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04: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地质量监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形式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正在稳步推进。
1.1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软弱地基处理大都采用钢筋砼预制桩,钢筋砼预制桩是预先预制完毕钢筋砼桩,转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气锤打桩机进行施工。其优点是预制桩强度较高,可以直接打至持力层,能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便于施工。其缺点是施工过程打桩机噪音较大,产生的震动大,对相邻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会造成影响。
1.2进人本世纪以来,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高度增加,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提高,加之施工场地有限,钢筋砼预制桩已不能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因此,灌注桩受到设计人员的青睐。其是在施工现场用人工或者是各种机械在地基中建造桩孔,在桩孔的内部放上钢筋笼,再将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操作最终做成的桩。也有灌注桩不使用钢筋笼,直接采用砼成桩。
1.3灌注桩的分类:按照孔的形成方式分为: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等。特点:
1)采用灌注桩对地基进行挤压,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钻孔孔桩所产生的噪音最小,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也相对较少;
3)可以采用商品轮菜车与打桩机对接,有效提髙打桩效率,缩短工期;
4)钻孔灌装技术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是很髙的,对施工机械的稳定性、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材料、设备、人员、施工组织对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实际使用的工程;
1)四川省西昌地区青山机场新建候机楼采用钻孔灌注桩;
2)西昌卷烟厂联合工房、库房、综合经营业务用房采用了钻孔灌注桩;
3)西昌市地税局经济适用房采用钻孔灌注桩;
4)成都市红星路改造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2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钻孔灌注技术有非常多的施工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对整体的灌装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建筑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安排。钻孔灌注桩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较高,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进行调研,做好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考虑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影响因素:
1)施工场地情况,基坑开挖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地下水情况,是否需要设置降水井。
2)施工场地作业面是否满足打桩机械作业要求,考虑配置的打桩机械数量。如:西昌青山机场候机楼施工中,因施工场地较小,只能配置一台打桩机进行施工。
3)配套设备:如於栗送车、泵送管、变压器、发电机是否能满足打桩机的使用。配套设备的有效作业率会对打桩作业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如:西昌卷烟厂联合工房施工中打桩机配置的数量较多,因此增加变压器和轮栗送车,同时由于施工现场区域较大,因此,在施工现场架设了轮泵送管。通过这些措施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2.2灌注桩施工中钻孔技术影响因素。施工中对灌注桩质量的影响因素如下:
1)钻机的设备完好率和作业性能。在正式施工前,要对钻机的性能进行相关的检测,重点检査底座和顶部平稳度,防止出现位移、沉陷、失稳。
2)转盘中心的位置和钢护筒中心位置距离不能超过2m。开始钻孔时钻杆应缓慢逐渐深入,同时先将钻杆降低一定的高度然后再逐渐提高,钢护筒内应注入泥浆,在保证泥浆的均匀程度符合施工的标准以后再正式开始施工。
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适时对对进尺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护筒的底部进行注浆时速度不要过快,对底脚位置起到保护作用,钻孔进行中保证孔内有液体存在,而且高度要最好控制在1.5 ̄2m之间。
4)钻孔时不要间断作业,在对钻头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其稳定性,不能碰触到孔壁的位置,拆除结束后要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检验,在检验室还要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如:西昌卷烟厂联合工房、烟叶库、综合经营业务用房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因工期紧、工程量较大,施工单位采用两班施工、夜间作业,施工作业连续、缩短了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
2.3灌注用混凝土技术要求和灌注施工要点。
1)目前为提高施工进度和保证成桩质量,大都采用商品轮或工地搅拌站所生产的砼。施工单位应做好自检工作,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抽样送检制度。
2)导管在吊人孔内时,位置居中,轴线顺直,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水下砼落度控制在20cm±2cm,试验确定掺人适量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6h。砼泵车直接输人导管内进行灌注,砼接近桩顶时,改用吊斗倾倒以提髙漏斗高度。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 ̄40cm,导管埋人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lm。
3)灌注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常用测深锤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埋深控制在2 ̄4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lm或大于6m。当砼面接近钢筋骨架底部时,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导管应保持稍大埋深,放慢灌注速度,减少砼冲击力。当孔内砼面进人钢筋骨架l ̄2ra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骨架下部埋置深度。
4)轮灌注桩桩顶标高应超过设计标高至少〇.5m,施工完毕后截桩。
3施工过程关键环节和细节控制
3.1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压浆管多用钢管制作,固定焊于钢筋笼上,上端止于距地表0.2 ̄0.3m,以防移机或调换机具钻杆等损坏,桩端压浆管低于桩端50mm,并用特制的桩侧压架阀和桩端压浆阀与压衆管相连。
3.2为防堵管,可以将把桩端压浆管改为大口径主桩端压浆管和小口径次桩端压浆管,以防堵管影响压衆质量。为保证注浆通道的通畅,应检查注浆管是否连通,并将泥渣及泥皮的细粒推至,注浆前必须进行压水试验。同时记录压水试验的稳定压力,其稳定的注水压力可作为注浆施工的初始注浆压力。压水压力以压通为准,个别不通畅的注浆管,压水压力采用lOMPa,多次反复进行直到压通,以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确保注浆质量。
3.3成桩1周后进行注浆,每根桩注浆时间为l ̄2h。压力注浆以压水试验的稳定压力1.5MPa为初始注浆压力,以终压浆压力大于2.5MPa和注浆量为1000kg水泥量作为施工的控制指标。对个别桩注浆压力低于2.5MPa,灌人量较大的桩,当地面未出现冒浆时,可适当提高水泥的灌人量,一般控制在2000kg左右;对注浆压力高于7MPa,可灌性差的桩,现场采用浓浆、慢速灌注及注注停停,间歇注浆的办法,其终止时间以注浆压力控制,最大注浆压力不高于lOMPa,且水泥量不少于800kg。
4综合结论
关键词:油田地面;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内容
1成立项目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和特点,选派相应专业和相应级别的质量监督人员组成项目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实行总监督工程师负责制。总(副总)监督工程师委派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质量监督人员的配备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力量配备暂行规定》。
监督工作准备满足下列条件后方可开展监督工作:
1、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2、办公、交通、通信、网络、生活设施完备,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
3、配备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 监督工作策划
2.1监督工作方案
需编制监督工作方案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在编制前充分收集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熟悉工程建设总体部署、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基础上,按照《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编制管理规定》,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期质量目标、技术质量管理以及责任主体信誉和质量保证能力,编制监督工作方案。
2.2监督计划
监督计划应明确以下内容:
1、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重点和方式,尤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关键质监点做出详细的监督计划安排;
2、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内容;
3、需要相关责任主体配合的工作和相关要求;
4、项目监督机构人员构成、岗位及联络方式等。
3.质量监督交底
项目监督机构应向责任主体进行监督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责任主体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解释监督工作方案和监督计划,提出监督工作具体要求,解答各责任主体提出的与工程质量监督有关的问题。重点建设工程应以会议形式进行监督交底,监督交底会议由建设单位通知各责任主体参加。
4.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督机构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质量大检查等方式实施项目质量监督工作。
二、导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几种因素
因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且项目内容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这就使得施工阶段出现了很大质量方面的问题,依据笔者个人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设单位因为对工期有着交严格的要求,并且建设项目负责人的质量意识较弱,使得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进而使得施工单位因为工期禁止、抢进度而忽略了质量问题,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因为很少到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大多数专业之间的设计人员不及时进行沟通,往往导致管线打架等,施工后期出现很多变更,对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
3、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缺乏,监理制度在油田地面建设行业中虽然已经被广泛的推广,然而因为监理人员工作意识及其工作能力等因素,使得他们在检查施工现场时不够仔细,缺乏对过程的有效控制,且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最终酿成大祸。
4、没有真正地发挥施工单位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效应,就算有严格的自检、专检等质量控制环节,然而因为现场负责人及其施工人员等很多因素,使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无法及时展开。
三、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空制措施
(一)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油田地面建设项目的工程量比较大,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图纸严格审查,要组织技术部门全方位综合审查施工图纸进行。一般,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图纸的初稿,审查方式是组织施工图纸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审查,没有具体的施工部门,从而使得图纸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无法及时沟通,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对图纸理解不全面,导致施工进度拖延,因此在施工前组织施工部门与图纸设计部门共同商议修订施工图纸是很重要的。
(二)质量分析会诊制度与奖罚制度相结合
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进行指导。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现场依据以上工程质量的运行状态,每一层结构施工完,要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质量工作进行总结,对于质量优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并严格奖罚制度,明确责任人的行为标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制度的积极性。
(三)把控施工进度
一般,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规模很大,建设施工周期长,所以在规定周期内对施工进度有效把控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措施。并且,项目管理人员也不可以为缩短工期盲目管理,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始终要坚持质量与进度共抓原则,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加快进度,缩短周期,把施工进度的管理纳入合理科学的范畴。
(四)加强质量控制
所有的措施都是为确保工程的质量,施工质量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最终目的。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完工后的使用情况有直接影响,所以对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来说,施工质量非常关键。在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工艺必须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提前把对施工质量不利的因素清除。现场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质量监督,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五)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确保质量和创优的实现,过程质量控制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三检制”
自检:班组完成施工工序后,组织自检;交接检:工长在自检完成后,对已完工序进行检查:专检: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对班组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三检”完成以后,由工长填写检验评定表,专职质检员核定。最后请工程监理或甲方核查。
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检查员、工长、班组长参加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所有隐蔽项目,须在甲方、监理、设计认可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各分项、分部工程及最终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项目按有关控制程序处置后,再复核,合格后方可放行。抓好交底、检查、验收环节,实行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监督,使每道工序均处于受控状态。
4、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将总公司的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发给工种负责人和班组长,加以学习。实行岗位质量责任制,并实行专项检验。由质量检查员负责过程检查和记录。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控制,四新项目必须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
建立完善的质量验收体系,保证施工验收质量
工程的质量验收是每一项建筑项目的最后工序,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工程完工的质量验收与施工项目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能否投入正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验收体系对整个项目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施工完成不并不意味着结束,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专业的质量监督团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看起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地方,防止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出现事故,对施工单位和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完善的质量验收体系不仅要验收工程实际建设情况,还要对项目有关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文件进行整理研究,严格审查施工文件中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条款,在审查完毕后要封存,以供出现问题时作为证据材料。施工单位和企业要在施工完成后组织施工技术和经验交流会,针对施工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日后改进的措施,为未来施工建设奠定良好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逐渐提高,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然而我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管理现状,面对着日益严格的质量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对油田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对满足我国能源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堤防;建设质量;工程管理
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年降雨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汛期七、八、九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且时常出现短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加之山高坡陡,河道比降大,洪水流速大,洪水暴涨暴落,均为季节性河流。因此,采用重力式挡墙堤防方案,有利于防撞击、抗冲刷,比较合理。
一 施工准备工作
1.1施工注意事项
提防工程施工前期阶段需要加以关注的是施工河段深泓线的确定、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运输、区域当中埋在地下的各种管线、建筑物废基等各种需要拆除的建筑物及其相关的处理方案。
1.2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在工程施工当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科学、准确的做好测量防线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测量放线需注意的方面:
(1)施工单位要根据建设、设计、监理四方技术交底所提供的基准点、基线、水准点及相关施工资料,进行相关复测、核对,确保原始资料正确无误。
(2)精准度的保障。工程基线是相对于相邻的基本控制点而言的,平面方位的误差不能够超出±30~50mm,高程误差不可以超出±30mm。工程基线放好后,申报监理进行复查、审核,在得到批准之后加以实施。
(3)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全部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开展定期复测、校核,并及时认真的填写测量记录,注清测量时间、部位、结果,并交给专门的工作人员加以存档,以便于能够方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随时校核。
1.3场地清理
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清理开挖空间当中的所有树木、树根、杂草及垃圾,将其运输到监理工程师所指定的位置堆放。除监理工程师有特别的说明外,地表植被的清理一定要拓展到施工图规定的最大开挖线外侧最少5米的范围。
1.4河道深泓线的确定
山区河道比降不均匀,甚至有跌砍、陡坡段,对施工图中标注的深泓线要进行现场测量校对,合理的深泓线是河堤基础埋深的依据,是确保河堤质量安全的基础。
1.5施工材料的选择
河堤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有:砌体块石、水泥、沙子。块石须选用新鲜、结构完整、坚硬的花岗岩,且便于开采、运输的石料场;沙子须采用水洗河沙,颗粒均匀,杂质、风化物含量不超过3%的中沙;水泥采用国标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1.6基础实验
主要有水泥砂浆配合比实验和砌体挡墙后回填碾压实验两项。水泥砂浆配合比实验是按规范要求,28天前现场提取砂料、水泥送具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实验,确定m7.5和m10水泥砂浆配合比。砌体挡墙后回填碾压实验在所指定的料场区域中开展施工的前期现场碾压实验。挡墙后回填须采用自然河道砂砾料,颗粒均匀,无杂质、过大砾石,便于回填碾压。整过实验过程须在监理监督下进行。
第一步填土上料。碾压试验上料需要交给专门的负责人进行指挥,从设计指定料场的挖运到料场现场的取样,都需要对其含水量进行测定。上料车体积按照每车9m3计算,每个试验块上料车数按(铺料厚度×试块面积/每车方量)计算管理,同时需要登记好上料具体时间。
第二部摊铺推平,需要使用推土机摊铺推平,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使用水准仪来对铺土厚度进行检测,可允许误差需要控制在0~5cm,记录时间。
第三步碾压。使用振动碾对所进行的试验块开展碾压,行车平均速度通常为2.0km/h,碾压三遍,做好检测记录。①记录好每块、每遍碾压时间。②从堤基开始,每碾压完成一遍之后都要进行取样来开展压实度的测定(注:每小块取样数为5 个)③量测碾压后的土料的厚度。④遵循碾压遍数规定,振动碾前进之后,按照原迹返回为碾压一遍。
第四步碾压试验完成之后,需要对基层及土层的结合度进行检测,确定出回填方式,报监理批准后执行。
1.7施工导流
施工单位编制施工导流方案,上报监理审核后实施。按5年一遇洪水标准,在工程地上游方用沙砾堆建拦水坝,或用沙袋砌护,沿对岸开挖导流渠,并延长至下游一定距离,导流渠深度要超过堤防基础深度,使水流自然流走。
二 堤身砌筑
堤身结构形式采用M7.5浆砌块石重力挡墙式,主要有以下步骤:
2.1基础坑槽开挖
依据施工图纸,在地面测量先放出堤顶纵向定位线,再放出堤里、堤外开挖线。坑槽里外开挖坡比按1:1计算,并在底部外侧预留0.5米的排水通道,便于施工。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配合,开挖至设计位置后,用人工整修边坡和清理基坑、修复坑槽排水道。同时测量校核坑槽高程,报监理及建设单位抽检、审核合格后方才进行挡墙砌筑。注意:若坑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遇潮泥、软泥基础时,应报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现场指定处理方案,一般采取置换回填处理,在开展碾压处理之后及时进行检测,直达达到合格的标准为止。坑槽开挖结束后,须进行联合验收。
2.2河堤挡墙砌筑
采用座浆法进行砌筑,砌筑前应对坑基进行碾压、夯实,按规范要求施工。先均匀铺一层砂浆,再砌石,再铺砂浆,再砌石,以此类推。要求块石要新鲜干净,大小搭配适宜,摆放紧密平稳,里外交错绞紧,座浆密实,分层砌筑,上下层错位不同缝。采用机械上料,人工砌筑。上料和砌筑时要轻放、轻移,防止损坏下层砌体。注意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是否合格,搅拌要均匀,要加强洒水、覆盖养护。随时校核已砌墙体外形及走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
2.3砌体伸缩缝
伸缩缝施工按规范规定执行。浆砌块石堤防一般划分10m一个伸缩缝,在桥梁和其它建筑物两侧增设伸缩缝。伸缩缝宽3cm,从基础到堤顶通缝,上下垂直,缝宽均匀,缝内填充聚氯乙烯泡沫板,用水泥沙浆密封。
2.4砌体排水管(孔)
砌体排水管(孔)是为了减少挡墙水压力的重要措施。是在挡墙砌筑时一同埋设(或预留)管径一般为5―10cm,埋设比降1:50,便于排水。排水管(孔)堤后侧须用土工布包扎,并制作反虑层,防治堵塞。砌体高度至出地面1.0m时,布设第一层排水管(孔),垂直高度1.5m,水平距离3.0m,呈梅花状布设,孔距布设均匀、美观。
2.5砌体勾平缝
挡墙砌筑完工后进行勾平缝,施工前须对砌体表面进行整修,并清洗干净、润湿,勾缝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标号不能太高,防止龟缩裂缝。缝宽3-5cm,缝隙砂浆不能填的太饱,防止高出砌体表面。勾缝方法是一次填足砂浆,反复挤压密实、粘牢,特别注意不能有气泡、空洞,待2-3小时后水泥砂浆初凝前,第二次再用小铁铲挤实压光,以堤高勾缝砂浆的粘接性和光洁性,并采取洒水、覆盖保养,保证施工质量。
2.6:砌体后回填
浆砌块石重力挡墙式堤防后回填宜采用自然河道砂砾料,压实指标为:干密度≥2.0-2.1t/m,压实相对密度不小于0.65。回填施工基本与挡墙砌筑同步稍后进行,填筑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压实。填筑施工需要遵循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进行分层填筑,施工作业段的区分有助于日常施工及相关检测工作的开展。通常按照每一个或两个单元长度将施工作业进行分段,进行全段平行铺料填筑作业。施工方法是:用挖掘机、自卸汽车送料,再用挖掘机进行平料。若填料的含水量超出了有关设计规定,就需要依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以达到最终的要求。
在新旧相结合的坡面当中,首先要清除旧堤坡面中的各种杂物,同时需要配合填筑提升速度,把旧堤坡面挖成宽50cm、高30cm阶梯形,各台阶应当跟压实之后的土坯厚度达到一致,临近工段争取能够平衡上土。两工段接头的位置需要逐层交错压实,一定要管理好结合面填料的含水量,使每层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铺料厚度是保证回填质量的基础,需根据现场碾压实验确定,每层铺料厚度通常为40cm。合理挑选运土机械设备,是便于提升施工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选择挖掘机、自卸汽车送料,再用挖掘机进行平料,是最佳的施工设备,是能够使得铺料更加平整、均衡,铺料厚度比较容易管理,能够达到铺料与碾压结合,一边铺料一边碾压,提高施工效率。在铺土完成之后在使用挖掘机进行敷平,这样便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设计压实度。而且,选择合理的碾压设备是保证回填质量的关键,根据挡墙后侧空间较小的实际,宜选择轻微震动、自重较大的碾压机械,碾压遍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为3-5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2.7压顶现浇混凝土
挡墙砌筑时,堤顶高程预留10cm,待堤后回填结束后,现浇C13混凝土堤顶,使堤防外观、结构形式更加美观、合理。压顶宽度与堤顶宽度相等,压顶伸缩缝与堤墙伸缩缝位置相同,连通,且一格中增加三道伸缩缝,间距2.5m,缝宽2cm,用聚氯乙烯泡沫板填充,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做好养护,达到预期效果。
2.8质量管理及检测
质量管理要体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单元工程划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之前,按照规范要求,结合现场实际,认真做好单元工程划分。一般长500m为一个分部工程,每100m为一个单元工程,然后从基础开挖至堤顶混凝土,每道工序划分一个单元工程。注意单元工程划分应与砌体伸缩缝相结合,便于施工。坚持程序管理、工序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实行监理工程师现场旁站、单元工程质量现场评定和联合验收制度,发现质量缺陷,当场整改,直至合格。否则,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均应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检测,用数据、指标来控制工程质量。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的方法控制每道工序、每个单元的工程质量,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三 结束语
堤防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过程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方面。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人与材料两种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关键性影响作用,严格的对每道工序进行规范,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标,比如:铺料厚度、压实度等,加强管理措施,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堤防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设计的要求,实现最终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大明.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设计;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高层建筑的全体重量由地基来承受,地基是深埋在地下起承重作用的部分。地基以上用来传递这种重力的部分被称作基础,这些年由于基础施工设计不当最终影响施工总体情况的问题不断出现,通常来说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建筑的上层部分是最难以规划和设计的。实际上相反,地基和基础由于处于重量承载的关键位置,它的形状构造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证,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出探究,并将其推广讨论,获得更广泛更优秀的意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讨论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可以总结一些必要条件。
一、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1.1选型条件
现在这个时间来看,建筑业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水平但是不能满足人类更加快速的对于建筑物质量形态水平的要求。因此应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地基当中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地基的设计硬度不够,对于地震的防御等级也不够,另外还有沉降过程无法对称,对建筑物的安全提出挑战,这就需要设计者牢牢把握时机状况。针对于地基有很多种手段来提升它的合格度,但是每一种手段针对于不同的客观地理条件与气候,在实际运用时要区分好各自的性能,在哪里运用最合理,哪里应用不合适,从而针对性的选用某种措施来达到最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设立理论是必要关注的。第一,地基的上层重量总和要考虑在内,不能超过地基的承受上限,实际上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余数字来避免突发状况。第二,翻地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变形,难以避免,但是要缩小到一定范围,避免因为地基状况牵连到上层结构的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第三,地基的强度和寿命要做一个检测并预测,保证地基的状况与建筑的状况相适应。
1.2 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除了要遵守通用的建筑规范之外要考虑设计者的具体要求,进而通过检测单位来进行客观环境的勘察,做出一份详细又科学的地质报告,对可行性进入深入探讨,一定要针对此刻所要开工的地点而不是以临近地质报告作为自身的参考性数据。土层较软的地方沉降的几率会增大,要做好硬度处理,预防土质原因造成的变形。着重强调不能将一片面积的软土直接作为地基,虽然它的完整度较好,实际上不能达到硬度标准。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划,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地基选型也要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的预期规划,构造承载能力,对地震防御的水平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相和谐,将地基问题放入整体施工的大环境进行处理,上下要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能力,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建筑整体。地基的材料选用设计可以参考临近工程的材料,但是应保证二者所处的情况大致相当,在这个前提下对临近建筑物进行分析,其是否合理,能否照抄或是改进。发现临近建筑物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地基下沉不均匀,原因何在,本建筑物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相同的结果。设计方面要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论证,是建筑物的施工有理有据,完成后的质量也是可圈可点,杜绝依赖侥幸心理施工的现象发生。这要依靠一支有经验有想法,成熟而踏实的队伍来保证其快速实现。通过现场监工来达到提升效率和水准的目的,这是对施工人员技术和水平的重视性措施,能够促进其向着更加正规的方面进行,应大力得到提倡。
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2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2.3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 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而最主要方面使施工人员对材料的利用和把关程度来保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要体现在熟练操作的程度和理论经验的积攒,二者相互融合为施工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才储备,依靠监管的方法使其有一个激励性与检测性的过程,来保证地基施工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掌握是对施工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J]. 煤炭工程
[2]丁武保. 强夯法地基加固应用实践与总结[J]. 科技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地下管道 管道施工 施工监理 质量控制质量监理 给排水管道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加上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下管道成为满足城市美观需要的重要设施。在地下管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质,要通过提高管道施工水平,确保地下管道施工质量,处理好城市防涝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生态问题,加强施工质量监理和控制,消除不利因素。
二.地下管线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
1.地下管线测量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结合原有控制点来施测各管线的特征点,若无控制点或控制点密度不够时,要建立密度合理、精度适宜、点位不易被破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利用全站仪布设光电测距导线,或者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结合水准测量方式,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和《城市测量规范》相关要求,来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2.地下管线的测量分类和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
一般将地下管线的测量划分为两大类:已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和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已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是所有管线施工完成后,并已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在测量时主要通过物探的方式将管线特征点反映到地面上,之后施测各管线特征点,绘制特征点到地形图上来进行编辑。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主要是通过直接测定管线的特征点,来完成地下管线的测量。未还土地下管线测量时要边施工边测量,施测前要收集好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要熟悉各种管线的设计图,并合理利用好设计图,提高地下管线测量的作业效率和测量质量。
影响地下管线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机械、方法和环境等方面。
(1)人的因素。测量人员是地下管线测量探查工作的主体,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测量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设备使用能力都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2)机械因素。投入地下管线测量的探查设备要根据管材材质、埋设深度、敷设方式等相关要求来合理选择。探查设备的精度指标要满足工程探测精度要求。
(3)探查方法因素。主要是对地下管线探查时使用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探测手段等,探查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地下管线的质量控制是否能够实现,影响施工质量,同时也容易因选择不当造成投资额度增加。
(4)探查环境因素。探查地下管线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面金属护栏、地电条件、电磁干扰、地面交通、地下管线附属物保存状况、地面平整性等多方面。
为了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质量隐患,要提高探查的精度。提高地下管线探查精度的主要措施有:
(1)提高探查仪器的精度。探查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存在测量误差,在进行物探前,要对仪器进行一致性对比试验,确定仪器的改正系数,以此来提高探查仪器的精度。
(2)合理确定探查位置。地下管线施工前进行探查时,由于直埋管线土质情况不一,造成探查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开挖验证。一般情况下,干燥的沙质土层探查效果较差,细密的潮湿土质地区探查效果较好,而在含铁量和积水区内探查效果最差。
(3)地下管线经常遇到管线并行的情况,此种情况下进行探查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平行管线的平面和埋深。
三.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及控制。
地下管道工程属于基础工程,容易受到施工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需要在有限的施工工期内,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正确安排施工。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地下管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地下管道沟槽开挖前,要做好地表的排水工作,要将开挖区域内的管道和水沟进行改道,避免地表水流入沟槽内造成基土破坏或塌方。
(2)地下管道沟槽开挖时,要先从设计标高的最低处向高处开挖。同时要根据土质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打支撑、放坡。如果开挖深度达到地下水位深度,却地下水较为丰富时,要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设置在距离槽壁和条基约20-30cm的位置,沟宽一般设置在20-30cm内。为了避免造成塌方,排水沟要避免过近靠近槽壁,同时又要避免过分靠近条基,由于水流冲刷作用导致基底悬空下沉。集水井设置在最下游,当地下管线长度较长时,要在每隔30米的位置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大小根据水流量来确定,在井底铺设厚度为20cm的碎石,井深度一般为基底以下50-100cm。
(3)采用机械进行挖土时,要避免一步到位。一般要预留30cm厚度的土层,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进行清理,直到设计的标高。开挖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为防止下层土被扰动,要预留15-30cm的距离不开挖。如果出现超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1:1级配砂石或者是20-30cm的细颗粒填筑至设计的标高。
(4)选用粒径为6-8cm的碎石作为基础垫层用材料。在浇筑管座时,要选用粒径为0.5-2cm的碎石作为制作混凝土的材料。
(5)污水管道铺设时对抗渗要求较高,因此要采用先用预制好的楔形混凝土块将混凝土管垫起来,预留出一定的控制位置来处理管道接口,之后采用垫层混凝土和管座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铺设雨水管道时,可采用先打垫层后铺设管道的形式进行。管道铺设要等到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标准的40%-50%左右时才能进行。对基座的旁土回填要等抹带结束24小时之后才可进行。回填土的含水率要严格控制,一般检验方法为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即可。开回填开始前,要将槽内的积水排除干净,将基底上的稀泥清除干净。采用透水性不同的土进行填筑时,要利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埋透水性较小的土,避免形成水囊。在管顶上方越50cm以下采用人工填筑,并进行分层夯实,为防止管道中心线偏移,要从管基的两侧进行对称回填。回填土中不得掺杂石块,避免在夯实过程中,石块损坏管道。待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60%-70%时,才可采用机械回填,在卸土时,要避免将土直接对着管道,防止造成管道移位或破坏。回填施工时要做到随填随夯,采用先四周,后中间的方式来夯实回填土。回填土夯实时要避免出现不夯实或夯实不到位,同时要注意不可灌水夯实,避免土壤内含水量过大形成橡皮土,回填土的夯实密实度一般要控制在90%以上。
2.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1)防止边坡塌方。质量监理时要根据土壤类别和土壤力学性质来确定曹帮坡度。深度较深的沟槽要分层开挖,要妥善处理好挖槽土方的堆放位置,根据土质、槽深、槽边边坡来确定槽边和堆土下坡角的距离。
(2)沟槽断面控制。要确定合理的开槽断面,确定槽底宽度、挖深、边坡坡度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开挖断面时,要考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等因素,要做到开槽断面合理。
(3)防止槽底泡水。要防止地表水后雨水流入槽内,必要时要在梗外开挖排水沟。
四.结束语:
地下管线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现场环境,消除不利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因素,严格落实设计标准和要求,提高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1] 白豹 梁志萍 浅谈地下管道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建设监理》 -2003年6期
[2]杨立晖浅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焊轨; 质量 ;控制 ;工序
On the base of rail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of key processes
Ma Lin
(China Railway First Group/New Railway Laying Co.,LTD Xianyang Shanxi 712000)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base of long rail welding on welding quality of key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sis, and the related to rail welding technology in detail and summariz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long rail welding.
【Key words】Rail welding;Quality;Control;Procedures
1. 序言
无缝线路是列车高速运行的必备条件,钢轨焊接是无缝线路施工的关键工序。根据高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舒适性要求,铁道部2005年对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进行了修订,对焊接标准进行了细化。
钢轨焊接质量可分为焊缝内部质量和焊头外观质量,焊头内部质量是指焊缝的机械性能和断口的宏观特征。外部质量是指焊缝两侧的外观几何尺寸。焊轨生产中的不定因素很多,焊接焊头由于内、外部的缺陷断裂,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质量隐患,带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无缝线路的内部应力和列车高速运营的冲击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制订严格地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生产各环节受控。
2. 选配轨工序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
由于钢轨制造精度的原因,钢轨的外观(钢轨高度、轨底宽度、断面不对称性等)存在一定的偏差。钢轨断面不对称度的允许偏差为±1.2mm,若选配轨超标,会造成钢轨轨底角、轨腰和非工作面不同程度的错牙,轨底角错牙的理论值可达到2.4mm,加之外形几何尺寸离散性的影响,最大错牙量将达到3mm左右。大的错牙量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外观几何尺寸影响较大(打磨时难以顺直),不能达到铁标的相关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钢轨的实际外型尺寸将其不对称度分为七种情况(在测量时,规定中和钢轨轴线偏右边为正值,偏左边为负值),分别用0~6作为测量值的代号:“0”为-0.1~+0.1,“1”为+0.2~+0.5,“2”为-0.2~-0.5,“3”为+0.6~+0.8,“4”为-0.6~-0.8,“5”为+0.9~+1.2,“6”为-0.9~-1.2。配轨时应注意的原则:0和“1”、“2”可以相配,“1”、“3”可以相配,“3”、“5”可以相配,“2”、“4”可以相配,“4”、“6”可以相配。其余均不能相配。
在焊接前,对待焊轨的不对称度作了详细的分类,将代号在轨端标识。在焊轨前对不对称度进行选配,保证焊接对中时,轨端各部位的错牙量小于0.6mm,焊后的接头外观尺寸效果较为理想。
3. 焊接前的工艺准备是保证焊缝内在质量的基础
3.1 重视轨端除锈和钳口清理工作。
焊前轨端除锈的目的是:
(1)减小钢轨表面与焊机导电钳口之间的接触电阻。(2)防止夹紧钳口与轨顶面之间在顶锻时打滑。在保证钢轨表面打磨质量的同时,使焊机的导电钳口相应保持清洁。闪光焊是利用焊件内部电阻和接触电阻的热效率对焊件进行加热的。
产生热能影响公式为:Q=I2RT=U2T/R
I表示焊接电流
R表示总电阻=2R接触+R闪光+R焊件,R闪=9500k/(F2/3V1/3J);
(F表示焊件面积,V表示闪光速度,J表示电流密度)。
由公式看出,R总减小,可以增加焊件的热效率。因为焊接的过程就是对焊件端面加热的过程,焊件端面的温度场形成是影响焊接内部质量的关键。K1000焊机在使用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时,各阶段的烧化时间是固定不变的,电阻值的大小对加热过程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故焊前打磨和清理钳口的工作不彻底,会使R总增大,通过端面液态过梁的电流密度减小,降低了焊件的加热效率。
通过导电钳口和钢轨接触面的焊接电流达几万安培,大的焊接电流会击穿表面接触不良的部位,造成钢轨表面局部烧伤。烧伤处的周围易生成马氏体组织和产生微裂纹,带来局部内应力。这样的焊头在线路上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3.2 保持轨端接触面干燥。
钢轨与钳口的接触面存在水渍,会增大接触电阻R接触,降低加热效率,影响端面温度的分布。轨面存在水渍更加大了打滑的倾向性。
故此工序作业时轨面打磨光泽应达到母材的90%以上,表面不得出现氧化层,轨面与钳口的接触部位保持干燥。
4. 焊接工序是保证焊缝质量的重要工序
4.1 注意观察焊机内阻抗的变化。
以K1000型交流闪光焊机为例,采用连续闪光焊接模式。该焊机的内阻80μΩ,在同类焊机中为最小,能增大焊接时的有效输出功率。焊机内阻抗Zk,在焊接时对激发闪光和维持闪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焊接过程热效率有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机内阻抗Zk<100μΩ,焊接质量是稳定的。
4.2 焊接过程中观察主要焊接规范参数的变化。
末期烧化阶段,钢轨端面形成激烈的闪光,汽化蒸气在闪光面上形成良好的保护层,覆盖在端面,使其不被氧化。同时激烈的烧化使液态金属膜的流动性增大,为顶锻时及时挤出氧化夹杂物提供了保证。末期烧化速度的变化范围在1.05~1.4mm/s时,经过工艺试验,焊缝的机械性能稳定,落锤断口未发现特征性缺陷。
平均烧化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K1000型焊机在低压烧化阶段,由于液压伺服阀的反馈作用,使焊件维持稳定的闪光,使端面的液态过梁存在时间增长,通过液体过梁对焊件进行稳定均匀的热传导,在焊件端面形成较宽温度场(较小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在顶锻时,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K1000焊机反馈系统使用非线性波士阀时,平均烧化速度是在加速烧化前50s取样的。焊接PD3高速重轨经过工艺试验确定的平均烧化速度为0.15~0.17mm/s。
在焊接的顶锻过程中,大的顶锻力使焊件端面液态金属迅速合缝,接头产生足够的塑性变形。金属键在顶锻力的作用力下,克服原子之间的排斥力,而形成共同结晶面,获得牢固的焊接接头。K1000焊机的顶锻量是不可控制的,在一定的顶锻力作用下,顶锻量的大小与焊件端面的塑性变形区大小有关。在焊接PD3高速钢轨,顶锻量为10.5~12.5mm,过大或过小时,都为异常,应做落锤试验确定。
K1000焊机无稳压功能,对环境电压的变化很敏感。环境电压变化,焊接电压相应波动,对钢轨端面的加热效率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故各阶段的电压值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较小的变化量。当高压烧化电压为398~408V、低压烧化电压为320~328V、末期烧化电压为380~390V时,焊接性能稳定。环境电压变化时,应调整焊机调压柜内抽头的位置或恢复参数。
4.3 其它环节的影响。
(1)保持液压油的洁净度。
焊机的液压伺服阀是自控系统的执行元件。在焊接过程中,其反馈灵敏度很高。伺服阀内的进出油孔直径很小,对液压油的洁净度要求很高。如果液压油不清洁,会使阀内油孔堵塞,使焊接烧化中断或短路,造成焊件的送进速度和烧化速度不能匹配,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应定期对焊机液压油进行过滤,滤油精度要求为≤10μm。
(2)注意克服环境因素产生的附加内应力。
输送架滚筒表面沾水后,焊头在其上行走时,易使焊缝局部冷却速度过大,产生高碳马氏体和较大残余内应力,焊头铺设在线路上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形成疲劳断裂源。冬季焊轨时,室外的滚轮表面温度低时,高温焊缝与温度很低的滚筒面相接触,也能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推瘤余量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焊接的顶锻阶段结束后,挤出的液态金属氧化物堆聚在焊缝两侧,在推瘤刀的挤压力下,可能将还未冷却的焊渣挤入温度最高的焊缝区内,形成夹渣缺陷。夹渣存在于钢轨底面及轨底角侧面的边缘上,和焊缝粘和在一起,呈剥离状态,将成为焊头的疲劳断裂源。有夹渣的焊头,焊缝的强度和韧性均有下降,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经探伤确定有夹渣缺陷的焊头,应锯轨重焊。
推瘤刀刃较钝、推瘤余量过小时易产生夹渣缺陷。根据K1000焊机推瘤刀的现状,推瘤800个焊头应考虑更换。修复后的推瘤刀应保证推瘤余量应大于0.5mm,焊接工应检查每个焊头推瘤后的状况。
(4)保证焊前的轨端温度。
焊接前,轨温低于10℃时,部分焊头在探伤时会出现杂波,落锤试验很难通过。断口表现为在轨底位置出现不明缺陷。但对钢轨端头的一定范围加热后,缺陷杂波消失,落锤试验效果良好。经过试验确定冬季焊轨时,钢轨端部的轨温为10~40℃,加热范围不小于500mm。
(5)焊接失败后锯轨量的确定。
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焊接失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焊接参数的偏离量超标、焊接中断、钳口打滑、焊缝缺陷超标等。处理办法是锯轨重焊。锯轨量应根据型式试验中提供的焊缝正火热影响区宽度来决定。因为热影响区的晶粒组织较为复杂,机械性能不稳定,并存在焊接软化区。因此锯轨量应大于正火热影响区的宽度。
5. 正火是影响焊缝内在质量的因素
钢轨焊接完成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温度很高,焊缝区最高可达到1300℃左右。快速冷后会得到粗大晶粒,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如果焊缝区不正火,特别是含碳量高的PD3钢轨,韧性和塑性指标很难通过TB/T1632-2005规定的周期性试验和型式试验。焊头经过正火以后,既可以细化焊缝区晶粒,改善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又可以正火消除不良组织。
5.1 保证正火前焊缝温度低于500℃。
TB/T1632-2005明确规定:正火前,焊头温度应降至500℃以下。根据PD3钢轨CCT曲线图得知,焊缝正火加热时,其组织是由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冷却时其金相组织是由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过程。因为焊头温度在500℃以下时,奥氏体组织才能彻底完全转变成较细的珠光体。如果焊头温度高于500℃,奥氏体不能彻底的转变,会得到较粗大的珠光体。若继续加热又是晶粒长大的过程,当其达到奥化温度时,晶粒过于长大。当焊缝再次冷却到常温后,会得到较粗大的珠光体或过热组织,从而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综合机械性能。
5.2 冬季焊轨正火喷风后焊缝温度低于540℃。
冬季施工时,车间外温度较低,一般在-15℃左右。在正火喷风后,钢轨温度低于540℃时,焊缝区的金相组织不会发生转变。如果走轨时轨温高,钢轨迅速进入-15℃左右的环境,冷却速率过大,根据PD3焊缝CCT曲线图得知,易得到贝氏体组织而影响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综合机械性能。
5.3 严格控制正火温度。
在正火时,很难做到钢轨全断面的温度均匀一致。由于钢轨断面在横向的不对称性,加热时,轨底角薄易散热,轨底角温度始终低于焊头的温度。轨底角温度过低,达不到细化晶粒,提高焊头塑性和韧性的目的。加热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降低接头的机械性能,在落锤试验、δ5、αk检验中很难通过。经过工艺试验确定,PD3新型高速重轨的正火温度为轨头为910℃,轨底角不低于860℃,正火后用0.15MPa气压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喷风2min,使其温度降至540℃,焊缝区能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机械性能。
6. 焊接焊头外观质量影响因素
焊件正火完毕后,其余的工序作业都是为了控制焊接焊头的外观尺寸,并保证其稳定。
6.1 浇水冷却前温度必须控制在250℃以下。
浇水冷却是为四向调直工序作工艺准备。由于钢轨断面的不对称性,浇水冷却时,表面内外部的温差很大,若轨温较高时浇水,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甚至形成局部微裂纹。呼和浩特局曾对50Kg/m的U74钢轨做过400℃浇水冷却的试验,从断面应力分布和各项机械性能指标都优于自然冷却和250℃水冷,但是对高含碳量的新型PD3高速重轨应慎重对待,应严格遵循焊头在250℃以下水冷的原则。
6.2 四向调直是保证焊头外观尺寸的重要工序。
我公司焊轨生产线采用的是焊后“冷调直”工艺,其优点是调直后焊头的上拱量和旁弯量较稳定,易于外观尺寸的控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注意。
(1)调直量不得过大,避免反复调直的次数。
钢轨焊后,轨腰的残余应力表现为纵、竖向为拉应力,焊缝是拉应力的集中部位。我国钢轨轧制后,母材的纯净差,在焊接过程中,易出现带状组织,而带状组织具有方向性,在垂直于轧制方向塑性、韧性低。带状组织的聚集部位在轨腰,若轨腰的带状组织和焊缝较大的残余应力共同存在时,对侧向调直极为不利,易侧向调断焊头。
环境温度的变化、浇水冷却已在焊缝区产生了附加内应力,调直量过大和反复调直的次数增多,均在增加焊缝区的应力集中。故在调直作业时,应减小调直量和调直的反复次数。
对焊头施压时,会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变形相应会带来内应力。如果调直施压时间相对较短,释力后,微量的弹性变形会继续存在很长的时间。长轨条在经过多道工序铺设到线路上,焊头焊缝区的应力释放后,弹性变形量消除,会抵消部分塑性变形量,可能出现“低接头”。调直作业时应保持一定压力至一定的时间,使焊头处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增加。但不同轨型和轨种的调直量、施加压力和施压时间等参数应由试验得来。
实践证明,四向调直的竖向调直量应控制在0.8mm内,侧向应在0.5mm内是合理的。
(2)精磨工序是保证焊头外观的主要手段。
经过人工操作的粗磨和细磨整形,焊缝的外观效果仍不理想。对于钢轨端面复杂的圆弧曲线,人工仿形打磨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使用自动化程度高、仿形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精磨机很容易完成。精磨机的打磨余量过大时,易造成焊缝两边出现“马鞍型”,直接影响焊头的外观质量,且易使磨头电机过热。焊缝两边的“马鞍型”是焊缝热影响区的硬度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实践证明精磨工序的加工余量在0.1~0.2mm内,可以消除“马鞍型”缺陷。
7. 周期性试验是考察焊缝质量波动性的重要手段
周期性试验工作是焊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焊接过程中焊机受自身稳定性和焊接材质的影响,可能造成焊接质量的波动性。TB/T1632-2005规定每焊接500个焊头应做周期性试验。在相同的焊接环境下,每焊100个焊头,加焊1个试件,作为批量代表,进行落锤、探伤、外观、断口试验,硬度试验对长轨条随机抽查2个焊头。周期性试验不合格,则代表该批产品不合格。这项工作在焊轨生产中对考察批量产品的质量很重要。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7.1 认真作好试件取样。
我国轧制的钢轨母材的纯净度差,不同炉号的钢轨,母材的成份分布不均匀。在焊接时,成份偏析易造成焊接质量不稳定。特别对于焊接规范宽的PD3钢轨,母材缺陷更易焊接质量波动。同组试件在取样时,应保证钢轨炉号相同。
7.2 焊件制作时注意的问题。
试件焊接后,不进行四向调直。故焊后应检查焊头工作面的不直度。试件不直度应保证-0.5~+0.5mm/m。探伤时,若发现有缺陷的焊头或不能确定是否合格,应判废。轨底角是焊缝的最薄弱的部位,是应力集中的区域。在制作试件时,保证轨底角、轨底角上表面和轨底面的打磨量控制在0~0.5mm,保证圆角过渡,不得出现棱角。
7.3 试验中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落锤结果和试件的温度有关。温度低时,钢轨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表现在挠度降低或脆性断裂。落锤试验时,焊头温度应保持在20~40℃。硬度试验时,应保证试验表面打磨的粗糙度≤0.8。断口试验时,应做好资料和累计和分析工作,对特征缺陷应根据焊接资料分析原因。
实验仪器使用前应检定,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检定周期进行校验。没有检定标准的设备,应自定自校标准,如落锤试验机。
8. 结束语
要做好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更需要实践的积累。在焊接工艺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关键工序控制力度,注意观察和分析焊接工艺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对焊轨质量的影响。
钢轨焊接工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生产工艺的实践性很强。各种工艺规程的制定都是以理论做基础,实践去论证。工作中注意工艺数据收集和总结,用数据来寻找规律,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其兵.钢轨接触焊工艺、质量及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 杨乐平,李海涛,赵勇等.Labview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吕其兵,戴虹,骆德阳等.钢轨接触焊质量信息的采集与控制研究[J],铁道学报,2003Vol.25No.1.
[4] 《钢轨焊接工》[M]杨来顺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NO.78.
[5] 《铁道行业标准》[S]TB/T1632-2005.
[6] 《2004年全路钢轨焊接及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钢轨焊接及热处理学组.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ivil building is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civil building quality control is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basis to ensure civil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foundatio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ome related problems on the careful research.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客观存在着高层化趋势,因此现代民用建筑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工程界学术界结合量大面广的工程
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测室内试验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地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了民用建筑技术的前进,当
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民用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推进。
1民用建筑地基类型简要分析
民用建筑地基类型,可以总的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型所谓浅基础按设计复杂难易程度分为按常规设计的浅基础和连续基础两种 按常规设计的浅基础主要有:扩展基础 联合基础和独立基础连续基础主要有: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所谓深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型式: (1) 桩基础: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不太深埋藏有坚硬地层时,最宜采用桩基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预制桩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或木材在现场预制或工厂制作后以锤击振动打入静压或旋入等方式设置灌注桩是直接在所设计桩位处开孔,在孔内放钢筋笼(或省去),再浇灌混凝土而成 保证灌注桩承载力的关键在于施工时桩身的成形和混凝土的质量灌注桩有几十个品种,常用的有沉管灌注桩 钻 (冲 磨) 孔灌注桩和挖土灌注桩目前桩基应用最为广泛 (2) 沉井基础:沉井是一个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制成的井筒结构物 施工时,先就地的制作第一节井筒,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在井筒内挖土,使井在自重的作用下克服土的阻力下沉 随着井筒的下沉,逐步加高井筒,沉到设计标高后,在其下端浇注混凝土封底 (3) 地下连续墙:利用专门成槽机械钻 (挖或冲) 进,使用膨胀土泥浆护壁,在途中开出狭长的深槽,于其中安放钢筋笼 (网) 后,以导管发浇灌水下混凝土,以便形成一个墙段顺序完成的墙段以特定的方式连接组成一道完整的现浇地下连续墙。
2影响民用建筑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分析
民用建筑地基极限承载力由如下三部分所组成:
2.1滑裂土体自重所产生的抗力
这种抗力的大小,除了决定于土的容重和内摩擦角0 以外,还决定于滑裂土体的体积Y 基础的宽度 B增加1 倍时,滑裂土体的长度和深度都跟着成倍增长 对于平面问题,体积将增加3倍或者说滑裂土体的体积与基础的宽度大体上是平方的关系 由此可以推论,极限承载力将随着基础宽度B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2.2基础两侧均布荷载Q所产生的抗力这种抗力的大小,除决定于侧面荷载外,还受滑裂面形状的影响因此系数 也是内摩擦角的0函数。
2.3滑裂面上粘聚力C所产生的抗力此种抗力的大小,首先决定于土的粘聚力其次是决定于滑裂面的长度。 滑裂面的长度也就是滑裂面的形状,它与土的内摩擦角有关,所以 是的函数
由于民用建筑地基施工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所以只对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论述。
3民用建筑地基施工中强夯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
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
应在表面铺 中 (粗) 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 (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 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4民用建筑地基施工中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 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 (始) 和(终) 范围内;再次, 土的加固程序,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如土的渗透系数随深度而增大时,则应自下而上进行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 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 (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5民用建筑地基施工中湿喷桩加固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根据湿喷桩加固软土原理和湿喷桩检测实施细则,施工控制时必须保证全桩的水泥用量保持持续喷浆及保证喷浆长度加强复搅特别时上部 范围的复搅:首先,严格控制钻机下钻深度浆喷高程及停浆面,确保喷浆长度和水泥浆液喷入量达到设计要求 如因意外原因断浆,必须以最早的时间补喷,重叠复喷 以上,超过 按照规定重新补打一根桩确保全桩水泥用量不得少于试桩时确定的水泥用量,每米用浆量误差不得大于其次,水泥浆必须按预定的配比进行水泥 石膏粉和水的拌制,保证每根桩所需的浆液一次单独拌制完成,使用前过筛并在 内用完浆液储量不少于一根桩的用量,否则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施工时输浆管路保持潮湿,以利于输浆 最后,合理安排桩位施工顺序,先施工一个区域四周的桩,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再逐渐往中心施工,有利于整体的成桩质量和软基处理效果。
6民用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心得总结
6.1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始终贯穿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主线,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及时掌握现场施工质量动态,自觉接受现场监理业主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2混凝土检验的重要性
对民用建筑地基施工工程用混凝土进行严格考察,选择生产能力强质量好的商品混凝土站,并按要求对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包括:材质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等。
6.3健全的工序管理
加强工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报验程序,特别是钻孔深度混凝土泵送 拔管速度等均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上道工序达不到要求绝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1]宋林所 高层建筑地基及基础设计[Z] 第六届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新技术论坛专辑,2005。
【关键词】矿区;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一、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也可以叫做矿区测量,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矿山平面、高程控制、矿山地形图测绘以及地质勘探线测量等内容。地质找矿通常分三个阶段,即普查阶段、详查阶段以及勘探阶段,其中普查是以区域调查为基础,利用物探、取样化验等手段将能成为矿区的区域确定下来;而详查则是对矿区成矿带做进一步的核实,一般是进行布设探槽或者钻孔取样等地质工作;勘探则是对成矿区中的矿产范围、储量等进行测量确定。在地质勘探阶段工程测量的具体内容包括:布测勘探基线和勘探线;对勘探剖面线、勘探线基点、端点、坑口、探井等地质工程进行测量;取样钻孔;测量勘探坑道和竖井;矿产资源开采动态储量检测计算等等。当然,每个矿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其根据工作需要相应的地质工作也各不相同,但是通常勘探工程测量均需要提交矿区地形图、剖面图、点位坐标高程和控制资料以及勘探工程点位布置图等资料。
二、在矿区中实施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的过程
所谓RTK,即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它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至少两台以上的GPS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为基准站,设置在已知或者未知的坐标点中,而其它的则为移动站。基于RTK作业模式的基准站与移动站,可以至少同时跟踪到五颗卫星,其中基准站主要是对可见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将带有已知点位置的数据发送至移动站的接收机,此时移动站就会把自身采集到的GPS观测值再结合所接收的基准站的数据,将二者组成差分观测值做实时处理,最终求出三维坐标。因为RTK技术受环境影响和条件限制相对较小,只要基本条件足够就能够进行快速、高精度的定位作业,所以在矿山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
1.勘探网与控制测量
一般基线和与之垂直的若干勘探线会组成地质工程勘探网,因为RTK技术无论是测量精度还是经济效益较之传统的测量技术都比较好,所以其后续将成为建立地质勘探网和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GPS基线向量边长在10到15公里范围内,在观测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如果处于比较开阔的平原地区,则可以直接采用RTK模式。一些边长在五到十公里范围的基本控制网则可以先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如果外部观测环境良好、具备足够的设备条件,也可以直接采用RTK模式;如果控制网基线的边长不超过五公里,可以直接选择RTK模式以及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2.地形测量
利用RTK技术测量单点只需几秒钟最多几十秒就可以完成,而且RTK技术对于通视条件没有要求,无需频繁换站,可以实现多个流动站同步工作,因此相对而言,RTK的测量速度更快,作业效率也更高。在地质找矿时,需要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如果地形条件比较高,比如相对高差小、卫星信号比较好、无死解等,RTK可以将各地物地貌要求进行完整采集;不过如果地形条件相对不理想,则要配合全站仪使用。
3.布设工程点
利用RTK技术可以对传统工程点的连测方法进行改进,缩短了野外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程点位的布设精度。利用RTK进行工程点布设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要以地质勘探工程区首级控制网为基础,将矿区工程点的地理分布合理的确定出来;然后把设计工程点坐标输入到GPS中;第三步通过RTK的放样功能实现工程点的实地布设。GPS的静态测量、后差分测量由于不具备该项功能,因此无法进行工程点的布设。
4.测量勘探线剖面
通常地质钻孔要设置在勘探线上,所以要测量勘探线剖面,从而为工程布设、储量计算以及勘探设计和其它的综合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资料。测量勘探线剖面要与相关的规范要求和矿区设计要求相符。测量勘探线剖面传统的方法是地质人员将剖面的起始点布设出来,测量人员再根据起始点沿着剖面方向定线,沿着给定的方向线上将剖面的测站点、剖面点、剖控点确定下来。如果采用RTK技术,则一人就能够完成整个勘探线剖面的测量。
5.地质工程点的定位测量
传统的定位地质工程点所采用的是半仪器法,即将罗盘、地形图与地形地貌结合起来,在图上表示出宽度大于等于十米的地质体,以及长度大于等于一百米的线状地质体,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如果采用RTK技术,可以直接利用不超出测区十五公里内的国家控控制点为基准点进行工作。
6.物化探测量
物化探通常是在测区中利用测量方法,沿着直线方向布设物化探观测点或者取样点,这些观测点或者取样点要求等距离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该过程就是物化探网的布设过程。传统方法布设物化探测网需要专业的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或者经纬仪来进行,存在一定的测量与物化探之间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项目的作业成本,而且浪费时间和人力。利用RTK技术的线放样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的进行物化探的测量,先将设计好的测线点或者基线输出到GPS-RTK接收机中,物化探人员只需利用RTK完成设计点的实地布设即可。
不过在利用RTK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尽管其应用已经很广泛,而且技术成熟,但是矿区的地质勘探测量项目时常分布在山地或者丘陵地区,在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卫星信号以及数据通讯问题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常规测量与快速静态测量结合,通过图解法或者解析法完成测量。
三、地质测绘发展方向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基础就是地质测绘,地球信息学和测绘学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是以3S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发展方向是:高科技、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以及多功能化等方向。控制测量也逐渐发展成为GPS、ISS最终实现技术换代;地形测绘则要发展加速投影和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应用的结合,还有多种遥感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以有效的提高地质遥感的水平;勘探工程测量应逐渐矿大和吸收卫星源射电干涉系统、惯性测量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大规模的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地勘工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普及电磁波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