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04: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表明,伴随世界范围内信息知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企业会计赖以依存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不仅对传统会计理论及方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且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及实务。基于这场新的会计电算化及信息化变革,本文将着重剖析带给会计核算方法的新变化及企业等单位(机构)的应对策略。
一、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新变化
按照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完整、连续和较为系统的记录和计算过程,具体设置包括会计科目、财产清查、成本核算、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及财务报表编制等。伴随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会计核算理论与实务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电算化促进了会计核算深度;促进了会计核算广度;促进了会计核算灵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时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零级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经营者的需要,对现有一级科目进行随机分类及概括,有别于传统核算模式下总账科目为级别最高科目的做法,形成若干更高层次的会计科目,可将其视为零级科目,从而零级核算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掌控全面的会计信息。主要的特点在于:随机进行各种零级核算,在一级科目基础上的分类处理,形成现场指定的概括性的零级科目;采用汇总核算和序时核算的方法;具体操作中受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因素制约,从而呈现原理性核算特征。通常来说企业现有一级会计科目为总账科目,其主要分类口径见下表。
(二)实时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核算。其特点有:实时核算,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新的财务会计信息;需要按照现有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组织进行核算,属于编码内的核算;采用汇总核算方法,这是与传统会计原理核算的最大差别;同零级核算模式,具有明显的原理性核算特征。采用实时核算模式产生的中央数据,即企业电算化会计的核心信息,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关键依据之一,具体内容包括:1.从核算单位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包括本位币价值量、实物量、非本位币、计划和指标、结转损益的本位币价值量、结转损益的实物量等。2.从科目级别来说,其主要核算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直至最底层的科目核算。3.从数据性质来说,其主要核算主要包括静态的余额核算和动态的发生额核算。
(三)分组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现实需要,对现有各级会计明细科目进行随机重组核算,以便形成新的若干会计分组科目进行核算。这将打破传统核算模式对于各级明细科目的固定顺序,从而使得明细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特点主要有:随机核算,即各个分组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不存在,需要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传统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一定程度的原理性核算特征。具体内容包括:1.按现金流量分组,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3 个分组科目;2.按投资种类分组,包括股票投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和其他投资6 个分组科目。
(四)混合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对所有级别的明细科目进行重组,形成若干新的混合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其目的是打破企业原有的会计科目级别限制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混合核算指标。其特点主要包括:随机核算;不分编码级别,只需现场指定;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呈现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从本质上说,该模式就是零级核算和分组核算的具体结合。
(五)辅助核算模式
该模式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指的是通过对现有底层明细科目进行科学延伸,形成若干新的会计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主要特点是:随机核算,形成现场指定的新辅助科目;采用逐笔序时与汇总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核算过程要受底层明细编码的制约。该模式的操作准则是一方面将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要求无需进行重复辅助核算;另一方面将没有纳入编码内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管理需要来决定是否纳入辅助核算。
二、若干会计核算方法新变革下的实际操作策略及思考
由上文的分析发现,电算化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要求,也推动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选择记账凭证生成的智能化进行会计核算
随着电算化及信息化,记账凭证自动生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趋势。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程序主要有四种,即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及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会计信息工作量巨大,因此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需求。所以,电算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应该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可以采用比较流行的ERP系统,通过具体设置定义非对应科目、月末自动结账以及各种核算模块自动生成的转账凭证的功能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
(二)逐步实现设置账户和会计科目的精细化发展
准确的说,会计科目即会计数据处理的核心要素。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要求不断扩大和细化会计科目的结构与内容。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科目设置已经出现了诸多操作漏洞,无法满足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需求,建议尽早采用国际上流行的SAP和Oracfe软件。比如,通过辅助核算项目的方式,任意定义项目代码的长度,或者依据各项经济业务类型确定辅助项目与科目体系的内在关系,从而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三)科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实现互动性及网络化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表通常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但是因其缺少灵活性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需要。因此,在当前网络交互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辅助支撑下,要求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软件中,实现企业对信息的定制。具体建议有:1.从两方面进行财务报表设计,具体包括会计报表格式设计及数据来源定义;2.要求在一定的会计期间,自动生成当期的会计报表结果,既能实现横向及纵向的汇总与对比,又能长期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与创新。本文提出的记账凭证智能化、会计账目精细化及财务报表的互动性等内容,都将对我国企业实践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有所借鉴意义,但是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华.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3(03).
[2]杨友霞.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2).
[3]李晓红,高峻伟.电算化会计信息对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及发展趋势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7(04).
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程序的全过程,企业应当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政治法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自身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而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导致处理结果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的定义及重要性
1.会计核算方法的界定
会计核算方法即是会计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持续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反射出经营活动状况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核算对象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多样化等特点,所以在对经济决策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中不能仅仅采用一种核算方法,不能达到企业监督会计工作、反馈会计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应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更符合各个企业内部发展的会计核算模式。我国的会计核算主要有账户科目、记账方法、凭证填制、凭证审计、登记账簿、成本费用科目核算、财产盘点清查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各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只有将各个环节运用到会计核算中,才能真正体现出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
2.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规范更加严格,对会计核算方法更是如此。我国新会计准则也特别规定了我国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范以及运用范围。会计核算方法关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质量信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会计核算方法决定的,所以选择适合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反映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但统一的目的就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达到核算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确保会计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决策,使得会计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都属于自身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消耗的各种资源都应该计入企业经营的成本,并且通过销售行为得到足够的成本补偿,企业通过对外销售保障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并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会计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范围和对象,会计核算以会计凭证和会计数据为基础。企业在确定会计信息生成时间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入账信息的时态性,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不同时态、不同物价的投入成本,会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计核算方法在保证不受企业管理者干预会计工作等人为因素对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影响外,其对会计信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恰当合理的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能增加会计数据及其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保障企业实施正确的经济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往往对于对于相同的会计业务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结算方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做支撑,但是会计核算产生的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虽然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客观反映会计信息的性质、数量、时态和形态,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却不能避免类似问题。一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使用的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的,需要根据主体的过去和现状对该主体的未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假设或者主观选择是很难界定哪种结果是更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各个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资源分配又必须借助于这种假设和主观选择,所以必然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时为了对经济事项进行计价,然而有效经济业务在需要计价是的金额难以确定,必须通过评估金额来进行计价,这样的计价方式必然包含了不确定成分,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1.根据企业管理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要符合企业管理发展要求,选择与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为了更大的获取经营利润,必须要格控制成本,因此在选择成本核算的会计方法中,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状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状态的核算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利。在控制成本方面,许多企业都特别重视控制采购成本,需结合多种企业发展因素及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计划成本,并对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采购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控制措施。针对在销售或者材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营业利润额,所以,采用何种折扣比例或者折扣方式是企业控制成本研究的重要会计核算方法。对此,需要根据企业的主营项目、企业资金实力、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长期实施的管理方式等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盈利的目的,促进企业经济繁荣发展。
2.根据会计人员素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选拔考试制度不够完善,选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再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偏低,导致会计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某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总体较高且比较整齐,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就可以采用相对复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更专业、更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反,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时就只能选择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方法。显而易见,这两种情况产生的会计核算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以上情况,举例说明,如果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在计算账面利润与税务机关确定的应税收益不等时,这就必须确认所得税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就可以选择负债法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计算方法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较高,计算的结果也比较符合要求,有利于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但是,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这样就只能采用简单的应付税款法来核算所得税费用,如果硬性要求他们采用难度较大的负债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无疑会使得核算结果失去准确性,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3.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各个企业经营项目是不尽相同的,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应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才能达到真正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减少了企业因会计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会计核算都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核算中通常都采用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等三种常用方法,此三种方法适合不同经营业务范围的企业,加速折旧法一般更适合机器设备与技术更新程度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直线法则更适合于与年限相关的厂房及建筑的企业核算方法,工作量法则适合于交通运输的车辆以工时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企业的核算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缩小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能找到更加符合各类企业业务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发展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4.根据受托责任要求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往往受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产权明断的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完全分离,经营者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委托人即企业所有者则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价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情况,经营者向委托者提供生产经营的经济信息,及会计信息,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以,在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过程中,经营者应该倾向于采用有利于资产保全、限制超前分配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规避的方法,采用比较科学、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5.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的所有者,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所有者需要通过过去的会计核算结果、会计信息来对委托经营者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进行考核。所以,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反映企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结果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保证企业所以者和委托经营者的双重利益,往往会根据决策有效性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这样的会计核算结果就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合理的理论依据。
四、结束语
对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和经营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每一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或每种因素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准则制订者了解企业对不同会计方法选择的动机,从而有利于在准则中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会计披露的程度做出规定;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选用会计方法的动机,方便对企业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经济决策。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不会完全一致,行业的经济特征会影响着会计方法的选择,只有找到最适宜、最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何巧涵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
[2]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核算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 会计软件模块) 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 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 这样, 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 “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 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 “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 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 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 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杰.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 张亮.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3] 李珂. 浅谈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商业会计. 2008(S1)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帐户、 复式记帐、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 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帐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帐套",建立帐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一)帐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帐套或据以命名并建 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
(二)帐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
(三)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
(四)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
(五)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
(六)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帐套参数。建立帐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帐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帐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学习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帐、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 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帐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帐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帐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帐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帐套。启用帐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
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帐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帐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帐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帐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开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帐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做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帐簿或帐页上的"帐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帐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帐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为:"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他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
(二)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帐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做为会计科目的唯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帐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分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帐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所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帐)。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
电算化会计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帐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方法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帐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自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帐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
(二)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
(三)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
(四)"登记帐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帐与明细帐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帐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
(五)"登记帐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帐的电算会计方法 ”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帐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帐",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帐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帐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帐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帐系统(或称帐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帐;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帐,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
"自动转帐"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一)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定义的比较我国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在该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股权时的成本计价,其后,除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是指是指按照成本记录投资的一种会计方法。损益表中反映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投资者在购买后从被投资者产生的累计净利润中收到的分配额。在该方法下,投资者以成本记录对被投资者的投资。投资者确认的收益,仅限于投资者在购买日以后,从被投资者产生的累计净利润中收到的分配额。收到的分配额超过这种利润的部分应作为投资的回收,并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冲减投资的成本。由此可见,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定义的区别:我国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一是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二是完全控制。西方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与我国的第一个核算前提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国成本法核算的第二个前提条件(控制)下,西方根本采用的不是成本法核算,而是权益法核算。因此,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定义上来看,我国对成本法核算的定义是双重的,而西方对成本法核算的定义只是我国成本法核算定义的第一部分,即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二)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定义的比较我国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其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化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的核心思想是从投资企业角度.将被投资单位经济活动及其影响与投资企业视同一体,因此要求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国际会计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根据这种方法,投资最初按照成本予以记录,随后再根据投资者在购买后占被投资者净资产中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进行调整。损益表反映了被投资者经营成果中属于投资者的份额。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是互补的两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所以,既然中西方成本法核算存在分歧,权益法核算必然也有区别。我国权益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重大影响、共同控制;西方权益法核算的前提条件是:重大影响、控制。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定义上来看,他们都有相同的前提条件,即重大影响。但是我国定义中要求的共同控制,西方没有共同控制的概念,所以只要分清共同控制和控制,中西方权益法核算在定义上存在的区别便显而易见。
二、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范围的比较
(一)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汁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这两种情况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是建立在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的。企业合并准则如果不规范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将无法解决我国现实中的企业合并问题。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中与我国的现状相结合,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纳入企业合并准则范围,明确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当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即由于减少投资或追加投资等各种原因,重新判断新的影响程度,进而决定是否继续采用原来的核算方法。一般隋况下是通过持股比例进行判断的,为便于理解持股比例与核算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如果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应采用权益法,一旦持股比例高于或者低于这个范围,就应采用成本法;与之相反,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若持股比例发生变化进入20%~50%的范围就应改按权益法。
(二)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国际会计准则中也对成本法、权益法核算范围做出了书面性的规范,准则中也涉及“重大影响”这个概念,即如果投资者直接拥有或通过附属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者20%或以上的表决权,则认为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除非能够清楚地表明并非如此。相反,则认为投资者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能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影响。所有权基本上或大部分为另一投资者拥有,并不排除某个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现用图2予以说明:由上我国准则和国际准则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确定成本法、权益法上就会出现一个分界线诠释重大影响和控制,我国在持股比例为20%~50%之间采用权益法,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因为对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
(三)中西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差异比较首先,我国准则规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时候无显著影响采用成本法或者公允价值法(范围:市场价格未定的时候采用公允价值法,市场价格不可用的时候采用成本法)。其次,持股比例一旦超过50%都达到控制状态,核算方法就会发生改变,我国采用成本法,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权益法。这就意味着中西方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出现差异。例如:当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控股比例超过50%的时候,我国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采用成本法,而国际会计准则将会采用权益法,差异便会出现。我国在控股50%以上与国际准则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因为控股50%能体现出另一个区别核算方法的因素,即同一控制。这个有中国特色的控股50%以上会给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带来方便,但势必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大形式下存在缺陷。
三、中西方成本法与权益法互相转换的比较及处理
(一)中西方权益法向成本法转换的比较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因减少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以转换时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不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任何调整。在西方会计准则中:因减少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也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具体操作与我国会计准则一致。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因增加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c种情形的转换,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由重大影响关系变为控制关
系,电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由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换。在西方会计准则中:因增加投资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c种情形的转换,虽然投资单位对被投资耽误由重大影响变成控制关系,但西方准则始终是采用权益法核算,所以这样情况即使发生。也不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转换。
(二)中西方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的比较由于新减少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投资单位因处置投资而减少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由控制关系转换为重大影响关系或共同控制关系,这时,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要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净收益变动部分。计入留存收益;其他变动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应按照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净额,如果原来产生了正商誉,则不调整剩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原来产生的是负商誉,则需要调整增加剩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将负商誉部分调整至留存收益。国际会计准则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新减少投资,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导致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由B种情形向A种情形的转换,虽然投资单位对被投资耽误由控制关系变成重大影响,但是西方准则自始至终也是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所以这样情况即使发生,也不会引起投资单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转换。
(三)西方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核算的处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和我国会计准则中所列示的基本一样,导致权益法向成本法变动或者成本法向权益法变动的原因都相同,就是控股比例的变化,不同的地方在于所用会计科目不一样。西方成本法核算的处理如例1,洛士利公司有以下的证券组合(2007年9月30号)。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地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不仅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对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的意义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1、全成本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两个既统一又独立的部分,成本核算中的大多数数据来自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为成本核算服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企业各项支出的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节约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是其主要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支出费用控制不严格、核算观念与方法落后、核算范围小、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对企业成本的合理核算与控制,会造成“虚假的繁荣”[1]。
全成本会计核算就是要对企业运营中的成本、消耗、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等方法进行实时控制与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经济指标,科学制定材料消耗、工资比例以及费用标准等项目,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2]。
2、全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通过成本的核算,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各种成本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了解各项成本的来源与去向,可以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规范企业管理的流程
建立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可以掌握整个企业的总体运营状况,也可以了解各个部门的成本状况,还可以反映人员工资、福利等管理费用的成本状况,从而将财务管理上升到经济管理的高度,详细深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个层次、每个方面,细分经济管理。
2.3完善目标成本管理
在实施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本核算的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的管理,让每个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把确定的成本目标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这种内在激励的机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将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实时分析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部门会根据成本管理的指标,结合自身的工作量以及费用,将指标落实到人[3]。
3、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与方法
3.1 全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从内容上包括:(1)劳务费:主要是指员工的工资、福利、奖金以及补贴等支出成本;(2)办公经费:主要指企业的办公费、差旅费、公杂费、邮电费等日常支出的成本;(3)固定资产费:主要指企业运营所需的办公场所、工厂、家具等设施所需的支出成本;(4)运营费:主要指企业的广告费、营销费等维护企业运营所需的一些固定支出。(5)生产费:主要指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费、耗材费等成本;(6)研发费:主要指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产生的一些科研费用;(7)其他费用:一些突发状况等所产生的费用。
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从范围上包括:(1)企业总体成本的核算;(2)各部门的成本核算;(3)企业班组的成本核算等。
企业全成本会计核算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涉及到的人员与部门诸多,因此,在推行全成本会计核算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3.2 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确立全成本核算的对象是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与前提,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核算的范围划分为企业整体全成本会计核算、企业部门全成本会计核算、班组全成本会计核算。全成本会计核算划分的越详细,核算出来的成本就越准确,越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4]。因此,在推行全成本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两级核算方法,一是企业整体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二是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1)企业整体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整体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整体运营过程中所需的一些费用进行核算[5],如企业在办公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以及费用。通过整体的核算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办公活动的财务状况,准确地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
(2)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班组成员为核算对象,对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与核算。通过对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摸清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状况,为考评各个部门的绩效提供依据。企业各个部门的活动情况是由部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的,因此,企业部门以及人员是控制企业办公成本的第一道关口与防线[6]。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部门的效益,因此,要实现整个企业的全成本核算,必须将成本核算的对象落实到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职工,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斗志,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企业的全成本会计核算贡献自身的力量。
4、结论
全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当前在企业中的推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它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共同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与控制,需要企业在这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问题引领;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项目来源: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JKGHAD-027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9日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基本内容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其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的初步能力,同时也是为学习财务类课程打下基础。《基础会计》就好比建房时打“地基”,“地基”打牢固高楼大厦才能够顺利建成。一旦基础没有打牢,就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同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
一、《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其内容主要有三大块,即基本理论、技能训练和会计核算方法。第一,《基础会计》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其会计名词、专业术语都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基本理论的部分;第二,会计的记账方法是采用能够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复式记账方法,这种复式记账的思维与学生们的日常形成的单式记账思维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单式记账思维,逐渐形成复式记账思维。学生在理解复式记账过程中容易出现畏惧、厌烦的现象;第三,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会计的实践性,学生却接触不到企业实际的业务,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感觉到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感觉到这门课程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没有意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信心。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启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笔者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
二、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探析
(一)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思路。“会计不难但是入门难”,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术语及形成会计思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这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不影响会计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要采用趣味性强的问题事例和通俗化的语言缓解专业课枯燥的理论讲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的《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为:提出趣味化的生活性问题与学生们讨论问题讲解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
(二)趣味化的问题引领式《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具体应用。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其内容主要有三大块,即基本理论、技能训练和会计核算方法,其中对初学者最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就是基本理论部分。笔者选择基本理论部分中的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采用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加以说明。
【关键词】辅助核算;自定义项;核算元
一、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局限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传统的会计核算对象是法人单位,所以,会计科目体系核算的内容仅是法人单位总体的财务状况,比如,销售收入科目反应的是所有销售产品的收入情况。如果需要详细掌握各产品的销售情况,则通常是以下设子级科目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为了对每种产品销售收入进行核算,可以在销售收入科目下设定产品二级科目,即:6001 主营业务收入、600101 产品1、600102 产品2,等等。
然而,子级科目核算的结果只能从一个会计事项的角度进行展示。但当需要对一项业务过程,比如一个产品从采购、入库、出库、销售、缴税和收、付款等一系列使用资金的业务活动进行核查时,这种单一会计事项细分的方式就显得不完善了。为了解决对整个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监测要求,可以采用业务所涉及的所有科目进行子科目细分的方法核算,比如对产品销售业务涉及的采购、库存、销售、应收、税金、相关费用等科目设定产品子科目,以记录业务进程的会计信息。虽然这种方法记录下业务发生的会计资料,但受限于传统会计核算方法,设定子级科目的方案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
(一)业务进程的会计信息查询困难
由于业务对象以子科目形式核算,分布在不同科目的不同级次账下,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没有提供子科目归集信息的方法,所以查询业务进程(将产品进货、库存、销售和收款等环节)的综合会计信息十分不方便,必须另设个性化的账表以帮助查询。
(二)不能同时进行多类业务核算
由于下设的子科目只能是一种类型,如果还需要其他类型的业务进行核算,比如,在对销售产品业务进行核算时,还需要按合同进行核算,这种方式就无法满足要求了。所以,传统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不能适应多种业务类型的核算需求。
二、利用财务软件中的辅助核算功能进行指定业务项的业务过程会计监测
辅助核算是现行的财务软件常采用的功能,常用的辅助核算项目有个人、部门、项目、供应商、客户等。但要对指定业务项进行核算,这些项目显然不够。所以,主流的会计软件又提供了自定义项的辅助核算设置。如用友ERP-U8 V8.71中,提供了多达16条自定义项的选择设置。软件可以针对设置为辅助核算的自定义项提供期初录入、凭证录入的必录控制,提供自定义转账、汇兑损益、期间损益、销售成本等结转按自定义项结转等会计核算方法,也提供对账及多辅助账查询等结果查询的方法。利用对自定义项的会计核算功能,可以便利地实现对特定业务项的业务过程进行跟踪和和核算的管理需求。
首先将需要核算的业务对象定义为“核算元”。对核算元的业务过程核算的原理是通过一组反应业务进程的会计科目的核算,提供以核算元为信息汇集点的相关科目查询,以掌握业务(“核算元”)的业务进程状态。比如,以销售的产品为核算元,销售的业务过程包括采购、库存、销售、成本、支付费用、缴纳增值税、应收、应付等环节,在用友U8ERP-871软件中,可以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核算设置及核算。
第一步:确定业务过程核算的会计科目。依据“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确定需要记录的会计事项,即会计科目组。
第二步:在自定义项中定义“核算元”和档案。用“销售产品”作为核算元,核算元的档案为具体产品,如:产品1、产品2。
第三步:在相关会计科目中绑定核算元。即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将核算元设定为辅助核算项。
第四步:制单中输入相关的核算元档案。
完成这四步操作后,只要按照正常的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在会计账目查询中选择“多辅助核算明细账”或“多辅助核算汇总账”查询,即可获得核算元(产品)销售进程中,各业务环节的执行状况。
三、实例操作
下面介绍用友ERP-U8 V8.71软件中,利用自定义项辅助核算功能,对“产品”核算元进行业务过程核算的具体操作内容。
(一)确定“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科目
根据管理要求,产品销售业务经历库存、销售、相关费用、税金以及收、付款情况,所以在2007新会计制度科目中,确定采用库存商品(1405)、主营业务收入(6001)、主营业务成本(6401)、销售费用(6601)、应缴税费(增值税)(2221)、应收账款(1122)、应付账款(2202)、银行存款(1002)等作为核算科目;
(二)定义“销售产品”为核算元
进入企业平台后(图1),通过①基础设置――②基础档案――③其它――④自定义项,打开自定义核算单元窗口。
进入“自定义项档案”窗口(图2)后,按照以下顺序操作完成对核算业务项的定义:
① 在左边窗口的“自定义项类别”中,选择表“单据头”类别;
② 在“自定义项档案”窗口的项目(共有16条)中,双击“自定义项1”条目,打开“自定义项设置”窗口;
③ 在“自定义项设置”窗口中的“项目名称(简体)栏下,输入核算元的名称“销售产品”;
④ 在辅助窗口的“数据来源”栏目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手工输入”,
⑤ 在右边的复选项目中,选择“必输”;
⑥ 选择“需要建档”;
⑦ 选择“检查合法性”。
“必输”、“需要建档”和“检查合法性”三个选项,保证在输入过程中核算元数据的唯一性。
当完成对核算元的定义和操作设置后,在“自定义项类别”窗口的菜单中,点击“档案”菜单,进入核算元档案的输入窗口(图3)。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① 点击增加菜单;
② 在“自定义值”栏位置,输入核算元的具体值,即品名―产品1;
③ 在“代码”栏位置,输入产品编号001(可以自行定义);
④ 点击存盘图标,保存输入的内容;
⑤ 在下部的展示窗口中,会列出刚刚输入的产品名称以及产品编号。
依次重复以上5步,可建立完成核算元的基本档案。
(三)选定的会计科目中绑定核算元
在“基本设置”菜单中(图1),选择基本档案――财务――会计科目,选出需要修改的会计科目,双击该科目进入科目修改窗口(图4)。在本窗口中,点击“修改”功能键,然后按照①选择“销售产品”核算元;②按“确定”按钮保存已作的修改。
(四)制单
打开“业务工作”台上的财务会计―总账―凭证菜单,选择“填制凭证”,进入制单操作。当在科目名称栏选择科目时,只要选择绑定“销售产品”核算元的科目,系统将自动弹出“辅助项”输入窗口,在此,只要用参照按钮①打开产品档案,并选择合适的产品名,并按②“确定”按钮确定输入即可完成档案输入操作。操作结果可以用③的副窗按钮,打开凭证副窗口看到④的显示。
(五)核算元(销售产品)业务核算查询
与会计处理的流程一样,制单完成后,通过审核和记账,完成会计核算,同时也完成了“核算元”的核算。核算元核算的结果可以直接通过总账菜单中的①账表――②综合辅助账――③多辅助核算明细账,进入查询定义窗口(图6)。在此窗口中,首先选择④多栏账账类,然后在条件页面选择“过滤条件2页签,从⑤销售产品参照档案中选出需要查询的产品,按⑥确认按钮,便可得到图7所示的查询结果。该结果以一个产品为对象,列出该产品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关的会计科目核算结果,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业务进展的状况。
四、总结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工作已接近完全被取代。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该将其职能转移到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上来。以上案例是以会计核算的方式监测业务进程的一种管理应用,说明现代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好软件的各种功能,不断根据管理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核算方案,以满足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各种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