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6:35: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职德育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必要性;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弊病
1、学生素质逐渐下滑,德育工作难以展开
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统招大量扩招,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稀少,同时很大程度上良莠不齐,学生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是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学得一技之长以求快速的找到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毫不在意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其次在当今这个金钱社会,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赚钱,道德倒是次要的了,这也是导致学生文化素质滴的原因。另外,许多学校也并不重视道德素质,为了吸引生源,放宽门槛,同时校方只注重毕业生就业数据,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是德育教育难以展开。
2、教育方式落后
许多院校只是单纯的开设德育课程,并没有细心的进行教授,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的干瞪眼,几年下来,学生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甚至比起入学之前更加低劣,这种情况说明枯燥无味的形式化课程并没有收到学生们的青睐。
很多职业院校内,校方领导只追求学生毕业后就业人数,用以宣传并提高自身知名度,达到收获更多利益的目的,同时很多低端企业也并不重视普通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与学院对于素质教育的轻视,导致了学生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严重失衡,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教育内涵过于复杂
很多时候提到德育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说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许多教育工作者无法将德育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义,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导致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备。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职教育不应该在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水平就业,而是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打造高效、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因此需要对中职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
二、中职德育教育创新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开始,首先授课的教师要认同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自身道德素质教育是处在同一重要水平线上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可以单纯的以学生职业技术的高低来区别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发展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来考虑问题,对学生进行长远的教育,而不是短浅的单单只为教授技能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爱护自己的学生,师者,为人父母也,只有从学生的观点考虑出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着想,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平等、温和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良好的融合,做到双方向快速发展。
2、开设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由于学生自身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中职学生是由于分数过低没有考上大学不得已才选择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生活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学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这样的机构可以使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学生自卑心理,定期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开展,实现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3、加强德育建设的师资力量
名师出高徒,想要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没有专业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许多院校由于不舍得在德育建设方面投入过大成本,往往采用并不十分专业的教师进行“凑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师的偏见,给学生一种“学校都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只是使用其他老师凑数”的不良印象,使学生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于德育教育产生轻视现象,导致了上课时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底下学生却无精打采的现象。
4、德育方法的实现需要创新
德育教育的创新需要中职院校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授课方式,学习西方的自由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知识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院校方面的教学目的不能单单是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数量,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三、结语
德育建设在现今社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成才,先成人,古人对于德行的要求非常高,到了当今社会,德行却反而成了很多“现实”人士所诟病的事物,如何改变这个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山;试论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品质的培养。尤其在中职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德育资源。但是怎样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中职政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利用、开发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中职教学;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职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知识的传播固然重要,但政治教育影响更大。根据现阶段中职学校教育情况,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
一、中职政治教育中德育资源的开发
1.政治资源开发途径
中职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从广义、狭义两方面来看。从广义上讲,是教学理念实现的原因;从狭义上,是教学资源的来源。网络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政治教学变得更为便捷,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导入,进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政治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与社会接轨,拓宽知识视野,学习政治知识。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关联,中职政治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竞争型人才。多样化的德育资源应用至教学中,进而提升中职德育教学。中职政治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学生走向社会时,能够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素养,防止出现拜金、享乐等思想,传承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社会荣辱观。
2.德育资源的开发策略
(1)挖掘家校资源,树立学生品德。学生主要有两个活动场所,一是学校,一是家庭,挖掘学校、家庭资源,将之应用在政治教学上,实行多样化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在政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为开发教学资源,协调家校联系,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如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时,学生不能准确定位,有的对自身定位较高,与实际脱离;有的没有任何规划,放任自流。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有所感悟,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
(2)挖掘网络资源,建立学习平台。网络信息覆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生活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可以通过QQ、BBS等平台充实自己。同时,将网络资源融入德育资源开发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法律案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法律是严格的,但人是有情的,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学生该怎样运用德育知识解决矛盾呢?如高速公路救狗事件,拦狗行为虽然合理,但不合逻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寻找相关材料以及法律知识,充分了解社会结构,形成自身的德育意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正确引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率。
(3)挖掘行业资源,推动职业发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走向社会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德育资源的开发,可以把行业资源与德育资源相融合,更有时效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岗位有基本的认知,了解德育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政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利用
1.个性思维的德育资源利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多变性,要不断积累知识,进而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在德育资源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变化,适当地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生成性培养目标的利用
无论哪一科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动力与教学不断结合。政治教学也一样,教师要注意利用生成性培养目标。例如,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又学生进行分析:一个成功的企业怎样经营和生产;一个企业的生存根本是质量、创新、诚信,而诚信是德育资源的体现。如今,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将质量问题抛之脑后,这种行为就是道德品质丧失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认清社会,又懂得了企业经营之道。建立生成性目标,将德育品质运用在职业选择上,这是德育资源利用的体现。
3.评价性学习文本的利用
文本的学习和开发主要通过教学交流产生、出现和接收,学生通过评价性学习能力进行德育资源利用。例如,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教学时,学生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时事。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进而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地位有所感悟,激发爱国情怀,主动学习知识,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文本教学主要通过材料的传播,挖掘德育能力,在教学中凸显德育品质。
总之,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是中职教师的职责,开发德育资源在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多样化地发展。
作者:韩剑军 单位:左权县职业技术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文水.中职政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5(6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德育;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
Abstract: to twentieth Century since the thirty or forty's, many scholars begin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ield with a full of vigour, so this artic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in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体验式教学的自我解读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体验这一词汇进行了研究:体验是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情感[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页.];体验是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理想于对世界的理解与超越[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体验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在《体验教育:共青团、少先队最适应的教育模式》一文当中这样写道:“许多教育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事情、很多书本知识离开学校后就会忘记,但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是那些最值得纪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知识渐渐淡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这是很有哲理的,这些忘不掉的东西其实是最刺激、最冲击你的人物、事件、情感,他们和知识一起积淀下来,构成、内化为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它是把教学过程中所学的东西渐渐积淀、渐渐内化、渐渐变成稳定的品质,朝着一定的方向强化、积淀、内化,然后稳固为品质。[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12页.]
那么,体验式教学笔者认为它是意在唤起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或者理论的体验,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认知层面,强迫其了解、理解、记忆。是使学习者伴随着某一种体验,产生情感,触动心灵,感受冲突,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成长。
二、传统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区别
体验式教学较传统教学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总结如下:
三、体验式教育在德育课堂上的应用
(一)铸就团队式、协助式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课堂讲求个人学习,教师教授知识,学生理解记忆,实现教学标准化,达到完整体统传授知识为目的,体验式的教学强调团队式学习,即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所做的并不只是给自己做的,而是对整个团队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关于提高中职生创造力一节,我采用了团队式学习,把同学分为四组,提前给每一个人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能根据现有材料做出某种用品,同学们进行互评,提出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普通,但却有它的奥妙所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每个同学手中的物品必须要加以利用,哪怕是一块纸片,一只笔,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得到加强,因为只要有一个人不参与,整个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共鸣
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每节课的设置中,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比如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是教师通过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们进行参与或观摩,达到问题由学生解决的目的。例如: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人际交往这一节中,关于如何掌握“拒绝策略”,可以创设出两难情景,如好朋友在上课时间邀约出去玩,上课的时候同坐要和你聊天等等......这些情景都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演绎冲突并消减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并把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止心理健康课程,很多德育课内容都可以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心理健康或职业生涯规划、公关礼仪、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关于交往礼仪一节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打电话,接电话,接待等情景,或把教室模拟成面试场地,学生扮演面试官及面试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职场礼仪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模式便是直接式的学习,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连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生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 [美]库伯著,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学已经不同以往,如要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即学生吸收课堂所学,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相比较之下,宁可愿意看一部电影,因为电影中有情节,有他们喜欢的内容,我们的课堂也可以创造情节,把生涩的书本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活动。
(三)加大情感投入,点燃快乐支点
一堂优秀课堂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它至少是能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情绪,最终学到知识的课堂。
在体验式的德育课堂,快乐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心情,利用课堂上的活动及良好氛围,刺激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原始的学习冲动,使学生由对学习的趣味,上升为学习的乐趣,最终到达乐学的程度。布卢姆曾经说过:“回顾一下情感领域,它实际上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不打开这个盒子,就是否定这些塑造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强大动机力量的存在。布卢姆在这里揭示了情感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对中职的德育课堂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中职生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其内心的压力已经达到了底线,中职生并不是学习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是他们本身对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不适应感,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及否定性的评价已经让他们难以喘息。所以,针对他们的德育课堂,必须要进行大比例的情感投入,激发并激励他们,让他们那些主观的,带有新意的想法表达出来,给他们一个释放的空间。比如,在心理健康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给学生时间及空间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的认识自己,在以往的教育中。他们根本不能也不敢认识自己,他们所了解到的自己就是那一张张醒目的可怜成绩单。再比如,关于人生目标一课,不要一味的强迫他们必须树立人生目标,而是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金鸡独立”的活动,赏识学生的坚持到底,让他们知晓人生拥有焦点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每一节的德育课堂,都应该加注情感教育,不管的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并让他们也相信自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总之, 体验式教学所创造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 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通过生动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心情的改变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开放和放松, 更乐于参与学习, 从而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也解决了德育课无法开展下去的困扰。
参考文献:
[1]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2]朱海娟.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
[3]李雪微.快乐德育课—— —浅谈中职德育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4).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
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
(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学生;分层次;策略
一、当下中职学生的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通常是初中毕业之后直接来读的中职学校,所以,中职学生大多有着年龄偏小的特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就能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例如在组织纪律方面缺乏相关的意识,经常出现迟到和早退的情况。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基础,对学习也表现得毫无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上总是不集中精力,容易产生高厌学的情绪。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第一,日常行为不规范。在校园里,学生谈吐粗俗,缺乏在行为上自我约束能力。第二,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意识。当下的中职学生在成长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心里上较为孤僻,不愿意与他人结伙,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是只享受权利,在尽义务方面相当被动。第三,缺乏诚信。有部分学生不够讲信用,往往体现出一定圆滑、事故的做事风格。在生活中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由于学业或是感情上被忽略过,所以导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缺乏信心,渐渐变得冷漠。第四,心里承受能力差。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这个时间的他们正处于一个叛逆期、青春期,思想波动比较大,往往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
二、中职学生的分层次德育教育策略
1.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结合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当中,教和学的关系十分明确,而且特别强调教师教育的行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状况。按照当下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目前正处于一个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往往关注的是直接的个体需求,加上长期以来受教育过多,导致对灌输式教育方式十分排斥。所以,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关的教育效果。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实行分层教学,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从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学目标多元化,教育方法多样化。在教育中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知识的结合
在中职教育中,我们不能将德育课仅仅看作是知识的传播阵地,我们还需要将提升学生个人素养、职业道德看作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真正地凸显育人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也要关注学生是否拥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中职德育教育要重视实践和养成,真正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所以,在具体的中职德育分层教育当中,可以根据对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设定,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体现正确的育人功能。首先,德育课程的知识结构要和本专业有效连接,尤其要重视知识为专业的服务作用。其次,德育教育要承担起德育的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化的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观点,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个人习惯的过程中,要提升其公民属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3.分年级实行德育任务
在德育教育当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分配相关的任务。在一年级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具有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实现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在二年级的德育任务,巩固一年级的养成效果,继续深化其行为,让其向自律的方向发展,尊重职业行为规范,进而继续实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实现对职业的认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总结生活,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三年级的德育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对其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并提升其公关的本领,实现自我保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的世界,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当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现代化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世纪人才。在就业环境如此不顺畅的当下,我们在给学生加大竞争力的同时,也应为学生加强心理辅导,给予学生相关的德育教育。
结语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实行分层教育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中职德育教育应秉承贴近生活的原则,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德育课程教育作用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生存、更好的做人。当下的中职德育分层教育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希望今后继续提升其理论研究的有效性,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永智.构建和实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79-82.
[2]杨英,朱艳会.我国中职德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4:35-37.
[3]郭志勇.聚焦“全员育人”直面内涵提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大德育视角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3:36-39.
关键词:中职;德育;探索;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8-01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主体年龄都在16-19岁之间,这一时期身心急剧发展、但又极不平衡。他们虽然很渴望了解社会,但是由于对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还尚不成熟,特别是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他们精力旺盛,易动感情而难于自控、自律,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遇事思想方法比较简单、片面,因此,激情犯罪(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同时,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又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失等问题。他们独生子女居多,自立、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单亲、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灵受到伤害;许多中职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可以要面向全体性,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来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所侧重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直接体现为德育效果不佳。归纳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教育的方法不当,有些德育内容针对性不强,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以往传统式说教及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显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和效果。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都对中职学生德育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1.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立德树人,这是社会对合格的中职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中职学校德育的实践过程中,要从德育的有效性为切入点,以适应学生为主要特点,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对中职学生德育的培养工作,我们应主要提倡自律,而不是一味强调靠学校和管理部门以及老师来监督约束。应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道德完善方面从被动方变为主动方。在制定德育目标时,一定要紧密地结合学生和职业教育特点,遵循方向性、时代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以此,来引导培养学生因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健全人格。
2.改革中职学校德育的现有方法
变“说教式”、“灌输式”德育为“合作式”、“动式”德育,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把外在的德育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逐步达到自律的目的。一是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需求,客观地分析他们的思想、生存状态,真正做到对症施治。二是要突出关爱,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做到尊重学生、宽容平等的对待学生。消除隔膜,增进沟通,学生方能亲其师,信其道。三是要把德育内容“活化”,利用兴趣驱动,创新德育形式,积极开展德育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四是引导学生自觉修德,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大胆放手,为学生开辟一片独立的空间,“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进行道德感悟和实践。
3.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首先,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还是要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因为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进行学习引导,用关爱、尊重和激励教育,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成长的希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努力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德育要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针对独生子女的比例加大,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学生自私、孤独,做事偏激、任性、逆反、叛逆等情况。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和干预力度,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再次,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养成。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前期行为养成缺失等问题,重点从点滴的养成入手,通过对一日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适时引入企业职业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
4.优化中职学校德育环境要形成一个全员德育的工作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总是力求做到是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人)都来实现教育理想。”这其中,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必须更新德育观念,在充分发挥德育人员主导作用的同时,摒弃德育只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的思维局限,全员都应秉承“关爱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职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关系、渗透和去融合它形成良好的校风。通过关爱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把德育全方位的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时空育人的良好局面。
5.中职学校德育应发挥整体功能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要注重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应当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并积极大胆地去争取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师生家长的支持,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其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当前,有些家长知识水平偏低、对社会抱有怨气、对中职教育存有偏见。对学校的教育不理解、不配合,从而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更应主动 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网络短信等形式,携手家长为孩子创造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小刚.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1):141
【关键词】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中职德育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误区:作为德育课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经济、社会、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作为学生,则必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造成了中职生的厌恶情绪,结果是学生德育课上睡倒一大半,极其严重阻碍了中职德育教学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渴望新形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中职德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中职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不断论证和实践下发展起来的研究性学习更是受到教师、学生的极大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德育课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主要取的是后一种含义,并主要在活动课中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为使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真正落到实处,产生一定的效果,本人认为应该将德育课的研究性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
1.情境引入
所谓德育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德育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中的情境引入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生活实践、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描述、运用音像图画、运用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通过情景引入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2.问题搭台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呢?就这要论及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搭台教学法了。
问题搭台是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一环。为了避免情境引入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即形式化的情境引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再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最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新课改环境下德育教学中运用问题搭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从而使现代中职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称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3.探究立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其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法是广大德育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骨架的作用,所有的问题和方法都必须围绕着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展开。
在让学生探究的同时应注意问题创设,一是问题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对问题产生出探求的欲望,进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4.训练固基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之一。新编写和出版的教材虽含有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那些知识面较广、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高、喜欢钻研的学生。再者有些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仅仅限于肤浅的,为了实现探究性学习,设计一些偏离课题的小品等内容,形式花里胡哨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和教师一笑而过,过后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少。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相应的布置作业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功能,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链条”,能起到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设计有效练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多数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提高练习的有效度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因此,鉴于以上原因,加强课后习题的训练来巩固所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结
中职德育课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德育课程中指导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由易到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果表明:探究性学习在实践性较强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亦菲,杨宝山.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四个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2 (6)
[2]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2000
[3] 卢晓杰,张鹏飞.试探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科教导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