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小银行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3-09-21 16:35: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银行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银行发展现状

篇1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中间业务由于收益高、风险低,能够在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同时,大幅提升银行的利润率,成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而城商行作为事实上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三梯队,近年来在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上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总体竞争力仍然偏弱,其营业利润也大部分来自利差。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其经营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无论从发达国家推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还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的导向看,城商行大力进行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都是势在必行。

二、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现状

在我国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狭义上的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而广义上的中间业务则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向外借入资金和不必动用自己的资产不适用或者较少使用自己的资金,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与设备,为客户办理各项收付、咨询业务,或者通过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来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介业务。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其他类。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以下两大特点:

1.发展较快,占比仍较低

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以我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收入中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0年的35.3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324.9亿元,占比也由2000年的4.9%增长到了2014年的20.1%,15年间实现了将近40倍的增长。而相比于四大行,国内的城商行由于机制比较灵活,机构网点下沉城垛较高,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如作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商行,盛京银行在2010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为6507万元,占营业收入总比重仅为1.2%,而到了2014年,中间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13.7亿元,占比也提升该到了11.6%。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在所有业务收入的占比上都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两项数据仍然较低,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在2010年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均占比是45%,而欧美等国家的银行几乎都在50%甚至更高的水平,而像花旗银行这样的全球银行领军者,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还处在十分初级的发展阶段。

2.传统业务品种占比大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来看,其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的产品和服务仍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产品等。这一点在城商行表现的最为突出,仍以盛京银行为例,其及托管业务手续费占到了中间业务89.7%,排名第二的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占到了7.8%,几乎没有以交易类和咨询顾问类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辽宁省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62.4%以上中间业务收入来自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等传统业务。

总体而言,在国内商业银行都大力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赢利点的大环境下,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仅和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较低,中间业务收入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结构有待优化。

三、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问题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低、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很多,除了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宏观因素外,还和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城商行自身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有关。

从国外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摩根大通银行就是通过开展被其称为“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的特色服务,主打企业并购和重组、证券交易和销售、投资管理、私募融资和银团贷款、私人银行等业务,进行了成功转型。但金融是目前我国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对金融的准入资格即金融牌照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极大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中间业务的拓展。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商行缺少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租赁等金融牌照,这都极大影响了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

一方面,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多数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业务,其开发和运营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既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具备营销和市场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运营。但由于历史、地域、品牌等问题,城商行科技信息职能整体发挥偏弱,系统开发能力不足,管理和控制力度需加强,人力资源对中间业务的支撑不够,尤其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比较薄弱。以最直观的学历结构为例,如下图所示,辽宁省的城商行如铁岭银行、鞍山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和国内较大的上市城商行比有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内的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而专科及以下人员比例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

四、利率市场化下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成立金融租赁控股公司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历史,可以说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分不开的,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慢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分不开的。但2004年1月《商业银行法修正案》的颁布,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正式开始,也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政策便利。

从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另一种就是以美国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成为全能银行不符合《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投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转变为全能银行,需要经历涉及到金融资源重组、监管体制变革的剧烈的制度性变革,很容易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对于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我国,给金融体系带来脆弱性和传导性风险。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发展不成熟的现状,采用金融控股公司不仅可以对存量金融机构进行整合,还可以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的冲动。而在现实的金融实践中,我国已进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实现向金融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积累了经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独资或合资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都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随着监管的逐渐宽松,与银行信贷最为接近的金融租赁业务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如2014年。银监会再次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将行业准入门槛降低,进一步鼓励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据称,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以及部分农商行都在进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具体到辽宁省本地,辽宁省内目前包括金融租赁在内的租赁业并不发达,虽然大部分租赁公司虽然注册地在辽宁,但业务总部却在北京等大城市,辽宁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租赁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辽宁省内的城商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如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在国家放宽金融牌照的大背景下,积极获取金融租赁牌照,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展银行客户融资渠道,来扩大中间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的利差缩窄、利润增速放缓的压力。

2.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相结合

以欧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普遍超过50%,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多年的混业经营,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间业务产品超过20000多种;另一方面也和他们多元化的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不开。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仅中间业务产品较少,推出的新产品也较为趋同。更重要的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普遍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下属分支机构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营销推广,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在对个人客户进行营销的时候还有可能发挥作用,但面对大企业或者集团客户的时候局限就很明显,不仅品牌能力得不到突出,而且作为卖方的议价能力也严重不足。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扩大巩固传统业务,创新开拓新兴业务如私人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品等。还应该同时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一方面,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的网点和分支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辽宁省内,组织结构一般多为总行-支行而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模式,决策速度较快,因此城商行应该充分利用其网点集中、管理层级少的特点,开展总行和分行一体化营销,突出自身特点进行品牌营销,如盛京银行的红玫瑰系列理财产品在辽宁省内是知名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创新品牌,银行应该以这类著名品牌为依托,打包销售其他中间业务,进行品牌的组合营销,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整体资金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营销的时候十分重视外部联盟,不仅通过同业进行中间业务的联合营销,还和广大的非银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合作进行销售。在我国,辽宁省的城商行相对较多,不像其他省份经过合并和整合形成了几家较大的城商行,除了盛京银行、大连银行之外实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考虑仿效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在省内结成城商行联盟,建立统一的结算网络、支付平台,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对中间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更重要的是打造统一的销售平台,进行中间产品的销售。

篇2

【关键词】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

0.引言

商业银行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小企业的也在近几年蓬勃发展,所以,当前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必争之地就是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借贷的一些政策也逐渐出台。但是,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也必须考虑自身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所以,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信贷业务上也存在博弈。如何让双方在这样博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弹性空间,是双方发展的共同需求。

1.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分析

1.1融资问题依然存在,融资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陕西省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33万户,2009年1―11月,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45亿元,增加值283614亿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利润总额52411亿元,同比增长16.23%[1]。从这个调查数据中可知,陕西省中小企业已经在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从这个调查数据中还可以看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动力。虽然,中小企业行业被看好,但事实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资金短缺现象,融资仍然是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而且,陕西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关键是靠银行贷款,渠道的单一也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1.2金融产品体系不全,金融业务发展受限

从陕西省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形式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贷款上,大部分都是一年期内的贷款方式。但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短期贷款,中小企业要完善企业自身的设备、增加企业人才等都必须依赖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合作。而且,就目前陕西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来分析,商业银行并没有做好长期与中小企业合作的规划和设计。所以,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并不是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商业银行对这些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做的还不够好。

2.完善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体系对策

2.1健全企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就目前其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2]。其实,从中小企业发展之初,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这一问题虽然长期存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之中,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和处理。要让中小企业不再感觉到融资困难,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一个健全的融资平台。这个融资平台不仅要实实在在的平台,更需要的是中小企业在今后的融资过程中,要走出以往的就模式,以企业为中心,牢牢把握信贷流程这一核心,时刻记住将信贷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导向,坚持多项原则,从中探索出既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又能将商业银行风险降到最低,实现银行利益的新的融资道路。

2.2健全金融产品体系

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其无法适应和满足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3]。要解决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使之能够完全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建立健全的金融产品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做的是,第一,制定与中小企业合作的长期方案,规划和设计好以中小企业发展金融信贷业务的长效机制,从而使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第二,必须确定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事实,从而研制出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方针,实现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第三,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形势,所以,选择的金融产品不可能始终如一,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推出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第四,银行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肯定存在一定风险,银行必须综合考虑,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适应银行与企业的共赢。

3.结语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还是要依靠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双方的协作,从双方的管理体系当中去探索最佳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孙雅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4):34

篇3

2014年国家工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中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已有317家,其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714.763亿元。金融市场份额占全银行业的37.2%。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

(一)S(strengths)优势

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定位缺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大资本优势,直接抄袭或者兼并。二者合一,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为的苛刻。

(3)规模限制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观念之中,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公信力的多少。因此,我国的国有银行才会稳固地占据着金融市场巨头的领导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的限制,导致了规模不够巨大,使得公信力不足,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限制,导致资本规模得不到扩充,业务的拓展缺少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陷入资本怪圈,发展的越来越慢,直至被淘汰。

(4)内部控制体系缺陷。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都不完善,业务自我发展能力和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了产权的不明。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缺少使得风险管控体系丧失,引发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201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出现,而私人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原本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有了重新地划分。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得以参照新兴的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重新进行改革,从而在新的金融环境之中转换出一套特色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四)T(threats)威胁

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民营银行合法化和外资银行更为强势地进入。这样的改革虽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威胁解除,不在受四大国有银行影响。但同样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更为的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也将重新进入新的竞争者,增加了风险程度。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走特色化道路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来说,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市场划分,而不同的划分必然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和国有四大银行同业务竞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资本上还是人力上,乃至于内部的管理方式上,国有四大银行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就要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之上,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转变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限制,一直是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融资方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借贷,他行贷款模式,而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加入进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源。使得一方面,通过脱离资本控制,而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的多元化,扩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规模限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内部控制体系改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条件的改革,而更多的是需要银行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主动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使得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细每一个部门的全责,并确立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利润的追求。从而推动其对市场的规划,应对不同时间和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市场定位。

(四)技术支持,建立IT系统

虽然我国现今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脱离了手写的局面,但对于客户资源的整理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却明显缺失。市场的划分在于对客户群的划分,而客户群的划分就来源于对客户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因此,一套IT系统的建立,将是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整的IT系统,不间断地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划分和细化始终占据市场的前瞻地位。

四、结论

篇4

关键词: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一种比较低迷的状态,各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的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中小银行不得不面对国内外各大银行的双重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作用就很明显的凸现出来。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我国中小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市场定位,没有经营特色

发达国家的中小银行一般独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并且不同地区的银行也会因区域原因在运作模式上有所差异。而我国的中小银行一般都是一味的紧随各大银行的反战战略进行跟随式的发展战略,忽视了自身实力和所处的金融环境以及同各大银行在企业结构和资金规模等方面的差异,盲目地与大型国有银行争地盘、抢客户, 产品和服务质量严重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中小银行在资产总额、分支机构、营业网点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由于发展历史及企业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银行在规模很小、业务范围狭窄、政策限制多、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的处于劣势地位。我国中小银行的业务规模过小严重的制约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资金积累,甚至是长期发展。

(三)法制不健全,外部竞争环境不公平

我国政府对中小银行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再加上金融政策的不平衡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的中小银行大都长期处在不利的外部竞争环境中。而且,随着今年来近国家不断加大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力度, 使得以国家信用为后盾的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游乐很大提高。同时,既无国家信用担保又无完善的存款保险体系的中小银行的在金融市场上的劣势被进一步放大。而目前统一的利率政策, 统一的税收政策, 严重抑制了中小银行的发展;国家对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实行不同的政策待遇,导致中小银行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工具、融资成本高,再加之中央银行全方位加大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力度,使得中小银行不得不转向高风险的投资,严重影响中小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和长足发展。

三、我国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我国中小银行的金融监管

进一步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对中小银行的监管作用,是我国中小银行实现长远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从社会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来看,中小银行的稳定发展是关键。鉴于此,我国要充分强化各级政府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地位,建立完善的金融事务协调机制,使中小银行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真正的发挥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作用。

(二)打破区域发展瓶颈,进一步优化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和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其经营上的多样性,因此,中小银行在市场定位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实力找准金融服务方向,调整自身资产结构, 树立稳健的经营指导思想。同时,中小银行要改变以往的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扩大中小银行传统业务规模,以实现中小银行的持续长久发展。

(三)打造品牌,树立中小银行的良好形象

我国的中小银行,由于资金积累不足,抗风险能力脆弱,在发展中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容易引发银行的信用危机。很对这一特征,中小银行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可行办法是就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所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实行强制投保,以便在中小银行陷入支付困难或破产状况时动用保险基金实施及时的资金援助或存款理赔,从而保证中小银行的存款安全,增强客户对中小银行的信心,提高中小银行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四)中小银行因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网络银行

近几年来,网络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基于internet的网络银行,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悄悄的改变市场竞争规则。中小银行可以借这个时机利用自身企业规模较小的特点,开发网络银,争取同大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中小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的同时,要切忌赶时髦,时刻关注资本投入和实际收益之间的变化。此外,中小企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进行业内联合开发网络系统,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开发相互科技含量比较高,使用比较成熟的网络银行。

小结

我国的中小银行在发展上距离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中小银行必须从自身资源和科技发展状况出发,利用自己核心业务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发掘潜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中,探求适合自身发展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朱武祥.杜丽虹.姜昧军.全能化还是专业化世界银行界一道难解的谜题——商业银行突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P292.

篇5

【关键词】中小银行;未来发展;探讨

1.引言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规模较小和缺少分支机构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商业银行的形式。它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赢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和主要从事信用货币方面的业务经营,近些年随着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小银行在生存和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难。下面就主要困扰着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2.我国中小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盲目的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中小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着较严重的盲从性,具体表现为产品和客户的定位盲从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主要集中在“两通、两高、两上”上,对于区域定位也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或者中心城市。缺少自己的经营和发展特点是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急需改进的方面,尤其是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和转轨步伐的时候,中小银行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优劣确定合理、明确的发展方向。

2.2 激烈的市场竞争

自从加入WTO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借助其完善的客户经营管理系统及广泛的业务网点给我国的中小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可由于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的资产管理、资金业务创新等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使得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时还具有本土经营的独特优势,不仅有覆盖全国领域的经营和服务网点同时还具有庞大的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和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此外稳定和客户群和完善和本外币结算系统,较高熟悉度的社会和人文背景也使得四大商业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排挤变得更加激烈。

2.3 经营风险的提升

中小银行无论是在地域性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以及主要服务经营稳定性差、发展后劲不足及资产负债比高的中小企业,使得中小银行存在较多的客观经营风险。此外盲目的进行机构和业务范围的扩大,过分追求存贷款规模和其他的不合理制度刺激更是加重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民生银行的发展现状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一问题。

2.4 自身经营问题

制约我国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数人才问题,首先从招聘人才方面来讲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通过高待遇和高薪引进的人才并不具备相应的高水平,操作人员偏多和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中小银行的整体劳动力水平偏低。其次是对于人才的培训普遍存在培训体系和方式不完全的缺点,这就使得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补充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是对于人才的任用也普遍存在套搬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干部制度存在着不能平等、正确、积极的进行工作能力的评定和审核。

3.我国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3.1 正确做好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

想要做好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应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挑战的同时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中小银行存在着专业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短缺的状况,所以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产品、客户、地域以及服务等四方面内容,最做到全面应对的同时还要确定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突破是中小银行的必行发展之路。

3.2 推行和强化大营销战略及无机构业务

大营销战略是指中小银行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推行全行系统的营销,首先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全面推行根据客户考核结果安排的客户经理制并实行严格的利润指标管理,最后是要形成全国系统的整体联动,即以总行开发为主各分行营销为辅。无机构业务扩张是指中小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优势,通过独特设计的软件系统来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银行服务并最终实现无网点业务的扩张,这样不仅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同时还是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

3.3 解决中小银行的发展瓶颈和人力资源问题

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瓶颈包括量性和质性两个方面,而联合发展不仅能提高几家商业银行的共同抗风险和经营能力,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营、管理成本的降低。此外对于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和改革各级行长任免办法来真正体现行长负责制等两方面来进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就要具备系统性的教材、完整的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4.结语

通过上文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自身特点和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简单介绍,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到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前景。虽然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因素,但我们相信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定能够使得中小银行的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楼文龙.中小银行改革发展稳健性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2(10):42-44.

篇6

关键词: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转型战略

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限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资金被严格的管制或者部分管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价格泡沫、负利率以及影子金融等问题在近年来越发严重,不仅造成了严重的金融问题阻碍金融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情况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央行的降息举措给了金融市场存款以及贷款利率较大的浮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发展步伐。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我国经济转型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以及战略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以促进自身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能够持续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获得的大规模、飞速的经济增长是通过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经济的增长是以高耗能与高污染为代价、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廉价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以投资与出口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也逐渐开始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道路。目前,我国的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还未能够做到完全的市场化,尤其是资金的价格在利率市场化不显著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办法实现良性发展[1]。不仅如此,我国银行业不仅充斥着大量的国有资本,而且还有着严格的准入限制,这样一来,投入资金的流向也无法按照市场化进行操作,致使部分领域的资金发展扭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产泡沫与行业发展失衡的现状。我国的经济转型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优化资源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金融行业就是对资金要素通过市场的手段进行优化配置,简言之就是利率市场化。

二、中小银行转型策略研究

1、明确战略定位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中小银行借助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投资大项目、大企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也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成绩仍然掩盖不了中小银行发展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的事实。中小银行应转变以往一味求大的认识错误观念,可以将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大型银行尚未触及的农村市场,对其进行细分,抢占发展先机,最好授信服务,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风险管理

由于中小银行的规模较小,因此对风险的抗击能力相对也较差,因此,为了避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风险因素对中小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造成大规模多的影响,需要不断的提升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要及时抓住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实施新资本协议时机,建立针对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各个常见风险的系统的风管体系,通过学习与创新风管模式与风管技术,对银行现有的风管体系进行精细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完善。针对中小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情况下较为显著的市场风险,中小银行可以从自身的经营情况出发,合理构建利率风险的计量模型,进而提升银行对市场利率变化的快速反应、综合分析以及预判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的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解决方案以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如果发生了风险事故也能够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

3、加强业务创新

中小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好自身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需要通过创新的手段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特色业务。首先需要对原有的业务进行创新升级。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来办理业务的各个客户进行关于风险偏好意义及价值取向方面的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具有差异性以及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同时,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中小银行还需要着力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以此提升他们的关注度进而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其次,中小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开发代付、银行卡以及理财咨询等业务提供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最后,综合发展保险、基金、理财等业务,使得业务类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提升定价能力

一方面,中小银行需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着重关注自身的战略取向、风险成本、内部财务成本以及资金价格等方面的内容,并参考其他银行的定价策略制定出科学的定价机制,以此提升中小银行的定价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对风险定价的体系进行优化改进,使得定价带来的收益可计、风险可控以及成本可知,与此同时,银行还可以进行具有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所具有的不同效力综合考虑给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差异化的定价。

5、打造管理经营特色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的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中小银行的转型发展应面向专业化、特色化以及差异化,将传统的“小而全”的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精、特、专”的经营发展模式[2]。通过优化管理结构、创新经营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创新经营方式,通过创建小型经营网点,开展分层营销,根据不同网点的客户需求差异化的配备专业营销人员,以实现增强网点营销能力的目的。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电子化完善服务方式,借助于集约化、网络化以及电子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银行的服务职能,让客户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进而提升对中小银行的信任感。

三、结语

在2014年的年末,随着《存款保险条例(草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在针对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关于银行兼并以及破产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开始进行科学的讨论与研究,因此,中小银行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全面做好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士林.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转型战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223-224.

篇7

【关键词】中小银行 金融并购 中小企业 金融生态

一、我国中小银行生存发展现状

我国学术界的观点是把中小银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工、农、商、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城乡信用社);另一类是主要指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三类金融机构。在这里我们采用第一类观点,原因是所有制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和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在资产额、资本金、分支机构以及政策待遇等诸多方面产生差异,它决定了两类金融机构不同的生存环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结构的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1、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源于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我国决定组建交通银行,建立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快速发展推动了银行与持股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化和扩展了银企关系。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筹划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方案,于1995年7月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城市商业银行,从实践方面看,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方便企业,服务百姓”,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了中国银行体系经营效率,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1年,我国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开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试点,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发展比较迅速,数量庞大,涵盖的范围较广、层次较多,包括111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家,499家正在营运中的城市信用社,35000多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这打破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中小银行在国民经济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

2、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较1999年末增长364%;负债总额为2.45万亿元,增长362%;不良贷款率降至4.8%。银行风险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将会加大我国中小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难度。

另外,根据WTO协议,2006年12月31日后,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中小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利率的逐步市场化,意味着信贷的高速增长成为过去,银行业必须要转向零售市场、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另外,广大中小银行除了面临国有商业银行强烈竞争外,外资银行的竞争已经摆在他们面前,外资银行无论从资金、管理、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二、促进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1、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渐进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对此张杰(2000)认为“国有企业特殊资本结构事实上锁定了国有银行的改革角色与金融责任”,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四大国有银行的服务对象基本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来自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和多种社会目标压力。实践证明,中小银行发展推进了银行体系竞争状况的改善,推动了国有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有助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银行毕竟是体制外力量,地方政府在中小银行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因此中小银行的经营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意愿,这同国外银行有很大的区别。

一国经济的发展在于一个国家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我国是劳动相对充裕,资本比较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我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更多剩余,这样能够更快地促进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一般来说,中小银行能较大银行以更低的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小银行的支持

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企业的66.31%,流通领域里的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它提供的就业就会约占全社会的77.27%。这说明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具有比较大优势。但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阻碍了其发展。

我国金融体制安排中,企业比较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中,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方面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它们重点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国企改革的重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担了特殊责任;另一方面是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成本相对较高,导致他们比较倾向于向国有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中小银行在存贷款、经营范围等方面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差距,基本上不能满足大型企业大额贷款的需求,同四大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服务中小型企业方面,却具有比较优势,中小型企业一般难以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记录,从而使银行面临非常大的信用风险,尤其对大银行,他们信用评估主要依靠交易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抵押物信息和信用评分信息三类,我们称之为硬信息。而中小银行服务范围和发展定位等因素使它们可以得到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即不能从公开途径获得,难以验证真伪,在企业科层组织间传递的关系信息,因此,能够以较低成本服务本地区的中小企业。Simons和Stavins(1998)对1992年消费者融资调查资料分析后,得出结论:银行业市场保持着重要的地区特征,有68%的家庭利用当地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余有24%利用当地储蓄机构,84%的中小企业以当地商业银行作为获取金融服务的来源,另外的9%借助当地储蓄机构,所以当地银行机构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

三、促进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为中小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转换政府的职能。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国度,所有的事情都与政府有关。政府必须从直接参与、干预经济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否则金融生态环境很难得倒改善。第二,完善法制环境。强调立法、监管、执法的公正性。第三,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征信体系,但是企业的征信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建立银行共享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无疑会降低中小银行的运作成本和经营风险。第四,提升中小银行监管水平,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外部审计等。

2、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中小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小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取决于中小银行的内部力量,需要从多方面改善。一是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所有者地位明确、管理层职责清晰,形成建立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利润和效益为核心的约束激励机制。二是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战略联盟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小银行适当与大银行、外资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合作,突破地域限制、网点少、业务覆盖范围窄的不利因素,通过资源共享,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中小银行适当考虑技术支持、资金实力等前提下,选择与科技企业合作完善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网上银行系统,提升技术水平。三是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实施中小银行形象战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谋划市场细分与进行市场定位,根据中心银行所在区域进行市场划分、客户划分、目标客户确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整合服务渠道,营业网点是目前中小银行最为重要的服务渠道,中小银行必须审慎考察设立新的营业网点,综合考虑,全盘规划,提高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惠霞: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篇8

一、中小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本充足率低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的总资本在其资产中的比例,其大小能够反映银行的偿债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拟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督框架――《巴塞尔协议三》。在《巴塞尔协议三》中核心资本的地位被大大提升,而相应的弱化了银行的附属资本,而我国监管机构为了与国际银行业监管接轨,同时也为更好的防止国内金融危机的发生,也制定了中国版《巴尔塞协议》。其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与《巴塞尔协议三》的8%保持一致,但其核心资本要求达到5%,比国际版《巴塞尔协议三》高出0.5%,但由于我国中小银行业的一级核心资本受到其自身规模的限制,同时,由于相对较低的资产储备水平和较高的不良资产率,使得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以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二)盈利模式单一

所谓盈利模式单一是指中小银行的利润来源结构单一化。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存贷利差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使得商业银行无法涉足更多的业务领域,而且商业银行也无法利用闲置的资金像一般法人一样进行证券投资,而只能投资于风险较低,收益也相对较低的政府债券和央行票据等;同时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影响,中小银行也无法开展更多的表外业务去优化自身的利润结构,所以对中小银行而言,盈利出现负增长也是有可能的。

(三)规模仍然偏小

中小银行规模小,一方面指的是其物理规模小,这主要表现在网点设置和基础设备方面。虽然中小银行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网点设置为例,一般规模较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在同一地区的网点数量是一家中小银行网点数量的二到三倍。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服务能力的大小。显然中小银行的服务能力有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指的是资金规模小,受到自有资本和盈利能力的制约,中小银行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去开展新的业务,使得中小银行在日常运作中难以获得规模经济,从而无法快速增加资产规模。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挑战

(一)增加额外保费支出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诞生伊始就实行差别保费,其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基准费率。一是风险差别费率。就基准费率而言,对所有吸储机构是相对合理的,原因在于其相同的储蓄余额,将面临相同的基准费率。而从风险差别费率角度看,中小银行面临更多的保费支出。风险差别费率的高低一般由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信用评级等指标而定,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由于自身的市场规模、资信与管理、资本充足率等较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先天劣势。因此,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面临着相同的存现余额却要交纳更多保费支出的局面。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作为营利性组织,为保持以往的盈利水平,中小银行可以转嫁成本,但后果往往会使储户的交易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很强,成本转嫁的后果就是储户的流失。但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存在着规模优势,即使与中小银行面临相同的风险差别费率,也会通过自身的规模效应而使其成本减小甚至被抵消。所以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使中小银行面临着成本增加和储户流失的两难选择。

(二)大额储蓄面临流失

金融行业中有“大而不倒”的结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这种“大而不倒”的结论虽然会被逐渐打破,然而在非常时期难免会出现“大而不能倒”的情况,像1984年5月美国伊利诺伊大陆国民银行危机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了其所有存款,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在中国的任一大型商业银行身上。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小银行业务范围小,受牵面窄,更容易被纳入市场竞争之中,其发生倒闭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大。所以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社会公众及企业往往更注重将大额资产存于大型商业银行。所以,对中小银行而言,不断增加的经营风险使其难以留住大额资金。

(三)存款保险制度加速金融市场优胜虏汰

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作用的同时,也加速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逐渐使得金融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我国对利率市场的管制主要表现为存款利率上限没有完全放开。可以想象存款利率一旦完全放开,必然会使得存款利率上,银行存贷利差减小。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具有丰富的表外业务和资金优势,使得自身可以较长期承受利差缩小所带来的盈利减少、成本上升的情况。但对中小银行而言,长期的承受能力明显受到自身业务与资产规模及政府政策的限制,使得无法开展更多的高收益业务,因此可能面临着成本大于收入的局面。所以主要靠存贷利差为收入来源的中小银行发展极有可能陷入困境之中,破产也可能会成为常态。

三、中小银行应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以及抵抗风险的指标之一,在中小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够提高中小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还能提高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信心,有利于中小银行吸收存款、开展业务。而且从存款保险角度方面也有利于减少风险保费的支出。为此中小银行应该扩大社会的股权融资,提高中小银行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时利用金融市场工具增加其附属资本,扩大资本来源渠道。

(二)加强业务创新,增加竞争能力

创新是任何企业进步的灵魂,银行业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中,中小银行受到自身业务限制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而往往处于市场劣势,所以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要积极的开拓自身的表外业务与收费业务,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渠道。例如,加强信贷产品研发,积极开展咨询与管理业务。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小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也有助于其累积更多的财力获得规模经济,更有助于避免因利润来源结构单一给中小银行转型带来的困扰。

(三)建立客户管理档案做好风险控制

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产生是任何银行都无法避免的。受到政策的影响,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一般由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剥离,这大大减小了不良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的消极影响。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以往积累的不良资产一直会影响到自身的资信与发展。所以为防止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中小银行应该建立客户资料管理档案。做好对客户自身的风险控制工作,区别对待不同资信的客户,减少不良资产的增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