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8篇

时间:2023-09-22 15:04: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

篇1

课堂教学艺术的种类很多,例如:课堂导入艺术、课堂幽默艺术,课堂启发艺术,课堂运筹艺术,课堂应变艺术,课堂形象艺术,课堂情绪艺术和课堂愉悦艺术等。下面就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艺术种类加以讨论。

一、课堂导入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 q 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 q 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例如:在学习生字“休”时,让学生给“休”字作解释并组词,可以查字典。我原以为学生一定会按照字典上的现成答案回答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生:“休”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木”,合起来是休。一休的“休”。

师:“休”字是什么意思?

生:“一休”是人名,无需解释,(学生的回答非老师所预期的)。

师想了想,立即找到了归入主题的办法,“一休”虽是人名,但“休”是有意思的,… 大家都看过《聪明的一休》吗?

生:(齐)看过!

师:《聪明的一休》每一集后都有这样一个画面,小一休躺在地上,一只手撑着脑袋,他的师兄在远处喊他:“一休、一休!”一休怎么回答的,谁还记得?

生:(异口同声,气氛热烈)“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

师:那么“休”是什么意思?

生:“休息”的休,歇一歇的意思。

这里教师对出了轨回答,不是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去发现其中可以达到主题目标的因素,加以利用,机智引导,唤起学生的记忆,激起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答了教师的问题。

三、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

课堂教学形象艺术主要有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

口语形象是指用口头言语的语词语句和语气来描绘事物形象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声母bdqpg的形体,我教给他们顺口溜“正6b,反6d,正9q,反9p,q字拐弯变ggg。这样经过一番口语形象的艺术操作,汉语拼音变得有趣又好学。在如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还有“心”,半个锅炒三豆,蹦了一个,跳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

此外,还有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闯”字形体难记,我就在黑板上画一扇门,一匹小马“闯”进门去,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闯”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

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四、课堂情绪艺术

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

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它需要内心力量的激活和驱使。课堂上教师以充沛、高昂、蓬勃向上的情绪讲课,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精神振奋、愉悦,如饥似渴地学习,必然提高学习效率。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篇2

一、要落实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

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

1、较高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向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有贫富不移,宝贵不,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还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2、丰富的知识素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

3、较强的能力素养。未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首先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具备开拓创造能力;再次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

二、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要善于构建新的语言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取决于语文课堂。

1、课堂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课堂要有充分的阅读。阅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教师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的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3、课堂要有冷静的思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课堂要有热烈的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总是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5、课堂要有自由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产生各种的质疑。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

6、课堂要有客观的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评价应是客观合理的,而且评价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篇3

一、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等特点,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差,但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尽量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能再现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就会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自觉有意识的进行学习。要想达到此目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并寻找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渐渐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生好动,喜欢新奇事物,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善于思考,多提问,多与其他学生及教师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实践表明,课堂的有效性越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表演中获得乐趣。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看相关视屏,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小学生分角色表演等,调动小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营造开放、探究教学氛围

新课标主题就是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开放教学气氛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讲解《雨点》一课时,可以先设问学生,天上飘下的雨点起初都一样,但掉在池塘为何会睡觉,在小溪里就在散步呢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问题。

六、相信学生的能力

篇4

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教学科研相分离,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纳入语文教学科研中来,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来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问题,在努力研究与实践过后通过教学过程不断地检验科研成果。新型教师必须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过程作为科研课题的来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完善,实现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有意识对其进行着重深化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问及的问题做出总结或者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课堂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满足以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即在不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出延伸,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演”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要以了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来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学的步骤来确保课堂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总结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出合理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来实现对学生情绪的感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重视语言美。教师应当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熏染中养成谈吐文明的习惯,并在教师语言的魅力下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与道理。同时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口语的熏陶力,即在教学语言表达的口语方面要实现条理清晰,并且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有序的口语表达中受到启发,同时能在具有亲和力的口语表达中建立与教师和谐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演讲素质,即在语言表达合理的基础上善于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通过内容的扩展、表情的变化、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类型;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67-02

在我国,20世纪初即开始利用板书进行教学。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明文规定学生要掌握“黑板写法”。1914年,教育部又在《视察京师公私学校通告书》中对雏形的板书设计予以嘉许:“提示生字于黑板,俾各生轮认以引其注意,尚属得要。”80年代以来,板书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板书学会以研究板书学。著名的板书学研究者王松泉在《语文教育板书学》中提出:板书图示“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特级教师斯霞认为:“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英语)指出:“一切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由此看来,板书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成功的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不应拘泥于一个程式,而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方式。这样才能增强板书的新颖性、趣味性,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有效刺激,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的主要类型有关键语词式、逻辑要点式、结构造型式、表图示意式。下面分别谈谈不同类型板书设计时的基本要求。

一、关键语词式

设计关键语词式板书的核心要求是突出关键词。教学板书时选用的关键词应是能总领全文内容的核心字词。因而,设计这类板书时,教师要深入领会教学内容的精髓,善于概括和总结,巧妙选用词语。

二、逻辑要点式(即提纲式,要点式)

这类板书要求教师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提纲挈领的将主要内容板书出来。这样的板书能使学生根据板书要点,抓住逻辑线索,理清课文思路。如在讲解说明文时,教师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板书出来;在讲解议论文时,教师可把议论文中的论点板书出来。这样条理清晰的板书,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课文的要点。

三、结构造型式

结构造型式又分线索式、连环式、波浪式、回环式、辐射式等。A 线索式 这种形式的板书,要将课文的内容要点按照作者的思路列出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使要点紧密衔接,逐层引入,使板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孟姜女》一文,可设计板书:新婚离别――>思念丈夫――>缝做寒衣――>亲送寒衣――>哭倒长城――>又见丈夫――>撞死山石。这样使故事情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连续的印象。B 连环式 这种形式的板书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中蕴藏的关系设计成环环相扣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运用在教学内容蕴藏着层层相联的关系,且情节连接紧密,一环套一环。教师正好顺着文章的结构设计成这种板书。C 波浪式 这种形式的板书,要求整个板书设计如波浪,形象地表现出情节曲折,读者情感或作者构思的起伏,使板书形式与教学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板书:

幻觉: 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奶奶抱、飞

现实: 寒冷 饥饿 痛苦 冷酷 冻死

这则板书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美丽幻觉为波峰,五次火柴熄灭后小女孩冷酷的现实为波底,形象地显示了小女孩感情的起伏,丰富的想象以及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D 回环式 设计这种形式的板书要求教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材料,根据“启承转合”的关系设计成一种回环式的板书。这类板书直观地体现了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体现出要点之间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如《蛇与庄稼》的板书:

蛇 ――保护――> 庄稼

吃 糟蹋

田鼠

该板书反映了蛇与庄稼的间接因果关系,如在讲解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箭头,“保护”,“吃”等字闪现,则其间关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深刻。因此,这类板书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效果,将符号、箭头、着重内容闪现,从而更清晰地体现其逻辑关系。这样板书的效果会更突出。E 辐射式 这种形式的板书要求突出中心,思路扩散,造型美观,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有的课文大开大合,时收时放,但都紧紧围绕一定的核心来行文。板书以课文中心为轴心,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材料扩散出去。当课文各部分内容紧扣中心,或者课文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的联结点时,教师可设计成这种形式的板书,把表达中心或联结点的词板书在黑板中心突现出来。如《草》的板书设计:

吹又生

(春)荣 草 枯(冬)

野火烧

这篇课文以“草”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师把“草”字板书在黑板正中,再围绕“春”字分别向四个方向扩散,表达出“春荣”、“冬枯”、“吹又生”、“野火烧”,突出了“春”的主题。

结构造型式板书设计讲究多样性、灵活性。教师在设计这类板书时,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内容动态化、展现形式多样的优势,则可以突破黑板板书的局限,增强板书的教学效能。

四、表图示意式

多以表格、图画呈现板书内容,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制表绘图能力。现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教师制表绘画能力的不足。表解式,表格式以表的形式出现内容,要求做到八个字:内容精要,层次清晰。图式式、图画式是以图的形式展现内容,要求:趣味性更强些。如解说“笑”,可在黑板上画个笑脸。上文《泉水 小溪》的板书也是很好的图式式板书,讲明了泉水、小溪、江河、海洋词义的范围不同。设计这类图画式板书,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技术,因其表现力更强,变化更丰富,如一张脸的表情变化,可牵动眉毛,眼睛变化来示意,生动形象,而黑板板书只能是静态的呈现。

篇6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也做了多次改革,然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口语习作教学的基础,最新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识字写字教学部分作了变动,实行“识写分开”,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其中2500会写。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多认少写”。所以,老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特别是具备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认识到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时代在识字写字教学上要有所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变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针对很多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变化,认真研究学习新课标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识字写字教学”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变化:

一、调整识字量

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整体要求不变,但各个学段“会写”的字数有变化。也就是说,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之后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能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特别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因为,在字的音形义里面,字形教学为主要矛盾/新课标调整后,减少了第一,二学段的“会写”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第三学段,学生已经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偏旁部首/汉语拼音/间架结构/查字典等等,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一些“会写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还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新课标里,强调了“写字姿势要正确”。第一学段(1~2年级) 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教学建议部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端正、正确、整洁。书写姿势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识字写字的要求应该不同。语文教学在不断改革,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新课标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创新教学。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识字写字教学搞好的,所以在课堂上要有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就是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新课改的课堂上要有创新的胆识。课堂上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的土壤,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毕竟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也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教学切入点。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是学生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给学生做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只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再去创造。“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步,教师不要当教学的支配地位,教师可以从教学上解放出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新课改教师要有“下岗”意识,让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中越来越不重要了,这样就很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导。

篇7

一、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所建构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评价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双语教学任务。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力、语文双语教学能力等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我国的民汉双语教学,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使之能同时在本民族语和汉语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如的切换,并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本文认为,双语教学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汉语为主),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汉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2.双语教学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在《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指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唐玉光提出教学能力有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本文中教学能力即第三个层次,指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由此,双语教学能力即指教师从事本学科双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目前有许多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构,美国双语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提出了双语教师基本素养:(1)语言水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2)语言学知识;(3)文化知识;(4)教学方法;(5)课程开发和改编能力;(6)评价能力,包括语言评价、内容评价和双语教师自我评价;(7)处理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8)教学实践能力。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2]。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3]。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4]。

鉴于本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的界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双语教学能力分为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材处理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3.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心灵成长。所以小学语文双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用双语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双语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增强智慧。那么,进行双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和硬译。

4.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指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汉语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二、评价指标构成解析

鉴于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背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把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见表1)。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不仅应该具有汉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汉语发音能力和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要具有善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用汉语讲出语气连贯、层次清楚、富有逻辑性的句子;要有选择语言的能力,能区别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的感彩;要有美化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干净、连贯、正确,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具有启发性。

现在流行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对汉语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无论HSK考试还是MHK考试,均为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对于双语教师的汉语考核都有不足之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交集。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综合知识,包括文字学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文体学基础知识、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和修养;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学段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知识,包括课文、背景材料、教材结构体系,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包含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对教育理论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文书设计(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等)进行考评。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其中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汉语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指教师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能力。课堂监控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调节教学的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6):43.

[2][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篇8

我根据自己几年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语文学科教学的经验,就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应用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明显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语文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学习时,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发现问题、难以解决问题,丧失学习乐趣。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库中的现实生活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应用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对语文教学素材的收集是备课、制作课件的必备条件,而对这些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利用多媒体收集相关材料的过程,不仅为制作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还能使教师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了教学的总体走向。课件的制作是为优化教学过程、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而设计开发的。所以,教师所做的课件必须具有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整体性、创造性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收集的各种素材中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的是,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化、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刻不容缓。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运用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变得更为主动。在交流研讨中,学生不仅能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