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医疗行业背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指行业难题智慧从这里开始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步展开,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纷纷涉水物联网,从技术研发、产品制作、方案推广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为物联网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本届物联网大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大会从应用入手,与会的领导、专家、业界代表们直击行业难题,展示了以成型的应用案例与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优秀解决方案。大会传递出一种信息:现阶段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示范区正在不断研究、探索、实验,力争建立物联网产业标准。
不同于之前,现阶段提到的物联网已实体化。技术的进步促进应用的成熟,智慧城市各领域成功案例纷纷破土而出。从物联网大会智能医疗分论坛的嘉宾发言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国许多医院都实现了移动护理、移动查房;拥有了移动工作站,对药品、血液进行了有源条形码管理;同时社区慢性病监管与远程就医等工作也已展开。患者一进入医院,只需戴上医院提供的“腕带”,病例、病史一扫就知道;直接就医,省去了挂号的麻烦。这仅仅是医疗物联网的一个小应用,但从这里可以看出,2013年,物联网正从概念走入现实。
民生:物联网普及第一站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展开,物联网如何普及这一问题被提上了议程。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东南大学的王志功教授在现场演示了智慧医疗的“阿凡达”之手:利用物联网技术与设备获取一只手上的神经信号,通过设备传输,就能遥控千里之外的另一只手。这一重大技术突破,让瘫痪病人“动”了起来,可以预想,这一设备能够大大方便病患的日常生活。
城市的智慧在于能够真正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皆在于此。只有能真正方便、惠及老百姓的生活,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才能展开。民生,物联网普及第一站!
智慧城市:应用照进现实
两会期间,“城镇化”成为热词。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的可行性路径,也再度成为热点,备受关注。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展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展开推进。本届物联网大会上,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展示了他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最新成果。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中国安防集团所展示的“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新理念。该理念是综合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大环境,针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聚焦到国家、地方各级已批复的产业园或开发区,对5至10平方公里的具有实际可操作的区域进行智慧化的建设,是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城云科技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专有云建设商和城市云服务运营商,力求以高质量的云服务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真正将智慧注入城市DNA。
打造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城云科技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企业,深度参与了多个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杭州率先推出了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等智慧城市应用服务。
城云科技倡导技术创新,注重合作共赢,先后引进了国际领先IT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入了国内高校浙江大学的研发力量和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城云科技研发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形成了平台+应用+服务一体化的完整城市云架构,可为政府和企业客户建设私有云和行业专有云。同时,城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完善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高质量“面对面”协作服务
视频协作云作为城云科技的主力产品完美地阐释了“天涯若比邻”的概念,它是融合高清视频、语音、网络会议的新一代商用协作云服务,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享、安全可靠的高清视频会议服务和跨企业、跨区域、跨终端、跨网络、跨平台的“面对面”协作服务。
城云视频协作云服务使会议不再受地域、网络、硬件的限制,客户无需进行专门的部署,就可通过各种终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访问宽带互联网或数据专线的形式即可加入会议,企业用户也可轻松构建容纳多人参会的虚拟会议室召开会议,营造多方互动的视频协作会议环境,使沟通交流效果倍增。
目前,城云视频协作云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收效显著。在教育行业,我们与浙江大学展开合作,通过部署视频协作云充分满足了其跨部门、跨校区、跨学校之间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实时视频沟通需求,实现了便利而高效的协作化教育;在医疗行业,我们将有机会通过覆盖10000个社区医疗网点的协作医疗体系,帮助患者及时得到专家诊疗和养护意见,有效降低其护理及康复成本,同时帮助医院及社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在金融行业,城云为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统一协作服务,联结客户、商户、理财经理和理财中心,时时沟通,并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贴心应用惠及民生
解决市民生活难题、提高市民生活幸福度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城云科技以便民、利民的角度倾力打造“贴心城管”APP与“智慧云社区民情E点通”APP两款智慧应用让市民从点滴体验智慧生活。
“贴心城管”是一款在智慧城管的建设大背景下,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全民共管,以民生诉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而开发的市民互动服务终端应用。
目前,此款应用包括“我来爆料”、“找找车位”、“机构分布”、“城管动态”、“便民公告”、“便民服务”、“找找公厕”、“每日一题”、“停车未缴费”、“人行道违停”共10个功能模块,不但可以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信息的查询服务。
以“找找车位”为例,它是为缓解当前杭城“停车难”问题而特别开发的应用,可以为市民提供泊位信息实时查询、泊位路径诱导等功能。市民打开应用即可定位当前位置,并显示出周边道路上的车位信息,包括停车地点名称、车位空闲情况、收费价格、距离等信息。选中目标地点后,点击开始导航,便可利用轻松找到目的地。
“智慧云社区”是在“智慧城区”建设的整体框架下,以贴近群众和服务信息化为出发点,通过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搭建的集社区办事、信息推送、社区交流、问题解决、便民应用于一体的线上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居民群众各种诉求“随时表达、快速反应、及时解决、有效跟踪”,重点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智慧云社区民情E点通”自今年8月上线运行以来,用户下载量已达4000余人次。它设有“我来爆料”、“爱心接力”等版块,“我来爆料”涵盖拍照视频、卫星定位、即时呼叫等功能,居民可随时随地上传民情民意和问题诉求,运行管理平台根据案卷性质交由街道各科室和区“平安365”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内部流转”或“外部联动”处理,截至目前,累计上报案卷6685个,其中95%已结案。
“爱心接力”可将读报陪聊、家政服务等居民诉求通过微心愿进行,由辖区党员、热心居民认领,任务完成后给予相应积分奖励,并折算成先锋指数,在“榜上有名”版块中排名显示;此外,整合党员特长、服务时间等信息,居民可通过搜索定点联系寻求帮助。截至目前,已微心愿1022个,认领微心愿423人次。
全方位的云应用服务
针对智慧城市体系,基于城云IaaS及PaaS核心云平台,城云面向城市级客户、行业大客户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云应用服务,包括视频协作云、互动媒体云和智能无线云等基础类云应用服务,并面向垂直行业和专业领域提供城市管理、智慧社区、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等云应用服务。城云的云平台产品及云服务现已覆盖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
城云丰富的云应用服务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日趋完善,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成功案例中不乏为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构建基础架构云平台Web2.0应用系统,有效解决其硬件资源使用率不高、业务扩展部署困难等问题。
进一步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在整个IT业界都身处产业寒冬而瑟瑟发抖的时候,IBM以“智慧地球”――一个乌托邦式的狂想――再次让业界感到震惊。2002年,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低谷中,IBM以“电子商务,你想有多e”颠倒众生。这就是蓝色巨人IBM――总是在众人迷失时显示出其新锐的洞察力,总是在危机关头,以其特立独行而成为瞩目的焦点。
2月24日,2009年 IBM论坛在北京举行,能容纳1000余人的大会议厅座无虚席。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首次阐释了IBM“智慧地球”理念。钱大群认为,信息技术产业每隔10年~15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并催生新市场、新业务模式、新产业规律。“智慧的地球将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IBM认为,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如果我们的交通更加智慧,那么2008年初数十万人受困于暴风雪的情况或许可以避免;如果我们的地震预报和应急指挥更加智慧,那么“汶川大地震”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如果我们的食品更加智慧,全国30万儿童或许可以避免遭受“三聚氰胺”奶粉的毒害。
IBM“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
智慧地球 蓝色狂想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解释了世界智慧运转的三个重要的维度: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简单地理解就是,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传感器嵌入到各种生态系统中,从医院到备货商店、甚至诸如江河湖泊这样的自然系统。未来,这个世界将有万亿种互联的、智能的东西,比如汽车、机场、公路、管线等等。所有这些东西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将是空前的,而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能够将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转变为实际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更加“智慧”的决策。
这就是IBM“智慧的地球”的理论框架。而在当天的论坛上,IBM还向大家呈现了很多“智慧的地球”的实践案例。在智能食品供应方面,IBM与挪威的Matiq公司正在开发一套更先进的食物追踪解决方案,它采用RFID技术,从农场、供应环节到超市上架,全程追踪肉类和禽类食物,以确保食品保持最佳状态。在智能医疗方面,IBM正在帮助主动医疗网(ActiveCare Network)监控美国38个州的1.2万多家诊所,为超过 200万病人提供注射液、疫苗及其他药品的适当运输网络。主动医疗网采用IBM软件降低治疗费用高达90%,降低病人、诊所应用费用达60%。
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也引来诸多的质疑和诘责。钱大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承: “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样一个理念,主要是抛砖引玉,我们希望国内的产业界一起来参与,一起来投入。”但是他同时也表示,“IBM在过去一年中,在全世界各地已经发展了很多的方案、也有很多的案例来证明,我们的理念是可以实施的。”
停止空谈 开始行动
IBM是在“出世”的精神导引下,以“入世”的态度做生意。所以我们看到论坛的主会场在大谈环保、能源、绿色、拯救地球这样的话题;而转身过来的展厅,满眼都是IBM的金融、医疗、教育、电信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只不过,他们全部穿上了“智慧”的新装,变成了智慧的金融、智慧的电信、智慧的油田、智慧的医疗、智慧的购物等等。
IBM希望智慧点亮地球,也希望智慧点亮“钱途”。在2009年初,IBM公布了其2008年的业绩报告,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和每股收益都创纪录地得到了发展。也就是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继续存在,但IBM的收益依然保持稳定上升。
在论坛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策略会上,钱大群向媒体了2009年IBM最新的策略,就是依据“智慧的地球”中国策略,进行相应的组织架构建设。未来的IBM在中国的管理团队,将更加贴近行业和市场、重视新兴机会和渠道、合理地利用研发和全球服务的整合力量,为中国提供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2009年IBM将继续加强地方市场建设,在现有的26个分公司的基础上持续各地分公司的发展。IBM还将紧密结合中国政府的发展策略,抓住新兴行业的机会,与客户共同合作建立创新的IT架构,推动医疗、能源、金融和保险等行业的新发展。在“智能的地球”的发展背景下,IBM也将加速推行跨部门整合,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与服务。
在区域拓展方面,IBM大中华区客户事业部及区域拓展部总经理何国伟特别谈到: “今年你们不会看到IBM公司疯狂地开很多新的分公司,我们希望把26家分公司做得更大、更强、更深。我们希望把新招的员工安排到非北上广的地区,把员工移到第二级、第三级的城市,提高我们的区域覆盖能力。”
关键词:智慧城市;档案;共建共享
Abstract: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rchives work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odel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regional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 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and discussed the innovation mod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n wisdom city background.
Keywords: Wisdom City;Archives;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1 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到共建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工作来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其开展还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档案部门往往得不到社会的关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同时,在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信息资源被分散保管在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档案管理的标准和社会部门信息建设标准不尽一致,影响了档案信息跨行业、系统、部门之间的共享;此外,档案部门的馆藏档案结构不尽合理、档案人员工作服务有待提升,这些都导致档案部门开发的档案资源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共享工作的开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带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各层级的档案信息资源,这在客观上要求整合区域内各档案保管机构档案资源,在建立分层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上实现社会的接入和利用,如何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档案系统内部以及与社会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引起了档案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档案部门根据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系统,整合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加强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分层级档案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档案系统内部以及与社会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与目前的单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相比较,共建共享更强调档案部门和社会部门在共建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共享,可解决仅仅依靠档案部门开展共享工作的缺陷,从而在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中深层次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于促进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模式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模式主要有集中型模式、层次型模式、网络型模式[1],我们也可依此将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分为上述三种模式。
2.1 集中型模式。集中型模式也称为垂直型模式,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系统内或某类型档案保管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中,所有下级馆(室)都与中心馆联结,并共享中心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如2013年浙江绍兴市档案部门建设“区域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总平台”,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辖区内各县市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实现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集中型模式下,各成员之间具有行政或业务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相对容易组织开展,但这种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集中型模式具有封闭性,排斥了系统外及各系统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在我国现有档案工作体制下,保存档案资源的档案机构既包括传统的国家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馆(室),还包括近年来新出现的新型档案机构,如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等,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区域内档案工作处于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管理的状况,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上述档案保存机构仅履行“按区域执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3],基于此,集中型模式下,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分为档案专业系统内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档案专业系统之外的社会各系统内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和上述各系统无隶属关系的社会组织档案信息孤岛并存的工作状况。
2.2 层次型模式。层次型模式又称水平型模式,是指同层次间不同系统、不同类型档案保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一种跨系统的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层次型模式以某个地区为范围,以综合档案馆为基础,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开发利用各系统、行业和部门中的档案信息资源,但这种模式下,各档案保管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系统,并无隶属关系,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推进工作缺乏行政促进机制的有力保障。
由上可知,层次型模式对促进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开展是有利的,虽然各档案保管机构在行政上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就推进档案工作合作共享却有着共同的要求,加强跨系统档案信息合作共享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是双赢的结果,但层次型模式下的合作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协作机制、保障机制,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有效开展。
2.3 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是指所有档案保管机构间都可直接相互联结,互相建设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其理论基础是虽然各档案保管机构的档案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们都属于我国整体档案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所有档案信息资源都可以进行合作共享,网络型模式在理论上是最优化的共建共享模式,但考虑当前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信息技术、部门利益等因素,这种模式是在实践工作中操作难度最大,最难以真正实现的一种模式。
3 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化模式
3.1 确定优化模式的原则。(1)适应性,模式的确定应符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现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有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2)渐进性,应意识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考虑分步实施,科学建设。(3)前瞻性,模式的选择既要符合档案工作的现状,也应具有一定的超前设计理念,为将来的功能的拓展预留余地。(4)融合性,上述三种共建共享模式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在具体选择时,可整合各种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并举,使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务实开展。
3.2 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模式的思路。结合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及各地区档案工作的实际,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化模式是改良基础上的集中型模式,实际开展时可分层级逐步推进,具体为: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统筹指导下,大力开展档案信息的资源体系、安全体系、利用体系及信息技术建设,首先在区域内具有隶属关系的包括档案系统在内的各行业系统内开展共建共享,实现纵向的各档案保管机构在不同层级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内横向的跨行业系统档案信息资源以及区域内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和公民个人的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整体提高地区档案资源综合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撑,并为将来更大范围内的跨地区的国家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模式也可概括为:地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筹指导,在集中型基础之上的分层级推进,各行业系统分别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共享,后跨行业系统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4 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创新
4.1 主题内容协作的共建共享模式。主题内容协作的共建共享模式的目标在于建设基于共享的专题档案信息资源,这种模式能够将专题档案信息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共享利用档案信息资源[4]。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为解决社会公众关心的核心问题,提升重点领域服务水平,城市管理部门往往开展部分专题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如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健康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智慧安全应急体系,等等。这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档案信息具有重要作用,档案部门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建设和共享专题档案信息资源,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档案部门已开展和相关部门协作建设共享工作的探索。如浙江省提出建设“民生档案”、“平安档案”、“活力档案”等专题档案的思路,在工作过程中,浙江丽水市建成了包括资产档案应用模式和百姓档案智能模式等在内的四个智慧应用模式[5],浙江绍兴市2013年创建“区域涉民档案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以公民个人身份证号码为关联,通过公民个人身份识别对各类档案信息的有机联系,打破了现有各数据库之间的孤立关系,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证、人与业的智慧整合[6]。
4.2 非政府社会组织主导的共建共享模式。非政府社会组织共建共享模式是指由非政府社会组织主导实施的区域内档案信息共建共享模式,在我国现有的工作体制机制下,区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开展实施,但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兴起由非政府社会组织主导开展的区域内或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我国近年来在部分领域也开始探索这一新模式,在该模式下,非政府社会组织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本专业领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具体数据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研究共建共享工作中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法规政策、信息数据标准,同时负责召开学术交流会、技能培训、新技术和项目推广应用等。2013年3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其建设的核心内容区域卫生档案信息平台,实现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索引库及人口信息数据库的综合管理和数据利用,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计划生育和卫生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医疗,目前该组织已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上海闸北区、重庆、浙江舟山、四川德阳等地区开展智慧卫生档案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7]。
4.3 市场机制调节的共建共享模式。市场机制共建共享模式是指在档案部门参与区域内档案信息建设和共享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协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公益性信息组织,传统档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础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强调档案部门的投入和付出,档案部门在积极向社会提供各类公共信息的同时,自身资金投入、效益和人员等因素较少得到重视,致使建设成本过高而使档案部门难以承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应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和共享档案资源,实现资源和成本管理的合理化,真正体现合作共建、社会共享的目标。
随着我国各地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的开展,社会部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较以往更为迫切,档案部门应改变以往单向档案信息输出的模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调节的共建共享模式。如,档案部门可争取档案资源建设与共享专门经费用于基础档案信息的市场外包数字化、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智慧档案建设和共享中的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开发,等等;考虑如何将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之中,列入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内,将其市场项目化,从智慧城市的财政专项中获得资金支持,引导智慧城市各项专项建设经费向档案领域的流入;此外,在部分商业目的智慧项目中以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数据,等等。
4.4 全面融入的共建共享模式。档案工作应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在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运营管理、信息安全等各领域实现档案领域的同步建设,当前档案部门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应主动融入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广播电视网” 、“第四代无线通信”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同步构建与智慧城市协同统一的泛在网络,在信息基础条件较好的档案部门开展“三网融合”和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试点建设,积极探索适应三网融合的档案工作模式。(2)推动档案云计算中心建设。根据档案部门实际智慧应用需求,整合档案工作网络、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建立档案云计算中心,构建档案云计算服务平台,形成契合档案工作特点和需求的档案云计算关键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用于现代海量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传输、存储、备份和开展利用等,向社会提供技术先进、标准统一、安全稳定的档案云服务。(3)档案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应加强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档案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档案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预警机制,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建立重点档案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档案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2014-X-48)、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机制创新研究”(2013SJD870003)、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项目“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研究”(jsgdz2013-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费成,裴雷.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5(6):277~285.
[2][6]陈慧瑛.智慧档案 数字先行[J].浙江档案.2013(12):14~15.
[3]吴加琪.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应急联动机制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3(10):7~10.
[4]李安.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1):100~102.
[5]鲁冰莹.聚焦:“智慧档案”建设的前瞻构想[J].浙江档案.2014(3):14~17.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养老;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90-01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多达2.4亿人,估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数量会达到4.8亿,我国的养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互联网+”产业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其结合了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养老行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传统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形式,其中居家养老的数量最为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空巢老人出现,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在养老机构方面,由于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养老机构的床位出现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政府的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在医疗卫生和保健休闲方面出现了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齐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占地面积不足,老人入住后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很多生活设施还存在缺陷,养老机构中的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在政府带领下的养老机构不能达到标准。
(二)养老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制定的养老政策不能满足养老需求旺盛的实际情况,且给付能力存在局限性。近年来,我国老年市场的潜力不断提升,但国内养老市场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多产业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三)政府机构的参与率低。在一些小型城市,养老所使用的公寓可以满足需求,但在一些大型城市明显出现了养老空间不足的问题,很多养老院由于资金问题,出现了倒闭的情况。在相关研究中,很多二、三线城市养老院经营困难。
(四)专业服务人员的匮乏。在以政府为主的养老机构中,专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并不是特别扎实,没有大量心理咨询师和护理人员。很多护理人员年龄较大,观念陈旧,即使接受培训,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差。
(五)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合力不能发挥。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到养老事业的管理工作中,如民政局、发改委等,这些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独立性特征,在制定各项养老政策的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度混乱,效率低下。
(六)养老机构的融资难、运营困难。由于养老机构需要长时间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但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补贴标准比较低,导致我国的养老服务不能顺利进行,很多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非常高。
二、“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智慧养老市场的措施
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关于“互联网+”为背景的养老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智慧养老借助了物联网技术,采用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居家养老的发展,并且扩大了社区养老的范围,在养老服务的制定上更加高效、快捷。“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养老机制通过对老年人的特征分析,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等进行分析。
(一)政府应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服务。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政府应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定位,且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数据,形成多向互动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结合社区服务,从而促进政府对于居家养老政策的革新。
(二)政府应该构建“云平台”。通过手机软件的开发,政府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作充分的了解,制作康复训练软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形成物联网养老方式。政府、社区和商家应通过合作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最合理的服务。
(三)政府应该借助不同的模式。互联网智慧养老可以大范围地服务于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应结合社区和机构,完善养老功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老年人的消费习惯进行锁定,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大量的服务,形成一系列良性的产业链条。“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应该建立起更大的平台,对老年人的家庭收入情况、身体状况等进行分析,建立多层面的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精准化定位,实现开放性的居家服务方式。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形成智慧养老产业,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各种服务模式。
⒖嘉南祝
[1]姜琛凯.新常态下智慧养老生态链的构建――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路径选择[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06):104-113.
[2]荆爱珍,卢志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7-29.
[3]曹力,马丽丽,汤少梁,陈娜.“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模式研究[J].海南医学,2016,(06):861-863.
专家表示,建设“智慧浙江”,主要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浙江的发展,从而构筑起一个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浙江。
目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一些城市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办公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其中,宁波市在国内率先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他们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步成效。2011年9月,宁波市举办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未来,浙江省将充分发挥杭州市、宁波市等一些城市的示范作用,在全省推动其他一些城镇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这些城镇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正是建设“智慧浙江”的重要方面。
浙江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严晓浪表示,支撑智慧浙江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和产品就是集成电路,在产业方面,浙江省可以率先在这个方面取得突破。据了解,集成电路对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具有重要影响,而浙江省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也有一定基础,例如杭州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浙江大学也参与其中,另外浙江大学集成电路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为建设智慧浙江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2011年,在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调研后,浙江省政协“智慧浙江”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组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指出,建设“智慧浙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智慧浙江”的建设融入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浙江省要想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打破各种牢笼和羁绊,在体制和商业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其次,建设“智慧浙江”,浙江省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智能控制中枢,这意味着浙江省从最高端进行统一的规划,但是目前浙江省缺乏统筹规划,还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智慧浙江”建设总体规划。另外,尽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其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较弱。
1.1事实(Facts)
作为整个信息链的起点,事实就是事物在人类视野(感观/逻辑)中的原始映像[1]。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2]。事实也是人类知识的起源,人类全部知识的最初信息基础就是事实。
1.2数据(Data)
通常认为,数据是对事物纯粹的、客观的记录,是原始的未经解读的数字、文字、图像、符号、声音、计算机代码等[3]。而数据本身缺乏关联和目的性,但当数据结合一定的背景、规则、意义之后,就会形成信息。
1.3信息(Information)
作为整个信息链中的中心链环的信息,它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4知识(Knowledge)
知识来自于信息,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它比数据或信息更接近行动。知识必须经过学习或研究以及从信息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加工才能够获得[4]。
1.5情报(Intelligence)
情报是为实现主体某种特定目的,有意识地对有关的事实、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进行加工后得到的产物。情报既包含有信息的成分,也包含有知识的成分。从信息层面看,情报所包含的信息是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从知识层面看,情报是与知识的利用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报是知识的子集。1.6智慧(Wisdom)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是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演绎,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智慧是属于知识层面的,是人类大脑运用知识活动的产物———即运作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
1.7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信息是有意义的事实和数据,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情报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智慧是运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Intelligence)智慧(Wisdom)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见图1[5]。
2医学信息学的相关概念
2.1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三种导向
2.1.1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定义侧重于技术和工具,即通常强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临床计算”、“医学中的计算机”、“医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认识比较常见[6]。
2.1.2以角色、任务或面向领域为导向定义侧重于组织内部信息人员的角色。例如,护理信息学、牙医信息学等通过医学信息学分支学科来定义。
2.1.3以概念为导向定义侧重于如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中的特定内涵。从总体上来看,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是朝着形成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医学信息学定义方向发展的。
2.2中国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两种倾向
2.2.1基于字面拆分后的概念解析
第一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偏重于方法论层面。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确定医学信息学的范围是“医学”和“信息学”之交叉。前者指其应用领域,后者指其方法学。第二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onscience)———侧重于学科体系层面(即理论与技术方法统一的学科体系)。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研究“医学信息”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的一门科学。
2.2.3基于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翻译与重组
此类定义大多为将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翻译成不同形式的汉语语言并且进行重组,与国外对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无太大区别。
3医学信息学研究中的信息链
3.1“数据信息”链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当下全球大量的公共卫生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用药信息、住院信息、图像信息、管理信息、基因信息、医学知识库信息以及实验室数据等构成了医疗卫生大数据[7]。随着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日益紧密的结合,大数据对卫生及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便成为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可应用于临床、研发、公共卫生和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在健康领域的终极应用是疾病诊断和预测性治疗。虽然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挖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利用医疗大数据的同时,变革数据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等各种措施,利用创新的方法和模式,发挥大数据在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卫生信息服务和疾病的控制预防中的作用和价值。
3.2“信息知识”链
这一环节主要关注医学知识库的建立。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它有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数字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集合区别与联系[8]。知识库的概念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人工智能及其分支———知识工程领域,另一个是传统的数据库领域。人工智能和数据库两项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知识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医学知识库,需要一支多学科人才的专业队伍,并且要能够适应数字化医疗向智慧化医疗的转变需要,构建大型的一站式通用智能医学知识库。建立知识库,要以本体为建设思路和方法,不仅要构建西医学科的知识库,更要构建中医学科知识库,且重视与“大数据”医疗的整合,更好地利用临床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知识化。
3.3“知识智慧”链
这一环节的着重点在于智慧医疗的实现。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早期的智慧医疗强调物联网的作用,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以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科学诊断以及公共卫生预防。而未来的智慧医疗将是以卫生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体系[9]。智慧医疗包括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家庭自助健康监护等多种服务方式,它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潮流。智慧医疗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医疗产业链,并且使用户体会到更加智能化和协调化的医疗服务[10]。
4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学科体系的协同融合,加速了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MI)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BI)虽然产生背景不同,但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之后,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的边界趋于模糊,互相渗透和结合的趋势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提供新的生物医学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框架。正是两者的协同融合加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Informatics,BMI)。可以预见的是,基于相同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彼此交叉融合的研究内容,生物医学信息学一定是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4.2学科研究向促进“转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信息链的研究视角下,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信息链中的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链环转化;其次,在医疗领域,医学信息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快速、可靠地转化为现实可用的临床解决方案。同时,医学信息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即转化医学信息学。转化医学信息学通常被认为是以转化医学中的相关信息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服务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其目的是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顺利向临床应用转化[11]。转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信息的标准化和医学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等。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加快基础研究变为临床应用,有力地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4.3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4.3.1个性化
个性化意味着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的状态、需求乃至兴趣爱好来采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服务。可以设想,在未来每个患者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健康中心。
4.3.2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通过对既有信息的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利用获得的规律来处理新的信息,并给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4.4新技术支撑和引领着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许多崭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移动医疗(MobileHealth):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利用物联网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健康云(Healthcloud):以SaaS的方式向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的服务。医疗大数据(Medicalbigdata):大数据技术与医疗行业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医疗数据蕴含的信息与价值。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间更为直接便捷的联系。智慧医疗(Wisemedical):使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互动。
4.5我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学信息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学科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标准设置滞后、系统规划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1亟需解决学科正名和专业名称规范化问题
医学信息学在国内的学科地位的确很尴尬,主要表现在国内的三大学科体系(目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中均没有“医学信息学”的类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名称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医学信息教育在国内看似很火爆,其实是乱象丛生。此前教育部只批了中南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但国内很多学校都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后面加括号注明“医学信息学方向”,然后对外宣称是医学信息学专业。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显然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宏观指导与调控力度,规范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首先,在学科及专业目录上设立独立的“医学信息学”,既不要让“医学信息学”依托(附)于其他学科/专业,也不需要在别的学科/专业后面的括号内出现“医学信息学”。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建议将“医学信息学”纳入到“特设专业”中的“1010医学技术类”。其次,成立全国医学信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规范指导医学信息学的专业教育。再次,协调指导“医学信息”类的学术组织,整合医学信息学的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指引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2加强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比较落后,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且专业教材缺乏,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差别很大,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和交叉复杂性。故要求科学合理地加强学科的课程设置,正确处理好计算机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外已有的教学方案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充实教学计划,扩宽教学范畴,使整个医学信息学的教育更加合理。4.5.3实现专业教育体系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没有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医学信息学地位不高,所以学科的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都面临难题,教材和师资的缺乏也导致了专业教育规范化和体系化不足。为此,要深刻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意义,推动专业教育向规范化和体系化迈进。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只有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和对在岗人员进行进修培训,才能适应医学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5结语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 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并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最后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院;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9-03
1 引言
智慧医院又叫感知医院或物联网医院,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信息服务为载体而构建的集诊疗、管理和决策为一体的新型医院.智慧医院综合了信息化医院、智能医院、数字医院的优点,其服务和管理模式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为居民医疗带来了全方位服务.当前,智慧医院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1]搭建了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其与物联网基本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文献[2]集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文献[3]在文献[1]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智慧医院平台的具体方案和方法;文献[4]在对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逻辑结构、应用框架和基本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智慧医院的具体应用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智慧医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构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级架构,其中虽然对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了探讨,但都是泛泛介绍,并没有针对某一项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和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5-6].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通过云计算,极大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此,本文主要就云计算这一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2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从医院角度,二是从社会化角度.具体如图1所示.
从单个医院角度而言,服务内容包括信息管理服务和决策分析服务两个方面.信息管理服务包括门诊管理服务、住院管理服务、医技管理服务、药品管理服务、物资管理服务等.决策分析服务包括疾病分析服务(各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就诊分析服务(各时间段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等),药品分析服务(每类药品的临床用量及利润)以及科室分析服务(各科室产生的诊疗费用)等.
从社会化角度而言,包括健康信息管理服务、远程诊断服务、远程监护服务、医保“一卡通”服务等,属于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服务.其中健康信息管理服务是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内容,是其所有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需将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医技报告以及相关视频等各种诊疗信息进行整合.有了该平台,个人健康信息便能做到如档案一样可供随时查找和调阅,极大方便了患者今后的复诊、转诊以及自我保健,同时也为相关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和监护提供了材料和经验支持.
3 云计算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智慧医院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并且大多包含时间、地点等多种属性信息,所以存储结构较为复杂,故称医疗大数据.要实现智慧医院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必然要涉及到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7],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涉及云计算技术,以便为智慧医院提供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的信息服务.下面就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其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3.1 虚拟化
在云计算中,用户所请求的应用服务均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有形实体,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某处运行,用户无需了解具体细节,便可在任意位置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用户仅需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便可在任何位置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服务,这样更多的人便能够低成本地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信息服务.
3.2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能将现有信息孤岛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大数据”集中处理,以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能够将原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下相互独立的多个应用平台及信息孤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3.3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应用信息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通过在云端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8].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重要的医疗信息数据全部存储在云中,集中存放,降低了数据存放在医院服务器上丢失或者泄露的风险.
4 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
相比于其他领域的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是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某些数据如医院运营数据、核心医疗技术等属内部资料,不便公开,所以建立公用云和私有云结合模式.总体思路是各医院将涉密的数据(内部的日常事务、工资福利、收支运营、核心技术等不可公开信息)放在私有云上,仅供医院内部职工使用,而将可公开的信息和服务放在公用云上,为其他医疗机构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对于患者、医保中心、药品生产商而言,公用云是使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窗口.患者可在公用云上查询个人诊疗信息,以及医院和医生的相关信息,为复诊和转诊带来便利;医保机构可在公用云上查询患者诊疗清单并核实相应费用,以便开展正常的医保报销等服务;药品生产商可通过公用云随时查询药品库存和支出等数据,以便及时补充库存,为医院和药房调配药品提供方便.
5 云计算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
5.1 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
云计算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使用多租户模式整合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服务于多个用户[3].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自动生成,各医院采用租用或者订购的方式来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成本以及将来的许多维护费用.
5.2 改变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深刻改变了目前的医疗信息服务模式,下面分别从个人和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大型三甲医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人和家庭
通过手机、穿戴式传感器等无线终端,及时采集家庭成员的相关生理指标信息,并反馈至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心.一旦有异常,相关医疗机构立即进行提醒和警示,以便病患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并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用药提醒,督促病患按时按量服药.通过此种方法可对一些慢性病人长期进行监控.与此同时,用户还能向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并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视频接受远程医疗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
通过由无线传感设备感知到的反馈数据,社区卫生服务站便可及时获取所辖社区内居民的详细健康信息,对需实施监控的病患特别关注,一有异常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突发和严重病患者及时提供上门救助服务.对于常见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能处理尽量处理,无法处理才将病患转至高一级医院,有效缓解了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
(3)大型三甲医院
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将无法处理的病患转至大型三甲医院时,由于病人在基层医院的相关诊疗信息均在云端保存,需要时便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和调阅,避免了重复检查和化验,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开销,提高了三甲医院的工作效率.这样该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便能通过云端进行互联,单个医院的信息服务实现了集成,集成的医疗信息服务可在该区域内共享[9],最终实现了协同服务.
6 结束语
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并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是其建设的最高目标,必将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0].相信在中国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医疗信息服务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013(12):24-31.
(2)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4):16-20.
(3)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23-26.
(4)Lei Yu, Yang Lu, Xiao-Juan Zhu. Smart Hospital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J]. Journal of Networks,2012,7(10):1654-1661.
(5)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6)Michael A, Armando F, Rean G,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http://eecs.berkeley. 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 February 10,2009.
(7)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4):515-528.
(8)赵星,廖桂平,史晓慧,等.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J].农机化研究,2012(4):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