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研组现状分析8篇

时间:2023-09-22 15:0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研组现状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研组现状分析

篇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例如蹴鞠、太极拳、气功和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传统体育项目,长久以来,民族传统体育都因具有民族文化特征被传承下来。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一)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一定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是由各民族创造出的不同精神形态。

(二)多样性。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样性特征,自古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就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就使得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具有多样性特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还可以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一)缺乏专业的教学人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重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发展,而忽略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的培养,这就导致高校缺乏专业的民族体育教学人才。

(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全面。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常存在教学评价机制不全面的问题,这就导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无法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不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中国,国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非常少,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这就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不全面,实际教学存在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方面,这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

四、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进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引进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健身方法的研究,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配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篇2

关键词:预科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72—02

国内外对英语课程和基础英语教学的研究非常多,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目前已经开始获得一些外语教学研究者的瞩目,但是预科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现有研究多数将预科英语教学等同于大学英语教学,或等同于中学英语教学,从教学和研究上没有将预科这一层次区分出来。本文将民族预科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特殊层次,从少数民族预科生有别于本科生的特点来分析他们的英语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希望对预科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预科教育简介

民族预科教育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教育条件和质量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知识水平所实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它为难以直接进入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给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生源。对于接受预科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并完成了基础教育,现在是处于高等教育的特殊阶段。这样,民族预科教育也就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而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英语是大学主修课程之一,预科英语课程尤为重要。目前,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二、高校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为例,学生来源于39个少数民族、22个省区的20余所高校,分为两年制和一年制两个层次。两年制预科生(生源地多为新疆)没有学过英语,少部分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在听汉族老师讲授英语时,还会遇到母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的转换问题。一年制预科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时间相当(六年左右),但由于各地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基础不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低。

英语课程由英语和英语听力课程组成,两年制一年级周学时为6+2,每周六节英语课,两节英语听力课;两年制二年级及一年制周学时为4+2,每周四节英语课,两节英语听力课。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授课方式经历了从单班授课(二十至四十人/班)到目前合班与单班授课相结合,两年制一年级单班授课,两年制二年级及一年制学生英语课两个班合班授课,听力课单班授课。

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是2006年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英语》教材(以下简称2006版《英语》教材),英语听力教材先后使用过《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大学英语听力1》和《大学英语听力2》(2003年上外版)等。两年制预科生的英语教学从基本语音、语调、语法知识教学开始,在两年的预科学习中为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一年制预科生的英语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扩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民族预科生呈分化趋势,预科英语教育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随着民族预科生招收规模的逐年扩大和接收民族预科生的院校逐年增多,预科生源地不仅仅局限于“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是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招收预科生的本专科院校也由原来的几所增加到几十所,其中既包括普通院校,也包括一些专科院校和一部分的211及985重点院校,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一新情况的出现导致了预科生三级分化的趋势,民族预科生中既包括少部分传统观念中“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一部分需要加强基础教育就能够成为高校合格生源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很好、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强的重点院校委培生。如果预科教育仍停留在"对中学阶段知识的强化"这样简单的层次,必然无法满足预科生多样化的需求,无法完成所有预科生从中学到大学的无缝衔接。

2.预科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国内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非常庞大,但专业从事预科英语教学的教师数量极为有限,单班授课的师生比例约为1:40,合班授课的师生比例达到1:80,甚至1:160左右。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高考失利在不同程度上有挫败感、自信心不足,需要教师尤其是在预科阶段更多的个体关注,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合班授课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容易造成学生自我挫败感的增强,从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专业教师长期面临工作量大、科研环境差、不能及时充电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问题,民族教育工作者教学思想及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需求。许多预科学院不得不外聘一定数量的大学英语教师来为预科生授课,而外聘教师不了解预科生情况,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完全切合预科生要求。

3.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扩展

目前预科英语课程仍是以教材为中心,预科学院普遍使用的是2006版《英语》教材,这本教材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翔实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生源和基础的变化,该教材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选择性小,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教材难度相对较低,与同等层次教材比较,教学内容、难度、信息量又偏大,不适合部分预科院校使用。听力教材《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2003年上外版)也存在对程度好的学生偏易、对基础薄弱学生偏难的问题,对各层次预科生没有普适性。

4.民族预科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硬件方面,教学所需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配套的图书资料室等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软件方面,预科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预科英语教学的发展。

四、解决的办法及结论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质量,实现预科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关注预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全面提高预科英语教师的素质。同时,培养更多的预科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合格的英语专业水平,也要了解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熟悉少数民族学生、懂得并能够满足民族预科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民族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预科英语教学和少数民族预科生,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第三,差异性、分层次的预科英语教学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针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以启发性、巩固性教学为主,对学习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重点院校委培生尝试扩展式、开拓式教学。对不同层次的预科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使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并配备相应的教师队伍,从而达到相应的委培院校的要求。第四,预科英语课程设置除强化基础知识外应将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放在首位。预科英语教材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衔接性和针对性。最后,改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环境,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巨积兰,范晓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英语课程的设置[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6).

[2] 吴学荣.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2007(10).

[3] 杨俐玲.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J].民族教育研究,2004(0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蚁族 蚁族焦虑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尤其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倾向于留在一线或二线城市。根据相关调研,“蚁族”群体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上百万。但与实际存在的“蚁族”数量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当前阶层的发展状况可知:大学生“蚁族”群体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人们对该群体一方面寄予同情,另一方面思考如何转变。

一、大学生“蚁族焦虑”内涵及特点

(一)大学生“蚁族焦虑”内涵

大学生“蚁族”群体主要指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收入较低的大学毕业生,其具备以下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以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居多。因此被比喻成“蚁族”。大学生“蚁族焦虑”是在校大学生被所存在的“蚁族”现象所影响,从而对未来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产生迷惘和困惑,所导致的心理焦虑。

(二)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特点

大学生“蚁族焦虑”主要指在当前情况下面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指个体的处境与当前心理状态的吻合程度。根据对当前大学生“蚁族”群体的调研可知,其主要心理特点如下:忧虑、急躁、悲观、抑郁、不满等。该类群体在上学时期,主要是考虑到未来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挤出一定时间从事各种兼职活动,其一方面想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适应当前社会现状;另一方面还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减轻经济压力。

二、大学生“蚁族焦虑”现状分析

根据以往对当前大学生压力的调研表明,存在着各种压力源。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学习因素与人际交往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当前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因素。主要指大学生个体的家庭状况及性格特点。在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我国实施各种教育政策,提升当前学校教学质量,我国大学生自身面临着诸多压力,这就会促进该类群体的压力呈现多元化。2.学习因素。在我国当前发展背景下,学习成为当前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在受到家族思想的影响下,农村的孩子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以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实际教育回报与理想差距过大,就会导致其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3.人际交往因素。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积聚现象,也就是家庭条件类似的群体会相互选择在一起,表现为相互吸引的现象,而家庭背景差异较大的群体则相互排斥。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其中弱势群体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会受到损害,并且在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时间长了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从而变得内向、不合群。

三、大学生“蚁族焦虑”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二元体制的结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伴随着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各种劳动力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不平衡性。而且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一定就业歧视,导致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机会与薪酬待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高等教育体系不完善

伴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完善的状况。其中包括高等院校规模盲目扩张,综合性院校也在逐步增加,在专业设置上呈现一定的精确性,而且受教育水平不能够解决当前各种就业难题。一些综合性高校盲目扩大规模,增设专业,导致当前各种设置不够标准,而且还不能推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传统就业观念的误导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就业难题,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蚁族”群体,在很大范围内传统的就业观念还在影响当前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还相信“精英就业论”,过于高估自己的位置,导致期望值过高,落差太大。这使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政府面对当前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政策,控制当前逐步加剧的失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手段,针对当前具体问题进行剖析解决。

四、大学生“蚁族焦虑”引发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人生观理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指导当前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价值理念,解决人生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坚持青年教育理论指导,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青年教育理论是马克思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持一定的原则,把其作为自己成长的重要支撑。该类理论指导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当前各种发展途径中,推进各种就业措施的实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蚁族焦虑”问题。

(三)社会和高校应关注大学生“蚁族焦虑”问题

当前该类社会群体还仅仅局限在媒体宣传,而没有深入对该类群体进行调研,无法理解“蚁族”群体的心理现状。因此,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对“蚁族焦虑”的认识,最大限度促进当前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四)社会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居住观

“蚁族焦虑”的实质是就业难和住房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各种就业问题,其中住房问题比较难以解决,蚁族群体中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或者收入较低的城市居民,其成长环境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想法比较保守落后。

五、结语

总之,大学生“蚁族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大学生自身提升其综合能力,同时政府设计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协调解决“蚁族焦虑”问题。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磊.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及其化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教学理念的更新,生物实验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任务。近年来的高考,生物学科突出了对与实验相关内容的考查,这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实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生物课程应重视实验教学。

2.民族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2.1 实验教学设备简陋。

民族地区高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形式的现象。虽然在以前国家已经统一在民族地区学校配备了齐全的实验设备,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目前很多实验设备已经损坏导致不能使用,或者是已经过时,不能再继续使用。而民族地区中学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现自行改善教学设备的愿望。导致不仅学生不能动手操作实验,教师也不能进行演示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2 生物实验教学师资面临挑战。

民族地区中学配备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员少,很多学校是由生物教师兼任实验室管理员,由于管理员首先要搞好教学工作,花费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很少。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完成实验教学工作自然是困难重重。

2.3 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工作纸上谈兵。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很抽象,而实验教学能够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目前学校仍然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很多实验只讲不做或是根本不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4 教学手段落后。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摒弃了之前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新课改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齐全,设施陈旧,很多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2.5 学生生物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主要体现现在以下门几个方面:

(1)在实验中经常将滴管混用。如在“酶的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要在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注入2ml的新鲜唾液、盐酸、氢氧化钠、清水、1滴碘液。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滴管的区别使用,造成对比实验失败;交叉污染药品导致试剂不纯,并且还会影响后面班级的实验。

(2)量筒的使用常被忽略。在实验中,有许多试剂的用量都是1ml或2ml。使用量筒量取,要求操作者要细心有耐心。学生觉得使用量筒麻烦,常常凭感觉来估计试剂的使用量。这会造成学生所做实验中试剂的使用量差别很大:同一组实验不同试管内的试剂量相差太大、不同组间试剂用量差别更明显。这样就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使定理实验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3)显微镜的操作有许多不妥之处。如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切片时,镜臂可倾斜一定角度。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实验中,将新制成的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后,为了观察方便,不少学生将镜臂倾斜较大角度,以致装片中的液体往下面流,污染了显微镜,并造成实验失败。

2.6 学生实验态度有问题。

分组实验中许多是验证性实验。有的学生先从书上找到结论,再做实验;有的不做实验,也有结论。定量实验不如实记录结果,凭空捏造数据,自圆其说,就失去做实验的意义。实验失败后,简单归结为没操作好,不会主动去质疑、分析,然后重实验,找到问题所在。分组实验通常二人一组,但有些组实验自始至终由一人完成,另一人旁观,甚至实验报告也是后者抄前者的。

3.当前实验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3.1 实验教学和考核体制还不完善。

新课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但历年高考实验试题的考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学生得分率不同。2010年市教研室翟林来我区指导高考生物复习时提出我区生物实验题平均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区县,就说明我区对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指出各区县实验得分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我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同地区对实验教学的实施存在着差异。更说明我市对实验教学的实施体制还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没有明确考核细则,或者说实验教学考核细则没有落实。

3.2 实验教学实施还不完善。

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在教学目标中对实验的具体要求是:①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基本技能;②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大纲特别强调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对课外实验实践要求教师要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在农村学校中,生物学课应该紧密配合劳动技术课,使学生学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技术。200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新课标)进一步提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获得教学,并提出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1]。而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使得生物实验教学实施不能达到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甚至有些学校一学年就根本不开一节学生课外实验实践课,从而忽略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本质。

4.应对措施和策略

生物实验课堂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怀认识不足。这种态度决定了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做实验总是敷衍。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谈不上自身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下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4.1 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民族地区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宣传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使所有的生物学教师都清楚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就不会有自觉有效的实践。所以生物学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的感受到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是生物学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认真的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4.2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到实验课堂应和平时课堂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实验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做好实验有利于自身各种能力的提高。

4.3 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改善实验条件。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情感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在民族地区生物实验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验条件。只有创设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更多的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更多的动起来才能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提供更多有利契机。生物实验室的座位设计,是教室的翻版,学生一律面向讲台,与教师的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适应。而学生实验是活动,这种刻板的座位安排,难以适应实验活动的开展,也不便于教师来回走动指导,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实验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消防、电教设施。按传统教学,教师在介绍实验方法时,很多步骤难以通过演示介绍清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了操作困难。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视、听、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也闵有了发现并分析问题的主动性。

4.4 完善实施实验教学和实验考察制度。

众所周知:生物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不管是生物史上生物学科发展描述阶段、试验阶段还是分子学阶段,每个结论的得出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今生物学的发展需要交叉学科的支配,也就需要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要到达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获得教学,并提出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这一观点。

4.5 重视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民族地区中学重视学生实验设计,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迅速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研究的能力。此类实验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民族地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以及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比较多,情感知识丰富,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降低要求,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

例如:在做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实验。在实验中,有的学生把多种鲜花和植物幼苗插在不同颜色的墨水中进行观察,有的学生把不同的干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称重,有的学生用干瘪的土豆或植物幼苗的根放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对比,而有些学生把新鲜的蔬菜放在浓盐水中浸泡后晒干和直接晒干的对比实验,还有的学生分别把植物正放和倒放观察失水的对比实验等。看过学生详细的实验报告,确实从实验取材到实验结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可以通过实验发现实际问题、讨论并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民族地区实验教师应采取板书与投影仪结合的方式;应明确探究性实验目标,应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验步骤的制定,有重点地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对于一些问题主动地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在给出答案;应努力创造环境如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多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当中,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赞扬,对于稍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与帮助,从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此将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目前民族地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将来自身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基础。同时作为一名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师要时刻关注科技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同时积极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

4.6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在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10%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10%HCI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10%HCI),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又如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的目的是,这两种染料易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从而增大细胞核与周围部分的反差,便于观察染色体分布和变化,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变成单层,否则光线无法透过会影响观察。加清水是起剂和利于细胞分散的作用,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是防止手指与盖玻片直接触压,会将极薄的盖玻片压碎(在镜下观察前应将载玻片取下,并注意不要让盖玻片移位)。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cm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cm左右;宽1cm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ml层析液的烧杯(100M)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4.7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展开剂)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教师可提示:①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②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③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④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而造成细胞死亡?

4.8 加强实验管理,完善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生物实验教学在很多学校不是被强化了,而是弱化了。其中原因除了上面列出的问题以外,还与学校领导的管理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考评价机制等有关系。从各级新课程培训时与其他各地教师相互交流后发现,多数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几乎都是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而不是学生做实验。这似乎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的不重视,经费的紧张。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认为实验虽然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在提高,但对学生而言,做实验与不做实验在高考中区分度不大,目前也不可能在高考中考查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因此建议可以恢复以前专门的实验考查,也可以考虑将其折算成一定的分数纳入高考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训练可以进一步落实。

总之,民族地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加强反思,进行研究,克服困难,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强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精神为指引,加强对《新教材读本》、《指南》的学习领会,继续深化课改,合理使用、实施新教材,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园保教质量发展。

二、情况分析

(一)幼儿现状分析

1、本学期全园6个班,幼儿总数为200多名。其中,新生和查班生占有一半。由于新生及插班生接触的是新环境,我们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及热情,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明确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并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使孩子在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从上学期的健康情况汇总来看,我园的幼儿在身高、体重、血色素方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有许多小问题存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的同时,应运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幼儿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服务,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及加强必要的身体锻炼。

3、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兴趣上是得到了更大的满足。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习惯上,特别是在注意力、倾听方面有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表现方面,特别是音乐、美术上呈现了弱势。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幼儿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现状分析

1、本学期,一线教师已达16人。合同制教师增加至5人,有3名老教师,其他为校聘新老师。要使所有力量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形成合力,各尽所长。我们教师之间应屏弃“本位”观念,为形成互助互利、团结协作的氛围而努力。

2、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我们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由于探索的过程受到了教材、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新教材的运用还是很表面化。而我们教师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加强素质提高,减少差异,是我们教师自身建设的根本问题。

(三)保教现状分析

1、由于以往的工作方式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上、组织教育教学形式上、教研活动的内容上……因此,在教育、教学的方式与组织以及案头工作方面均要有所变动,让我们教师都尽快适应。

2、新教材的初步使用,在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兴趣、利用家长的资源、并且考虑到“整合”方面,是较难处理的。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还是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具体实施。

3、在教师的日常活动的组织中,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普遍问题。合理地利用分层管理,加强自培,有效指导,才能慢慢使保教质量有所提高。

三、研究目标

1、以《新教材》的实施为贯彻课改的重点,深化课程改革,使新教材促进 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稳步发展。

2、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立足自培,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

3、推行保教分层管理,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四、具体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围绕新教材开展研究与实践,积累相关实施经验。

措施:

1、加强学习

a) 理论学习

开展《新教材读本》、《指南》的学习,对照新教材进行理解,对疑难问题分别在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中进行释疑。

b) 实践学习

在教研组开展定期的观摩研讨新教材活动(每月一次)

在尝试的基础上,开展全园教师说新教材评比

争取机会,让教师观摩区优秀姐妹园的新教材实施活动

2、继续围绕“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开展专题研究

在案头工作(主题计划、备课、书法课程)上合理进行调整,对“整合”的课程构想进行更好地实施。

组织教师对“整合”的经验文章进行学习并理解。

在实施工作中开展“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的观摩活动(每一教研组开放一次活动)

3、以片区“课改教研观摩活动”为切入点,大胆选择、使用新教材。

调整、充实园课改中心小组成员,由刘小瑛老师暂时担任组长。成员暂时为:柯淑媛、刘淑金、杨庆英、、曾双珊、许淑蓉。

发挥园课改中心组辐射作用,在选择和使用新教材上对其他教师有领先及辅导职责。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措施:

1、各教研组对照实际情况 ,制订本学期相应计划并进行实施。(在常规研究、问题教研、保教队伍培训三项工作上有切实的措施)

2、研活动形式,确立教研活动新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时间(每月一次大教研活动、搭班反思性学习,每月两次小教研活动)

3、小教研组充分在“研”上下功夫,增强活动效率,采用形式多样、灵活,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本学期在以下方面要关注:

“整合”的自然化

主题背景下,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

幼儿音乐、歌声的表达和表现

4、开展有质量的教研组观摩研讨活动,每一活动仍围绕解决一个困惑问题开展,在发挥开课教师自愿申请的积极性上,加强协助指导。参与活动的教师“眼到、口到、心到”,并且在反思的基础上,每次写出有质量的评析,作交流评比。

5、树立园本课程与课改结合的观念,提高教研组的研究实效。

由刘小瑛老师任组长,每周四组织一次活动。

在课改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开展书法活动。相关经验及方案,教研组以书面材料另外呈现。

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书法教师队伍。

(三)落实保教分层管理,提高一日活动质效。

措施:

1、加强科学地分层管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督查。业务园长继续加强随堂听课,争取能对每一教师进行指导。

2、形成园规范、科学的自培工作体系,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培训,制定详细的师资建设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

篇6

回顾自身两年多来,在泾小从事数学教研组长的经历,下面就如何当好一名教研组长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与心得。

1 教研组长应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 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了,教研不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秀”场,而是老师们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是老师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教研组长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教研组长并非行政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只能靠扎实的专业水平折服人,靠优秀的教学成绩带动人,靠积极的工作态度感召人。只有在工作中成为了这样的带头人,才能以自身的威望调动组内教师相互合作、互敬互助、资源共享。

2 教研组长要注重教研计划制定的可行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一个教研组长而言,制定详实可行的教研计划非常重要。一份好的计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应该包括实事求是的现状分析,明确的指导思想,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并配上相应的实施方法,以及可测的目标达成度。也就是说分析、定位与措施、策略之间的相应匹配、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每学期在制定教研计划时,充分发扬民主,利用一周的时间分年级组谈论,各年级组根据本组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等草拟年级学科计划,后综全校整体情况才敲定学科教研计划。

3 教研组长应确保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除了提高自身理论学习有效性以及注重计划的制定可行性外,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是教研组长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体现以下这个过程:即关注引领分享。其中关注是前提,引领是关键,分享是目的。关注:即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提升、回应、预设、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和大家一起探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与恰当的回应,从而解决这些困惑。引领:即过程中的指导,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这就要求教研活动要有吸引力。分享:即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研讨的成果。这样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才能真正的凸现出来,这样的教研才是每位老师的内在需要。

篇7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 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 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 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 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 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 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 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 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 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 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 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 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2. 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篇8

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体现教研组的内在价值,更快更好地促进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认识教研组的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除传达文件、布置工作安排以外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能。

一、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有差别。在教研活动时,教师之间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是成功的,或是有遗憾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进本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一堂课,经过教研组主备教师的初备,再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备课质量将大大提高。如“伴性遗传”一节,有的教师从红绿色盲的发现导入,有的教师从对本班学生是否是红绿色盲的测试导入,还有的教师从男女的性染色体复习导入,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是,哪种形式更适合高中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学习效果更好,仍需要实践,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换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科研成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强化自己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跨学科知识、科学前沿知识等。如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本组教师应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探讨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及在本校能否践行等。

三、听课评课,齐力打磨课堂

在教研活动时间,本组教师集中起来听课,大家一起评一评课,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开一节课,评课时每个人必须发言,且不能只说优点。这些条条框框听起来是有些禁锢人的感觉,但是长期实践下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教学竞赛前的听评课,不仅年青教师积累了经验,成熟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的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经历“选题、开题、课题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结题、专家评审”等课题研究历程,不仅增强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而且,因为在课题研究中,个人分工不同,收获也不同,有的教师发表了文章、案例,有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得了奖,进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课程开发,构建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是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后,由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管理的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占到各校课程体系中的10%左右。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基层,是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团队。教师通过研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储备等。笔者所在教研组利用本校资源,现已开发了《生活中的生物实验》和《蔬菜种植》两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很快,而一群人一起走才可以走很远!”在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走很远的教学团体。我们要深入理解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建设优质的教研组,以提高本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法、学法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