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行业调研8篇

时间:2023-09-22 15:04: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行业调研,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行业调研

篇1

关键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21 -04

我国的快递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亿件,同比增长57.0%;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1.9%。南京地区作为快递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几年快递业发展也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行业发展格局及规模

目前江苏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共有459家。目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呈现出外资、国营、民营三分天下的格局。外资企业中主要以联邦快递、UPS、TNT、DHL等企业为代表。外资企业在国际业务方面有明显优势,收费价格偏高,但运营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国营快递企业主要以EMS为代表,国营企业拥有法律政策优势,网点布局优势无可比拟,是网点最大、最全的快递企业,快递质量有保证。民营企业主要以顺丰、申通、韵达、圆通等快递企业为代表。民营快递企业近几年在快递行业中发展非常迅猛,凭借着民营企业的灵活经营优势,迅速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中坚力量。但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民营快递企业也遭遇到融资难、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总体来讲,南京地区的快递市场呈现出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并存、相互竞争、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快递企业业务规模

200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2亿件,同比增长26.5%;完成业务收入35.03亿元,同比增长19.1%。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75亿件,同比增长46.92%;完成业务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28.94%。2010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38亿件,同比增长36%,完成业务收入56.01亿元,同比增长24.3%。2011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85亿件,同比增长61.83%;完成业务收入70.87亿元,同比增长26.54%。连续多年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南京地区作为江苏省快递业务的重要区域,近几年的快递业务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

(三)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状况

目前南京地区快递企业中拥有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但普遍素质不高,大多为下岗工人和进城农民工。据调查南京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员工占比6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层次只占15.56%。相对于外资快递企业,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快递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四)快递企业发展态势

1、市场份额集中度逐渐提升

2011年江苏省快递行业日均处理业务量达105万件,其中80%以上的业务量集中在六大企业。规模型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大为提高。在2009年以前,行业内日均业务量超百万件的企业只有两家,而现在已经发展为六家,并且相当一部分规模企业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型,并由此带来快递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逐渐提升的局面。

2、与电子商务产业高度粘合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和现代流通方式,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广大电子商务企业的努力,也离不开快递服务的支撑和带动。据统计70%以上的网络购物,需要依靠快递完成交易过程。快递围绕着“物品传递”这一核心,把商家、消费者和电子商务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包裹的比重越来越大,一部分快递企业已经开始凭借自身优势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另一方面,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也将扩大服务内涵和外延,提供门到门、手到手的快递服务。据了解,目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业务量80%来源于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快递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间已经呈现出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

3、服务体系逐步规范和标准化

快递业务具有依托网络,多工种、多环节、手递手联合作业的特征。诚信服务是快递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与基石。讲诚信不光要重视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问题,也需要规范和标准化的有力支撑,不然就谈不上诚信服务。为了加强快递行业的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邮政局先后制订颁布执行了《快递服务标准》行业标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快递封装用品(封套、包装箱、包装袋)的国家标准、《快递运单》国家标准,2007年颁布的《快递服务》行业标准也即将上升为国家标准。这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既对南京地区快递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高要求,也促使该行业逐步进入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满意度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对薪酬的满意情况,笔者对南京地区的几家快递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对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借鉴、引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量表(MSQ )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薪酬水平满意度、薪酬提升满意度、福利满意度、薪酬结构及薪酬管理满意度、公司认可度等五个维度共设计了38道题目,最终形成了《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向南京地区各类快递公司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其中6份问卷因填写信息不完全属于废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90%。

三、影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南京地区快递行业的走访调查,结合《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经过深入剖析,影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业人员知识背景不高,难以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的专家在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连续的跟踪研究后,发现世界500强的公司之所以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内涵,凭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持百年不衰。企业文化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包含该组织所有成员所共识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对自己存在和行为价值的认同感,使每个职工都能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显然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员工的个人基本素质和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但据调查显示,目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的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员工占比65%,这对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难度比较大。在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公司,员工的满意度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整体收入不高,收入差距较大

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据调查,南京地区快递企业中62.22%的员工认为工资收入满意度一般,25.55%的员工认为不满意,仅有12.22%的员工认为比较满意;63.33%的员工对上一年度的工资总收入满意度一般,25.55%的员工认为不满意,仅有11.12%的员工认为比较满意。目前南京地区快递企业的快递员,公司大多会指定一个业务范围,业务范围内快件的收取和派送都由快递员负责,对于收件和送件公司一般会给与提成,但是收件提成费用大于送件提成,往往每一个区域的业务量差别很大,这也造成每一个区域的快递员收入差别很大,这种差距往往会引起快递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下降。

(三)福利待遇建设落后、缺乏长远规划

南京地区的多家快递公司对于福利待遇方面的建设非常落后,据调查,48.89%的员工认为福利待遇不满意,45.56%的员工认为一般,仅有5.56%的员工表示比较满意;24.44%的员工认为公司在上一年福利建设方面不太满意,71.11%的员工认为一般,仅有4.44%的员工认为比较满意。目前很多快递公司甚至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多家公司对快递员只有提成,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待遇。快递员只有送一次件拿一次钱,没有养老保险、补贴、公积金、带薪假期、培训等福利待遇作为基本保障。在缺乏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员工的满意度自然不会高。

(四)薪酬结构和薪酬制度不太合理

据调查,37.78%的员工对薪酬结构不太满意,57.78%的员工认为一般,表示满意的只占4.44%;41.11%的员工对薪酬制度科学性不太满意,46.67%的员工认为一般,仅12.22%的员工表示满意。

四、提高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建议

针对影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原因分析,结合前文关于南京地区快递行业薪酬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提高快递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建议,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订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

1、招聘要求相对提高

随着快递行业旺季的到来,特别是节假日或者是特殊的网购高峰时期,快递员工往往一将难求,因而很多快递企业在这种急需用人的关键时刻,招聘的条件会相对放宽,很多招聘对学历要求仅为初中或者高中,甚至还有不限学历的要求。相对宽松的招聘要求固然可以轻易地招聘到快递员工,但是在这样的人才引进方式面前,人才引进的质量往往不会得到保证。这种招聘方式能够解决一时之需,但从快递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会留下诸多隐患。以相对较高的标准来进行招聘,可能不能解决快递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组织校园专场招聘

江苏省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每年有众多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走入社会,在这些学生还未走出校门时,在校园内组织专场招聘会,与学生全方位、零距离地深入交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以吸引这些大学生加入到企业,为企业增加知识资本。

3、在公司网站开通招聘栏目

快递行业人才需求的一大特点就是持续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运营网络的扩张,时刻都需要各类的人才加入到公司来共同成长,在企业的官方网站上开辟招聘专栏,根据公司每一阶段发展的需要,及时将人才需求的信息在招聘专栏里公布,在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人才需求信息,以使更多的人才能够及时地获取相应职位信息,以吸引这些人才加入公司。

4、与大型招聘网站进行合作招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深入,网络招聘也成为除传统媒体招聘外高效的人才招聘办法,快递企业可以与51job、智联招聘等国内大型网络招聘企业合作,开展长期的战略性的招聘工作。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拥有稳定的人才输送基地的企业也必将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南京地区快递企业应积极与职业院校联合协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灵活方式在南京的高校中建立一批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这对于快递企业和整个行业来说都将会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努力打造优良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对自己存在和行为价值的认同感,使每个职工都能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能够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快递行业作为一个纯的服务性行业,有着一般服务性企业所不同的特点,即服务就是产品,快递企业在向客户销售“产品”时,也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递给客户,显然一个包含着优秀企业文化内涵的“产品”更能够让客户觉得满意,在获得客户满意的同时,快递企业员工也同样能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

1、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公司最高发展战略

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的专家在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连续的跟踪研究后,发现世界500强的公司之所以胜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给企业注入文化内涵,凭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保持百年不衰。目前南京地区的快递企业很多是加盟性质,在业务开展时存在着区域承包现象,有时候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往往出现“百花齐放”的场景。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企业高层领导有广阔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战略抓手,适当地调整经营策略,为企业文化的培养提供土壤。

2、建立体现自身特色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进行业务开展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快递企业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价值观,并使这种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里,使这种价值观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目标,让他们明白这是自己的事业追求,而不是简单的一份工作。

3、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国际快递业巨头——联邦快递有一条经营理念就是“员工——服务——利润”,它认为:只有公司对员工多关心,为员工的切身利益多考虑,为员工发展和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员工才会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客户在得到这种优质服务的同时会对公司产生更高的认可度,进而可以使公司获得超额的收益;公司在获得超额的收益后,将一部分利益回馈给员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联邦快递正是凭着这种真诚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快递企业,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南京地区快递企业认真学习。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目前南京地区快递行业里很多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有不少快递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很多企业薪酬标准制订得非常混乱,有的企业就只给员工提成,其余任何福利待遇都没有,这种情况会极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快递行业的快递发展,企业需要反思以往的简单薪酬模式,构建出多元化的科学的薪酬体系,从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其努力工作的动力,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服务水平。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全面薪酬理论来建设快递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不应该仅仅是纯粹的货币式的报酬,它还应该包括除了物质以外的其他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和谐的同事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舒适的工作环境,丰富的学习时间,公平的晋升机会等因素也应该都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

快递企业在制订薪酬方案时,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地考虑问题,不能只强调基本工资+提成,还要考虑到医疗保险、奖金、加班工资、福利待遇、交通补贴、额外津贴等因素,对于企业的核心员工还可以适当地给与股权分配,让他们与企业共命运;在制订薪酬制度时,除了考虑到以上物质报酬外,还应考虑到员工培训和晋升、带薪年假、子女上学、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和私人空间等非物质因素。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模式

目前南京地区快递企业中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直营,一种是加盟。直营的公司发展相对较好,一般会有基本工资+提成+五险一金+年假+各种福利的薪酬模式,给于员工的待遇也相应较高;对于加盟企业来说,很多业务都是小老板承包后再进行业务分包,对于接受分包业务的员工来说,他们的薪酬待遇很难得以保证,因而这些企业的员工对薪酬很容易产生不满意情绪。

在2000年左右,顺丰快递公司经过系列改革,把加盟合作的网点全部转变成为了直营网点,总部直接对各地分营业点进行领导。直营方式让顺丰快递公司迅速成为了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直营模式下,快递企业可以对所有员工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通过统一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客户回报;在得到更多客户回报的基础上,也能够给与员工更多的薪酬待遇,从而让更多的员工(下转第41页)(上接第23页)满意度得到提升,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于此同时,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一致、荣辱与共的关系,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员工的稳定性和对公司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快递协会.快递行业发展十大趋势[R].北京:2011.

[2]杨蕊蕊.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3]曾层.从全面薪酬角度看民营快递企业的员工激励[J].企业物流,2011.

[4]高静娟,王莉.民营快递企业文化的打造[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姜堰;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Abstract]To promot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my area to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angyan, but als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e of Su, important basis of span development" and strong support. But in the new stag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rom the need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ity, from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uto parts industry in our region is gradually weakened, the relative lack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all kinds of challenges and pressure from external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us accelerating the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mminent.

[keyword] Jiangyan auto par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 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促进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姜堰工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崛起苏中,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区委党校紧紧围绕这一重大议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到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认为,我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助推了我区工业化中期的进程。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而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与日俱增,因而加快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姜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成长壮大,已成为我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姜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主要产品有轿车齿轮、变速箱齿轮、重型车齿轮、小缸径柴油机、汽车铸件及汽车轮毂电镀等,重型卡车轮齿占国内市场70%的份额。目前拥有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供给国内几乎全部重卡车型及乘用车、轻卡和工程机械企业,其中我区所产汽车齿轮占国内重卡齿轮市场的60%、乘用车市场的40%,其从业人员占国内全行业总数的6%以上,销售收入占10%以上。

今年一季度,汽车零部件行业受市场行情影响,我区轻型车和高端零部件企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太平洋公司1—3月份完成纳税销售1.23亿元,增长27%,一拖动力机械完成纳税销售9942万元,同比增长24.2%。但重型车和工程机械齿轮有所下滑,1-3月份4家重型车和工程机械齿轮生产企业完成纳税销售1.94亿元,同比下降26.2%。7家成长型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现价产值4.4亿元,同比下降22.9%。

分析我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业规模偏小。我区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仅为7家,占总数的4.1%。这表明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应适时转型升级。

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中高档轿车和客车的部件生产所占比重小、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产品,即汽车关键部件。我区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做的产品在产业链上来说大都是汽车零部件的二、三级配套,产品仅仅集中在齿轮、曲轴等一些单一的零件上,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关键部件总成产品的企业不多,突显不出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三、纳税贡献不够大。2012年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纳税除太平洋精锻等少数几家企业呈现增长外,其余均呈现负增长。一季度以来汽车零部件产量逐月下滑。下滑幅度呈放大趋势,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四、分布散。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分布以开发区和华港为主,其余乡镇有零星分布。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一些乡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群效应不明显。

五、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二、我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全面分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对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和先进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以下突出困难和问题:

1、转型升级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调研中,一些企业普遍反映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要素紧缺,这实质上反映出依靠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粗放增长理念尚未根本改变。对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缺乏足够的忧患意识,抓机遇、调结构、促转型的紧迫感还不强。少数企业还没有把加快项目建设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2、是生产成本更高。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企业人均劳动报酬增长,工业用地平均出让价格上涨,加上汇率影响,成本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用工成本连年增长,资金成本翻番,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品利润率已降到不能再降,。两年前,一名工人的月薪在1800元左右,今年已涨到2500元以上。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工人可能会很快跳槽。

3、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

我区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基础薄弱、原始资金不充裕,企业曾经凭着“一块地、两台机器、三五工人”,就能“四季发财”,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热衷于追求短平快效应,盲目将企业发展重点单纯的放在规模扩大和人员增加上,对于科技投入、技术改造项目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科技投入和专利技术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的重要性,以致传统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此外,汽车、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的下滑,也导致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大量企业失去下游市场支撑。如此众多因素叠加,让我区的中小企业顿感压力倍增,尤其是那些无品牌、无技术、无管理、无渠道的小企业,日子愈加难过。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难以将精力和资金集中到自主创新、产品升级上,正如调查中个别企业反映的,“创新缺少动力,转型没有魄力,升级缺乏能力” 市场竞争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产品必须不断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含量,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技术人才,否则产品就没有利润,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4、是人才短板效应制约传统产业发展。

总体上看,传统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层以家族成员为主,他们目光不够长远,思想保守,缺乏开拓意识,管理模式陈旧,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重视实用型熟练工人,对技术型、研发型高端人才作用重视不够,产业中像每年聘用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的企业寥寥无几,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进而影响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5、是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问题。融资难,被认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常资金需求无法完全满足;二是资金成本已经高过利润;三是在关键时刻,有些银行却加紧催债,无异于“釜底抽薪”。由于绝大多数传统产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稳定性差的特点,甚至有些传统产业还存在管理薄弱,信用缺失等问题,加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大多实行“慎贷”策略。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仍然存在。

6、是政策支持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应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有所降低,平均每年扶持企业比例较小,且均属规模以上企业,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技术改造补偿奖励力度不够。此外,我区有关部门对相关政策落实不够。

7、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区在扶持、服务传统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全区“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后,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但总体看我区致力于服务传统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如科技服务尚未走上产业化道路,金融服务缺乏区域性中心,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总体上难以满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融资担保、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影响了企业转型的积极性。姜堰处于工业化中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姜堰工业经济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产业层次不高不优、产业特色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已经充分暴露,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传统产业经过科学合理的转型升级,同样可以发展成为特色主导产业。

三、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产业支持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性。

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更新,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着力培植税源经济,提高产业发展的税收贡献,做到绩效优先、实惠发展。着力培育发展品牌亮、实力强、有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十强企业和重点企业。同时,对于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成长型的企业,由区政府严格把关后给予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抓住国家鼓励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以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占居新兴产业制高点。支持发展环保动力电池、节能电机、变频驱动、汽车电子等关系整车技术性能的关键零部件。确保上级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

(二)加快项目建设的步伐,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结构

项目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议我区抓住汽车产业的汽车动力、汽车控制、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的关键零部件和缺失环节,加强项目招引和实施,做强做粗产业链。项目布局要重集聚。在区级层面谋划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将配套领领域向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该园区集聚。增强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较大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便于企业加强合作,抱团闯市场。适当撤并乡镇工业集中区,特别是对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发展乏力的,建议不再新布局项目,现有项目也应逐步迁出,将腾出的土地指标用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三)加快政府服务企业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宽松环境。

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和保障。

1、土地方面,坚持争取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清理闲置土地,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用地。

2、金融方面,鼓励重点传统产业领域内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组建行业性担保公司,为行业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银行贷款决策要考虑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当然融资难并非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一般资金链不会轻易断裂。既要抓好政策的落实,拓宽融资渠道。又要鼓励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3、人才方面,虽然我区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但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和奖励政策不够完善。建议我区制定出台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和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在进一步完善招引政策时,要重点解决人才住房、生活设施配套、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当前我国企业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拐点,迫切需要加大对企业培训的投入。我区传统产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很低。一个企业培训经费若占职工工资总额不足3%,这个企业很难有竞争力。为此,提倡企业与国内高校广泛开展院企合作,联合办学。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培养,对口培训,鼓励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层、研发团队和一线产业工人的素质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强企。我区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意识,引导学生就近就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4、要优化服务导向。

目前,我区有相当一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处于传统、低档次单一化的制造商状态,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不强。难以适应日益先进的零部件采购流程。政府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息网。逐步完善提升网站服务功能,为我区传统产业等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搭建一个信息平台让企业引进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与整车厂实行信息化対接,在实时信息化的快速传递和处理的基础上与整车制造商确立充分互动和协同分工的关系。在当今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主要以机械技术生产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仅单纯依靠机械技术创造产品附加值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迫切需要通过精益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效 ,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收益拓展新的空间。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需求分析

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确保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办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间,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开展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预测的调研活动。针对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故此次调查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尤其是乌昌周边中小企业。

一、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研对象

分三类:一是结合会计专业老师所服务的企业,开展调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双基地”进行访谈;三是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放问卷,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企业共126家,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访谈企业17家,访谈人数46人;选取近三年毕业生150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访谈21人。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调研目的:了解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了解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银、仓储管理等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财务人才结构现状,以及具体财务岗位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情感和经验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同时了解会计行业企业未来5年经营趋势对财务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新变化。为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

调研内容:一是新疆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二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三是会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财务人员、历届毕业、双基地企业发放问卷,了解企业对毕业的反馈、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毕业对学校设置的课程及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2.访谈法:分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重点选择了万江财务、宏叶税务师事务所、宏昌事务所等五家单位,进行了访谈;二是毕业生层面,重点选择2010届、2011届、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体会,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反馈。

3.专题讨论和资料查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针对问题,学习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研讨对策。

二、新疆会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强调“五化”要同步发展,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合理的财务分析,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013年,自治区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工商职能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公司非货币出资方式”和“放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条件”等意见为全区企业总户数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仅2012年,全区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了9.3%。按近五年企业平均每年8%的递增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1.1万家,至少配备2名财务人员,每年新增财务人员缺口至少2.2万人。从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已达到20.4万人,2008年的人数是16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 000人,年需求缺口达1.4万元。根据天山网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学历培养的财会类毕业生总数为3 000人,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比例不到50%。可见,财务人才供不应求,存在近万人的缺口。目前,财务人员结构中,汉族占到85%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5%。少数民族财务人员匮乏已成共识,南疆财会类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从新疆地区企业需求来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酒店服务人员位居第一,营销人员位居第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位居第六,同时,根据日常教学实习及外联活动中接触的信息看,企业不断向学校要会计类的毕业生。由于我校实行“2+1”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学年学生通过财务公司为期2个月的“会计孵化”即可“双向”选择就业。多年来,大三时,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区“五化”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会计类人才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同时,会计职业以其稳定性、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而凸显其职业的优越性。近五年来,会计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根据企业用人的分析,会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业务上突出学生的“专”,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开办高职会计专业,满足我区中小企业增长对出纳、收银、记账会计等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数民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46位财务骨干的访谈,当问到“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仅有11%的企业选择高学历,89%的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品德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可录用。这一点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招聘财会人才时,不再把学历当作录用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一般要求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当问及“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所有访谈企业都谈到了应当加强实践经历,至少在毕业前有过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工作经历,且三年培养中实践不能断线,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方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位是会计工作经验,然后依次为:财务核算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沟通能力、税收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需要复合人才,随着企业核算规范化,业务的互相渗透,监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单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访谈企业用人现状结构分析,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出纳(37.3%)、会计核算岗位(46.3%),少数会在收银岗位(5%),还有部分在审计、营销、仓管等岗位(11.4%)。可见,高职职会计专业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出纳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近三年150位毕业生跟踪调研,调研方式采取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访谈了21位毕业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占48.7%)、出纳(占33.6%)。这两个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其次是收银、营销、其他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对拓展岗位培训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就业面。

(二)毕业生薪酬标准调研(见表1)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月平均薪酬为2 340元左右,从上表可见月薪1 800元以下的占16%,在1 801―2 500元的占61.3%,在2 501―3 000元的占15.1%,在3 000元以上的占7.6%。这与就业的环境以及学生职位有关,我院培养的学生65.5%就业于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地区是新疆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学生多数在会计助理、会计员等初级岗位上,处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底层。担任财务主管等中级岗位的人员较少。

今后,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关注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努力缩短学生职位升迁的时间。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新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对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上深化改革,凸显高职特色。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新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中的微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必备文化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从事出纳、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一线财务人员。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开放办学。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依托财务中介公司,基于“会计工作能力需求、会计行业准则要求、学生认识规律、高中职教育规律”,将会计职业技能要求与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实账演练”相结合,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财务人才。

(三)凝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组织校企骨干、职教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研究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职业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职业发展阶段,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了本专业96项具体职业能力项目,为今后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详见表2所示。Z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3]李中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调查[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篇4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调查分析

一、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从用人单位、学生及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用人单位部分包括2008-2011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学生包括2008-2011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国家政策包括国家,特别是湖南省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调研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等三种方法。调研教师通过实地走访用人单位或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用人单位或学生的现状、对会计专业教育的满意度等;调查问卷分为用人单位填写和学生填写两种。共发出调查表1 256份,收回调查表 1 247份,涉及湖南地区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共计231个单位。调研内容具体包括: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湖南省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等内容。

信息搜集部分包括往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及国家经济教育政策信息。国家政策信息主要搜集了《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2010年财政部制订并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这为笔者所在学院的会计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据。

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一)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在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会计专业人才列入“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人才建设的重大工程,在国家人才规划中被多次提及。其直接提出的有4处,涉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有19处,整个人才规划纲要达23处。会计从业人员总数在2010年年末排名前十名的地区与2010年GDP排名前十名的省市大致相同,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3,再次印证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客观规律。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有关资料显示,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员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万会计从业人员。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近1 400万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意味着全国每100人中就有1名会计从业人员;初、中、高级会计师数量也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417万人取得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湖南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达到52万人,拥有初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15.52万人,初、中、高级会计师占全部会计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9.8%,可见,这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

毕业生去向及工作的企业情况如表1所示。可见,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中小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应该向着重培养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转变。

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就业不久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出纳、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核算类岗位,而且一人多岗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可见企业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财会课程的学习,还应拓宽课程设置,使学生掌握管理、决策、英语、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湖南省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及分析

该部分主要涉及会计专业中职培养和高职培养两方面,中职培养的调研重点放在了解其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上。高职人才培养调研方面,针对湖南省43所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这也与省技能抽测会计相关专业口径一致,具体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审计实务专业、统计实务专业。这些院校2009-2011年三年的招生计划数据中,除去两所院校数据无效外,其余41所院校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招生情况良好。18所院校招生计划规模近三年呈增长趋势,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44%,会计及会计相关专业近三年在湖南省的招生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规模效益明显,招生规模大的院校招生情况相对稳定。招生计划规模近三年呈增长趋势的18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规模在近200人或以上,其中有7所院校年招生人数在300人或以上,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年招生规模接近1 000人,招生规模越大的院校招生情况相对越稳定。

(四)行业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利用本次调查的资源,笔者分别收集整理了近三年的人才招聘文案,涉及通过公开招聘途径引进人才的各行业人才需求,其中涉及高级会计人员招聘文案、中级会计师招聘文案与初级会计师招聘文案各100条,分析结果如下:

1.行业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层次要求。表4说明,一般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以专科及以上为主,然后依次是对工作经验、职业道德、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熟悉法规、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2.业务素质要求和具体能力要求。收回的答卷涉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各单位普遍设置的岗位是出纳,其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岗位及其他岗位,招聘中最看中的会计毕业生的能力是会计人员的日常会计操作能力和工作经历。企业对以下五个岗位的需求数量阶差比较明显,分别为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会计管理岗、财务管理岗以及会计监督岗,其岗位数分别为231、180、140、98以及15。实务界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项目需求增多,对会计操作层面的能力需求有所下降,对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具体地,业务素质要求包括: (1)需要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企业普遍认为财会人员应重视自己的职业声誉,自觉树立并遵守超过社会一般水平的道德水平,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要具备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能从实践中摸索,积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主动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做到账目清楚、记账算账、内容真实,报账手续完备,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能,不断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优秀的财务应用软件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不必要的差错,财务人员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能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灵活运用EXCEL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财务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3)具有广泛知识面、综合性的人才后继发展能力更强。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会计人员仅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只有涉猎广泛,才可能从简单的数字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只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金融、证券等知识也应熟知。

能力要求包括:(1)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会计这一实用性学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解决宽口径培养与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之间的接口问题,为社会输送第一线即时需要的税务会计、电算化会计、审计等直接人才,尤其是在当前财会人员社会需求量和供给量均较大、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3)突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与企业内部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众多部门,以及与外部银行、税务、审计和其他企业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工作成果的好坏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以及平衡协调能力。X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文章根据五年制高职会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深入企业、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分析了行业会计人才的发展状况及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及层次,岗位技能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培养规格及职业面向,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群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贯彻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要求,结合学院会计专业群建设的任务,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群建设的紧迫性,坚持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主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项目化课程结构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着眼调结构、促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会计岗位群的设置、岗位群职责、岗位群对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结构的需求变化,为会计专业群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二)调研对象

1.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

2.会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选取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地区以江苏省居多,毕业生选取2014、2015届学生。

3.同类高职院校,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南京高职分院、常州刘国钧分院等学校。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群2014、2015届毕业生,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主要了解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及具体职业、专业相关度、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同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后续招聘计划。

2.访谈法。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同类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进行,和企业负责人主要探讨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安排、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主要探讨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方法、路径,课程改革的方法、校企合作的方法,师资培养及技能大赛、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有107万会计人员,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大约在35万人左右,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只具有从业资格,预计到2020年,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160万,初级以上职称的将达65万人,为江苏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会计人才基础。从五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来看,主要面向的就是培养初级及以下会计人才,空间很大。

(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5年以来,商事改革红利持续放大。据江苏省工商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江苏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106.5万户,同比增长12.8%,增幅迅猛,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含分支机构)601.17万户;据徐州市工商部门统计,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9 834户,截至2015年底,徐州市市场主体总数已达473 064户,每年新增的企业数以万计。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从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方向,一是对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会计从算账报账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二是对于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会计服务公司进行记账,于是产生了大量的会计服务公司,公司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帮助企业记账及申报纳税,侧重于基本税务知识的运用;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这类企业主要从事审计、咨询、税务策划服务。根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学生主要就业的对象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会计服务公司。

(三)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现状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会计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会计职业岗位属于管理性岗位,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素养综合性要求高的非第一线技能岗位,是企业技术管理岗位。(2)会计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密切,国家经济政策、单位经济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会计行为的变化,会计职业的知识更新快、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强。(3)会计职业入门资格要求严,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过关率严格控制,并实行每年继续教育年审制度。(4)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与职业道德要求高,会计岗位是管理层面岗位,工作对象既要核算监督各类经济活动,又要面对企业内外部的复杂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四)会计各核算岗位技能能力分析与课程选择

1.会计收银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商场和超市调研中看到,大多收银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收取货款,严格遵守唱收唱付的原则,并主动、热情地回答顾客。对会计收银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开具发票的规范要求及对收银机、点钞机、税控机等操作的熟练应用。(2)对假币的快速识别。(3)与顾客沟通的能力、交流、口头表达能力。(4)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要做到诚实、信用、操守第一。

主要对应课程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收银岗位实训、会计职业素养等。

2.会计出纳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对企业会计出纳岗位的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会计出纳岗位人员的选任十分慎重,企业注重选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复核原始报销单,登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2)对库存现金确保完整无缺,对于超出库存限额规定的现金,及时解缴银行,如有发生被偷盗等情况,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3)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禁出纳人员白条顶库和坐支,不得套取现金。(4)注重对出纳人员的日常性工作监督,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行银行预留印鉴与支票分开保管,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对日记账进行抽查,对现金不定期地抽查盘点等,确保现金的安全、完整,起到事中的监督作用。(5)熟知有关的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等方面知识。

主要对应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货币资金核算)、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3.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是实施存货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岗位,是企业培养会计的重要场所,而不仅仅承担保管员的角色,其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认真验收入库,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类别、型号、规格,做好材料账的登账工作。(2)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收发货物,执行收发制度,及时反映库存物资的动态信息,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委派采购人员组织采购,仓库管理人员验收入库、填写“材料入库单”,质检部门进行质量鉴定,出示质量检验报告,财会部门审核材料发票等有关票据,经主管领导批准,承付货款。(3)库存物资做到物、账、卡、资金四相符,确保安全生产。(4)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做好库存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只注重材料收发凭证的填制,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以及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的核算,缺乏对材料采购与保管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的讲授,学生也缺乏对材料计划员、采购员、验收员、稽核员和保管员岗位职责的了解,不懂得按程序进行材料收发业务操作。主要τ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存货核算)、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4.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会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企业对往来业务主要技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根据销售客户档案建立客户财务信息档案,关注债权类账户和债务账户容易出现的问题,防止企业高估应收款项,低估应付款项。(2)应收账款的检查和监督,对应收账款所附的原始凭证要相互验证核对,验证所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3)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报告,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当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款项较大时,要判断是不是企业为完成产品销售任务、出现盲目的赊销行为,造成大量的款项收不回来。目前,各企业都有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严控赊销行为。

在会计教学中,平时过多地注重债权和债务的核算教学,对债权债务的管理与控制讲解较少。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实务、会计应用技术实训等课程。

5.固定资产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固定资产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固定资产取得重点关注:取得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明确、计价是否正确,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卡相符。(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是否按规定计提,计提方法选择是否正确。(3)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控制,核算是否正确。(4)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盘亏、报废、投资、销售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6.薪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薪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会计工资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发放标准的核定工作。(2)审核工资计算表,报请负责人审批工资计算表,会计提工资、发放工资的账务处理及代扣“三险一金”、 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月末计提“五险一金”、职工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的账务处理。(3)理解职工的范围,职工薪酬的构成,熟悉薪酬发放的业务程序。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薪酬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7.资金管理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资金管理岗位调研时注意到,资金管理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税收筹划等具有高素质企业理财能力。(2)拓宽对国家财经法规、税收制度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融资工具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方案的选择。(3)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能及时办理银行贷款、还款及付息等基本业务,为企业培养出理财、筹资方面的专家。

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重点加强。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资金管理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8.总账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总账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总账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七个方面:(1)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2)指导会计人员做好记账、结账和对账工作。(3)定期对总账与各类明细账进行结账,并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对账,保证账账相符。(4)月底负责结转损益类账户,并据以登账。(5)编制财务报表,编写附注,进行财务分析并上报高层管理人员。(6)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为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相关财务数据。(7)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建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总账核算岗位)等课程。

9.成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在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成本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优化成本决策,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尤其注意不要将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控制计入成本。(4)建立并落实成本责任制度,将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

主要对应课程为成本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三、招生就业与用人规格分析

(一)会计专业是传统热门专业

会计专业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适用行业广泛、在职场中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较舒适等优势,因此,一直广受考生家长青睐,每年报考人数众多,是传统热门专业。由于长期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生源充足、稳定。以我校2015年会计类专业招生为例,徐州市五年制高职专业最低招生分数线为400分,我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分数线为460分以上,采取了限分限人的措施,从而也保证了该专业的品牌质量。除此以外,招生生源还扩展到江苏省以外的五个省市、自治区(山东、河南、内蒙、安徽、等)。

(二)就业方向中小微企业是首选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事务所及会计服务公司。但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中小微企业是首选,一是这类公司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二是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对会计需要量大;三是主要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难度较小,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不高,但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较全面,便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整体情况较好,但学生收入不高,低层次就业严重。但应该看到,会计行业更加注重经验,持续性较好,这也是会计专业每年招生量大的主要原因。

(三)江苏省中小企业用人要求分析

在学历要求的调查中(见表1),需要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5.06%,需要本科学历的占30.98%,需要大专学历的占41.16%,这意味着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存在着较广阔的就业市场,学历对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收银岗位外,一般会计岗位都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四、调研结论

经过调研,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财经教育办学的主体非常多,几乎达到了“无校不财”的程度,但如何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财经教育改革调整的方向。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业面向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是培养面向中小微企业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就业岗位有:中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人力资源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岗位及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记账人员岗位。

(二)人才培养途径

1.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课独特育人优势,把育人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实现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构建“会计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色是将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通过徐州鹏程财经职教集团,整合优质企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定期到企业实践,把企业文化、敬业守信、崇尚劳动、创新务实的精神与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增强本领、服务企业的理念,增强职业责任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毕业后直接就业。

(三)教学改革建议

1.构建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所谓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岗位群工作领域,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时,由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公共课程严格执行省指导性方案规定的课时,会计专业群基础课程主要满足各专业公共需要的培养,按照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最基础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应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录入、点钞、珠算)、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等四门课程,它实现了各专业底层共享,同时该课程体系将学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有机融合,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既能满足其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取从事会计职业的资格。专业群提升平台则是以会计专业为核心和基础,其他都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拓展的特色专业,因此首先应该学习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底层共享。

“模块”是根据会计专业群中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领域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领域“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充分考虑专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烙印,实现中层分立。同时,会计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不再是平行的线性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相互沟通和支撑,通过会计核心专业的带动及各专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在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以后,根据学生升学、就业、考取证书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要,开设选修课程,实现高层互选。

2.充分考虑“互联网+”的影响,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互联网+”将倒逼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育更应以人为本,以知识的应用为本,以工作实际为本,通过搭建平台,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搜集与开发优质微课资源,用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翻转课堂将成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也要注意,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虽然学习的广度有所增加,但深度却大大折扣,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形成,但它对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促进教育的评价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思路,打造“云实训”平台,为智慧教学提供平台。“互联网+”新思路建设打造省级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实现软硬件的跨界融合。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学生统一用户登录,方便又快捷。教师登陆个人教学空间,学习任务、制作数字化资源、搭建实训及作业平台、构建智能化考核系统、解决学生实时提问;学生通过登陆数字校园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学习教师在“云实训”平台上的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及作业任务,实现自我检测,实现在“云”上的便捷学习。“云实训”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教材通过PPT课件、动画视频、流程演示等现代化的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及选用相应的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并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修正,最终达成技能教学目标。X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1):72-74.

[2]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16.

[3]张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2):120-121.

篇6

本文分析了现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了四环相扣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以及学校编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不断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2 职业岗位分析

2.1 主要就业行业领域分析

A院校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根据东莞产业结构布局、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A院校会计专业将主要面向生产制造业(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和商业服务行业(批发、零售、餐饮、酒店、税务服务、会计中介咨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2.2 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和需求情况与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调研结果,结合人才市场财务岗位招聘要求,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将主要面向生产制造、商业服务、会计中介服务等行业从事会计助理、往来会计、统计员、财务文员、办税员、收银员、会计、税务、出纳员等财务基础性岗位就业。

2.3 培养目标

构建“双元联动,双向融合,三个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会计助理、往来会计、统计员、财务文员、办税员、收银员、会计、税务、出纳员等岗位,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中职会计毕业生适合从事基础型、协助型岗位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的企业财务人员的深入访谈,企业建议中职会计毕业生可从事收银员、出纳、往来会计、费用会计、办税人员、会计、审计助理、会计助理等岗位。这说明,按岗位内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承担主办会计部分工作内容,如应收、应付、审核、办税等工作;按岗位胜任,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出纳、收银等级别较低、技能操作较易等基础型岗位工作;按岗位功能,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会计专门岗位的文员、助理等协助型岗位工作。

3.2 中职会计毕业生在岗时间短,离职比率高

通过对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数量与第二次就业数量进行对比,同时对首次就业岗位的离职时间进行分析,发现A院校中职会计毕业生岗位离职率为48%,且离职时间多为半年内。这说明,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岗位胜任情况不佳,或岗位匹配程度较低。

3.3 职业岗位群的五种分类及行业归类

通过对岗位群的研究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具有反映、监督、决策的职能,岗位主要涉及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五项主要内容。企业根据业务类型及岗位群技能要求,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的岗位工作内容重心也有所差异。

核算工作方面,主要要求核算人员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核算、利润进行核算计量能力,需要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及操作流程的基本知识;审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内部控制、财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评价的能力,需要掌握会计知识、审计准则及资产、负债等业务审计的基本理?和技术方法;税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税务人员具备办税、报税、纳税的能力,需要掌握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账务处理方法;出纳工作方面,主要要求出纳人员具备处理现金收支结算、银行转账结务及辨钞点钞能力,需要掌握出纳实务及财经法规知识;统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统计人员具备对资料及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能力,需要掌握统计知识及方法。

4 调研结论

4.1 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通过对A院校毕业生就业异动情况的调查,发现A院校毕业生在岗时间较短,离职比率较高。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普遍存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当中,一直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指导老师须帮助学生树立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帮助学生分解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短期的可操作性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改善目标。

4.2 以出纳、统计技能为基础,加强核算、税务技能培养

通过岗位群及岗位群技能调研,会计岗位主要涉及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五项主要内容。审计类岗位要求最高,中职学校会计毕业生难以达到相应能力要求,其次为核算、税务类岗位,出纳类、统计类岗位要求相对较低。出纳类岗位技能涉及辨钞点钞、银行存取款、转帐结算等技能;统计类岗位涉及数据整理、图表制作、函数公式、软件运用等技能;核算类岗位技能涉及流动和固定资产、成本、社保、差旅、薪酬及利润核算等技能;税务类岗位涉及税费计算、税务处理、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等技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技能要求的难易程度,结合相应理论知识夯实技能训练。

4.3 以需求为导向,就业为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相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发现不同学校根据产业行业特点,或特殊技能要求,皆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区分,最终体现在不同的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还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都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篇7

关键词:会计服务 信息平台 商业模式

一、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界定

会计中介机构是指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介于会计信息供需方之间,为会计信息的验证、传递、交换提供服务的机构(或组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得以恢复重建,会计中介机构切合企业的需求应运而生。财务审计作为会计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之一,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广义上会计中介服务又不仅限于此。因企业的规模、行业及需求的不同,特定企业往往需要个性化的会计中介服务。一般而言,会计中介服务包括财务审计、财务外包、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和司法鉴定等。

目前我国虽然会计中介机构众多,但尚不存在一个汇总与会计中介机构信息的平台。本文所指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即基于此种目的设立,该平台不仅供相关使用者检索与查阅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也为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搭建一座桥梁,实现基于此平台的双向自由选择与业务合作。在下文中将首先分析会计中介服务的供需现状,然后逐步探讨创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二、会计中介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一)会计中介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根据实地调研和中国o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管理部门的统计资料,截止到目前,本基地内登记在册的会计中介机构共116家,其中证券期货资质事务所14家,占全体的12.1%;其他资质事务所89家,占全体的76.7%;记账机构13家,占全体的11.2%。从以上数据可知,在116家会计中介机构中,证券期货资质事务所和记账机构的数量明显偏少,占全体比重较大的为其他资质事务所,由此可以看出本基地内会计中介机构的分布很不均衡。另据上文对会计中介服务的概括,以上116家会计中介机构并未完全覆盖财务审计、财务外包、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和司法鉴定的所有领域,面对光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定需求,不一定能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

从会计中介机构规模而言,116家中仅有1家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武汉分所),全国综合排名前10的事务所也仅有6所(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最新资料)。就会计中介机构服务的特色而言,针对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工商事务、外包财务总监等具体业务也呈现出“大所”不愿承接,“小所”不很精通的现状。另从会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持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含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的人数来看,亦呈现出“大所”过分集中,“小所”零星稀少的现状,行业整体的执业质量难以保证。

综合而言,当前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所能提供的服务仍较为单一,“大所”和“小所”之间的分布仍不协调,所提供服务的层次与种类不一定能满足于光谷企业园区的全部企业。

(二)会计中介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由于光谷企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部分企业,并回收到有效问卷100份。由于光谷片区企业主要涉及光电信息、软件、生物制药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问卷收集过程中亦考虑到此行业分布及比例,故100份问卷样本中含光电信息类企业33家,其中19家为大型企业,占比为57.6%;软件类企业24家,其中8家为大型企业,占比为33.3%;生物制药类企业29家,其中9家为大型企业,占比为31.0%;金融服务类企业14家,其中2家为大型企业,占比为14.3%。从主要会计服务需求而言,光电信息类企业主要需要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服务,软件类、生物制药类和金融服务类企业均主要需要财务外包服务;此外,软件类企业还需要财务审计服务,生物制药类企业还需要资产评估服务,而金融服务类企业则还需要司法鉴定服务。

综合以上数据可知,财务外包和财务审计仍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需求,但对于大型企业占比较多的行业,财务审计成为首选需求;而对于中小企业占比较多的行业,财务外包成为首选需求。另从上组数据还可知光谷企业园区内大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故会计中介服务的主体为中小企业。据问卷统计结果,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会计中介机构收费不合理,65%的企业选择会计中介机构的渠道为管理部门安排或私人关系;另外大型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长期合作的趋势明显,而中小企业则会不定期地更换会计中介机构。根据中小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反映,会计中介机构在拟定合约价格时并未完全考虑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区别,其服务价格虽低于大型企业但优惠的幅度不大,这明显阻碍了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影响其竞争力。

总体而言,在会计中介服务需求市场上,光谷企业园区内的企业选择会计中介机构的范围有限,供需双方在议价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在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部分会计中介机构凭借其规模和行业声誉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局部垄断,这不利于本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根据上文对会计中介服务供需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供给层面与需求层面未能实现良好匹配,即供给层面会计中介机构分布不合理与参差不齐的现状一定层度上不能满足光谷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故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统一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不仅在于汇总本片区内的所有会计中介机构,更在于引进片区外的优质会计中介机构。下文将从几个维度阐释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一)跳出固有选择圈,恢复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

从前文可知,大部分中小企业获取会计中介机构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且封闭,其选择范围大多局限于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所提供的116家中介机构;这一现状导致着企业在商议合约费用时没有主动权,同时也没有渠道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若存在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则可以较好改善此种局面,企业不仅可从该平台了解基地内所有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也可与基地外的中介机构接洽,并基于自身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从而恢复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

(二)打破“大所”的局部垄断,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在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登记的116家会计中介机构中,虽然大规模事务所的数量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但其手中却掌握着绝大多数优质客户及资源。从某种程度而言,一些“大所”已形成了局部垄断,小型会计中介机构因而更难开拓市场。一个行业若缺失了流动性和竞争,必然会缺失透明,这对会计中介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就某些特定会计服务(如财务外包)而言,不一定是“大所”才能满足需求,基于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企业可以了解更多其他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这也利于本行业的良性竞争。

(三)帮助中小企业节约成本

成本控制一直是中小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收入状况均处于较低水平,故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手段之一。当前中小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约定服务价格的方式仍以协商为主,在此模式下,由于缺乏透明化的定价依据和服务定价存在的固有弹性,部分中介机构可能基于企业对于行情的不了解而虚抬价格,这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节约成本。若存在独立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便可了解特定专业服务的参照价格,从而提升企业议价能力,节约成本。

四、建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现有条件

(一)政策条件

根据光谷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对于基地建设第一阶段的目标有如下表述,“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政府出资建设公共会计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市场化的交易,企业得到专业、优质、高效的会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互惠多赢。”由此可以看出政策导向为大力扶持会计中介行业的创新发展,目前主管部门还尚未建立此类平台,故创立此类平台是政策所鼓励的,这是其有利条件之一。

(二)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从线下转向线上,会计服务行业亦受益于此。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只能人工进行,企业在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时往往会采取就近原则。但在网络条件下,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可通过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由此在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时得以打破地域限制,能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满意的机构。故借助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帮助,企业不仅能进行跨地域地选择会计中介机构,更能跨地域地接受其服务。

五、未来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模式与经济效益

(一)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本文所指的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实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平台,该平台不参与服务企业,但为企业提供会计中介机构信息并提供与其接洽的渠道和场所。从此维度而言,其运营方式与淘宝网类似,故未来此平台若得以建立,可充分参考“淘宝模式”;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在未来业务开展中可充当独立角色,促进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会计中介机构的沟通,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从目前淘宝网的盈利模式来看,淘宝网虽然自身不卖任何商品和服务,但众多卖家通过这个规模巨大的平台获取可观利润的同时,淘宝网也获得了来自卖家的平台收益。本平台亦可借鉴此种盈利模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帮助企业找到优质的会计中介机构并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收取少量数额的会员费,从而实现本平台的自给自足与可持续发展。

(二)可预见的经济效益

在可行的商业模式中已经提到,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找到合适的会计中介机构和节省成本是本平台的主要价值之一。另外通过本平台的信息汇总,可将平台内会计中介机构进行系统评级和综合评价,其信息供企业参考。当前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企业中的绝大多数,在光谷企业园区情况亦是如此,故有效的会计中介机构评级信息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社会效益也会转换为经济收益。由于本平台汇总了会计中介机构的信息,在达到一定规模时会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借此可率先建立起会计服务行业的专业数据库,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供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校学术研究之用。总之,平台化的运作方式不仅可从目前的运营模式中获取收益,亦可挖掘出多元化的经济收益来源。

六、创立会计中介信息平台可能存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平台收费标准难以确定

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创立抱有兴趣,但对于本平台的服务收费部分企业表现得较为敏感,这一点在中小企业群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本平台建立的目的之一便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支付给本平台的服务费却会增加该企业的成本,故本平台的服务定价应小于帮助其节约成本的数额,否则企业通过会计中介信息平台挑选会计中介机构就失去了动机和意义。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市场上会计中介机构的服务定价千差万别,大型会计中介机构(如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内排名前十的事务所)与中小型会计中介机构(如国内中小型事务所和记账机构等)服务定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基于其提供服务的不同,会计中介机构会有很细化的收费规则,但这种收费规则不同的会计中介机构间亦有差异。在向企业推荐会计中介机构时,本平台的服务收费也要随着企业挑选会计中介机构收取费用的变化而变化,故本平台收费难以有统一化的标准,具体标准与尺度还需试运营时充分了解不同会计中介机构的收费后方能确定。

(二)平台创立需付出足量资金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会计中介信息平台提供服务的前提是建立会计服务行业的专业数据库。在构建此数据库时,除投入软硬件设施外还需大量的人工成本,另外维护和更新数据库时也会持续不断地发生相关费用支出;因此前期若要顺利完成构建此数据库,需有足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资金的筹集往往都是一个难题,本会计中介信息平台的创立亦是如此。故为防止创业初期资金链的断裂,应充分恰当地估计构建会计服务行业专业数据库的成本,并筹集到足量的资金。

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引入风险投资不失为一种分散风险的方法。另外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市场上尚无一家从事此类业务的平台或机构,在上文政策条件中也已提到,政府乐见此类平台的建立;故引入政府资金和寻求政府参股也是一个较好的筹资方案,同时借助政府的背景也可以减少政策阻力和保障其市场拓展。

(三)市场需求尚难以估计

由于本次调研涉及到的企业仅为光谷企业园区中的部分企业,其统计范围未能全面涵盖到全体企业,其统计结果与总体相比也可能存在差异。在分析市场需求时,虽然样本中的大部分企业均对此平台和其服务产生了兴趣,但这不一定能代表光谷片区全体企业的需求。另外某些企业对此服务的兴趣并不一定代表将来会一定购买此服务,故对市场需求的估计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一个谋求持续发展的平台,只有盈利才能保证其持续发展,而盈利又有赖于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直接关系到本平台的持续发展。故在本平台试运营阶段时不仅要逐步摸清市场可容忍的服务定价,还应逐步了解市场的总体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使本平台的服务能真正切合市场需要。此外为规避可能存在的亏损,对于估计的市场需求应测算出可实现的收入,从而通过试运营了解本平台现实中的盈利前景,为正式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注释:本文系2012年大学生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10520079。

参考文献:

[1]方新华.浅析基于SaaS模式的在线会计服务[J].财会研究,2010,09:56-57,60.

篇8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601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修订一次,但是大体是换汤不换药。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开设公共课程占比例较大,挤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例如高职会计专业第一个学期受制于公共课开设门数和学时,只能开始两门专业基础课。第二个学期通常可以开设4门专业课程,同样是受制于公共课安排只能开设三门专业课。第二,开设课程的人情因素。在修改开设课程的时候,一些老师围绕着我能带什么课程,而不是学生该学什么课程,来修改专业课程设置。第三,课程设置虽然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但是缺乏行业和企业相关调研。

1.2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每门课程都指定了大纲,部分课程还制定了课程标准,但是会计专业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是一部分在第一届会计专业招生当年设置,一部分在后续陆续补增。当时实际情况是会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平均一个人制订两到三门课程。而这些课程老师是在没有担任过该课程的前提下制订的。成果质量有待考证。第二,由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订仓促,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纲和课程标准成为摆设。不同老师担任同一门课程所讲授内容知识也因此不同。

1.3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就业质量。实践教学问题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硬件和软件不能保障,机房的日常维护影响到了正常实践教学。第二,实践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就业导向。目前会计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为嵌套在某门课程中的,通常为每门课程一个学期开设一到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形式为在教室模拟手工账或者为在机房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这种形式的弊端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

1.4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尽管学校很重视,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目前师资队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直接步入讲台,行业企业经验欠缺。第二,年轻化的队伍充满了活力,但是经验不足。

1.5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

随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就业前掌握相关会计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受制于经费,通常只购买某一种教学软件,学生就软件学软件。而不能从根本掌握软件设计及操作。另外会计电算化安排课程和课时量也不能保证电算化实践时间。

1.6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院校将会计从业证和毕业证挂钩,出发点固然好。但是一些学生因此认为只有从业证的三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其他课程都不重要。导致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不重视。

2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1改革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

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指定课程体系的时候深入行业和企业做深度调研,同时在就业学生中做相关调研。开设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建议在重新修改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时候,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该团队应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院校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制订。

2.3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尝试模块化实训。可根据学生的就业行业及岗位来进行综合实训,比如分商业、工业、金融、税务等。该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调研学生毕业后从事收银工作的占一定比例,那么在商业模块实训时,就需要购置收银机,POS机等设备。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基地,模拟连锁店的经营。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培养高质量,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暑期培训、挂职锻炼、企业顶岗、学历进修等途径实现。另外可以引进行业企业人员补充师资队伍。

2.5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力度

在会计电算化方面,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有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Excel在财务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明白电算化软件里的设计理论、方法是什么。这样以后工作中在遇到某一个电算化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