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8篇

时间:2023-09-22 09:30: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用医学影像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

篇1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且也对其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就是针对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本身又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因此,其维护更是不容忽视。

一、数控机床

1.数控加工的概念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穿孔纸带或磁盘等)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2)利用图形软件(如CAXA制造工程师)对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造型;

(3)根据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生成加工轨迹(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轨迹);

(4)轨迹的仿真检验;

(5)生成G代码;

(6)传给机床加工。

2.数控机床的特点

(1)具有高度柔性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主要取决于加工程序,它与普通机床不同,不必制造、更换许多工具、夹具,不需要经常调整机床。因此,数控机床适用于零件频繁更换的场合。也就是适合单件、小批生产及新产品的开发,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节省了大量工艺设备的费用。

(2)加工精度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0.005~0.1mm,数控机床是按数字信号形式控制的,数控装置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则机床移动部件移动一个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而且机床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与丝杠螺距平均误差可由数控装置进行补偿,因此,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比较高。

(3)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加工同一批零件,在同一机床,在相同加工条件下,使用相同刀具和加工程序,刀具的走刀轨迹完全相同,零件的一致性好,质量稳定。

(4)生产率高

数控机床可有效地减少零件的加工时间和辅助时间,数控机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范围大,允许机床进行大切削量的强力切削,数控机床目前正进入高速加工时代,数控机床移动部件的快速移动和定位及高速切削加工,减少了半成品的工序间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5)改善劳动条件

数控机床加工前经调整好后,输入程序并启动,机床就能自动连续的进行加工,直至加工结束。操作者主要是程序的输入、编辑、装卸零件、刀具准备、加工状态的观测,零件的检验等工作,劳动强度极大降低,机床操作者的劳动趋于智力型工作。另外,机床一般是封闭式加工,即清洁,又安全。

(6)利于生产管理现代化

数控机床的加工,可预先精确估计加工时间,所使用的刀具、夹具可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号与标准代码为控制信息,易于实现加工信息的标准化,目前已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基础。

3.数控机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数控机床之前,应仔细阅读机床使用说明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以便正确操作使用机床,并注意以下几点:

(1)机床操作、维修人员必须是掌握相应机床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或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且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定操作机床;

(2)非专业人员不得打开电柜门,打开电柜门前必须确认已经关掉了机床总电源开关。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允许打开电柜门,进行通电检修;

(3)除一些供用户使用并可以改动的参数外,其它系统参数、主轴参数、伺服参数等,用户不能私自修改,否则将给操作者带来设备、工件、人身等伤害;

(4)修改参数后,进行第一次加工时,机床在不装刀具和工件的情况下用机床锁住、单程序段等方式进行试运行,确认机床正常后再使用机床;

(5)机床的PLC程序是机床制造商按机床需要设计的,不需要修改。不正确的修改,操作机床可能造成机床的损坏,甚至伤害操作者;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篇3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9-0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DR、MRI等多种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借助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护人员对解剖结构的成像更为详细,对病变组织的形态了解更为清晰。本单位拥有的影像技术设备是西门子1.5tMRI、西门子胃肠机、ge单排CT、意大利GMm-DR、飞利浦DR以及飞利浦64CT。本文主要就利用MRI技术对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探讨和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1 医学影像MRI技术简析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图像,也可称为磁共振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此项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的功能重新建立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表现于灰度呈现度不同,反映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情况的数字化影像技术。MRI对小儿脑部的分辨率较高。MRI的检查范围比较广,非常适合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位以及心脏血管等检查,但是对于体内有磁性物质的病人则失去检查功能,而且MRI没有CT适合对钙化的效果检查,对肺部和骨皮质的现实也比CT的检查效果差[1]。

1.2 MRI技术在小儿脑部磁共振的影像分析 本单位拥有西门子1.5tMRI,此设备拥有独特的西门子Tim线圈,可以同时对全身各脏器功能进行扫描、灌注扫描以及成像。西门子1.5t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放射线,因而对人体的身体基本无害。扫描过程中,检查对象平躺在检查床上以得到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斜位的体层图像,还可以做无创性全身血管成像、闹弥散、灌注等功能成像,西门子1.5tMRI具备高分辨率胰胆管水成像、输尿管水成像等优秀的影像学检查功能,为检查者提早发现病变情况。

回顾近期本单位小儿头部磁共振检查共80例,平均年龄1.5岁,在小儿服用镇静药物熟睡之后进行扫描。将小儿头部放于线圈中心,用海绵垫固定,按照定位图调整扫描的范围。结果发现,80例患儿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图像,一次镇静完成检查的患儿58例,服用镇静药物后未能及时扫描导致检查中惊醒,需二次镇静才能获得所需图像的患儿22例。颅内出血患儿33例,脑软化42例,其余为颅内其他疾病和正常磁共振影像。患儿在做磁共振检查前需使用镇静药物,否则运动伪影会影响图像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获取检查诊断。在扫描过程中应用双梯度中的zoom选项,以提高细微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在小出血点的检测上结果准确。磁敏感加权序列具有高分辨力、薄层重建和流动补偿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小动脉和噪声对检查的影响,比较适用小儿脑部血管病变的检查,尤其是小儿细小血管早起出血的诊断精确,并能判断小儿脑组织可存活性几率。而弥散加权序列则可产生两套的图像,其中一套b值是1000的弥散加权图像,另外一套是b值为0的T2加权图像,能减轻颅底磁敏感的伪影,改善信噪比。

西门子1.5tMRI的影像技术具有强大的磁体,先进的相控阵线圈,开放式的设计,大型的磁体空间,成像快速、图像质量和精确度高。本单位西门子1.5tMRI的配置,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医疗、科研工作的需求,更带动了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从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到如今的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的先进医学影像的技术中,最初的计算机X线摄影透过人体放射于影像板上形成潜影,再将其放入激光扫描机上扫描,经过模数转换器,图像信号则生成图像。随后发展的CT利用X线对人体某一范围逐层扫描,获取信息,也是经由计算机处理得到重建的图像。此外,CT的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让探测器对X线有更为高度的敏感性,可将接收的X线转变成模拟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器变成CT图像,再由多幅照相机摄片提供诊断。随后逐步发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记忆盘中储存造影、注射部位的透视影像转变的数字,减去蒙片数字,将剩余数字转变成图像,成了较为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其技术比一般的血管特管造影更为简便、经济,更少引发合并症,但导管插管技术不断普及以后,静脉法数字减影逐渐被动脉法所替代了[2]。目前的核医学比较先进的显像方式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将单光子注入人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借助计算机重建影像,这种发展是电子计算机断层和核医学示踪原理相互结合的高科技医疗技术,采集的信息量大,适应面广,特异性高,放射性小,技术的逐渐发展在当今的医学影像技术中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分子影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曙光。目前全球医学界都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和基因的治疗,其重要步骤是借助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MRI或者红外线记录信号,再显示分子、代谢和基因转变的图像,为医疗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基因表达。而PACS系统的产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产物,其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来临,PACS系统储存、管理、传输、处理数据,完成在放射科和其他科室之间的影像传递,还通过互联网和微波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这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资源的效率[3]。

3 结束语

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经过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界接受了利用医学影像帮助诊断治疗方式并不断研究并创新更高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医学界的不断革新、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研究会为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开启更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09):16-17.

篇4

[关键词] 远程会诊;压缩传输技术;医学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a)-0111-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ode in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ZHENG Rong1 ZHENG Ding-rong2

1.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uangbian Community in Bao′an Central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2,China;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Bao′an Central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ode in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Methods By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safe and stable application mode of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was constructed.Three hundr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5 for medical image examination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ffilia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By tossing a coin in front or back side,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was realized by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agnosis was carried on in the loc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misdiagnosis rate,improvement rate of doctor′s diagnostic skills,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misdiagnosis rate,improvement rate of doctor′s diagnostic skills,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Remote consultation;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Medical image diagnosis

海量化医学影像数据的传输延迟已经成为影响数据处理效率的主要瓶颈[1],应用高效的数字化压缩传输模型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为海量化医学影像数据实行远距离传输,开展异地实时远程会诊提供可能[2],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影像科室的人才技术优势[3]。本研究尝试建立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压缩传输技术模式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300例,其中男144例,女156例,年龄28~56岁,平均(36.5±14.5)岁。采取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的病种、病程、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

采用德国ACUSON X150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荷兰Philips IU22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2~12 MHz。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排飞利浦螺旋诊断仪,荷兰Philips EasyDiagnost Eleva飞利浦X线诊断仪和深圳市迈瑞DR560U型臂X线机。医学影像检查的数据影像存储格式为JPEG2000。

1.3方法

对照组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地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按下面方法创建:

1.3.1 构建计算机数据高储存密度(ZIP)模式的压缩体系模型[4] 如■,在最远匹配位置和当前处理位置之间是可以用来查找匹配的“字典”区域,随着压缩的进行,“字典”区域从待压缩文件的头部不断地向后滑动,直到达到文件的尾部,短语式压缩也就结束了。解压缩也非常简单,如■,不断地从压缩文件中读出匹配位置值和匹配长度值,把已解压部分的匹配内容拷贝到解压文件尾部,直到整个压缩文件处理完毕。

1.3.2 建立压缩传输技术模式体系 其构成积累式压缩传输单调递增的调节函数[5]:Sum=log(r,C),其中Sum为对高层次信息压缩后的数据量大小;r为逻辑分辨率;C为调节区间内的变化灵敏度。

1.3.3 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 技术路线为各社区影像客户端各社区影像服器积累式压缩传输体系QuickBurro三层结构体系中央服务器QuickBurro三层结构体系积累式压缩传输体系远程诊断客户端。

1.3.4 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传送影像变化过程 先由传送端积累式压缩原始图(图1),接着在接收端开始积累式解压缩接收处理传送过来的图片(图2),最后接收端积累式解压缩叠加传送过来的图片,处理变化过程见图3、图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各项相关指标的比较[n(%)]

3讨论

通过普及远程会诊来提高既有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6],“开放式医院”是韩国卫生部策划的一种网络社区健康服务体系[7]。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会诊的探索,现在已有众多的远程会诊网络和机构在应用[8]。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使用ADSL上网,ADSL线路中国电信中间的通信损耗非常大,稳定性很差,宽带低[9],再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影像诊断医生限于经验,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某种疾病比较复杂而难以诊断时,这就需要和医院本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家进行交流和远程诊断。巨量信息(如无损高清彩色图片)在因特网上实时传输十分困难,研究新的远程压缩传输技术成为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切的技术任务。如何实现数据高速传输显得尤为关键[10],这为实现社区卫生中心远程会诊的无胶片化,以至最终实现数字化社区卫生中心迈出重要的一步[11-12]。

实验组采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其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本研究的数据影像存储格式为JPEG2000,是基于小波形演算法的图像压缩标准,这种渐进传输方式,压缩比更高,而且支持无损压缩,通常压缩性能可以提高20%以上,和传统的JPEG(压缩比

综上所述,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既提升了医学影像医疗服务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又提高了诊断水平,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非.基于远程接入CTBS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30):174-175.

[2] 李艳,尹继业,李丹.面向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67.

[3] 林建.农村社区心电图诊断系统一体化的建议[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3):59-60.

[4] 崔麦会,周建军,陈超.无人机视频情报的压缩传输技术[J].电讯技术,2007,60(1):131-133.

[5] 施江涛,黄澜涛,谢剑锋,等.脉冲强磁场测量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50(7):49-51,61.

[6] 赵建江,周红,裘霞敏,等.视频问诊平台在社区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22-123.

[7] 唐伟,黄晓庆,杨常清.多参数监护仪的发展与未来[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72-73.

[8] 宋蔚,漆家学,欧阳晓辉.流媒体传输技术在PACS及远程会诊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43-45.

[9] 赵波,赵琛.ADSL网络体系结构[J].江苏通信技术,2002, 18(1):9-13.

[10] 胡汇洋,许应康,李扬.试飞数据的压缩传输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10):78-79,86.

[11] 李建浩,徐宏图,顾明.图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及其应用价值[J].医院学报,2003,5(6):39-41.

[12] 林日增,张雪林.PACS:数字化/无胶片化影像新纪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478-480.

[13] 王亚芳,安阳.分析视频图像的压缩传输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2):81-82.

[14] 吴正启,陈晓芳.区域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网络平台的构建及质量控制[J].信息化研究,2010,36(1):9-11.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一、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1.建立历史课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基地,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要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平台,搭建与互联网相通的多媒体教室,广大历史教师更应认清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从根本上转变落后观念,改变固有的教育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新模式。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诸多网校的出现,网校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正是基于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比较成熟的结果,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比较著名的CSC历史教师备课系统、武汉华软历史教学系列、人教文博历史教学系统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历史专业教学软件。

3.建立校园局域网进行教学

受技术和地域的限制,我国个别地区的互联网速度还很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因陋就简,利用校园局域网,使信息技术教学与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这样,师生既可以通过卫星电视了解到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教和学,减少了信息时代带来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负面作用。

4.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网络信息时代,人才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在于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通过计算机获取知识已经是人们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应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教学失败,所以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时尚忽略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给教学工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这并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的价值所在。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取决于知识本身。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从教学实际出发,认为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那些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结构,效果不佳,质量不高。

2.情境创设生拉硬拽,不注重教师的引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对学生的感观刺激很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在情景设置时生拉硬拽,找到一些与授课内容不贴切甚至毫无关系的内容,让学生看后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样恰恰忽略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也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重形式,忽略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辅助手段,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应用多媒体的数量,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屏幕切换过频,给学生眼花缭乱的感觉,繁杂的音乐让学生注意力分散。一节课时间往往浪费在多余的画面和嘈杂的音乐中,致使教学重点、难点没能得到解决。

4.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不愿思考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个别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互动取消,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后,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实践活动空间,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时代赋予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难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多层面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认识历史,评述历史。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影像技术 训练 模仿 技战术

1 体育教学中视频录像的教学作用

1.1模仿学习

视频录像在篮球教学中有很长历史,一直是教学中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录像加深对技术动作和战术意识的理解, 并在训练中不断通过模仿提高自身水平。学生通过不断对比、模仿、改进, 将很快地学习到正确的动作技术和战术意识,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打下基础。

1.2强化学习

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榜样行为及导致的结果对学习者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以讲解战术为例,如果教师将某段成功运用该战术的比赛录像给学生看,通过视频的激发,学生就会把自己实施战术的过程和视频进行对比,促使自己再去学习、完善、实践该战术,从而促进学生最后掌握该战术。

2 影响比赛视频教学效果的因素

2.1视频本身因素

视频本身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视频内容本身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视频内容是否有新意;视频内容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期待。

2.2环境因素

学习跟学习氛围有很大关系。学生是否用学习的态度来观看比赛视频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比赛视频主要用于娱乐,但如果是在学习的氛围下,它则表现出很好的教学功能。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视频的其他内容把握不强,学生常局限于给出的问题,最终使思维变得狭隘。所以怎样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实践。

2.3学习者因素

比赛视频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其中年龄特征犹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的讲解难以理解,需要具体、形象、简洁而趣的视频画面,往往注重视频中球员的一些动作更能吸引他们。而对于高中以上学生而言,已能接受对抽象事物分析,能透过现象看部分本质,能够学会有重点地注意细节,往往会观察球员之间的配合,所用战术,分析其有效性。

2.4方法因素

根据播放方式可把视频使用方法分为连续播放和间歇播放,间歇播放又可分为停定播放、间断播放、选择播放。对于比较短的、内容单一的视频内容一般采用连续播放即可。然而更多的是视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或渐进式的,而且有时需要重复播放,在播放时必要穿插讲解。

3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视频的处理

根据教学的需要一些比赛视频需要进行适当的编辑处理,例如为视频添加字幕;添加传球路线和球员移路线等。但处理视频需要较高的硬件设备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多体育教师难以达到要求,这样导致很多教师不会花大量时间去处理视频,影响学习效果。

3.2视频播放的控制

由于前期没有对比赛视频作相关处理,视频教学一般是教师进行手动的控制加讲解形式,哪些地方需要重复,哪些地方需要慢放,哪些地方需要停止都需要教师手动的控制,但这些控制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这样就耽误大量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3.3学习的自主性和交互性

在这大量的网络课程中,大部分都是以“视频型网络课程”(何克抗)的模式来进行开发。教学视频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视频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学习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利用vod点播配合在线讨论的形式,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怎样体突显视频的教学功能是影响自主学习主要因素,一段比赛视频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否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模仿。例如事先对视频进行编辑,对视频中需要仔细观看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思考,但如前所述这种方法受到硬件设备、专业知道等方面的限制。

4 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利用比赛视频进行教学,促进自主学习,针对以上某些不足,笔者设计一款软件以辅助教学。

软件的主要功能有:(1)视频播放的自动控制。如前所述,用传统器进行视频教学时都是由教师手动的控制,例如暂停、慢放、回放等,往往需要教师自己清楚记得某一帧的时间,而且操作时不易精确控制,在该软件中可以预先用编辑器进行设置,例如让视频播放到某一时间自动暂停,某一时间段1/2慢放等,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预先进行设计。(2)为视频文件添加其他媒体元素。(3)视频的交互控制。传统的视频教学一般都是观看视频配合老师讲解、提问,但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怎么办呢?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就没人控制视频的播放也没有讲解和提问,当然有许多媒体集成软件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但都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一般教师不易掌握,而且开发周期长,成本较高。如果利用本软件可以很方便的配解说词,而且可以和学生交互,例如视频暂停提问时会出现按钮让学生选择,必要时还可以用文本表单的方式提交答案,答案提交后视频继续播放。

5 结语

视频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有很长的历史,在多媒体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将视频图像、多媒体技术等引入体育教学中还做得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体育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运动,是很注重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教师片面强调实地操练,忽略了思想意识的培养。其次是学科之间缺乏交流,懂体育不懂技术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是教育体制,培养体制等等的问题,这里就不作过多探讨。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发出更多优秀的适合教学的精品软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7-373.

[2]李庄.谈模仿教学法在青少年运动技术学习中的应用[J].训练研究.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合理应用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46-02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挂图和教学模型是传统直观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演示实验现象瞬息即逝且有的效果相对较差,静止的挂图不能看到物理现象,这使学生不能在直观感知上理解物理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使物理教学更为形象,具体逼真,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

1 物理课堂教学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创设物理情景,以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替代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声形图色并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以充分释放出来,可以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和理解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声学教学中,可将各种声源应用录音录像展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再如在左手定则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可将通电导线在磁声中所受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动态展现出来,学生易理解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软件模拟,以栩栩如生的动态情景代替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相应也得到提高。

1.2 辅助实验,提高效果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由于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均能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物理教学中,有的实验具有较小的可见度,学生有时难以观察到。要想使全班学生看清楚,教师只能轮流让学生观察,这不但浪费时间,实验效果也较差,而运用投影放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可通过投影显示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画出电表的表面刻度盘和双量程接线柱在基底片上,将电表的指针画在动片上,用子母扣扣在指针转轴处并铆合动静片,转动指针指在一定位置,并用带颜色的小圆片放在相应的一对接线柱上,即可训练学生读数。

对于那些受尺寸限制不明显不易成功的实验现象可通过幻灯片投影实物的方法成功显示出来。如可将投影、实验和投影片结合起来显示磁感应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投影片,强化了感知并增加了可见度。

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实现现象直观形象,化小、远为大、近,不但可以改变时空,而且快慢可调,动静结合,重复性较好。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可向学生展示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变化的动态模拟等形象的物理画面。

在实物演示实验中往往存在可视度低、较快的实验过程、较大的实验误差等缺陷,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得到不能令学生信服的实验结果。如演示牛顿第二定律2 min即可完成,实验过程较快,不易控制小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将多媒体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即配用动画放慢小车的运动过程,学生自己完全可以从观察的现象阐述定律内容,获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

1.3 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往往只能获得感性的不全面的物理知识,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归纳、概括、总结和提炼,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理解较为透彻。

知识提炼过程可应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完成,这不但快捷高效,而且归纳总结的语言叙述不是单一枯燥的,尤其适用于复习课教学。复习课应用这一手段,事先用投影片画出备好的重点突出的主线复习框图,教学中投影到屏幕上,相关知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系统复习,学生回忆快,不仅可以牢固记忆相关物理知识,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如可从构造、判定方法和决定因素等方面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异同,动态展现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及其磁场方向、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关系深入理解楞次定律,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再通过理性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透彻,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1.4 双向传输,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积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处理好,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试题,随堂抽查几名学生并将答案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或者教师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让全班同学评改,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要详细讲解。这样,通过信息双向传输,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发现先想探究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

1.5 创设环境,深入探究

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创设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和知识,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方式,体验探索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在探索中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单摆时,提供单摆实验装置、测量工具和振动图像于多媒体课件中,同时提供改变摆长、摆角、摆球质量和地理位置等不同的物理环境,根据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探究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2 应用现代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2.1 多媒体的辅

多媒体的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取代教师。因为多媒体并能代替师生互动、知识交流和情感交融过程,人脑仍是最好的交互工具,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作用在于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和策划控制多媒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导演,多媒体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可看成道具,导演必须合理运用各种道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在保质保量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物理实验不能为多媒体所替代。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提供的模拟实验替代真实的实验,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可以用模拟实验替代的包括分子热运动、a离子散射等难以观察到的围观现象和核裂变、天体运动等不易或不能做的实验,而电场线演示、波干涉与衍射等可见度低的实验,平抛、简谐运动等不易控制过程的实验,静电实验、静电屏蔽等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易成功的实验,在真实实验做完之后,可在不违背物理教学原则的前提下用多媒体辅助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2.2 多媒体的科学性

科学地阐释物理概念规律和展示时间顺序、科学地模拟和表现场景和实验以及声音搭配、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教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必须生动形象地揭示科学而严密的物理规律,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喧宾夺主,这会导致学生不注意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的实用性

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应用探究性教学是多媒体实用性的体现。而有的教师将课件作为板书,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思维能力,注意力被不断变换的画面所吸引。并且多媒体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基本条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多媒体的交互性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和信息及时反馈,课件打开和退出要方便,具有灵活的翻页、跳转和暂停功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参考文献

[1] 史献计.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探究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32):46.

篇8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5-02

我们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普通高中实施通用技术课程以来,受到诸多学生的喜爱,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特别是这门课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样就更加得到学生的认同。从总体来看,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非常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这门课程的实际目标和价值很难实现。

1.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这样就实施过程中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没有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实验室;又比如没有相关的软件,这样就很难开展该课程教学;如没有一支更为专业的教师队伍,课程资源分配不合理,使教学很难开展,导致这门课程成为一种摆设,课程目标很难实现等等,但这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慢慢解决。本文从教学与评价这两方面进行探讨[1]。

一般情况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都是成正比关系,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等。而新课改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动手实践等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技术素养方面进行培养,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技术平台。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通用技术课和物理、化学等教学基本上相同,教师在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难点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肯定是不能够应用的。

课程评价方式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也影响了课程价值目标的最终实现[2]。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一般都是采取考试、设计作品等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于比较单一化的期末考试评价来说,这样多元化的考察方式更注重过程,更加重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将学生平常的表现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中,这样就能快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解决措施

2.1 创设良好的课程氛围,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库。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相关课程资源配备肯定没有其他课程完善,而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又比较小,无论是在哪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不是很大,而且对该课程的投入又比较小,很难开展教学,因此,创设良好的通用技术课程氛围就必须重新制定规章制度,在实施中要全方面建立。

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教材内容。对于教材内容也需要难易适中,这也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起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接。其教材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还能培养学生利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库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学校共同树立这种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库的建设[3]。

2.2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师资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通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对教师所掌握知识的要求非常高,当前大多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代替,这些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专业素养较低,导致教学水平较差。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不断的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只有把培训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教师基本素养,还应该对教师引导自我学习和提高。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要借助专业的职前培训。但由于当前教师教育与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着比较落后的现象,而且也没有正规师范类学校来承担培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任务,从长远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在师范类院校的课程结构中开设通用技术专业或课程;在比较相近的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结构中也可以设置通用技术教育类专业,@样就可以满足高中新课程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需求。

2.3 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情况都是通过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来进行描述的。然而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也应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不能将一次考核或者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技术的学习是需要经过实践、不断的体验和反思才能成功,在技术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是每一次的设计活动都会成功的,只要是学生用心来设计的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等都给予肯定。将评价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的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多元化等等。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在实施通用技术教学以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学与评价这两方面进行探讨,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源奎.浅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措施[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4):30-3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