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04: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家庭环境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大学生、家庭环境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民主社会主义的热潮,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应该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青年大学生成为了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关键性载体,本文主要从家庭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大学生的影响。
一、民主社会主义相关概述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社会、社会党和工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这个名称是从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①
1、民主社会主义的含义
从字面意义上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强调发展民主,既符合当前的民主化潮流,也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消除各种特权现象的强烈愿望相一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要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民主就归属于哪个阶级所支配,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超阶级的、全人类共有的民主。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盛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③它是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社会党、工党和社会党国际思想体系的总称,由第二国际社会右翼发展而来,伯恩施坦是"民主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奠基者。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作为一种实践形态而存在的。社会在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执政或轮流执政,对当代世界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各国社会思想体系和目标模式的统称。
2、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在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简单化,就像"伦理社会主义"把民主和公平看成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主义"把社会福利看成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等等。民主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不需要"剥夺剥夺者",也不需要资本主义制度、夺取资产阶级政权 。只要能够实现这些原则,资本主义就可以和平演化为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吸收了费边社会主义和伯恩斯坦主义的渐进改良成分,主张通过点滴改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目标;主张把人们从对占有或控制生产资料的少数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把经济权力交给全体人民,进而创造一个使自由人能以平等地位共同工作的社会;主张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促进劳动者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阶级合作与和谐;主张通过建设福利国家来使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主张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和分配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最终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是指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存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环境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接受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形成了接受主体的主要倾向,而且制约了接受活动的进行和开展。而家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地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特殊的。本文将从家庭环境角度来探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接受者最先受到影响的地方。家庭教育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谋生等责任。这里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④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到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到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家庭环境作为中观接受环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殊性⑤:
首先,家庭环境是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基础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建立在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经济关系和感情联系等特殊纽带关系的基础上。家庭环境的基础地位表现在大学生对家庭在经济上和感情上的依赖。前者构成其成长的物质基础,后者构成其成长的精神基础。这种纽带关系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心理上必需的安全感、依恋感和归属感。家庭环境自觉和不自觉的影响成为大学生先入为主的基础。大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在家庭环境中获得了许多道德观念和掌握模式,形成的最初接受图式。家庭环境在无意识层面上对大学生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包。家庭环境在大学生成长时期仍发生作用,其基础性作用是社会和社区等接受环境所不能代替的。
其次,家庭环境作用具有深刻性。在人际关系上家长与子女有直接、经常和亲密的接触,这使家长和子女之间彼此了解较为细致和深刻,这种深刻的理解特征有利于子女对家庭环境影响正确理解和深层吸收。同时家庭环境影响具有隐蔽性、间接性的特点,这种影响的非正式成份较多,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家长的身教言传表现出来。再次,家庭环境与其它接受环境具有互补性。是相对影响的内容而言。家庭环境也是一定文化的积淀之地,也是一定文化的传承者,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
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是基于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基本观点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也是基于家庭环境角度着力研究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基本依据。
三、家庭环境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传播中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也是环境的人。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同样也创造了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不能忽略了环境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区环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析家庭环境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传播中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1、家长自身的认同态度
大学生出身各异,有些大学生出身于农民家庭,有些则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自身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态度存在着差异,这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认同态度。大学生家长自身态度,他们自身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差异,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家长自身的知识构成。家长对民族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态度。家长自身知识架构,对民主社会主义是改良了的资本主义这一本质的认识、对民主社会主义基本主张的认识、对"瑞典模式"的理解等,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解,也就影响了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否。家长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是积极方面的,那么在大学生头脑里将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崇尚,而家长对民主社会主义理解较为深刻的,能看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消极方面以及其局限性的,那么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深刻,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就会走出字面上的理解,认同态度也将发生变化。
其次,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家长在各个领域、行业等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否。家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就对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比较满意,而新的社会制度将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他们现有的身份、地位、名望产生动摇,因此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率相对较低,他们的孩子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也受到影响。而那些在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他们在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处的社会地位较低,希望得到改善,因此他们对新的社会制度--民主社会主义将产生向往,他们的孩子也会对民主社会主义比较认同。
2、家庭经济情况差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不再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随着外资企业的大力引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私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家庭经济情况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经济情况的各异,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否。
首先,大学生物质生活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课余生活差异。家庭生活富裕的家庭,能提供孩子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课余生活也比较闲暇,他们就有机会有时间比较早地接触了网络等多媒体工具,而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因此这些孩子也就能比较早地接触了各种思想,而那些家庭生活比较艰苦的同学,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网络等接触得也比较晚,加上进入大学生活后为生计奔波,他们对新思想接触就比较少,这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物质生活的差异,影响了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否。
其次,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引起的大学生阅历的差异。家庭收入高、生活富裕的家庭能够提供孩子很多走出去的机会,他们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支持孩子去北欧等地方旅游、学习,这部分大学生就能够去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获得亲身感受,在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耳濡目染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民主社会主义。而家庭困难的孩子,家庭除了提供他们基础的生活、学习之余就没有多余的钱供他们去外面感受新的社会制度下的生活、学习等,这部分大学生也就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知识了解相对匮乏。这就影响了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家庭经济情况差异引起的大学生的阅历差异,将影响他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与否。
3、家庭成员在现有社会制度下的幸福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大幅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家庭成员在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感,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态度。
首先,家庭成员的亲密度下降导致的幸福感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竞争越来越剧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庞大,加班越来越频繁,抑或是社会发展,电脑、电视等代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等,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减少,亲密度下降。这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幸福感降低,大学生对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满意度也随之下降,而民主社会主义趁虚而入。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态度。
其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导致的幸福感缺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等社会问题,而一些大学生的家庭恰巧遭遇了其中的某些社会问题,这使得家庭成员在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下的幸福感缺乏,对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出现了不满、质疑、埋怨,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那种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的"三高"制度恰好填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现今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改革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导致家庭成员的幸福感缺乏,这将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态度。
注释:
①殷叙彝.民主社会主义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②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01
③张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2008.6
④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摘要:家庭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家庭关系、父母素质对青少年成才有关键性的影响。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家庭环境青少年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青少年正处于成才过程的素质优化期,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才尤其是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1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基础
家庭环境是指以家庭这一社会群体为核心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青少年的成才离不开家庭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1.1家庭遗传提供了生理素质
“遗传”这个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最先是指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亲代通过生殖繁育把亲代的特性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具备与亲代相似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现象就叫遗传。遗传物质的差异、优劣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成才、成才的方向和层次。青少年的生理素质很大部分是来源于亲代的遗传,生理素质差异性决定了青少年的才华见识在质和量上潜在的差异,从而影响青少年成才的速度与层次。智力素质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和基础。据研究表明,人的智力遗传率高达60%,仅有约40%的平均智力水平归功与环境差异。除了智商有遗传基础外,特殊才能也有遗传基础。如音乐、绘画。
1.2提供了物质基础
家庭的物质条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首先,家庭的地理位置对青少年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家庭地理位置在发达城市,青少年接触的新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较早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参加各种科技实验活动、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同时,他们展现自己天赋、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大这有利于青少年较早的确定自己的成才方向。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青少年成才所需的物质条件,如营养、学习资料,受培训的机会等。好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好的学校,优化智力,同时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一个好的体质。
1.3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好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有“成人感”的心理需要。如果家庭人员关系不稳定、不和睦,青少年则会产生不安全感,表现出敌对、偏激、孤独等心理,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格。人才史表明,人才成功和失败,不能单凭智能水平,还要看他的个性心理品格。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子女学习水平、志向、态度等,从而制约青少年智力素质优化。
2家庭影响具有长期性
家庭是以夫妻为主体的,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是人才一生不可脱离的环境,对青少年成才具有长期影响。青少年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甚至到老年都离不开家庭。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贯穿始终。首先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方向产生影响。由于遗传和家庭的长期共同生活,父母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等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型人才链就是很好的证明。如,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家族曹氏三父子,苏轼兄妹,构成了诗人家族型人才。其次,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速度、层次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和特殊性,使父母对子女最为了解,对他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熏陶性。这有利于青少年在成才过程中少走弯路,加速其成才的过程。
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少年成才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起到促进的作用。
3优化家庭环境
3.1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3.1.1维系和谐的夫妻关系
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夫妻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起着重大影响。夫妻感情深、互相关心,能使子女直接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生动教育。而夫妻经常为生活等事反目,同床异梦,动辄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就会给孩子心灵上投下阴影。孩子长大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表现出粗暴、刻薄,严重的就可能出现越轨行为。
3.1.2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青年最主要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对青少年成才就有深远影响。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依恋逐渐变淡,渴望脱离父母,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希望父母平等地对待自己,与父母向朋友一样交往。这时父母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地更新思想、认识到青少年不单是家庭的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公民。形成开明、民主、平等的家风。其次,确立正确的期望值。父母对子女高期望,有时对子女的要求脱离了子女的真实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较。这样以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挫败、自卑心理。父母应该根据青少年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对他们确立正确的期望值。
3.2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之一。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3.2.1加强家庭教育
青少年要充分开发自己的优良遗传物质必须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首先,提高父母的素质,实行全面的教育。父母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少年成才影响很大。父母的素质高就会对青少年实施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成才的必备条件。有的家长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教育,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非常危险的。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思想政治品德的缺失。其次,培养青少年能力。青少年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社会的承认,必须把自己的智慧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另外,青少年的能力强也会获得同伴的赞许这也会强加他们的自信心。有信心才会敢想敢做,才会出创造性的成果,才会为社会做贡献。
3.2.2树立科学成才观
科学的成才观是青少年成才道路上的指明灯。青少年能否成才,科学的成才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青少年的成才方向。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兴趣和爱好。父母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早日确立成才方向。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造性成果可以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父母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确定成才之路。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最持久的环境。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对青少年成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家庭环境 创造力 影响
1 引言
创造力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正是许多学者对创造力感兴趣的原因。目前,学者对创造力的研究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的,比如创造力的认知过程和动机过程、创造性的人格,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等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创造力受到内因与外因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个体因素方面,而外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环境方面[1]。其中,环境因素又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教育机构,也是人类最开始接触的生活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概括一下国内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2 客观的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
客观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庭环境[2],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等。以往的研究表明,客观的家庭环境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2.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创造力的影响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主要反映了家庭的经济和教育水平,这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家庭经社会经济地位(家庭SES)主要是以父母亲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来衡量的。师保国、申继亮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SES)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对创造力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且还会通过智力对创造力产生间接的影响[3]。但是另一项相关的研究却发现:创造性倾向与家庭经济地位的相关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Getzels 和Jackson (1961)曾对高智商青少年与高创造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高智商青少年的父亲比高创造力青少年的父母更多的从事于学术或者是教育的职业,而母亲更多的是家庭主妇;两组类型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高于一般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水平[5],也就是说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可能越会培养出更具有创造力的孩子。许多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6]。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经历,认知刺激的缺少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2.2 家庭结构对创造力的影响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以及由此形成的联系模式, 包括横向的组合(同代人之间的联系模式) , 和纵向的组合(代际之间的联系模式) ,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7]。
从家庭结构的角度出发,以往的研究分别考察了家庭规模、出生顺序、年龄间隔等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对于家庭规模和出生顺序对创造力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Runco和Bahleda以大量的智力超群和智力一般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发散思维测验,研究了出生次序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研究发现,在发散思维测验得分上来看,独生子女最多,头生胎儿次之,末生胎儿再次之,出生次序居中的儿童得分最低,但是后三者之间的得分并无显著差距。此外,研究还发现,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创造力,兄弟姐妹多的儿童比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儿童得分要高[8]。
以往的很多研究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异可以调节出生顺序对创造力的影响[9]。 Baer,Hollingshead和Jacobsohn以35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出生顺序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生顺序对创造力的影响受到年龄差距和性别差异的影响[10]。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如果头生胎儿和异性的弟妹之间的年龄越接近的话,那么就会更具有创造力。
Gaynor,Joni, 和Runco对家庭规模、出生顺序、年龄间隔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大的年龄间隔会导致更高的创造力;年龄间隔与出生顺序、家庭规模、年龄之间相互作用[11]。这样看来,以往的研究对于家庭规模、出生顺序、年龄间隔等因素对创造力的研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以后的研究种这几个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仍然是心理学中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主观的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
主观的家庭环境是指人为的家庭环境[12]。主观的家庭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期望、家庭气氛、家庭的人际关系等。以往的研究表明,这些主观的家庭环境因素都与创造力有相关。
关键词:家庭环境青少年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青少年正处于成才过程的素质优化期,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有助于青少年成才尤其是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一、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基础
家庭环境是指以家庭这一社会群体为核心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青少年的成才离不开家庭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1.1家庭遗传提供了生理素质
“遗传”这个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最先是指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亲代通过生殖繁育把亲代的特性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具备与亲代相似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现象就叫遗传。遗传物质的差异、优劣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成才、成才的方向和层次。青少年的生理素质很大部分是来源于亲代的遗传,生理素质差异性决定了青少年的才华见识在质和量上潜在的差异,从而影响青少年成才的速度与层次。智力素质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和基础。据研究表明,人的智力遗传率高达60%,仅有约40%的平均智力水平归功与环境差异。除了智商有遗传基础外,特殊才能也有遗传基础。如音乐、绘画。
1.2提供了物质基础
家庭的物质条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首先,家庭的地理位置对青少年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家庭地理位置在发达城市,青少年接触的新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较早了解科技前沿知识、参加各种科技实验活动、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同时,他们展现自己天赋、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大这有利于青少年较早的确定自己的成才方向。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青少年成才所需的物质条件,如营养、学习资料,受培训的机会等。好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好的学校,优化智力,同时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一个好的体质。
1.3提供了精神环境
家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关系、文化气氛、家庭成员的期望水平等。良好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人格、情绪产生好的影响。青少年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有“成人感”的心理需要。如果家庭人员关系不稳定、不和睦,青少年则会产生不安全感,表现出敌对、偏激、孤独等心理,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格。人才史表明,人才成功和失败,不能单凭智能水平,还要看他的个性心理品格。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特定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体系和人才思想素质。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子女学习水平、志向、态度等,从而制约青少年智力素质优化。
二、家庭影响具有长期性
家庭是以夫妻为主体的,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是人才一生不可脱离的环境,对青少年成才具有长期影响。青少年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甚至到老年都离不开家庭。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影响贯穿始终。首先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方向产生影响。由于遗传和家庭的长期共同生活,父母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等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型人才链就是很好的证明。如,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家族曹氏三父子,苏轼兄妹,构成了诗人家族型人才。其次,家庭对青少年成才的速度、层次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亲密性和特殊性,使父母对子女最为了解,对他们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熏陶性。这有利于青少年在成才过程中少走弯路,加速其成才的过程。
由此可见,家庭对青少年成才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优化家庭环境
3.1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3.1.1维系和谐的夫妻关系
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夫妻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起着重大影响。夫妻感情深、互相关心,能使子女直接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生动教育。而夫妻经常为生活等事反目,同床异梦,动辄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就会给孩子心灵上投下阴影。孩子长大后,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表现出粗暴、刻薄,严重的就可能出现越轨行为。
3.1.2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青年最主要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对青少年成才就有深远影响。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依恋逐渐变淡,渴望脱离父母,使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希望父母平等地对待自己,与父母向朋友一样交往。这时父母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地更新思想、认识到青少年不单是家庭的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公民。形成开明、民主、平等的家风。其次,确立正确的期望值。父母对子女高期望,有时对子女的要求脱离了子女的真实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较。这样以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挫败、自卑心理。父母应该根据青少年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对他们确立正确的期望值。
3.2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之一。完善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3.2.1加强家庭教育
青少年要充分开发自己的优良遗传物质必须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首先,提高父母的素质,实行全面的教育。父母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对青少年成才影响很大。父母的素质高就会对青少年实施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成才的必备条件。有的家长过分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教育,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非常危险的。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思想政治品德的缺失。其次,培养青少年能力。青少年想得到周围人的认可,社会的承认,必须把自己的智慧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另外,青少年的能力强也会获得同伴的赞许这也会强加他们的自信心。有信心才会敢想敢做,才会出创造性的成果,才会为社会做贡献。
3.2.2树立科学成才观
科学的成才观是青少年成才道路上的指明灯。青少年能否成才,科学的成才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青少年的成才方向。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兴趣和爱好。父母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早日确立成才方向。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人才之所以为人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造性成果可以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父母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确定成才之路。: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最持久的环境。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对青少年成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 微电网;家庭自发电;初级验证方案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049-02
0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家庭环境背景下电能的高效使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而“微电网”概念的提出为此指明了一条有效地道路,2002年美国电力可靠技术解决方案协会(CERTS)全面介绍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他可以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方面的要求[1]。但是因为当前微电网技术在国内还不成熟,家庭自发电系统作为“微电网”在家庭环境下的过渡型技术,与后者相比简化或者绕过了某些技术难题,是当前最为合适的选择。
1 总体设计方案
一个完整/高级的家庭自发电系统从空间结构上包括系统控制单元、发电单元和用电单元3部分,其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1。
如图1所示:完整/高级的家庭自发电系统以系统控制器为核心,通过风光温互补发电单元实现电源供应,通过对储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实现电能储存,通过切换器切换功率负载实现电能的消耗或并网销售。通过对家用电器交直流供电方式的选择控制实现电能的高效使用。这些功能的实现因技术因素的限制只能在未来5~10年内实现,具体分析如下:在发电单元,当前风、光、温发电模块实际发电效率低下,而且其产品设计思想保守,成品单一。在未来,家居建筑在设计初期就必须考虑到高级的家庭自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冗余,例如建筑外形多为多体楼结构,楼体之间因空气对流造成一定功率的风场,家庭风力发电设备即安装与此,建筑表面贴装采用集成了光伏发电片的新型陶瓷材料,温差发电片大型化、模块化,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游离的每一份能源。在用电单元,家用电器智能化,基本具备AC/DC电源复用功能,可自动根据当前费率表自动选择供电源属性。在控制单元,对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快充慢放的储电池组的控制只是控制器得一项基本功能,它不仅仅是家庭能量控制中端,同时是智能电网用户端,不仅实现家庭环境下,一/二次能源的经济管理,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智能电器的无线联网,为“智能家居”向真正的“数字家居”转化提供硬件基础。
当前的家庭自发电系统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文中所设计的系统是一种技术验证方案。
2初级技术验证设计方案及其各单元硬件电路图
初级方案与完整方案相比其结构构成大大简化,概括的说,在发电单元中,风光温互补发电模块中消除了风光模块而只留下了温差发电模块;控制器单元中消除了直流逆变和并网运行单元,只使用直流充放电模式,而且为保护储电池的使用寿命在铅酸储电池前并联了基于超级电容的储电电容组单元作为缓冲电源。用电单元中只涉及了AC/DC复用智能冰箱、LED发光灯组、直流充电器3个直流用电模块,改变家庭自发电系统切换器为某些AC/DC复用智能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换开关。
3 结论
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构建系统电路对其进行功能测试试验,证明设计方案初步实现了对其基于直流的发电、储电、用电的一体化控制。但是也存在发电功率过小的缺陷,考虑采用增加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数量增加发电功率的措施解决。
家庭自发电系统作为“微电网”技术的过渡型技术虽然在后者正式实施前的一定时间阶段内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但是因为技术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作为配电网的后备系统使用。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人们环保与节能意识的加强,家庭自发电系统必将随之快速实现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而与配电网之间的主从关系在某些地区与领域也将会相应发生一定程度上的逆转,此时,其将作为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的能量管理单元正式确定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国海,苏建徽,张国荣.微电网技术研究现状[J].四川电力技术,2009,32(2):1-6.
[2]陈允成,吕迎阳,林玉兰,.一种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 2005,26(8):198-200.
[3]隋仕伟,刘渊,杨冬青,董旭,聂玮计,梦瑶.基于太阳能热的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4):4.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67
阅读是人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因为阅读习惯及行为的养成是从学生们幼儿时期就应该打下坚实基础,而家庭是学生们能够接触书籍、了解阅读的起点,因而家庭教育是学生们阅读行为养成的第一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是学校、朋友以及老师都不能代替的。中央教育研究所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都有意义重大,尤其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而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所在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来进一步探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影响,以期能够帮助大学生的父母更好的确立家庭在大学生教育成长中的重要位置,积极参与到大学何时能们的阅读教学之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与氛围,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日益完善,家长们都会更愿意将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完全托付给学校,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单纯的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这就造成了家庭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脱节。但是实际上,家庭才是学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相处的时间最长,而且耳濡目染都是家庭环境的细节和行为表现,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因为阅读是需要环境作为支撑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较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意义重大。
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具体影响情况,主要研究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查了解江苏省大学生阅读习惯以及行为的具体现状;
(2)调查了解大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对于其阅读行为养成的主要影响方式;
(3)通过研究分析,认识到家庭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大学生家庭阅读环境的合理性建议。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300名江苏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了解大学生阅读的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300名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主要从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去具体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阅读行为以及家庭环境相关概念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来对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4.1大学生阅读行为现状分析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中仅有2265%的大学生具有相对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42.52%的大学生整体阅读行为表现一般,并不具备主动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要求的阅读作业,对于阅读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兴趣,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热情。其中还有32.83%的大学生阅读行为表现较差,没有丝毫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习惯,甚至可以说极度讨厌阅读,不仅不会自发的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修养,而且学校所要求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也很少有完成的时候,整体阅读状态较差。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整体的阅读行为表现并不理想,没有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高度和状态。
4.2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研究
基于江苏省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实际现状,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依据Williamson(2007)关于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成长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因而本次研究也主要恼馑母龇矫嬲箍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研究。
4.2.1认识态度
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家庭中能够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重要性的比例仅为35.01%,其中22.45%的家庭认为家庭环境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是孩子们阅读智力萌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作用相对显著;而12.56%的家庭表示大学生从孩童到成才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受到影响最深的就是家庭环境,因而大学生是否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家庭的重视程度和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至关重要。但是具有这一意识的家庭从整体来看,还是较小的一部分比例,其中有9.64%的家庭认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关系一般,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中认为家庭环境并不重要的家庭一共占比5535%,这部分家庭认为学生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督导,家庭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在对于学生们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
4.2.2指导方法
如图3所示,通过对学生家庭的调查研究以及对于学生本人的实际访谈我们了解到,能够持续的对子女进行阅读指导,并为子女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行为引导的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仅占到1652%;而其中有33.67%的家庭父母只是偶尔会辅导子女学习,纠正子女错误的阅读行为,督促并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阅读与学习习惯,但是并不经常,这部分家庭父母的重心还是以自己的工作为主,投入到孩子们阅读学习中的精力毕竟有限;49.81%的家庭其父母对于子女从来没有阅读方面的教育辅导和方法指导,父母都是依赖于学校的教学来完成学生们的阅读学习任务,而没有为学生们提供浓厚的家庭阅读文化氛围,更没有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进行督导和帮助。
4.2.3外支持
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各自的家庭对于其孩子阅读的支持表现是不同的,其中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支持,即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与学习书籍,这部分家庭占比3252%,这也是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土壤;而经常带孩子们参加读书文化活动的家庭占比22.36%,这也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但是能够经常给予孩子们阅读与学习上鼓励和支持的家庭只占比16.75%;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为孩子们做出阅读表率的家庭占比9.85%,所占比例都相对不高;甚至还有45.62%的家庭并没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对于孩子们支持,这样缺乏了家庭环境支持的大学生在其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就会更加困难,对于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4.2.4参与程度
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的实际参与程度整体较低,只有25.65%的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行为有着较高的参与度;3203%的家庭参与程度一般;而其中42.32%的家庭都没有显著参与。而缺少了家庭的实际行动支持和阅读参与,大学生的阅读肯定会缺少方向和帮助,从而不
可能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5结论
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确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
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认识态度能够
帮助家庭正视对于子女阅读的教学培养,形成家庭阅读教育浓厚的氛围;家庭正确的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家庭环境中的支持更能帮助大学生从小就培养阅读的兴趣,积极参与阅读文化活动,这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家庭的参与程度更是实现
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以及阅读提升的重要渠道。所以应该尤其重视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意义,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家庭环境去帮助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升蔚.大学生“微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6.
[2]师衍辉.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3]邱相彬,沈书生,徐晓拉.移动网络环境下“浅阅读”对“深阅读”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浙江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7175.
中职生德育的必要性
中职生一般是年龄在15岁至19岁的孩子。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源于初中分流和社会回流的学生,他们缺少系统的学习教育,道德观念淡薄,是非辨别力差,自卑心理严重,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有些学生把上学读书当成是来“混日子”,各方面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就一些中职院校而言,学生普遍自主学习差,依赖性强,劳动观念淡薄。日常生活中,随地吐痰,脏话连篇,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
总的来说,中职生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离不开他们生长的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要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做好对家庭因素的分析是我搞好职业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因素分析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被年幼的儿子看见。不一会儿,这个孩子也端着一盆水,请妈妈洗脚。情节简单,却折射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长的言行以及教育方式等都是影响中职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肩负着诸多使命。首当其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但由于家长德育观念的淡薄导致很多家庭走进了误区,不但没有发挥其自身优势,反而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比如,很多家长重智轻德,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侧重其智育的发展,把学习成绩、有一技之长当作成才的标准,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导致学生只知道学习,缺乏荣誉观念、集体观念、道德观念。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工作时通常以赚钱多少为准则,而不考虑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正当合法。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目前中职生的家庭环境而言,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与家庭之间相对独立,生活在这种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也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导致中职生缺乏学习尊重、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变的自私自利,没有尊重的概念,不懂得合作与分享,万事以我为中心。而“四二一综合症”家庭结构,也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没有安全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拉帮结派。这些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提高德育素养的家庭对策
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道德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庭比学校更能行之有效。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转变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克服“代偿心理”。针对中职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关注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特点,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同时,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培养他们勤劳吃苦的精神。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优化德育环境,必须优化中职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正确评价和对待独生子女,相信孩子,多给他们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减少夫妻之间的争吵,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单亲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要尽量满足中职生在精神和心理上的空缺,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避免在生活上放任自己,进而减少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加强与学校、社会的合作 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除了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外,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因此,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素养,全天候地与学校保持沟通,与教师交流,了解中职生在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自身优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德育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智君.“90后”中职学生品德行为偏差的表现、成因与矫正[J].文教资料,2010(6).
[2]赵玉堂.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德育的冲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4):11-12.
[3]许静静.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职校德育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陶奕.有种影响了无痕迹――论高中德育中的家庭教育[J].考试周刊,2012(54):174-175.
[5]陈建芳.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需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J].成功(教育版),2012(12):121-122.
[关键词] 家庭环境;个性;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10-02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ity trai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LI Zhi-rong, HUANG Ping, YANG Jian-hua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Kaifeng 475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ality trai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Methods: By means of randomized cluster sampling, 376 stud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a Version (FES-CV)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Lower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family conflict,control and P score of EPQ (r=0.312,0.240, P<0.01 ), between cohesion, expressiveness,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and E score of EPQ(r=0.304~0.381,P<0.01), between conflict and N score of EPQ(r=0.279, P<0.01), respectively. Whereas, lower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ohesion,expressiveness and P score of EPQ(r=-0.351,-0.348, P<0.01), between control,conflict and E score of EPQ(r=-0.278,-0.249,P<0.01), between cohesion,expressiveness,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and N score of EPQ(r=-0.263~-0.360, P<0.01), respectively. Multiple regres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 strain were conflict, cohesion, control and expressiveness; the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 strain were cohesion, 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 conflict and expressiveness; the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 strain were conflict, expressiveness and cohesion.Conclusion: Family counseling or family interv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Family environment; Personal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有研究显示[1-4],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及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但多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5]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版》[6]从家庭特征的角度对初中学生的家庭环境与个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开封市五所学校的初中一年级学生376人。其中,男生186人(49.47%),女生190人(50.53%),平均年龄(12.6±0.6)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邹定辉等主修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第3次修订),家庭环境量表共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包括:①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其情感的程度;③矛盾性,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④独立性,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⑤成功性,是指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⑥知识性,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⑦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观,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的重视程度;⑨组织性,即指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程度;⑩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龚耀先主修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版》,该问卷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程度(L)4个分量表。
1.2.2 调查统计方法测试前由心理测验师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按统一的心理测验指导语进行集体实施。测验结果全部输入心理测验软件系统,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的各个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精神质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呈低度负相关;内外向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低度负相关;神经质与矛盾性呈低度正相关,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呈低度负相关(均P<0.01),见表1。
表1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相关性分析(r)
*P<0.05, **P<0.01
2.2 家庭环境各因子对个性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EPQ 的各维度为因变量,以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为自变量,取a=0.05,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质(P)的主要影响因素(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有矛盾性、亲密度、控制性、情感表达;内外向(E)的主要影响因素(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有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和情感表达;神经质(N)的主要影响因素(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有矛盾性、情感表达和亲密度,见表2。
表2家庭环境与个性(EPQ)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
*P<0.01;R2:方程决定系数;“-”为未进入方程
3 讨论
家庭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7],初中阶段则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探讨家庭环境对初中生个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各因子对初中生个性的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进入P方程,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进入E方程,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进入N方程,表明亲密度高、家庭气氛融洽、生活井然有序,家庭成员间能够充分表达情感的家庭,有利于子女培养外向、情绪稳定、富有进取心、易于适应外部环境的性格特点,而矛盾性和控制性高、亲密度和情感表达程度低的家庭,家庭成员间矛盾冲突多,亲子关系不融洽,则易使子女形成孤僻、内向、胆怯、敏感的个性,子女会经常处于精神的高度紧张状态,在社交中常常会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长此以往,则必然会对个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子女形成不良的性格,造成适应不良,影响其心理健康。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结果[8-11]也证实了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和青少年个性及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甚至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子。有报道显示[12],当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除了要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重视家庭咨询或家庭干预工作,促进家庭环境的优化,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使父母提高与子女相处的内在质量,建立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最终促进子女良好性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
[2]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格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
[3]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24-126.
[4]雷雳,张钦,侯志瑾.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 2001,24(2):242.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93-101.
[6]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4-44.
[7]Kirmayer LJ,Young A.Culture and somatization:chem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J].Psychoses Med,1998,60:420-430.
[8]傅茂笋,代旭东.医学新生适应能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14-115.
[9]Pettit GS,Bates JE,Dodge KA,et al.The impact of after-school peer contact on early adolescent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s moderated by neighborhood safely and prior adjustment[J].Child Dev,1999,70:768-778.
[10]Pettit GS,Laird RD,Dodge KA,et al.Antecedents and behavior problem outcomes of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early adolescence[J].Child Dev,2001,72:583-598.
[11]许萍,杨建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57-159.
[12]钟慧,黄希庭.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