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心理专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9-05 09:24: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专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专业论文

篇1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多数研究生能够乐观、从容地应对各种压力。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表现出逃避、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稳定的极端行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其生源、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具多样性、复杂性,这给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生物学因素1.生理年龄。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如果其在该阶段亲密感获得不足,或者孤独感明显增加,则很可能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心理问题。2.性别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男性研究生认为自己应该追求成功的事业,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地表露出负面情绪,因而,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难以释放,最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而女性研究生则更多地承受婚姻、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可能长时间伴随着她们而得不到舒缓,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二)心理因素1.认知偏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很多人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如学术型研究生正规。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存在着这种错误的认知,在遇到困难时,其常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不够、自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因素,从而选择退缩、消极对待,最终导致其心理受到影响。2.思维方式与性格特征。部分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类研究生,由于长期在校实验室、企业研发室等环境下进行专业训练,其思维模式相对单一,性格也较为内向。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与周围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容易“钻进死胡同”而无法自拔。已报道的研究生自杀、伤人事件,绝大多数都是性格极为内向的学生所为,这值得引起关注。

(三)社会因素1.学业压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大多是2~3年,在此期间,其既要修满规定学分,又要参与企业实践,还要完成论文、专利等科研项目,其压力可想而知。有些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研究生长期处于担心能否顺利毕业的焦虑之中。特别是临近毕业还未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生,更容易出现内心痛苦、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状。2.经济、就业压力。多数研究生没有经济来源,需要靠家庭资助和兼职来维持。他们不仅要支付学费,还要应付各种日常开销,情绪容易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属于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传统的观念、社会的偏见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压力。一些用人单位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资待遇低于学术型研究生,这无疑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3.人际关系压力。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不足,会影响其进步与发展。与舍友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会使其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多数研究生恋爱时感情投入很深,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也会长时间存在,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些研究生对自己期望过高,凡事都追求高标准、严要求,一旦遇到阻碍,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进而影响到情绪。还有些研究生过分贬低自己,没有自信,不敢竞争,导致心情低落,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因此,研究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处境,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2.积极地对待困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调整心态,鼓起勇气去分析问题、寻找办法、清除障碍。要将现在的困境当成历练自己、促进成长的机遇,相信这些挫折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引导1.构建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在建立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展研究生心理普查,建立电子心理档案,设置预警库;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室和宿舍心理咨询点为基点,建立“分管校领导—学院分管领导—导师—心理辅导员”等四级监控机制,构筑心理危机预警防护的网络体系。在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危机救助的热线电话,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推行朋辈互助模式,构筑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公共课程教学体系。2.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导师能更深入地了解研究生个体的情况,把握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导师个人的学术背景、业务能力也能对研究生产生特殊的影响力,这为导师参与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导师要增强关爱学生的意识,耐心地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倾听研究生内心的想法,提高沟通技巧,疏通师生交流的渠道;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主动介入,及时进行帮助和辅导,努力成为研究生健康成长的优秀的领路人。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校园文化。一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参与热情,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展示自我、树立自信的广阔舞台;二是要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形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月、心理咨询开放日等活动;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研究生零距离接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三是要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基层服务组织,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动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社会实践、心理培训等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入研究生的内心。

篇2

首先,高职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有所欠缺。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面不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的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很少有机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不足,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些大型场合下便显得较为胆怯。其次,择业观念存在着偏差。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偏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对于社会的期望过高,而一旦社会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之后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生活中经常会接收到家庭成员的影响,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再次,高职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所做的自我规划,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形成更好的指导,高职毕业生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源少,相较于高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所导致的,来自社会、自身、家庭的压力使得这些本身就业面就不宽的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成了困难,因此,针对其心理调适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社会上加大对高职学生的重视高职毕业生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的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要完善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构建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引导机制,使大学生就业有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树立正确的、公平的用人机制,摒弃落后的用人理念,要看到高职毕业生优秀的一面,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机会,解决就业的问题,从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

2.2加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力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和实习问题,还解决了企业的人才供应问题,可谓是双赢。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领域,我国允许私人办学,这就使得私人的教育机构可能存在。因此,作为教育人才培养机构的校方应当主动与学前教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高职毕业生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消除其就业心理压力。

2.3转变就业观念许多高职学生存在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自己受到了高等教育,找工作应该以体面的工作为主,学前教育工作是教师殊的一块,感觉不及一般的中小学教师,因此在就业方面对学前教育的意愿不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期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因此,要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就要转变这一观念,树立工作无高低之分,本质是一样的观念,使得高职毕业生形成爱岗敬业的品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结语

篇3

1关于社会实践体系的建立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事先周密的安排和计划。只有制定并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才能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学科培养目标,研究者提出建立“两应用、三功能、四能力”的实践体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两应用”是针对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应用性”而提出,体现应用心理学“应用性”特点的两大学科方向,目前主要是心理健康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建立以下实践体系:中小学实践体系、高校实践体系、特殊教育实践体系、灾区心理援助实践体系和企业实践体系。其中中小学、高校及特殊教育实践体系是针对学生毕业之后在这些部门从事相应的科研及心理健康实践工作所建设的。灾区心理援助实践体系,属于社会心理服务。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人类心态的不稳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现时“天灾人祸”频频发生,面对这些危机及突发事件,民众的心理需要及时调适。企业实践体系针对学生将来在企业人事部门从事相应的实践工作所开设,同时这些基地可以为两大方向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三功能”是针对实践体系的功能而言的。把实践体系的功能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就业型。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挂牌实践体系主要是毕业实习基地[5],对应于我们提出的就业型功能,即主要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走向社会所服务。为使原先的实践体系多功能化,充分提高实践体系的利用率,使实践体系更好的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服务。我们提出“三功能”的方案。其中教学、科研型主要服务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就业型主要是毕业实习,是四年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说明的是,三功能、两应用的划分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体现了一个事物的多角度、两面性,即实践体系所针对的学科方向及功能。实践体系的确立也不是随意而为的,是同时结合多种因素而考虑的,总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结合专业特点社会需求所制定。“四能力”针对实践活动所培养的能力所提出的。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基本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如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者,则需把专业课《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发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来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事企业人事方面的工作者,则需把《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测评》等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企业来解决问题。自我调适能力指学生在教学、科研及就业实践活动中,在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也要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身,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如果本身从事心理学工作的人都没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又如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呢?因此健全健康的人格本身就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生产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四年学校生活中没听过的问题与难题,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如科研实践的训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问题本质所在,为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训练的独特视角能够促进自己突破书本知识、个人经验的局限,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该实践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表现在心理学“应用型”的两大方向上:心理健康及人力资源管理。该体系继承了传统的实践模式中对两大应用方向的重视,又把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

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

当学生按照实践模式进入实践基地开展工作时,详细而具体的实践大纲的制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制定大纲之前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即实践的目的及实践的内容。

2.1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最高体现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实践体系的目的自然也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那么实践活动该如何进行就可达到这个目标呢?研究者认为这里的一个宗旨就是“难题或者问题交给学生,而非劳务交给学生”。据了解,大部分当前应用心理学本科学生在毕业实习或者专业实践体系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和配合实践单位工作人员做一些日常简要的劳务工作,并非顶岗实习[6]。诚然,对基地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的了解固然必要,但若实践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定然是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故而研究者认为在基地,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对于基地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实践单位应该是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交给学生,而非劳务。这些难题如果能被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然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2.2实践的内容实际上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是一致的,或者说是上个问题的后续问题。前已述及,实践单位应把“难题或者问题”交给学生。即实践的内容实际上是针对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难题展开的,那么概括来说,学生就是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实践工作。具体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呢?这需要基地和学校(学生)双方的努力和合作。学校应把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并写入实践大纲。使学生在实践单位的工作任务问题化,即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并创造性地解决。方能凸显应用心理学学科的“应用性”特色。故而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校或学生成为实践体系建设的主体;需要实践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学生实践的目标进行了解和理解。如果实践的功能是针对教学展开的,那么其实践的目的就是与课程有关,旨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果实践的功能是针对科研展开的,那么实践的目的就是与研究项目有关;如果是毕业实习,则为就业准备。这三种功能对应三种目的,研究者认为教学、科研功能主要是为“培养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故它是基础性的工作,创新思维的成分较少,其实践大纲的制定与课程设置有关。而就业功能的实践即毕业实习,其为“能够在科研、政府、学校、企业、事业机构等广阔领域里从事研究或实践”而服务,因此毕业实习是更加实际的,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单位和学生必须都了解目的,以便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建议在实践活动进行之前尤其是毕业实习之前应设置一个见习期,通过见习期,学生与实践单位双方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常规性的了解。如学生对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事务、程序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进一步发现或了解实践单位中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从而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结束语

篇4

(一)理论教学建设从现在企管系教师的知识背景及其所学专业看,本系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原来是从事工商管理基础课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工作,缺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和训练。根据本校2013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的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就有两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第三学年就有7~8门专业课和4门实践课要教学,第四学年还有3门专业课要教学。因此,为很好完成将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任务,本系教师在将来一年半的时间内抓紧进行知识转型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形式进行:1.国内985大学访问学者鼓励原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以国内大学访问学者的形式进修。即以参加访问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要任务,根据培养要求以及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参与访问导师的课题或在访问导师的指导下做小论文,协助指导研究生。在访学期间,重点选听自己将要承担几门人力资源管理主干专业课程。所修学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主干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素质测评、招聘与人员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劳动关系等)。2.由于国内访问学者对年龄的限制,一般要求在45岁或50岁以下。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原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以学院和系里的名义通过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和省内其他兄弟院校取得联系,聘请省内人力资源管理知名教师。年轻教师在国内访问期间,在时间不冲突的的条件下也应积极参加学习。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上述两种基本进修方式外,应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界交流沟通,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应在制度上要作出规定,本系教师必须参加前两种进修方式之一,才具备给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上课的资格,从而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之前,为配合工商管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理论教学,系里这些年先后采购了“奥派”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金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福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北森”人员素质测评(评价中心模块和实战演练模块)。奥派软件是在2005年购买的,适合初学者学习;金蝶人力资源软件是2011年购买的,该软件接近目前各公司普遍采用的人事软件,更适合高级学习者;福斯特人力资源软件,2012年购买,教学难度适当,基本覆盖教学知识点,比较适合于教学选用。北森人员素质测评软件是2010年购买的,该软件系列有十多个模块,系里现只买了两个,学生反映效果不错。根据我校2013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培养计划课程安排,2013级新生共开设了五门实践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模拟》,《绩效管理实训》,《工作分析课程实习》,《薪酬设计课程实习》,《人员素质测评实验》。为配合这几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需要,应逐步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单个专业模块的教学软件,即,专门针对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模块的软件,以逐步完善新专业实践教学软件体系。

二、新专业的学科建设思路

(一)人才引进及培养由于缺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学校应考虑从国外留学回国学者或国内985大学引入1~2位知名教授。为配合学校对年轻教师“国际化”的要求,在新专业建设经费充足并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教师出国,到国外知名大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访问学者。对于未满40岁的年轻教师,则鼓励其攻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博士学位;对于已经毕业的博士,应鼓励并支持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博士后进修。

(二)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每年资助1~2位教师参加国内相关专业会议。积极鼓励并支持本系教师参与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等学术会议,参与国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科研方面培训班等。

(三)课题申报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应为教师们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创造必要条件,比如,组织申报课题交流会和聘请高水平教授指导会。而对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教师应给予额外重奖。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高水平学术会议锻炼培养队伍,重奖高档次立项课题和论文,逐渐整合并引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逐步有计划地形成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梯队和团队。

三、新专业建设激励措施的建议

(一)对于教学建设工作,系拟计划鼓励教师通过访问学者的方式和聘请教学名师到学院进行教学交流的方式教师师资进修既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院系为应对2~3年后的新专业建设评估检查的迫切需要。加之,老师们在师资进修期间,在访问学校也要肩负较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果在本学校还要承担全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可能这两方面难以兼顾,也会大大影响进修效果。因此,激励教师参与国内访问学者的积极性,应在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一年的期间内,给予教师教学免除年工作量2/3的政策支持。而对方学校收取的“专项培养费”,应由学校下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费或学院建设经费支出。而对于有意愿去国外大学进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访问学者,学院在经费充裕和条件许可情况下,也应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于不符合国内外访问学者条件的老师,优先从长沙市各高校聘请教学名师,来学院与老师们进行教学交流。所需外聘交流教师的劳务开支应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费或学院建设经费支付。

篇5

论文摘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我校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篇6

论文摘要: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指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品格。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可以统称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

二、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护理教育过程中,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在适度衡量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为适应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必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⑴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新为主;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⑶教师自身要强化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这三面不断地开拓自己。要广泛地涉取,如: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学专家。其次,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讲授水平,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得到创新意识启迪,最为关键的是授课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在讲课过程中,能够从新的视角,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使问题得以解决,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的创新能力还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学术前沿知识,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科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疲于记笔记,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应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争辩。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的行为指南,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营造勇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氛围,使学生将学习中所引发的思考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5.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践反思讨论法、角色转换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在操作技能的考核中,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认识到只是完整流畅、机械性的完成操作是不会取得最佳成绩的,也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管理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毕业后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往往需从头学起,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同时,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管理科学属于“软科学”,传统的观点认为,软科学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时,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不需要建立实验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性经营管理人才,这一需要呼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管理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同样具有利用自然科学及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检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属性。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来源于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绩效更是展现并落实在现场,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提出改进措施,选择最优方案,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把企业和市场搬到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教学方式调整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为特征的实验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校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欧大学商学院,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而不仅仅是我国通常认为的案例教学。实际上,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在国外许多院校早已倍受重视,已有相当规模并建成了管理学科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早已开设了有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及案例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增长实际工作的才干。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实验教学可以应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些主要核心课程,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

一、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子系统。通过学生对各类决策者角色的扮演,体验不同决策环境与任务下的决策过程的特点及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各类管理决策的能力。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子系统。通过在不同环境下个体谈判和团体谈判情景与过程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的特点,培养驾驭谈判过程灵活应变的能力;通过对某种产品与服务推销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体会推销过程中情绪与态度、时间与空间、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在推销工作中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③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子系统。通过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组织内部法定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掌握提高正式沟通效率的方法,促进正确合理的工作导向型行为的形成;通过非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明示和暗示信息的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距离在非正式沟通中的重要性,掌握提高非正式沟通效率的要诀;对沟通中遇到的冲突问题(包括人际冲突、团体冲突、组织冲突)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了解各类冲突发生的原因、动力、表现形式、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各种结果,掌握和了解应对各类冲突的方法以及冲突过程中第三方的作用与调解仲裁各类冲突的技能。④会议模拟系统。通过在不同会场环境下对各类会议(决策会议、执行会议、研讨会议、磋商会议)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举行各类会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在组织会议过程中,组织者、参与者双方工作导向型行为和关系导向型行为的正确把握与应用。⑤公关交际礼仪与形态语言训练子系统。通过公关场景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交往目的下的言行举止及仪表形态的要求;模拟演练各种公关专向活动的组织技能。⑥头脑风暴及个人和团队创意激发子系统。通过各种个人和团队创造技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广告、公关、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创新管理技能。

二、企业运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①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企业制造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资薪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等构成。系统的运行以网络管理系统(如MRPII)为技术支撑,能够演示某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便于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②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同样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所构成。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若干个决策环境,用户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扮演企业主要决策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运作一个企业,制定满意决策。

三、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子系统。由需求、供给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变量集所构成,能够直观形象地模拟演示一个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各主体的行为方式,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与认识市场;②商战模拟决策子系统。模拟多个竞争主体,每个决策主体赋予一系列的决策变量,每个决策变量都影响其经营绩效,可以训练用户在市场中的综合决策能力。③证券市场交易模拟子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接收子系统和交易模拟子系统。其基本功能如下:行情显示功能,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动态显示任一时刻的各种证券和商品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为投资者(学生)提供交易信息;委托交易和申报、电脑自动配对成交功能,通过设置委托柜台,接受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委托,通过设置申报柜台,将委托单输入交易电脑主机;盈亏计算与成绩评定功能,自动记录每位投资者的交易资料,计算其投资盈余,自动生成每位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并转换成百分制的成绩单。④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子系统。包括钱龙股票、期货静态及动态技术分析软件;用友财务分析软件。该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信息库功能,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及各金融产品交易的历史资料的存储、显示和打印;技术分析功能,借助信息库资料,运用配备的分析软件包使学生学会各种技术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超级秘书网

四、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及运作过程。②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某个管理岗位中进入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业绩评价系统衡量和改进其管理行为,学到多种岗位技能。五、EDI模拟系统该系统用于模拟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使实际业务的诸多环节集中在实验室内完成。包括:①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子系统。它包括了外贸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业务联系方法及技巧(发盘、接受、商检、发货、保险、运输、索赔、理赔等),通过设计若干业务内容,采用案例库的形式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学生的外贸业务联系技巧,提高函电交际能力。②合同签订模拟子系统。通过设置各种标准格式合同,进行合同签订,让学生掌握合同的类型和格式,学会合同的起草和签订。③外贸制单模拟子系统。包括从外贸业务员的角度准备制单和从银行的国际结算角度审核各种单据,使学生既能适应外贸工作,也能适应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④外贸运输模拟子系统。掌握海运、陆运和空运中各国、各公司之间的运输单据。

篇8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了把作者的论点和文献作者的论文区分开来,引用的内容和作者的出处要详细的列出来,这样是为了保护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汽修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汽修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史先焘,徐军.PLC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顾培梁《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2003.2.

[5]姚少怀,梁瑞升.对基于理解意义上的中职生管理策略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3):14-16.

[6]龙少华.中职生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管理建议[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8.

[7]杨兆凤.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与实施[J].才智,2013,(31):180-181.

汽修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体验式教学的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15).

[2]王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海峡科学,2008(2).

[3]刘永旭,邹伟全,林燕.如何依托工学结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J].科教兴报-教育科研,2010(9).

[4]方展画.创新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张玉臣.职业教学改革的技术探讨[J].中国职业教育,2014(6).

[6]黄新平.创新教育研究问题论述[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4.

汽修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成玉亭.试论探究性学习在汽修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6(12)

[2]黄宝发.探析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践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3]黄泽锋.浅谈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4]魏小冈.探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5(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