通道还有生产场地和材料堆场周边的排水沟,一定要确保其畅通。(2)要保证交通道路是完好的,安排专门人员对道路边和路口的积水进行排除,确保在下雨之后能够及时将场地中的积水排除掉,对于施工生产场地还有材料堆场要利用碎石对其进行碾平压实。在场地的周边要对截水沟以及排水沟进行设置,尽可能沿着堆场周边的排水系统,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整修和疏导,确保场地排水的畅通性。(3)在基坑周边位置要对排水沟和截水沟进行设置,对于边坡要做好防水措施,避免雨水的冲刷导致塌方,如果有必要,还要打上钢管支撑对其进行支护。(4)对于材料堆场,要在下雨之前,对周边的排水沟以及截水沟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缮,确保完好无损,避免积水对材料堆场的影响。第五,对于排洪沟挖出的土方,要及时进行转运和分散平整,避免由于大雨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防止对周边农用耕地造成的影响[3]。

2.7 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科学技术

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比如,在某易发山洪灾害的地区的建筑工程,通过遥感技术对场地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附近的山体有可能发生滑坡灾害,因此,施工单位及时将现场人员和设备扯了出来,并对地质灾害做好防御工作,防止了由于滑坡造成的毁灭性危害,确保了人员的安全,降低了经济损失。

篇6

20 余家知名房企齐聚北京

据悉,本次展会活动以“绿动五指山 氧生翡翠城”为主题,共有五指山丰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五指山市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通什香格里拉旅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20余家五指山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五指山黎峒文化主题公园有限公司、五指山亚泰雨林度假酒店等旅游企业参展,展场规模宏大,展出内容丰富。除城市形象推介、旅游地产展示外,活动组委会还专门安排了别具风情的黎苗歌舞表演,现场气氛隆重而热烈。另外,现场还有海南特色旅游小商品赠送。观展市民不但有众多精品可供挑选,还能充分领略五指山神奇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和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

10 日上午,北京二十余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会。会上,记者围绕北京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向与会的五指山市政府代表团提问。有关五指山的旅游环境、置业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推介会上,五指山市政府副市长岳国华表示,此次来京推介的房产有三大特点,即:高新、生态、廉价。高新指的是房子高档新颖,楼盘比较高档,而且好多在建或者刚刚建好。生态指的是住宅生态化,五指山市是“中国城市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园林绿化优秀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之一。廉价指的是相对一线城市,这里的房子比他们的便宜,相比同类型海口和三亚的房地产价格,大体要便宜 30%左右。

“南国夏宫”舒适的居住环境

据介绍,近年来,自然环境绝佳的海南岛越来越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在冬季,更是北方游客首选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五指山市地处海南岛中南部,距三亚仅 60 公里,境内的五指山山脉被称为海南岛之“肺”,是全省的生态核心区和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五指山森林覆盖率高达 83%以上,年平均气温 22.4℃,是真正的冬暖夏凉气候。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市区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000个/cm3 以上素享“南国夏宫”、“天然氧吧”、“翡翠山城”、“海南绿肺”之美誉,拥有海南岛最舒适的人文生态居住环境。这里不仅是避寒胜地,更是避暑胜地。

篇7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2014年1月16日

附 件

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以下简称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安排补助经费,专项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以及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及《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第三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包括前期基础工作、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及成果集成、调查评价业务培训等支出;

(二)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包括监测系统补充完善、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善及各级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以及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等支出;

(三)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包括洪水风险图规范制度制定、洪水风险图通用软件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等支出;

(四)重点山洪沟(山区河道)防洪治理。包括采取修建护岸、堤防等工程措施支出。

第四条 中央补助经费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镇及景观建设、修建楼堂馆所、车辆购置、人员补贴以及项目管理费等支出。

第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全面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任务。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运行维护经费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承担。运行维护经费定额标准由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制定。

第六条 财政部、水利部建立中央补助经费分配奖补激励机制,根据年度资金规模和建设任务,结合上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地方投入、项目建设管理等情况,确定中央补助经费分配方案。

第七条 每年6月15日前,财政部商水利部按程序将中央补助经费下达至各省级财政部门,并抄送各省级水利部门。

第八条 中央补助经费下达后,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年度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组织实施要求等,统筹安排中央补助经费和地方建设资金,用于当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各省级财政部门应按预算级次和程序及时下达中央补助经费,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九条 由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实施的项目,中央补助经费列入中央本级部门预算,预算编制按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财政部、水利部组织对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中央补助经费安排挂钩。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水利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 中央补助经费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中央补助经费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中央补助经费购置的物资材料和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十三条 中央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

第十四条 下达地方的中央补助经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一律视同结余资金,收回地方同级财政统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部、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预〔2010〕7号)要求,将中央补助经费结余资金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对于中央补助经费结转资金,在编制以后年度预算时,应根据项目结转资金情况和项目年度资金需求情况,统筹安排财政拨款预算。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中央补助经费使用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对中央补助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利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篇8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今年汛期到目前为止,我市发生滑坡5起,灾害规模均为小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5月22日我市岗面乡突遇特大暴雨天气(降雨量高达131毫米,持续2个多小时),此次暴雨引发该乡82户村民屋前屋后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造成154间房屋倒塌受损(其中16户村民,52间房屋全部倒塌),道路塌方46处,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627人。暴雨发生后我局和气象局立即联合地质灾害预警。接到预警后,市领导非常重视,书记作出批示,市长立即组织矿管、水利、林业、交通、卫生、民政等部门前往一线指挥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岗面乡政府立即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乡政府除值班人员外的全部工作人员和市驻该乡“三送”工作队员,紧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切坡建房户受威胁627村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由于及时预警和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得力,在房屋倒塌前,全部将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未造成一人伤亡,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灾造成的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早布置早落实。为切实做好201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在3月1日印发了《201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表》安排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并建立了值班登记。3月2日组织编制了《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并由市政府办公室以文件印发实施,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在2月份市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5月21日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汛期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并分三组对我市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了排查。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今年来,我局对全市3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清理,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表,对重点矿山和每个隐患点的监测员、责任人、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经纬度、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村级地质灾害监测员制度,并在每个村聘请了2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共计456人),对新老隐患点实行联户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监测员和监测责任人,制订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干部联户责任表200多份。及时督促各乡镇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目前全市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全部都按要求在避险明白卡上详细地说明了隐患点监测、报警、人员疏散撤离路线及安置地点以及应急抢险措施,进一步增强了防灾的有效性。

三是落实各项制度,及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1、严格落实了地质灾害日报月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值班电话做到了24小时畅通,建立了值班登记制定,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2、建立汛期值班查岗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查岗制度。3、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建立了领导呈阅件。我局联合市气象局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在预警级别达到三级以上时,我局与气象局会商形成一份呈阅件送有关市领导审阅,再以传真的方式发到各个乡镇。4、实行灾情雨情通报,及时预警。在每次降雨前我局跟气象局联合商定预警短信内容,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及时将雨情灾情向地灾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各乡镇领导、协管员、监测员,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2年度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任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市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做好我市的地质调查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经市政府同意,成立了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应设立相应的机构协调相关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按照要求按时按质收集提供相关地质调查资料,配合核工业赣南工程勘察院协调好当地群众关系,为开展地质调查提供必要服务和保障。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精心安排,落实责任,按照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并结合地灾调查工作对我市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调查。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治理项目申报情况

一是认真抓好丁陂小学治理工程建设。2010年10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10年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任务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08号)文件批准市丁陂乡丁陂小学崩塌治理工程项目,工程造价34.0188万元,项目总资金60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后我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我市云石山梅坑早子排滑坡治理项目已经被省国土资源厅立项,下达治理资金180万元,另外,借助国土资源部“振兴中央苏区经济”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直接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和争取了泽覃乡永红村新村安置点山体滑坡治理项目,下达治理资金250万元。目前,这两个治理项目都已经和资质单位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正在加紧实施之中。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3年我局以市政府的名义向上申报了瑞林镇瑞林圩滑坡治理项目。还准备向上申报万田乡茶亭小学滑坡治理三部委项目。

四、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

自省地灾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下达以来,我局会同市扶贫办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避灾搬迁工作,2012年我市已落实搬迁对象168户,882人,签订合同168户,882人,占任务数70%。还剩30%不能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住户,我局已和扶贫办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市矿管局和市扶贫和移民办报告,同时提出能否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象,一直等待上级批准。

经市扶贫办核实,现已有168户882人已建房,现已支付移民搬迁建房到户补助资金154.35万元,点到户资金50%。市配套资金54.36万元,市配套资金13.59万元已到位,移民配套资金项目正在实施。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手段滞后、没有相应的监测仪器,应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应急装备欠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