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8篇

时间:2023-09-21 16:35: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

篇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在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通过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和进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等实践动手环节,构建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 :消防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X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5

收稿日期:2014-11-14

0 引言

消防工程成为高等教育一门独立的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一个建立了消防工程系,并于当年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荷兰、比利时、韩国、巴西等国都在大学里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课,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教育机构,提供正规化的学历教育,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代初开始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当时只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一家高校设置了消防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逐渐重视,我国对培养高素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于2000年设立消防工程专业,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国内地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目前在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一,同时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且数量仍在增加。

经过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目前该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消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培养消防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1 培养目标

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安全技术,消防政策法规,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研究、设计、监测、管理和火灾安全评估、控制及火灾事故调查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方案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即前5个学期进行学院内大安全专业的课程学习,淡化专业方向,后3个学期分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新生进入学校后只进入学院而不进入专业,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时进入学科领域学习专业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狭窄的弊端。

1.3 课程体系

1.3.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化学等全校统一设置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

1.3.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有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火灾事故调查、电气防火、消防法规、现代灭火技术、消防专业英语、化工企业火灾防护、消防队伍管理与灭火战术、应急救援导论、火灾数值模拟、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心理学、地下工程火灾防护。

1.3.3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安排了火灾及烟气蔓延、材料热释放速率的测定、火灾时期烟雾特性的测定、灭火剂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

1.3.4 专业实习

消防工程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采用大组参观了解的方式。生产实习采用小组跟班学习的方式,直接参加消防系统的安装施工和调试工作。毕业实习安排到武警消防支队,参加消防系统的验收工作,并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1.3.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包含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设计部分是在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单位岗位需求,在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中选择1项内容完成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具备研究条件,切实可行,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题目,由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完成。专业文献翻译部分是将与消防有关的英文专业论文翻译成中文。

2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消防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基础方面内容,又涉及到各种法律规范和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的基础知识门类较多,如建筑、力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传热学、燃烧学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 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2.2 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2.3 研讨式教学

开展研讨式教学,以特色课程“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为例,该课程共计32课时,要求学生先经过“建筑防火工程”、“火灾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32学时中,课堂教学12课时,主要由教师讲授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余下20课时,由教师提供若干实际建筑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分析这一建筑存在哪些消防问题,然后提出性能化设计指标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学院提供的实验室条件和计算机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上机计算、编写报告和社会能力交流等。课程考核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

2.4 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5 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2.6 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 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 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3.2 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3.3 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4 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将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作为消防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

(3)通过实验课、专业实习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学锋.中国消防工程及其21世纪的前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

2 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3 傅智敏,黄金印,屈震.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2)

4 傅智敏,黄金印.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9)

5 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3)

6 陈爱平,于春华,陈先斌.“消防工程”专业发展与定位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6)

7 陈发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4)

篇2

《电工技术》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包括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电子技术等电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防火管理专业学生文理科兼有,电工技术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课时数少,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觉得消防主要是表面见到的消火栓、喷淋、探测器等设备,而电工技术是专业的边缘学科可学可不学,学生对实际消防工程了解少造成这种误区,其实系统中完成不同功能的设备是靠电气线路连接起来联动工作的。经过两年在校学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接触制图、通风、水管线、探测设备等安装工作,初期接触电知识较少。只能做到直接从成套定制的消防水泵、排烟机控制柜接出三相电源线给泵类电动机供电,不探究控制柜中配置的电器设备、不了解控制原理,对学过的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没有印象,遇到问题就找厂家解决。随着前期安装工程的结束,进入到工程的调试和后期维护阶段,就需要全面掌握消防系统的用电设备、控制原理、供电系统等技术,涉及到消防电气设备的联动、调试、维护,很多现场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经过电信号反馈给消防控制中心(器),尤其是查找线路故障时用到的电工知识越来越多,由于前期不重视电工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到这个阶段往往力不从心。

二、《电工技术》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对城市消防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消防工程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消防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就业非常乐观。由于消防工程、防火管理工作领域小,公司规模小,随着时间推移,地区行业就会趋于饱和,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有很高的要求,不会出现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公司就欢迎的局面,到时《电工技术》课程会对学生的职业长久发展开辟道路。

1、对职业纵向发展的影响

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工作岗位从技术人员到项目经理,再到部长,知识全面性可以带来个人职位的提升。火灾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系统、手动按钮报警显示系统、防火卷帘控制系统等消防用电系统,每个系统各自的供电和通信线路、系统之间的联动都是复杂的过程,前期施工时,线缆的选择、布置、连接,工程后期进入调试和维护阶段,各种用电设备之间的信号反馈、联动控制,最能体现项目负责人电知识的综合水平。因此,能够熟练掌握消防报警、线路安装及系统联动且具有电工上岗证,会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在这个行业永远作为一个操作工,此时强硬的电工理论功底有了用武之地,使个人在消防工程领域脱颖而出,增大自己的提升空间。

2、对职业横向拓展的影响

防火管理是一个小专业,专业对口就业面窄,经过膨胀发展期后会进入平缓期,广泛应用的电工技术是扩大职业面的一个支撑点。电工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又可成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生长点[2],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电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设备智能、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电工技术的工作人员来运行、维护和检修这些设备,尤其是高级技术的电工人才。掌握电工知识,可以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更宽的职业发展道路。从业不仅在消防工程与运行管理领域,还可以到弱电工程、低压配电、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器设备销售等相关领域。学生可以在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不再受小专业的束缚。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的理念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充分将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道学了什么和自己能做什么,在教学效果上反映出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期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工程应用需要划分知识模块

定位于防火管理大体学生的就业方向,本着消防工程的职业特点,将《电工技术》课程划分为基本电路知识、低压电器设备、消防系统中各种电动机控制、导线的选择与连接、用电安全等五个模块,各模块知识相互联系,以工程实例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在中间设定常见故障,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解决方案,对不合理的方案不要直接否定,了解他的思考过程找到问题点,如果偏离理论,使学生会用、活用、巧用电工知识。

2、合理安排实训,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高职学生特别喜欢实际动手操作,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非常抗拒,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先导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实例分析等环节,结合教学仿真操作软件,知识深入浅出。在实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工技术课程直接在实训室完成,真正做到行为先导教学。

3、授之与渔,在职业道路上有续航能力

《电工技术》课堂上对学生既要“授之与鱼”又要“授之与渔”。高职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不高,对知识通常愿意直接吞下肚,没有咀嚼品味的过程,久而久之接受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对职业发展不利。课程内容既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对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增强续航能力。

4、重视顶岗实习,与企业密切配合

篇3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4]刘金龙,李长花,王青,安静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93-96

篇4

关键词:安全工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体系

一、引言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2]张劲军,何利民,宫敬等.油气储运理论与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37(5):151-162.

篇5

一、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开展

当前,自卑、抑郁、害羞、焦虑等心理疾病广泛地出现在大学生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越低,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笔者以河南理工大学消防工程专业为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被试对象就自己所录取的专业满意度分高、一般、低等3种不同满意程度评定。并将它与该校的“王牌”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其满意度要低于安全工程,专业满意度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1.专业满意度低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其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不被考生了解,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厚。

2.专业满意度低导致专业教学探索开展压力大

高校新开设专业的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探索性的教学过程,需要首届新生共同配合。新开设专业,学生往往难以配合,缺乏信心与耐心等不良情绪,导致的学习压力增大。 3.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新设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目前,高校的许多新专业的开设,是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并不是所有新设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好工作。新设专业学生有时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应认识到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谁认清了形势、方向明确、有所准备,谁就会有所发展。

二、全方位构建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全方位的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从人员构成和工作方法两方面入手,本文将以消防工程专业为例着重分析一下。

1.重视传统心理教育团队的作用

心理专业教师是学校里唯一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群体。心理专业教师要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针对性地做好新设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生工作干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重要。增强学生对新专业的认同感和自我成才的自信心。

2.形成全员参与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学生对班主任或辅导员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时,班主任就担当起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进而进行初步的疏导或者及时到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处寻求帮助,能有效避免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

3.探索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1)增强专业认同。全面透彻的了解社会对新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水平,建立合理的专业教育结构体系。

(2)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聘请专业老师给学生讲专业导论课并进行全程专业指导。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分析、预测新设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专业,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心。

(3)在班上设立心理委员。由于同学之间关系近,交往密切,可以及时发现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汇报给老师并进行解决。

(4)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想转专业或退学的学生,要侧重引导他们如何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加强对他们专业兴趣的培养以及多途径实现专业拓展。对经济上有困难或生活方面不适应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5)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河南理工大学消防工程专业指导学生成立“安全协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去选择活动课题。同时,进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学习,培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开展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看,新增专业因为师资未能完全配备到位,有些课程及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对新增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界限认识不清,对新专业的学习内容无法把握,学习动力和信心不足。为了更好的引导新设专业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生活,对于其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几点:(1)客观看待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增进新设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3)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一、引言

安防行业是我国信息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市场、专业人才和扩大知名度等需求越来越大,但国内拥有安防专业的学院却并不多。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就是一所专门以培养安防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作为一所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培养公共安全管理和工程类人才的公办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借鉴企业一线技术经验,利用我院专业特色,对接安防行业,学院依托各专业特色,创新性地分三层次多手段实现了与安防行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我院开设有公共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设计(交互信息设计方向)等五个专业,五个专业各具特色,经学院顶层设计,与安防行业深度对接,实现了从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等三个不同层次与安防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层次一:安防行业企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等两个专业依托学院政府办学的资源优势,不仅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更与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温州市司法局、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安全相关政府机关单位建立了校局合作协议,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可以从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两个角度出发,多角度深入了解安防行业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我院更创新性的与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单位及培训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就读期间就培训并考取“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和“安全员证”等职业技能上岗证,即提高了学生的行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竞争力,甚至毕业即能上岗。

(二)层次二:安防行业产品设计。任何一个产品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它需要前期的洞察战略及产品需求,进而确定产品功能;再到后面的结构框架元素安排,最后才是采用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创造产品。而我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交互信息设计方向)就是致力于前期安防产品的调研、设计的,即去解决市场需要怎么的安防产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安防产品、怎么样的产品安防产品能给予人们最佳的使用体验。

为了培养这样的产品设计人才,我院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和杭州跨界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设计企业都建立了合作互助协议,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

我院积极邀请其他前辈高校校校合作,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2015年9月24日,我院就特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凌浩教授来我院参加“交互设计专业建设研讨会”,并为我院2015级新生举办“信息交互设计的10个关键问题”学术讲座。同时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已与7家相关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在与其他10家企业洽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预就业等的机会,并可校外专业技术工程师授课,培养适合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层次三:安防行业产品技术。一个产品的诞生――技术是核心生产力,我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则是侧重安防行业产品技术方面。物联网和安全防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依据特定需求完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安装及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佳的一个途径。

首先,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企业引进来,更把学生送出去。如我院2015年6月邀请深圳景阳科技公司召开校企合作暨“智慧城市”新品技术交流会。让全校师生都经历了一场高新科技的盛宴。2015年暑期,学院组织本专业学生赴宇视科技、海康威视、苏柏科技、汇昌科技、奥乐智能化、手掌信息科技、市局科通等几个行业内名列前茅的企业进行暑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物联网专业教师与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研发“起卧状态检测器”项目(起卧状态检测器是为了体现对老人的关爱而设计,满足子女对老人睡眠及健康状况的随时监控和掌握。)、与公安联合研发“公安双网双平台标准制定”等等。

再次,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班上也做了初步尝试,2015年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宇视科技合办了宇视科技班,经过层层选择,最终选拔了6人,创新性地在本院老师进行授课的同时邀请宇视科技的高新专业技术工程师来校给予指导,联合培养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我院虽然只筹建三年,但我院现有的五个专业就积极探索三层次――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多手段――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的方式,统筹整合全院资源,与安防行业实现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合作,学生得到了发展

1、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进企业实习锻炼,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2、校企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通过校企合作,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将会大大有益于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教师得到了发展。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的平台。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采取参观考察、和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部分教师还考取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

总之,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些许的成效,但是还是远远不够,下一步我院将会把校企合作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2]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0.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钟永明(1969-),男,江西全南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谢超(198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助教。(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CY003)、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0-02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正处于成长初期,办学经验欠缺。[2]在培养模式上,一般将三本学生定位于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为此,国内各独立学院均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别于二本、专科、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即三本生。一般情况下,三本学生平均入学分数要比普通本科生低,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普通本科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毕业后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然而,就专业理论水平而言,三本学生逊于二本学生却高于专科学生,其专业技能逊于高职生,但其就业期望和定位又高于专科和高职学生,导致其处境较为尴尬。

安全学科原为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安全科学的迅猛发展,理论体系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国家对安全科学越来越重视,2011年3月8日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7,安全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一方面凸显了本学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形成科学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针对的行业领域又非常广泛,如化工、建安、机电、矿业等,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因此,必须根据本校教学资源条件和特点,结合我国不同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确定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

一、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船山学院作为南华大学的独立学院,以校本部的安全工程系为依托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11年3月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8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专任教师中有3人来自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1人来自原衡阳市纺织厂,其他教师均来自高校。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要求。南华大学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已建成与完善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技术实验室(包括安全检测实验室、建筑消防与防火防爆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和模型实验室等三个主要实验室。此外,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还利用了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如爆破、采矿、通风等实验室,基本能满足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强项在于以安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如果不能发挥这一优势,而是让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比拼工程技术知识,必然会导致边缘化。因此,要结合船山学院实际情况和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建立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基础性,不片面追求理论知识深度,使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本行业相关基础技术知识以及安全理论知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以建筑安全专业方向为例进行讨论。制订和完善三本学生建筑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着重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原则,强调实践能力。

1.找准市场切入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目前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基建施工行业,次为矿山开采及其他行业。从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工作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应结合实际,培养三本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具备完备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国家现正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鼓励从业人员参加注册工程师等的考试,例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那么,对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对此有所考虑,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尽快掌握取得资格证的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确立目标后就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教学改革,坚持专业理论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适当削减理论课内容,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特点、广度和深度适宜、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建筑安全法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坑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地下工程安全技术”、“道路与桥梁安全技术”等。可见,涵盖面较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安全理论和建筑施工技术,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好处的。一般从事建筑安全的毕业生仍以安全管理为发展方向,因此在授课中需偏重安全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及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3.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平均入学分数要比二本线低,通过笔者多年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学效果的跟踪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二本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能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教学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深度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兼顾今后的工作需要。

为了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掌握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利用船山学院具有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资格的优势,采取深入相关工作单位调研以及座谈会形式,就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大纲指明了方向。近三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先后组织10人次以上的教师队伍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建设项目部以及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就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探讨。

4.强化实践教学,实施“3+1”培养模式

基于三本学生的培养定位,即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近年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向“3+1”培养模式靠拢,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校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实习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企业担心实习学生的安全,并害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普遍不愿接纳学生的实习任务,因此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长期性的大学生实习基地非常必要。为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实习效果,可建立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导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程背景、承担过较多横向项目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则由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随着船山学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团队也应不断壮大,除校本部原有师资队伍外,还应吸收更多有工程经验的教学人员。

5.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的师资队伍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充分说明师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工程应用能力很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安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安全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为此要求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还要积极引进相关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分别引进了结构工程、核技术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此外,还应不拘一格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且有计划地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同时依托共建单位(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加强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聘请共建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从而使安全工程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前高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太少,[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主动适应新模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实践促创新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社会对于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这给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该校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些初步方案,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能为其他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群志.独立学院新机制和新模式初探[J].高教管理,2004,

(18):45-46.

[2]尹万昀.三本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篇8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关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质量又是企业选择学生的关键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是市场紧缺型的,且需求量在逐年呈上升趋势。随着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智慧城市的兴起,以及智能社区的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进而促使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对此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据中国发展网获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设备与工程等专业是2001年至2016年建筑企业在整个土建大类中需求量较大的,且在不断大幅上升。建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企业紧缺热门专业的排行里一直处于前列,且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稳定且不断上升。在调研中得出,企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有机统一的,要求掌握建筑电气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经过对全国各个职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探究,可得出以下共性问题:

(一)专业理论性知识讲授比重多大,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讲授未能达到紧密结合。

(二)由于本专业实践操作性强,但很多院校的实训室条件又很差,其中包括设备工位不足,设备落后等,且达不到建筑行业对该专业的要求。

(三)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未能充分体现行业属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一)建筑电气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修改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和理论、建筑配电与照明技术等一定范围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向建筑电气设备行业,从事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岗位能力,适应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系统安装、检修、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等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岗位适应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建筑工程公司、建筑消防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部门,从事电气工程一线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监理员等岗位群。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路

通过教师进现场学习,教师进课堂互听,教师进企业锻炼等多种手段,扩展思路,积极思索,研究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型课程发展道路。在与企业的深入学习锻炼中,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职业岗位,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提炼岗位的任务及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出一套创新型教学思路。即:“专业基础功专业核心功职业综合功创新创业功”。再在职业素质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公共基础课与素质能力拓展课。课程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发展规律,以现场的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实际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将内容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来教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每个教学项目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以及岗位能力的循序渐进,争取做到与工作过程相吻合,零距离接轨,切实达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建议

高等职业教学意在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需求,若在教学模式中构建出以政府、企业、学校与行业四位共同培养这种架构,即: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共同育人,利用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办公及教学用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施工图纸、设备安装等文件,行业为学校提供行业标准,以达到资源共享,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三方育人的优势表现在:1.学校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定期或不定期有秩序输送学生去企业学习,实实在在参与到真实的设备安装、维护、调试的工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2.学生在定期或不定期进入现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同学也可将在学习课堂上遇到的操作问题带在实际工作中去不断体会最终得到解决,这样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3.专业相关教师在寒暑假可在企业进行连续时间的锻炼,从而使得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4.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就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到实习时,学校安排学生去学校的电气工作室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工共指导下,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更显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