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8篇

时间:2023-09-22 09:30: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篇1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与Gutierez(2006);Chun与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与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与Gutierez(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与Gutierez(2006);Chun与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与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与Gutierez(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旅游企业 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chun 与 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 与 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区位条件;土地资源利用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土地资源的消耗随之增加。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强烈的影响。当我们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或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因素,把潜在的土地资源生产力合理地组合在最佳的土地利用模式中。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的十分广泛,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下面将就土地资源的区位条件这个主要特性做重点分析。

1.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

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不仅指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多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应在空间位置上的客观反映。

1.1.自然区位

土地的自然区位主要是指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包括土地位置上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组合特征,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自然区位直接影响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的形成,是土地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1.2.经济区位

土地的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主要指不同区域土地在经营、社交、工作、娱乐等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

1.3.交通区位

土地的交通区位是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及设施的相互关系。经济区位产生的影响能否转化为实质性的效益受到交通区位的制约,此外,它的优劣还影响到土地聚集效益、市场演变、结节点产生及扩大等。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核心生产要素发生变化,以及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

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与交通区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从而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和空间布局。

2.区位论与土地分区利用

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屠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的是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及配置问题。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研究的是工业企业的选址问题,亦即一定区域土地上的工业企业布点问题。克里斯塔勒的城市区位论更是着眼于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研究一定区域下城市的分布及城市间的相互关系。寥什的市场区位论把生产区位和市场结合起来,从市场区位的概念入手,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个起点。近年来,区位论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解决生产布局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区位理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学习区位论的技术要求、技术程序以及整套的科学工作方法,力求减少失误,因为生产布局工作的失误,会造成巨大浪费。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是从区域整体出发,考虑区域内动态利用问题,以确定城市体系及各部门、行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关系,是融合全部社会经济细胞的综合理论。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土地区位利用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土地资源区位利用不断深化的理论体现。

3.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

人们的的生产活动与土地的利用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不断加深。这一变化使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利用表现出不同的区位过程。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分化过程。城市各业用地区位过程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商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为满足方便人们生活的要求,商业用地多聚集于市中心、繁华街道两侧、交通路口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的周围。商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初是推进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动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商业繁荣。

(2)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

工业是城市进步的直接动力。就世界范围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现实来看,工业发展能够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从而推进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工业用地具有不断向市区边缘迁移和自动集结成团倾向的区位特点。

4.土地资源的区位效益

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是位置级差地租。土地位置级差地租是指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纯收益。区位效益理论在支配着城市中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由于集聚效益的影响,人口和工业会向大城市及其中心区集聚。但是,有目的地利用区位效益理论可以改变这种趋势。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还可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总结

土地区位的差异与各项用地特定的区位要求是土地资源的自然空间结构和人类社会经济利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我们知道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稀缺的,区位效益高的土地的面积就更有限,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是我国所有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在进行土地资源配置时,自觉利用区位理论,确定各种区位土地的最佳利用途径及方式,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总体经济效益。(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长春,巴特尔.城市土地资源经济的理论与应用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01:163-167.

[2]金相郁. 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 经济地理,2004,03:294-298+317.

[3]杨勇,郎永建. 开放条件下内陆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区位差异[J]. 中国土地科学,2011,10:19-26.

[4]赵小汎.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J]. 经济地理,2013,02:162-167.

篇5

【考点分析】

1.交通区位

(1)交通线

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如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会影响线路的选择,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此外,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交通站点

①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②港口: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近岸水深等),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筑港等)。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以大城市为依托;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

③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飞机起飞也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与城市相连接。

2.城市区位

(1)城市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军事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不同。

①地形:城市一般在平原,热带城市在高原,山区城市在河谷。

②气候:中低纬沿海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气候适宜。

③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卫功能,一般河运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④自然资源:矿产丰富区易出现工矿业城市。

⑤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以武汉为例,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丰富;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2)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河流流向、风向等。其中地租取决于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河流的流向主要看地势高低。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形成多核心模式。住宅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3.商业区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如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②商业小区: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3)商业城市的区位:①稳定增长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即服务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上海地处长三角,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的集散。

【命题方向预测】

1.交通区位

以我国某重大交通工程为背景或展示某地区交通线路图,来考查交通线、点等区位因素,并分析与评价该交通线或点的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等。

2.城市区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城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限制因素,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的变化,总结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等。

3.商业区位

结合某区域图、景观图或等值线图,分析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进行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

【常见错因】

1.审题不清,张冠李戴

考查区位因素一般会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例如,在回答交通区位条件时要辨别是问区位优势条件,还是问区位限制条件。高考紧张的环境下,同学们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条件变化,造成要点缺失或方向误差。

2.不能抓住关键,舍本逐末

解答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宏观上洞悉出题人考查意图,抓住问题实质。区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响也是相似的。例如交通可以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旅游、商业等都产生影响,会使地域联系扩大,利于各种商品的运输。因此答题时我们要根据图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切中答案的要害,才能得高分。

3.不注重细节,一叶障目

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高考题给出的许多信息中,有的是有用信息,有的则是干扰信息。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区位分析类问题构建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而在实际分析中,也要注重区域微观分析,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问题,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典例精析】

例1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______区,理由是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参考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B线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4)工业在城市;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

例2 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内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人秦”工程提供的优质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面积比重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1)兰州市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阶梯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_______(交通方式)枢纽。

(2)兰州城区主要沿黄河成带状分布,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兰州新区选址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

(3)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农业用地是___________;从工业区位指向看,电子信息产业属________指向型。

(4)简要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盆地的理由。

(5)兰州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引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及城市新区的建设。兰州为甘肃省省会,地处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等铁路干线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其限制因素是地形。老城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读图可知,在兰州新区各土地类型中未利用土地比重最大,而农业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秦王川盆地,盆地地形,有利于城镇的建设与规划;距老城区较近,有高速公路与老城区相连,往来方便;未利用土地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应该注意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二 铁路

(2)地形 缓解城区用地紧张;缓解城区的环境问题(或分散城市职能)

(3)耕地 技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方便;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

(5)园区规划: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或构建防护林带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土地,少占耕地;合理规划绿化带、水域面积,美化环境等。

产业引进:合理引进关联产业,构筑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注重人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例3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与商业中心的距离越大,达成交易的概率越大

B.不存在一个点和三个商业中心达成交易的概率都相等

C.相邻两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有重叠

D.三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完全相同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3)若在图中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篇6

关键词:证券公司;区位因素;回归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10-03

前言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不仅具有天然的融资功能,还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某些指标还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政策亦往往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其效果。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也加快了步伐。但从整体上看,经纪、自营、以承销业务为主的投行仍是国内券商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和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证券公司更合理、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学者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模式、营销能力、人力资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证券公司区位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适于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

因为证券公司总部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所以,每个证券公司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都会做一番思量。但是究竟何种区位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拥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证券公司)的22个城市为对象,结合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探索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区位因素分析

1、资本规模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国际投资银行逐渐介入,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普遍偏小已经成了威胁其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开展业务的能力,公司所在区位拥有的资本数量多有利于公司扩资、融资,促进公司发展。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其基本特征有:依附性、动态性、私有性、波动性、群体性、创造性、层次性、潜藏性。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业的经济效益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产出。证券公司的员工是知识型员,所以,证券公司应落户于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区位,有利于提升公司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

3、科技实力

区位在科技实力上的优势能给予证券公司的运作更多技术支持,同时区位内的大学、科研院校、企业研究中心等是证券公司员工的很好来源,此外,科技实力强的区位,拥有的潜在个人投资者也多,这就增加了对公司的业务需求,有利于公司发展。

4、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基础设施发育的完善与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是吸引外部稀缺资源和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性要素,电力、邮电和交通构成区域发展的基础性环境。证券业所需的技术、信息及其产品主要依赖于现代通讯和网络设备,证券公司与客户,以及客户与客户之间主要通过网络等设备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此外,证券公司与外部的交流也需要发达的交通设施,所以说区位的基础设施对证券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5、社会区位优势

社会区位优势指证券公司所在区位的政治文化区位优势,不同的区域在国内的政治文化区位是不一样的,这体现在区域的行政中心等级和科教文中心等级两个方面。我国证券公司无论在总部的选址或是营业部的选址时都会选择所在省份的中心城市或是直辖市,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类地区的社会区位优势高。

6、经济发展状况

个人投资者、机构和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前提是拥有一定量的资本,所在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影响潜在股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数量,同时,一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越多,说明企业发展状况越好,企业数越多,潜在的需要上市融资的企业数量也就越多,所以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实证检验

本文用证券公司所在城市的特定指标表示对应的区位因素,构成计量检验中所需的七个解释变量,并选取变量对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量化,构成被解释变量,利用Eview3.0计量经济学软件将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一一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并对其t值及模型的异方差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检验变量的选取

证券公司发展的好坏不能简单的用某项经营业绩指标来表示,公司发展的好不仅指公司规模大,还要考虑公司的风险控制情况等。王晓芳、王学伟(2008)选择证券公司经营中的18个参考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反映了我国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以排名的形式对我国证券公司2006年度的经营状况做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中采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其数据构造实证检验中所需的被解释变量。2006年,我国共有104家证券公司,但是公司的规模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加客观,只采用前50家公司的综合得分,剩余64家不进行考虑。前50家公司的总部分布在全国23个城市,用每个城市的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表示证券公司在该城市的发展情况,这就得到了检验中所需的被解释变量。

为了得到检验中所需的解释变量,需要选取变量来量化六个区位因素。为了得到检验中所需的解释变量,需要选取变量来量化六个区位因素。本文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选取了资本数量指数、人才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数、基础设施竞争力、政治文化区位优势指数这五个指标依次量化前五个区位因素。另外,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区位因素,用城市的GDP与人均GDP两个变量表示。

2、样本数值

对上述各变量的样本值进行整理,现列表如下。

3、回归检验

利用表2中的样本资料,将前五个解释变量分别与被解释变量――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并记录斜率项的t检验值。将地区GDP与人均地区GDP这两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记录t检验值及F检验值。本文采用了截面数据做样本,对于这类计量经济学问题,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异较大,往往存在异方差性,所以,本文对回归模型的

异方差性做了White检验。并给出了与各模型相对应的怀特统计量。回归结果见下表。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t0.025(20)=2.08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分布的临界值为t0.05(20)=1.725,因此,前六个解释变量的参数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人均地区GDP的参数未通过检验,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参数也通过了检验,且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查,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0.05(2.19)=3.52,又11.8>3.52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即地区GDP与人均地区GDP确实对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产生显著影响。从怀特统计量的值及其伴随概率看出,每个模型都不能拒绝同方差性这一原假设,即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4、结果分析

通过回归检验,发现七个解释变量都对被解释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根据t值的大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变量依次为:人才竞争力、政治文化区位优势指数、地区GDP、资本数量指数、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数、人均地区GDP。基于上述发现,得出以下结论:六个区位因素对证券公司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有着些许区别,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本、社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本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实力。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区位选择;效用函数;偏好系数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多主体简介

城市中的各类主体主要是指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主体[1]。城市中的政府、企业和居民由于其各自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行使着各自的权利,但其三者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城市发展。这种影响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对城市内部企业和居民区位选择的影响。其中政府通过政策战略的提出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企业和居民的选址造成影响,不同属性的企业通过不同的选址,造成城市商业或者工业用地的布局,不同属性的居民对土地偏好不同的决策,又对城市居住用地的布局产生影响,进而造成城市经济空间的结构性巨变,从而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1政府主体

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其行为有经济行为和非经济行为两类。对于居民和企业区位选择行为来说,其主要是通过行使自己的非经济行为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比如道路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卫生、环境、国防等的资金投入。在此将其非经济行为解释为其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行为。

一个地区的房价或是地价主要是由该地区的繁荣程度决定的。而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对该地区的繁荣程度有很大影响。公共物品聚集的地区房价普遍较高。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区位及集聚程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房价或地价。不同属性的居民或企业根据对房价或地价的偏好不同,选择不同的居住区位或商业区位。

1.2企业主体

城市中的企业主体,依据其性质不同,主要分为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不论是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影响其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因素,比如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组织目标、经济储备、固定资本投资的数目和结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区位因素,比如土地和其他资源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区位经济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宏观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2]。

1.3居民主体

房改前,我国实行住房实物配给制度,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问题并不突出。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的推进,购房主体由单位转变为个人,居民逐渐成了住宅市场的主体[3]。影响居民区位选择的因素按其性质也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

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居民的个体属性,如收入、工作地点、文化程度、有无子女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城市特征,如城市规模、交通便利度、环境、住房价格等。

城市多主体区位选择效用函数的建立

2.1企业区位选择效用函数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行性,将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内部因素中的地价和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环境以及企业集聚度)作为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则。为了进一步的区分不同企业的效用函数,可按外部因素将企业进行划分,如可分别将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按照员工数及营业额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企业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区位选择。企业的效用主要指企业对于某一处区位的满意度。这种效用主要是通过内部因素中的地价效用和环境效用建立起来的,不同属性的企业对地价和环境的偏好不同。企业选择效用最大的地点进行选址,实现其自身利益。

企业的效用函数表示为:

其中指j企业的效用函数,指j企业的地价效用,指j企业的环境效用。分别指企业对地价效用和环境效用的偏好系数。不同属性的企业,的值各不相同。

2.2 居民区位选择效用函数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行性,将影响居民区位选择外部因素中的交通便利度、环境、住房价格作为居民区位选择的原则。为了进一步的区分不同居民的效用函数,可按内部因素将居民进行划分,如可按当地工资水平,将居民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或者按年龄大小、教育水平划分等等。居民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区位选择。类似于企业的效用,居民的效用主要是指居民对某一处区位的满意度。这种效用主要是通过外部因素中的通勤效用、环境效用和房价效用建立起来的,不同属性的居民对通勤、环境和房价的偏好不同。居民选择效用值最大的地点进行居住,从而实现自身最大满意度。

居民的效用函数表示为:

其中指i居民的效用函数,指i居民的通勤效用,指i居民的房价效用,指i居民的环境效用。分别指居民对通勤效用、房价效用、环境效用的偏好系数。不同属性的居民,的值各不相同。

2.3偏好系数的确定

不同属性的居民或企业具有不同的偏好系数,因此偏好系数的确定决定了不同属性居民或企业的决策,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依据。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偏好系数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城市居民和企业对理想的区位进行选择时对考虑因素的重视程度首先代表了个人偏好,因此采用主观的权重评价方法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其次由于受认知程度等的限制会造成城市居民主体在选择时的信息部完全对称现象,从而干扰了城市居民对因素权重值的评判精度[4],因此主客观综合赋权的方法来确定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对影响其择居因素的偏好程度。可以采用的主观方法如:特菲尔法、层次分析法等,可以采用的客观法有: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决策者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而得到了不同属性居民或企业的偏好系数。

总结与展望

通过上述效用函数的建立,对于以后特定城市或特定地理区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为研究城市主体区位选择所形成的空间布局做好了铺垫。对城市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还是存在着缺点和不足,由于不同的城市或区域复杂度不同,所以没有具体的给出每个效用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和权重确定方法。二是缺乏通过实例,来验证这种效应函数建立的正确性,只是提出了一种确定效用函数的方法。所以接下来希望通过具体实例来反映某个城市或区域不同属性主体间的区位选择,进而动态仿真模拟研究整个城市或区域的空间布局,提出城市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佳.基于微观主体的京津冀空间结构演化研究[硕士].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许成真,丰荣基.企业区位选择实证研究[T].经济与法,2012(7):77-78.

[3]刘轶男.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研究-以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硕士].重庆:重庆大学,2008.

篇8

一、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宏观因素

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宏观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制度与政策方面的因素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因素:

1、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金融政策等。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我国的居住用地,国家掌握所有权,居民具有使用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住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取得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加大了住宅的开发成本,因此提高了住房的价格。住房制度主要指住房供给、分配等相应的配套制度。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变化、贷款规模来实现。涉足房地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开发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参与。因此,在经济支付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们多会选择综合效用较大的居住区位。

2、城市因素。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规划对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给排水、环境保护等设施;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医疗、教育、银行、储蓄、邮政等设施。

二、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而设置的。事实上,居民在进行居住区位选择时,对微观因素的考虑更直接也更具体。具体来说,可分为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

1、共性因素。共性因素又包括房价和交通的可达性。一个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住宅价格的分布对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说城市住宅市场的发展是该城市居民区位选择的背景,那么该城市住宅价格的分布与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短期和市场个体角度来看,住宅市场的价格分布影响着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从长期和市场总体来看,城市居民对不同区位的选择又反过来影响该城市住宅价格的分布。交通的可达性是指居住区位与外部联系的便捷程度。交通便捷程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目的地与居住地的实际距离;另一方面是指交通工具的获得性。居住区周围交通线路数量、道路通畅程度、所用交通工具的速度等都会影响交通便捷程度。

2、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主要是针对居民的不同属性而设置的,为便于研究,这里将居民属性分为三类,即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年龄属于居民的自然属性,年龄的变化会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迁形成了居民的家庭生命周期。同一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选择意向也会有所不同。

(2)经济属性。居民经济属性对居住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指居民收入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一个城市中,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宅的价格是不同的,一个家庭可能购买或者租赁的住宅是与其收入相互影响的,因此城市居民在进行居住区位选择时,收入的差异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

(3)社会属性。居民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民族和宗教等。一般说来,相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倾向于选择特定的居住区位。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业主、演艺明星等职业群体多居住在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这一类群体收入比较高,受区位约束比较小,自由选择的空间大,更能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而教师、技术人员、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来源稳定,多为科技、教育、文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区位选择会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和环境氛围。总之,同一群体在特定的居住区位中,既便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又利于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认同性,从自身安全和心理要求出发,在择居时,会尽量选择接近相同社会群体的居住区位。

三、总结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及对不同区位和环境的偏好都会影响着选择的结果。总之,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要充分研究居民的选择倾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住宅开发和居民消费相吻合。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炯光.古典区位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求索,2004.1.

[2]马国霞,甘国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