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技术管理8篇

时间:2023-09-22 09:30: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技术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管理

篇1

关键词:煤矿瓦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级领导要以党的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以对矿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国有体制改革与安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真正把安全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进一步落实局、矿、井、队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局、矿、井各单位把安全目标、考核、奖罚等工作进行层层落实,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指标、安全培训、安全效果与各级领导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二是落实各级业务保安责任制和职工自主保安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分管业务部门以及职工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工作:三是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坚持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同时加大对各类事故及各种隐患的处罚力度,从而增强了各级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突出重点,把住瓦斯管理重要关口

集团公司都把“一通三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局、矿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体系,强化了“一通三防”管理。针对鹤煤八矿是瓦斯突出矿井,多年来,为了减少和解除瓦斯突出对八矿安全生产的威胁,集团公司先后深入八矿进行指导,同时还引导其与有关院校合作,到兄弟单位取经,以它山之石,攻己之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主创新等手段,将煤层中赋存或释放的瓦斯抽放出来,送到地面进行瓦斯发电。 抽放瓦斯不但可以减少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从而减少瓦斯隐患和各种瓦斯事故,而且这是保证矿井日常安全生产的一项较好的预防性措施。 抽放瓦斯还可以减少通风负担,能够解除通风不易解决的瓦斯难题,降低通风费用。尤其针对八矿瓦斯涌出量大实际情况,因而强化瓦斯抽放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投入力度十分必要。

(一)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杜绝瓦斯超限、积聚。

首先努力改善采区及回采工作面的巷道布置,保证采区双上山,回采工作面实施上、下分层同时掘送,构成通风系统后再进行回采,从根本上解决采区通风系统不稳定,采风通风能力不足及回采工作面单靠采空区串风而无负压风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回采工作面由于采空区冒严而造成瓦斯超限、积聚的现象;其次抓好巷修工作,优化矿井、采区通风网路,充分利用巷道实施并联通风,杜绝角联通风,降低通风阻力,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畅通。第三搞好通风质量达标,抓好通风设施、扇风机附属装置质量达标基础工作,利用节假日检修,减少漏风。

(二)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消除排放瓦斯的不安全隐患。

针对我局采掘工作面均使用局扇强制性通风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局部通风管理。首先,每台局扇在设置前必须编制设计,选择合理的局扇和与之相匹配的风筒,对高瓦斯和长距离供风的采掘工作面,更换了大功率、高效对旋局扇,大直径风筒进行通风,从而保证了采掘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其次,对瓦斯大的重点工作面双风机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确保了局扇连续稳定的运转,进而解决了局扇由于停电、损毁等原因造成停风形成瓦斯超限和积聚问题,减少了矿井瓦斯排放次数,大大增加了矿井安全生产系数。第三,制定了排放瓦斯责任追查制度,对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排放的,由安全矿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追查处理,并对责任者实行重罚。

(三)边采边抽,搞好瓦斯抽放。

由于采煤工作面采取放顶煤,采后空区瓦斯聚存严重,完全利用通风方法难以将积存的瓦斯排出。因此,在每一个回采工作面建立一套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即在回采第一个分层,选择好埋管地点将管路埋好,2个回采分层之间距离以采透为准。在第一个分层回采地点超过埋管地点时,将瓦斯管路埋在了空区,然后开始瓦斯抽放。随着回采地点变化,埋管地点不随其变化,属于整体采空区瓦斯抽放。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此法很有效,经过抽放的回采工作面既满足了正常生产需要,同时也杜绝了瓦斯超限,消除了重大的不安全隐患。为此,我们集团公司规定凡高瓦斯矿井、高瓦斯采区的回采工作面必须建立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否则回采工作面不准生产。

(四)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增强了瓦斯管理手段

为了提高对瓦斯的管理,增强瓦斯管理手段,集团公司所属矿井全部装备了瓦斯监控系统,同时,全局装备了数字化远程安全监控系统,所有矿井全部实施了联网,对井下瓦斯超限的工作面实施全程跟踪监察,为有效的利用各矿现有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资源,正确反映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矿务局一级的统一调度、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及时分析和处理异常情况,对加强现场指导、增强统一指挥、保障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篇2

关键词:技术管理 木桶理论

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就像管理界的木桶理论一样,你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快短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就像木桶上的箍筋箍不紧一样,所盛的水照样从板缝中流走,需要你把各个专业相互密切贯穿起来,做到各个专业之间上下左右全方位紧密贯穿,这样才会使你的木桶盛上更多的水,并且密而不漏。在此我着重谈一下房地产行业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漏洞与弊端,指明技术管理中各个阶段的短板和朽木所在,以及对此的解决办法的个人见解。本人在山东金瀚房地产工作,知识浅薄,意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一 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房地产行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1 组织架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架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监、专业技术总监、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其中专业技术总监大部分设建筑、结构、电器、水暖、暖通、智能化、环境等,有的中小项目只是分土建、安装两类;如此再向下进行细分如:建筑分为土建、装修,水暖分为上下水、采暖,等等。而且每一位上层技术负责人均要有下层各个专业技术核心知识,并且还要有将各个专业相互贯穿综合审查和处理专业间相互不协调的能力。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个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从基层各个专业慢慢干起来的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设计综合审核、项目规划等于一体的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般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十年、项目管理不少于五年为佳;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即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甚至为零,处理专业技术间的不协调能力差。年开发竣工面积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的工程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门,中小项目可以将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合二为一来进行管理。合理优化您的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留住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您企业管理、项目盈利的重要砝码,是提高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其从事过的单专业知识,在此只是水桶中的其中一块长木板。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其中的短板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增长,而无法靠长板来进行补充。

3 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要是将一个项目下的各个分支专业比喻成是一个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的话,而每一个主专业下的细分的专业那就是这块木板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木桶中的水同样会从这块木板中的孔洞中流出。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二 设计过程中的全程审核管理

一个好项目的成本控制与技术、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就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将应该时间宽余的设计阶段的时间人为的压缩,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从而导致项目设计技术文件的知识技术含量底,致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产品定位与设计问题频繁变更,最终使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设计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下几种情况。

1 项目的产品定位不准确,设计任务书标准含糊

好多的项目在开发前期的产品定位时前瞻性差,定位过高或是过低,或是定位时的标准设定中留有一定的变更余地,致使设计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后续的相关工作难以进展。

2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技术含量底

现在国内的设计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鱼目混珠的、产品低劣的设计单位层出不穷,甚者三五人组成一个团队挂靠一个知名设计单位打空手道,有的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主设计大师或是在审核上签字凑人数等,您不看图纸上盖章的注册设计师又有几个是真的见过图纸的,不就是借用他人的资质和印章用着吗?真可谓是防不胜防啊。而又有好多的企业偏偏就用这种三流的设计单位,为什么?设计费用底呗,殊不知真正后续浪费的要比您在前期省下的多得多,这又何苦呢。好多设计单位抓住建设单位技术组织不健全的弱点,大打偷工减料牌。选择一个好的设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是成就一个优秀设计文件的前提,是众多企业需要调整成本控制中的设计环节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个环节上,您是选择了一个优质的木桶还是选择了一个假冒伪劣的木桶,这就要看您的战略了。

3 设计文件的过程控制不到位

一个优秀的设计文件,从开始到结束,贯穿各个设计环节,需要各方相关人员多次的重复效对、审核、优化等过程才会形成的。在好多的企业当中,这方面的控制流程需要进行再造、优化。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只是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而忽视了施工图设计,规划和方案总归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文件,而细节的控制就是在施工图设计上。规划和方案设计就是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木桶,而施工图设计就是木桶细部的制作质量。设计全过程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是一个项目设计前期方案优化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参照、对比、优化,最终定案,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过程;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前期定案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细化过程,使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细化的过程和专业间相互穿插融合的过程,是设计工作量最大、最细的过程;最终来到项目现场使用的是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流程,单纯一个控制流程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技术管理者全员、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才会形成凝聚全员智慧的优秀的设计文件,才能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展。

4 设计交底不到位

设计交底是设计过程中上道设计完成后对下一道设计、管理环节进行交底的文件。部分企业在这一个环节上不做技术交底或者交底不细,致使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偏离原来的设计意图,甚者有些由于结构、安装等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等原因私自串改原设计,导致后续的优化、控制等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数倍的工作量,并人为的加长了设计阶段的时间;做好设计交底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展营造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 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一下几点。

1 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房地产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好多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者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就不用说是受到的经济损失了。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项目管理中包括技术管理。一只狼领导一群羊的力量,有时会大于一只羊领导一群狼的力量。

2 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3 管理方法不对路

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现场的施工、监理方只要有能力将这项工作干好,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不应该过度插手其中的工作;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现场人员需要精英,现场项目管理需要精通,管理方法需要精技,只要您有了全面的技能,就有了能盛满水的木桶。

四 物业管理中的维护技术管理

物业管理阶段是一个公司诚信经营和服务至上的表现阶段;质量是生命之本,合理的维护是优质的保证;维护技术的好坏在客户面前直接反应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能的高低,从而推理出项目前期的技术管理状况;维护技术是集诊断、治疗、护理、合理应用的过程,是对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的阶段,本阶段大大区别于以上以管理和技术知识为主的阶段,这是以管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阶段;致使在此阶段的人员管理方面也大大区别于前期。在此阶段的技术管理常出现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 人员技能定位不正确、专业不对口

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以操作层的技术工人为主的团队;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工程人员定位时,定位到技术管理层面上,操作层人员甚少,甚至没有操作工人。操作层的工作主要是维护工作,并不是以上下协调为主的管理工作。从专业方面,是以建筑修缮为主的管理层和执行层。

2 维护知识缺乏、预防意识差

工程人员是以应急修缮和正确预防为主的,大部分的工作是出现了问题后进行的修缮工作,往往不注重质量的预防环节。一个质量事件的发生都是有自己的一些前期征兆,比如屋面防水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等等;将事件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才是维护工作的精华。

篇3

网络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展之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人留恋,但人们对只能坐在办公室或家里通过固定网络上网是不满足的,对能够在移动之中随时随地上网、收发E-mail、查阅信息充满着幻想和希望。如何选择新的技术,使现有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和升级换代,就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1GPRS技术

从第2代移动通信向第3代移动通信过渡有许多技术可供选择,而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GPRS是利用分封交换的概念所发展出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因此,GPRS技术可以令手机上网省时、省力、省花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让用户在手机上也能够尽情地享受上网冲浪。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移动通信的迅猛增长和瓦联网的普及是信息领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将两者结合到一起是人们的梦想,有着广阔动人的市场前景。而GSM等为主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和以Internet为主的分组数据通信是目前信息领域增长最为迅猛的两大产业,正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而GPRS可以看做移动通信和分组数据通信融合的第1步。原来GSM的拨号方式是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了分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困扰。此外,GPRS中较为优越的是下载资料和通话可以同时进行。从技术上来说,声音的传送(即通话)继续使用GSM,而数据的传送便可使用GPRS,这样就把移动电话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发展GPRS技术也十分经济,因为在原GSM网络基础_卜增加一系列功能实体来完成分组数据功能,新增功能实体组成GSM-GPRS网络,作为独立的网络实体对GSM数据进行旁路,完成GPRS业务,原GSM网络则完成话音功能,尽量减少对GSM网络的改动。相对于GSM的9.6kbit/s的访问速度而言,GPRS拥有171.2.kbit/s的访问速度;在连接建立时间方面,GSM需要10s~30s,而GPRS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访问到相关请求;就费用而言,GSM是按连接时间计费的,而GPRS只需要按数据流量计费;GPRS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远远高于GSM,可以说CPRS是GSM网络演进的必由之路。

GPRS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是:E-mail、WWW浏览、WAP业务、电子商务、信息查询、远程监控等。

2基于GPRS技术实现移动互联网

GPRS分为MS(移动台)、BSS(基站子系统),包括BTS(基站收发信台)和BSC(基站控制器)、CSS(电路交换子系统)和PSS(分组交换子系统),包括SGSN(业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MSC(移动交换中心)4部分。其中:MS可以看做是MT(移动终端)和TE(终端设备)功能的集成实体,物理上可以是一个实体,也可以是两个实体(TE+MT);SGSN是GPRS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MS的接人控制、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记录MS当前的位置等功能。通过SGSN建立MS的PDP(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为MS提供接入外部Internet的通道;GGSN主要是起网关作用,负责提供GPRSPLMN(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接口,可与多种不同的数据网连接,并提供必要的网问安全机制(如防火墙);BG(边界网关)用于PLMN间GPRS骨干网的互连,它应具有基本的安全功能,此外,还可以根据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协定增加相关功能;DNS(域名服务器)在GPRS网络中存在两种域名服务器,一种是GGSN与外部网之间的DNS,主要功能是对外部网的域名进行解析,其作用完全等同于固定Internet网络上的普通DNS,另一种是GPRS骨干网上的DNS,其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在PDP上下文激活过程中根据确定的APN(接入点名称)解析出GGSN的IP地址,二是在SGSN间的路由区更新过程中,根据旧的路由区号码,解析出旧的SGSN的IP地址。该功能实体并非GPRS所专有的设备实体。

3GPRS业务特点及应用

GPRS包含丰富的数据业务,包括PTP点对点数据业务、PTM-M点对多点广播数据业务、PTM-G点对多点群呼数据业务、IP-M广播业务等。这些业务已具有了一定的调度功能,再加上GSM-phase2+(GSM第1阶段提供的9.6kbit/s以下数据业务及Phase2+阶段提出的HSCSD都属于电路型数据业务。Phase2+阶段提出的GPRS,则属于分组型数据业务)中定义的话音广播及话音组呼业务,GPRS已能完成一些调度功能。GPRS提供应用业务的特点如下:

a)适用不连续的非周期性(突发)的数据传送,突发出现的时间间隔远大于突发数据的平均传输时延。

b)适用小于500字节小数据量事务处理业务,允许每分钟出现几次,可以频繁传送。

c)适用几千字节大数据量事务处理业务,允许每小时出现几次,可以频繁传送。

上述GPRS应用业务特点表明:GPRS非常适合突发数据应用业务,能高效利用信道资源,但对大数据量应用业务GPRS网络要加以限制。主要原因是:

a)数据业务量较小。GPRS网络依附于原有的GSM网络之上。但在目前,GSM网络还主要提供电话业务,电话用户密度高、业务量大,而GPRS数据用户密度低。在一个小区内不可能有更多的信道用于GPRS业务。

b)无线信道的数据速率较低。

c)当采用静态分配业务信道方式时,初期一个小区一般考虑分配一个频道(载波)即8个信道(时隙)用于分组数据业务。例如某家公司的第1代GPRSBSS多时隙工作能力为:上下行各5个时隙(PDCH)用于全双工MS。一个小区仅能提供上下行最高数据速率小于67kbit/s(CS-2编码)。当下行4个时隙(PDCH)和上行2个时隙(PDCH)用于半双工MS工作,一个小区仅提供下行最高数据速率小于53.6kbit/s(CS-2编码)和上行最高数据速率小于26.8kbit/s(CS-2编码)。多时隙信道一般用于Web浏览业务(数据库查询)和FTP(文件传送协议)文件传送业务等。由于多时隙信道数量有限,因此GPRS网络要对大数据量应用业务加以限制,允许每小时出现几次。d)当GPRS业务和GSM业务共享信道,采用动态分配信道方式时,电话有较高的优先级。可利用任何一个信道的两次通话间隙传送GPRS分组数据业务,如果某个信道用于GPRS业务,一个分组数据信道(PDCH)可以实现多个GPRSMS用户共享(即多个逻辑信道可以复用到一个物理信道),因此,GPRS特别适用突发数据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4网络发展展望

篇4

虽然我国在船舶技术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设备落后,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分一下几种情况。

1.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船舶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尤其是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将决定着整个技术水平的高低,但是由于我国航运事业发展较快,高等院校培养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同时这些理论人员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磨练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随着新型船舶的应用及各种新技术、新手段船舶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对船舶技术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然目前的船舶技术管理人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第三,同时船上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条件比较艰苦,易造成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大量流失。

2.船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对船舶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系统复杂的技术操作和技术要求,建立制度化是保障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制度化规范操作,防止因不当操作导致的船舶事故发生。但是目前由于从事航运的技术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都影响到船舶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

3.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

船舶的设备正在不断更新,船舶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给船舶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船舶管理技术的提升必须让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这些培训都需要相应的资金,但是现在船舶公司并不太重视员工培训,对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也影响技术的提升。

二、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船舶技术管理涉及到船舶企业从企业组织结构到管理模式,从制度到个体等各个方面,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

1.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往往缺乏统一性,经常管理混乱,经常出现问题分析不明、计划控制不力、人才缺乏、组织内部冲突等各种矛盾,使得船舶组织管理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式管理,构建开发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项目部门同时管理多个项目,采取组织、协调、调配等管理手段,协调现行船舶技术管理组织中所有的项目的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等各项工作,并将多个项目有机的组合起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比较、协调和均衡统筹的项目管理方式。这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创建新型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让船舶技术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联系。实现船舶技术管理的计划性和资源平衡和共享,最终追求整个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

制度能使工作规范化,保证船舶技术管理的正常进行避免杂乱无章和乱无头绪的状态。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建设应制定总指挥负责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安排,审批船舶重点检修项目安全控制措施,指定专人对船舶的运行维修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环保法规和条例,以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比如对船舶维修过程的技术管理应该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对每一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所有控制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同时要对检修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依照辨识和评价结果,根据安全环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规定,参照以往事故案例、经验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

3.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

船员对提升船舶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认知误区,也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只凭借自觉自愿有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提升船舶技术水平的要求。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对船员者的激励,让他们自觉自愿的进行自身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给船员提供提升船舶技术的经费和补助。通过资金扶植和奖励,能够让船舶从业者享受企业提供的进修机会和培训机会,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要比简单的命令和硬性规定更能调动进修培训的积极性。

(2)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如果自由培训没有考核可能也会使培训流于形式,船舶公司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技能比赛,一方面给参与进修的船舶从业者一个展示的平台,给没参加技术培养的人员以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竞争性比赛对参与船舶进修和培训的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宽松的考核方式,达到监督培训效果和提升业务能力的作用。

(3)激励机制要把精神奖励纳入激励范围。人的需求即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必要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各种表彰和技术能手称号等精神激励能让船舶技术能力强的船舶从业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让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或很有创造性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其它员工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4.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

船舶技术作为一个前沿领域从理论到技术上发展和变化很快,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因此要想提升船舶技术的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进修和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这些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培训机制的建设时应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然后在结合船舶营运的周期性变化合理安全培训日程和内容。在培训时还要做到岗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岗位的特点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开展相应的培训后要融入日常工作中进行锻炼、磨合达到技术的提升。对职工定岗定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时结合岗位技能进行培训和锻炼,进行规范化操作,达到的防止事故发生目的。

5.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船舶航运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只有提升企业的效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通过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轻松的构建立体的综合的组织结构网络,让船舶航运企业内部的管理更顺畅也更便捷,也更有利于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构建技术培训信息化,让培训技术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不耽误学习达到工作学习的双收益。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应该着力构建船舶航运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各岗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及时让管理者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决策,对于执行者也能及时了解高层的决策部署,调整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工程技术管理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

(一)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目前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二)技术管理反映整体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

1、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

2、是利用技术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3、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求工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当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避免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货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核心,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二、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主要包括结构配件,工程材料,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审核记录,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

(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

(三)做好计量工作

正确配置计量器具有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落实计时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准。

(四)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图放样;技术措施;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

(五)做好信息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工程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复杂,要求多专业多任务种交叉、各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程都必须正确地运用,对技术管理的要求高。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间的协调能力不足

企业的现场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的管理工作,项目经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人认为现场的项目经理只要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只是项目经理的工作要点之一,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备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知各项施工规范、规程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而且还要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才能起到指导施工,统筹管理整个现场的全盘工作,不少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至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

(二)专业技术员综合能力较弱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跨专业的专业知识缺乏,比如:土建专业的看不懂安装专业的施工图纸,安装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因此在审查工程技术方案时,只能对本专业的项目提出看法,难以从项目整体上来审查和协调,这样就很难得出一个正确、全面的处理方案。

四、做好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

(一)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实行行政和 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二)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三)加大技术投入

企业技术进步要有适宜的投入做保证。技术投入包括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相对于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定。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数据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标准、技术参考数据、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四)注重技术水准的提升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五)明确技术管理职责

组织全体的员工,尤其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特别是对施工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当中各个分项及分部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与施工方法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与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平与企业的管理水,从而预见性色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与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五、结语

技术管理工作要贯穿到工程的全过程中,并要与工程的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做好协调,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以及工程能够按时完成,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武杰,王双陆.工程技术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4).

篇6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钻井安全;提高效益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是中国陆上实力雄厚的钻井承包商之一。该公司秉承“真诚服务甲方”的合作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技术管理”方式方法,着力为国内外油气能源公司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工程技术服务。

1“四大技术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安全钻井的背景

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成立30多年来,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进程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各项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名列前茅,以良好的技术实力,敢打敢拼的精神铸就了“石油工程铁军”形象。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整体下跌,2015年愈演愈烈,2016年石油工程行业进入“极寒期”,各油田不断压缩投资,钻井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网络化办公的普及,凸显出技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钻头、螺杆等工具、钻井液处理剂材料质量监管难度大,部分钻井队日常检查有漏缺,工程故障、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钻井安全提速。因此,进一步挖掘技术管理潜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内涵

在创建现代化油气井钻井企业过程中,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着重实施“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交流模式创新、科技进步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四大创新管理。1、技术管理制度创新。2、技术交流模式创新。3、科技进步创新。4、保障机制创新。

3“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3.1创新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迈上网络化时代

(1)建立钻井队技术日报表汇报分析制度。针对公司钻井市场分布广,钻井队分散,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及时覆盖所有井队等问题,技术部门建立了钻井队技术日报表分析制度,创立报表模板,以收集、汇报、分析、反馈模式运行,实时监控公司各钻井区域的生产技术情况。(2)加强质量控制,规范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使用管理。由于钻井队的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厂家和品种较多,质量监管难度大,公司技术部门修订完善了《钻头、螺杆钻具管理规范》、《钻井液处理剂管理规范》,实施统一归口、动态管理。每月对钻头、螺杆钻具使用情况月度报表,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处理剂进行随机抽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速度,降低了综合成本。(3)全面提升井队基层技术管理。针对部分井队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检查有漏缺的问题,公司技术部门制定了《基层技术管理细则》,各项目部和基层井队认真贯彻实施。细则主要针对现场操作,内容涵盖井控制度落实、井控装备安装管理、井控现场作业管理、钻井施工现场管理、钻井液现场管理、完井作业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等7大项目,47小项简评项目,全面规范了井队现场技术管理。(4)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人员在外部市场比较分散的情况,技术部门建立QQ技术交流群,实现技术信息共享,加快了施工中技术难题处理。特别是对年轻技术人员,提供了随时可以交流、学习、解决难题的平台。(5)改造优化ERP“生产技术”栏目。利用公司ERP加强工程设计的执行,加强施工方案、邻井资料、技术措施的监管、制定和落实,加强钻头、螺杆等工具的使用经验交流和优选,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ERP生产技术板块主要分为公告栏、井队汇报栏、工程技术栏、技术交流栏、技术文档栏等5部分。从钻头、螺杆及钻井液材料的使用分析,到施工井的井史、技术总结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从工艺技术的介绍到技术成果的交流展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公司技术人员分享交流的平台,查阅资料的信息库。

3.2创新技术交流模式,技术措施“直达现场”

公司技术部门利用钻井技术分析日报表制、QQ技术交流群、ERP“生产技术”栏目等资源,对生产井情况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会诊、及时处理,发挥了“一井一策,分类指导”的作用,保障了各钻井市场生产井的安全、优质、高效。

3.3创新科技进步,攻克技术瓶颈问题

针对各区域市场影响钻井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公司技术部门落实“一井一策”,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案,狠抓技术攻关,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在西南礁石坝工区的施工井二开浅层气、东北地区的井壁稳定、营城组可钻性差、川西项目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钻头泥包,下部地层钻井液密度高、地温高;陕北、山西项目刘家沟地层重复性漏失、冀东项目五段制井多、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上,通过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骨干联合攻关,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工程事故时效为零,复杂失效大幅降低,钻井速度、工程质量均有提高。

3.4创新保障机制,区域市场技术管理负责制“落地生根”

以总工程师为主导,技术部门副总师、技术专家为骨干,在日常巡视和工作督导的基础上,分别侧重分管不同钻井市场定期进驻项目和钻井队指导生产;强化了“双配套”技术管理模式,与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融为一体,同抓共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

4“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成果

篇7

关键词:地铁施工 管线调查 洛阳铲 地质雷达 物探

1.管线现状概述

按照正常情况,地铁施工管钱探查迁改工作,按照业主提供的管线图纸进行挖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现状是:由于过去城市管理认识局限性和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现在地铁施工阶段,业主从市政、规划系统获取的管线图信息准确性比较差。往往出现实际探查结果和图纸信息不相符,偏差非常大,可靠性很差。

2.管线信息不准确原因探究

(1)施工偏差和地形变化,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例如,设计显示天然气主管在西安地铁五号线岳家寨站施工范围内埋深1.2m,实际探查结果为车站南端头埋深1.2m,车站中间埋深2.8~5.8m,车站北端头埋深0.8m。造成这一原因是,原来管线施工时受到地面附着物影响无法挖沟直埋,最后采用顶管法进行施工,导致埋深出现一些偏差。之后的几年内,该区域地表陆续出现倾倒建筑垃圾,修建道路等人为活动改变了地貌,使得管道埋深偏差进一步加大,这些缓慢持续的变化最终并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多年以后的今天,修建地铁调取的图纸资料,与实际情况已经不相符了。

(2)认识的局限性,导致采用的定位方法不先进。例如:设计图显示荣家寨站污水管在车站范围外1.5m处,实际探结果为在车站内3.5m处,偏差达到5m。出现这情况的原因,除过上述存在的因素,还存在一个因素是定位系y导致的。市政管道除过新埋设的天然气管道采用坐标定位外,过去大部分地埋管线都是采用道路中心线为参考,进行定位。例如,电力管沟位于某某南路中线以东4m处埋深9m,雨污水管道位于某某北侧路中线以东1m处埋深6m。而随着城市发展,道路经常进行改造,道路高程和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道路中心线也随之变化,但各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等原因,使管道实际位置和档案资料出现偏差,地铁设计和施工时接收的信息是错误。

(3)城市道路下存在大量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管线。过去一些城中村及单位,在当时看来比较荒僻的城市周边埋设用户管道,没有经过市政部门规划和备案。随着城市发展,地铁修建到这些区域时,过去埋设管道的相关人员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人清楚地下管道的位置,导致信息中断丢失。例如:岳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8类8根,实际探查为9类18根,荣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4类9根,实际探查为4类16根。这些设计图上没有显示,现场走访调查阶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临建与围护结构施工期间,非常容易发生管线事故。

2.1管线探查不准确导致后果

管线探查不准确,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

(1)管线事故。因为探查不准确导致施工挖断破坏管道事故,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施工中屡见不鲜。

(2)迁改延误,进而影响地铁施工总工期。由于无法快速准确找道地下管道,导致管道迁改无法按时开展,或者发生管线事故,导致停工抢险,都会延误工期。

(3)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无论是管线事故和工期延误,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热力等高危管道,破坏后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阻断交通,造成基坑坍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社会影响恶劣。

3.探查方法及步骤

(1)前期走访。项目开工前,对周边单位和城中村等走访调查,了解信息不全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用户管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线工程师,会同管线各产权单位或原管线施工单位人员,到现场指认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形成各方签字确认的管线书面交底。

(2)现场踏勘核对数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本标段管线改迁施工图,安排技术、测量、作业人员对场地内既有管线检查井、井内管线走向、埋深及种类等数据进行摸排与采集,综合数据后以确定管线实际情况与设计是否一致。绘制初步地下管线分布实测图,如图1。

(3)洛阳铲钎探。对于场地内未探明管线的区段,宜先采用洛阳铲探查。地下常规管道一般埋深小于8m,所以洛阳铲探查深度为地面以下8m,探查孔位梅花形布设,孔径5cm,间距20cm,探孔沿基坑开挖轮廓线布设。通过观察洛阳铲取出的土体颜色和感受孔内障碍物,判断是否有管线。凡是发现回填土、黄砂或下探困难时,在该处周围增加探孔数量,确定存在异常时,可采用人工开挖或其它方法进一步确认。

3.1专业物探

对有偏差不确定的管线,或地下建筑垃圾较多洛阳铲无法探查情时,可采用专业物探进行探测。对于金属类管线,宜使用金属探测仪和地质雷达进行探查,能比较准确的测定管线埋深、走向;对于混凝土管和PE类管线,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地层情况加以确认。由于地下建筑垃圾等因素影响,物探存在一定的误判情况,不能作为最终确认依据。

3.2人工挖探槽确认

对于调查阶段、洛阳铲探孔阶段、物探阶段发现的疑似管线,进行人工开挖探槽进行确认。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的不可靠性,在该环节只能使用人工开挖,不允许使用机械开挖。开挖深度2m以内采用垂直不放坡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做好沟槽支护或放坡。发现不明管线应停止开挖,由技术人员采集管线坐标及高程后方可进一步处理。

3.3绘制管线现状图

由技术人员根据探查结果及时绘制管线现状图,形成一整套真实、准确的地下管线资料,为指导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图中应包括设计未注明和与设计不符的管线走向、埋深、类型、材质、管径、使用状态及地面阀门井、检修井位置等内容。

4.管线事故案例分析

(1)2016年2月18日,在施工某车站右线围护桩时,旋挖钻钻至地下2.2m处,将一根DN600预埋自来水管打断。

原因分析:车站位于某规划十字路口,因未能完成征地,该段道路未施工,地貌为原城中村农田。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纸显示,该自来水管为规划管线还未施工,地铁土建施工单位就没有进行全面探查。但是原管道施工单位实际已经将该十字路口的管道埋设,但未告知产权单位,也未进行交工验收,地铁建设单位在市政管理部门提取的信息肯定不准确。

(2)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显示,在某车站左侧围护桩施工范围内无管线,为了确保安全,土建施工单位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在该区发现7根无规划无备案管道影响车站施工。分别为:一根原城中村DN600污水管;某单位DN400雨水、污水、自来水各1根;3年前市政施工单位在此预埋的未备案DN1200雨水管和DN1000污水管。经过全面排查,排除了该车站施工引发管线事故风险。

5.结论

(1)对图纸上显示的管线信息,必须通过洛阳铲探查或物探探查确定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开挖查明管道信息。

(2)图纸显示没有管线区域但是需要涉土作业的,也必须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探查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进行全面探查,确认管道信息。避免管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张顶立,王梦恕.既有地铁注浆抬升合理位置的确定[J].岩土工程学报,2008(05):712-717.

[2]陈伟珂,王兴华.地铁施工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25-29.

[3]房倩,张顶立.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结构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7(05):71-77.

篇8

【关键词】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严峻,先进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合理利用、培养和保护森林资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我国森林产业不断发展。

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扩大森林面积,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 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 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 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提高木材生产效率,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不断降低采伐难度,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 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 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 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 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林业质量降低,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改善林业结构,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 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 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反复探查采伐现场,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严格均匀采伐,纵向采伐到底,横向采伐到边,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 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