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04: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治理的重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问卷;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76-03
0 引言
社区归属感是西方社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城市社区研究的兴起,学术界开始普遍关注社区这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至60年代,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使城市规划学、社会心理学等各学科走向了交叉、汇聚,从而使社区和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归属感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提出来的,用来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和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它不易感知却客观存在着并影响人的行为表现[1],归属感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社区归属感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社区归属感最明确的定义,源于地区归属感。地区归属感被认为是人们与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一种有感情的联系。Hummon将其扩大到包括人的知觉和情感,认为地区归属感不仅包括对地区环境的主观看法,还包括对环境的情绪反应[2]。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可发现,目前国内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多是出自社会学家之手,社会学领域内没有对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等做明晰的概念界定和区别,常常将社区感与社区归属感以及社区认同感混淆在一起,较为凌乱,同时还可以看出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不乏互相矛盾之处,同时在研究社区归属感时所用的方法也较为简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访谈法,对城市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结构进行探索和验证,在此基础上编制社区归属感量表,以期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初测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在宁夏银川市抽取部分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发放社区归属感初测问卷280份,共回收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问卷回收率为94.6%,回收有效率为88.9%。正式施测中,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3份,有效问卷451份,回收率96.6%,回收有效率90.2%。被试年龄在18-67之间,其中男性209人,女性242人。
1.2 研究过程
1.2.1 项目形成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析取出部分问卷项目,并编制访谈提纲,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走访,根据访谈内容整理出部分项目。访谈形式以面询为主,每次访谈控制在30分钟左右。
1.2.2 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对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保留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条目,编制出包含22个项目的社区归属感初始问卷。初始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试资料,包括被试性别、年龄、及所在社区等3个条目;第二部分为诊断项目,将22个项目随机排序,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其中1=完全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
通过现场指导、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形式进行施测,对回收的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部分不符合测量学指标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将回收的正式问卷分为两部分:225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建构社区归属感的理论模型;剩下的226份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LISREL8.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模型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始问卷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始问卷的22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问卷得分的27%为临界分数,将样本分成高低两组,再以独立样本t-test检验两组在每个项目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初始问卷中22个项目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度。
对初始问卷的22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取样适中性KMO值为0.93,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次研究中问卷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删除共同度小于0.4、具有交叉载荷以及单独成一维度的项目,最终形成社区归属感正式问卷,包括9个项目,对这些项目重新排序,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由两个维度组成,根据项目意义,两个维度可分别命名为人群归属和地域归属。人群归属主要涉及个体对社区内其他居民的情感。地域归属主要反映了居民对所住地域的依恋情感。
2.2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2.2.1 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 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检验《社区归属感问卷》的信度和各维度的信度,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社区归属感问卷的α系数为0.837,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700以上,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15,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738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很高,分半信度也较高,测量结果可靠。
关键词:社会管理信息化;指标量化;质感与美感
社区管理是一门艺术。要讲究“质感”与“美感”,“质感”讲的社会管理的质量,要符合地区性、社会性、群众件、公益性,满足科、教、文、卫、体等诸多方面,全面而不杂乱,步步为营,扎实地做好社区用户的服务工作。社区管理的“美感”强调的是社区管理应讲究策略和章法。尽量做到大方得体,安排合理。无论在“质感”或“美感”上,社区管理的信息化都完整地胜任。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细化出具体的指标,来规范社区管理。
指标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社区管理信息进行指标细化可以从以下几步出发:
1、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指标细化的关键词所在
(1)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主体。社区管理“以人为本”,自然社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即社区管理者与社区用户。社区管理者用于制定社区发展的策略,保证社区正常的运转,社区用户正常地生活。社区用户则是社区的受用者,他们居住在社区内,享受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有义务保护社区的设施,有权利监视社区管理者的行为。
(2)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社区管理信息化的载体显然是网络。通过社区网络的构建,社区管理者便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转移到一个全面的“平台”之上。在这个“平台”上。社区管理者可以细致地勾画出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对社区用户的服务应用等细枝末节,例如:社区购物网站、社区意见反馈论坛、社区资源映射网站等等。
(3)明确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客体。社区管理的客体是以社区地域特征为表现的社区资源,包括社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在管理信息化的社区中,客体将被细致地反映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化平台中,一一对应。
2、确定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内在关联
(1)社区组织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的内容完全可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比如:社区组织和指导居民选拔居民委员会干部,并帮助居委会开展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在MSN Messenger类似的聊天程序上展开。通过信息化的构建便将社区用户与社区管理者互动起来,使沟通变得更加灵活。
(2)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的网络平台,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群众性、互、地域性四大特点便可以很好地被满足。公益性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主,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群众性,即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去办,以自我服务的方式来进行;互即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风尚。发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以互相帮助的方式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地域性即社区服务的对象稳定,并有一定的区域范围的限制。这四点特性,毫无例外都可以在网络的互动中展开。
(3)社区文化管理信息化。通过社区网络的建设,社区便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点播来为整个社区用户增加一些对应的讲座及教程以供社区用户点播学习。诸如社区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培训中心以及代表今后发展方向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远程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广大社区居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社区还可以将近期举办的文体活动通过网络公布于众,由社区居民自行选择并决定参加与否,以方便社区管理者提前确定参加的人员数目,从而设计更加细致的策划工作,省时省力。例如唱歌、跳舞、音乐、绘画、书法、戏剧、读书等。
3、保证社区的辅助设施信息化建设更加细致化
(1)社区公共设备信息化。定期地对社区公共设备进行探查,将社区中的每一处公共设施都与网络数据库相对应。尤其注意通过社区管理中心的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对区内的给排水、公共照明、电力供配、电梯、绿化地等进行监控预置调整,以节约资源消耗,并及时报障。可以在社区中的主要通道、路口等人流量巨大的位置设置监控摄像机,在管理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监视控制屏将摄像机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整个社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这样可以充分了解社区动态,防止社区内的偷窃和斗殴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全天候录像存储,必要时成为侦破案情的依据。
关键词: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建立一套适合发展的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护理的的发展尤为重要。我们2012年10月~2014年8月对潍坊社区服务中心护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一套可操作性强、适合社区护理发展的评价体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的8家服务站进行调查。
1.2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2.1参照国家卫计委制定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从社区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5个方面设计指标,遴选出37个二级备选指标,组成专家调查表。
1.2.2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1.2.2.1咨询专家的条件及来源 聘请社区卫生管理和高校研究领域的专家共50人。其中从事社区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最多,达到47人。
1.2.2.2咨询方法 以电子信函的方式进行咨询,第一此发出咨询表50份,第2次发出48份。要求专家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价,对拟订的指标提出修改建议。
1.3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13.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确定指标体系 用Delphi法,结合实际情况,专家最后确定各护理评价指标的权重。
2 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 两次发出咨询表分别为50份、48份,收回48份和47份,两次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和97.91%,满足统计学上所需样本数。
2.2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由Delphi专家咨询的结果,专家认为5项一级指标设置是合理的,修改后最终调整为35个二级指标,计算出指标的权重,见表1。
3 讨论
3.1建立评价指标 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原则,是构建社区护理评价指标的内涵,提供满足社区患者期望的服务,提倡全员参与。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注重预防而非监督。本次研究采用连续的评价及不断改进评价方法,注重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指标发挥其表现功能、导向功能、解释功能、评价功能和预测功能等[2]。
3.2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意义 本研究通过Delphi法确定的35个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社区护理现状和管理水平,且各项评价指标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是不断的提高,因此,对入选指标的适宜程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并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心理护理;康复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约为50%[1]。psd不仅使脑卒中患者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生存质量,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从调查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社会支持入手,探讨其心理状态及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经我院治疗后出院返回社区及辖区的68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psd患者(psd组)和脑卒中后不伴有抑郁患者(对照组),每组34例。psd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9)岁。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18分[3]。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明显失语、严重的躯体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肖水源[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组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Www.133229.cOm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采用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人员发放问卷,研究小组成员由我院护士6人,社区护士4人共10人组成,认真讲解填写方法,问卷填写由患者家属完成,问卷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社会支持系统评分比较,见表1。表1 2组社会支持系统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3.1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较高,危害性大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它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还直接影响其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5]。
3.2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psd的发生除与脑卒中患者的脑损害程度、病前性格、经济状况相关外,还与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6]。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间接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7]。本研究调查显示,psd组的社会支持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psd患者的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某些缺损。因此,对ps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重视他们的社会属性和心理状况,注意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心理感受的影响,尽最大可能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3.3 社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由于我国医疗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患者在经历急性期住院后,带着伤残回家康复。对于返回社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甚少。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抑郁情绪更易产生。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完善了护理服务的延续性,让出院回家的患者更加有安全感,这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psd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社区心理护理
深入社区,正确评估患者全面情况、病情、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患者提供恰当的社会支持。医护人员是患者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因此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情感;动员家庭成员关心、支持、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康复成功的病友,并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鼓励患者主动接受家人、朋友的帮助;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手段改变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最终解除疾患,恢复身心健康,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孟聪.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2181.
2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国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 杨期东主编.神经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120.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42.
5 doshi vs,say jh,young sh,et al.complications in stroke patients:a study carried out at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ervice.changi general hospital.singapore med j,2003,44:643652.
【关键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自我组织;途径和方法
一、关于 “农民自我组织”的概念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而分散、无组织的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因此,研究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自我组织”,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通过正式的方式(村民自治制度)和非正式的方式(组建和参加农村各种合作组织、文化娱乐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组织起来,集体行动,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能力。
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自我组织能力建设现状及评价
(一)农民自我组织参与村民自治的能力越来越强,效果越来越好。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基本做到了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两委”工作,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把群众关心的公共事业建设等大事纳入“一事一议”,并归档上墙;设置公示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
(二)农民自我组织解决村公共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来自研究案例发现,M村是C县县级试点村,为了解决进寨道路烂、下雨非常泥泞的问题,今年年初两个村民组由组长出面,召集大家协商,硬化进寨路,由于农户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了,大家愿意出钱而不愿投工投劳,采取自愿的原则农户有的捐100元,有的捐200元(路程远些),有的捐款50元,请施工队伍来修建。其中硬化一共用了90多吨水泥,其中县相关部门(党建帮扶联系部门)提供了60吨,捐款买了30吨水泥。有重大决策时两个组长召集大家协商决定,帐目向村民公开。目前,一条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面已经修好。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地方的实践中还有很多,都充分说明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我组织解决村公共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
(三)农民自我组织农村合作组织(或协会)的能力越来越强,并带动收入的增加。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由农民自我组织的农村合作组织(协会)不断建立、完善和发展,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重要。来自研究的4个县5个村514户农户问卷调查发现,76.1%的调查对象认为本村有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这其中又有80.3%的人表示参加了活动。
(四)农民自我组织农村文化娱乐的能力越来越强,丰富了精神生活。农民文化娱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倡导乡风文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农村都活跃着一些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团体,深受群众喜爱,例如具有民族风情的灯会、花会、赛歌会、家庭演唱队、老年合唱团等等。这些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还化解了不同程度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保障农村社会的平稳发展,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来看,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参与。
三、提高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我组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正式组织建设,创新以村务公开为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规范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程序,建立农民、乡镇政府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要完善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决策的机制,从决策程序、人员比例等方面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要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高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或协会,完善农村合作组织或协会的管理与服务功能。依托“一村一品”的开发,建立能联系上级相关部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服务;能分析市场,为农民做好生产、销售服务;能管理好质量,打造品牌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或协会。形成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合作组织或协会的建立和完善,合作组织或协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构建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公司+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农民”模式,公司建立销售连锁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并建立自己的核心基地,形成自己的技术、产品质量管理流程,产品需要申请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创造自己的品牌,根据销售情况向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下定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负责组织村里的农户进行生产,并和公司一道监控生产过程确保质量。这种模式中利润可以采用分成的形式,公司、合作组织、农民各占一定比例。另一种是“超市(或农贸市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农户”的模式,其中超市(或农贸市场)直接针对消费者销售农产品,并根据销售情况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下(或协会)定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开拓超市(或农贸市场)的数量,统一规划种植品种与数量,统一销售,统一技术与管理要求,统一农资供应,农户按照协会技术与生产管理要求分户进行管理。选择超市的农产品走高中端路线,经济合作组织必须管理控制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的要求,创建本村品牌,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甚至多村一品(一个品牌做大做强,拥有多个生产基地,覆盖多个村);选择农贸市场主要走低端产品路线,以扩大销售规模为目标。这种模式利润可以采取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分成,但对农业合作组织要求比较高,需要提供技术和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政府根据情况扶持一定数量公司或者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从政策、资金(融资)、技术帮助等方面给予优惠。
>> 多中心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多视角下广场舞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中心治理”的企业现代网络自媒体管理模式探讨 论社区体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新型城镇社区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研究 多中心视角下的“公地悲剧”治理研究 广场舞的治理困境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大规模学校年级部管理模式的探索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失范治理 试论当代社区广场舞的作用 社区视角下的环境治理机制分析 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多园区管理模式下的机制建设 战略视角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战略视角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中国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探究 权力配置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广场舞“跳”出社区治理新难题:http://.cn/locality/content/2014-04/02/content_5419469.htm?node=31369
[3]广场舞屡遭抗议缘于公共服务缺失新华网:http:///politics/2013-11/15/c_118150206.htm
[4]广场舞与公民文化:“公民自治”是个好东西:http:///insight/special/guangchangwu/
[5]廖红.论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低的成因,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搏击・体育论坛,4(2):6-7.
[6]多中心理论视野下的社区发展路径分析 刘伟红 山东师范大学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优质护理 服务方法 成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6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00-02
1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现状
1.1 医疗软硬件设施水平有限。随着我国基层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社区医疗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实力条件,基层社区医疗条件与之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其与居民不断提高的医疗就诊期望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①医疗检测设备配置级别较低,设备简单、可检测病症范围较小;②药物类型较少,常规药物、OTC配置难以满足社区医疗所需;③专业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对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医护经验略显不足,对突发病例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
1.2 护士专业素质及主动服务意识不高。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护理工作的护士、医生等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护士的护理专业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部分社区医生及护士对病患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社区医疗卫生宣传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意识还有待改善。
1.3 社区卫生护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中心的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部分社区医院对病人就诊流程、医护人员的护理准则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医护责任划分不清、岗位职责不明,并且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监管考核机制也十分不健全,这给我们的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增添了较大的阻力。
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方法
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完善医院的各硬件支持系统,还要调动全员参与、实践操作护理病人的全过程,通过改善基层医院的人文环境和医疗水平,来服务大众,使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2.1 转变医疗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硬件支持系统。社区医院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定期举行服务意识培养,并通过宣传册、口袋书、组织护士护理技能大赛、文艺编排及演出、流动参观学习等活动,敦促护士深入学习医院护理规范,转变服务理念。社区医院通过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使护士对病人接待、着装规范、电话沟通、文明用语、问诊质量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优秀护士进行高额奖励,树立模范护士榜样,逐渐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心态和行为。
同时,医院从上到下重视病患优质护理工作,开展星级评比考核,并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改善医院的硬件环境,扩大常规药物的种类及储量、配备足够的基础护理用具,引入高、精、密的医疗检测仪器,扩大病症检测范围、提高检测准确率。
2.2 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个人职责。社区医院的优质护理工作开展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医护责任机制上,医院要明确规定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采取分组包干、分床到护的模式,根据护士的个人护理能力及经验,分配病人数量,让病人从入院开始到出院,再到后期跟踪观察服务,都由专人负责。同时,医院要建立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将护士分班分组建制,分解病人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为病患及其家属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2.3 建立多样化的护士绩效考核机制。护士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一线实践人员,其护理技术、服务意识直接决定了优质护理工作的成效。社区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护士任聘及考核体系,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在有经验的人员带领下开展服务工作,在护理过程中,为激发护士的护理积极性、提升其主动服务意识和创优意识,医院要制定科学、合理、有竞争力和挑战性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完善激励制度,改善护士待遇,在绩效评价中采取医院、科室、病人“三级”评价模式,及充分尊重护士职称、年资绩效待遇,又重视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以此来提高护士的护理热情。
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
通过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相关措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里程,其成效是明显的、积极的。在后期的观察考核中,我们可以发现:
3.1 医护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由被动服务,逐渐想主动服务、积极服务态度转变,护士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对于自我工作价值的认同程度也明显提高,使得护士队伍更加稳定。
3.2 病患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的投诉率大大降低,社区病患关系更加和谐。
3.3 医院护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社区医院全员的努力,医院从硬件条件到内部人文环境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病患就诊和医护工作流程也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医院工作开展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C反应蛋白;血浆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最终结局,其发病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介导的心脏重塑和心功能进行性降低,其中炎症细胞因子在心室重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是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已经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了。这些炎性因子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介导左心室重构,激活心肌细胞膜上及胞内诱导型NOS,使NO水平显著升高,心肌收缩力下降。血浆脑钠肽(BNP)近年来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其浓度的增高与心力衰竭的分级有一定关系,是诊断心衰的敏感指标,也可监测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1]。本研究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观察其对LVEF的改善及对血清CRP浓度、血浆BNP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郑州黄河中心医院收治患者,并且都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分型标准,心功能分级遵循1994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心功能II~Ⅳ级。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0~75岁(63.1±6.2岁);病程为2.0年~5.9年(3.1±1.8年);心功能Ⅱ级者10例,Ⅲ级者20例,Ⅳ级者8例。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2~76岁(63.5±6.8岁);病程2.1~5.8年(3.2±2.7年);心功能Ⅱ级者11例,Ⅲ级者21例,Ⅳ级者6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ACEI及洋地黄类等药物,同时给予曲美他嗪20mg/次(商品名:万爽力,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次(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的1个疗程均为1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定心功能改善。显效:心力衰竭24h内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力衰竭48h内能达到部分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1级,一般患者心功能处于II~III级;无效: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不到一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LVEF、血清CRP及血浆BNP浓度。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疗效判定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血浆BNP浓度差异P
3 讨 论
参附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红参和附片,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效,能兴奋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血液搏出量,有于强心甙极为类似的强心作用,尚有兴奋α受体作用,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和释放,恢复血管功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脑流量的作用;并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降低血黏度及周围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心功能;人参皂苷能阻滞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具有抗凝血、抗氧化、钙拮抗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参附注射液能消除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膜过氧化程度,有心肌保护功能,减少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促进细胞修复,有利于改善和纠正心衰的病理生理异常[2]。可通过进一步调节神经-细胞因子,降低炎性标志物CRP浓度,阻断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降低NO浓度,改善内皮功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改善受损心肌超微结构和能量代谢,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心肌起保护作用[3];通过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能力[4];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功效[5]。
本组病例观察显示,使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3d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14d后LVEF、血清CRP、血浆BNP浓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参附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是有效药物,并且参附注射液价格低廉,安全性能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殷丽萍,张家留,王连生.参麦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793-795.
[2] 潘亮,潘蓉,王亮,等.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J].药学杂志,2005,21(2):115-117.
[3] 伍德军,邓玉艳.参附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