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8篇

时间:2023-09-22 09:30: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篇1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影响;来源;对策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①Horwitz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②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

外语学习焦虑属于语言焦虑,指的是外语学习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出现呼吸节奏的改变、出汗、发抖、心跳加快、腹部疼痛、口吃、结巴、语音变调、紧张不自然的笑以及其他的避免给与回答的做法。

Horwitz等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学习者个人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独特情结。③Horwitz认为,任何外语学习中的行为都有可能挑战学习者作为一个胜任的交际者的自我概念,导致学习者因此产生沉默寡言、自我知觉、恐惧甚至恐慌。MacIntyre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在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中产生的担忧、紧张等消极情感反应。④

外语学习焦虑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⑤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指出,焦虑导致了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进而使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阻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感到惧怕和忧虑,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并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种过程乃至输出运用了。语言课堂的互动本质和对学习者提出的交际要求使语言课堂更令学生焦虑。事实上,外语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比起别的语言技能的操练都更容易引起焦虑感,⑥而过分焦虑会阻碍学习。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往往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害怕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逃避学习任务。尤其对一些性格不稳定的学习者来说,考试成绩不好,外语说得不标准、不流利,会感到羞耻。这样,过分的焦虑势必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焦虑的来源

Young提出了六种语言焦虑的来源,她认为语言焦虑分别来自于:(1)个人社会心理因素;(2)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念;(3)教师对于语言学习的信念;(4)师生互动;(5)课堂环境;(6)语言测试。⑦

个人社会心理因素如自尊、竞争性、在集体中的身份等等是产生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Baily发现学习者的自尊、竞争性是语言焦虑的潜在来源,认为外语学习的竞争性本质可导致焦虑,尤其是当学习者把自己与其他人作比较或与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的时候。⑧克拉申认为,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自尊可引起不同的焦虑程度。低自尊的人担心他们的朋友、同龄人对他的想法,害怕负评价;克拉申同时认为有高度自尊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情感过滤可以降低。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念,Horwitz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学习者过分关注自己的发音,有些还认为学习两年的语言就应达到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的流利程度,有的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如何翻译,还有些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语言天赋。从这些语言学习观念可看出,学习者的不符实际的信念可导致焦虑,如学习者认为发音是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发音还不够完美就会非常沮丧。

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也是产生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教师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角色的观念往往与学习者的需要和期望不一致,例如,有的教师觉得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必要的,有些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越发不自信和焦虑。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学习比较被动,极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进行协商,教师提问常常给学生很少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还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替学生回答,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些做法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担心、忧虑的消极情感反应。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的来源

笔者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外语学习焦虑的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要有五种来源:一是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缺乏信心。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英语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好,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很害怕教师提问,怕说错,索性就沉默。二是对于负评价的畏惧,爱面子。很多参与访谈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关注,他们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还有些学生惧怕教师,担心说得不好或不对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以及同学的嘲笑。三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焦虑的原因。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想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有志于为沟通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做贡献。这些学生表现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很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那些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焦虑感高,觉得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预想的水平或四级水平差得太远而焦虑,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四是听、说、读、写水平的差异。很多学生害怕口语课,在口语课上很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也有些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少,英语语言知识欠缺,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所以上写作课很不安,缺乏自信。有些学生说上听力课时,如果看到其他同学似乎听懂了,只有自己没听懂时会很沮丧。五是课堂环境沉闷单调。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说得多,学生比较被动,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做笔记、保持沉默比主动发言更安全,因为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谁也不愿主动发言,有些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可是教师不够耐心,马上予以纠正或者补充,所以更加缺乏自信心,进而导致沉默。

篇2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影响;来源;对策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①Horwitz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②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

外语学习焦虑属于语言焦虑,指的是外语学习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出现呼吸节奏的改变、出汗、发抖、心跳加快、腹部疼痛、口吃、结巴、语音变调、紧张不自然的笑以及其他的避免给与回答的做法。

Horwitz等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学习者个人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独特情结。③Horwitz认为,任何外语学习中的行为都有可能挑战学习者作为一个胜任的交际者的自我概念,导致学习者因此产生沉默寡言、自我知觉、恐惧甚至恐慌。MacIntyre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在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中产生的担忧、紧张等消极情感反应。④

外语学习焦虑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⑤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指出,焦虑导致了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进而使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阻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感到惧怕和忧虑,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并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种过程乃至输出运用了。语言课堂的互动本质和对学习者提出的交际要求使语言课堂更令学生焦虑。事实上,外语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比起别的语言技能的操练都更容易引起焦虑感,⑥而过分焦虑会阻碍学习。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往往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害怕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逃避学习任务。尤其对一些性格不稳定的学习者来说,考试成绩不好,外语说得不标准、不流利,会感到羞耻。这样,过分的焦虑势必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焦虑的来源

Young提出了六种语言焦虑的来源,她认为语言焦虑分别来自于:(1)个人社会心理因素;(2)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念;(3)教师对于语言学习的信念;(4)师生互动;(5)课堂环境;(6)语言测试。⑦

个人社会心理因素如自尊、竞争性、在集体中的身份等等是产生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Baily发现学习者的自尊、竞争性是语言焦虑的潜在来源,认为外语学习的竞争性本质可导致焦虑,尤其是当学习者把自己与其他人作比较或与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的时候。⑧克拉申认为,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自尊可引起不同的焦虑程度。低自尊的人担心他们的朋友、同龄人对他的想法,害怕负评价;克拉申同时认为有高度自尊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情感过滤可以降低。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念,Horwitz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学习者过分关注自己的发音,有些还认为学习两年的语言就应达到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的流利程度,有的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如何翻译,还有些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语言天赋。从这些语言学习观念可看出,学习者的不符实际的信念可导致焦虑,如学习者认为发音是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发音还不够完美就会非常沮丧。

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也是产生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教师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角色的观念往往与学习者的需要和期望不一致,例如,有的教师觉得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必要的,有些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越发不自信和焦虑。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学习比较被动,极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进行协商,教师提问常常给学生很少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还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替学生回答,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些做法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担心、忧虑的消极情感反应。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的来源

笔者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外语学习焦虑的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要有五种来源:一是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缺乏信心。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英语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好,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很害怕教师提问,怕说错,索性就沉默。二是对于负评价的畏惧,爱面子。很多参与访谈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关注,他们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还有些学生惧怕教师,担心说得不好或不对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以及同学的嘲笑。三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焦虑的原因。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想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有志于为沟通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做贡献。这些学生表现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很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那些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焦虑感高,觉得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预想的水平或四级水平差得太远而焦虑,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四是听、说、读、写水平的差异。很多学生害怕口语课,在口语课上很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也有些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少,英语语言知识欠缺,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所以上写作课很不安,缺乏自信。有些学生说上听力课时,如果看到其他同学似乎听懂了,只有自己没听懂时会很沮丧。五是课堂环境沉闷单调。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说得多,学生比较被动,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做笔记、保持沉默比主动发言更安全,因为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谁也不愿主动发言,有些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可是教师不够耐心,马上予以纠正或者补充,所以更加缺乏自信心,进而导致沉默。

篇3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为全国50多所高校输送了大量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人才。显然,中外文化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在将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毕竟汉语还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所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知识,能比较轻松地介绍有关西方文化如感恩节大餐、圣诞老人和雪橇、圣瓦伦丁节、复活节兔子和彩蛋等知识。同时对外汉语专业也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用英语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呢?他们所用教材有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并打下扎实基础的平台呢?本文旨在通过其所用教材的调查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并通过结果来分析教材有可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们需要具备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或者其他目的语进行交流,他们是否能有这种能力呢,从其所用教材我们可得以解读。

二、分析与讨论

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目前所用英语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包括:《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共六册,本专业学习一至四册)、《口语》(一至四册)和《听力》(共四册,本专业学习前两册)。这些都是供高等院校英语本科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所用的,既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非英语本科,那他们就属于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是另一回事,在此不作过多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四册中,前三册包括15个单元,第四册包括14个单元。此套口语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主题从一、二册中的日常生活话题逐渐过渡到三、四册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同时又兼顾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介绍,既有外国味,又有中国味。对外汉语专业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三本,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该书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地理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文化做了介绍,是学生们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二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丙中编著的《中国民俗概论》,该书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日、人生礼仪、游艺和民俗观念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荣光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该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及筷子文化等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食礼等,涵盖全面,对读者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上述所说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或多摘选自英语国家地道的文章,听说以话题为单元,分课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是,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无论是在精读教材还是口语、听力教材中比重均明显大于母语文化。虽然本套书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导致其无意识地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

三、建议与总结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本族语人;外教效应;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并成为英语专业教学中突出强调的核心技能。而在缺乏使用英语语言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引入英语本族语人施教,成为各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主要措施。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引入美籍英语本族语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班的口语与听力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外教的交流的主动性以及教学效果都有悖于院方的期望。本文通过对我院外教教学效应的个案分析,发现这与语言、文化、外教素质及学生个人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观察、访谈、讨论及学生对英语本族语外教教学所持的态度与认识的问卷调查。

研究的依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表明,英语专业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语用中的听、说、读、写、译等交际技能,且该技能要体现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本位。在长期的传统英语语言教学中,由于忽略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导致“哑巴英语”比比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改变,不少高职院校都引入了英语本族语人授课,以期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语言的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校的教学特色。但由于受英语本族语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水平、性格差异、教学信念、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合理引入外教、保证英语教学的高效应就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人群为我院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5个教学班199名学生和两位校聘美籍外语教师,旨在了解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英语本族语人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研究步骤首先分别对学生及外教进行访谈,然后进行随班听课,并在课后做学生、外教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学生对外教及其课堂教学的一般性和即时性的评价、态度和认识,以及外教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态度与认识。

分析与讨论

英语本族语外教的基本情况我院共引入两名外教,是一对夫妇,系美国NEBRASKA州人。男性48岁,毕业于圣地亚哥城市学院,获准学士学位,从教前从事保安工作20年;女性63岁,毕业于美国联合学院,获护理学士学位,从教前从事护理工作。二人于2005年1月来中国讲授英语,均不懂汉语。

外教教学工作安排及使用的教材外教入校后,基于让学生感受真实语言使用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语用能力的考虑,直接安排其承担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班的口语、听力课的教学任务。教材采用王守仁主编的《新编英语口语教程》。人均周16节课,据其本人要求,只能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排课。这样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有机会和他们见面,即一周学生只能有4个小时和本族语人交流的机会。由于语言不通,开始阶段系里指派其他英语教师跟班上课,为其作助教,以协助外教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院05、06级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均系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总分达标正常统一录取。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各级分化较明显。来自于不同地区,多数学生的言语至少包括三种:普通话、英语和一种地方方言变体。英语口语、听力普遍较弱。受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自身基础知识的影响,只在课堂上被动使用普通话和英语交流,而在课后则习惯于使用方言变体。对英语专业的选择有不同的目的性,以兴趣为主的占少数,更多是为了将来就业。入校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本族语人。

阻碍英语本族语教师授课效果的因素(见表)调查显示,学生选择最多是C。之所以英语本族语外教的教学效果有悖于期望,是因为两位外教缺少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对所授课程的性质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对学生口语、听力的训练中,将教材处理成了对单词、表达语的机械的英文释义,语言输入只突出量而缺少质。随班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过强,使听说课变成了教师的讲解。由于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活动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做起来有困难,学生参与意识较差,课堂气氛沉闷。选择A与B的比率也较大。这是因为初接触英语本族语人,学生尚有一定的好奇心,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可由于施教者与学习者双方对于彼此的文化不够了解,对彼此的语言不够熟悉,在理解和沟通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英语水平去努力理解外教的意图和所授课程的内容。久而久之,理解和勾通上的困难,使学生难有成就感,从而导致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学习焦虑感上升,对外教的课堂失去兴趣。转贴于

选择D是学生担心在本族语人面前讲英语、或听不懂本族语人而被别人笑话,怕丢面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学生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出丑,不愿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制约了学生英语参与与语言输出的主动性。任课教师应了解这一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克服该文化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英语的学习与应用。选择E、F的原因是,我院聘任的外教由于身体状况及其他原因,一周只有周一至周四上午来校上课,学生与外教的见面仅限于课堂。平均一个教学班一周只有4个课时,再加上班额都在40人左右,与外教谈不上有多少面对面的交流。此外,由于健康原因,外教在学期内缺课较多,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数,使学生对外教教学没有多大兴趣。

外教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访谈,外教认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差,不配合,上课气氛沉闷,甚至无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本族语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的高低,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2.师生间的和谐相处与沟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3.语言的输入量不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阻碍了外教与学生的相互理解与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限制了其语言的习得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5.外教的性格特点、表达能力以及语速的快慢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男外教性格内向,语速较快,学生普遍感到上课听不懂,且提不起兴趣。女外教开朗活泼,语速适中,表达清晰,学生反映较好,有愿意与其沟通的欲望。

对英语本族语教师引入及提高其授课效应的几点建议

1.在引入英语本族语人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文化背景与教学能力,不是所有的本族语人都适合教学。

2.本族语外教必须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使所授知识内容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状态。

3.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英语本族语外教应善于传递知识、情感技能和教学观念,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进行有效教学。

4.外交应该了解授课国家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结构,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技能训练,避免文化冲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对外教的授课安排、管理以及考核要科学化。课程安排要合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与其交流的空间与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来我国进行语言教学的英语本族语人素质良莠不齐。在高职英语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英语本族语人施教应有所选择,需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合格的英语外教应具备:(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即精确优美的语音、语调,流利、地道的口语表达,没有明显的方言;(2)广博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化、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3)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气氛活跃,能够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有幽默感,热爱、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授课国文化,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5)身体、心理健康,有敬业精神与高度的责任感;(6)善于学习、反思、总结,并能有目的地开展实践。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2004,(4).

篇5

一、三语习得相关理论研究

三语习得研究主要在探讨三语习得特性以及多语际影响等方面。Odlin(2001)指出:三语习得中学习者之前已掌握的两种语言都会对第三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Cenoz等(2001)指出:首先,在三语习得早期,一语起着工具作用;二语起着供应者的作用,二语在三语的话语发生过程中不断被激活。第二,如果学习者最近使用和接触二语,那么该语言更容易被激活。第三,二语的熟练程度越高,对三语习得的影响越大。认知心理学里把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称为语言迁移。对新的语言习得起促进作用的为正迁移,反之起妨碍作用的为负迁移。

二、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在英语专业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二外日语课程,从零起点开始,属于习得早期。学生每天都有英语专业课程,平时大量接触英语。英语熟练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大多已通过英专四级考试)。根据三语习得理论研究结论可知:首先,在日语习得早期,汉语起着工具作用;英语起着供应者的作用,英语在日语的话语发生过程中不断被激活。第二,因为英语专业学生最近使用和接触英语,所以容易被激活。第三,因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的熟练程度较高,所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也会比其他学习者大。在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中汉语和英语都对日语有影响。既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产生负迁移。

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求学生掌握日语的初级基础知识和初级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特别重要的是掌握自学日语的方法。但现实情况是,二外教学普遍不受重视,学时有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不如英语,导致学习者不能将其在二语英语学习中用到的所有成功策略转移到三语日语学习中,教学效果不佳。

三、三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的启示

结合三语习得理论和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得知,教学中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利用对比教学法,合理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

1、语音语调方面

整个汉语元音舌位图框架要稍大于英语的,而英语的又大于日语的。日语元音发音时双唇微启,发音部位靠前。口形自然,变化幅度小。学生容易受汉语或英语影响,发音时口形过大或过圆,发出的元音不太标准。日语辅音中存在清音和浊音的对立,学生容易受汉语影响,误以为是汉语辅音里清音送气与否的对立,而把浊音读成汉语的不送气清音。但是在英语辅音中存在相同的清音和浊音的对立,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正迁移规避汉语的负迁移。

日语是音拍语言,每个假名包括拨音“n”,发音长度都为一拍,而汉语和英语中的“n”是和前面的音素组成一个音节共占一拍,因而学生易把拨音与前面的假名约音成一拍,缩短了发音长度。老师应引导学生避免汉语和英语的负迁移。

汉语和日语都属于“高低重音”,而英语则属于“强弱重音”,因此可以借助汉语的声调知识来帮助掌握日语的声调。汉语的声调其高低变化是在同一个音节(字)内部实现的,每个音节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共5种。日语的声调其高低变化则是在音拍与音拍(假名)之间实现,每个假名的声调分为高调和低调。在一个单词中:第一个假名和第二个假名的声高一定不同 ,音高下降后就不再升高。日语的相对音域(语词内部高低变化的幅度)比汉语窄。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汉语的正迁移的同时规避其负迁移。

2、文字词汇方面

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假名和罗马字。

日语里的汉字来源于汉语,所以有些汉字和汉语的简体字或繁体字写法相同,如“大、?恪钡龋?给学习带来便利。

日语里的假名也来源于汉语,日本人依据汉字草书创造出平假名;依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创造出片假名。有些假名与其汉字原型很相似,如“あ(安)、イ(伊)”等,可作为记忆的依据。

罗马字外形与英文字母一样。日语的罗马字标音类似汉语的汉语拼音和英语的音标,给学习带来便利。虽然三者有很多字母及拼写规则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完全混淆。学生易按照汉语和英语的习惯把日语的辅音“r”错误地发成翘舌音。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汉语和英语的正迁移的同时规避其负迁移。

日语词汇分为汉语词汇、和语词汇、外来语词汇和前三者的混合语词汇。

汉语词汇来源于汉语,所以有些和汉语的简体或繁体词汇写法相同或相近,且意思也相同或相近,如“中国、??樱ㄔ硕?)”等,容易理解记忆。但还有些和汉语的简体或繁体词汇写法相同或相近,意思却大相径庭,如“丈夫(结实)、手?(书信)”等,学生容易望文生义,错误使用。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汉语的正迁移的同时规避其负迁移。

外来语词汇中英语来源的占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熟悉英语词汇,所以很有优势。但有些英语单词转化为外来语后意思有改变,如“マフラ?`”在日语中意为围巾;其原型“muffler”在英语中却意为消音器。还有日本人自行创造的所谓“和制英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原型,如日语中插座为“コンセント”;而英语中插座却是“outlet”或“socket”。 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正迁移的同时规避其负迁移。

3、语法方面

按语法形态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英语属于屈折语,日语属于粘着语,特点各自不同,因此不易混淆。

日语靠附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后的助动词和助词表示语法关系。其中助动词和英语里的助动词某些用法相近,助词和英语里的介词某些用法相近。日语里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关系与英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关系相近。日语里的动词、形容词、助动词有形态变化以及存在时态的概念等语法现象和英语相似。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法。

4、文化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日文化相互影响,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中国是礼仪之邦,追求仁义和谐;日本是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掌握日语里敬语、授受关系等语法现象。

日本和英国同为岛国,生产生活受大自然影响较大,因此习惯用自动词(不及物动词)、被动态等非主观意志表现;而中国人有“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思维,因此习惯用他动词、主动态等主观意志表现。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正迁移规避汉语的负迁移。

篇6

关键词:就业引导;优势分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8

1.就业引导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与日俱增,除了就业市场中的人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外,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为就业市场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实践需求等情况,使得择业难,就业难成为了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近几年,高校为了找到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方式方法,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将高校的就业引导教育引入到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就业引导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就业引导教育是针对学生就业前的一系列专业和规范的教育,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就业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就业引导教育的引导和专业指导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综合能力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引导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在就业引导教育影响下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会有一个显著提高,就业引导教育贯穿于高校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和市场的解读和分析、就业法律的学习、就业技巧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外语专业女生现状和分析

外语专业属于文科学科,在专业选择上女生众多,加上专业学习的特殊性,需要学习者能够细心耐心的学习投入,所以大多数女生的性格特点更加符合这一学习要求,外语专业整体出现女生众多,男生较少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超过了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数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女生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都限制了女生的就业面,在很多情况下女生一直属于就业较困难的群体,尤其是以女生为主的外语专业在就业中也不占有优势,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女生的就业优势,就成为了外语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外语专业和女生的客观实际特点,我们要从就业引导教育多方面人手,找到适合外语专业女生就业的教育内容和重点,克服女生的客观实际困难,培养专业性强、工作有担当、责任心强的女性求职者作为高校女生就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引导性教育从女生的就业心理、职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出发,锻炼和培养出得体端庄,懂得注重仪容仪表,自强自信,综合实力较强的女性求职者。

3.就业引导教育对外语专业女生的影响力作用

3.1就业引导教育对专业学科建设的指导

就业引导教育在学生就业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项作用在于学生就业的反馈,学生的就业最终是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检验,学校培育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就业岗位,这取决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专业学科设置。合理的学科设置能够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学科设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文化、有能力的工作者。对于外语专业学习,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上应有所调整和创新,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寻求突破口,找到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优势,从新型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出发,找到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从课程设置上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以师范为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教育类和师范类的专业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其在师范类的竞争优势,专业设置教、学、育为一体,加强外语专业女生的师德、言行教育;针对翻译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加大其口译、笔译的能力提升,着重开设专业过级考试的辅导和培养;对于其他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其社会实践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分年级分学科有层次有重点的将外语专业女生就业逐一进行分层次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意向学生分门别类的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做到商贸外语、旅游外语、师范外语、翻译外语等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及时和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检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能够跟上社会的需求和步伐,并且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3.2就业引导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引导教育在理论内容上的延伸,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知识和实践出发对职业规划对象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理论指导,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规划对象的职业概念和内容并进一步加深求职者对职业内涵的理解,并对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和从业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从人们的兴趣、爱好、气质等因素进行探索,从而依据这些探索得出的结论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运用到就业指导当中。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气质,通过一定的探索,加深你对自己爱好的认识和自我气质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帮助你寻求和自己气质相仿的岗位和工作,并将你的爱好引入到你的工作和岗位上,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命线理论,将会帮助求职者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性,并帮助求职者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会合理和科学的运用时间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针对外语专业女生可以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兴趣、爱好、气质、时间管理的探索,学会作为当代职业女性应具有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技能,将外语专业和自己的兴趣、酆谩⑵质等因素相关联和比较,找到生活和专业的结合点、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时间规划和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的结合点。

3.3就业引导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业引导教育从其实践意义出发,将指导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其主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将步人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除了专业理论学习,还需掌握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口语之外,同时要加强汉语表达水平,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口齿清楚,表达的内容清楚流畅,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用语礼貌。其次,注意加强沟通,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沟通更为重要,外语的学习,就必须学会说话,说会沟通和交流,对于女生来说沟通还要注意尺度和分寸,掌握最佳沟通时机,让中外的语言在合适和恰当的沟通中展现出最好的表达。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情感的表达运用的恰当,有时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当代职场女性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情感表达技能,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坚强、独立、自信,将新时代职业女性特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应该掌握中外不同国家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中外文化和情感的背景,做好中外沟通的蛄骸6杂谕庥镒ㄒ蹬生来说,适应新时代的人际关系,外语从业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作为女性外语从业人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有主见懂合作,有想法懂谦虚,敢于展现自我懂得适可而止,有合作敢竞争。

3.4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力作用

就业引导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心理准备。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首先,要从心理上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要用最好的心态接纳自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爱惜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充满自信的独立女性求职者。在心理上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正式客观的正视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职业道路。就业引导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提出,学会了解他人,能够帮助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广开视野,拓宽眼界,以开放的思路调整好外语学习的心态,作为女性求职者应该开阔心胸,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取长补短。学会了解他人,接纳不同的声音,学会理解,学会客观的判断选择及做出正确的决定,学会包容和协作,这才是当今在校女生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外语专业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学习者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外开放的思路和与人协作的精神,这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教育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课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外语专业不再是吃香专业,就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对于学习外语的女生在就业中的处境就更加严峻和窘迫,如何缓解外语专业女生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就业引导教育中应加强女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应重视生命,调整心态,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做好克服现实困难的心理准备。

篇7

关键词:专业外语 基础知识 钢琴 影响

在注重信息化、多元化的21世纪,专业外语在各学科的多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专业外语对钢琴演奏及教学而言,实际应用能力远大于“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演奏及教学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音乐界的老前辈赵沨教授在《英语音乐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一般文化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其结果是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音乐专业外语主要含概基本乐理、音乐理论、音乐史、乐器史、音乐家简介等。专业外语单词的语种主要由意大利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构成。从十八世纪初起,一直沿用意大利文标记,其中一部分已变成世界各国音乐家们通用的术语。

一、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分类及发音

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音乐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乐谱中,各种外文标记准确充分地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正确演绎才能还原作品真实面貌。这些单词主要分为速度、力度、表情三大类,笔者对各类常用专业术语发音及释义作一简要的分类。

(一)速度(Tempo)

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指导作用

(一)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经常遇到用以标记速度、力度、表情以及其他演奏指示的专业外语词汇。作曲家用音符不能表示的创作意图,就用各种术语记号来延续。无论是钢琴演奏者是教学者,都要准确掌握乐谱中的每一个外文标记。速度是决定作品性格的首要因素;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又使音乐作品有了层次和起伏;表情记号就像水墨画家笔下的一枚红印章,有了它,音乐作品才能跃然纸上,富有生命力与色彩。准确表达术语记号,结合娴熟的技巧,才能做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二)作为艺术指导的声乐伴奏者,要明确艺术歌曲的风格、速度、情绪,对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要做到了如指掌,遵照原谱,按照作曲家原意,准确地将音乐信息传递给演唱者。结合谱面上的专业术语,钢琴伴奏者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多变的音乐色彩、生动的音乐形象、鲜活的人物刻画,用准确的速度及节奏帮助演唱者领悟作品的内涵,最终达到人声与琴声的完美结合及艺术作品的整体和谐。

三、提高掌握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措施

目前,专业外语作为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已在国内的很多专业院校单独设立。在本科生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外语的教学还没有大规模、系统化地实施,很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该课程。以新疆各大中专院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除少数从小跟随规范的钢琴教师、且注重专业外语及基本音乐知识学习方面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只关注乐谱中的音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从未留意谱面上的速度、力度及表情术语,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演奏的乐曲生硬、呆板、严重偏离音乐作品的原貌。仅有过硬的技术技巧及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不够的,要想提高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准确表达乐谱中专业术语的要求,更为重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专业外语基础知识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

专业外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要做到发音规范,首先要学好基础英语。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认识音标、掌握发音规律等方面都较困难,何谈专业外语的学习。因此,应把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首位,至少达到初级英语水平,学习专业外语才不会吃力。在学琴阶段,要购买音乐术语小辞典,经常翻阅,通过日常积累,逐步掌握更多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

(二)随用随查,加深印象

钢琴周围应放置常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小册,可将使用频率高的专业术语汇总,张贴在方便查看的地方。弹奏过程中,遇到生僻的术语,及时查看,通过反复试奏,加深印象。

(三)增加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音乐学及音乐表演的本科生,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限制,再增设专业外语课程短期内不太现实。针对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可将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即不增加课时及学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及信息量,一举多得。现阶段高校开设的《钢琴教学法》与《钢琴艺术史》及《钢琴音乐作品精品赏析》三门课程存在些许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关于钢琴艺术发展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音乐作品等方面,存在过多的重复性。鉴于专业外语属能力掌握与知识运用部分,笔者建议将《钢琴教学法》与其它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删节,替换成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实用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并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进度计划及学时分配。同时,可举办专业外语知识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记忆,提高及掌握及应用能力。

四、结语

钢琴演奏及教学需要相关学科、诸多领域知识的支撑,才更具深度及广度。仅掌握初级专业外语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努力提高基础英语水平,通过广泛阅读外文书籍、参与国际论坛等让钢琴学习与演奏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狄辰华,倪若男.英语音乐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英]迈克尔·肯尼迪.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青年外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地方所属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2500多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世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成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地弥补地方经济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转型,提供实用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青年外语教师面临的问题

1、转型主动性不强,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很多教师对转型发展的认识与重视不够,面对转型发展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仍然以科研成果评价为主,对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却没有硬性要求,致使教师一味追求申请项目和,在应用性教学和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方面不愿下功夫,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

2、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缺乏

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学的实施者,有责任根据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专业英语知识,将其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并逐渐实现自身从EGP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化。目前,高校青年外院教师虽语言知识和技能扎实,但知识结构单一,多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普遍缺乏非英语专业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难以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职业发展。

3、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

根据行业英语课程的性质特点,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应具备“双师”素质:一是要有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和讲解能力,二是要通晓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的专业知识。青年外语教师中大多数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坛,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他们缺少社会行业经验,与社会脱节、与学生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脱节,脱离岗位到企业进行培训或实习的机会不多,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和加强。

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地方高校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投入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高校应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投入,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力度,提高青年外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使青年外语教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了使他们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鼓励青年外语教师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习,鼓励他们参与企业项目,开展横向科学研究,将青年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及课程开发相结合;教师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与企业项目及社会培训相结合;教师对外交流能力培养与对口支援和国际交流相结合,让青年教师真正了解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具体运转和实际需要,为青年教师以后把握市场动向、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与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能力双提高。

2、青年外语教师要增强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日益重要。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旗帜下,ESP教学模式将是今后地方高校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青年外语教师转变专业思想,建立一种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逐渐拓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思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整体转型过程。对一所转型发展的学校而言,学校领导是学校转型发展的设计者,基层领导是执行者,教师则是具体工作承担者。在高校转型发展中,不发挥教师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没有教师集体创新,教师只是旁观者或者被动执行者,不积极参与进来,学校转型发展方案设计得再完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也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发展应是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青年外语教师要增强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将专业提升内化为个体发展需要。只有具有内在的个体发展需要,他们才能够发挥潜力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才能够主动去了解社会、了解市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实现自身从EGP教师到ESP教师的转化。

四、结束语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地方高校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的自我革命。这场革命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高校青年教师能否成功“转身”,因为教师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支柱,青年教师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青年外语教师要认识到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成为一名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ESP教师,有效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参考文献:

[1]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2]田晶.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5(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