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30: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促进农产品上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目标要求
聚焦农村产品上行,以“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依托,提升农村电商“两中心、一站点”上行服务能力,推进电商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发挥“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站点”三位一体的功能,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上品牌、上效益。到2019年底,全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亿元,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70个以上,培育25个在农村产品上行等领域具有示范性的电商服务网点,打造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优秀品牌各2个,农村电商产业特色更鲜明,助力脱贫攻坚。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网点功能布局。牢牢把握农村产品上行、带动增收脱贫、网点融合共建的要求,调整优化网点,实施分类指导,强化动态管理,注重上行服务和功能覆盖。鼓励农村电商企业、有网络销售实绩的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承建网点。推进与有条件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就业扶贫驿站、益农信息社等融合共建。(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列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责任单位,下同)培育省级示范点8个,对农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网点给予1万元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与网点合作推进农村品牌消费、品质消费,提升农村流通水平。(县商务局负责)
(二)加强经营主体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品牌建设,引导集聚发展。培育农村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2家、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2个,并分别给予单个企业(品牌)100万元和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分档奖励。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力争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并分别给予单个示范镇、示范村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依托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好网货大赛等平台,加强农村电商优秀企业和品牌宣传推广。(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县气象局负责)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运营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三)强化电商利益联结。以“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依托,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企业(平台)+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支持电商企业与农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稳定购销协作,按实效给予电商企业以网络销售额5%内的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收购、包装并网络销售小农户自产农产品。(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四)提高电商培训实效。适应电商发展新要求,着力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将农产品电商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等列入培训内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电商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给予培训合格者1200元/人补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加强美工、产品设计、宣传营销等实操技能培训,引入社交电商等新型课程,开展电商培训与就业用工对接。(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农村电商专业或增设电商课程。(县教育局负责)加强《电子商务法》等宣传贯彻。(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精准推进电商扶贫。持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电商扶贫问题整改,增强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县商务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升贫困村网点的扶贫服务功能,指导网点通过电商平台、网上小程序、微商等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县商务局负责)对配合电商企业或电商平台等开展本地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收购和信息提供等上行服务并形成网络销售的网点,给予每个网点2000元以内的分档奖励。对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村、贫困户农村产品的,给予收购金额10%以内的补助。(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加强对贫困村网点经营者、创业致富带头人、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有基础的贫困劳动者等电商培训。推进与就业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等项目协作。(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负责)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大力拓展贫困村产品销售渠道。(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负责)
(六)引导电商应用创新。鼓励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地方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优先推荐农村特色产业集聚的镇、村申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或示范村。(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鼓励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对农村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上行实现年在线出易额5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以内的分档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探索提升电商数据应用水平。鼓励社区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直采直供。引导中小电商“抱团”发展,合作开发产品,降低运营成本。(县商务局、县供销社负责)
(七)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30.059公里,推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管理局负责)提升行政村快递通达率、投送频次和网点快递收发兼容度,行政村100%通快递。(县邮政管理局、邮政分公司负责)支持有条件的镇在区域节点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发展智慧物流。(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县邮政管理局负责)推动光纤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鼓励电信企业面向农村地区推出专属的优惠资费产品。(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八)提升电商公共服务。明确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企业对网点和物流的监督责任和农产品上行实绩要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企业要加强对本地农村产品及小农户自产特色产品等信息收集,组织动员电商企业参加产销对接,推进电商展示与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县商务局负责)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机制。(县商务局、县发改委负责)
(九)加强电商政策保障。统筹县级(含省补专项)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电商产品上行、主体培育、品牌建设、模式建设、示范创建、产销对接等。(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示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电商的产品,推广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县金融办、县人行负责)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的实用型电商人才,鼓励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做好企业服务保障,促进农村电商政策资源整合。(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l2000sun”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五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以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着力帮助贫困地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扶贫成效,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高位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将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市政府成立全市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电商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清单。从2015年开始,连续4年召开全市农村电商工作现场推进会。各级各部门全力推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市县(区)政府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农村电商促进政策。金寨、霍山等地对收购贫困户产品进行奖补的政策被全省推广。强大的发展合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家、示范园区4家、农村电商示范镇14个、示范村52个。2019年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7.83亿元,同比增长31.2%。今年1-10月,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5.08亿元,同比增长19%。
(二)“服务支撑”织密网络体系。我们在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中,始终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市共建成7个县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8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全市贫困村建成综合服务点70个,便民网点345个。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水平,拓展和完善政策宣传、电商培训、就业创业促进、农产品上行等服务功能。金寨、霍邱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增设电商直播间,引进电商直播、品牌包装设计、企业周边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中心服务水平。金寨对191个村电商服务网点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培训,近30家电商服务网点具备上行功能,有效促进“便民网点”向“综合服务点”的转化,巩固提升了村级电商站点功能。全市各县区还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抓手,加强农村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建成了一批集电商、客运、物流、快递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三)“良性发展”激发电商活力。为了在电商扶贫中进一步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电商奖补政策,构建了企业得利益、农户得实惠的电商扶贫良性发展模式。全市共巩固并创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项目141个,带动3463名贫困户平均增收1700多元。霍邱县组织引导县内大型超市深入贫困镇村种植户开展产销对接,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量身定制“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产前订单认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措施,解决了种植贫困户“买难卖难”问题,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双赢”。舒城县积极推动电商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百神庙镇郑圩村电商网点带动农户、贫困户养猪,通过网络销售猪肉,年网销额近千万元。金寨、霍山创新发展收购贫困户产品三联单模式,对企业收购贫困户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以需定单、以单定产”,实现了土地、农户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联网。金寨县汤家汇镇打造电商小镇,将红色文化旅游与电商扶贫融合发展,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认领结对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贫困户张传锋通过电商脱贫后,还积极参与组建了汤家汇电商协会,发挥团队力量,走出了一条“企帮贫”“贫带贫”的电商扶贫新路。
(四)“市场导向”催生网红商品。农产品的“商品化”是农村电商上行的关键。近年来六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积极培育网销产品和电商主体。通过产品筛选、生产指导、质量把关、营销整合等方式达到打开销路,盘活资源的效果。催生了徽六瓜片、过湾农业等年网销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打造了裕安丁集婚纱、舒城童车童床、金安秀禾等的网销产业集群。培育了华银茶油、六安瓜片、俏俏果薯干、霍山石斛等一批网红商品,全市累计共有35种产品入选全省百佳好网货,徽六瓜片、俏俏果山核桃进入全省2020年度十佳好网货行列。
(五)“终端促销”打通产销通道。为了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电商销售量,六安积极组织开展了多层、多类型的电商促销活动。一是借助网红直播。金寨争取薇娅、李佳琦、林依轮等网红、明星为金寨俏俏果、先徽挂面等企业开展线上直播活动,网销大别山扶贫山核桃、扶贫香薯干超2000万元。二是发动领导代言。为提高电商提高电商产品的可信度,金寨、舒城等地组织县区长代言本地优秀农特产品,为网销产品提供背书。如,舒城、金寨参加字节跳动“战疫助农”直播活动,邀请县长直播带货,积极解决山核桃、香菇、茶油等大宗单品滞销问题,累计销售1100多万元。霍山县举办“2020年霍山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销售霍山黄茶153万元。截止2020年10月底,推动各类直播促销活动销售7209万元,带动销售贫困户产品约2424万元,受益贫困户约3514人。三是注重借台唱戏,如与阿里巴巴集团对接,举办安徽春茶季·阿里巴巴电商脱贫(六安)启动仪式,打造“六安瓜片”官方旗舰店;又推荐10家农特产品企业参加2019年商务部电商扶贫联盟举办的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推介活动,金寨县俏俏果借此成功开设天猫店,并入驻淘乡甜。借助阿里,在金寨县设立阿里“村播学院”,推动电商直播人才的培育。四是组织季节推广。各地还配合开茶节、年货节、龙虾节、水果采摘日等组织促销活动,在2019年的第五届六安茶谷开茶节“4.26六安茶消费日”酬宾惠民活动中,电商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今年4月26日六安茶谷开茶节期间,孙学龙副市长和裕安、霍山县区领导走进直播间,推动茶叶销售约700万元,带动贫困户茶农增收。
(六)“积极应对”狠抓疫情抗击。面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冲击,商务部门充分利用电商优势,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密集对接促销,全力借助电商渠道帮扶滞销农产品销售,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宣传推动。市商务局与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贫困户待销农产品销售工作的通知》,梳理全市滞销农产品信息,通过市广播电视台、六安新周报和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100多家重点电商企业全面展开电商助农。二是推动产销对接。启动滞销农产品摸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收集约507吨生鲜蔬菜、142吨肉蛋奶、942吨畜禽等滞销农产品信息。联合六安新周报发起“暖农行动”、开展滞销农产品推广销售。引导支持金寨、叶集等县区设立扶贫专柜、上线“电商扶贫超市”、“集合采”等网销平台和社交小程序,助力扶贫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三是畅通供应渠道。支持各地引导重点商贸企业通过对接第三方平台、自建线上平台、链接其他端口等方式建立生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线上销售渠道,参与地方农产品就近销售。绿篮子超市41家门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累计销售600多万,本地产品占比约30%。叶集鼎傲农业2月以来为当地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1.8万人次,累计本地蔬果家禽约超百万元。
(七)狠抓消费促进,带动农户增收。根据省、市?“消费扶贫月”活动安排,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推动服务,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推进消费扶贫企业馆建设,联系市邮政公司建设的市本级消费扶贫企业馆已于9月份开馆运营,目前已有30家扶贫产品企业72种扶贫产品入驻,9月以来销售额254.3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32家消费扶贫企业馆,并继续开展对接活动,扩大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二是支持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引导绿篮子超市设立2个市级消费扶贫专区,截止目前,线上线下扶贫产品销售总额116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了消费扶贫专区67个,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积极组织消费扶贫对接活动,9月以来,全市共发动75家超市、电商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对接活动,相关企业积极采购扶贫产品,目前共达成采购合同金额3507.0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六安山区、库区面积大,一些边远地区的物流、网络等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物流中转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县区快递物流企业布局分散,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生鲜农产品上行难等问题突出。
(二)电商产品有待升级。当前六安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建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但参与电商比例低,能叫得响的电商品牌就更少。标准化率低、产量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等是我市农产品难以转变为优质网货的痛点。
(三)电商人才有待充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推进,带来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严重缺乏。六安属于欠发达地区,且山区、库区面积广大,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造成农村电商管理和实操人才紧缺。
三、下步工作
(一)推进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强完善省市级示范镇村创建支持引领措施,力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商示范镇和示范村。
(二)推进主体培育。继续加强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引导支持,积极开展千万企业、百万品牌的创建活动。加大宣传推动力度,大力营造电商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电商创业、就业。
(三)推进电商营销。组织电商企业积极参加西安、杭州等国内专业电商展会和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举办第三届市级好网货大赛,参加省级好网货大赛,引导“三品一标”等农产品在线销售,开展电商展示展销和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发展生鲜电商和直播营销。
(四)推进人才培育。加强扶贫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扶贫专干和愿参与、能参与的贫困群众等电商培训,2020年培训不低于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不低于2000人次。
一、一、2020年上半年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1、电商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和运营情况
在去年电商扶贫整改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对贫困村电商网点进行提质增效。截止6月底,已对我区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67个贫困村电商网点“6有2能”职能发挥不理想,经过新一轮实地查看及提质增效,4月中旬开始已恢复正常运营。
2、农产品上行情况
1-6月,全区网上零售额11.09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农村产品网销额6.8亿元,同比增长34.88%。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份网络销售额增幅较缓,5月份开始有所回暖。
3、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
2019年,我区建立“镇村、村、村电商网点/镇食品有限公司/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镇电商网点+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6个,带动贫困户67人,户均增收1300元。
2020年,我区新培育4个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63人,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分别是:村电商服务网点(拼多多)+皖裕民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户,户均增收0.8万元/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村电商服务网点(淘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0人,户均增收1.1万元/年),乡黄墩村电商网点(淘宝)+柳抱丝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贫困户27人,户均增收1.5万元/年),镇莲花村电商网点+基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14户,年均增收100-60000元不等)。
4、培训情况
今年,我区计划对电商服务网点经营者、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开展电商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电商经营的贫困群众42人,网点经营者55人,驻村扶贫工作队等367人,培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5、消费扶贫情况
在电商消费扶贫方面,我区与西商、绿篮子等大型商超深度合作,累计促进农产品进商超40万元左右,通过网络直播等线上平台,累计销售500万元左右。如东河口镇天地精华有限公司开展2次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售12万桶+196万瓶矿泉水,累计销售金额400余万元。乡开展五一电商直播带货活动,销售跑山鸡、茶叶、蜂蜜、大米等农产品0.7吨销售额达4万余元,直接受益贫困户5户。孙岗镇村网络直播销售脆桃,线上线下累计销售8000余件,累计金额40余万元。先生店乡陈大庄村徐郁通过快手直播销售脆桃5000斤,累计金额5万元左右。另外,我区与市邮政公司联合倡议加强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已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5万余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商与马头镇、椿树镇、镇等乡镇积极对接,收购并帮销部分滞销农产品3万余元。目前,在市邮政公司协作下,全力配合淠东乡做好毛豆销售工作,预计网销10万元。
二、农村电商面临的困难
一是起步晚。我区农村电商从2017年真正开始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二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区特色农产品主要是“四桃两莓”、龙虾等,季节性强,销售时间短,缺乏商品化,不适宜长途物流运输及网络销售。三是电商企业集聚化程度低。我区农村电商交易额基数大,但电商企业分散,不成规模,缺少龙头电商企业。四是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受区不是国家级贫困县限制,导致不能申报国家级示范创建项目,缺少政策资金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力争全区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网销额增速放慢,婚纱企业影响较大。下半年,一是把经省厅统计,经营地在,注册地在外地的电商企业纳入区,引导其将注册地变更到。二是对生产基地在,电商网店在外省的电商企业,充分用好省、市相关政策,引导电商企业注册地迁回。三是下半年是电商企业的机遇期,鼓励电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网络销售额达到年度预期。
由于上半年信贷的快速扩张以及近期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日益强烈。鉴于CPI翘尾因素的逐渐缩窄,以及近期农产品价格及肉价的上涨,预计11月份CPI将同比转正,届时中国将正式步入通胀期。
物价拐点来临
CPI止跌回升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1.2%,相比7月同比上升0.6%(7月份为同比增长-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0.1%,CPI迎来拐点。9月份CPI再次上涨,同比增长-0.8%,比8月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5%,比8月回升0.2个百分点。
8、9月份CPI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猪肉价格出现快速回升。自今年5月份发改委进行冻肉收储后,猪肉价格出现逐步的回升,至目前36城市的猪肉零售价已回升了13%左右,回升幅度较快。猪肉价格的回升除了发改委收储政策作用影响外,受旱情影响导致玉米等粮食价格上升带来的猪饲料成本上升也是猪肉价格上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猪肉是食品价格中的重要部分,猪肉在CPI中占比在3%~6%之间。2007年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带头上涨,猪肉在中国消费习惯中比较重要,所以其价格也属于一个比较重要和敏感的指标。所以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CPI有比较明显的上涨。
二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出现快速上涨。8、9月份,多种蔬菜都出现快速的上涨,如油菜、蒜台等蔬菜价格涨幅都比较大。蔬菜价格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根据历史规律,一般8、9月份都是蔬菜价格回升较快的季节,而四季度则可能有所回落。
三是在CPI环比类别中,衣着类和居住类价格环比也有较大上涨。8月份衣着类价格环比增长-0.3%(7月为-0.9%),回升了0.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5%(7月环比上涨0.3%),上涨了0.2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环比回升,主要可能源于秋季来临,衣服的换季影响所致。而居住类价格环比回升,一方面是受房地产价格快速上行影响,另一方面与目前正进行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改革有关。受公用事业改革影响,多数地区的水价等公用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预计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对这方面的影响仍将持续。
PPI亦迎来回升拐点
PPI同比增速自去年8月达到10.06%高点后便一路下滑,已连续下滑11个月,至今年7月份甚至下跌至-8.2%的历史低位。今年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7.9%,相比7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PPI同比增长-7.0%,相比8月回升0.9个百分点。
首先,从PPI各分项看,PPI生活资料回升幅度较大,尤其是其中的食品类及耐用消费品类,都出现快速回升,衣着类和一般日用品类也都有所回升。反映出受经济回暖、消费回升影响,生活消费方面的价格回升。
其次,从PPI生产资料看,PPI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好转,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都有所回升,也反映出经济回暖现象。预计随着终端需求的逐渐回升,也将逐步影响到最上游的采掘业,采掘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也有望逐步上行。
此外,9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0.1%,相比8月回升1.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价格同比上涨-17%,相比8月回升3.9个百分点;燃料动力类同比上升-14.3%,相比8月回升2.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材料类同比上升-18.5%,相比8月回升0.7个百分点;化工原料类同比增长-10.8%,相比8月回升0.5个百分点。可见,这几类价格指数均出现快速上扬。
货币供应充裕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31%,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幅则为29.51%,这是今年以来M1增速首次超过M2。此外,9月份新增贷款达到5167亿元,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也显示出信贷环境依然宽松。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出现变化,货币流动频率仍然较高。
历史上,伴随货币供量的增长,CPI都紧随其后出现明显上涨。虽然目前货币政策开始回归常态,但扩张性货币政策自去年11月份开始执行至2009年第一季度,其累计效应将在2010年逐步体现出来。
对于当前M1的创纪录增长,其中有同期基数过低的因素,但基础货币供应的大幅增长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大部分加工业、制造业的产能都处于过剩状态;同时,在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之前,国内需求以及出口都难有大幅度增长,这也加剧了加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程度。因此,笔者比较看好目前我国供应偏紧或未来供应增长缓慢的行业,如以石油、煤炭、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
明年将出现温和通胀
2010年中国物价很可能重回上升轨道,初步预计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在4%左右,处于温和上涨水平。鉴于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供给及库存充足,而需求相对疲软,今年估计将在60~80美元区间震荡,明年则在70~100美元之间震荡。同时中国政府农产品储备充足,而且粮食已连续多年丰收,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猪肉价格亦将受限于充足供给而难以出现2007年那样快速的上涨。因此,预计明年CPI大概在2.5%~3.5%之间,属于温和通胀,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高信贷增长不一定必然出现高通胀。
上半年巨量的信贷投放埋下了通胀的隐患,但是高信贷增长是否就必然出现高通胀呢?笔者认为不一定。根据我国1990年以来的三次主要的通胀分析,可以发现,信贷增速与CPI增速虽然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并不是高信贷增速就必然导致高通胀。
1996年信贷增速达到40%以上的历史高位,M2亦接近30%,但是当年及后几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增速甚至是逐步回落的。2003~2004年信贷余额增速及M2增速也达到阶段性新高,但是CPI同比增速也只有几个月超过5%,2003和2004年CPI分别为1.2%和3.9%,总体上属于比较温和的通胀。而2007~2008年,虽然信贷余额增速及M2都处于16%~18%左右的历史平均偏下水平,CPI却出现快速大幅上涨,最高达到8.7%的高速增长。2007和2008年分别达到4.8%和5.9%的高增长。
根据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以及混合型这几种因素。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看,1990年以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型,因为当时中国处于供给短缺时代。而到1990年以后主要是成本推动及混合型。而导致中国出现成本推动及混合型通胀的重要因素又多与中国经济周期及农产品价格相关。
中国CPI权重中食品占比达到33%左右,非食品占比为67%左右。但由于非食品价格的波动比较小,中国CPI的波动多受食品价格波动影响,而食品价格与农产品、猪肉等价格密切相关,因此,中国通胀一直与农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目前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的复苏阶段,要到扩张阶段还为时尚早,因此,今年及明年中国通胀与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第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行空间有限,预计今年在60~80美元附近震荡,明年在70~100美元之间浮动。
2007~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使用农产品制造生物能源日益兴起,从而造成全球农产品库存快速下降,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而其逐渐传导到国内,是造成当时中国CPI大幅上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年初以来受经济复苏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亦出现快速回升,至8月份已达70美元左右的水平。但是笔者认为今年原油价格可能将在60~80美元左右震荡,超过80美元的可能性小,而明年将在70~100美元之间浮动,其对中国CPI的推动作用将有限。
首先,虽然美元中长期将疲软,但是从目前看其继续大跌的可能性较低。由于美元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贬值往往造成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扬。前期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压力以及避险资金流出美国的因素影响,美元出现大幅贬值,但是笔者认为其造成美元贬值的动力正逐步减小。而目前由于美国经济逐步好转,并且其复苏程度快于欧洲、日本,贸易逆差亦逐步收窄,将有利于支撑美元保持比较稳定,对原油价格上涨形成压力。而如果经济复苏弱于市场预期,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美元也可能随之走高,亦将对原油价格上涨形成压力。
其二,从目前原油供需情况看,原油供应仍然充足,而实体经济需求相对疲软。一方面,根据剑桥能源(CERA)预测,目前OPEC的空闲产能已是全球需求量的8%左右,现有的生产能力基本可以保证1年内充足的供给。同时,从美国原油库存看,其库存虽有所下滑但仍处于10年来高位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但是需求依然比较疲软,尽管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在7月小幅回升0.5个百分点至68.5%,但是其绝对水平仍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全球石油需求依然比较低迷。
其三,目前美国政府已开始采取一些监管措施以抑制石油期货市场的过度炒作从而推高油价,这将有利于减小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保持原油价格的相对稳定。因此,综合各方面分析,预计原油期货价格未来3个月将在60~80美元/桶范围内波动,出现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很低。而对于明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原油的需求逐步增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可能在70~100美元之间,但超过100美元的可能性亦较低。因此,由于原油价格相对稳定,其对中国CPI的传导作用将比较小。
第三,农产品库存充足,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小。
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空间有限,而使用农产品进行生物能源制造的动力也大大减少,其对今明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可能较小。同时,从全球农产品供需来看,整体上供大于求。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9~2010年全球粮食中,虽然小麦和玉米有所减产,但是大豆将增产,而且期末库存中除玉米有所减少外,小麦和大豆的库存都将继续提高。因此,受库存提高影响,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其对中国的价格传导效应也将较小。
从国内来看,截至2008年,中国粮食已经连续5年实现增产。为保障粮食的继续增产及农民的增收,国家采取了增加补助、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临时收储等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单产提高下,2009年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2008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而秋粮预计将与去年持平并略有回升,整体来说,预计2009年中国粮食将有望实现六年连续增产。
受前期国家收储影响,8月份农产品价格回升迅速,而最近由于国家抛储,农产品价格开始有所回落。从农产品价格看,受国家收储及抛储的影响比较大。自2008年10月20日起,国家已分6批实施收储计划,总收储力度较大,大豆收储量占大豆总产量的43%左右,玉米收储量占玉米总产量的24%,稻谷收购量占总产量的12%。虽然近期国家有所抛储,但是预计抛储量有限,国家的储备仍充足,如果未来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国家将通过抛储来压制价格上行,因此,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受到国家储备方面的压力,而明年预计这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明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较低。
第四,受制于供给,猪肉价格继续快速上行空间有限。
5月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由于目前供给依然充足,未来大幅上行的空间有限。根据最近几个月的全国生猪存栏量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已较6月份有较大回升,并且已回升至历史平均值以上,1~9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2.2%。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不断下行,但是仍远高于历史平均值,因此,从生猪的供给看,目前供给依然充足。而且8月份的猪粮比已从低于6∶1回升至6.61∶1,比7月底上涨4.8%,已高于盈亏平衡点,生猪规模饲养略有盈利,有利于维持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排除像2007年发生猪蓝耳疫情的突发事件,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将保持比较平稳,即使继续回升,其回升幅度亦有限。而明年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上行可能性小,养猪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控制,同时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猪供需的调控,明年猪肉价格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也较小。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明年CPI可能在2.5%~3.5%之间,属于比较温和的通胀。经济仍将保持回升态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转为稳健,回归正常。
温和通胀有利消费增长
就像今年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在夏季突然发烧,各品种均出现程度不等的上涨,令市场投资者惊叹。
统计显示,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自6月29日发动本轮上冲行情以来,到8月6日,9月小麦合约从460美分,蒲式耳上涨至725美分,蒲式耳,2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58%。其中,仅7月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就上涨了42%,创5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8月2日升至211欧元/吨,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为3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天气推手
8月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俄罗斯停止小麦的出口,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价格的走高。当日,芝加哥商交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飙升逾8%,创下23个月纪录新高。
这股由小麦引起的涨价潮,已经波及到了其他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和油脂等农产品价格也开始走高,并纷纷创下年内新高。
日本、埃及等粮食进口大国,已经开始加大囤积的力度,应对可能袭来的新一波全球粮食危机。
据分析,推动国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异常天气。由于遭遇5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俄罗斯农业遭受严重打击,因此暂时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4%左右。今年俄罗斯遭遇严重旱灾,据估算,小麦出口量将比上年最多下滑44%。而其他小麦主产国产量也面临减少,如加拿大受大雨影响,预计产量将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澳大利亚也因主要产地遭遇干旱,小麦产量减少。
由于农产品之间具有联动效应,所以小麦价格的上涨向玉米市场传导。黑海地区小麦的减产有望促进美国小麦及玉米出口。由于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的不断增加,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连续两年下降,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如果后期出口增加,库存消费比将继续下降,将导致美国玉米市场偏紧。因此,小麦价格上涨对玉米市场的带动作用更大。
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一路上涨。玉米1009合约自8月初起屡创新高,8月9日更是创下每吨2015元的历史高点。此外,强麦和豆粕主力合约也有强劲表现。
多方关注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发多方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程国强称,国内粮价走向出现新的趋势,看涨预期正在日益强化。而据发改委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
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郑春风表示,中国玉米储备较去年大幅下降,从而加大了政府调控玉米价格的难度;2008年储备的玉米已经售罄,且目前储备已不足。此前有消息称,国家授权中粮集团从美国进口大量玉米。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
“热钱”炒作
由于市场预期今年全球总的粮食产量可能要减产,加剧了国际热钱的炒作,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期货市场。这也是农产品价格突升的一大原因。
随着大量投机性“热钱”涌入,包括粮食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正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战场。从短期看,大量“热钱”涌入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将在一定时期内加剧价格的波动性,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际油价曾疯涨猛跌,就是大宗商品“金融化”之后价格波动性增加的最好体现。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美麦资金流入显著,而豆类、玉米等也显现资金净流入现象。资金流入显然对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国内期市,从8月16日收盘后情况看,农产品普遍有大幅增仓现象,资金流入明显。
维持强势
分析师预计,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将制约大宗商品上涨空间,而农产品特别是油脂类品种在天气炒作和资金入场推动下,维持强势的概率较大。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上升,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在国家调控压力下仍会小步上行。由于中国农产品进口力度正在加大,不少品种比如大豆等早已是净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对中国的影响也在深化。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国际小麦价格连续攀升,国内进口小麦完税价也达到年内最高点,国内优质麦价格将会有小幅上涨动力。国内农户惜售的情况在加重,上涨预期使得国家托市收购进度相对迟缓。
虽然价格看涨,但仍有制约因素存在。新湖期货认为,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一直不减,国储玉米拍卖持续进行,虽然不会构成新的压力,但是国家调控市场意图坚定。7月CPI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压力增加。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比三分之一,可能导致国家出手调控农产品市场。在国家调控压力下,资金入场将有所谨慎。结合玉米市场供需面及资金面情况来看,在新粮上市之前期价将保持缓慢抬升态势,但期价大幅上涨缺乏资金配合。
使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城镇化物流体系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城镇电商合作计划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为加快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应用水平,助力精准扶贫,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xx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现结合xx区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
以建设城镇化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为目标,构建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按照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提升农村电商服务功能,整合优化资源,促进xx区经济发展。
工作目标
2020年,xx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团队将继续全面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使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城镇化物流体系建设,使xx区电子商务网销网购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农村产品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明显提升,构建蓬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电子商务生态圈。
工作内容 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1、在区商务局的领导下,大力建设xx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广告设计、商标注册、法律财税、金融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能力;
2、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专职运营团队,围绕农村电商发展需要,提供决策支持、氛围营造、孵化培训、营销策划、网货开发、宣传展销、数据管理等基础服务;
3、通过培训、孵化等培育和壮大本地网络经营主体,到2020年底,新增活跃网络经营主体不低于30个。
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
1、在各行政村采取与农村商超或农资店合作的方式,分期分批的在交通便捷、网络通畅、人口集中地优先建设网点。
2、电商服务站点统一进行改造装修、配置适当设施设备,实施统筹管理。
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1、整合资源。整合现有物流、快递资源,组建物流快递行业协会,促进资源共享共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2、建设物流配送运营中心。建设集货物储存、分拣、配送等功能的物流仓储分拣处理中心。
3、整合优化城乡物流配送专线。根据城区和各乡镇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整合配送车辆资源,打造城乡物流配送专线,定时、定班、定点发送物流共同配送“班车”,尽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配送车辆及设备标准化建设。加强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
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提高政府机关、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农村创业青年和农民等各行业人员对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理解及应用。培训总人数不低于3500人次。
2、培养本地讲师2-3名,打造具有本地知名度农产品营销网红1-2人。
3、每场培训保证跟踪服务,提高培训孵化率,每年新增孵化电商主体不少于20个。
农产品上行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本地农产品资源库。整合市内名、特、优农产品资源,建立产品资源库,重点梳理有品牌、有包装、有规模、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建立分销渠道。
2、建设标准化网货产品基地1-3个;推动至少5款产品“三品一标”等相关认证,打造网销标准化产品不少于8款,开发不低于3组本地农特产品礼包系列。
3、打造1个区域电商公共品牌,应用公共品牌VI一套,带动5-8个本地农特产品品牌销售。
4、举办电商大赛、产销对接、农超对接、电商节线上线下促销、电商评选、互联网+农旅等活动不少于3场。
2015年,是中国农村电商史册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农村电商的新进展,不仅体现为量的快速扩张,更是一次新的阶段转换。发展阶段变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变了,这是正确把握农村电商趋势的关键之点。
从“早盘布局”进到“中盘绞杀”
近日,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虽然农村网民增加不到10%,但农村网购增长了96%,农产品网销增长了70%多,农村电商点更是达到了25万个。如果把中国农村电商市场想象成一个方圆960万平方公里的大棋盘,盘面上有60万个村级节点,那么,截至2015年底,其中已有25万个节点被电商“点亮”,村民可以就地开展电子商务了。或许,这些村点的具体业务不一,有多有少,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农村电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进展。
2016年, 数据还在快速增大。7月初,据京东高级副总裁马健荣透露,京东业务可覆盖的村已达27万个,目标是在年底覆盖40万个村。其他电商企业的市场覆盖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比如,山西乐村淘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覆盖6万个村。
农村市场覆盖的新进展,显示出农村电商正在快速地从“早盘布局”进到“中盘绞杀”。当多个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开展竞争时,每一个村都有可能“易主”。农村电商竞争的新局面,在一些地区已成事实,并且还将在更大的范围展开。
从“only way”变成“many ways”
农村电商的上述新进展,是在政府、市场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之下实现的。2015年以来,除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电商发展的政策外,各级政府也对农村电商给予了强力推动。
在市场方面,尤其2015年以来,介入农村电商市场的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使农村电商的样式更加丰富。2014年7月,马云在遂昌看了“赶街”后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农村电商模式,而农村电商是让农民享受城镇生活和农产品卖出来的“the only way(唯一的路径或做法)”。随后,阿里启动农村淘宝,其模式最初就是从“赶街”脱胎而来。其实,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更多的证据让我们确信,农村电商本身远不是the only way,而是many ways(许多路径或做法)。即便是“赶街”和村淘,近年来,各自在具体样式上都改变了许多,正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近一年多来,阿里、京东、苏宁等广域平台,纷纷发力农村电商;赶街、乐村淘、淘实惠等聚焦于农村做电商的专域平台,也早已突破了一市一省的局部市场,面向全国农村布局;转型的商家,尤其是供销社、邮政、原来万村千乡的营办主体等,基于过去在线下深耕多年的条件,开始从线下往线上发展;而农商1号、云农场、农医生等一些来自不同品牌商家的电商平台,也在村镇县布点。农村电商这种多模式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可谓是前所未有。
这一新进展,让农村电商的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给各地政府、农村消费者、创业者、投资者、服务商和网商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平台间的竞争,“蓝海”转“红”。例如,河南博爱县,人口仅40万,如今已有20多个平台进驻。农村电商市场的利益博弈,已经是越来越明显。
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可以从动力机制、核心业务和应用效果等三个方面,来划分农村电商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10年(1995年――2004年),是“信息服务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集诚现货网的成立。其动力机制是政府主导、国家投入;核心业务是依托官办平台,开展信息服务;应用效果差强人意,建成的能力大量闲置,应用程度为初级水平。
第二个10年(2005年――2014年),是“在线交易阶段”。其标志是在农村出现了草根网商,可以不出家门直接在网上做交易、获得营收。其动力机制,是因市场主体兴起带来变化,在原有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商基础上,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市场驱动、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商。两类农村电商并存、却又各自为战,是这个阶段动力机制的基本特征。在应用效果上,农村草根网商赚钱效应,形成市场示范,吸引越来越多的模仿者,在随后很长的时间里,表现为市场野蛮生长的过程,农村电商乃至市场体系建设的深层痛点很少被触及。
新变局带来的第三个阶段,从2015年开始,可称为“服务体系阶段”。其标志是电商村、乡、县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其动力机制除了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外,更表现为两类农村电商开始合流。尽管培育电商主体仍是主要任务之一,但其核心业务,已不仅仅停留于线上交易,更重要的变化是开始瞄准农村电商乃至农村流通体系中比如人的素质、物流配送,冷链、追溯、营销等服务环节的深层痛点,即围绕农村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发力,从前端的交易沿着产业链向更深处延展。从应用效果来看,目前农村电商已在全国快速覆盖,然而国家更希望农村电商通过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能在供给侧获得更多的正面效果,能在助力三农、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更满意的效果。能否实现这些应用效果,尚待未来用事实说话。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的农村电商不仅有量变,更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质变,以及所谓的“因变而变”。如果现在还只把农村电商简单理解为开个网店卖产品,那就“out”了,因为仅此已远远不够。
落地的服务体系是关键
在农村电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建立落在本地的、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首先,这是实现国家农村电商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国务院办公厅《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农村电商三个目标,首要目标就是这个服务体系,而要实现其余两个目标,也离不开服务体系做保证。
第二,这是电商进村入户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必要条件。农村电商最难的地方,是在电商进村入户以后,不成为摆设,而能够落地实施,造福三农。为避免出现过去多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事与愿违、能力闲置的现象,一个落地的服务体系,就成为刚需。
第三,这是农村“互联网+流通”的重点所在。农村的“互联网+流通”,是要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新的农村流通体系,为此,就要用电商激活、转型、升级农村原有的流通体系。
第四,它是支撑农产品上行的保障。好农品不等于好网货,好网货不等于有好销售,而有了好销售,也不一定有好结果。对农产品上行,“互联网+”有放大效应,把农产品的好或坏都放大,是一把双刃剑。这也说明了落地的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这是优化电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一个地方电子商务环境好坏,最重要的看点,就是是否有一个落地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
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特点
第一,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将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新阶段农村电商的核心内容加以布局和实施。开始真正从线上线下结合的要求出发,触及农村流通体系的深层制约因素,其意义深远。
第二,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成了农村电商的标配,不管是政府,还是市场化的平台,都把构建这样的三级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的“规定动作”。
第三,线上线下结合已明显呈现出不同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以阿里村淘为代表的从线上往线下发展;类似供销社、万村千乡点等的从线下往线上走;比如淘实惠等一些电商平台,采取加盟、融入的方式,与本地线下商业主体携手,共同在当地做线上线下的结合。
第四,上行和下行不同步。尤其农产品上行的滞后,成了现在农村电商发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第五,各地产业依托、主打产业不同,因此围绕特定产业所需的服务体系也不同。真正好的服务体系,须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契合,才能对当地农村电商形成有力支撑。
第六,不同的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会对各地农村原有的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将是下一步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最后,当前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重复建设非常严重。非常期待农村电商能有自己的“机场模式”,一个地方建一套开放接入、资源共享、一网多用的农村电商“机场”。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电商正在快速进入成年期。“十二五”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最快的五年。“十三五”电商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快速增长,迎来自己的成年期,农村电商也如此。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农村电商在内的电商政策体系、监管体系,都会因变而变。
第二,是“县域自生态”与“平台自生态”的角力,呼唤开放、融入、共享的农村电商新生态。“县域自生态”与“平台自生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农村电商落地县域的方式,从而带给当地不同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按国家“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的要求,希望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处理好外来和本土的关系,经过市场博弈,争取用一种较低的成本,找到并进入到一个开放、融入、共享的农村电商的市场生态。
此外,农产品上行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资源投入;跨平台、微平台、分享经济将在农村电商发展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子商务会更多地作用于供给侧,推动存量的转型;并且,在上述过程中,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等。
2016年以来,XX县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推动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电商扶贫基地+贫困户”四位一体电商扶贫订单农业模式,推动电商扶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使农村因电商“活”起来、产业因电商“兴”起来、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让贫困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就地脱贫。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引导,形成电商扶贫强劲态势。一是政策起势。XX县将电商扶贫作为全县十大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统筹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县政府每年出台《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电商扶贫专项发展资金,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参与电商扶贫的企业,推出产业基地补助、快递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措施。2018年县政府出台了《电子商务扶贫“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全县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电商扶贫“六个一”工程。二是示范聚势。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选十佳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电商扶贫带头人。2017年,通过示范创建,全县有3家电商企业荣获XX市农村电商“十佳”精准脱贫带头人。同时,充分利用“XX电商圈”、“XX电商扶贫”、“XX”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向社会传递电商扶贫典型事例,营造人人参与电商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2016开展了“XXX”杯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2017年开展了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和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网络专场直播活动,2018年开展了电商扶贫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三百山猕猴桃·紫山药·红蜜薯开采季、XX脐橙网络博览会、XX脐橙社群电商峰会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培训提势。成立县级电商学院和电商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专业电商扶贫讲师团。通过开展“电商培训进乡(镇)”行动、“万名电商扶贫培养计划”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培训活动,将电商扶贫政策及技能培训拓展到村组一线,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引领电商产业发展能力和贫困户、返乡创业青年电商创业能力,达到了既扶“志”又扶“智”的目的。2016年来,全县先后开办电商培训班141期,培训贫困户5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电商创业脱贫群体。
(二)突出市场主导,培育电商扶贫多元主体。一是建产业基地。把电商扶贫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通过建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以电商扶贫倒逼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壮大存量。将现有XX脐橙等传统产业线上转型,建成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脐橙电商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培育增量。扶持引导贫困户种植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网货产品,组建电商扶贫产业种植专家团队,走村入户对全县各乡镇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电商扶贫产业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和日间督促,帮助贫困户降成本、强技术、增产量、提品质。目前,全县已建有1万亩红薯、3000亩紫山药、1000亩百香果电商扶贫基地,覆盖4000户贫困户。二是育龙头企业。围绕电商全产业链,突出产品供给、平台支撑、运营服务、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建设了“一园两基地”(即县级电商产业园,孔田、版石两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低成本、环境优的创业服务平台。集中要素资源,招引和培育一批平台类、销售类、服务类电商企业,全力培育、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全县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600多家,微商从业人员1.42万人,淘宝网店2200多家,涌现出了中国水果电商领军者世果汇、阿里巴巴微供渠道行业领先奖企业峪品鲜、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信立、生鲜水果龙头企业拼好果等一大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农特产品电商企业。三是建合作组织。发动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县级成立电商扶贫产业联社、乡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总社、村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合作社,形成电商扶贫三级联动,让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大户带小户,社员互相帮”和“基地委托农户代管”等模式,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由合作社优化组合,统一供种、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流转土地,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破解贫困户自行种植产业难成规模的难题。目前全县共建有75个电商扶贫合作社。紫山药从肩挑手扛0.8元每斤到电商企业家门口包销2.5元每斤,红薯从0.5元每斤到1.3元每斤。
(三)注重利益联结,提升电商扶贫带动效益。一是打造电商平台。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486亩的XX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按照“电商人才高地、物流价格洼地、区域农产品聚集地、大众创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有电商大楼、电商人才公寓、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农特产品展示馆、人才培训基地及国家级农产品检测检疫大楼等,是一个集办公、培训、住宿、物流、仓储、检验检疫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综合体。投资1000万元,建成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农产品快递分拨中心,开通城市直发专线26条,解决快递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等问题,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同时,搭建了江西省首家生鲜专业批发市场、江西省第四个阿里巴巴专业批发市场平台--阿里巴巴XX优鲜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培育电商品牌。申请注册了“XXX”品牌,大力推进电商品牌建设。线上,在天猫聚划算、顺丰优选、工商银行融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组织“三百山”电商扶贫品牌主题促销活动,邀请京东在XX召开了京东生鲜专场招商会,天猫生鲜在XX举行了三百山XX脐橙天猫首发仪式。线下,相继开展了“三百山”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一村一品”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紫山药电商扶贫采挖体验、电商扶贫“百日行动”助力红薯干销售、“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等活动。“三百山”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在XX脐橙品质评比中,多次荣获“XX脐橙王”荣誉称号,“三百山”XX脐橙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海内外。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包销订单农业,发动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包销合作,为合作社贫困户按照春季红薯1.3元每斤,秋薯1元每斤保价回收红薯,2018年已在全县12个乡镇签订红薯包销合同,红薯包销面积达9450亩,XX销往全国各地的生鲜红薯达1000万斤以上,电商包销共覆盖3000余户贫困户。同时结合电商的运作规律,XX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电商订单农业,已经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个规模化的电商生鲜拳头产品,解决了原来只有脐橙单一品种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电商和扶贫,电商和农业产业的有机融合。并与当前的主流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云集、贝店、颐和果园、百果园等15家电商企业建立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包销贫困户农产品。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小散户”向“大市场”转变。通过引入电商平台,打破传统农户家庭小散生产模式和提篮叫卖方式,由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模式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精准化模式转变。建立电商扶贫站点,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引导贫困户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卖点,依托覆盖全县乡村的电商基础设施,通过在电商平台自主销售或电商扶贫合作社上门收购等方式,把电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一个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小散户”对接上网络销售“大市场”,搭上了致富“快车”。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000万单。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
(二)促进“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针对贫困群众“单打独斗”发展电商产业规模产量小、应对风险能力差等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抱团取暖”的模式,与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体。同时,鼓励电商扶贫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引导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建设电商产品供应基地、包销合作、保价回收贫困户农产品,全力打造“电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让贫困户吃下电商扶贫“定心丸”,贫困户干劲十足,脱贫更有信心,一片点赞叫好。全县电商扶贫产业覆盖18个乡镇4000余户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达32.4%。
(三)促进“粗放生产”向“品牌打造”转变。将打造优质品牌作为推动电商扶贫长效化发展的“生命线”,以良田、良种、良肥、良品、良心“五良”生态农业体系为标准,制定出台本地网货农产品标准,建设本地农产品追溯和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溯源,完成产品从田头到发货完整原始数据,倒逼贫困户进行产品提质升级,大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同时,将生态资源和浓郁的客家风情进行有机整合,倾力打造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独具特色的“XXX”系列电商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商扶贫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采挖;品牌意识不强,快递仓储物流等亟待完善。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存在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空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不足、电商实用人才稀缺,对电商企业的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规模化发展适合网销的红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振兴传统脐橙产业,推动传统脐橙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2019年发展扶贫红薯2万亩,紫山药5千亩,百香果5千亩。
(二)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规范县乡村三级经济合作组织,突出电商企业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创新补贴方式,将电商扶贫合作社会的补贴改为由包销的电商企业支配,使电商扶贫合作社的运行能够匹配到电商包销企业的要求。
(三)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一是推进种植技术标准化。聘请组建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等农业专家团队,对生产端进行规范性技术指导。根据电商企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二是加大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推广力度。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从育苗、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分级、分选、打包、发货全流程,推广普及新的农业生产机具,通过出台农机奖补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匹配电商订单的规模化、标准化及时效性的要求。
(四)建立三大电商新兴产业农产品追溯体系,打造XX电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拟申请中国防伪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县,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开发建设我县的电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脱贫的数据可视化、质量可追溯,扶贫能精准,成效能体现。
(五)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继续全网推介三百山品牌,创新区域性品牌的运作模式,推动“三百山”品牌的“五网合一”运作(APP、小程序、网站、PC端、公众号运营)。
(六)加大电商本土人才的培养。将乡村两级干部、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等纳入电商人才培训范围,每村择优选择3-5人进行重点培训;实施一村一名电商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