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04: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合同管理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节能潜力;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082-04
能源(特别是石化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占有及利用应该是相匹配的;但如果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1]。我国虽然总量上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因此,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历史必然。目前,有关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的分析,多数学者以国际先进国家为标准,通过国际比较判断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潜力[3-5];而史丹以中国内部先进水平为标准,通过地区比较界定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空间[6]。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资源结构存在较大差别,一些制约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所以,笔者认为,能源效率的国别差距和地区差异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目标值,无法据此计算出中国各省区现实的节能潜力。因此,本文收集了1990~2004年各省区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模型,据此计算出各地区基于主体特征的节能潜力,为能源利用的优化配置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依据。
1 思路方法与指标选择
1.1 研究思路与方法
工业社会能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依靠能源的驱动而运行。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避免可能的能源危机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了认清我国各省区能源利用现状及节能潜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1)分析中国各省区能源利用现状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地区差异。选取2004年中国30个省区能源消耗及经济发展的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人均能源消耗、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对应关系,揭示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对应关系。
(2)从时间序列分析不同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主要以中国各省区1990~2004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案板数据,研究不同地区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用幂指数函数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以便寻找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3)不同时段中国各省区节能潜力的对比分析。依据第二部分建立的能源消耗和人均GDP回归方程,分析计算不同时段各地区的节能潜力,选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四个时段,对各地区节能潜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靠中央转移财政,在统计分析中予以剔除。
1.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从宏观和普遍的规律来看,一个地区能源的消耗是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节能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常采用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等指标。由于能源消费结构多以一次能源计算,包括了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为了统一计量和方便比较,将各种能源消耗折算成万吨标准煤。本文采用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两类指标,揭示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分析不同时段各省区的节能潜力,并将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时空变化上。
不同时段各地区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计算公式如下:
EPi=Ei/Pi (1)
EGi=Ei/GDPi(2)
其中,EPi 、 EGi分别为某时段第i个地区人均能源消耗和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单位是吨标煤; Ei、 Pi、GDPi 分别为该时段第i个地区能源消耗总量、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项研究所选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五十五年统计年鉴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其中,本资料汇总了全国31个省区在人口、经济、能源等多个方面长时间的序列数据。
2.中国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新阶段,重工业比重从1999年持续上升。由于重工业对矿产资源尤其是石化能源的消耗强度很大,导致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很大,因此,能源的消耗量及能源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依据2004年中国30个省区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万元产值能耗为指标,来定量分析能源负荷和人均GDP的关系。
2.1 人均能源消耗与人均GDP的关系
本文选取除外30个省区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GDP的数据,制作X-Y关系散点图(图1)。从图1可以发现,随着地区间人均GDP的差异,人均能源消耗量呈某种正相关关系。在财会软件Lotus 1-2-3 for Windows上,用直线方程 y=a+bx进行回归拟合,得到如下统计关系式:
y=0.9972+0.0665x (3)
相关系数R2=0.6956,相关性显著。
上述统计方程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外延性扩张阶段,人均GDP的增长依赖于对石化能源的消耗,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人均能源消耗量呈同步增长趋势。[7]
图1人均能源消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图2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2.2 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
以上述30个省区万元产值能耗与人均GDP数据作X-Y关系散点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近似于幂指数下降趋势。换言之,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万元产值的能耗较小,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反之,万元产值的能耗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区之间能源禀赋差异较大,导致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形成不同的偏离类型,因而,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在所选的30个省区中,相对落后的省区数目较多,经济发达的省区相对较少,散点在低发展水平上更为集中。所以以万元产值能耗为依据,所建立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统计关系相对偏差较大,统计方程的相关系数R2、t检验值、F检验值相对较低。因此,本文未给出其统计方程,仅说明其变化的趋势。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万元产值的能源负荷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指数衰减,并将在各省区的时间序列变化中给予定量的分析。
3.基于案板数据的中国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的统计规律
仅以某年截面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只是全国31个省区之间的横向比较,由于存在区域差异模型的精度较低,还不足以说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长期变化过程。为了准确地认识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引起万元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和省区差异,本文选取1990~2004年全国30个省区的案板数据,以人均GDP为自变量、万元产值能耗为函数,建立了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随着人均GDP增加幂指数衰减模型,结果列表如表1。从表1可看出:除海南和宁夏万元产值能耗在近年有所反弹、相关系数较低外,其余28个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随人均GDP的变化符合幂指数衰减方程,相关系数(R2)都在0.90以上。上述这些幂指数衰减曲线在技术经济领域称为“学习曲线”,反映了同一产业或地区,随着技术进步,万元产值能耗下降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我们的模拟方程基本符合“学习曲线”。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也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海南和宁夏,虽然也符合幂指数衰减、而且也基本通过t检验,但比起其他省区相关系数有点偏低,分别是0.6780、0.8391,这与该地区特殊的产业结构有关。从海南万元产值能耗和人均GDP的散点图看出,万元产值能耗在1995年后有个明显上升阶段,而2001年后又逐渐回落,这可能和海南省这一期间产业结构变动有关;而宁夏以煤炭为主产业,随着近几年重工业比例不断上升,万元产值能耗在2003年后出现缓慢上升趋势,所以模拟方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总体来看,我国各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都随人均GDP增长呈幂指数衰减,而且会趋于某一稳定值。
4.中国各省区节能潜力时空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在逐渐地下降,节能改造成就斐然,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的统计计算表明,2003年中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西欧发达国家的5~7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8]。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高耗能工业的过度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分依赖[9]。同时,重点用能行业、重点装置的能效水平仍然偏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余地。笔者认为,能源效率的国别差距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中国能源效率的水平与节能潜力,但是这个节能潜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挥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中国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些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差距也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逐步消失。所以,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内部区域差异,重点分析不同地区本身所能达到的节能潜力,来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中国内部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分配能源。
4.1 不同时段节能潜力比较分析
关于节能潜力,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相应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本文采用基于主体特征的省区节能潜力的计算方法,即各地区人均GDP每增加1千元,万元产值能耗的现实减少值。具体计算步骤为:首先,将表1中各省区的模拟方程求一阶导数;然后,利用不同时段人均GDP的值(x)求出相应的导数值,即人均GDP每增加1千元、万元产值能耗的减少量,本文以此作为各省区不同时段的节能潜力。利用上面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中国30个省区1990~2004年的节能潜力,本文主要选取四个时段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节能潜力大小将30个省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表2)。各类省区节能潜力分述如下:
I类省区:节能潜力较高,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节能潜力分别在4.81~20.50tce、0.66~1.77tce、0.26~1.05tce、0.10~0.86tce之间,随着经济发展其节能潜力呈下降趋势、节能空间减小,这类区域大部分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和能源丰富的地区,由于技术落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同时段的其他省区相比节能潜力较大。
II类省区:节能潜力居中,四个时段的节能潜力依次在1.88~4.34tce、0.34~0.56tce、0.12~ 0.24tce、0.05~0.09tce之间,从1990~2004年节能潜力也在不断下降,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段属于此类的省区无太大变化,都是一些经济中度发达的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易于引进东部的先进技术提高能耗效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III类省区:节能潜力较低,1990~2004年四个时段的节能潜力依次在0.43~1.99tce、0.04~0.21tce、0.02~0.09tce、0.01~0.04tce之间,随着经济发展这些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已相当的高,节能空间不大,此类省区主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4.2 各省区节能潜力的空间分布
图3中国节能潜力分布图
以上主要是从时间序列分析我国各省节能潜力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选取2004年截面数据做出中国节能潜力分布图(图3),着重从空间上分析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及节能潜力的地区分布。由于本文分析都不包括,但在做图时为了图形的完整性,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归入节能潜力较高一类。在做图时,我们仍然将节能潜力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0.10~0.86吨标煤属于节能潜力较高一类、0.05~0.09吨标煤居中、0.01~0.04吨标煤潜力最小,据此做出图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节能潜力较低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省区,这些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节能空间较小;而节能潜力在0.05~0.09吨标煤之间的省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内陆地区;而节能潜力较高的省区主要位于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一些能源丰富省区,包括青、贵、甘、晋、宁、吉、新、皖、陕9个省区,这些省区经济较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节能空间较大。比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山西、吉林、安徽、贵州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节能潜力较大,和这些省区丰富的能源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国要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在发展东部的同时,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其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我国内部社会的和谐发展。
5.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达的地区,万元产值能耗较低,但人均能耗较高;而经济落后省区,万元产值能耗高,但人均能耗较低。因此,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我国经济增长还处于外延扩张型阶段,人均GDP的增长依赖于对石化能源的消耗。(2)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节能措施的实施,我国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呈幂指数衰减。(3)从总体上看,交通方便、沿海、沿江的东南地区能源效率较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内陆地区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下,中国各省(市、区)均有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和可能性,但是各省(市、区)提高能源效益的潜力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中国在对各省(市、区)实施“十一五”期间能耗降低20%的目标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10-12]。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要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与技术标准。(2)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能产业,减少在能源经济效率低的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强调高耗能产业布局的能源效率标准。(3)要打破区域界线,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并运用市场机制让能源流入效率高的地区,先进技术向落后地区渗透,促进东、中、西部技术和能源的有效交流。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3BJY0088);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2007~2008年度)。
参考文献:
[1] 张岩贵.中国资源供给瓶颈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2004,(5):38-42.
[2] 周大地,朱跃中.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我国能源供求前景[J].中国工业经济,1998,(10):26-29.
[3] Lin, B.Q, 2001,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Energy Deman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istic Research, 10: 34-9.
[4]Wu J., 2002, Serious Electricity Supply Shortage in the Three Year of Tenth-Five-Years Plan. China Electric Sector, 11: 9-12.
[5] Shi Dan. On the Skepticism Regard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Viewed from Information of China's Energy Utilization [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3, (6).
[6]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223(10):49-58.
[7]孙根年,钟文静,李本庆.中国省际环境与发展关系及水气偏离类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92-96.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 管卫华,顾朝林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01-407.
[10]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0):34-40.
[11] 郭小哲,葛家理.基于双重结构的能源利用效率新指标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6):999-1002.
[12] 张琦.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2):147-153.
[作者简介]韩亚芬(1984-),女,山西文水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环境经济专业。
论文关键词:公交运营管理体系 大庆油田 两个环境 技术信息
论文摘要: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管理创新的关键,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也是同步的,在各行各业都借着科技的力量快速前进的时候,国有公交企业势必走出历史性的一步。作为矿区城市的公共交通,大庆公交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相对滞后的管理方式,试论了新形势下必须借鉴发达城市的管理经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建立和推行公交运营管理体系作为自己的突破口或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竞争能力,为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打造内外和谐的发展环境。
而今,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公交车辆的不断增加,公交运行管理方式的相对滞后,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作为城市交通的中间力量,公交企业在管理上远远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大庆市的公交线网布局是随着油田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以大庆公交总站为枢纽,多点辐射格局。随着城市发展和区域功能的完善,各城区之间缺少有效接驳,造成了线路过长,重复线路多,冷线、偏线多,公交IC卡等先进技术无法使用,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公交企业发展,给乘客带来不便。为此,笔者认为,作为矿区城市的公共交通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交通工作,借鉴发达城市的管理经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建立和推行公交运营管理体系作为自己的突破口或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城市竞争能力,为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打造内外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推广意义
公交运营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公交规划、管理、监控、电子收费以及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由营运监控调度系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组成。可实现对现有公交系统的智能化自动管理,通过调度中心的统一协调,对当前的营运状态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直观化、可扩展等特点。
公交运营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必定是管理上的一次创新,必将在创造“两个环境”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由于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应用,作为线路运营生产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调度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工艺都将发根本的变化,实现智能调度,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环境也因此得到相应改善;其次,借助于先进管理手段对线路运行状况实施监控,强调司乘人员的自我行为约束,通过系统信息反馈,及时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规范运营秩序,努力为司乘人员及乘客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乘车环境。
二、大庆公交运营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
可以说,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必将掀开公交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在建立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问题上,大庆公交公司已经有了清楚了认识,几年前就提出了建立智能调度指挥中心的管理思路,对大庆公交总站GPS系统操作平台进行改造,分别在让胡路站、乘风站建立GPS系统操作平台,以三个中心始发站为中心,管理公司所有线路,调度模式将由目前的两端调度向一端调度转变,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逐步实现集中调度,并通过公司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共享,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近年,又逐步推行IC卡路签技术,逐步取消手写路单。把IC卡作为GPS系统的补充,管理其余没有安装GPS系统的线路,一方面将此作为单车公里核算的有效手段,降低成本;一个方面通过此项措施,确保对车辆运行区间状态的掌控,解决车辆滞站、压点、超速等问题,从而提高正运率,提高线路服务质量,确保安全运营。这些思路和设想,都是与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管理实质相互一致的。
经过几年的实施运作,公交运营管理体系雏形得到构建。2010年7月份,公司在39条条件具备的公交线路上正式推行IC卡自动售票系统;同时利用GPS系统对发车、运行轨迹进行监控,既提高了运营生产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运营秩序的规范;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公布各调线路的动态信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但这与全面实现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大庆公交GPS覆盖面虽然达到一定标准,但新技术应用还不够熟练、设备操作人员还不够专业、功能开发还不够全面,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公交运营管理体系的深度推广,也因此造成了管理步伐相对落后的现状。但这些实际困难并不能成为将这一工程继续下去的阻力,相反,通过技术培训,新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资金投入的及时到位,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公交运营管理体系的全面推广应用指日可待。
三、公交运营管理体系推行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这一科学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有效实施、应用,笔者认为油田公交企业还应加强一下几方面建设:
1.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建立以信息技术中心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运行体系,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和机制完善,加快形成对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
2.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为了缩短与发达城市公交企业的差距,首先,要积极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缩短与其他城市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注重产品的实用性。
3.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首先,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扩充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市场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要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最后,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形成“事业留人”环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
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管理创新的关键,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也是同步的,在各行各业都借着科技的力量快速前进的时候,国有公交企业势必走出历史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增长管理 现金流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预警系统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的领导权一般都会集合在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身上,他们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人事任免权和决定权,在这种情况,缺乏一个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旦领导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走向衰败。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基于增长管理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他们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建立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同时能够居安思危,避免被社会的大浪潮打垮。本文主要对基于增长管理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构建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增长管理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发展
(一)可持续增长理论在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并不是很多,并且公司的固有储备资金也有限。如果中小企业不需要消耗现有的财务资源,那么销售能够增长的最大比率就是可持续增长率。利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权益比例=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期初权益)。从公式当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小企业在稳定的财务政策下,可持续增长率与资产收益率呈现出线性变动的状态。
(二)基于增长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在运营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大浪潮所推倒,为了长期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小企业需要基于增长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要以可持续增长模型权衡企业当前销售增长率的合理性,并且有效的判断企业现有资源能否支撑未来的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模型还能判断企业的赢缺。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基于增长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要用到可持续增长模型,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事实证明,可持续增长率可以详细的计算企业资金赢缺,并且对下一步的筹资和投资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才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应该发挥的功能。
(三)基于增长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运作流程
相对来说,基于增长管理的财务预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用,这个系统能够随时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应的信息和资讯,在中小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后,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运作基于增长管理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与其他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跟踪和控制警情,避免因为事态扩大化引起恶性循环;其次,要注意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现与探寻,很多的致命隐患,都是在日常工作不注意所引起的,由于长期被人忽略,最后发展成恶性事件;第三,将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以及财务预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进行全面的预警,甚至在问题发生之初就进行控制,达到零损失。
二、现金流财务管预警系统构建的发展
(一)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预警系统框架
现金流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工作,基于现金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首先要在整体的框架构建上努力,只有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框架,才能保证其他的功能得以实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保障。第一,基于现金流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必须分别研究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预警、筹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等各种预警,只有对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了解,才能避免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其次,要结合各种预警的特点,选取合适的预警指标,目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多的业务和工作模式都不健全,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能够间接的帮助中小企业完善工作,并且在很多的方面,彻底解决问题;第三,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管理预警数据来源一定要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二)从企业现金流方向构成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角度来分析,不一样的现金流量构成现金流量表示正负方向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将会直接导致现金流量结果的差别。因此,在构建基于现金流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时,必须在“正负方向”上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比方说经营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流出,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匮乏,举债经营是目前企业状态;经营流入>流出且投资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流出,表示经营、投资、筹资都能取得良好的现金流入,企业财务状况一片大好。从以上的阐述来看,根据企业现金流方向构成来详细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是财务管理预警系统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考量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标准。所以,财务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必须在这个方面足够努力,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性。
三、总结
本文主要基于增长管理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构建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发展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获得了较大的成长, 并且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当中,获得了稳固的地位,正在逐步的扩大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管理预警系统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持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过快成长,获得一个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江鹏.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J].现代交际,2009(11).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问题;对策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综合体,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OA系统、SAP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信息工具,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合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运用一个高效、完整的信息系统,可以不断提升企业效率和水平。此外,通过优化各种信息资源,还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总的来讲,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工具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分析,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顺利开展。
2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有助于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长期的进步和发展。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信息化代表着企业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2.2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企业需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企业可以逐步地完善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系统化的思想对企业进行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会被信息时代所淘汰。
2.3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性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规范的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使企业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经营运作环境,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减少企业审批效率低下、个别企业员工违法违规等问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方便其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然后对信息进行广泛的加工和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规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部门能够更加紧密的配合。
3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企业管理层只看到企业短期的经济目标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制约,企业管理层常常考虑自己的权力和自身的某些利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认为信息系统是多余的、无用的。因此,企业推进信息化改革的意愿就不够强烈,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热情不高或怀有抵触情绪,就会阻挡企业信息化的步伐。
3.2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相对独立,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共享资源,达不到信息系统预想的目的,信息工作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需承担很大的系统维护和基础数据输入工作,信息化建设没有发挥出功能和综合优势。与此同时,基础数据的录入存在大量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导致业务人员时常抱怨信息系统的繁琐,对信息系统会产生抵触情绪。由于企业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共享有效的信息资源,关联度不强,从而形成了信息的孤岛。
3.3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
一些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职人员来开展信息化工作,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兼职人员在处理信息化工作。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部门设置完善,专业信息人才通常认为大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好,从而会优先选择进入大企业就职。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和专业化的技术指导,信息化整体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更欠缺。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因此很难实现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总的来讲,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
4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领导层重视信息化建设
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只有管理层积极参与,信息化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在推进管理信息化项目时,管理层需要及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合理地安排岗位分工,提出具有全局性的观点和计划。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讲,管理层需要重点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情况,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考量,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此外,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时,管理层需要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4.2积极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
只有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才是最有用的资源,但企业都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尽量做到各类数据的及时、客观、准确,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并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例如对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和SAP系统进行集成,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企业在选择系统软件的时候,最好是选择相同或者类似软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可以提升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方便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3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可以出台有关的配套方案,给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给予相关的住房补贴、协助解决配偶工作等,帮助信息化人才解决一些后顾之忧。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各种信息技术,培养大量熟悉工作流程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广西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
一、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自上世纪70年展至今,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通过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所建契约的模式,综合利用一种能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与技术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客户提供关于节能诊断、评估、融资及改造等活动的一体化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实现了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和社会的三方共赢,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以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商务模式的节能服务新兴产业。
国外的合同能源管理是凭借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技术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的形式,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方案改造、节能设备采购、节能过程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或者协助客户寻求第三方所需资金的形式,来负责融资并承担技术和财务风险。同时在合同期内按合同规定,将部分投资从因设备运行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从而为客户实施和管理节能项目,以获取相应的利润,并在合同履行完成后将节能项目交付用户无偿使用。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也可作为一个中介者,在提供服务时只需做节能量担保,收取一定的中介费,融资则由用户自主进行,全部节省费用归用户所有。节能服务公司依靠自己的专业优势,有效降低客户的能源消耗,从而分享节能效益并获得利润收益。正因为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投资少、风险低、节能好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并逐步从欧洲、北美等国家与地区向南美、亚太地区过渡发展,正成为推动世界节能减排进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结构却不合理,浪费严重。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国内大量存在,市场调查与典型案例研究也表明,目前能源用户中依旧存在大量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支持的节能利用措施项目。在政府倡导下,我国于2003年12月注册建立起中国节能协会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多年来,通过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模式,我国已经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的节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全国共有约782家节能服务公司,累计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项,总投资287.15亿元,实现总产值836.29多亿元,年节能能力达到1064.85万吨标准煤。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窗口,产业低碳化发展将是未来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南宁糖业、百色铝业、柳州冶金汽车制造业、桂林生物医药业、北流陶瓷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产业集群特点的区域经济形态。但目前的产业结构却仍显得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过快;节能减排能力与手段欠缺等。此外,广西区内的节能服务公司相对来说仍比较少,仅占全国的1/90。所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引进完善,能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低碳化发展进程,从源头上改善能源利用结构,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二、广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政策约束力低,相关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广西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上不断加大力度,而且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也逐渐增多。2010年12月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的申报条件、申报范围、申报要求以及奖励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也制定了扶持政策。同时,2011年底广西发改委已组织了四批节能服务项目去申请国家备案,对全区共27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然而,一方面,由于这只是区域性政策,尚不具备法律效力,缺乏强制规定与强制执行的行政命令,对企业的约束力较弱。另一方面,配套措施跟进不到位,有些甚至欠缺操作性,在财政税收补贴上仍缺乏力度,金融服务的明确性及适用性仍不具体,商业风险和成本居高不下,弱化了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动力,在政策执行上也显得力不从心。
2、节能服务市场深广面不足
广西政府部门虽然通过政策的制定与互联网站的开设,将广西区域性的节能服务推向市场,但整体来说,宣传力度仍显不足。由于信息流通不顺畅,企业与金融机构双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都将增加。在采购市场上,由于广西采用的节能设备很大程度上依赖其他较发达省市或者进口,所以设备生产成本的变动及更新周期的缩短都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节能服务经营。此外,世界能源价格的波动也会对企业节能服务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在服务市场上,广西区内的大型国有及合资企业仍是开展节能服务的重点,中小型企业迫于竞争及成本的压力,节能服务的意识与合作度仍有所不足,同时政府机关与公共事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拓展空间也有待提高。
3、节能服务的技术发展存在制约
由于广西节能服务公司的软硬件设施与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节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节能设备的使用上。因而,能否壮大广西节能服务公司的实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节能技术的创新与人才的发展。同时,节能能效的测评目前只有推荐性标准,权威性、操作性和公正性仍有欠缺,在节能量的测量和验证上常常标准不一,合作双方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尚未形成规范化标准。
4、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渠道难
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初期一般需要大量的投资,通常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的收益风险。广西区政府近年来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制定了多种金融服务实施政策,引导和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拓宽贷款担保范围,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多种项目的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以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与自发筹款等单一融资模式仍占据着主体地位,且对金融机构的鼓励政策目标不明确,导致很多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都缺乏现实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尚欠缺,难以提供足额的信用担保,导致常常身处贷不到款的境地,融资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5、节能服务所获收益存在分歧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部分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让用能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双方都受益。但在广西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前期诊断的偏差、用能企业在接受改造后缺乏支付诚信以及合作双方关于节能过程的实施、测量存在分歧的现象屡屡发生。由于广西区内的企业信誉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对节能服务的利益分配也没有定规立法来保障,使得一些用能企业违背合同,拒绝付款,而同时节能服务公司也消极开展工作,这对双方合作的深入以及对合同管理模式的健康成长都造成很大影响。
三、广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对策探究
1、建立健全合同能源管理法律体系,提高政策约束力
目前广西关于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多为程序性的,大多是关于市场进入方面的,而合同能源管理所涉及的节能服务行业的实质性问题是市场进入后所发生的市场经营行为和行为过程的监控。因此,建立新的合同能源管理法律体系,不仅能做到有法可依,界定相关当事人的产权归属,明确双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还可以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交易成本。鉴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立法在广西及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立法现状,建议广西立足于现实经济发展需求,参照《节能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理顺所涉及到的复杂法律关系,从而制定《广西合同能源管理条例》,并以法律形式规定节能标准,包括节能服务行业的准入标准、合同能效评价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等,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全面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解决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问题。
2、加深节能服务市场的开发,挖掘潜力市场份额
针对目前广西低碳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相对狭小的现象,节能服务公司应该开放视野,积极开拓城市项目和乡镇市场,大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在城市项目方面:商业建筑物及办公楼宇的绿色节能改造,包括对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改造、高效节能照明的引进、能源效率的审计改造及培训维护等;工厂机电设备的节能改造,包括对耗能设备的更换升级、制冷及空调系统的改造、热电联产及控制系统的管理等;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的节能改造,包括对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室内外照明系统的设计控制与维护保养,节能潜力分析等。在乡镇市场方面,建筑节能改造可分“三步走”:首先,争取和地方政府合作,取得政府补贴,节能服务公司自己则负担剩余费用,先改造一批样板项目;其次,通过样板项目的有力宣传,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并在政府的补贴帮助下,以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分担费用的方式进行;最后,在改造完成后,地方政府应与用户相互协商,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收益的分配方式,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相关配套工作的开拓奠定基础。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形成节能服务规范化标准
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在现阶段内,节能服务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以跟踪引进先进技术与适当模仿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加强自身的发展。有效的发展途径为:首先,尝试与相关高校、节能中心、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深入发掘可视化的节能技术。通过签订合同,约定技术合作产权,以及技术买断等,约定相关技术成果的收益分配方式。其次,通过举办技术研究探讨会、项目推广介绍会等相关座谈会,加强与其他公司、用户、科研机构的交流,赢得发展机会。最后,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鼓励并引导与节能服务相关的技术研发中介的发展,拓宽节能产品开发与技术推广运用渠道,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规模化的形成。
4、拓宽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渠道,完善财税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可通过融资担保、资金补助等经济及行政政策为企业提供支持,加强投资者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投资积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金融资金,作为银行商业贷款和政府财政补贴的必要补充。同时,还可以进行政府机构节能,对向政府开展节能服务的节能公司给予相对较多的税收减免与财政补贴。其次,金融机构应结合广西能源合同项目开展的地方性特点,设计符合本地需要的金融投资品种,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应尝试在了解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需求与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出更为新颖可行的金融品种与融资模式。最后,税务部门应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特殊性,实行相对征收少的税收优惠政策。可将该类公司通过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效果评估、设备管理使用等综合服务所获得的增值,适用于5%的营业税税率征收范围,并适当规范符合标准的节能技术与设备的所得税减免标准,对达到预定节能效果的公司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5、合理分配节能服务收益,建立企业间信誉监督机制
首先,政府应建立一个节能服务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将利益分配强制化、合法化,使利益相关方能有效地形成共赢。努力做到在高能耗企业能耗下降的同时,确保节能服务公司的盈利,降低金融和保险机构的业务风险。其次,建立公司信用体系,规范信用评价等级。规范、有序的信用体系能够为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有效实用的工具,该体系应包括信用评价标准、信息平台、监督管理体系、信用维护机制等关键部分。同时,政府还应推动外在制度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最后,尝试建立第三方担保制度。针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困难和信用不足问题,利用第三方信用担保方式即银行、担保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相结合的融资模式,降低资金风险,让节能服务公司在企业风险管理上承受更小的压力。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74),课题组成员:裴梦丹、刘朝阳、庞富榕、孟庚。)
【参考文献】
[1] RGE VORSATZ D.An Assessment of on Energy Service Companies(ESCOs)Worldwide[EB/OL].WEC ADEME project on energy efficiency policies,2007(March)-1-62.
[2] VINEE.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industry[J].Energy Policy,2005(33).
[3] 杨振宇、赵剑锋、王书保: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节能环保,2004(12).
[4] 袁海臻、高小均、杨春权、张兴平: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公司运营,2011(1).
[5] 王光辉、刘峰、王祎:推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
[6] 陈赟:加快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思考[J].中国能源,2011(1).
【关键词】项目管理 信息化 信息系统
在我国,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工程企业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小,要想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稳定立足,随时抓住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把握住企业发展的经济命脉,只有加强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将工程进度系统、质量系统、合同系统、成本系统综合管理,合理地进行工程计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因此,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高的先进性。
1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项目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率运行,可以跨领域解决复杂问题,依据不同的原则实现项目分类。对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省时省力省成本,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用户为了自己的生产经营,自己研发的单项功能的管理软件,后来慢慢转化为专业化的项目管理软件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也由单击用户拓展到网络多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由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走向社会化、商业化的发展道路。
虽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步发展,但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缺乏健全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太完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以及技术管理结构衔接不完美。(2)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尽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我国已经得到推广,但是真正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的项目管理规则实施的管理信息系统相对较少,而且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管理的现代化需求。(3)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落后。目前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比较匮乏,特别是施工于国内偏远地区以及国外相对落后的国家。
1.2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国外项目管理中信息管理发展较早一些,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并研究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项目管理软件的迅猛发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的得到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由最初简单的数据共享,逐步实现项目实际情况分析及预测,最后实现了平台的兼容和交互使用。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员可以实现协同办公,在线文档管理及视频会议等。
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流行趋势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管理学科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信息化管理产物,对工程企业的有效运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企业中的主要作用
(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数据,这样为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并准确地对工程做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大幅度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及输出等功能,有效的预测企业的运营及风险情况,对管理人员针对各种特殊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企业的稳定运行。
2.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迅猛发展,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运营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工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并完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细分为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是一个交错复杂的平台。进入了3G时代,移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所以在固定的办公场所,只要有配套的电脑设备就可以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很多大型工程企业的市场逐步开拓到国外市场,这无形中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移动终端发展,移动办公系统有着巨大且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建立在一个交互能力良好、具有可扩展性、易协同、易管理、易伸缩的平台的基础上的,方便于用户的使用和企业的管理。
3.1 全过程项目管理
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项目信息上报与确定、投标、总承包合同签订、合同交底、项目策划、项目生产、项目风险管理、竣工管理以及项目完工后评价的全过程。项目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进行计划、资金、项目风险的预测及监察,传递项目管理知识,为项目生产提供管理服务。
3.2 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
管理信息化业务将设计以项目为对象的综合项目管理业务和以企业组织为管理对象的企业管理业务。在两项业务的应用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电子商务应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项目为完整管理单元,以合同管理和成本管理为主线,串联招投标管理、项目信息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费用申请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劳务管理、知识管理等。
3.3 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总体应用架构及设计架构
(1)总体应用架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根据不同层面的应用架构,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进行规划与定义。在具体应用架构时,根据按照项目的类型、项目管理的形式等进行不同的应用架构,对项目WBS、项目CBS、项目管控程度进行应用架构。在具体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架构时,按照角色布置应用。(2)设计架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平整的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适应性、开放性、可维护性、结构上的可扩展性、系统性能效率等方面的因素,设计SUP平台,座位整个设计架构的基础。
4 总结
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及技术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功能,从而达到了对工程进行过程控制的目的。通过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安全性起到了有效的正作用。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将会得到逐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守清.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2]刘澜波.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08).
[3]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J].施工技术,2010(08).
[4]方国华.基于WEB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0(03).
作者单位
讲法制、讲信用的市场秩序。
关键词: 建设监理; 工程管理; 监理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2006 年 7 月 28 日, 是建设部发出《建设监理试行规定》16 周年的日子。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 经过广大从业人员十几年来的艰苦努力, 建设监理行业从零开始不断发展, 已成为我国建设领域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行业。
1 建设监理行业的现状
( 1) 国家从多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建设监理制度的地位已经确立。目前我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中, 内容涉及建设监理的已有《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涉及建设监理内容比较多的是《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监理制与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作为建设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四项基本制度地位已经确立, 这是很大的成绩。
( 2) 建设监理制度的实施, 对工程管理起到了明显作用。国家对大中型建设工程实行强制监理, 地方政府又对其他重要工程实施强制监理,这样我国的绝大部分建设工程都实施了监理制度。据初步统计, 现在实施建设监理的工程约占全部在建工程的 90%, 而且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工程。实施监理制度以来, 过去那种工期马拉松, 投资无底洞, 质量难保证的状况已基本不存在。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控制造价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提高了工程投资的效益。当然, 这是多方面改革的综合效益, 但建设监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 我国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
( 1) 建设监理的覆盖面虽然很宽, 但内容很浮浅。目前多停留在施工阶段的管理服务上, 且侧重质量管理, 离全方位的服务还有较远的距离。
( 2) 监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结构不合理, 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
( 3) 监理企业产权改革进展缓慢。
( 4) 法规主体缺位, 尚无一部专门调控和规范建设监理的高层次的法律和法规。
( 5) 监理企业和业主的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理企业低价抢标和业主盲目压价行为比较普遍。
( 6) 监理人员工作不到位, 工作不负责, 不按监理合同履行监理职责的现象仍有发生。
( 7) 监理取费过低, 而且不符合市场定价原则。取费标准仍是 1992年颁布的标准。
( 8) 建设监理理论研究滞后。
3 我国建设监理行业的未来方向
( 1) 业主对建设监理的需求逐步强劲和丰富。目前, 建设监理作为建设领域必须执行的四项制度之一,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部分业主是被动接受的。但是, 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建设监理水平及效果的提高, 这种状况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首先, 从项目投资主体看, 具有一定工程管理能力的国有独资项目将越来越少, 外资、合资和民资工程会越来越多。业主自行管理工程的做法将越来越少, 监理企业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做法将会更加普遍。在这种情况下, 业主对建设监理的需求将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其次, 从监理的内容看, 随着投资结构的变化和改革, 业主对工程投资的整体效益将更加重视。要求建设监理要进行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监理, 向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过渡, 监理内容更加丰富。
( 2) 通过整合将出现一个统一为业主工程管理服务的行业, 并逐步走上国际化。目前我国先后组建的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招投标等企业, 从工作内容看, 都是为业主的工程管理服务的。虽然工作侧重面不同, 但都属于同一行业。之所以出现分割的局面,主要是这些工作分别由政府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的。这种上下脱节, 左右分割的状况, 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代替政府部门管理, 给企业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随着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淡化, 为业主工程管理提供服务的企业应不再受其主管部门职能的限制, 将从一企多证向一企一证多项服务内容发展。工程管理服务企业将以业主的需求为导向, 以效益为激励, 通过竞争合理地发展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 既可以从事某一个侧面的服务, 也可以从事全方位的服务。这样, 凡从事为业主工程管理服务的企业, 加强融合, 逐步形成一个统一为业主工程管理提供服务的行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建设监理企业也必将按国际惯例不断拓展服务范围, 参加国际竞争, 求得更大的发展。
4 促进我国建设监理事业发展的措施
( 1) 树立创新意识, 在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中发展。建设监理在国外也只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新的思维、新的理论、新的做法不断出现。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与时俱进, 才能使建设监理事业永远朝气蓬勃。一是要思维创新。二是要理论创新。三是要制度创新。《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只涉及了施工阶段的内容, 是不完整的, 是缺乏深度的, 急需进一步修订。同时我们应解放思想, 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 完善建设监理的其他有关制度, 争取早日出台一部主要针对建设监理的法律或条例, 明确建设监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招标投标等制度都有独立的立法, 如合同法、招标投标法。但建设监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立法。虽然《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建设监理有一定的表述, 但它是从发展建筑业和保证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的, 表述了建设监理的一个侧面。建设监理和建筑业有一定的联系, 但从理论基础和工作的内容上看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从立法的角度看, 国家应有部专门针对建设监理的法律, 有了这部法律或条例, 再加上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建设监理就有了坚实的法律保证。
( 2) 抓住投资体制改革的机遇, 拓展建设监理内容。建设监理是为业主工程管理服务, 业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全过程的。在国外, 这些工作一般都是由业主委托给有相应能力的建设监理公司 ( 称之为咨询公司、顾问公司、工程管理公司) 等企业去做。当然, 这些工作可以委托给一个公司去做, 也可以委托给多个公司去做。业主的工作主要是对这些公司提供的方案进行审定。所以业主自己不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业主工程管理的社会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是, 我国建设监理多局限在施工阶段以质量监控为主的层次上。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和深化, 建设监理行业的活动空间会愈来愈大。建设监理企业代表业主对工程建设实施包括工程前期决策工作在内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将不断发展。
( 3)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在国内外从事监理的队伍。建设监理行业的队伍结构, 应包括企业结构、产权结构和人员知识结构等多方面, 应与市场需要相适应, 根据市场需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一是企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监理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特色, 必须与业主项目管理的需求相适应。业主对建设监理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建设监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应当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业政策引导, 在建设监理行业逐步建立起综合性和专业性监理企业相结合, 大中小型监理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结构。这样既能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 又能使各类监理企业各得其所, 各展其能, 都有适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型、综合素质较高的监理企业应当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 中小型监理企业应当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二是产权结构。建设监理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合适, 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要求来决定。建设监理主要是为业主工程管理提供智力型专业服务的, 企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人才, 资金投入很少, 固定资产也不多, 风险也不是很大。所以, 建设监理企业的产权制度应逐步形成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人合伙制企业相结合的产权机制。这有利于调动监理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对于部分小工程或装修工程, 并不需要大型企业的监理, 应给予鼓励个人或几个人合伙。三是知识结构。目前, 监理人员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这与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是相适应的。随着一部分企业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 建设监理企业应当适当增加从事工程咨询、设计、造价、合同管理的经济管理人员和处理风险索赔等的人员。企业走向国外, 还应增加外语和熟悉有关国家法律的人员。
关键词:建设工程 项目总控 信息技术
Abstract: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ut into use as early as possible is the key to the project owner's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 project. Total project control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owners for the effective way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bility. The basic tas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and project process of gener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total project contr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中图分类号:窗体顶端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窗体底端
1.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管理专家发现设计阶段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影响巨大,这就是工程界已经形成的共识:工程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工程造价的5%以下,但正是这少于5%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高达80%左右。因此,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是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设计也成为项目管理的对象,并且将设计和施工阶段连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设计相对于施工而言,有更多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管理设计需要更多的艺术和科学的成分,“效率”不再是唯一的追求。价值工程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
作为一种结果,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包括设计,甚至在管理模式、方法上出现了,将设计—施工进行整合,例如,打破传统的设计—招标—建设模式,开始将部分施工图设计任务委托给承包商而不是设计者完成,早期的FIDIC合同版本,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合同管理的条件。
当然,发展还在继续,工程前期的重要性表现在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开始向设计的上游延伸,目的是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和实用性。这是一个更大的进步,项目的整合在扩大,在追求的效率的同时效率,强调对资源的有效的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前期—设计—施工,反映的仍然是整合管理。项目管理的手段有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开始逐渐增加其科学的充分,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根据项目中不同活动的特点将项目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阶段采用有的放矢的管理方法,并在整体上将各个阶段加以整合,追求的是效率、资源有效的利用、客户至上。
直到19世纪中叶,工程活动造成越来越多社会矛盾等负价值,以及客户至上理念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原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太多的关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问题,却忽视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社会、伦理、服务等新的问题。
时至今日,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古老公理,“商道之道乃商也”不再完全正确。社会和公众要求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商业价值并承担更广泛意义的社会和道德责任,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焦点已从“效率”扩展到“社会”。
这是一个革命,工程项目管理范围的延伸和整合,使得项目管理以更高的视角、更多的参与者看待工程活动,最强的不仅仅是效率、经济性,还包括了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管理方法上看,今天的项目管理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管理。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涉及的项目管理阶段,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例如,设计-建造合同,承包商涉及的项目管理就包括了设计、施工等阶段。又例如,对于BOT合同,承包商涉及的项目管理可能就包括设计、施工和使用等阶段。对于不同的合同,也可以包括概念阶段。
工程管理范围扩展的同时,项目管理专家越来越关注、重视两端的管理活动,特别是将概念阶段的管理称为创造性的管理工作,将施工管理称为程式化的管理工作,项目管理阶段延伸到使用阶段,体现服务至上、可持续观的理念。
工程项目管理的整合能够更好的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应用人类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努力节约资源,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生产舒适、健康、环保、安全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3)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走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生产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中国,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动力还来自被称为“世界第一建筑市场”和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这是一个难得的实践课堂,它促进了项目管理从三十年前的热衷于引进,到近年来的关心于应用。今天,中国的项目管理专家已具备了进行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引领世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
比较而言,近二十年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更多的内涵、更高的层次,科学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分不断地增多,这对于管理科学服务社会,及其学科地位都有重要意义。
2. 建设工程项目总控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对大型项目、复杂项目、分散的项目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项目计划顺利实施,项目目标有效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企业控制论产生了项目总控。
项目总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大型项目基层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输,用经过处理的信息流指导和控制项目建设的物质流,支持项目决策者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的管理组织模式。为大型、复杂、分散工程业主方的最高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宏观性和总体性咨询服务的。
联邦德国统一铁路改建和新建工程项目使用了项目总控,这个项目几乎符合总控运用的所有条件:规模大、空间范围分布广、复杂、工期要求紧。要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总控单位。
项目总控实施的关键是在预定的总体项目目标下进行Planning+Controlling。侧重于宏观的、整体的、方向性的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的按目标完成。
2.1 项目总控的计划主要有以下工作:
项目总控的计划分解是根据项目总目标,先分解成里程碑计划,然后根据里程碑计划逐渐分级分解到执行层。计划的分解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过程分解和任务分解,最后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这是项目控制的基础。计划分解是贯彻计划很重要的工作。在计划的基础上,该项目最后形成了几千个合同。
例如进度计划从里程碑到具体的任务层级进行分解,总公司关注的是宏观性的问题。
德国统一铁路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是多级管理,从全国总公司、州级公司二级组织、项目管理三级组织到工地主任。这依赖于任务和过程的分解。
从德国统一铁路项目总控的组织中可以看出,总控单位有关项目信息的来源是自下而上的,而且信息量是逐渐减少的,这样就保证了只有最真实、最主要的信息能传达到总控单位,而总控有根据信息下达决策,而这时的决策路径是自上而下的,这符合“从实招来的实践中去”的原则。项目总控的组织包括业主项目总控和工程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 蔡小飞.浅谈楼宇等民用建筑项目总控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J]. 江苏建筑. 2006(S1)
[2] 赵海金.浅谈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J]. 山西建筑. 2007(02)
[3] 骆汉宾,姚军.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总控组织设计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01)
[4] 贾广社,王广斌.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的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