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8篇

时间:2023-09-22 09:30: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镇规划 管理 问题 探究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村镇规划工作承担着规划农村建筑空间布局、优化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责,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改变农村面貌,将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展现在社会面前,并以农村基础条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来进一步服务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在实际践行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政府的宏观指导为基础,在保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并对相应配置空间的优化。

二、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所呈现出的问题

现阶段,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为:自2007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由于县级以下规划与管理主体的改变,逐渐形成了乡村和集镇规划在基层人民政府,监督管理在上一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局面。而乡村和集镇规划一旦出现重大违法案件,上一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单位没有强制执行权,只能申请本级法院执行,但是部分地方的法院在2013年起已不再受理此类案件,造成了监督管理不能按照现有既定的规划有效彻底执行,乡村和集镇规划很难有效的实施,规划的严肃性也就无从谈起。加之当前各级政府为了完成地质灾害、贫困户等政策性的移民搬迁指标,以政策鼓励村民搬迁入移民安置区去生活,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其主观意识方面,很大程度上不愿意进入到指定安置区,而更愿意住在交通便利的地点,比如集镇路的出入口等地方,宁愿花钱或是用好的田地进行兑换,甚至在集镇的黄金地段或主要公路沿线见缝插针式的抢修、强修住宅。此种情况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作为政府与村民沟通的桥梁,也是该项工作落实的主体,需要对这一矛盾与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以此来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则就需从该项工作开展的本身出发,寻找“病根”。具体而言,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所呈现出的实际问题为:第一,相应理论体系不健全。第二,相应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管理存在交叉重叠。第三,相应规划收费标准不合理。第四,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力量薄弱。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下村镇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以完善规划管理体系的搭建来基础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过程中,对于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则需要以完善管理体系的搭建为基础,结合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管理体系进行细化与完善,要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来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条例办法,以此来确保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实现规范且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的编制奠定基础。

(二)明确收费标准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第一,在相关收费标准上。基于目前在村镇规划设计中存在收费不合理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以法律的出台来约束规划设计收费行为,进而确保整个规划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规范开展,并保证各方面人员都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合实际的解决村镇规划与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要进一步理顺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文中的分析可知,当前对于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基层组织的规划与管理单位主体不统一,造成管理上存在交叉重叠,加之乡村和集镇规划历史欠账大,主要表现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以及不完善,或功能性规划不健全,即便之前做过规划的也已不适应现阶段发展形势的要求。土地、镇政府、城建部门的交叉管理加重了集镇居民的建房成本,因此村民和居民更愿意就近的在公路沿线或见缝插针式在集镇黄金路段建房。政府鼓励村民搬迁,但是村民却表现出了不配合甚至不满的情绪,宁愿花高价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进行房屋修建,也不愿意搬迁到指定的区域。而基于产生的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下,要想调动村民搬迁的积极性,配合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最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不愿意搬迁,归根结底在于搬迁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充分有效吸收迁入居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在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并建立新农村示范典型,让村民切实的感受到何为新农村,为什么进行城镇的规划管理,只有感受到规划管理工作所带给广大村民带来的益处,才能够激发其积极性,获得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以此来确保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奠定基础。

(三)规划管理工作所应注重的重点事项

在实际落实村镇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则需要具备全局意识,能够从村镇的整体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规划设计,确保逐渐向城市规划标准靠拢;在此基础上,要适当调整规划期限,并注重城镇卫生绿化事业的规划管理内容,完善规划村镇垃圾处理流程。而在农村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对于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而言,也就解决了当前村民不愿意集中搬迁到指定区域的矛盾与问题。

综上,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新时期下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为了解决当前村民不愿意搬迁到指定区域而致使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这一难题,本文从当前村镇规划工作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着手,在明确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试图在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同时,解决当前村镇规划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子荣.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广东科技,2012(05):146+148.

篇2

关键词:村庄规划;质量安全;村庄环境;规划观念

引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其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不能理解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涵,但它在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意义。而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认真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目前我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解决好村庄规划严重滞后问题

“规划是龙头”,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全国许多行政村都曾编制过村庄规划,但是基本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编制的。而村庄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在10 至15 年,村庄建设规划的年限为5 年。且当时编制规划时由于受到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村庄规划的水准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村庄建设规划上,对电力通讯、给排水等都没有作出专项规划,有的甚至只是一张示意图,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许多村庄规划已明显滞后,适应不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亟待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

2、要解决好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调整难问题

村庄规划用地难以调整是村庄规划顺利实施的一块绊脚石。因为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许多房子拆了之后由于道路拓宽、取直等原因,房屋在原地就不能重建,这时就需要用到其他土地。而要用到其他土地调整非常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庄总体规划没有留足非农建设用地,甚至根本就没规划出新区,村集体拿不出土地用于调整。二是农民想在自己承包田或自留地上建房由于耕地保护方面的原因,土地管理部门一般也不予审批。

3、要解决好村庄规划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目前,农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村年集体收入在万元以下,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编制村庄规划的费用,目前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编制一个村庄规划的费用一般在一万至三万元之间,如果请大专院校或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话费用要高得多。二是村庄道路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三是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因为拆迁而需要大量的补偿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建设新农村,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耀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即国民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村的支持。二是用好土地整理政策。积极做好宅基地退建还耕和土地整理工作,享受省政府扶持优惠政策。三是有条件的乡镇村庄可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专门筹资建设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4、要解决好农民建房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目前农民建房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质量安全隐患:一是有些房屋建筑选址不当,面临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二是施工过程中由于个体工匠安全意识差,存在触电、落物伤人等安全事故隐患。三是完工房屋因无图施工,采用劣质建材,外墙不加粉刷,极易在暴雨、台风的侵袭下发生倒塌事故。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一是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有防灾评估内容,在批准建设用地时要注意避开存在山体滑坡隐患、地质条件不稳定、风口、有严重环境污染等地质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带;对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选址,要尽快调整,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建筑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管理程序,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法建设行为。

5、要解决好农房改造品质差问题

目前农房改造的品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有些村庄垃圾成堆、生活污水横流、绿化不达标,我市各地农村在建起大量新房的同时,未按规划搭建了一些仓库、厕所等违章建筑,杂乱无章。解决农房改造品质差,一是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规划意识、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程度。二是大力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工作要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按照房屋成排、道巷相连,排水畅通的要求,硬化道路,清淤坑塘,新建和改造排水道,修建公共厕所,全面改善村庄面貌。三是按照“门前三包、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做法搞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规范村规民约,制订长效管理制度,配好村庄管理、保洁等人员,落实监督措施。五是把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引入农村。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农房改造管理的新方法。

6、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

“空心村”常被一些群众这样形容:“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空心村”是指在农村村庄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宅基地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村民新建住房沿村界向外扩张,形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现象。“空心村”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村庄景观,也阻碍了村庄规划的实施。“空心村”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是部分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家中房屋多年无人居住。二是无规划乱建。有的农民没有报请土地规划部门同意,只是和村干部私下协商得到默许,便占用耕地私搭乱建,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一户多宅。一些农民在规划区建新房,而老宅却不拆,原因是年轻人住新房,旧房给老年人居住,或是用来放置生产工具和粮食等。

7、要解决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跟不上问题

村庄规划建设管理跟不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划实施管理跟不上,比如在农民申请建房时管理人员不能做到现场勘踏、放样、监督三到场。二是农民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跟不上。三是违章建筑处理跟不上。主要原因在于,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员队伍不稳定。解决管理跟不上:一是要加强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建设。二是要稳定村镇建设管理人员队伍。每个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都必须配备2名以上的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同时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实行垂直管理,以减少地方和部门利益以及各种关系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干扰。三是建议配备村一级的规划建设管理员(可由村地监察员兼任),纳入村级几大员的管理,以解决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中工作量大,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四是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8、结束语

加大对规划作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特别是村干部认识到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指导各项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从“要我搞规划”转变为“我要搞规划”。要加大《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规划法制观念,改变群众“地是祖宗留下的,我想干啥别人管不着”的错误思想,使他们认识到规划的严肃性和强制性。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多征求群众意见,规划完成后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通过,规划一经批准,乡镇、村要加以公示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以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干部群众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农村建设中严格实行 “一书两证”(即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制度,手续不齐禁止开工建设。加大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加深群众对规划严肃性的认识,强化规划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村建设发展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管理模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

1、资源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水文、气候及地形地貌等要素都属于资源禀赋。资源的稀缺性是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进行规划的主要动因,因其能直接影响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村庄的规模和布局有一定的制约[1]。平原地区的人口居住密集度较高,能够获得良好的聚集效应及辐射效益;而山区及丘陵地区人口居住较分散,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2、建筑布局因素

村庄布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区域布局完整,方便生产和生活,并尽量不占用农耕地等原则,在布局过程中主要以集中集约和分散集约这两种模式为主。集中集约模式指的是将村庄进行集中布局,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让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充分发挥集聚效益作用,有效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成本。分散集约模式指的是将受地形限制而无法集中布局的农村建筑进行适度分散,从而实现农村用地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3、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村庄规划的投资额度,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往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同农民需求层次有直接关系,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居住条件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农户对住宅的要求从最初的生存型提升到中期的居住宽裕型,目前又向着居住舒适享受型的方向发展。

4、人文因素

农民既是村庄规划的参与主体,也是村庄规划的实施主体,因此,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及固有的思维观念都会对村庄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农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他们在选择住所时大多从靠近农田方面考虑,从而导致农户住宅的布局比较分散。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再加上一些农民进入附近企业打工,必然会产生村庄规划集中居住的需求。与此同时,很多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只有先建好新房才能拆除旧房,娶新媳妇必须要住新房,所以导致大量的农耕地被占用;另外,一些农民认为老宅是祖上留下的并形成空心村现象,即使不居住了也不愿意出售给他人,这就导致很多老宅基地长期闲置。

二、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村镇规划管理的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让农村迸发出城市的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农村的田园风光。要想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必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就是村镇体系规划,该规划包括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社会保障机制及产业分工等内容,利用城乡一体规划打破传统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束缚,推动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发展[2]。

(1)加强城乡文化交流

村镇中的镇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科技创新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相对广大农村而言,城市文明程度、文化设施及各种资源要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应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心村的文化实施建设是最便捷的法师最大程度的促进城乡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下乡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强农村文明建设。

(2)加强城乡经济交流

农村是农产品的输出基地,而城市是工业产品的输出基地,因此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最终达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3)统筹城乡交通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对城乡人员、文化及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很不利。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设施,构建村村通公路、村镇通公路、镇市通公路等交通网络,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城市的一员。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对各级村镇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各村镇应尽最大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特色推广“一村一品”,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村镇居民点的区域规划

当前,农村在交通、土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源于未对居民点进行长远规划而导致的。因此,在处理农民居住问题时,应汲取城市发展经验,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规划居民点过程中,对房址、水、电、通讯及供气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规划

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基本农田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农村人口乃至村镇人口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要通过土地规划,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尤其是各种粮食生产基地的保护,落实国家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一旦纳入规划,便具有法律效应,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土地的用途[3]。

3、统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本质是以人类的理性安排克服市场的失败,实际上是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如果没有理性的规划,理性地安排资源的使用,而是掠夺性的对待自然资源,就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滥用和枯竭。

(1)提高村镇居民的认识水平

反对无视自然,自以为是的片面思想和做法,提倡尊重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共处共生,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

(2)加强村镇人居环境建设

以改善村镇与村庄人居环境为中心,村镇与村庄建设应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吸取城市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教训,切实做到事前防护,环境保护规划要与各项建设规划同步进行,而不是等到污染严重后再来进行规划和治理。

三、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乎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规划既是行动的纲领,也是行动的方案。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村镇规划作为龙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统筹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坚持高标准编制规划,并通过搞好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周博;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改造的问题与方式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28):45-46.

篇4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我局成立了由任组长,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工作组成绩纳入目标管理,工作组要求严格,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工作组蹲得住、沉得下,与群众同吃同住。

2、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工作。做到有实施方案,规划设计,预算项目等,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半年来,我驻村工作组按照县委总体工作要求,精心组织,精心规划,周密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调研工作,工作组深入村小组进农家,摸实情,广泛征求农户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二是组建村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调干部多方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广泛召开新农村建设宣传动员大会。会上推举了德高望重的村民当选理事会成员。三是规划设计新村,编制了规划总平面示意图。在县、镇新农村建设领导的周密研究和镇、村组织技术人员测量下,编制了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总平面示意图,并编有说明书,按照示意图和说明书编报预算项目和资金。四是参与编制了村新农村建设拟定计划建设项目。拟定了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项目。五是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阶段,多次访谈村民,了解实情,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帮村民所需。一边宣传我县新农村建设政策,一边为村民解决规划房前房后如何硬化、水冲式厕所排污设计、资金方面如何筹集等问题。督促指导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旧房拆迁、“三清”、“三改”。

3、严格要求,树立形象。根据县委要求,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同村干部一样的工作考勤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坚持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与农民朋友谈心,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让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投入为主,全面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半年来,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积极配合“两委”工作。村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1、群众集资。至6月上旬,村群众按每个2000元集资,共集资十万元,已完成集资任务。

篇5

为全力打造直辖市“窗口”和“门户”形象,结合重庆市列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实施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一区两镇五片”总体部署,我县把宝邮路特色经济带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农房建设优惠政策。为有效落实相关政策,消除无序建设现象,经县政府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规划区内及宝邮路沿线新农村农房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控制规划区内农房建设。城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含龙水组团)规划区范围内,必须严格建设审批程序,不得擅自审批修建房屋;宝邮路沿线景观建设区域内的新建农房,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大足县宝邮路景观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委办发〔**〕6号)相关规定执行,编制统一的风貌设计,经县建委审查,报县规委会批准后实施;必须坚持先批后建的原则,未报批建设手续和用地手续的,必须立即停止建设。

二、相对集中建设康居示范点。按照因地制宜方针,以社为单位,按照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按组团形式编制康居示范点建设规划,经县建委审查后报县规委会,并严格按照县规委会批准的统一的风貌设计建设。集中居民点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整体要求进行实施。

三、着力抓好农房原地改建。对于宝邮路沿线确需改建的农房,应确保退足公路红线并满足规划要求,按程序报批后,严格按照县建委提供的建房标准图集,相对集中建设,严格控制风貌设计。

四、规范建房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印发大足县宝邮路景观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委办发〔**〕6号)和《关于新农村建设“133工程”推进工作会议纪要》(足委办纪〔2006〕5号)相关规定,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高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其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对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农房建设报批要尽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必须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五、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新农村建设,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房建设应遵循“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的原则,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闲地。易地新建房屋的,必须拆除旧房,对原宅基地进行复耕;对出卖、出租住房的,不再批准新建房屋宅基地。

篇6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五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及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市委常委会、政府全会多次研究新农村建设,成立了高规格的协调领导小组,常设办公室,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长远战略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具体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及时提出了“八防”的告诫;×××市长亲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多次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工作;×××副主任、×××副市长、×××副主席亲临一线,调查研究,坐阵指挥。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扎实推进,市协调领导小组已召开全体会议2次、专题会议8次,政府分管领导召开新农村建设会议20余次,就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社会帮扶、省部联建

等重大项目多次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促使新农村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二)摸底筛选,确定试点示范村。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年。为此我们按照市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

部署,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按照试点村经济条件好、班子强、居住相对集中、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等条件,组织有关部门,评估筛选,在全市确定×个省级试点县(××县)、××个试点村。其中:省级试点村×个(与市级试点村交叉×个)、省部联建点×个、市级试点示范村××个,县区及乡镇级××个。目前,各级示范点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从各自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建设事业。

(三)全面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从战略高度作出了重大统筹决策,确定了小城镇建设、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大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并对今后五年全市“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强化了整合部门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确定了××个部门参与并行使职能,特别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在财政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补助资金××万元,改善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教卫生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在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的前提下,各示范点还争取中央及省上投资××万元,县区配套××万元,乡村配套××万元、部门整合××万元,群众自筹××万元,总投资为××亿元,目前市拨资金到位××万元、占计划资金的××,其它资金也逐步到位,并发挥了重大效益,各试点村共发展产业项目293项,完成道路硬化184.3公里,清理垃圾1.7万吨,种树40万株,新建住房2279户,培训农民4.5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6万多册,宣传动员6万多人次,制定村规民约104个,开展文体活动388次,公演电影128场(次)。

(四)科学引导,编制试点村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发展纲要。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市上抓紧编制了××个市级试点示范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和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坚持“突出质量,认真规划;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合理规划;严格程序,依法规划”的原则,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个试点村进行了建设规划的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精神,突出了试点村的特色,注重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加强了对生态、传统文化的保护。对试点村规划,还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审定,使之符合村镇建设要求。目前,省市级试点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全部通过了审查,已由县区政府批准执行。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上,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了重大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部门的规划思路,并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在已基本修订完善,提交市协调领导小组审定。

(五)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帮扶新农村建设。在市政府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发挥优势,从资金、项目、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已形成各方配合、通力协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新农村工作运行机制。据不完全

统计,截止目前,整合部门资金××多万元。市教育局投资23万元,新建了3所标准化小学,完善提高了8所标准化小学;市文化局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单调的状况,优先在20个村建立以有房舍、有图书、有管理人员、有组织机构等为主要内容的“八有”农村文化阵地;市农牧局围绕产业发展、能源建设等内容,投资50万元,建设沼气池1539座,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500多座;市水利局为4个村人饮及水利配套建设提供资金220万元;市林业局在创建绿化家园中,为4个试点村提供苗木14.7万株。与此同时

我们选择了生产正常、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后劲的市属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20家,对口帮扶20个试点村,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主动参与帮扶新农村建设,履行好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为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全市各试点村的企业帮扶资金达××万元,实物折合××多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1500人,帮助培训农民1.5万多人,提供发展信息110余条,形成全社会关注并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六)突出村庄整治,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各试点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条件差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的整治工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中最急需、最紧迫的事,更新、改造和维护水利工程60多项,清淤、整修渠道300多公里,植树造林40多万株,实施了农田林网建设、道路、渠系、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各县区以“三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土堆,改水

、改路、改厕、改圈、改灶)为重点,以“环境整洁、道路通畅”为目标,整治脏、乱、差现象,狠抓了道路街巷改造硬化工程和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使试点村农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各类试点村共清理垃圾17146吨,清理各种土石堆、粪堆18953吨,参与“五改”的农户达到1.4万户。

(七)以点带面,抓好产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各类试点村建设的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紧扣中心,确保新农村经济基础持续加强。年初以来,我们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着力培植壮大蔬菜、畜牧、二三产业、劳务经济等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市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77.1万亩,其中夏粮113.9万亩,秋粮65.6万亩,小麦72.5万亩,玉米15.6万亩,豆类27.2万亩,洋芋44.5万亩,蔬菜42.8万亩,油料29.2万亩,瓜类5.4万亩,药材1.6万亩,花卉2.8万亩,百合4.3万亩,啤酒大麦12.5万亩,饲草13.2万亩。蔬菜、油料、瓜类、百合、花卉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达97.6万亩,比上年增加11.5万亩。同时,还突出了科技推广和劳务输出两项重点,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34期,培训农民5.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1万册(份),下乡的各级农业科技“特派员”达510人。还组织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40多期,培训5000余人,其中开展订单式培训25期,培训1000多人,培训后输出率在90。截止目前全市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3.3万人次,占年任务的48,在劳务输转总人数中,有组织输出5.49万余人次,占输转总人数的41,占年任务的36;就地转移4.4万人次;自谋输转3.4万人次,新增劳务基地9个。其中,已确定的各类试点村种植蔬菜面积完成

7.4万亩,百合面积达到1.54万亩,日光温室面积达到0.52万亩,果品面积达到1.3万亩,肉羊存栏9.1万头,肉牛存栏0.29万头,奶牛存栏0.19万头,生猪存栏24.3万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加工业项目123项,可实现产值6.8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67项,可实现产值5.6亿元,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7万多人。

(八)坚持“两手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把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列为重点内容。各试点村结合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加大了试点村干部党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了他们建设和管理新农村的能力,及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村务、政务公开制度,让广大农民自主参与各项建设意见。部分县区以乡镇文化站和村科技文化中心、村农家书屋为主阵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部分试点村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秦腔、太平鼓、篮球、社火、电影放映、剪纸等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县区广泛开展了文明镇、文明生态村、文明户、“百家文明单位支援百村

篇7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全面铺开,三年见实效”的工作要求:三年内所有集镇达到县城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带动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村庄达到保洁规范化、垃圾处理无害化;所有新农村建设点达到保洁规范化、垃圾处理无害化;今年的工作目标:一是乡镇所在地的集镇要达到县城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同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点的清洁工程;二是抓好2009年新农村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100%;三是前三年新农村建设点70%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二、处理模式

实行镇、村联动,由集镇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庄;离集镇较远的新农村建设点要自成体系,按要求进行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集镇垃圾原则上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新农村建设点垃圾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实行先焚烧后填埋,同时在部分新农村建设点推行“鹰潭2+5模式”试点。

三、工作标准

(一)集镇标准

1、搞好集镇建设规划。

要规范建设要求,所有建房户必须符合规划,先批后建,按要求建造坡顶式样。

2、抓好集镇整治。

所有集镇必须全面开展一次集中整治,彻底解决集镇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

3、搞好集镇绿化建设。

每条街道、每个庭院都要进行绿化、美化处理。

4、规范集镇垃圾处理设施。

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机构、有管理制度、有三支工作队伍(即保洁、城管、园林三支队伍)、有清洁工具(板车、铲、扫把、制服、专门垃圾运输车)、有垃圾桶(原则上每5户左右设立一只)、有标准垃圾填埋场(原则上不低于3000m2,确保正常运行5年以上)。规模较大集镇还应配备洒水车,建设中转站。

5、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要落实好卫生垃圾门前“三包”责任制,集镇必须每天清扫二次,做到垃圾不落地,清扫、运输、处理不过夜。

(二)新农村建设点标准

1、搞好绿化建设。

按要求(30户以下不少于900棵,30-50户不少于1200棵,50户以上不少于1500棵)对村庄、道路两旁、庭院进行绿化。

2、规范新村点垃圾处理设施。

做到“七有”,即家家户户有分类桶(有机、无机)和回收袋、有垃圾池(每5户左右一只)、有垃圾填埋场(或焚烧炉)、有清扫工具(板车、铲、扫把、制服)、有专职保洁人员、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管理人员。

3、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要落实好卫生垃圾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做到干净整洁。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各乡镇要成立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镇、村联动,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多措并举抓好落实。

2、确保投入

资金保障是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要遵循“政府组织、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帮扶”的工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兜底打总。

3、开展创评

要定期有效组织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文明卫生村庄、文明卫生单位、文明卫生街道等文明卫生评比创建活动,通过活动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卫生”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篇8

中央一号以来,我县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揽“三农”工作的全局,扎实启动,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

1、明确组织体系,落实推进责任。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曹友琥同志为组长、县长陈勇同志为第一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分管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分管县长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并由县委办、政府办分管主任、县委农工办、县国土局、建设局、财政局、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分管部长任办公室副主任。与此同时,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县国土局、建设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协调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各镇(区)和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联络员。原创:为扎实组织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县将有关23个责任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能及目标。

2、明确建设思路,科学研制规划。3月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各镇(区)党委书记、镇长和30多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月13日,县委、县政府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两个专项考察组,分别赴山东章丘和江西赣州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对两地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形成了总结,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3月18日,县召开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和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介绍了赣州和章丘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12345”的发展思路,即突出一个核心(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两个面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强化三个主体(政府的政策扶持主体、农民的投入建设主体和部门的服务推进主体),实行四级联动(县、镇、村、户),落实五个统筹(统筹三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的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并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二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三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四是整合资源、持续发展;五是典型示范、有序推进。5月19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三级干部大会,县委曹书记作了“立足县情实际,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的动员讲话,会上出台了全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下发了“关于成立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步入全面启动。

3、明确目标任务,立足抓好今年。根据县情实际,我县新农村建设按照“四个阶段”加以推进:第一步为启动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底,按照“点上较高标准先试,面上基础工作先行”的思路,每镇选取1-2个村申报试点示范,探索经验,其他各村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基础工作。第二步为拓展阶段,从明年起到2010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在非试点村实施“重点突破工程”。到2010年,全县农村总体上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要求。第三步为推进阶段,即2011年至2015年,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标准,全县总体上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第四步为提升阶段,即2015年以后,继续围绕中央确定的总目标,提高经济建设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民主管理,全面建成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启之年,因此,我县立足抓好起步。今年,重点抓好试点村建设,打造单项工作特色村,扎实做好河道疏浚、违建拆除、公墓建设、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基础工作,突出科学规划先导,突出增收富民主题,突出环境综合整治,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农村社会保障,突出加强民主管理,通过领导力量前移到位,政策扶持落实到位,重点工作突破到位、宣传教育先行到位、建管并重同步到位,目前,我县农村建设正扎实有效向纵深推进。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统一,部分干群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的、意义还理解得不够深透和全面。二是少数基层干部存有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建设新农村,上级就应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扶持,否则,新农村难以建成;还有少数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领导的事,否认农民是建设主体。原创:三是我县县域经济近几年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与苏南及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缺少新农村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等。

三、几点建议

1、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支持的资金较多,部门也较多,项目也较多,但没有集中使用,迫使地方政府腾出时间跑项目、跑资金。建议省出台一些政策,确保资金集中使用,加大管理力度、督查力度,确保资金的渠道、性质、用途不变。一个漏斗向下,投一处建一处,建一处成一处。

2、上级扶持苏北发展,研制和新列出了许多新项目、大项目,这些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因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跟不上,使得一些项目落空,建议上级提高扶持权重。

3、中心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标志,但土地难以调整。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政策,不占用原有的建设规划用地指标盘子,划拨出新的土地指标,减免县级以上的规费或只收工本费;对于老宅基的复垦还田,建议省政府出台强制性措施;目前农村殡葬改革出现回落,要确保村容整洁,建议上级出台政策和资金扶持,各镇建立公益性公墓。

4、镇村债务缠身,是新农村建设一大障碍。上级扶持的资金有限,而且还会发生挪用、偿还债务等情况,不能专款专用。我们认为,应该谁出政策谁担债(如80年代分级办学、合作基金会、电网改造等)。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苏北地区,提高转移支付标准,确保村级正常运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