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8篇

时间:2023-09-22 09:30: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数字经济存在问题

篇1

关键词:云南省;三资管理中心;会计制度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简单阐述

农村三资是对1个农村地区内部所有组织成员共有的所有资金、资产和资源的1个总称。简单来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对集体三资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具体情况就是在农民自愿的条件下,各级的基层政府在保证“三资”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和“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然后再由签订协议的服务中心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统一管理[1]。“三资”中的资金自己有1套专门的工作流程,资产和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相同,也就是说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套工作流程图。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数字化水平不够高

由于云南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居民人居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云南省94%的面积都是山区,就会出现在资金、人员以及设备配置上面,比较麻烦,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因为云南省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对会计数据的统计以及会计流程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和数字化,会计信息的共享十分有限;也不利于先进的会计软件在农村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2.2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

会计工作是1项十分庞大并且复杂的工作,它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相应会计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三资管理工作本身就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对农村三资的管理时候,会计工作要做的认真细致。但是目前来说在云南省的广大农村地区针对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评价和分析指标。总之就是缺少1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体系。

2.3农村集体“三资”制度的执行不到位,管理混乱

会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管理比较混乱,账目制作不够清晰明了。具体来说就是:会计人员不够专业,对农村集体“三资”的账簿设置的不够到位,甚至出现缺少会计账簿的情形,有的虽然设置了账簿,但是里面没有关于总账的明细账;缺少专门的会计人员,农村集体“三资”缺少实物会计,出现“三资”没人管理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会计人员不够诚信,在进行记账的时候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农村“三资”的具体动向。处置比较随意,程序不够科学。在进行对农村具体“三资”进行管理的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合同不合法、手续不合规等现象时有发生。审计检查工作不得力。我国有制度明确规定,相关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对“三资”的施工情形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切实为减少违法违纪和预防职务犯罪尽一份力。目前来说对我国农村三资的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审计检查工作没有实现常态化[2]。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应用

3.1全面推进电算化和数字化进程

电算化以及数字化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面推进云南省农村地区关于农村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电算化以及数字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对“三资”的管理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方面走向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

3.2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制度

农村地区“三资”管理工作要想顺利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会计制度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对会计制度的创新上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在财务体系上,要完善各项会计制度,根据“三资”管理的实际工作对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在人事体系建设方面,要对“三资管理”会计制度的审计和出纳进行权力分立;在管理体系上,要将会计内容进一步细化,同时根据具体的会计报表落实每1位会计人员的责任。

3.3加强“三资”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云南省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也会相应的偏低,再加上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又大多是本地村民,这就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会计工作。基于此,乡镇的政府机关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重视起来,定期对他们开展培训,并且还可以聘请资深的会计人员,给他们讲解“三资”管理工作的具体会计工作流程[3]。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向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申请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委派到当地农村协助他们进行会计方面的工作。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关乎着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高度,虽然当前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三资管理的会计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快对农村的会计制度假设,加大会计人才的投入力度和会计电算化的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一、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状况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

(二)有线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我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1.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 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2.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3.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4.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篇3

有关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的观察与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决定了平时的工作取向,对整个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在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少数同志在为谁创造政绩、如何树立政绩等观念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一是树立政绩的意识存在偏差,体现在过于求稳,造成发展滞缓。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稳定,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许多基层干部基于前些年的工作教训,认为开拓性地抓发展、抓调整,难免会冒一定的风险,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稳中求“升”,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没有任何起色。二是创造政绩的方式存在偏差,体现在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喜欢将前任的发展思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事与愿违。三是追求政绩的目的存在偏差,体现在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为在短期内出效果、出政绩,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篇4

(一)支付服务总体良好,数字支付需普及

2014-2016年,账户、银行卡和数字支付交易笔数逐年增加,说明庄浪县支付服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6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大于3户,“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大于1.5户,而“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和“人均网上支付开通量”均小于1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大于1,而“人均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人均网上支付交易笔数”不足0.1笔,表明农民群众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支付服务工具。非现金支付工具在2016年开通量快速增加,但每户的拥有量仍不足0.1,“人均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指标值小于0.5,说明数字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二)扶贫贷款数额较大,民生信贷不足

从数据来看,2014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3%以上,扶贫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不足0.05%,“助学贷款余额占比”、“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均为0,没有为民生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和征信不良记录等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例如:2016年,“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低于75%。

(三)保险品种发展不平衡,部分业务发展空间较大

2014-2016年,“保险密度”降低了64元,降低到55元,“人寿保险普及率”小于0.1,原因是部分保险机构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不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甚至存在信誉不良情况,导致群众不愿意在保险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庄浪县为农业大县,且自然灾害频发,为防范风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投保,使“农业保险普及率”指标值高达1.36。

(四)物理网点布局较合理,但金融服务设施少

调查显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大于1,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以上银行网点。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每万人拥有的ATM数”和“每万人拥有的POS数”均不高于10,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在节假日,办理业务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五)信用建设整体趋好,个人信用档案还需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6年信用档案建档率逐年提高,尤其“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均高于88%。而“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低于50%,还需完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数字支付工具使用,提高农村支付结算质量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结合农村经济活动的特点,不断丰富创新支付结算品种,提高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二是通过有效地宣传方式,逐步推广数字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鼓励农民积极运用数字支付工具,提高结算效率。三是政府财政可以根据涉农金融机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不同业务品种、不同业务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免征涉农金融机构费现金支付服务收费收入税费,从而调动涉农金融机构推广运用数组支付服务的积极性。

(二)加快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招募在当地具有广泛社会关系、活动能力强、品行端正、和信誉良好的农民业务人员,积极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工作,真正了解农民对保险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保险服务。二是采取为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相关产品咨询服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农民对保险的片面认识。三是根据农村地区整体消费能力不强的特点,创新适合农村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结构。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增加ATM、POS等金融基础设施在乡镇和行政村的布放量,方便农民就近选择金融服务;三是推进多功能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

篇5

一、三项措施,强保障

为了确保全乡“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这项工作实行直接领导协调,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图片的采集和录入,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业务骨干分成数据采集、图片采集、软件技术、数据录入、图片处理、质量审核和后勤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并从学校和各站所抽调了电脑硬件、数码相机、车辆等设备,为工作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三是从乡财力中划拨了1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缺口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启动。

二、四个明确,定目标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地开展,9月12日,乡党委政府结合楚雄、玉溪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召开了各村委会文书和抽调工作人员会议,结合沿江实际,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通过“数字乡村”工程的实施,展示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反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网站建成服务沿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新载体。二是确定了10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和乡级机构共76个单位为网页制作基本单位。三是明确了工作步骤,把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分为筹备、数据图片采集、审核、录入、校对、汇总上报六个阶段。四是明确了工作任务。根据抽调人员特长把工作人员分为六个工作小组,按六个工作阶段分别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三、三个统一,提效率

一是在筹备阶段成立了组织机构,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了数据采集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了指标、口径和采集方法,9月20日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二是在数据采集组采集数据的同时,完成了数据录入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离线录入软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仪对图片处理小组进行图片处理软件acdsee演示,统一了图片规格和对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图片的处理方法;三是制定了数据图片录入、图片处理工作流程,统一了工作步调,从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个把关,保质量

为了确保数据、图片质量,一方面对采集的数据,由质量审核组审核后交由数据录入组录入,凡是因数据采集和质量审核小组把关不严,在进行录入时,每出现一个指标错误,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人员责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对当天采集到的图片,晚上召开图片质量审核专题会议,图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由乡四班子成员进行审核验收,总结当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安排下一工作日的工作任务。通过图片把关,在不断提高图片采集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水平的同时,全乡图片整体质量得到了提高,没有出现返工现象。三是数据图片全部录入完成后,由各村委会书记、主任、文书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的录入数据、文本和图片进行校对审核,及时进行修正补充,确保了网页使用的图片文本信息的真实性。四是乡级网页所有使用的图片和文本信息,经过班子会议逐一讨论通过后才进行数据上传。

五、取得的经验

(一)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涉及了全乡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盛市、区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沿江乡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乡长亲自抓,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乡农经站电脑设备、数码相机、工作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及时从学校借用了7台电脑,从各站所筹集了8台数码相机,从各站所和村委会抽调了26名工作人员,抽调车辆3辆,并从十分紧张的乡财力中提供了10万元工作经费,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区政府及时调集资金购置了数码相机,按照乡镇业务量大小进行调剂,解决了器材不足的迫切问题。

(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图片采集工作组采集的图片共计13500余张,全部来自群众生产生活,有的图片采集需要进到农户家中,拍摄反映农民家庭基本生活设施的场景;有的需要爬到农户房顶,拍摄反映村庄全貌的写实图片;有的需要进入厂房内部,拍摄企业生产实际的图片;有的需要进入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场,拍摄反映农村经济的来源图片;还有的需要拍摄群众在田间劳作、休闲娱乐的大量图片资料,这些图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众们的热情配合,这也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无私奉献的工作队伍。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图片的采集、录入、修改和数据上报工作,和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质量把关,参与工作难点的化解。

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了国庆假期,有的同志还带病坚持,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在分工不同的各个工作小组之间,需要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盘工作的开展。虽然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各小组成员都比平时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相互交流沟通,确保工作步调一致。(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摸索开展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上离线软件的开发的时间较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全乡的数据采集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工作人员中抽调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业务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当天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录入软件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测试录入图文信息显示、导入导出数据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了全乡离线数据录入软件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为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数据采集、图片采集,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录入等技术要求,确保工作人员技术到位,除了业务人员培训以外,实行“每天一会”、以会代训的方式对数据录入、图片处理、图片采集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六、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 黄田街道 数字电视 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永嘉县黄田街道党委、政府一直将农村有线电视建设视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厂”,积极规范运转机制,努力培育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2012年底,街道有线电视通村率为100%,入户率为70%。有线电视发展尽管已开始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但依然属于低水平的发展,存在的弊端还很多,如入户率低、村组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等。

一、数字电视主要存在问题:

(一)、资本投入有顾虑。有线电视是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网络线缆的放装和维护需要相当可观的资金投入,特别罗东山区农村大都地貌复杂、住户分散,无形增加了有线电视建设的成本。由于线路长,有线电视放装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大,网内农户的发展十分缓慢,如果放眼长远,尽量少收或不收初装费,那样用户的数量必然激增,投资人也必将受益无穷。

(二)、经营运转有压力。目前发展数字电视存在投入的成本过高、利息负担过重而运转困难的压力。由于初期有线电视投资成本较高,而实际用户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在支付贷款利息后,收入无几,给正常运转带来相当的压力,根本无力积累资金用于再投入。

(三)、运行维护有待提高。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经营,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如在初期只注重发展,忽略了维护管理,加之网络长期的运行中,经受了自然的老化、人为的损伤,故障率往往会很高,而传输质量的优劣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有线电视用户的积极性。

(四)、群众发动有难度。已安装了的农户对有线电视都比较认可,认为有线电视与自来水、电话一样成为农户“达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广大农民普遍负担重,思想守旧,消费倾向不足,这是农村消费的大环境,再加之许多村组农户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水平不高,又有住房、教育、生病等因素的制约,给农村有线电视的平衡快速发展带来难度。同时无线电视免费接收与有线电视的有偿安装与收视也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无线电视对农民群众更具有“亲和力”。此外,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局限性也失去了一部分农村用户,如受电力限制、雷击对网络设施存有威胁、线路老化以及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等,这些非正常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群众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

二、发展数字电视措施

为了顺利推进数字电视该项工程建设,我们狠抓健全广电站管理制度,注重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作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的政治任务来抓。全站上下把网络改造放在全年首要工作,并建立起协调小组,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加紧进行双向网络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展开,提早动手,一方面组织该站外线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有线电视用户进行再次核查清理;另一方面对所有用户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实地勘察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测试干线线路及各种技术指标,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双向网学习研讨活动,为双向网改造做好技术储备。

三是典型引路,先易后难,逐村落实。于2011年5月21日在上白岩村首选试点后,工作人员早出晚归,奋发拚搏,认真落实整转人员、场地、器材等一系列工作,逐步扎实做好双向网改和网络整理,顺利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年度任务。

四是做好政策宣传和政策协调。及时召开村干部会议,深入村居举办现场咨询会,加强与各村居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向村干部和村民耐心做好网改、停模、安装数字电视的解释工作,说明网改情况,积极获取村干部、用户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有用户与施工队发生争执,使设备无法及时安装,都有专人去调解,有时还通过亲朋好友一起上门说服,尽量做到文明施工。

五是增加施工技术力量,加强施工队伍管理。鉴于网改任务繁重,进场施工队先后由1支增加到3支。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一方面有效解决施工材料供应、天气、施工人员流动及其技术素质等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做到严格监理,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施工队进行整改,确保网络改造工程质量。

六是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实行由站长负总责,副站长分块负责制,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有线电视发展的状况分析,提出对我国有线电视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以加快我国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

有线电视从最初的居民楼闭路电视及后来的小区有线电视互联,发展到如今的整个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尽管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广播式的单向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果我们现在不加紧对现有的单向网络进行改造升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一、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状况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线电视行业由于HFC 及相关技术而逐渐向综合信息(多媒体)运营商的方向发展。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给有线电视业和传统电信业以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如何面对因特网与日俱增的冲击波?与此同时,卫星直播业务具有数字技术和服务价格的优势,直接从有线电视公司手中抢走用户,因而有线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有限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中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虽然2004年出现的佛山模式、杭州模式、青岛模式等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模式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背景,难以在全中国模仿和推广。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没有了竞争,容易使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缺少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调,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有线电视事业。

(一)采用个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建立前端时要为以后业务的扩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RF输出指标要达到最高,高的C/N,高的信号稳定度,低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这些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同样重要,对数字信号,平均误码率(MER)和EVM的数值比起失真来是更重要的参数。混合好的Kr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因为它要供给多台光发射机。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例如,一个节点的C/N值如应达到52dB的话,前端的RF信号至少要62dB。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正向带宽已足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把多个频道压缩到一个模拟频道中。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 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要问一下自己:从现在起5年内,对网络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网络的升级怎样能适应未来的这种预期?细化这些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是要新建,还是改造升级?系统现有的结构如何;现有的网有多少还可以使用?电缆,连接器,分支分配器已使用了多久;现在需要多少带宽;系统所带的用户有多少;每公里要带多少用户;当前的线路是走地下还是架空;在未来的3 到5年需要多少带宽;现在以及未来的3到5年节目量会有多少;有线电话是否被允许,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通过有线网传数据能否实现,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 是否还计划利用HFC。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入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0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01).

篇8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有线电视发展的状况分析,提出对我国有线电视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以加快我国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

有线电视从最初的居民楼闭路电视及后来的小区有线电视互联,发展到如今的整个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尽管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广播式的单向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果我们现在不加紧对现有的单向网络进行改造升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一、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状况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线电视行业由于HFC及相关技术而逐渐向综合信息(多媒体)运营商的方向发展。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给有线电视业和传统电信业以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如何面对因特网与日俱增的冲击波?与此同时,卫星直播业务具有数字技术和服务价格的优势,直接从有线电视公司手中抢走用户,因而有线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有限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中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虽然2004年出现的佛山模式、杭州模式、青岛模式等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模式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背景,难以在全中国模仿和推广。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没有了竞争,容易使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缺少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调,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有线电视事业。

(一)采用个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建立前端时要为以后业务的扩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RF输出指标要达到最高,高的C/N,高的信号稳定度,低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这些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同样重要,对数字信号,平均误码率(MER)和EVM的数值比起失真来是更重要的参数。混合好的Kr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因为它要供给多台光发射机。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例如,一个节点的C/N值如应达到52dB的话,前端的RF信号至少要62dB。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正向带宽已足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把多个频道压缩到一个模拟频道中。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要问一下自己:从现在起5年内,对网络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网络的升级怎样能适应未来的这种预期?细化这些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是要新建,还是改造升级?系统现有的结构如何;现有的网有多少还可以使用?电缆,连接器,分支分配器已使用了多久;现在需要多少带宽;系统所带的用户有多少;每公里要带多少用户;当前的线路是走地下还是架空;在未来的3到5年需要多少带宽;现在以及未来的3到5年节目量会有多少;有线电话是否被允许,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通过有线网传数据能否实现,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是否还计划利用HFC。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入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0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