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30: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创新
教育部的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
一、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结构,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对此,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备有压力,要创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单一模式,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民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成为主角。对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合实际有效落实,不要让好的政策、想法落到空处,例如,在教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统计,如校门口卖煎饼果子的每天平均可以出售多少个煎饼果子,以及我校学生在吃煎饼果子时是否放辣椒进行统计,利用分时统计和抽查取样,来估算出每天的平均值,并为煎饼果子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学和讨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比如,在一些课堂上,拿出一些习题讲解之后,出几道变式题,然后对学生说:“这道题和我讲的不太一样,让我想一想如何解题,谁能先替我告诉同学们如何解答这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为了在同学中展现自己,必然会提前预习,并会互相比较解题的方式。数学教学中将开放题目带入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目前数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其特点是思考空间广阔,学生思维活动自由度高,利于学生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认清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努力。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教育成为奠定国家发展基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人才培养;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梅象华(1969-),男,河南信阳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民族习惯法。
基金项目:2013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学教改研究一般项目“重庆高职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两江新区人才需求为背景”(编号:133271),主持人:梅象华;2013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思政课教师实践素质培养长效机制研究”(编号:GZJG131813),主持人:梅象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7-0067-04
重庆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依托汽车、摩托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兴的电子工业产业的引入,结合中央把第三个国家级开放新区“两江新区”设置在重庆市,已然为重庆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大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背景下,重庆除了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本科院校外,仍需要更多的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重庆配置了一批在全国有名气的高职院校,为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践型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传统和新兴工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培养工业和经济发展应用性人才或者说主要是工科应用性人才,客观上学生来源中理科背景较多,主观上重理轻文的观念作祟,对于教与学矛盾双方的主体而言,学校往往忽视了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情怀和基本道德素养上的教育,理科背景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也没有引起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和学生本人都非常注重自身“硬”本领的锻炼即专业技能上的培训,这是学校就业导向和学生本人就业压力使然,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等人文素养的“软”本领上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可避免地会侧重于学生硬技能的开发而忽视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其原因:第一,高职一般以工科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为目的,生源多来自于理科和中职学生,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自己定位都是为一线工业企业服务。在实用主义导向下,学生在“硬”技术和“软”实力两方面发展不平衡。而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暂,在三年有效时间内仍需有许多时间在企业内实习,专业技能培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和法律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得不到全面系统发展。第二,高职院校以工科居多,教学实践上注定了素质教育课的教师在队伍配置和教学资源配备上不能与专业学科相提并论,素质教育课没有实训和实验基地及相应课程安排,也没有更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和调查,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甚至某些本来应有的思政教学承载功能被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政治教育”所占据。第三,工科学生长期对人文课程不感兴趣。高职学校生源除统一高考外,还有很大比例是通过单招进入的,这些学生知识功底差,人文素质更是缺失,许多学生对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学科内容知之甚少,连喜闻乐见的古诗词有些都不知道。思政课老师们若能够对这门课程讲出新意、课堂更加生动以吸引工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压力应该还是存在的。工科学生在众多“一切为了就业”的导向说教中静下心来思考理想信念和人生品质的培养问题,也是非常难的事情。第四,学校教学行政部门受制于全校整体划一的对老师的考查和考核模式,不能单一地对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课或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较为灵活的管理。在高职工科学生居多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得到有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是每个素质教育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探讨,使工科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也能逐步认识到人文情怀、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一、人生规划应作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开端
针对刚入校的高职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更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有自信和抱负,往往一入校就对未来茫然。鉴于此,在思政课开始就给学生发送调查问卷,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如:你进入高职的原因:兴趣、分数、家长压力和其他原因;你进入高职时的心态:无奈、迷茫、心满意得和无所谓;你正式入学后,如何打算:得过且过、卧薪尝胆、但求无过和奋斗一番。在几百个学生问卷回答中,对于第一问题,大部分同学答案都是基于分数的水平在于专科线上,没有考取理想大学源于高考低分数上,多多少少表现出对高中学习生活中没有认真对待学习而致使分数不能达到更高而深感自责和愧疚;对于第二问题,大部分同学选择“无奈或者迷茫”两个选项,“无奈”是基于分数较低只能上专科层次的学校,“迷茫”是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有的甚至有些恐惧感;对第三个问题“但求无过或者奋斗一番”,因为前述基于分数没有进入自己更加理想的大学深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奋斗一番”,也有部分同学因为“无奈”而选择“但求无过”,在态度上表现为亦步亦趋和随波逐流。
在新学期开始就做这样的问卷调查,对该调查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别对同学们不同心态作以解读。首先,能引发同学们对人生意义和自身定位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带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两个问题来随着老师教授课程进展而逐步清晰,老师也会将学生们的类似问题来贯彻整个课程始终,及时地加强对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导向教育和引导,激励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和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其次,起到让同学们在心理上宣泄和释怀的目的。无论你入学时候是茫然、无奈或者内心陷入愧疚和自责之中,那么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目标,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们通过问卷回答和随后学生们的讨论及老师的分析,实际上起到了给予他们心理疏导的作用,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再沉溺于对过去高考的失利和自责中。如果将人生历程比作长跑比赛,那么每个人都会因一时的懈怠和懒惰而落后,高考只是前面的比赛暂时性的落后,在更长路上更严酷的竞争,机遇总会留给有准备和付出的人。第三,通过问答和讨论,让同学们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起码会潜意识上会想一想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鼓励工科高职学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高考的失利中走出来,做好规划,重视品德和技能两个方面学习。
二、案例导入是贯穿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方式
案例教学方法无论在思想品德教育还是法律基础部分,都是贯穿教授课程始终的,尤其是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讲授。列举经典案例为学生们讲解某个原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强,法律案例讲解既能吸引学生对案件逻辑推理也能通过案例的分析传递人文思想。
在讲授“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时,把我国古代三种婚恋观进行评价与讲授:第一,《诗经》中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现代歌曲《牵手》比较起来理解,表明婚姻是一种坚守和责任。第二,苏轼《江城子》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古人对于婚姻的相濡以沫的情感。第三,元好问《雁丘词》传递着人类美好爱情中不离不弃的情感。通过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讲解,在同学们内心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把较为枯燥的说教转换成对历史、文学中爱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记忆,并通过该记忆悄无声息地沁入自身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知识同时也是工科高职学生所缺乏的,甚至有些内容是第一次了解。因此,案例导入法能诱使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也能扩大学生掌握知识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学者指出:“让学生学会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1]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应该积极探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面对许多人文知识上的困惑。
在讲授法律观念时,笔者以热点的“彭宇案”为例,通过对该案的起因、一审和二审结论讲解等以及留给同学们思考风险社会中如何做雷锋?如何理性看待社会对于助人为乐的评议?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了有关法律原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界限等人文知识,也使他们培养了法律的证据思维和理性思维,法律意识也能逐步形成。
案例导入法区别于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学,后者使学生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和发展。坚持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更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有学者指出:“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分别采取讨论启发、提问启发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可以看出,案例给予学生不仅生动活泼的课堂和对知识的深刻记忆而且对于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思维转换的培养取到重要作用。
模拟法庭是法律案例导入法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法律案例能力基础上,提供一个法院已经判决的案例,让学生自愿组织模拟法庭并组织其成员,让他们担任该模拟法庭中的法官、检察官、法警、证人、辩护人、书记员、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人,而老师仅作为法律上和组织程序上的答疑者,任何角色都不参加,甘当学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的顾问。其意义更在于:“在模拟法庭辩论审案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角色担当,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确保自己的团队胜诉或判决得当,学生会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和配合。”[3]为把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好,模拟法庭成员自觉集中在一起排练,分析和探讨案例以及对每个角色扮演上如何与实际更加相似等都认真地去准备。在模拟法庭实践中,给很少接触法律的高职学生更多展现自己机会,既有情景剧的表演,又能学到法律知识和了解法律程序。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授课需要耐心的育人态度
前述讲到在工科高职院校中,由于受制于三年学制的限制以及学生到企业实训的要求,学校也受制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有限的学时内就会分配更多的学时给予专业课,使得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培养上课时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有学者毫无避讳地批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最大教学失职。”[4]该种观点认为以专业和学科建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忽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人生观教育,最终因为没有正确对待“育人”的问题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这种现象真实地反应了当前某些高职院校办学功利性的现状,单纯地强调授业而轻视造就人才道德素质的培养,可能是某些高职院校和某些专业老师观念上的通病,当然也是学校与教师的失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职从事人文素质教育者而言,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时耐心给学生讲授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高职学生中文化功底差,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还有些不好习惯甚至恶习,耐心地塑造人格和提升道德的教育就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配置人文素质课时相对较少情况下,教师应处处为学生思想境界和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着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课时在布局上轻重有度,应重点针对学生对于社会认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作大量讲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们思维上在即使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互相讨论和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老师进而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分别加以指正并把较为正确的处理办法传达给学生,老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态度与同学们分享。总之,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老师在课堂内外都应该为学生着想,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态度和激情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高职院校内接受技能培养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的洗礼,做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和尊重他人的人。
素质教育课如果仅仅是空洞的说教,对于文化起底比较低且学习兴趣不浓的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让他们对这些课程感到厌烦。因为学生在高中时期就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各门学科都是反反复复的说教中度过,若仍遵循说教式的讲课方式,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素质教育课应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基本规律,讲授某个原理应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渗透教师自己的情感在社会事务判断和人生看法上与学生形成共鸣,既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又使学生养成对社会关注和建设的美好情感。素质教育课老师应乐意同认识或者不认识的高职学生讨论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上热点问题分析、对法律问题甚至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惑等问题的解答,也应愿意用客观、公正和中立的立场来答疑解惑,使高职院校学生养成和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自我发展定位上思考,而不是仅仅成为公司和企业需要的“高级技工”。
高职院校在面对学生就业压力和生源竞争的漩涡中,重视学生的学科和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有其自圆其说的逻辑前提。但是,高职院校也属于高等学校范畴,培养的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进而影响社会也被社会影响,因而,任何高校都有责任对所培育的人才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且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从而不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感染,而是为社会注入清新的空气和活力“感染”社会和影响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课本身具有对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功能,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和塑造。素质教育课老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用情地把对生活和社会的正确见解和看法传递给学生,也让学生带着对人生思考的强烈兴趣期待着你去讲解下一课程,用现实社会中正面的案例激励、鼓舞学生,也用某些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和引导学生。
近年来,用人单位反映工科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出现缺失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现象。重庆暨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需求大量高职院校人才以满足不断入驻的公司、企业用人要求,重庆高职院校应培养出具备高技能与高人文素质的人才,重视人文素质课及其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讲诚信有道德的合格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职法律基础课教改浅思[J].辽宁高职学报,2003(3):86-88.
[2]唐治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7(10):134-135.
关键词: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唱游教学
一、游戏教学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严肃、呆板、教条模式的体育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技能,反而会遏制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投入体育学习中,无心锻炼,更别说是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了。现代教学认为,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养成互相帮助、不断进取的好习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教学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课程本身具有的乐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欢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可以用于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创设情境,如:学生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带着角色去训练。老师要生动风趣地描述教学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演小蝌蚪,一个学生扮演青蛙,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小花猫、大公鸡、小狗仔、小兔子等动物,等到同学都进入角色后,就可以开始模仿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了。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从而映射出青蛙独有的本领即立定跳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思考,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采用唱游的教学方法
唱游可以通过有节奏感的音乐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表现体育教学内容,这让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唱游教学法适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因为小学生都喜欢一些新奇、有特色的东西且他们的好奇心强,是学生们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上体育课时,如果一上来就讲立正、稍息等课堂常规,学生肯定会觉得这是一堂无聊的课,也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果教师使用唱游教学法,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现代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注重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创新教学的重点。体育老师要寻找一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锻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提高,并促进其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关键词: 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过去我们强调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现在还应加上一条:备素质教育。即使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最后未能接受高层次教育,我们也应该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具备比较好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一旦走入社会,就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普通公民,这应该是素质教育应达到的下限标准。这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否定个体的差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学生、因教材配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得以贯穿下去,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一、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研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而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少;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少;分散的零星的专题研究多,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少。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的学问要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的知识也只是教师自认为要传授学生知识的较少部分,这当中是授受关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抄笔记,学生记笔记,教师考笔记,学生答笔记,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像灌水瓶一样向学生灌注,像北京的填鸭一样,形成地理教学八股。在传统教学中虽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出现,什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等,但都没有脱离教师提出问题、设疑、并通过讲述解决问题的模式,最终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效果相差甚远。
二、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素质教育效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一)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其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比如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地理兴趣,而非流于形式,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视听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件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可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讲到岩石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石头带回教室由教师逐一讲解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三、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是灵活地传授课本知识,而不是为完成限定的教材而教学。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对地理知识兴趣、情操的培养,让学生获得比较充裕的时间运用地理学习工具学习,特别是读图填图训练、发言讨论。让学生有学和做的充裕时间,在一定的宽松条件下学习。
也许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讲述的内容减少了,但学生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
[2]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04)。
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历史学科的性质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识和解释,历史学习的性质则是学生对过往的人类社会的把握、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心中的历史如何生成,他们对历史怎样认识,就是历史教学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历史科的教学实验和方法的探索,应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
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
五、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六、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引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我们的教师可以从三个方向上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是移植,即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例如讨论、辩论、论坛、模拟、角色扮演,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等。二是改造,即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赋予新的活力,例如对传统的讲述、讲解、讲读、问答、演示等方法,加以创新,突破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26
一、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要融入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呼声,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下应试教育的束缚,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化的单词记忆、考试的驱动与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结合起来,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夯实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基础。然而,相对于其他学科,大部分学生总感觉英语知识是单调而枯燥无味的,再加上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这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越来越形成恶性循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导致这种状况的内外因素,采取必要的对策解决学生认为英语枯燥的根本原因,探索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途径。英语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学好英语能够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未来的深造学习过程中,英语知识在许多学科里都会运用到。为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特别要注重学科间的配合。英语是促进学好其他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目,基础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把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就要为培养应用人才奠定基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抛开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构建新型教学情境。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今后上大学没有英语的基础知识其他诸多学科是无法深入学习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同学们在热情的探索和激励讨论中夯实英语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夯实基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情境化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情境。英语课程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具有抽象的特征,而要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就必须实施情境化教学。通过动态的形象化演示,使原本枯燥的英语语法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化教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组织课堂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尽可能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绪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接受英语语法知识。能够营造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前提,良好教学情境的营造,必然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组织、协调、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有的教师的课学生从来不感到厌烦,更不会觉得有压力,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理解记忆了知识。情境化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英语教学的情境化必须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运用英语语法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入手,把枯燥无味的英语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可以从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入手,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让浓厚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三、英语教学改革要强化应用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读物几乎每个书店都有,为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强化应用意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应生动形象,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应多创设极具生活化的英语语法和词汇情境,通过情境化教学以及其他形式多样化的实施,大家都明白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所以现代生活中很需要英语知识。在情境化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把过去的为考试而学转变成现在的为应用而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接受,课本上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太少,教学过程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英语课堂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应用意识和英语教学的结合。英语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各学科的基础课程,强化英语应用意识,新课程教学改革使英语知识越来越趋向于趣味化和知识化的结合。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本质也从传统应试教育中的精神导向转变到强化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上,通过与社会生活实践广泛联系,提高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应用意识,不断提高运用英语思维去分析课文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教材及其教学内容的取舍,正在由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化教学向知识应用方向转变,英语教材内容中各章节的选定和结构越来越注重语法基础知识,突出词汇应用习惯,增加智力弹性,精选科学内容,始终强化素质教育这一根本原则。教师应该进一步强化英语知识的应用价值,采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形象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实施英语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转化。
四、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方式的综合,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结合教材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一、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意识较差,刻板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有效的游戏活动,目的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东、南、西、北”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四个方向来表达自己的位置”,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了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授课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盲走”的游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其中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其他学生用“东西南北”来指挥其行走,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最后,我引导学生自主挑选位置,然后通过东西南北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进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探究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强理解,提高效率,进而为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生活问题:(1)学校要组织四年级合唱团,四年级一共有5个班,其中每个班有6个人参加,每人需要有4首参赛歌曲进行参评,思考: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参评歌曲。(2)12箱苹果汁和16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多少瓶果汁?如果每瓶5元,12箱苹果汁需要多少钱?……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法的应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用刻刀将其减下来,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三角形进行解释,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每个三角形的特点。最后,在授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边认识,边学习,以加深印象,进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小老师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的小老师教学法是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度相类似,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将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小老师的身份讲授给其他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