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学研究生教学8篇

时间:2023-09-22 09:30: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学研究生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研究生教学

篇1

关键词:研究生;实验教学;医学科研型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53-02

现阶段,与注重实践和应用的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相比,在临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其科研能力和严谨科研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涉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熟悉具体的实验操作,同时还包括对常见实际实验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操作研究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但在现有传统的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多数高等学校中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多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通常是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内容,一般在实验操作之前,于比较局限的时间内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主要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而本科毕业刚入学的尚未对科研工作有完整的概念,对教师讲授的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所以,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实验,而是单纯的动手操作,在这个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出学生科研方面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2.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局限和抽象。现阶段,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多仅开展部分具有代表性、容易操作、比较常用的实验内容,例如免疫组化、核酸提取和PCR、RT-PCR、ELISA、蛋白提取和免疫印迹等,比较少开展需要昂贵仪器、试剂或操作比较耗时的实验内容。然而,在各种实验理论、方法和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的需求,这样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所开展的实验内容比较基础,部分讲解比较抽象,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较为表浅,甚至不理解,多数仅仅从实验结果的表象进行结果分析,简单的完成教学课程的功课或任务。同时,对于实验内容的意义及相应实验在不同领域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范围的理解比较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即使掌握了课堂上所讲授的实验技术,也不会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应用和分析。

3.实验课时有限、教学资源紧张。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多提倡减少研究生实验课中理论课的上课时间,多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以期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上主动动手的能力。但现实多少会与理想有些差距。随着研究生实验课总课时的减少,不仅学生理论课的时间减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结果导致学生不仅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不足,更加重了动手操作时间有限的问题,同时限制了学生对实验内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实验教学经费有限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课教学的发展。如前所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经常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导致每个学生的动手机会有限,甚至有的学生全程只是观察别的学生操作,完全不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由于时间和课时的限制,研究生选择学习科目有限,在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在众多的选修课程中选择培训课程,导致有些学生选择的内容并不适用其后期的发展和研究的应用,而有些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只能选择旁听理论课,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改变,提高医学科研型研究生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为其在后期的科研及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能够提供有效的方案解决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学校现状和自身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工作中

在实验课开展讲授和操作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该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并为学生普及所进行实验的理论原理和应用范围。我校本科教学《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将教学课件和视频等内容网络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课前学习相应的内容,在课堂中可以实现有的放矢,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在充分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课后复习巩固,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期望将该学习模式应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医学研究生的实验课也可以学习参考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将实验课的理论讲解内容课件或视频提前发给学生,这样大大减少了课堂中理论讲授的时间。

二、研究生参与实验课前期准备工作

部分学校会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实验课,或者实验课中的实验技能多为本科室常用技术,因此研究生实验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多会有本科室的研究生参与其中,帮助教师准备试剂、耗材,配置缓冲液,仪器维护等工作,而其他科室的研究生则较少能够参与该过程。如果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前期实验试剂和仪器的准备,预实验的操作,则可以为后期的研究生自己操作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也让参与实验课准备工作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多提出为什么,而在后面的授课过程中前期参与的学生更可以起到小组指导的作用,提高授课效率。

三、结合科研立题的教学方法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的个体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该项目多是利用课余时间,更侧重整个实验的“研究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1~3年的研究周期提供给研究生个体或团队完成一个类似的项目,但在实验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科研立题或在研项目,或者提供相应的研究科研论文或壁报,给研究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背景,学生将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以及相应实验操作的实验意义和应用范围,为日后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四、组建虚拟实验室操作平台

我校“临床技能中心”开展模拟医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临床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操作机会和平台,为学生以后在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该部分的教学经验,在实验教学方面,组建虚拟实验室是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按照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各种实验环境,以提供给实验者进行仿真操作,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由于虚拟实验可以快速、简洁地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科研型研究生提供了比较真实的实验学习环境。针对一些比较大型、操作时间较长的实验,虚拟实验室可以与科研型研究生的实际操作互相补充,将理论和实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为实验教学开辟新的天地。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在虚拟计算机的平台上更容易获得相关的知识、科学的指导和迅速的反馈,能极大的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虽然该平台日趋成熟,但仍需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可以考虑在同一地区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平台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和教学效率。

五、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不同形式的考核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提高其对实验课的重视度,但传统意义上考试并不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后的总结、规范的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反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操作过程和应用等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应认真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发现学生容易犯错的步骤或操作,在后期教学工作中加以注意。另外,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性学习)或TBL(Team-Based Learning,基于团队的学习)是现阶段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革新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多个知名院校均将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引入不同领域的教学工作中。在不同的实验课完成后,教师也可以针对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将PBL或TBL等学习方法引入教学工作中,采用具体实验或研究实例,设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主要问题,让学生在前期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分成不同的讨论组,通过查找文献和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并分析和讨论可能的实验结果,对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的处理,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troubleshooting,能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掌握并扩展不同实验技能的应用范围和意义,使其不断获得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基础。

实验教学对医学科研型研究生来说,多数是初入研究生阶段对科研工作的首次接触,对日后良好的科研习惯和严谨的科研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对研究生实验教学的重视度,改善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医学科研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庆,周成,杨秋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111):154-155.

篇2

摘要: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和临床科研人员的科研思维和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探索、挖掘的工具和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目前我校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69-02

临床流行病学是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首先提出来的概念,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在众多学者共同努力下,才发展成为现代流行病学[1]。临床流行病学一词来源于组成它的两门学科,即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的系统方法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2-3],即把患者个体的诊断和治疗放在相同疾病的患病群体背景的层面,采用量化的科学方法对临床疾病研究的现代临床研究方法学,是创造临床最佳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临床医师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应用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总结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应用科研方法开展临床研究。所以该学科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和临床科研人员的科研思维和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探索、挖掘的工具和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些年,我校在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所变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模式,先介绍如下。

一、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设置。我校自90年代初开始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当时是以选修课形式展开,现在该课程名称改为科研方法,为研究生必选医学课程之一。该课程共计30学时,通过医学研究案例分析,介绍研究设计、测量、结果报告分析研究的优缺点,使学生重点掌握临床研究基本设计类型包括病例报告、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具体内容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常见设计方案(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试验性研究),诊断实验的评价、临床科研的选题及设计、论文撰写、疾病防治和疾病预后等内容,近些年来,除了介绍常见方法外,削减了疾病防治和疾病预后等章节内容,增加了应用比较广泛的循证医学和系统综述内容,力求为临床研究提供系统的评价方法。此外,在上述内容介绍中,穿临床人员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的热点内容,如禽流感、PM2.5、寨卡病毒等,使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穿插入双语教学,增加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1)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有3个层面:第一层面,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第二层面,汉英整合,不分主次;第三层面,全英语教学[4]。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双语教学目前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由于中英文对照教材和全英文教材较少,所以在教材选用上多是国家统编教材,授课时采用汉语授课为主,专业词汇用英语,多媒体课件多采用中英文对照,对于概念、原理重点内容在英文讲授后给出明确的中文解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考试试卷也采取了部分英语做答的形式。(2)基于案例的教学,以案例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5]。如进行临床科研设计时,从目标、研究因素、研究结局、研究对象、样本量、具体实施及后期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讨论,以帮助医学生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转换,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从而提高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3)问题为导向、基于实践的教学,对研究设计的各项内容(如研究问题、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变量定义测量、数据库建立、统计分析等)授课时,每完成一次授课,要求学生完成自己课题设计中的相应部分,授课教师再进行批阅;或者是查阅一个文献,让学生对文献的设计进行评价。例如,研究生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之后课下学生自行寻找跟自己临床专业相关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以报告形式上交,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循证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对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报告成绩最后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教学模式前景展望

1.双语模式教育层面有待加深。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目前专业水平高而且外语好的教师缺乏,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大部分外语水平停留在英文的阅读层面,口语较差,所以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授课内容仅占极少部分;其次,可以增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应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6],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促进着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继续增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被给予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实践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形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增加学生团队精神,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在R床科研设计时尽可能用案例介绍如何如针对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去进行科学的设计、测量和评价。在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内容教学时,可以选择与临床专业相关而且是临床前沿的领域内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掌握对文献质量正确评价的方法。

3.增加软件、硬件设备投入。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对研究生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或是与其他部门合作,提供微机室、网络资源及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以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如授课时对于循证医学meta分析用到的基本软件安排理论和软件操作双线并行开展。

4.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建设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如有些院校有一套完整的该课程的网络教学体系,实现学习、教学、实践和研究相结合的立体化网络平台[3]。教学信息的、作业及报告的收集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此外,开发网上虚拟实验室,提供多案例模块,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及科研实践能力的结合。

5.时刻提醒教师角色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这一观念要进行更新,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和学生活动的主动协助者,而不是知识灌输的搬运工。课堂的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应该有较高专业素养、教学经历丰富和科研水平高,这样可以选出比较好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案例,并理清案例的分析思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经过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多元化,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针对医学研究生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摸索、研究与探讨,以便能培养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黄民主,刘爱忠,邓静,等.医学长学制学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72-174.

[3]闫宇翔,杨兴华,刘芬,张玲,何燕.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492-494.

[4]闫宇翔,郭秀花,鞠丽蓉,何燕.临床流行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59-860.

篇3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确解释等方面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下,经过《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如统计设计不合理、资料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研究结果解释不正确等。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如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由于缺乏良好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开展科研实践中遇到了较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因为课题设计存在严重问题,只好在课题已经开始实施后推到重来;有的因为在资料分析时采用了错误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和结论,不仅导致了本研究的失败和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错误的研究结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导致了后续研究资源的投入,产生了更多研究资源的浪费。此外,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对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高级统计学方法如生存分析、Meta分析等涉及较少或者着力不够。

2 《医学统计学》教改措施

2.1教学方式的调整

目前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理论授课,辅助课后练习题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应采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的方式。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理论授课应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采用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老师为导向的启发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学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 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课题标书、研究论文,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找出标书或论文在统计设计或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缺点和巧妙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最后剖析和点评。

(2)小组课题设计 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等的应用能力。具体方式为: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行选题,进行科研设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一组课题标书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3)导师课题演练法 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开始前、开始中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课题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有关课题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医学统计学》,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课程内容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统计学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二维表、秩和检验等。②高级统计学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等。③科研设计。主要有:简单析因设计、简单拉丁方设计以及研究样本量的估算等。④统计软件及应用。主要有SPSS软件的应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应根据培养学生的类型及医学研究的需要进行实时调整。一方面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础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增加或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所有博士研究生对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如COX回归和Kaplan Meier等常用高级统计学方法的学习。虽然有些学校现有教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这些内容,但要求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此方法开展科研实践。此外,还应增加高级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统计软件中的使用方面的教学内容。

2.3考核方式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而对学生统计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具体为:一方面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分值约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课题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份。博士研究生则采用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平时作业综合考评得分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为: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60-70分;同时,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分。

3 思考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方面要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际运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医学研究的需要,丰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尝试,而且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发明,廖芳芳,夏果,等.1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一).安徽医药,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孙忠. 加强医学统计学教育 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 25(5):346-348.

[3]潘发明,夏果,廖芳芳,等.I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4]万献尧, 张久之. 医学科研或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黄高明. 不同类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10( l2):1459-1463.

[6]邹延峰,潘发明,田果等. 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 .中国卫生统计,30(6):934-935转933.

篇4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循证医学;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l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Guiding Medical Postgraduate by Us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I Hai-tao1, CHEN Lun-jian2,WEN Hao1, SHAO Ying-mei1, Ayifuhan・Ahan1,

(1.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irst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had been a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for medical postgraduate. While, at present, teaching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guided by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still be under stage of exploration. We connected EBM with PBL to put it into use in teaching medical postgraduate, it showed ideal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ation. As a result, it grea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appearance that students being weary of studying and teachers being tired of teaching. It also enhanced total teaching efficacy in most extent, and should be promoted application. Howeve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EBM and PBL should be fit self-feature of region and university, a king of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superior teaching mode which mak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themselves should be explored for blossoming. At last, it should ha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t will be revolutionary changes showing scientif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Key words: Problem-bsed learn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edical postgraduate; Teaching mode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中较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医学研究生阶段专业知识的教育不同于本科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从被动到主动寻求知识发生了转变,此阶段,大多数医学专业研究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专业的划分更加细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而深化,从而导致相应的教育模式亦产生一定的变化。目前,我国除了通过传统的授课、讲座、带教等教学手段给研究生传授知识外,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并已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教学实践,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1],是当前临床教学的一种趋势。该教学方法是以患者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导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将PBL教学方式应用于研究生教学模式,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研究生学会独立思考,具备更新自我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2]是医生在处理临床问题时应该将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根据病人的需求,在诊断、预后和治疗等方面作出最佳决策。其核心问题即在于寻找最佳的临床证据。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一种医学新模式。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EBM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在原有EBM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处理措施"。EBM定义的修订强调了在证据、医生技能和患者价值三者结合的基础上使用当前的最佳证据。

PBL和EBM的核心都是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不同的是前者强调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而后者则注重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但是二者的结合应用于研究生的教育则可能产生"1+1>2"的实际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的过程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3]①提出问题:从临床实践中提出明确的需要临床医师解决的具体问题;②搜索证据:根据提出的具体问题搜集文献,寻找最佳相关资料作为证据。③评估证据:严格评估资料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临床医师是否依据此篇文献所获得的结论做出临床决策;④实施证据:应用所搜集的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等因素,进行临床决策,通过EBM小组实施证据;⑤观察应用证据后患者的反应、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那么参照循证医学的过程,我们可将其与PBL教学模式结合作为依据来指导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1提出问题PBL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以对一种疾病的掌握作为PBL教学目的,需设计相应的临床问题,根据不同的电影剧本的形式,通过患者的问题来引发对一种疾病的深入了解,以某一疾病的临床问题为例,可建立了一个由6人研究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首先依据教案设计的剧目提出若干关于患者的疾病问题,如患者的可能诊断,可能与之鉴别的疾病,如何围绕这些可能去询问患者病史及可能需做的相关体格检查盒相关辅助检查,等等。将6人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通过查找教科书,临床科研文献或者互联网等方式寻找并各自列出相应的问题,对于疾病进行相应的诊断,提出质疑,全面完善对该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从而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强化对某一疾病临床知识的了解。

2搜索证据PBL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EBM中搜索证据是由学生根据所需讨论的病例,去病房搜集证据,掌握规范采集病史及查体的方法,获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格检查等的阳性发现,以及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液化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等。PBL教学时对应的过程可利用大家对已经比较熟练掌握的临床知识,去分析讨论该疾病的成因,理论机制,病理解剖等等一系列基础知识,当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承担教学任务,各组之间相互讨论,争议,以确认文献资料的科学可信度,从而从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来加深对该疾病的深刻认识。

3评估证据PBL教学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患者的诊断明确后就要进行临床决策,决定对患者实施的临床治疗,当然要综合考虑应用所搜集的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等因素,也就是评估证据的重要性。PBL教学中每个小组依据自己搜集到的最佳证据提出自己的临床决策,进行讨论争辩,列举出各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指导老师可适当点评,如各组达成统一认识,则进行教学临床病例的验证。如无法达成统一共识,那么可依据各组自己的主要证据各自验证,当然需要指导教师确保无基本原则的医疗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所找到的临床证据中会去伪存真,加深对一疾病的认识,同时对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各自的治疗理念,甚至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思而提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着极大地益处。

4实施证据PBL教学临床病例的验证

实施证据的过程也是验证治疗手段及合理治疗的严谨过程,要观察应用证据后的临床效果,即患者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的反应、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此时学生对这一疾病已经有了一个很深刻系统的印象。PBL教学中,临床病例的验证治疗可根据见习病例正在进行的治疗或已实施的手术等治疗进行,对于一个见习病例而言,每个小组的可通过不同治疗手段去推断每个病例的预后,并通过综合评价病例的预后来验证小组的治疗效果,验证结果可以相同也可以存在差异,从而反向验证所搜集到的证据是否对病例的治疗产生了最佳的治疗效果。不同手术方式也是如此,比如同样患有肝脏囊性包虫病的患者行根治性完整外囊剥离术和非根治性的外囊次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相同的手术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经济学影响,对于患者远期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等综合因素来合理验证,可加深学生对选择病例临床依据选择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科学并合理的掌握分析,最终更为扎实的掌握一种疾病的相关临床知识。

5观察应用证据后患者的反应、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等PBL教学评价学习效果,对某一疾病全面系统的熟练掌握程度。

实施证据后的后验过程实际上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综合反映,综上包括了不同疗法的实际效果,对外科而言也就是围手术期患者的病情恢复,临床疗效,患者的安全保障,以及患者及家属的主观精神感受,对整体治疗过程,经济情况等等的一系列综合的效果,同样也包括远期可能的并发症后遗症等,如肝脏包虫病远期是否存在复发或播散的担忧。那么PBL教学效果的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在处理实际病例的综合反应能力以及体验患者的实际诉求,来逆向验证不同疗法的确实可实施性,同样在逆向推断过程中真正把握疾病病例的相关临床特点,掌握其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与患者的心理活动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及心理学知识的融合,最终达到对某一疾病全面系统的熟练掌握程度。同样,PBL教学也存在着一个后验的检验过程,即对参与教学的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考验。

PBL与EBM的结合应用,通过上述的实施过程首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同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学生只有在考试的压力下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几乎全是应付考试,学习效果差。而以EBM思想指导的PBL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首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以2人为小组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每个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并且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每一小组对不同方向问题的总结,从基础结合临床,使每个学生深入的掌握了疾病的专业知识,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探索性问题的能力。通过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最终达到了使每个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自觉性,丰富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PBL与EBM教学的联合应用在研究生教学上的优势。

同样,教师在系统教学的过程中,以为问题引导,以循证医学方法解决问题,到最终评价教学效果,极大地改变了目前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得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的良好效果,也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学生问题的提出也提高了自身作为临床医师的循证医学方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同时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的PBL教学模式,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崭新的教学模式[4],使以往枯燥的教学局面焕然一新,极大的改善了以往学生乏学,教师乏教的高校的教学面貌,在很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能,确实值得应用和逐步推广。但是该教学模式毕竟是新引进我国的教学模式,是否真正地适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国情,尚需进一步印证。就目前而言除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也存在着很多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尚不完善,学生的成绩考评没有规范的评价方法;该教学模式也缺乏规范的教材,其实施的过程缺乏系统的引导,导致很多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PBL与EBM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及评价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并逐步规范[5]。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自引入我国后,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教学优势,以循证医学方式指导PBL教学的模式目前仍在进一步的研究、实施探索过程中,显示了较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这一些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需要结合各个地区,各自院校自身的特点,研究探索出一种更适合每个院校自身的更为合理,优效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不同院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Prince KJ, Van Eijs PW,Boshuizen HP,et a1.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 2005, 39(4):394-401.

[2]詹思延(主译).循证医学实践和教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9-261.

[3]赵瑞贞,马俊义。循证医学一指导呼吸系统疾病医学实践的新模式[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3):156-158.

篇5

论文摘要: 由于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不仅需要优化其开放性实验所需的师资队伍,而且还需建立一个实验教学的科学体系,同时完善实验的功能配置,达到实验时间等方面的开放,以便构建出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平台,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开放性实验于医学研究生的教学目的与作用。

伴随着目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在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1][2]。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也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标。基于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践创新等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相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践性与直观性以及综合性甚至创新性等特点。因此,各高校已经高度重视到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予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 技术队伍的自身建设需加强

做好积极引导以及促进教学实验的技术队伍,首先需加强自身的建设,并鼓励以及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到实验内容的开发,与实验项目的创新,以及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相关工作中,能够让实验人员于此类工作中,及时的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欠缺,从而激发主动查阅资料,与不断继续学习的热情,最终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能够熟悉各类别贵重仪器详细性能以及自觉维护,并且于维护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同时还需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使本学科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现有的实践相关经验能够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3][4]。

2 研究生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填鸭式教学。其次,研究生要进入科室,每个科室各有侧重,所以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要有所侧重。第三,组织研究生到实验技术比较强的科室参观交流学习。最后,研究生不光要实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思路。

3 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体系

3.1 有效发挥目前多媒体技术于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研究生的基础以及临床理论等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全面提高授课质量,以及增进教学的效果均起到了不能被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于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等实验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抗原以及抗体结合和核酸变性等过程,已经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此类抽象并且复杂的概念当中,使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的方法都能够生动并且形象的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学生在掌握了该类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一通百通,并拓宽了其思路。

3.2 着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并于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需利用好中心实验室具有的资源优势,使实验室的相关项目能够整合,并将相同以及类似的项目合并或删去,尽量取消不必要的验证性与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及时提取各个实验室的特色以及优势的实验项目,使其能够融合成具有设计性与综合性的有价值实验项目。同时对实验中心的人力资源进行调动,并充分利用好实验中心现有的仪器与设备资源,再依据临床的需求将综合性以及实验性的项目设计出来,之后将各专业与学科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科室正在治疗患者的需要结合,将此转化呈创新性与探索性并存的实验项目。再通过对上述条件的编排,将既有的医学基础性学科中必要的验证以及演示性的实验相结合,予以重点突出的培养学生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做到将实验内容的难易问题充分结合,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5]。

4 将实验的功能配置完善,从而为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以平台

选择通用性与宽口径,以及大平台化的实验室理念进行建设,从而构建面向多种学科以及多种专业,并具有高起点与高水平以及功能强大,和运行有效的功能性实验教学的配置。同时贯通具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衔接好相关的实验项目,合理编排目前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科学,从而不断提升目前的实验室功能。将实验中心变成基础实验室与临床的检查实验室相结合模式,而其中的基础实验室主要包括生化与电生理以及组胚和免疫实验室,其中临床的检查实验室则包括有,免疫组化的实验室与分子诊断的实验室,以及细胞遗传的实验室,于实验的项目上同实验的内容上给予纵向以及横向的贯通,并基于配置优化资源以及互补试验功能,将实验室建设进行整合及拓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其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积极努力,最终才能够确保实验室具有开放性,并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以及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冬民,吕社民,杨旭东等.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13-515.

[2] 柴宏陆.探索题型的设计与探索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6,(4):22-23.

[3] 孙铁民,罗向红.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4,(1):44-45.

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研究生教学;开放性实验

Play the opening laboratory in medical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 Qiang

【Abstract】As a result of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not only needs to optimize the open experiment for teachers, but also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chieve the experiment tim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pening, so as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on on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so that we can better satisfy the opening experiments in medical postgraduate teaching aim and function.

【Key words】Experimental teaching; graduate education; open experiment

伴随着目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在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1][2]。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也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标。基于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践创新等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相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践性与直观性以及综合性甚至创新性等特点。因此,各高校已经高度重视到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予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 技术队伍的自身建设需加强

做好积极引导以及促进教学实验的技术队伍,首先需加强自身的建设,并鼓励以及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到实验内容的开发,与实验项目的创新,以及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相关工作中,能够让实验人员于此类工作中,及时的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欠缺,从而激发主动查阅资料,与不断继续学习的热情,最终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能够熟悉各类别贵重仪器详细性能以及自觉维护,并且于维护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同时还需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使本学科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现有的实践相关经验能够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3][4]。

2 研究生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填鸭式教学。其次,研究生要进入科室,每个科室各有侧重,所以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要有所侧重。第三,组织研究生到实验技术比较强的科室参观交流学习。最后,研究生不光要实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思路。

3 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体系

3.1 有效发挥目前多媒体技术于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研究生的基础以及临床理论等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全面提高授课质量,以及增进教学的效果均起到了不能被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于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等实验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抗原以及抗体结合和核酸变性等过程,已经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此类抽象并且复杂的概念当中,使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的方法都能够生动并且形象的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学生在掌握了该类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一通百通,并拓宽了其思路。

3.2 着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并于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需利用好中心实验室具有的资源优势,使实验室的相关项目能够整合,并将相同以及类似的项目合并或删去,尽量取消不必要的验证性与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及时提取各个实验室的特色以及优势的实验项目,使其能够融合成具有设计性与综合性的有价值实验项目。同时对实验中心的人力资源进行调动,并充分利用好实验中心现有的仪器与设备资源,再依据临床的需求将综合性以及实验性的项目设计出来,之后将各专业与学科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科室正在治疗患者的需要结合,将此转化呈创新性与探索性并存的实验项目。再通过对上述条件的编排,将既有的医学基础性学科中必要的验证以及演示性的实验相结合,予以重点突出的培养学生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做到将实验内容的难易问题充分结合,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5]。

4 将实验的功能配置完善,从而为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以平台

选择通用性与宽口径,以及大平台化的实验室理念进行建设,从而构建面向多种学科以及多种专业,并具有高起点与高水平以及功能强大,和运行有效的功能性实验教学的配置。同时贯通具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衔接好相关的实验项目,合理编排目前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科学,从而不断提升目前的实验室功能。将实验中心变成基础实验室与临床的检查实验室相结合模式,而其中的基础实验室主要包括生化与电生理以及组胚和免疫实验室,其中临床的检查实验室则包括有,免疫组化的实验室与分子诊断的实验室,以及细胞遗传的实验室,于实验的项目上同实验的内容上给予纵向以及横向的贯通,并基于配置优化资源以及互补试验功能,将实验室建设进行整合及拓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其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积极努力,最终才能够确保实验室具有开放性,并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以及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冬民,吕社民,杨旭东等.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13-515.

[2] 柴宏陆.探索题型的设计与探索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6,(4):22-23.

[3] 孙铁民,罗向红.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4,(1):44-45.

篇7

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探讨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医疗界对于单一型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而对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却求贤若渴。医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临床、科研一体化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对于有条件的科室来说,以科室或学科为依托而设置的具有独立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更是着重培养专业方向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是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肝胆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承担着培养博士研究生、临床型、科学型硕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脾胃肝胆科于2013年成立重点学科肝病实验室,搭建起适用于研究生科研培养工作的平台。实验室是医院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医学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现代医学所涉及实验技术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对于三年制研究生来说,除去必要的临床轮转和课堂教学,剩余时间有限,针对该特点,实验室对研究生科研实习带教提出新的要求并设计实施,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研究生培养成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因材施教做好岗前考察

目前医学类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研究生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要求研究生三年期间,一年学习理论知识,一年进行临床实践,一年进行基础研究;专业型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半年学习理论知识,剩余时间在临床进行实践。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时间较为合理,科研能力和临床操作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专业型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均在临床实践,比较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相对薄弱。而科研工作与临床经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有利于发现一些潜在的临床问题,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反馈给临床,指导临床诊疗。专业型研究生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若能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将科研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拓宽知识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所在医院的发展乃至我国医疗界的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解不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能力,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后先进行理论考试,找出每一名研究生在科研实验中的薄弱环节,将其分为两组。对于理论知识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一组,重点讲授实践操作流程及新理论的扩展;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一组,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重视理论强化岗前培训

充分且全面的岗前培训是研究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较好地融入实验室的重要保证,因此,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讲授,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2.1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

实验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培训工作主要用于规范研究生的实验工作、保障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及确保仪器的规范使用,使研究生初步了解和熟悉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明确实验室工作的目的和方向,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原理

目前用于科研及临床中的大部分检测设备已实现了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研究生在进入实验操作之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先对其进行相关基本仪器操作流程的讲解,包括离心机、移液器、洗板机、酶标仪等常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仪器参数的设定及自我安全保护等。带教期间应反复示教基本操作,尽量让每一名研究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研究生进行实践训练时,应仔细观察其操作流程,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后,可向他们传授一些带教老师所总结的经验向其传授一些操作技巧,提高效率和实验质量。另外,告知研究生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态度息息相关。对一些较难掌握的仪器操作及实验流程采用录制教学的方式,把规范的仪器操作方式及实验流程录制后发放给研究生,让其闲暇时间反复观看,提高研究生的仪器操作水准及实验技能。对于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简单问题,采用启发式的回答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难题,带教老师应与研究生一起讨论,或向更高级别、经验更丰富的实验师请教,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找出缘由。

3增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所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开阔视域,增强科研意识,拓展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查阅文献、评价文献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等[1]。实验室围绕这些方面,对一些相关能力的培养做定期的培训,内容囊括了如何进行中外文献的检索、如何筛选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统计数据,如何撰写水平高的科研论文等。同时鼓励研究生在真正进行课题实验之前进行相关实验咨询,包括如何设置正常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如何随机,采集样本后如何处理并完好保存,据目前现有的仪器设备选购怎样的试剂和耗材以及试剂的保存使用等,指导研究生做出科学的实验设计,制定科学的实验流程,备齐合适的实验器具。

4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意识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善于发现研究生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独创性地去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科研知识。为增强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实验室定期安排科研知识培训,除此还聘请外院科研专家给研究生做新技术指导,使研究生掌握本领域知识结构及新技术的延伸。在科研知识培训或新技术指导之后,研究生应做一次学习汇报,其做学习汇报也是总结知识、思考创新的一个过程。科研实践经历的不断积累是创新的根源,任何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创新”最后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医院设立有研究生科研课题基金项目,实验室带教老师应多鼓励研究生参报,在课题设计、实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意见。参报过程也是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汲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得科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激发。科研是团队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目前临床所遇到的医学难题,不是单一一个学科就能处理的,而一个人的知识面更是有限,从课题设计到课题结束的整个过程不可能纯粹由一个人来完成,这就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其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医学研究生突破科研瓶颈,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医生和研究生均可以在这里从事课题研究,研究生可利用这个平台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学会相互交流合作,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资源和研究成果,从而加强团队意识。在医学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是研究型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教学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研究型医院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借助于实验室平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是国内大多数研究型医院所采取的方法,我科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均在肝病实验室进行,我们有责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努力,高水平的实验室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3],我们的设施仍需不断完善,带教老师仍需继续学习、自我提高,将把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目标。

作者:刘鸣昊 张丽慧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

参考文献

[1]王海东.加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4-395.

篇8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德观念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医学生,使医学生洞察人的道德精神价值,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绝不是仅仅通过几节课就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中,还要注意医德观念的培养。“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其实就是行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体现,临床医学研究生只有知道、了解它,才能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才能做到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对患者家属负责,对全社会负责。

2强化教学改革,重视医德理论教育

医德理论教学是从理论的层面对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医德培养,对促进他们掌握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原则等理论知识,尊重患者的人权,尊重患者的兴趣、坚守高尚的伦理与道德实施标准以及主动响应社会的需要,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虽然大部分教育管理者、研究生导师都已意识到医德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重视的态度并没立即转化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将医德理论教学的某些内容贯穿到临床各科,在每一临床课教材中的总论部分,加入医德教育问题,这样可使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德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要紧密联系现实的医学伦理问题,不能回避医疗现实。既要讲医德发展史,更应联系现实中发生的医学伦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怎样看待和对待“红包”、“回扣”现象,如何看待医疗救助与患者欠费、逃费,如何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展医德案例教学与讨论,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道德判断能力及道德责任感。

3密切结合专业教育,加强医德实践教育

医德教育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应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医疗实践是检验医德教育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进行实践道德。因此,医德教育只能将医德实践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医德实践活动增强医德学习的动机,增进医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建立学校与医院联手教育的模式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德实践,即学校侧重抓医德理论教育,医院侧重抓医德实践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既有益于学生的医德培养,对医院的医德医风也是一种促进,能够获得“双赢”效果。

4注意把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营造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生动感人的校园文化载体,引导临床医学研究生积极实践来完成。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的整合系统。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已成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医德教育的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二者的双向沟通和相互支撑,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增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医德榜样

作为医学院校,要站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度来深化医德教育改革,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导师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实践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用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应特别重视培训研究生导师,使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而且又有高尚的医德,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生活生生的医德楷模,只要有这些优秀楷模才能够复制出医德高尚的学生。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事实证明,凡著名高校,其学术声誉之高,教学质量之好,皆源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因此,还需要树立自己的名师,广泛宣传医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使医德模范人物的教案和事迹深入人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他们救死扶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6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医德教育,加强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建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