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旅游管理体制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旅游管理体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管理体制

篇1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和必要性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三、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孙树风.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6):108-110.

[2]杨文德,张拓.甘肃省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1):183-184.

篇2

关键词:旅游;体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6-0058-03

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益阳山水生态优美,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益阳旅游业经过20余年的培育与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得以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具备作为益阳市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从益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而言,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中原因很多,但是缺乏管理体制的科学化运作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一、益阳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管理体制运作的优化

我国旅游业行业管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为不断适应其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前,为适应对外友好接待的需要,我国建立了旅游、外事统一管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外事统一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国家提出旅游体制的核心是企业化。因此,许多地方在外事管理机构基础上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旅游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形成了接待与管理合一的旅游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完全从外事接待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业。各地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局纷纷成立,并与外事管理部门彻底分开,独立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旅游管理体制有了新变化。1987年国家提出旅游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各地旅游局与旅游公司脱钩。至此,旅游局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真正开始地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益阳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方式。从运行方式本身看,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完全符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与产业特色。一方面强调了政府在旅游资源运作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形式,但是由于缺乏与这一体制协调作用的良性运作机制,结果只能由行业主管部门即市、县(区)旅游局负责行使政府对所辖范围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职能,但由于旅游业与其行业不同之处就在于同其它产业的关联度较高,由于行业之间权限范围的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局在对辖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时必然产生冲突与困难。

当前,益阳旅游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第一,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第二,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益阳旅游业是在“十五”期间,才被明确为培植的重要产业。全市虽然拥有40来个景区景点,但是上较高等级的不多,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相应配套均较为落后;第三,旅游景区建设进程缓慢,存在规划标准不高,产品品质较低,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第四,瓶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旅游交通不完善、不配套;旅游企业规模小,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与管理体制运作密切相关,是现有的旅游业管理体制运作不到位带来的结果,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缺乏整体意识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缺位,益阳旅游业大发展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强化适合益阳旅游业大发展的管理体制科学化运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适合益阳旅游大发展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

管理体制的顺与不顺是促进或制约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益阳旅游的发展实际来看,益阳旅游管理体制的运作,必须在充分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1.基本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客观上需要一个能够实行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的行政管理机构。益阳形成了以安化茶马大道、桃花江竹海、梅山文化生态园为代表的观光、体验旅游资源;形成了以高尔夫球场、奥林匹克公园为代表的健身旅游资源,形成了以会龙山公园、白鹿寺为代表的佛教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梓山湖、黄家湖、桃花江、岩江、柘溪湖、鱼形山、南洞庭为代表的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北峰山、寨子仑、碧云峰为代表的山体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了以花乡、竹乡、渔乡、茶乡、樵乡等系列农家乐为代表的农业旅游资源。依据益阳旅游资源的特点,决定了益阳市旅游管理体制模式的运行必须履行如下职能:能够对旅游各要素合理组织与统一协调;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组合开发,促进、休闲、娱乐、消遣与观光旅游的同步发展;能够推动跨县(市)区,跨行业、跨所有别的企业集团形成,真正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2.运作原则。益阳旅游管理体制的运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旅游资源有别于其他产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关系,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做到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倡导绿色旅游消费观念,以确保益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特色性原则。益阳旅游资源丰富,要将益阳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核心产品。搞好益阳八个重点旅游项目策划与包装,打造核心景区,创建等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如搞好山乡巨变第一村、桃花江竹海、安化茶马古道“三点一线”旅游产品开发。

三是主体性原则。要依据旅游资源性质与特点,采用不同主体进行合理开发。采取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的项目,主要是旧城区景点改造、水体保护。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垄断性开发的项目,主要是公园建设,如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采取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的项目,主要是景区的接待宾馆、旅游商品、旅游运输企业等。

四是综合协调原则。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娱乐、购物等许多企业和相对独立的行业。这些关联行业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决定了旅游的具有协调和组合的重要产业特性。旅游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要协调好相关的行业与部门,具有明确旅游产业与其行业的关联性并利用好这特性才能最终组合形成旅游产品,通过和旅游产品来实现价值转换,从而体现益阳市的旅游资源优势为把这种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这样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就决定了旅游业在管理体制的运作中,就应有别于其它行业的管理体制,其管理体制的运作就必须突出它的综合协调职能。

三、政府主导下的益阳旅游管理体制的科学化运作思路

1.政府履行好主导职能。政府在益阳旅游业发展中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是履行资源所有者的职能。在旅游业发展中,资源的全民所有是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这样政府是制定履行发展战略的主体。政府要制定益阳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搞好宏观调控。益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履行如下职责:做好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协调, 实现旅游经济与其它经济深度结合,使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按照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在吃、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主动做好引导、沟通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好各个要素的开发和经营;协调好旅游业与民航、铁路、边防、海关等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各方和谐、左右顺畅、内外衔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协调与旅游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旅游市场管理中的重叠和“真空”,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好旅游市场。

二是构建与完善旅游政策。益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旅游产业考核评比实施办法》,市直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有的部门制定了扶持政策。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逐步统一,支持、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发展旅游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加强投入与整合资源。加大财政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改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益阳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水利建设、开发区建设的发展紧密结合,互为促进。树立“大旅游”观念,主动出击,通过精心策划与整合,寻求与周边旅游区域的合作。向西连接以张家界为核心的大湘西旅游圈,向东融入以岳阳和湖北赤壁为中心的湘北鄂南旅游圈。

2.旅游局发挥好主管部门作用。政府主导作用能否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程度。旅游局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管理部门,承担着全市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重任。市旅游局的主要职责是:编制和上报益阳旅游事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并会同市计委做好综合平衡。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本市旅游资源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业的新建项目进行审查。(起草地方性旅游规章,制定有关制度。参与在益阳市组建与旅游业直接有关的涉外企业的审批工作。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旅游法规、条例,对全市旅游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等。)规划和管理对外旅游宣传、招揽和开拓国际客源市场的工作。审批和统一发放旅游签证通知。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旅游经营单位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交流和其他活动的管理工作。指导本市与兄弟省市在旅游业方面的联合开发和经营。指导本市旅游行业性组织和群众团体开展旅游业务和学术活动。负责全市旅游行业的统计和资料汇总工作,做好国内外旅游信息交流和旅游市场行情调查、预测工作。

3.规范行业监管。要宣传贯彻《湖南旅游条例》和《旅游条例》,积极稳步地开展旅游饭店创星评星工作,加强服务质量的跟踪检查与安全生产监管,认真组织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和岗位明星、能手创建与评选活动。建立全市旅游市场投诉台账,完善管监管档案资料,加强导游年审、培训与跟踪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凤丽,益阳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益阳,2009(3)

篇3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二)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

(二)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二)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四、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深挖特色,突出主题,强化乡村意象

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特征。乡村意象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结构体系,包括乡村聚落、建筑空间、社会状态和文化风俗。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成为城镇人口,农村实现集中居住,改变了原有的居住格局,这本身对乡村意象就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再加上道路施工、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很多依靠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的地区越来越不像乡村,破坏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

(二)完善配套,提升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大部分城市郊区乡村旅游产品仍停留在农家乐阶段,仅仅具备简单的观光、餐饮及娱乐功能。户籍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其投资乡村旅游的动力和能力更强,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户籍制度改革为城市资金向乡村流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乡村旅游投资规模的增加;乡村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吸引更高层次的人才扎根同村提供了环境,有利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科学规划,注重创新,关注游客体验

篇4

一、镜泊湖景区的当下的概况

镜泊湖是我国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其位置在牡丹江的中上游。它的水域较为宽广,整个水域的面积达到八十平方公里。百里长湖、火山口森林、渤海动物园是构成镜泊湖景区的主要三部分。由于景区发展的需要,景区现已建设了8加星级宾馆、44家疗养院、162艘游艇。其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壮大。但是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其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二、景区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镜泊湖景区中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整体景区是由多个景区组成的,其领导阶层较多,并且实行意见不易统一。下面,来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景区区域管理交叉重叠,增加了统一管理的难度镜泊湖景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是多样化的管理系统。景区的资源是每个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提。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进彳行规划,但是有些管理人员急于发展自己区域的旅游经济,可能会导致乱批乱建的现象的发生。例如每个景区都在兴建娱乐设施、星级酒店、疗养院等。这种行为严重的破坏了景区规划管理的统一性。

(二)部门数量戎杂,功能交错

景区的执行部门数量较多,并且其中某些部门的职能是重叠的。在进行执行管理时,会出现重复处罚的现象。管理人员的数量多于工作人员的数量,在进行区域化管理的时候,如果出现管理人员只能重叠的状况,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互不相让,一味的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进行处罚,不考虑当地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

(三)政府企业间利益冲突,管理体制发展缓慢

管理体制是保证景区长期有序发展的前提。但由于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不符合当地企业的利益。这就导致政府的法规在当地无法执行或者执行的进度缓慢。比如,政府颁布关于限制当地景区不能乱建乱造的法规,由于这样会是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失,企业的行为不按法规执行。这样就导致政府的决策不能正确实施。

三、镜泊湖管理体制问题的成因

镜泊湖管理体制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上级部门考虑不周

由于上级管理部门对景区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可利用资源不能重复利用。景区旅游发展,首要考虑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只有长期的利益才能保证景区设施的正常执行。由于上级部门不能对景区的整体发展做规划,导致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二)各部门职能不完整

景区的部门较多,但是各部门的职能不够完全。并且景区各部门之间在对景区的规划、资源的利用、权利的执彳行等方面互不干涉,导致景区出现的众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部门之间管理混乱。由于不能统一的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导致其疏于管理,久而久之,职能退化,出现了职能不完善的情况。

(三)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

对于景区的管理,要有足够的管理力度。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直接导致其执行力度受到影响。并且,景区的管理人员年龄都偏大,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有些管理人员是学历较低,遇到正常的管理问题时,不能使其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没有足够的执行经验,导致其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相关法规不够完善

不仅仅是对于镜泊湖景区,在我国的政府景区中,都普遍存在管理法规缺失的情况。即使,颁布了一些法规,但是由于其针对性较弱、内容不突出等问题。导致企业常常出现所谓的钻空子的行为。即使地方政府颁布了相关法规,也没有任何执行效果。景区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改善。

四、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对策

对于镜泊湖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增强对人才的引进、建立完善的体制、将资金和实际结合起来等途径解决问题。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可以使景区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通过严格的体制,使景区的开发建设得到合理的规划。政府可以为企业引进项目和资金,两者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政府的措施可以顺利执行。

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为景区的规划提供多种方案。并且可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合作,可以使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更快更好。

五、小结

篇5

一、从江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种类也不齐全。从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从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全县有各类人文旅游资源类型10余种,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的经过系列包装和加工提炼,得到逐步开发。目前,文化旅游类景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彰显文化魅力成为从江独具特色的旅游品质。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打品牌基本确定。近几年来,从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侗族大歌”、“风雨桥”、“加榜梯田”、“侗家鼓楼”、“芭莎苗寨”等一批在国内外叫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对提高从江知名度,树立从江城市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芭莎苗寨”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侗族大歌”、“ 侗家鼓楼”、已经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从江文化旅游发展的“内核”,经过近年的挖掘包装和宣传推介,“侗族大歌” “ 侗家鼓楼”的内涵不断得到光大。

(三)文化旅游品牌深度开发初见成效。近年来,从江县依托资源优势,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和开发,有效提高了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先后成功几次举办了“侗族大歌节”、“崭探凇薄岸放=凇薄吧礁璞热”等大型活动,培育了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从江崭獭⒋咏香猪、瑶族药浴)和文化旅游品牌,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展示中华文化和谐神韵的《侗族大歌》音乐大典,宣示出了创新文化和现代文化契合的优美意境,对于整合从江旅游资源、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力量已经形成。目前,全县共拥有旅行社20余家(国内社18家,国际社3家),导游人员100余名。作为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主体和文化旅游产品的传播者,多年来通过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规范管理和强化培训,这支文化旅游营销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日益提高,对树立从江县文化旅游产品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旅游企业政企不分、产业与事业不分、多头管理现象比较突出。部分由事业单位转制的文化旅游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保护、规划和开发的关系,缺乏市场运营活力和团队创新能力。

(二)市场化程度较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完全把握市场需求规律,营销整合形式过于单一,得不到市场认可。文化旅游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文化旅游项目缺乏资金支持。一些大型活动的举办,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三)品牌意识还不够强。从江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系统的盘点与评估,得不到有效整合。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不够鲜明、可视度低,缺乏超前、视角独特的深度开发,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三、创新文化旅游机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一)树立全局意识,高水平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县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编制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在宏观上对发展重点和时序空间做出安排。并在总体规划的统一布局下,按照文化资源属性,分阶段、分步骤地对单体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出详细规划。

(二)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协调机构职能。明确县旅游局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职能,每年以旅游局名义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协调会议,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统筹安排,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解决部门间各自为战的不协调因素。建立宣传、文化、旅游、文物、民族等主要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整合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创新发展理念,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对旅游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值,使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得到文化旅游体验;选择专业性的策划或经营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和规律,操作经营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运作效率;积极探索适合从江的融资方式,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开发我县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企业集团,发挥其在融资、资本运作、项目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经营之路。

篇6

关键词:旅游市场;市场发展;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前言

自从我国正式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以来,旅游行业市场中的管理体制就开始相继经历了起步、发展、变化以及创新这四段改革历程,从而让我国的旅游行业呈现出了健康且快速的发展态势。然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和完善,旅游行业的管理体系也开始显现出了很多不同程度上的弊端,进而严重拖缓了旅游行业的进步速度。基于此,在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发展的视角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不仅有助于国内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为旅游强国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1旅游业走向综合化发展

如今,新时期中的旅游行业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传统且守旧的单一化经营模式,而是逐渐融入了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经营理念。首先,由于旅游行业的经营内容比较广泛,经营商家如果能够将以往的那种以吃、住、游为盈利主体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行业结构连动服务的经营模式,那么不仅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服务内容,同时还可以让行业内的竞争局面转换为共赢局面;其次,近年来国内的一、二产业相继呈现出发展疲态,而旅游业逐渐上升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因此朝向综合化目标所发展是突出核心地位的最有效方式;最后,国内旅游行业的综合化发展还变相搭建出了一个行业内的交流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份额,进而让国民的经济水平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发展趋势。

1.2旅游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国内的旅游行业如果想要在信息时代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现有的管理模式当中,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快捷服务体验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旅游管理的成本支出与现实风险。除此之外,旅游管理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升经营企业内部的配合水平,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行业内的产业带动。

1.3旅游管理体制

首先,我国的旅游业会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更高的经济地位,并且会逐渐朝向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广利模式所转变;其次,由于我国当前的旅游行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综合化与多元化的合作型产业,所以各个地方上的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之间要形成联系密切的关系网络,并且根据各个地方上的行业发展现况来成立相关的旅游管理和监督委员会,进而为旅游市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2.1提高宏观管理的调控力度

如今,我国的旅游行业市场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不平等现象,为了能够早日改善这一局面,笔者总结出了如下几点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措施。首先,国家政府应协同各个地方上的旅游管理部门建立起一套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各个经营企业可以全凭自己的实力与自由交换的方式来获得应有的资源配置;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取消对某些经营企业所下派的保护特权,让旅游企业可以彻底摆脱政府的庇护而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者,只有让旅游市场中形成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才会让各个旅游企业在竞争动力的推动下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从而带动起整个行业市场的活跃程度;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简单一些解释,宏观调控所指的即为运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来确保行业市场经济的和谐性发展。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门与各个地方上的管理机构可以在应用法律手段展开经济调节的同时,专门针对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况来对行业展开宏观管理。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具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弊端,而宏观调控管理模式的加入则可以很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关于行业市场的弱势和却缺陷,十分有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2.2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均拥有着绝对性的主体地位,而旅游业自然也不会例外。基于此,在旅游市场发展视角中的旅游企业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的实施改革:首先,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尽可能的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成功的推向行业市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让旅游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与管理机构应当充分维护好企业的自主发展权益,仅以旁观者和行业监督者的身份来为旅游企业带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旅游企业的经营者也要严格依照行业市场的发展规律来展开经营,并经常性的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服务需求展开全面且详细的了解,在有效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创新改革的发展速度。

2.3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公众参与制度

在日后的旅游行业管理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保障公众消费者的参与权益。首先,旅游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要全面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在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的改革内容正式落实之前,要让公众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改革过程当中;其次,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当成日后旅游行业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并确保公众管理主体可以实质性的参与到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等各个管理环节之中;最后,公众参与的方式应当分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为和诉讼,而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则包括大众传媒、志愿者服务、政府走访、公共调查以及社会上的各类公开式的评议活动等等。政府部门要全面提升所有旅游企业的公众参与意识,客观且公正的对群众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苗圃,王新驰,高晴.黄金周旅游拥挤现象分析——从旅游线路设计的角度[J].江苏商论,2015(03):52-57.

[2]张琴.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58-61.

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 体制改革 探讨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篇8

1、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几点问题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体制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强化,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独特的旅游管理系统,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1]。

1.1产业结构失调

因为很多地区过度开发,旅游业结构开始严重失调。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大,而忽视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当地的协调和谐发展。像是南方很多城市,过度追求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忽视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出现了很多小城人满为患,但是交通、安全问题隐患重重。

1.2缺乏规范化的系统

因为很多地方的旅游业缺乏统一管理,而使得当地的很多旅游资源白白浪费,丧失了很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机会。很多城市存在争抢旅游景区,强制包揽游客等行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旅游总体效果,难以获得游客的认可。

1.3存在不良竞争

很多小城市的人素质较低,因为旅游业的突然发展,而产生了哄抢景区地点,恶意竞争的行为,有很多邻里为了竞争游客而反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这是十分恶劣的不良竞争行为,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有秩序发展,并且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立起来的旅游形象。

1.4景点管理无序

旅游景点在有秩序的管理之下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很多地区,因为过度竞争,景区管理混乱,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很多不良现象充耳不闻。致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各部分的发展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2]。

2、变革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针对以上各种问题,需要创新改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让很多旅游景区在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下发展。

2.1有计划的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整个旅游管理体制的支柱,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平衡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平衡当地旅游业的结构。政府需要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游客前来旅游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享受,从而逐渐提升当地的整体形象。

2.2建立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

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被“独占”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可以互相分权,互相制衡的管理体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平衡,有监督系统,有评价系统,在各个权利的相互制约中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很多地区需要做到的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原则。像是旅游业宏观管理的决策权、领导权,需要交由国家管理,而属于地区方面的管理,则需要交由地方政府,只有合理的分配不同权利,才能促进当地旅游的协调发展。

2.3促进正当竞争

不正当的行业竞争会使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政府需要适当的进行管理,针对不正当竞争的情况找当地旅游负责人商谈,合理分配旅游资源,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适当经营旅游周边行业,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维护游客的自身利益,而不能仅仅为了谋取私利而牺牲了游客的利益,像是肆意哄抬物价,欺骗游客等行为需要极大的改观。

2.4成立区域旅游业维护小组

想要创新一个地区的旅游业,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而需要多种不同类型体系的建立。建立当地旅游业维护小组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业纪律。政府不是建立旅游业维护小组的主体,但是需要提供有必要的支持,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全力维护当地的行业纪律和旅游治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