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灾害防御8篇

时间:2023-09-24 10:36: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灾害防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灾害防御

篇1

一、栽培技术

1、选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

2、浸种

水稻种子发芽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时,对发芽最为适宜。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水温10℃时需10-15天,15℃时需6-8天,20℃时需4-5天。在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一般浸种水温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包括当时气温、本田整地情况)而定。浸种的同时用咪鲜胺杀菌消毒,用芸苔素调节种子活力。浸好种子的标准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

3、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浸好种子堆放在一起,以高温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mm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4、播种

播量:机播中苗每盘播芽种150g左右,摆盘,装配制好的营养土,播种方法是采用播种器进行播种,封闭除草和覆膜用新马歇特,或丁扑乳油进行封闭灭草。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出苗。出苗后立即撤掉地膜,防止烧苗。

5、秧田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需5-7天,出苗后每长出1叶需7天左右,在水稻秧田管理过程中,着重协调好氧气、水分、温度的关系,是水稻旱育壮秧的技术关键。温度过高、徒长,形成水苗,缺氧形成白化苗。低温缺水形成小老苗。忽冷忽热引发青枯病,立枯病等。

温度控制在20℃-32℃之间,水稻旱育苗中普遍存在密、湿、热三害问题,应坚持宁稀勿密,宁干勿湿,宁冷勿热的管理原则,浇水要在早、晚进行,一次浇透,减少浇水次数,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

通风炼苗,应选择晴天上午9-10时开始通风,下午2—3时闭膜保温,缓慢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

6、水肥管理

灌溉方法以浅水为主,增温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同时根据水稻各个时期的生理生态要求,采取晒田、间歇灌溉和深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调节和促控水稻生长发育。立秋后.田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浅水增温,晚上深水保温,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生育进程,实现安全成熟。根据当地土肥站测验数据,结合水稻栽培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施肥225~300kg/hm2,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t/hm2,水田基肥施用优质复混水稻专用肥,水稻插秧后3-7d,结合水田灭草,将丁草胺、草克星等灭草剂与尿素混拌施用,施尿素75kg/hm2。

二、病虫害防治

1、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2、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一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3、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三、收获

篇2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形态存在多变性、地层岩性以及复杂性,我国水文地质呈现复杂特点,水文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水文地质灾害,随后研究其预测与防治技术,目的是降低灾害危害性,减轻水文地质灾害对人与社会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水文地质;灾害预测;防治技术

水文地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一半以上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都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不合理。水文地质灾害具有广阔性、危害性以及不可控性等特点,必须针对其实施预测与防治。

1灾害概述

我国国土广阔,水文地质灾害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呈现出种类繁多的分布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地形条件特殊,早期发展时过度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因此水文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常见灾害可以分为十二类,四十八种,例如地震及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灾害、滑坡及泥石流等土体运动灾害、地面沉降与开裂等地面秉性灾害、水土流失及土体盐碱化等土体退化灾害、河水漏失及地下含水层输干等水源枯竭灾害、膨胀土胀缩及砂土液化等特殊岩土灾害。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在水文地质灾害中死亡的人员数量在三百到四百人之间,经济损失过百亿,水文地质灾害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近年来,我国对预测和防治水文地质灾害要求逐渐提高。

2预测与防治技术

2.1预测技术

(1)3S技术。就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一称呼,其在水利监管、水土保持以及气象监测等领域已然实现广泛应用。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预测水文地质灾害,可以实时获取并更新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心系统对数据实施综合集成与空间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参考依据。在3S技术支撑下,技术人员可以建设灾害评估预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主要分为专题和基础地理信息两类,前者包括对策分析数据和预防设施数据,后者包括了致灾因子信息和灾害具体运载环境数据。

(2)3S技术的应用。以泥石流与滑坡为例,分析灾害中的危险性,具体说明3S技术如何应用。首先技术人员需要使用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灾害相关数据和信息,处理每一个灾害因子,建立灾害数据库,使用统计方法确定灾害因子在滑坡与泥石流中的“贡献”,最后建立灾害危险评价模型并计算危险值。对于滑坡而言,其灾害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和地质等,可以利用公式A=Σni=1Wi×Pi计算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数。灾害易损性就是指特定区域与时间内灾害发生致使人、财与物受到潜在最大损失,其设定前提是灾害处于最大危险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对社会、环境、物质与经济的易损性实施评价。使用3S技术收集特定区域内的财产、房屋以及土地等数据,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在此基础上制作价值分布等值的线形图,对其实施相关分析与评价。评价破坏性就是以特定区域中灾害的基础条件、激发条件以及活动规律为评价中心,计算分析其中存在的可能危害程度和灾害活动频率,S=f×Q是危害强度和灾害期望损失间的函数,利用D=Σni=1di×ri预测灾害发育程度,公示结果包括四种发育类型,分别是加速、减速、衰竭以及停止。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灾害发展趋势的详细预测评价图。

2.2防治技术

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减灾,基本途径是控制灾害源、增强抵抗力,基本措施是受灾体防护、降低灾害活动强度、灾害避让以及监测预报这四个方面,依旧以泥石流与滑坡为例,具体分析防治技术:

(1)防治泥石流灾害。防治泥石流灾害,可以采取固底技术和工程措施。在具有顺直沟道和坡度均匀的天然泥石流沟里,泥石流上游沟槽处坡度较大,致使泥石流流速快,出现下切侵蚀,因此防治泥石流,必须采取固底技术,利用坚硬岩块石实施镶面,块石直径需要比泥石流流速可以撬动的固体颗粒最大直径大,只有这样,才能阻碍泥石流冲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具有使用年限,因此必须注意时间。在救灾过程中,通常使用导流排放方法减轻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泥石流灾害的流速结构一般由上凹弧形的横纵断面速流槽和八字形状汇流槽组成,其中,纵剖面线型常见类型为正弦线、螺旋线、圆弧线以及抛物线等。为保泥石流沟槽的斜坡结构稳定,避免其崩塌,必须修建防护工程拦挡土石,也就是选择利用拦碴坝固定沟槽。为了减少洪峰以及固体物下泄量,施工人员可以在沟内修建低坝拦截,同时选择淤积物保护岸坡、以防其再次受到泥石流侧蚀,实现抑制泥石流发展的最终目的。

(2)防治滑坡灾害。可以采取排除地表与地下水、减重与加载两种方法防治滑坡灾害。地表和地下水与滑坡灾害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地表水流入滑体,减少其冲蚀以及地下水浮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整体稳定性、增强滑带土自身抗剪强度。排除地表水工程可以分为截水沟与排水沟两种,排除地下水需要根据其埋藏深度和实际类型,经过拦截建筑物、降低地下水位以及疏干地下水等方法降低其对滑坡体的负面影响。通过改变滑体本身的力学平衡条件,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护坡技术加固滑坡坡面,利用混凝土材料方格骨架或浆砌护坡的方法改变平衡条件,这种方法可以在防冲刷的同时实现绿化效果;与此同时,可以采用抗滑桩方法,将大尺寸锚固桩打入滑体与滑床间,将二者连为一体,实现抗滑作用。

3结语

人类过渡开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直接影响水文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水文地质灾害不但破坏地区环境、威胁人类财产与生命安全,还对社会稳定起到负面影响,为了降低灾害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利用技术预测灾区,预防灾害,一旦灾害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应急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明周.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2).

[2]欧礼平,吴兴明,朱天.矿山整治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

[3]杨鸿.水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技术[J].大科技,2015(32).

篇3

【关键词】矿井水 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井下作业,煤矿井下工作场所客观条件制约很多,水、瓦斯、顶板、煤尘问题提出的改火,以及运输、机电等都可能成为矿井事故的原因,如果预进方法防和处理不及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大矿集失。特别是煤炭整合之后,一系列的小煤矿生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涌入矿井, 不仅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导致多种环境负效应, 而且还威胁着大量煤炭资源不能开采。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防治水技术必然会向新的高度迈进。

一、矿井水的来源

1、采空区积水。在井田内如果有大面积的采空区,或者周边有其它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及古空区,可能存蓄地下水。在矿井顶板岩石冒落导水裂隙带或地质构造等不同沟通渠道的作用下,可对下方的煤层矿井产生不同程度的突水。矿井开采中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全井田进行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情况,补充完善采空区、老窑及其周边小窑积水情况,有无越界开采的情况,以便准确地指导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

2、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堆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间接,且重要的补充来源。矿井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

3、含水层地下水。井田矿井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构造部位( 如隐伏断裂构造) 的越层补给。

二、矿井水的防治措施

1、矿井地下水灾害的防治

(1)灾害性水源的防治:对于渗漏严重的水库、河流等,应进行铺底或河流改道,在矿区建库蓄洪。调节控制雨季区域性的洪水流入矿区的洪峰水量,减少洪流入渗晕。

(2)灾害性通道的防治:地表防治,采用塌陷的回填,或围堤筑坝;地下防治,采用浅部截流或帷幕注浆;井下防治,是避开岩溶发育地带,控制大出水点的流量,修水闸墙或水闸门,井下注浆等。

(3)人类采矿活动:人类采矿如在浅部采用长壁全冒落法进行开采,地表形成大的积水坑而使涌水量激增,此时采用其它采矿方法则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涌水量增加。采矿方法不当破坏原有阻水构造,隔水层,冒落连通其它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引起灾害,故应正确规划人类自身的采矿活动。

2、构筑防水闸门和水闸墙:为了使井下局部地区的涌水不致波及其它地区或拦截水源,将开采区与水源隔离,避免矿井受突然涌水的袭击,此时应在井下适当地点构筑水闸门或水闸墙。水闸门一般设置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时仍需运输或行人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井下水泵房和变电所的出入口等。对于大水矿井必须设计密封式泵房,以保证矿井全部淹没而泵房与变电所安然无恙,仍可照常运转、排水,以至恢复矿井的正常生产。

3、注浆堵水:注浆前期应该用物探方法查明下伏含水层顶部的岩溶、裂隙的分布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注浆工艺使其封闭,并充当隔水层的作用,进而加大了隔水底板的厚度至大于临界厚度值。对于断层较多、裂隙发育完全的碎裂底板,必须采取超前探测水,之后实施注浆,从而封闭了导水裂隙,加大了底板岩层的强度。当掘进或回采过程中遇到个别断层或陷落柱突水时,可在查明具体情况后进行局部注浆堵水,从而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4、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提高矿井抗灾能力。所属整合矿井应该按照技术改造设计完成排水系统施工工作,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矿井排水系统。加强防治水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为了确保各矿技改安全,坚持“预测预报、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搞好采掘工作面水害管理。要求整合矿井必须采用“有掘必探、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进行掘进钻探相步结合,有效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

三、几种预防预测技术

1、采煤工作面底、顶板突、溃(淋)水预测预报技术

(1)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底板突水预测预报一直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工作基本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底板突水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二是研制和开发用于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技术,包括用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信息解译的仪器、设备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2)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基于突水机理研究形成的各种理论大多都有各自的一套突水预测预报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含水层的水压和保护层强度是确定能否突水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重点放在了矿压、水压的变化及在它们联合作用下断层、裂隙等的力学性质及形变方面,即采动应力场和渗流场藕合分析。

(3)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底板突水机理研究是预测预报技术重要的基础工作。该研究可分为3类,即现场写实分析法(经验法)、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法(相似材料模拟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为: 突水灾害发生的力学机理研究、采矿对断层的扰动机理及力学模型、矿井突水的自然水力压裂效应、煤层底板突水形成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力与裂隙网络渗流藕合模型、高压水流沙层突水机理研究等。

(4)顶板溃水溃沙分析及预报:顶板溃水溃沙是与底板突水不同的另一类灾害类型。它主要是指沿一些强导水通道, 或因采矿扰动而使地表、第四系水、沙或充填于岩溶洞穴等中的水、沙同时溃人矿坑而造成灾害事故。

2、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

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是包括矿床水文地质在内的一切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常规的、传统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是在相应的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或普查、详查及精查阶段进行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较以往不同的是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转变: 一是研究对象从大到小,即从区域、矿区到采区、工作面的转变;另一是研究工作从地面到井下的转变。

3、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

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简称为带压开采技术。它是指当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较高水压时,在不进行或很少进行降低水压的情况下确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术。该技术的重大进展在于:对突水系数进行改进,建立了带压安全开采的安全水压预测模式,并已经实践检验,投人使用。形成了带压开采工作面评价技术,即“五图、双系数、三级判别法”。

4、矿井水“排供结合”及净化处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可贵性认识的不断深人,煤矿防治水技术由单纯的防排水向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即从单纯的破坏水资源来换取煤炭资源向两种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发展, 由此而形成的主要技术有:矿区排水与供水相结合技术(排供结合技术);矿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合理调配技术;矿井污水净化处理及再利用技术;截流与疏供结合配套技术;矿区地下水优化管理技术。

四、结束语

矿井水灾害作为矿井常见灾害中最为危险的一种,不能掉以轻心,要通过积极完善制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标准作业化规范施工;通过成立专业的处理机构来强化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防范措施落在实处。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储备,才能够较为显著的降低资源整合后矿井的水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2]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篇4

关键词:内涵;诱发原因;思路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各种水电设施掀起建设。这些设施对于我国电力供应、水库安全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水-岩土的化学作用与地质灾害对这些设施的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而且只实践中,由于水-岩土的复杂性,常常被施工人员忽视。水-岩土化学作用的危害不仅在于岩土整体力学的变化,而且也会造成岩土不均匀的损坏,从而造成地质灾害风险。所以本文详细论述了水-岩土化学作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理论、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二、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三、水一岩土化学作用环境效应的诱发原因

1.工业废水

石油、化纤、塑料、制革、造纸及印染等轻工业生产厂区周围岩土体都已有程度不等的水化学损伤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岩土体中渗入了大量的酸性或碱性废水.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酸碱度为3%一7%,pH二6一7,而在这些生产厂建厂数年后的某些车间附近常发现酸碱度达20%,pH为3左右的地下水,导致地基土变得疏松多孔、变黑、变软,构筑物基础下面局部地区出现空穴,于是出现不均匀沉降,地坪开裂,结构开裂、倾斜、下陷等。

例如,某厂酸库因硫酸渗人土中产生强烈化学作用,使墙基附近的土变成稀泥浆;某造纸厂也因强碱渗漏使地基土受侵蚀产生不均匀变形而引起喷射炉体倾斜;上海某合成洗涤剂厂的喷粉车间由于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大量渗人地下,将基础沥青碎石垫层中的沥青溶解并随地下水流失,下渗酸碱废液使混凝土及地基土受到腐蚀,导致厂房的地坪、墙、柱出现开裂,设备管道严重断裂渗漏;某厂硫按工段,由于大量硫酸、硫酸钱溶液等生产污水渗入地基,局部地区地基土被酸溶液侵蚀,造成侵蚀与未侵蚀两侧的差异沉降,导致厂房墙体及地坪开裂,屋面板拉裂,行车轨道扭曲;铁路成渝线路堑,由于列车振动及地下水汇集造成的水一岩土的相互作用,使基床岩土的物理化学风化加快,土质变差,导致基床翻浆冒泥及下沉等基床病害。

2.人类工程活动与暴雨

水库诱发地震、滑坡是人类工程活动川与水一岩土化学作用的综合体现,其中水库诱发地震,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例,我国已发生16例,均分布在我国东部。长江库区两岸由于水位的变幅较大,引起水一岩土的化学作用的周期变化,最终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愈来愈多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岩土开挖等,使得长江沿岸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急剧增多。根据地矿部90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85-1988年调查表明,宝成线上由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或激发的崩塌共397处,这其中暴雨起的作用很大。

人类工程活动开挖的碎岩石碴堆于斜坡之上,不仅增加了斜坡的上覆荷载,而目改变并加强了降水的渗透,改变了渗透水的化学成分及其与岩土的化学作用,造成这些地区岩土体不稳定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大。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作用,其中水一岩土化学作用对环境效应的作用也各有其特点:岩土开挖,引起岩土损伤、新弱面的出现,并改变渗流场中地下水的源、汇的分布与强度,从而改变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导致水一岩土化学作用模式的变化;水流、水体调节,在人类活动扰动下,地表及地下水系统受到的影响表现为水位、渗流方向、梯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弓}起水一岩土化学作用的变化;工程热力作用.由于在工程和岩土界面上的热传播,可导致岩土介质中温度变化。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要注意地质环境因素的充分、合理的综合利用。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机理很不相同,但在许多岩土不稳定性地质灾害中,水的化学作用可看作地质灾害的一个主要的劣化因素,此方面的研究对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在分析物理力学的同时,还应重视水-岩土的化学作用的研究。

自然界中水-岩土的化学作用处于一个开放的不平衡系统,它具有一定的演化历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对岩土的力学效应也是动态的,目前的作用处于一定的演化阶段。在以往地质灾害与防治的研究中,对动态的水-岩土化学作用及其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重视不够。例如,在滑坡治理方面,过去多采用桩、排、支、挡、护、砌、锚等措施,以改善坡体内部应力条件或提高岩土体强度。但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中,对水-岩土化学作用的历程,以及如何综合利用水-岩土相互作用的特性来达到预防、控制和治理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

而且,对于人类工程活动也对地质环境的水-岩土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引起地质环境各要素及总体环境发生变化,改造了地下水流动系统(包括介质场、水势场、水化学场、温度场),于是,加强或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已成为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人类工程活动要重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环境保护。

因此,我们认为,全面运用物理、力学、化学的观点来解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是今后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在研究思路中,要以地质演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观念,加强水-岩相互作用(包括物理的和化学的)系统的动态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与水-岩土相互作用过程的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水-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化历史过程对岩土的力学效应; 第二,水-岩土相互作用系统现处的一定演化阶段与岩土力学性的关系; 第三,人类工程活动或地质环境自然演化以后的水-岩土相互作用演化趋势对岩土的力学效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水-岩土化学作用的内涵,对环境作用的发展原因,提出了对地质灾害相关的解决对策。本文试图对水-岩土化学作用的机理进行阐述,对各种岩土工程的质量影响原因,目的在于为水-岩土化学作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年小苏. 在三峡库区调研时的讲话要点[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 (13)

篇5

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作风,奋力夺取防灾、减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会议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这次视频调度会,是在我市即将“迎战”新一轮强降雨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既是一次常规调度会,也是一次工作推进会,更是一次攻坚部署会。刚才,市气象局通报了近期天气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建议;X个县作了汇报发言,思路清、措施实,希望大家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市水务局通报了今年入汛以来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分析了困难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很具体、很实在,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已经历了X场强降雨袭击,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X%,X等地不同程度受灾。近半月来已入秋,本应雨季已过,但受台风影响,遇到了20年一遇的强降雨。面对“降雨晚、量级大、范围广”的实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超前谋划、统筹部署、科学调度,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防汛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从气象预测看,9月下旬,我市还有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XX有大雨或暴雨。同时,受持续性降水、强对流天气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也明显增高。从防汛能力看,一方面,新建的防洪工程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有效的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原有的防洪工程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此外,我市涉水工程较多,且大多数建设单位不了解我市灾害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防汛管理难度大。从前期工作看,少数地区对防汛减灾工作存有麻痹、侥幸心理,个别工作人员对防汛重点、应急预案、操作流程等不熟悉;部分地区还存在“险工险段整治不力”“应急演练覆盖不全”“资金物资保障不足”“信息报送不够规范”等问题。

总体而言,当前,我市防汛减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时刻绷紧“防汛减灾、常态救灾”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临战、决战状态;一定要坚决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超前意识,不折不扣、毫不懈怠地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地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具体来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排查要做到“三全”,不留死角。

要针对前期排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本轮排查工作,做到既全面覆盖、无缝对接,又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突出“全域”,坚持条块结合、纵向到边、横向到底,整合水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全方位排查防汛安全隐患,重点做好山洪易发区、泥石流冲积扇、地灾隐患点、河道壅塞体等的排查工作。突出“全时”,针对区域降雨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山体水量饱和等实际,全天候强化巡查,加大集镇、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区域,水电站、尾矿库、防洪工程、涉水工程等重点部位,交通、电力、通信等重点设施的巡查力度。突出“全段”,将常态化、动态化隐患治理贯穿始终,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要“逐个核实”;对已销号的隐患点要“回头检查”;对可能成灾的隐患点要“科学防治”,划定危险范围、明确防灾预案、落实治理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二、预警要做到“三准”,不留盲点。

按照“及时、准确、可靠”的要求,扎实做好预测、预判、预警工作,下好防汛减灾的“先手棋”。

预测预报要准,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山洪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作用,全面加强雨情、水情、灾情监测,提高灾害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综合研判要准,坚持预报会商、预警联动机制,及时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

主汛期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坚持“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确保心中有数、调度及时、应对有方。信息传递要准,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官方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厂、到人,全面消除“最后一公里”。同时,要做好舆论管控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避险要做到“三熟”,不留隐患。

遇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或出现灾害征兆、重大险情,要坚持“三避让”原则,及时、迅速、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确保无人员伤亡。

方案要“熟化”,各县(市)要立足实际,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及时修订完善避险方案。灾害隐患点和威胁区,要细化安全避险“明白卡”,真正做到“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群众要“熟知”,进一步加大防汛减灾、安全避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预警信号传递、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和具体责任人员,

切实增强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干部要“熟练”,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一线干部,既要认真学习“避险方案”,又要深入开展“实战演练”,准确掌握避险范围、点位、线路、对象和措施,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转移及时、不漏一人。

四、防范要做到“三实”,不留空白。

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全面落实防灾措施,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抓实“江河防洪”,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度汛责任和防范措施,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尤其是围堰、基坑等重点部位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安全。加强江河堤防的日常巡护,依法严肃查处侵占河道、乱采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抓实“水库度汛”,健全统筹联动机制,严格汛限水位监管,加强水库、水电站防洪调度,确保指令执行到位、信息沟通及时、多方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其“拦蓄调节”“削峰滞洪”的作用,切实减轻下游地区防洪压力。抓实“地灾防治”,按照“治理是基础、预防是重点、避险是关键”的思路,抓好地灾隐患的动态监测和综合防治。特别是九寨沟地震灾区要坚持“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的原则,加快地灾治理工程建设,确保早日发挥效益。

五、准备要做到“三好”,不留软肋。

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好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备好物资,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全面落实防汛资金,备齐备足防汛物资。同时,根据抢险救灾需要,科学合理及时调配,确保关键时刻有用、能用、好用、管用。备好设备,交通公路、电力通信、商贸流通、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单位,

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及相关要求,做好应急抢险设备的调试、维护、调度和管理工作,确保能够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备好人力,坚持“专群结合、以专为主、以群为辅”的原则,建好抢险队伍,严格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现在开始,各级应急抢险队伍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随时作好打“攻坚战”“阻击战”的准备。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与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密切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军民联防,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六、保障要做到“三强”,不留短板。

防汛减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增添措施,加强综合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健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减灾责任。发生灾情后,要迅速响应、紧急行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篇6

水稻种植技术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关键,而水稻的品种是影响种植技术选择的基础,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结合该种类的生长习性,其产量,并结合种植环境、温度及土壤等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品种。在选择新品种时,可以先在小面积的试验田中种植,通过理论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推广具体的选择特征方面应该包括:抗倒伏、抗冻、抗旱及抗盐碱化、秆强不倒、活秆成熟、不早衰、抗病性强、分蘖率高、大穗型,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能全部成熟的中晚熟品种;米质方面要求透明有光泽、米粒整齐碎米少、垩白米率少、食味适口性好。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收获的时间来确定需要种植几季稻,如早、中和晚稻。

由于北方温差较大,光照时间较短,植物的活动积温有限,同时地质、土壤等条件的制约,从而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因此,必须提高水稻种植的技术措施,才能够保障北方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栽培技术

1、选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

2、浸种

水稻种子发芽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时,对发芽最为适宜。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水温10℃时需10-15天,15℃时需6-8天,20℃时需4-5天。在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一般浸种水温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包括当时气温、本田整地情况)而定。浸种的同时用咪鲜胺杀菌消毒,用芸苔素调节种子活力。浸好种子的标准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

3、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浸好种子堆放在一起,以高温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当芽长到1-2mm时温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4、科学播种与施肥,合理灌溉

在播种方面,为了使幼苗更容易吸收营养、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播种要均匀以及插秧深度的适中;在施肥方面,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不是只要施肥就能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每个阶段的肥料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测土配方技术,即检测土壤成分,了解土壤的肥力供给情况,决定具体生长发育期的施肥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又能够减少肥料的浪费;在灌溉方面,要分不同时期进行水量的控制,如在苗期水稻植株耐旱怕涝,应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将土壤水分控制在60%左右。在拔期后需增加水量,应浇适量的小水。在大喇叭口期,水量的缺失直接影响小花的存活率,会造成水稻产量的减少,应该大大增加灌溉频率和水量。抽穗期是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分供应。

5、做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田间管理主要围绕补苗、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进行。补苗方面,要适时进行排查,减少土壤荒废率,发现缺苗现象及时补种或者补苗。田间杂草极大的影响水稻的生长,除草剂的使用要慎重,避免除草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尽量使用喷雾式施药,这样土壤残留药物较少。除以上管理措施外,还应该适时地对稻田放水和蓄水,以提升水稻产量;对倒伏水稻进行处理,以防腐烂而影响了产量;考虑水的循环利用,保持水稻田的通风等。最后要适度把握水稻成熟的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与品质,一般全田90%出现黄籽粒变硬且色泽光亮时是最佳收获时期,部分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缓收获期。

二、病虫害防治

1、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2、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一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3、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涫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三、收获

篇7

关键词:水垢;锅炉运行;热力能源;取暖设备;热效率;锅炉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30

现阶段,人们既困惑于如何解决锅炉水垢的产生这一问题,同时又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存在着误区。往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盲目地进行清理,在这种解决方式下,不仅无法将锅炉中的水垢彻底清理干净,还可能会因为清理的不全面而产生炸炉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和危险性。锅炉水垢的产生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严重情况下会造成锅炉爆炸,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应该从根本上探讨水垢在锅炉运行中的危害以及预防,找出解决水垢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考虑实践情况,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才能将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便于生产生活安全有效地进行。

1 水垢的形成原因及性质

1.1 水垢的形成原因

水垢是一种有害杂质,其形成是因为水中的矿物质和结晶体等经过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固体沉淀并析出。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钙、镁离子沉淀肥皂水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水的硬度越大,水中存在的钙、镁离子越多。因此水的硬度越大,则产生的水垢越多。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水垢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1.1 碳酸氢盐的受热分解。在硬度比较大的水中,存在着较多的碳酸氢盐,主要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水在锅炉中不断加热的同时,碳酸氢盐受热分解,经过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成为组成水垢的一部分。

1.1.2 水蒸发溶质析出。随着对锅炉中的水不断地加热,水变成水蒸气不断地蒸发,一些水中存在的本就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比如说硫酸钙,因液体的减少而达到了饱和,只能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成为了水垢的又一组成部分。

1.1.3 温度升高溶质析出。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中,有的溶质随水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不断升高,然而有的溶质随着水温的升高,溶解度逐渐降低。锅炉中的水随着加热,其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溶质达到饱和状态而析出,成为了水垢的又一组成部分。

1.1.4 锅炉的锈蚀。在锅炉的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锅炉内壁出现铁锈的剥落,这些铁锈同样不溶于水,渐渐的沉淀,也是水垢形成的一部分。

1.2 水垢的性质

水垢的产生可以说是危害众多,这些危害的产生是由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水垢的组成成分复杂,一般由碳酸盐杂质、硫酸盐杂质和硅酸盐杂质组成,这些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对锅炉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在锅炉生产过程中,主要考察的是其导热性和安全性是否良好。水垢对这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影响,碳酸盐是无机化合物,其本身的导热性很低,和钢材相比较而言,相差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常见的水垢导热系数见表1:

同时,水垢作为黏附在锅炉内壁上的物质,其坚硬度对锅炉寿命的影响以及清理的难易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垢中存在的碳酸盐,硫酸盐以及硅酸盐等无机化合物,其本身的硬度较大,尤其是硫酸盐和硅酸盐,其坚硬程度以及粘附性都十分高,对水垢的清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常见的水垢坚硬程度以及吸附性见表2:

2 水垢在锅炉运行中的危害

经过上面对水垢有关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垢在锅炉运行中可以带来巨大的危害,主要有热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三方面的危害。

2.1 水垢在热效率方面带来的危害

组成水垢的碳酸盐、硫酸盐以及硅酸盐等物质,因其具有十分低的导热性,隔热效果显著,随着水垢的逐渐增多,锅炉的热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当锅炉受热面存有水垢时,本来通过金属壁面传递热量变成了通过金属层和水垢面两层来传递热量,虽然此时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壁面两端的温差变化也不大,但是水垢面的导热系数非常小,传热壁面加厚,使得传热阻力大大增加,往往锅炉外部已经具有很高的温度,内部的水还没有沸腾,这样传热效率明显变低。水垢面为1mm厚,热效率会下降5%,燃料会增多8%,大大地增加了燃料的浪费。

2.2 水垢在锅炉安全方面的危害

水垢的组成成分具有很大的黏附性,在水垢形成的同时,会自然沉淀在锅炉的底部和两侧,长久以来,就会在锅炉内壁形成一层水垢层,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外部对锅炉的金属层进行加热,然而由于水垢层的导热性很差,会出现外部的金属层被烧红,然而内部的水垢层温度比较低,两者存在较大的温差。此时,如果水垢出现裂缝,那么水就会渗透到外部温度很高的钢板上面,急剧蒸发,使得炉内压力突然增大,锅炉发生爆炸。经过计算,一个20吨水容量的锅炉,在5个大气压时爆炸的威力相当于330多公斤火药爆炸的威力。锅炉爆炸会造成大量的财产生命损失。

2.3 水垢在经济方面的危害

在经济方面,水垢的产生不仅会造成燃料的浪费,锅炉爆炸等大量的财产损失,对锅炉本身也是一种很大的危害,水垢的产生会使锅炉受热不正常,因为内外的温度差以及裂缝的产生,锅炉局部受热不均匀,锅炉壁局部变薄,降低锅炉的使用寿命,加快锅炉的腐蚀,使锅炉容易损坏,提高生产成本。

3 水垢产生的预防

3.1 水质的检测

水质的好坏是水垢产生多少的根本决定因素,在锅炉运行前对水进行处理是预防水垢的有效手段,应用化学反应,对水进行软化,也就是将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经过化学处理使其排除。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垢问题,效果显著,但是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查,操作比较麻烦。

3.2 定期的清理

为了避免水垢在锅炉运行中的危害,对锅炉内进行定期的检测,对于水垢进行及时的清理,保持锅炉内部的整洁干净,常用的清理水垢的方法有选用特殊的预处理清洗剂,一般将溶液浓度控制在2%~5%,也可以根据水垢的厚度来定,清除过程中可选择不加压长时间煮炉,清洗之后对炉渣要进行立即的清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易操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如此还是会造成锅炉的损坏。

3.3 向锅炉内投放化学物质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也可以在炉内投入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以与水垢中的钙盐、镁盐等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剥落形成残渣,通过特定的排污口排放出去。例如:对某厂小型低压锅炉进行水垢清理,采用锅炉内部水处理方法,采用火碱(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等药品,进行溶液的配置。一般情况下,火碱溶液浓度不大于2%,碳酸钠溶液浓度不大于5%,磷酸三钠溶液浓度为5%~8%。配置好溶液以后,采用连续加药的方法,将药液提前加入到水中,保持炉内药液均匀。在加药一段时间后,利用锅炉的排污系统,将形成的泥渣和泥垢排出,完成对该厂小型低压锅炉的水垢清理。

4 结语

在锅炉生产过程中,其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是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负面的因素都会造成锅炉运行的不稳定,从而会有意外的发生。水垢的产生是锅炉运行过程中最大的威胁因素,水垢的产生虽然是缓慢的,但是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开始就注意和预防水垢的产生,做到及时的检测和解决,可以保证锅炉有效率地安全运行,提高锅炉的使用寿命,在工业大锅炉生产过程中更要加以注意,才能提高生产,减少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子木.浅谈锅炉中水垢的危害及其预防[J].民营科技,2012,9(2).

[2] 潘立生.油田注气锅炉水垢成因、危害及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21).

[3] 焦慧鹏.锅炉维修中水垢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4,10(15).

[4] 董艳丽.谈锅炉中水垢的预防与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5).

[5] 多亚莉.浅谈水质不良对锅炉的运行的危害及预防[J].中国科技投资,2013,3(30).

篇8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保证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要素

1.1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水稻的种植方式以移栽为主,就是在播下稻种后,待长出幼苗再移栽到所要发展种植的土地上。为了得到高产的水稻,应选择分蘖力强、抗性好且生育期适中的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从根本上保证品质的优越性,其次才是种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1.2培育水稻幼苗

为了保证高产,就对育苗阶段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育水稻幼苗的时候,采用的是旱育秧的方式,旱育秧植株矮健、根系发达、抗逆能力强,这样的种植方式在地域选择上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培育水稻幼苗的苗床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按本田比例1∶40留够苗床地。其次,土质要保持紧密度,疏水和保水保持一定的湿润水平,并且土壤的酸碱度也要保持弱酸性。再次备好肥料,每667m2苗床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15kg,结合整地均匀施入苗床中。当所有条件具备,才能够为水稻幼苗的成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从而利于培育壮苗。

1.3水稻移栽

移栽水稻是水稻最常见的种植方式。幼苗成长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移栽到需要种植的田块。水稻旱育秧要求中小苗移栽,提高移栽质量,本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求田平泥绒,秧龄一般为30~35d,不强求栽直,力求栽浅,过深秧苗不利于水稻分蘖,过浅不利于扎根。合理增加栽植密度,确保密度在1.8万~2万株/667m2。

1.4给水稻补充水肥

水稻的生长状况离不开水的供给,因此如何给水稻补充水分成为水稻生长得好与坏的先天条件。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分的汲取量很大,因此,灌溉水稻的时候其水量多少和水质都要把握好,这样才能够培育出优质的水稻,让水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水肥的合理需求是稻穗饱满的关键。

1.5水稻施肥水

稻生长阶段离不开养分的支持,只有给予水稻足够的养分,才能保证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动力。平衡施肥,按照“减前增后”的原则进行全生育期适量施肥。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千万不要过多地施肥,由于水稻幼苗对营养的汲取有限,过多施肥有可能导致烧苗或者病虫害严重;第二,不可过少施肥,水稻对于养分需求应保持氮、磷、钾的合理搭配,过少施肥会造成水稻生长迟缓,长出来的穗不饱满,显得稀少。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保证水稻生长最佳的肥量需求,这就需要结合所种植土地水稻生长的情况来决定。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1品种选择优化

在种植水稻之前,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做到无害化防治病虫害处理工作。

2.2及时剔除已染病虫害作物

如果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发现已有作物植株受到病虫害的感染,为了防止污染到其他植株,要及时拔除清理,同时适时追肥,提高农作物的营养环境,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舒适性,以此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3生物防治虫害

在防治虫害的过程中,生物防治的效果最明显,也是对环境最好的防害方式。应利用整个生物链的天敌法则进行防治,比如青蛙吃蚊子、瓢虫吃蚜虫等,这样不仅实现了两种生物共生的环境,还可以对技术进行推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防治。

2.4研发绿色除虫剂,做好预防工作

除虫剂是防害最常用的药剂除虫方式,一般的除虫剂对于虫害效果明显,但同时污染了土壤,也影响到了地下水源,并不建议使用。研发人员可以依据这点研发绿色除虫剂,实现高效除虫、无毒或者低毒的药剂,当然治不如防。病虫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从根源发现问题并及早处理,这才是防治虫害最关键的步骤。如何缩短中国农业防虫害理念和国外的差距,就需要涉及到每一个农户自身对于防虫害知识的普及和绿色防害理念的形成。因此,给每一位农户普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很重要,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就能实现预防。

3实现水稻科学绿色防害的措施

3.1选择优质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在种植早期,对于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选择高产抗病的品种很重要,可大大减少后期生长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以及后期过多的管护工作。在种子培育的同时,要做好对种子药剂的调配,通过调配合理的药剂提高种子防治病虫害的特性,加强种子生长的抗性。

3.2优化田间管理,减少杂草污染

土地肥沃、营养丰富,难免会有其他杂草混入其中,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进行识别并及时拔除。田间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关键性要素之一,要及时地发现杂草、堆积物以及残留成分并清除,减少越冬虫害的发生频率。过去水稻多采取粗放栽培,人们对于水稻的管理还处在有虫就喷农药、有草就打除草剂的过程中,对于种子的选择以及优化种子的品质都没有过多的了解,而这样的水稻往往并没有达到丰收的效果,许多地方出现欠收或者产量低的现象,并且农药的滥用也让许多病虫产生了抗体,对于水稻的生长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3.3选择合适的药剂

搭配不同的虫害和草害需要搭配不同的药剂来进行处理,因此在防治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地喷洒农药,这不仅无益于防治,更有可能让虫体和草体产生抗体,为以后的防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尤其要说明的是,水稻虫害防治主要集中在3种虫害上,即二化螟虫害、稻纵卷叶螟虫害及稻飞虱虫害。对于这3种虫害,要依据发生的严重程度来调配合理的药剂,如果发生二化螟虫害,可以每667m2使用虫苯酰胺悬浮剂10mL搭配水30kg来进行防治;如果发生稻瘟病,可以每667m2使用春雷三环锉可湿性粉剂100g搭配水30kg来进行防治;如果发生稻飞虱,可选用噻虫嗪来进行防治。

4水稻合理施肥

水稻幼苗长势决定水稻的生长状况,决定水稻未来产量,因此,幼苗生长极为重要。要想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首先要对幼苗进行科学化管理。经过科学培育实验发现,壮秧剂是水稻幼苗常用的水肥养料,不仅能够让幼苗茁壮生长,还能够杀菌、调节酸碱以及培育水肥,其主要作用在中性土壤的环境下表现最佳。

5总结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应用得到广泛的普及,相信大家对水稻从品种的选择到栽培,乃至病虫害防治、水肥和土壤的有机结合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总而言之,立足水稻的生长环境和实际生长状况进行防治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