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艺术建筑8篇

时间:2023-09-24 10:36: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艺术建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艺术建筑

篇1

关键词: 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2.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2.1 纯几何体 

篇2

关键词: 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2.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2.1 纯几何体 

篇3

关键词: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现代化管理;运用

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与精神领域建设相关的艺术,现在我国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基本属于城市化建筑艺术。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为了让公共场馆建筑艺术与城市化建设相融合,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都运用了现代化管理方式。不过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过程中实行现代化管理需要经历相应的磨合期,这导致现在的现代化管理运用到公共场馆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中运用现代化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推进我国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运行机制的完善。

一、公共场馆建筑艺术概述

公共场馆建筑艺术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物中经常会伴随着艺术设计,从而形成一种公共建筑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艺术随处可见,如浮雕、楼房、喷水池等都属于建筑艺术,而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则是在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用于为公众服务的开放性建筑艺术。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属于公共建筑,以此多位于城市建筑之中,是城市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如北京的鸟巢就属于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这类公共场馆建筑艺术一般都会体现出自身一种具有独特性的美感,如我国的长城作为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就传达着一种高大坚固的建筑艺术精神。甚至公共场馆建筑艺术会代表这某地的精神文化,如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就以成为上海市的代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艺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类艺术的工程量较大,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与艺术间的平衡,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而且在公共场馆建筑完工后为了保证开放后建筑内部的有序及高效利用,也会进行现代化管理。现在我国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同现代化管理进行了融合,这从长远来看极为有利于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城市化发展需要。但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现代化管理实行效果有待加强,目前的公共场馆运行与现代化管理处于磨合时期,现代化管理的实行效果有待加强。

二、现代化管理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运用的问题

1.缺少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

现代化管理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但我国严重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中这类机构更是处于空白阶段。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有利于将专业的管理人才聚集在一起,这样将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质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管理就会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但我国的管理组织机构还局限在商业领域这类对管理要求较强的领域,我国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管理方面并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没有组织机构导致在公共场馆的建设与运营中都相对混乱,从而促使现代化管理在公共场馆建筑中效果不佳。在建设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过程中经常由于多方协调不佳导致指挥上的混乱,从而造成现代化管理实行困难。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运营过程也会存在财政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2.意识观念上的淡薄

现在我国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极为有限,多数人对于现代化管理与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并不了解,从而造成了在意识观念上对将现代化管理运用到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中的淡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虽然在城市化建筑中较为常见,很少有人会对公共管理建筑艺术进行专门的了解,导致人们对公共管理建筑艺术的认知较少。加上公共建筑对外进行开放,人们在该建筑中消耗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消费者需求极难显现,从而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而现代化管理理念出现的时间也相对短暂,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也相对较弱。

3.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部分公共场馆建筑艺术是盈利性质的,但在其运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这造成了现代化管理体系上的不健全。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建成后会对外开放,而在现代化发展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就会针对场馆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我国的公共场馆运营一般仅有管理部门,对于管理并不进行监督。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监督是公共场馆建筑艺术运营的保证,有效的监督有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利于现代化管理的廉洁建设,有利于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完善。而现代化管理缺少监督管理体系就是在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中较为明显的问题。

三、加快现代化管理运用到公共场馆建筑中的措施

1.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

现在我国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这造成了在现代化管理上的混乱。要想加快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从而通过专业的管理人才实现对公共场馆建筑的有效管理。我国的管理组织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在建立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其组建可以通过向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外借鉴学习,以此来加快公共场馆建筑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不过在建立管理组织机构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管理实际,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多会具有当地建筑物的自身特色,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在建立管理组织机构的时候应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2.加强现代化管理及公共场馆建筑观念

现在,把现代化管理运用到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存在着观念淡薄的问题,管理者对现代化管理的认知不足及民众对公众场馆建筑艺术的不了解,造成了在管理时观念的淡薄,为了加强现代化管理观念必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管理者对现代化管理的认识可以加强管理阶层的信息沟通来落实。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管理阶层决定着该建筑的管理方式,而现代化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只要让管理阶层通过互相间的沟通认识到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现代化管理理念就将会得到增强。第二,加强民众对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了解则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宣传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建筑物的知名度,还可以通过公共建筑艺术了解的增加加强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又会与现代化管理相辅相成。

3.完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的监督机制

现在的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过程中多数都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要加强其管理体系必须要完善公共建筑管理的监督机制。公共场馆建筑管理相较于其他管理更被人们所关注,可以在完善监督机制时利用这一特点建立民众监督机制,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过程实现公开化。有效的民众监督不仅有利于完善监督机制的建设,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加强监督民众对该公共场馆建筑的认同感,这有利于公共建筑的长远发展。在监督机制的完善过程中除了民众监督,场馆的内部监督也极为关键。内部监督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来进行,并且有效的发挥财政部门在经济上的监督。在完善内部监督的时候可以借鉴在商业实行的现代化管理监督机制,这样将加快监督机制的建设。

四、结束语

公共场馆建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公共场馆建筑已经逐渐被人们作重视。随着现代化城市建筑物的多样化发展,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提升公共建筑艺术的竞争力,将现代化管理引进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管理成为了必然趋势。良好的建筑管理有利于公共场馆建筑艺术的推广,有利于当地的城市化特色建筑建设,有利于城市精神文化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并从管理组织机构、观念认知、监督制度这三方面分析了公共场馆建筑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现代化管理在公共场馆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鹤.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艺术建设及管理策略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2,(2):19-22.

[2]王鹤,张兵,赵世勇.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模式创新及其应用[J].理论与现代化,2013,(3):114-117.

[3]韦景竹,李秋月.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版权管理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11):19-26.

篇4

1建筑化的公共艺术

在“建筑化”的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应当从建筑和公共艺术的关系出发探求建筑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融合,关注公共艺术如何以建筑空间作为载体,表达其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对此,可以从两个层次阐述“建筑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内涵.第一个层次是建筑的城市公共艺术.即某一建筑(主要指具有明显公共艺术特征的公共地标建筑)本身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凝聚着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而成为该城居民公认的美学符号和情感标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环境的融合愈加密切,一些城市地标建筑,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世博中国馆、新先锋主义风格的巴塞罗那当代美术馆[1]等等,更是以一种典型的公共艺术面貌展现在城市地域环境之中,成为所在城市值得骄傲的闪亮而饱满的文化精神符号,如图1所示.图1地标式的“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Fig.1Landmarkarchitecturalurbanpublicart第二个层次是“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即城市公共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不仅在空间形态与之协调,也包括公共艺术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从整体到细部元素,有机而统一地融入到建筑空间之中,给公众创造一个具有艺术性并富含人文价值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换句话说,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还是公众精神与文化的载体空间[1].上述建筑与“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前者从城市整体着眼,把建筑单体作为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来分析;后者则全面系统地综合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内外环境中的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更为细化而有机地分析,如图2所示.图2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Fig.2ImperialWarMuseum,U.K.

2公共建筑的形态类型

公共建筑以及整体形态呈现在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并直接给周围的公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营造出具有精神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知觉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觉的原始材料不是元素,而是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形式.”当人们观赏建筑时,往往依靠直觉的视觉组织活动,直接完成对建筑整体形态的感知[2].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可以分为几何体、雕塑体、象征体3种类型.

2.1几何体

几何形体是建筑表达艺术常用的方式之一,这类建筑空间大多经过既定的数学法则运算、推敲而得之.几何形体形式多样,主要有正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等.建筑的空间形态通常由几何形体经过不断重复、连接、错位叠加而成.纯粹的几何体构建则具有很强的规则性,强调突出纯粹主义的形态效果[1].即在整个过程中强调整体,主张表现材料的自身特质,如图3、图4所示.

2.2雕塑体

雕塑对形体的体积组合有明确的要求,块面形态是雕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光影对于形体的表现尤为重要.对经过组合后的形体进行加或减的处理,采用切角、镂空等设计手法可以增强建筑形态的视觉冲击力.

2.3象征体

公共建筑的形态大都象征着某种文化或精神,并试图通过这种隐喻触发民众的思考.哲学家黑格尔曾将象征艺术分类为艺术的初始阶段,设计师通常也会通过象征体的设计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形态意义

3.1标识符号

现代城市除了作为服务于地区或国际间商业、贸易、产业的集中地之外,业已成为信息传递、科技发明、文化娱乐、知识教育、公共艺术文化交流、旅游观光及民俗世情的滋生传承等多姿多彩、光怪陆离的人间大舞台.城市公众在长久岁月中积累下来的共同经验和交流所达成的共识与城市的兴起及沧桑紧密相联.这种联接从最细微的部分不断延伸和发展着一座城市本身固有的文化精神,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传承.同时,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能够迅速地感染外来人群,并会成为初来者对这座城市情感记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城市的标识符号,丰富多样的立面造型结合附着在城市环境中的各类公共艺术装置,将会比一般的公共建筑更为直接地展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如图5所示的城市标识符号,营造了向上运动的微妙的身体和精神感受的变化[2].

3.2城市印象

公共艺术从功能角度而言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体现了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的理想.与一些纯粹的艺术相比,公共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其文化表现的强烈性.公共艺术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体,还有更多社会的、文化的以及政治上的功能.艺术取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亦如海德格尔所言,现代美学的起源和形成并非直接来源于对艺术的沉思,而是取决于人的生存状态[3].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艺术就是突出充满美感的城市印象,让公众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同时使城市成为公众的诗意栖居场所.

3.3文化精神

文化代表着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象征着城市的品格.城市既是人们生存的方式,也为文化的产生和发源提供了场所.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成果,城市文化是城市最客观的写照,由于其每一细节都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生活方式、等文化问题,使得城市逐渐成为当代公众观察世界和展现自身的舞台.一座城市是否包含着充满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的公共空间,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整个城市是否蕴含文化艺术品位的重要指标.“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城市标识,充分反映并提升了一座城市的印象和精神文化.“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公共艺术和城市建筑空间的融合,通过公众对建筑空间的体验和互动,使人们时刻都在感受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情怀和审美情趣.

4形态构建

4.1基本形的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通常呈现出简洁、几何形、象征意义的抽象或是具象的形式.而以抽象的点、线、面、体等几何图案的组合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来塑造形体,使得流畅与简洁成为公共艺术造型的主要特色.任何艺术造型形式都是由点、线、面在不同的视觉角度运动、变化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其表现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区别.如点以其所处的位置为主,线以其方向、尺度为主,而面则以其所有的面积为主.在艺术造型设计中,它们各自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可见,每一个建筑元素不仅有其结构功能意义,还有因元素组织结构的倾向性传达出超越其实用功能的精神意义[4].4.1.1点点的分散、密集运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构成相对的线和面,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点在同一空间或不同空间内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一定数量的点会产生聚合的趋势,人的视觉会主动将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点串联起来,形成线与面的轮廓.在空间中,这些点独立而又聚合地进行着不同的交织与组合,从而会产生有节奏、有韵律、有意义的形式和意境,如图6所示.图6点的符号图像Fig.6Symbolimagesofpoints4.1.2线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由点与点的连接,以及面的边界、交叉等所形成的.线在几何学中无粗细之别,但过长或过短地增加线的宽度,线就会变成面或点.在艺术造型设计中,线则被赋予了宽窄、长短、直曲等属性.线的聚合、分散等有规则的运动,可以合成面,也可以排成有节奏、有韵律、有秩序的艺术形态,如图7所示.图7线的符号形象Fig.7Symbolimagesoflines4.1.3面简单来说面就是线的封闭状态.在几何学中,面则是由线的运动轨迹或自身加宽,以及点的扩展等产生的.面的形式变换多,较之点、线更能体现出情感特性.在面的情感表现中,几何形的面具有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体验;自然形体的面给人以厚实、生动的体验;有机形体的面给人以柔和、自然、抽象的体验;偶然形的面给人以自由、活泼、富有哲理的体验.4.1.4体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体的造型方式主要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具象的形体是对自然事物的模仿或变形,这种情感体验通常与被模仿的对象密切相关.例如古代的艺术表现几乎都是对自然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在于将简洁的、抽象的、几何的形式作为时代的美学符号.随着现代设计风的盛行,抽象的设计元素也逐渐盛行开来.这些自由、随性、流畅而又洒脱的抽象元素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而变为可能.抽象的符号形式不仅可以体现自然的简洁、生态、有机,还会给人以亲切而联想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图8所示.

4.2基本形的变化构成

点、线、面、体作为公共艺术基本造型元素,以形、色、质、光的综合表达,构成了绚丽多彩的现代公共艺术.4.2.1形形即造型,是空间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光与色都要依附于形态才能使建筑更具有表现力.建筑空间的综合表现是由功能、技术和艺术组合完成的,功能是目的,技术是手段,形态则是表现形式.建筑空间是由形态展现的,人们也是通过建筑的造型来认识建筑空间的审美和内涵.如新建的澳大利亚约翰医学科学研究院(见图9)为低层研究实验室设施,建筑如同多米诺骨牌,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提高了建筑的美感.图8抽象的符号形象Fig.8Abstractsymbolimages图9澳大利亚约翰医学科学研究院Fig.9AustralianJohnMedicalSciencesAcademy建筑的形以点、线、面、体基本形式出现,并在建筑造型中发挥各自的“表情”,进而表达性格和情感.建筑造型的时尚、前卫、有个性不仅有较强的吸引力,还能够激起人们对生活和对美的情感享受.4.2.2色空间中的色彩包括物体本身的原有色彩以及人为的装饰色彩.色彩是建筑环境中重要的视觉要素,它同和其他视觉元素如形、光等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色彩具有独特的性状,依附于其他要素存在,又与之紧密相联.相对于其他视觉要素,色彩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它可以快速地创建情感和烘托气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说,色彩是建筑空间环境中最实际、最直接有效的一种艺术装饰要素.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美丑之分,每一种颜色都有自身独特的美,正如绘画时人们需要搭配色彩一样,城市环境色彩也一样需要适应环境,总体调配,而总体调配就是城市主体色调确定的过程[5].建筑空间色彩的设计,主要考虑色彩与材质的效应以及色彩在建筑空间中的使用面积.材料的质感肌理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不同的材料反映出不同的色质.色质可分为反光、平光、哑光、透光等多种类型.例如由内墙漆、陶瓷和玻璃所制作的建筑装饰材料,前者规整、亚光泽,给人以沉着、温和、平静的感觉,而后者在阳光下则耀眼刺目,如图10所示.同样,色彩本身的冷暖、轻重、软硬等属性也可以调节材料自身的视觉感触.所以,如果能够将色彩妥当地运用,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从而达到对空间艺术化设计的目的.图10不同建筑装饰材料Fig.10Variousbuildingdecorativematerials4.2.3质这里的“质”,主要指的是建筑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肌理.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具有特殊构造且形成其表面特征,称之为肌理和质感.建筑空间形态是由各种不同肌理和质感的材料组成的,如果说空间的造型首先引人注目,而后色彩进一步给以刺激,材料的肌理和质感则进一步加强空间的视觉效果,丰富了公众对空间的情感体验以及公众对空间中材质的审美感受.在城市空间中,各种建筑或是精致,或是粗糙,或是繁杂,或是简洁,或是时尚,或是永恒,或是坚固、宏大,或是亲切、温馨,或是富丽、高贵,这些特征都可以通过其表面材质传达给公众.建筑空间中各种材质的质感和肌理,不仅来自于视觉上,还来自于触觉给公众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更离不开材料的艺术表达.材质不仅是媒介和承载物、固着物,更重要的还在于材料自身被使用,并将其物理性质进行审美开发设计.不同的民族因为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皆有不同的偏好.材料的多样化多元化是社会审美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审美多样化多元化的物质基础,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材料,也不可能有一种材料永远都能达到最好审美效果的材质表现力.材质的多样化是空间环境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当代城市空间环境中,高楼大厦构成现代城市空间的筋骨,传统的材料诸如铜材、石材、木材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局限,研究和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营造时代性的审美空间环境是公共艺术价值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些建筑的外墙采用两种木材的组合,提高了建筑外墙的质感,为我们研究多种材料在公共建筑艺术中的灵活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图11、图12所示.图11沭阳博物馆方案设计(铜材的使用)Fig.11SchematicdesignofShuyangMuseum(usingofcopper)图12塞维利亚世博会日本馆(木材的使用)Fig.12JapanPavilioninSevilleExpo(usingofwood)因此,对于“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表达,除了要充分挖掘传统材料的新的艺术表达语言,还要灵活智慧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达到塑造更具艺术魅力和情感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

5结语

篇5

关键词:公共艺术;建筑;形态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的结构艺术

结构是建筑存在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结构技术的创造和运用,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变的更加强烈和明显,结构的美学作用日益成为建筑公共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艺术的结构美包括支撑意义的建筑结构和哲学或语言学上的结构定义两方面的理解。支撑意义的建筑结构要支撑和构成整个建筑物,并提供相应的空间来供大众使用,因此其机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审美需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构造形式的研究是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造型奇特或是有特殊结构要求的建筑来说,其复杂的结构构造本身就具有形式美感,并散发着非同一般的艺术气息。在某些意义上,建筑和结构是一件建筑作品不同角度的度量,“建筑即是结构,结构即是建筑”。建筑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哲学

关系。一座建筑是由复杂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如果将色调、采光、温湿度等也看作是建筑的层次结构的话,这些层次结构的设计不仅需要有使用功能,还需要有艺术审美功能。

以鸟巢为例,设计师赫尔佐格・德梅龙通过桁架的交错构架,运用抽象、相似的手法模拟自然形态下的鸟巢结构,赋予体育馆以原生态的生命力,并使部分桁架承担其交通功能,增加其功能实用性。赫尔佐格 德梅龙将“鸟巢”的外部建筑表皮,内部结构支撑,空间功能构成都通过建筑结构构成来实现,虽然其中也存在着经济上的浪费,和施工技术的不成熟,但是将材料、结构、形式相交融的想法,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2、建筑的色彩艺术

对于一切利用造型的方式产生视觉效果的艺术活动来讲,色彩是极其重要的构成元素,并被广泛和巧妙的运用着。色彩在绘画、服饰等设计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在公共艺术与建筑的交融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了解研究大众对色彩的感知和反应,研究色彩在建筑设计作品中的表现力,对于理解和把握色彩对公共建筑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点、线、面、体、材质和色彩这些建筑视觉造型元素中,色彩是其中最能创造气氛及传达情感的。秩序、节奏和变化是色彩表现技法的重要因素,它们是设计具有美感的作品的必备的因素。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运用会破坏建筑造型效果。在造型设计过程中,不能孤立表现色彩,而色彩必须要服从形体的构成关系。

以“水立方”为例,“水立方”在白天披着淡蓝色的“外衣”,而这种淡蓝色与天空的颜色接近,让人联想到大海与天空,水天相接,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色调,给人自然恬静的感觉;夜幕降临,水立方通过自身的照明,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它的玲珑剔透、恬静迷人的特征。利用灯光延续了水“可变”的特质,光影的变幻时而是晶莹剔透的晶体,时而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亦可通过模拟水下光感产生水中的折射、透射和反射,形成视觉上的进深感和体积感。而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搭配和不同的图案结构,让人有亦真亦幻的感觉,这正是设计中变幻的主题。

3、建筑的材料艺术

材料是阐释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的物质基础。对材料构成形式、肌理美感的营造、材质搭配及材料与工艺结合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是营造优质公共艺术的重要环节。在公共艺术与建筑交融的过程中,材料,作为建筑――这一特殊公共艺术的功能组成部分,逐渐摆脱功能与结构的限制,以表皮――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示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和获取量增大。信息的表达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的信息传播方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各种信息符号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表皮设计当中。建筑师试图通过建筑表皮捕捉来自信息时代的精神,反映信息时代的特征,通过建筑表皮设计,使人们参与到建筑表皮的欣赏和评价之中,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筑表皮上的 LED 灯带、灯管、电子液晶屏幕、各种印刷方式的公告牌等使建筑表皮披上了生动的静态或动感的文字、图案等信息符号的外衣。这些信息被嵌入建筑表皮内部,而不是作为附属品粘贴在建筑表皮上,建筑表皮和信息符号合为一体。表皮是表达信息的表皮;信息是构建表皮的信息。建筑表皮成为信息的载体,真正实现建筑表皮和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具有信息特征的媒体化表皮逐渐取代了传统立面要素语言,如比例、尺寸、体量等。这将扩展和突破建筑自身特有的语言,改变我们对建筑模式视觉审美观。将来我们会被充满信息特征的建筑表皮所包围。

参考文献

[1] 张绍龙, 张华强. 现代建筑形象发展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

篇6

关键词:艺术化;公共艺术美;城市建筑设计;建筑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与建筑间的参与性活动增加,人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增加了许多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由此浅谈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美感如何理解。

1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的概念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建筑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象征的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2 建筑与公共艺术美感结合

2.1 建筑艺术美

建筑,一方面是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美的形式,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公共性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为公众展示。

2.2 建筑的公共性

建筑具有实用功能,要满足人们的实用性同时产生审美需要。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2.3 建筑公共空间需要艺术美感

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3 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产生艺术美感的建筑形态

3.1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纯几何体元素美感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3.2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体、块空间元素美感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增加空间概念。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例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

3.3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象征概念性抽象美感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设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建筑体块本身带有寓意特征引申到空间带有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例如,在加泰隆尼亚阿格巴摩天楼设计中,建筑师让o努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文化回音”的方式让阿格巴摩天楼融入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这种方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克隆,也不是一种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地域文化与“普世文明”的并存,阿格巴摩天楼象征着加泰隆尼亚传统文化的遥远回音。正如努维尔所说:“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它是不断变化着的文脉连续系统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给建筑师带来额外责任的持久事件。”阿格巴摩天楼建筑整体形态为圆锥形、弹壳式的轮廓,耸立在城市的上空,向加泰隆尼亚人致敬,这种形态的精神来源为精神源泉蒙萨拉特山的奇石。

4 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空间具美感设计的意义

4.1 产生印象和文化标识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是有故事的、有痕迹的、有记忆的。城市的这种文脉和气质,常常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来表现出来,它会成为一座城市的识别和情感记忆的符号。具体的看,当人们来到一座从未涉足的,或早已司空见惯的城市,它的车站、机场、码头、主要街道、广场、核心建筑群、剧院、商场及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空间,必然是引起重点关注和形象记忆的中心。用艺术手段加艺术美感把艺术气质且形态突出的附着在地标建筑,以及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各种装饰艺术等公共艺术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公共形象和精神文化。

4.2 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

篇7

关键词: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技术;测量放线;难点;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building abnormity curtain wall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abnormity curtain w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alysi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abnormity curtain w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measuring unreeling analysis and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abnormity curtain w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key part of three aspect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around the special-shaped curtain w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center through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lained,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above a further promote the whole building abnormity curtain w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cess that play the vital rol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public buildings; Alien curtain wal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ing unreeling; Difficultie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异形建筑幕墙依托于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幕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与完善,这种特殊构造的建筑幕墙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工程实践当中。何谓异形建筑幕墙呢?从理论来说,这种建筑幕墙的特殊性以幕墙表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性曲面特征来体现,在这种曲面幕墙的构造之下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建筑效果,这也正是异形建筑目前具备突出艺术表现能力与感染能力的根源所在。好比天津市博物馆中的“天鹅”仿生建筑,好比北京市天文馆新馆址所在的双曲面中空型建筑,都是在异形建筑幕墙的作用之下成为了整个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明确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肯定建筑异形幕墙工程建设价值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种新型幕墙工程施工同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幕墙工程施工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施工难度更大,施工技术更为复杂,需要对其做概括与归纳。

一、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首先,建筑异形幕墙表面形态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幕墙材料构件的特殊性。现阶段大部分幕墙型材会以一定程度的弯曲形状存在,面材所必须的曲面弯曲特性使得有关幕墙施工构件的制作及加工难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为确保构件弯曲形状的稳定性与质量性,此类构件的储存及运输要求也比较高;其次,建筑异形幕墙空间造型的特殊性直接导致了整个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难度的大幅提升。以钢结构网架为主的空间结构形式对于工程施工构件的体积、质量以及形状指标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不仅如此,有关这部分大体积、大重量构件的安装施工处理也存在显著的制约性,工程变动性大;再次,整个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放线难度比较大。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建筑立面形状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平面规则性,而是异形形状,且这种异形形状多以曲面,甚至是双曲面的形式呈现,有关施工定点放线作业的执行难度比较大,定位处理需要在三维空间当中进行,最后,建筑异形幕墙,特别是球形面异形幕墙的节点处理难度较大。这类型形状幕墙不但有着一定程度的平面误差,同时也有着相当大的三维空间误差,节点应当如何针对三维空间误差进行调整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

二、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分析

由于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对于安装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针对异形区特别是球形工程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必须以如下的测量放线方式来确保整个施工作业的精度。

(一)立体三维法测量放线分析。为确保整个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测量放线精度的有效性,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给应当在对工程轴线精确性进行复核的基础之上,借由幕墙公差设置相应的参照基准轴线,在对轴线精度复核无误的基础之上将其确定为辅助基准轴线,从而提高测量方向的准确性。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考虑到基准点以及基准线位差对计量参数造成的误差影响,现场作业环节应当选用全站仪装置对基准线以及基准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复核测量,确定相互之间的几何尺寸,以点线间几何精度的提升来实现整个测量放线精度的提升。

(二)弦高法尺寸定位测量放线分析。这种测量放线方式多适用于异形建筑幕墙圆弧形部门的尺寸定位。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利用全站仪装置对立面幕墙左右两端的控制线予以确定,利用经纬仪装置,在操作室内放出平面控制网基准线所在位置的基础之上对异形建筑幕墙的进出位予以确定。

三、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关键部分施工分析

在放线测量基础之上,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应当着重关注对特殊结构部分的处理,在施工过程当中着重营造异形幕墙的结构特征,尤其是针对树叶状坡屋面以及陶土板幕墙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以下几点问题。

(一)树叶状坡屋面施工分析。对于呈现树叶形状的坡屋面采光顶幕墙施工而言,应采取的施工方式如下所示:首先,选用全隐框幕墙系统,将该系统固定在屋面施工底部主体的钢结构当中;其次,在侧向主体钢结构施工当中以轴线的分散式布置凸显树叶根茎的设计思想。屋面采光顶侧面玻璃插入位置应当事先与轴线固定U槽相连接,选取一定厚度的铝塑板对连接部分进行外包装。在此基础之上,屋面采光顶底端应当选用不锈钢材质螺丝进行固定操作,实现屋面采光顶主体钢结构与此部分铝合金龙骨的固定性连接。

(二)陶土板幕墙施工分析。对于涉及到陶土板幕墙施工的建筑异形幕墙工程而言,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始终确保整个幕墙系统的开放式,以此最大限度的缓解应用密封胶而带来的化学污染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由于陶土板幕墙施工横缝位置上下两片相邻的面板当中均有着一定的棱角角度,确保以上棱角角度在建设施工中的充分咬合能够避免雨水冲刷并流进异形幕墙内部。与此同时,在整个陶土板幕墙施工当中,为使得平板面材在于球形异形结构固定的过程当中更加的平整与顺滑,视觉上更加合理,应当在上下相邻面板中增设一道竖向延伸的间隔条性装置,一方面能够缓冲视觉冲突,另一方面也有效避免了开放式建筑异形幕墙系统中的横向缝隙直接暴露在室外环境当中,从而优化异形幕墙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四、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一个方面的问题: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可以说,建筑施工事业的建设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建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作用之下,形态特殊、造型多元的异形建筑幕墙以其极强的艺术表现与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各方研究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异形幕墙工程施工技术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曲春珑.蔡鹏程.宋红等.兰华国际大厦单元式玻璃幕墙及异形弧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J].建筑技术.2006.37.(09).656-659.

[2] 杜志伟.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研究—幕墙施工为例.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 陈圣华.建筑工程中有框玻璃装饰幕墙施工工程工艺分析.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6)

篇8

[关键词]剪纸艺术;我国现代建筑艺术;象征语言;共通性

引言

文丘里(Robert•Venturi)曾说:“建筑是带象征的遮蔽物。”[1]建筑艺术中的象征,往往是通过构筑特定的空间形式或外部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下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现象,达到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情感上的交流。然今,我国许多建筑师满足于对西方建筑的抄袭和模仿,过度注重建筑的造型,曲解了建筑象征性的本质。中国现代建筑应受到正确的象征语言的引领,我们也许能从中国的传统象征艺术“剪纸”中找到答案。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的象征意蕴寄托了艺术家真挚的感情,承载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传达出无限深远的意境。剪纸对于象征语言的运用与建筑的象征手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应成为我们当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资源,成为指引象征设计之路的灯塔。因此,本文选择了“剪纸艺术与我国现代建筑艺术在象征语言上的共通性”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从象征寓意和象征表达两方面入手,目的是增进建筑美学与民俗美学的融合,同时希望剪纸艺术与我国现代建筑艺术在的象征设计上碰撞出火花。

1象征寓意的共通

象征寓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存在,它是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对话的语言,或是传达作者对地域时空感受,或是诠释作者对文化民俗的理解,或是呈现作者对美学精神的追求。如果没有了这些象征寓意,无论是剪纸还是建筑都将成为毫无生命力的摆设。下面就从地域象征和精神象征2个方面,浅析剪纸与建筑在象征寓意上的共通。

1.1地域象征的共通

“艺术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审美意识的直接反应,它离不开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2]每一个艺术家都和他所生长的故乡本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每一件艺术品都带有它所在地域特有的烙印,因此地域特色往往成为象征寓意的重要内容。作为人类创造物的剪纸艺术,不可避免的收到地域气质的影响。早期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凶吉祸福与人们的命运紧密相关,所以剪纸题材往往象征和寓意着人们对原始自然的崇拜和改善恶劣自然环境的希冀。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地域差异逐渐显著。南方剪纸受到雅致秀逸的南方山水的熏陶,寓意着“小桥流水、清新自然”的剪纸数不胜数,体现了宁静而恬淡的地域特色。相反,北方剪纸受到苍凉粗犷的地域影响,剪纸手法粗狂豪放、面块突出,象征着黄土原始稚拙之态,反应了人们“剪纸为兎,锄禾杂防,竞逐得脱”[3]的农耕文化。“橘逾淮而北为枳”[4],同样,阳光、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也赋予了各地域建筑特有的象征寓意。中国地域辽阔,民居建筑异彩纷呈,如徽州民居、傣家土楼等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样,现代建筑也能展现各个地方民众不同的性格和生活图景。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图1),这座建筑体现了苏州柔情似水的园林特色,象征着南方地域水墨山水的诗情画意。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南方居民舒适优雅的生活姿态。建筑中的小细节同样可以蕴含着地域象征,例如王澍的作品“拆筑间”(图2),利用院子投射到走廊的自然光,借助“墙与漏墙”,模拟了中国的传统“院子”,色调优雅,带有浓浓的中国地域色彩,又富有现代感,寓意着对传统建筑的尊敬,和对过去院落平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和怀念。总的来说,建筑与民间剪纸艺术都具有不同地域的遗传基因,透过一个地域的建筑和剪纸,可以窥视这个地域在审美文化上的特色,体验当地的民族性格和生活姿态。

1.2精神象征的共通

“艺术是自然在人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展现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形象传达。”[5]艺术的生命不能脱离人的文化精神单独活着,文化精神也是象征寓意的重要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由民众本能情感愿望而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理想与信念,处处洋溢着人们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例如,剪纸《鲤鱼跃龙门》(图3)象征自我激励的昂扬精神;剪纸《鸡冠花》(图4)象征着剪纸艺人希望家人朋友能有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剪纸《女娲补天》象征着对神明的崇拜和对坚持精神的赞颂。同时,作为中国吉祥文化之一,剪纸还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例如吕胜中的《天地合、万物生》(图5),它们表现出理想和浪漫的美学风格,透露了返璞归真的气质,是精神象征的典型艺术代表。同样,现代建筑有了精神象征才能称为建筑艺术。建筑的纪念意义、宗教意义等都可以归为建筑的精神象征,都被寄予了人类美好的理想。例如浙江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图6),位于平湖市的东湖之畔,设计师采用了“水上莲花”七瓣莲花的独特造型,象征着“清水出芙蓉”的宽广胸襟和高洁品格,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再说辽宁医巫闾山山门(图7),它是以建筑的外形,承载了一种精神的内核。两两相对的4只“手臂”同时向前伸出,在即将交叉的一点上忽然定格,定格成一幅古建筑的剪影,寓意着视接八荒的憧憬和精骛八极的企盼。人与自然的共生思想也是建筑的精神象征的重要内容。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依然是许多中国现代建筑师的目标。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图8),位于北京西北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与山石、湖水、花木相映成趣,寓意着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由此可见,剪纸与建筑所象征的精神,或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或是对先祖的崇拜与纪念,但他们无疑是共通的,这些精神让剪纸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长存不朽。

2象征表现手法的共通

“中国是情感含蓄、委婉的民族,不喜欢‘一览无余’的直白和粗鄙,而喜欢‘言有尽而意无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蓄美。”[6]我国的剪纸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象征手法都含蓄隐喻,满藏深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也是异曲同工,下文从构图、色彩和符号3个方面来阐述。图2“拆筑间”

2.1构图象征

归纳来说,剪纸艺术构图的常用手法有对称和反复,构图形式分为圆形构图、“卐”形构图等。对称是重要的形式美学法则之一,对称的剪纸作品能给人一种稳定、大方的形式美感。如吕胜中的《天地合、万物生》剪纸作品,对称的手法结合点线面的运用,使画面律动感强烈,象征着生命律动的初始。剪纸中的圆形构图最能体现均衡和谐的圆满性。中国名俗文化把“圆”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来对待。圆是和合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满团圆生活的向往。例如《百寿图》(图9)喜花采用圆形折叠的剪纸手法,方圆相接,虚实相应,凸显出具有拼图平稳、完整、气派、均齐的效果,又显示出欢乐、喜庆的氛围,体现百岁老人热爱生活的热抒情怀[7]。同时柔和的曲线构图也与女性特有的精神内质相符,寓意着柔顺、善良、谦卑、礼让等内涵。相反,直线构图例如“卐”字纹(图10)、三角纹、菱形纹等形式的剪纸,带给人坚挺、稳定、严肃、庄重之感,象征着秩序与进取,带有崇拜的色彩,往往用来表现祀神、巫术和祈愿等主题。构图布局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在我国现代建筑中同样受用。对称的建筑形态隐喻着稳定、权威、尊贵与可靠。例如新苏州站(图11),对称的形体布局,融入了传统苏州园林院落特色,传达了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应有的磅礴气势。圆形的平面构图也应用广泛,例如广东南海“土楼公社”(图12),沿用了传统客家土楼的布局,并对空间进行再创造,使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围合式的布局象征着聚族而居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之间亲切团圆的邻里感。在建筑中,直线交错的构图往往突出强烈的空间序列感,营造肃穆庄重的氛围。例如遇难同胞纪念馆(图13),雕塑式的片墙层层交错,突出了行走序列,营造了肃穆、沉静、震撼人心的空间环境,寓意着对遇难同胞的沉痛悼念和对人性灾难的反思。剪纸艺术的构图布局是二维的,而建筑布局却是三维的,但本质上,它们的构图象征是共通的,它们都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布局方式表达象征寓意。掌握两者构图规律的互通无疑是我国现代建筑师的宝贵财富。

2.2色彩象征

“色彩的象征性是指色彩作为某种观念或感受或联想的一种形式,是色彩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能深刻地表达人的观念和信仰。”[8]色彩象征是象征表达的常用手法之一,在剪纸艺术和我国现代建筑艺术中都能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运用。剪纸色彩象征范围很广,被誉为“鲜花盛开的艺术”。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以单色为主。单色剪纸颜色单一纯净,红色象征着吉利和阳气,也寓意着四季红火;绿色象征着万年长青;黄色象征着富贵、权力与至尊之气;紫色象征着对已故人的尊重,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白色和蓝色则是生命力的象征。当然,如前文所述,剪纸的象征带有地域色彩,不同地区和民族剪纸颜色的象征含义不同,例如满族剪纸中的蓝色更多的象征着凄凉悲痛的情绪。在人类智慧的光芒下,建筑物的颜色也巧妙演绎在宗教、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精神象征。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图14),采用了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红”,象征着中华民族热情、奋进、团结的品格,也传达了喜庆、祥和的情感。建筑中的蓝色象征平静、清新和舒缓,使人联想到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图15)”,蓝色的立方体呼应了游泳中心的主题功能,同时传递出宁静、柔和之气氛,象征了运动员平和的奥运心态。事实上,建筑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建筑材料为前提的,材料承载了情感和色彩信息。王澍对砖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图16),他创作的建筑立面常用各种色泽质感的砖拼合镶嵌在一起,形成较为统一的色系,棕灰色的建筑色彩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表达了王澍对自然的敬仰。建筑色彩还能通过周围环境来表现,绿色植物就是最常用的要素,例如深圳的万科中心(图17),丰富的屋顶绿化为建筑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即符合该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同时寓意着企业的生机与活力,给人淡定、和谐的心理暗示。色彩的象征性能触动人们的心灵,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剪纸艺术与建筑艺术只有做到色彩与象征性的完美契合,才能更加深刻的表达作者的观念与信仰。

2.3符号象征

抽象的符号是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使用并逐渐固化为观念性的代替物。恩斯特•卡希尔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9]剪纸中的抽象符号在长期的积累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表1列举应用较广的吉祥符号。我国现代建筑艺术的符号象征范围不如剪纸广泛,但符号来源更明确,即古典或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经过简化、抽象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实际上就是用局部代替整体。建筑中的符号象征多体现在建筑形体和建筑立面上。在建筑形体上,许多雕塑、构筑物都采用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加以抽象,例如斗拱(图18)。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建筑立面将砖的符号放大,经过不断的重复形成完整的建筑表皮,寓意着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是建筑传统美与现代美的交融(图19)。艺术抽象符号是一种暗喻,与中国含蓄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为剪纸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象征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并折射出了一个时代、地区、民族文明与精神。

3结论

本文选取“剪纸艺术”与“我国现代建筑艺术”在象征语言上的共通性为研究对象,以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的手法,分析二者在象征寓意和象征表达上表现的共通性。在美学上,努力丰富建筑美学与民俗美学之间的联系;在设计上,希望为我国现代建筑师创造更有意义的建筑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参考。综上,所谓的象征型艺术不是浅显的复制和随意拼凑,而是可以从象征寓意和象征表达上出发,从地域、文化到色彩、布局等各个方面进行斟酌,抒发真情实感,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象征。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47.

[3]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9.

[4]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M].[5]朱狄.艺术的起源[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82.

[6]仝琳.“形”上之境———中国传统图形之哲学精神[D].天津美术学院,2007.

[7]濮军.喜花吉祥———世纪老人胡家芝的剪纸艺术[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8]周春媚.中国装饰艺术美学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9]卡希尔.人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