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8篇

时间:2023-09-21 16:34: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新课改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42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同时,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想象力已经成为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教育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让我们再来认识“想象”这种奇妙的活动和“想象力”这种非凡的能力。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现实想象或创造新形象的心理功能,它包括两种基本力量,即再造与创造。因此,想象也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类型。再造想象往往需要一个支点,根据联系进行想象;创造想象则不受这种限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那再造想象这种功能是必要的。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而创造这种更为高级的心理功能,是创新所不可缺少的。

想象力,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创造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知觉能力,这种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正是因为人们具有了想象力,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也指出:“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并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

新课改后,我们的教学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语文这门基础课程,更要深入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开展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但往往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把握、易忽视的一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既是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是个主体性极强的活动,学生需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训练才能获得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教师不能替代的,但教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丰富知识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有所准备,方才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想象的前提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形成表象,然后通过情感和理智的相互作用建立新形象。因而,对客观事物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想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语言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朱自清先生就曾经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要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因此,在有了丰富的表象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正如朱熹所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教学用语准确、生动,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全文,以声音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品味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再加以分析;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语言熏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美;应该着重教育学生学会表达,即通过创造想象达成移情活动,按照审美理想创造生动丰满的文学意象。

(三)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想象更是作家进行创造的重要手段。如柯尔立志在《文学生涯》中所说:“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使它的各种能动按照相对的价值和地位从属。他散发一种一致的情调与精神,藉赖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彼此混合或融化为一体,这种力量我专门用了‘想象’这个名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作文实践,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储备,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把它所积累的表象转化成为丰满的文学意象,让想象落地成果。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从提升自我素质能力入手,重点应当在改进教学方法、精研教学设计、积极启发引导三个方面下工夫,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提升。

(一)改进教学方法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程度的互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表达和表现出来。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画成图画;如,在教授《触龙说赵太后》这样有精彩故事情节的作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角色,来进行表演;如,在教授《一剪梅》这样的诗词时,我们更是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吟唱,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精研教学设计 (下转第182页)

(上接第142页)

相同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同样,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诸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想必也能为学生提供美味的文化大餐。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才能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就像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可以多采用问题引导式的开场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虽然教师没有事无巨细的做,但往往能够产生以无胜有的效果。

(三)积极启发引导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语文知识的建构,并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建构语文体系。作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1.以生为本,选择教学策略

农村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展现自我语文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通过各种教学情境把握学生的不同语文能力。如,在开学初,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上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习作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评改能力。

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必备功课。作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放置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寻找学生能力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自我成长,能够在自我建构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量,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

1.合作学习促成长

高中学生的语文层次不同,要想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必须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都能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语文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学生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还要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合作中锻炼,在合作中成长。

2.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强调个性化解读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情感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在语文作品的解读中有效参与进来。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多元化解读,让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语文学习途径以及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点燃学生自我解读的愿望,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感情的融合、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语文创新精神。

三、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延伸学生主体的参与深度

1.教师要抓好阅读以及习作教学

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课内阅读,还要借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内互借阅图书、班内互借阅图书以及与朋友借阅图书的形式让学生拓宽阅读量,拓展阅读量。学生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提升语文能力。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抓好习作训练,让学生不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单元系统训练,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习作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养成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因为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进来,强化对教学文本的感知。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发展语文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点燃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能在大量阅读、大量习作中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习作等综合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开放性 优化 教学过程

一、创新理念,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课堂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场所。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环境的开放性,在课堂中做到有张有弛、内容丰富。不但要注重思维训练还要兼顾情感熏陶,要对课堂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掌握教学规律,使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丰富课堂活动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教学空间与思维空间,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爱心平均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美、欣赏美。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社会生活环境也是一个大学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滋味,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应对生活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素材、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由课堂向课外开放,完全符合“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的教育理念。

二、优化过程,采取开放性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品格修养,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牢固树立开放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由单纯的知识教学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并举,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

其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开放程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教学设备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先进的教育设备进入了课堂。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设备的运用,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将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双边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古文内容时,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枯燥无味的现象,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影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课件中有背景介绍,有图画展示,甚至还有现成的动画辅助开展教学,有些内容在网上就有编成的歌词和音乐,我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兴趣大增,学生从课件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开放,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强化指导,培养开放性学习方法

篇4

(旺苍东城中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努力追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探究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新课标更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些都离不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何让语文的教学过程变得更美丽,一直是语文教师所渴望和不懈追求的。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做过一些探究和尝试,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吃透文本内涵与教学预设紧密相关。教学生成是动态的可变过程,生成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

教师恰当的预设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个性化理解”,促进精彩的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教学过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效的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需要有效预设的引导。

二、力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是有机统一的,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一些方法。(1)以“最佳问题奖”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江西一教师在预习《木兰诗》时,有同学提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怎么可能呢?不说别的,一洗脚就会露馅,小脚怎么藏得住?”于是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中国妇女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缠脚的?”大家很感兴趣,一致推选此问题为本次预习的最佳问题。老师查阅了不少资料,由此导入新课,告诉大家据清代史学家赵冀考证: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五代,花木兰生活的时代,妇女尚不缠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从这一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最佳问题奖”的设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快速进入语文课堂。课前演讲打破了一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课堂,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上课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钱梦龙为代表的教育家们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内容方面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我在讲解《我与地坛》一课时,就采用了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筛选、取舍,抓住两三个关键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再让小组代表发言。结果同学普遍反映这种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采用“先死后活”复习法。对于死,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里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的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的确如此,对于那些优美的语段、诗歌、散文以及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所谓活,请看广东优秀教师陆影梅的“创意作业”,陆老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分析、点滴感受等,形势不拘。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更有的用图示概括课文内容,有的续写课文,有的将课文内容改写成歌词,套用流行歌曲曲调,以便记忆。 这种复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调控课堂

幽默是一门艺术,幽默艺术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特级教师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走上讲台后,微笑着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就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中,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一会儿,一名同学举手回答:“钱梦龙。”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和钱老师贴近了。学生顿时觉得这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而钱老师这堂课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四、给学生诗意的熏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无诗意,已经冷了不少学生的心;高考作文多少年来的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更是将诗歌教学降温至零下三十度,学生读写诗歌的兴趣多被扼杀。如何给学生诗意的熏陶?(1)追求诗意,用诗人的眼光来处理教材!无论是“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还是“像一张小小的邮票” 的乡愁乡恋,无不给人以别样的美感。不论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韵。 (2)要有诗人般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进行“超级链接”,使诗歌的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诗的韵味,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利用文言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5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写作过程指导;问题;教学实践;措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很多学生一直突破不了的关卡。作文是反应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关键,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由于高中作文教学情况不理想,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教学重点不突出,导致写作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提升。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教学侧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文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文字将情感和观点进行表达,但是很多教师将作文教学当做是语文词汇的堆积,认为学生只有大量背诵单词、句子、名人名言,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写作,才能够取得较高的作文成绩。这种过分对语文素养的强调,使学生无形中获得了巨大压力,认为如果不能够在写上几个名人名言或者文采出色的句子,就写不好作文。

其次,由于教师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学生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教师满意的作文,往往采用抄袭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写作文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而进行的,应付了事即可,根本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思想来写作文。而且很多学生在抄袭完之后没有进行认真修改,使作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最后,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来进行发挥,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指导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写作方法和遣词造语大部分来源于自己所阅读过的文章和书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如果写作教学不采用过程教学的方法,就很有可能导致语文教学中的“尴尬”持续存在。

二、如何实现对高中写作教学的过程指导

当前,我国高中作文教学依旧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写作教学都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作文教学基本上采用“散养”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和学习。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中作文教学质量,我建议教师在写作的前期审题阶段和写作过程中进行明确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写作方法。

1、前期审题阶段的写作指导

很多学生在面对命题的时候,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在落笔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写作题目进行了解,那么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体裁,是议论文还是叙事文,是说明文还是诗歌、散文,并对这几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和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写作方向进行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对题目进行感受,让学生更加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在面对题目为“范儿”的作文时,教师应带领同学们了解“范儿”的基本含义,并让同学们积极发言,讲述自己心中“有范儿”的人或者事物。在教师的带动下,同学们根据“范儿”这个话题,引申出了很多含义和故事,并在其中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进行写作,有效确定写作方向和目标。

2、写作内容阶段的指导教学

在对题目进行感受之后,就应开展对写作内容阶段的指导教学。由于题目和方向已经选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开展写作,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方法对写作过程进行指导:

首先,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勇气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借助话题,讨论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激起学生内心的丰富感受,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对写作内容进行思考和创新。或者,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放送与题目有关的视频、音乐或文字,营造丰富的教学场景。例如,在写作题目为《母亲,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史铁生《合欢花》的朗诵音频,在朗诵过程中,很多学生潸然泪下,感受到深深的母爱,并回忆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其次,教学进入到初稿撰写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下笔前的知道,让学生认识到“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会进行思考,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文章结构应如何安排,应增加那些材料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等等。在写作完毕之后,应及时进行作文的修改与交流。修改主要分为教师修改和小组评改两个方法,教师修改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以有方向性的指正,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过分注重教师的打分和优秀句子,对于文章中的缺陷往往置若罔闻。在班级内建立写作小组,让小组中的人共同对作文进行打分,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对别人问题进行指正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互为老师,互相促进。

最后,教学进入到评价阶段,应凸显评改语言个性化,实现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教师在评改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应该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评改语言的运用。例如,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可以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可以采用“很好,好,还需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可以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等等。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予以充分鼓励;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55-58.

[2]肖卫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情境式作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李宏泽.“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实效性;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面临

着重大的教学改革,摒弃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力图展现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气象。课堂教学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习得,让学生在夯实双基的同时领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上乐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其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

不难发现,我国不少高中语文课堂是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毫无秩序可言,学生的发言也没有规律性,整个课堂给人一种混乱、无序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通常一个问题布置下来,都是学生在下面自由发言,大声讨论,然而这样的“讨论”往往跟教学内容无关,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无从谈起。

2.不少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显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虽然高科技教具被广泛地引入高中课堂,但是由于师资限制或是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低下,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时仍然很茫然,利用率明显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不高。

3.学生本身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目标

学生大多从低年级时就开始接触语文课,时间一长就觉得语文课程单纯是应试教育的需要,只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思想上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没有学习目标,严重歪曲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目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1.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辅助教学功能,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展现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佳效果。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个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不能被称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缺乏热情、严肃古板的教师也同样会存在情感上的抵触,甚至对这个教师的课也没有兴趣。可见,注重从心理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是促进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和人格修养的全面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并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流程当中,并认真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学变动。

4.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他们情感和道德的发源地。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势必会影响教学结构的组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力求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肩负”,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一、广告学课程体系的多元化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今为止,很多业界人士还在对广告的学科归属问题有所争论。一种观点是认为广告属于新闻传播学的范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广告学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科。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广告属于艺术领域。按国家教委的专业目录,广告学归属新闻传播学科,这是依据专业特点划分的,我国大部分的广告学专业都是被设置在新闻传播学的系科或学院中的。如厦门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被设置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告学专业,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几乎都是广告运作的全面手,更偏重于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但如果这个培养目标不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其培养的学生就很可能只会指手画脚对广告进行评判,纸上谈兵。因为,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能力的掌握,不如经济学科的;对广告实际作业的关联性知识、能力的掌握,又不如艺术院校艺术系科。所以实际上国内还有不少艺术设计院校、商学院甚至行业院校都设有广告专业。它们以各自学科优势开设课程,有所侧重地培养广告人才。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目前就存在三足鼎立的现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广告学,注重对新闻学、传播学、文学等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讨论,学生对媒介中的广告信息传播特别熟悉,他们就业的去向也能够表明这种特点;设计艺术学院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大多强调美术功底,学生的美术设计与制作能力尤其是电脑创作能力非常强;而商务策划学院所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则把广告理解为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市场营销战略下的一种营销策略,学生学习更多的经济学、企业管理和运作、市场营销等理论和知识。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由于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别,艺术设计教师容易夸大美学艺术在广告学中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而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教师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控制,孰是孰彳非学生们难以识别,而一旦接受了某一观念,又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于长远不利。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继续困扰教师和学生,我们认为应当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和广告学发展趋势,做出一个统一回答。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并借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广告学系主持的2001年全美广告教育研讨会的会议精神,认为,在当前我国广告制度日渐完善和成熟、市场经济秩序走上规范的特定阶段下,广告学课程应纳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体系,体现广告的营销本质,比如美国西北大学就将广告学纳入市场营销系。总之,广告学教育一定要从传播学的理论教育发展到结合营销、经济、经营管理的角度,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

 

二、广告学教育从技能型向研究型转变

 

由于广告业恢复之初都是为了应急培养广告公司、媒介、企业急需的广告应用型人才,因此,多数院校的广告教育都偏向技能教育、实际操作培训,而且有相当多的课程是从本本而来照猫画虎。在办学之初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因为当时国内的广告公司、媒介、企业,尚不具备正规的岗位职业培训的意识和能力,专业培训的任务只能由高校广告专业来承担。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性质,因而在广告学专业成长的前期,教育偏重于操作层面的技能培训也就不足为奇。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广告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企业经营思想成熟了,媒介经营竞争激烈了,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运作职能也増加了,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己从技能型逐渐转向懂经营战略,懂整合传播的高层智能型人才。许多广告公司己经从单纯的广告商转变为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或市场研究机构,而广告只是其服务项目中的一项,像A.C尼尔森、慧聪商情、央视索福瑞、零点调查等等就更需要那些商学院毕业的了解市场调查、熟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学生。

 

而以前的广告专业属于“强专业、弱学术”的位置,只要能设计平面作品、能写出文案、能使用电脑进行图文设计、多媒体动画制作就算是广告人。师生在广告学学术研究方面,也大多是宏观的定性分析为主,中观、微观的定量研究非常少,教学所使用的许多教材和参考书雷同较多,往往大而全,缺少对某一个专题深入的研究。比如广告对儿童影响,就不只是一般社会伦理的、心理的、销售的影响,还可深入到广告形象代言人性别、品牌个性等细分变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影响等,而国外广告研究者对此的研究是相当深入,比如国外一个研究结果是11岁之前的儿童没有品牌忠诚,而1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产生品牌忠诚。我们的学生却很难获得这样的学术研究基本素养和经验。因此适当加大广告学术研究的力量,对适应广告专业的发展、对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至关重要。

 

加强广告学术研究,教师必须注意研究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这方面,北京广播学院的黄升民教授领导的一系列学术研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们通过对中国广告产业20年发展史的资料整理,如重点收集中国电视广告20年、中国报纸广告20年、广告公司20年、广告客户20年、居民消费、流行、文化20年等资料,建立了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体系;而以IMI年鉴为代表的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研究从1995年开始,至今己有8年的历史,城市也逐步扩展为20多个城市,推出专门的分析软件,从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到建立自己独有的分析系统,继而在消费者研究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些对于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都相当重要,在国内广告学教育科研也都是首屈一指的。

 

虽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从事广告学教育的教师都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各大专院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争取在广告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成果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成为所在省市广告界的一面旗帜。

 

三、广告学课程多元化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广告学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广告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也相当地广泛。我们知道,支撑广告学有三大支柱,经济管理体系、文化学体系、社会(传播)学体系,这三个学科都己是相当成熟的学科,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广告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其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就有《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而在文化学这一支,则包括文学、艺术、美学的相关课程;在社会(传播)学这一支,更是涵盖《社会学》、《大众传播学》、《媒介学》、《公关理论》等。如此丰富的学科体系和知识却可能让大部分教师身兼数职,一个人的研究领域毕竟有限,试想一个研究经济管理的教师怎么可能同时精通文学或者传播学呢?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赶鸭子上架的事情常有发生,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学生,连教师也心力交瘁,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自我素质。广告人是最善于学习的,也是最早信奉“终身学习”的一类人。所以广告学教师必然要努力提高自己在各学科上的造诣,努力成为全才通才。另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也必须正视该学科师资队伍的特殊性,既要重视给任课教师提供更多高水平的进修机会,及时补充教师力量,又要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资源互换,优势互补,这些才是治根治本的方法。比如我校商务策划学院就与四川美术学院达成一致,双方派出各自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对方学校任课,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最佳的教学师资。

 

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考核问题

 

尽管我们都知道,广告人是建筑师而不是泥瓦匠,泥瓦匠仅仅知道按照图纸行事,建筑师却更多考虑建筑的思想。但是建筑师、泥瓦匠都还有比较清楚的考评方式,而当前广告教育的评价、考核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考察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试卷考试,侧重对学生的广告理论知识的考察,忽视对学生广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一个多维度、实践性强的学科来说,这样做显然是不行的。许多课程如文案,创意,策划,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单纯的试卷考试来量化未免过于简单,也压抑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学生为应付考试,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就会硬啃书本忽视对课外知识的广泛涉猎和实际创作,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害处显而易见,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

 

广告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并重的,尽管现在学生实践的机会明显増多,但考评方式却没有根本改变,如果不能在学生的综合考核中体现出实践环节的内容,那就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对广告学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对学生学习的考评应该大胆改革,可尝试采用一些灵活、特别的方式,如以广告的专题研究论文或者广告作品本身代替闭卷考试,学生的广告作品被广告公司采用或其广告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以及在报纸、杂志或者互联网发表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作品均可计算不同的学分,以此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补充,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8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本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schoollife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为“Developstudents’Englishspeakingskills.”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在实际上看来难以操作,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这一教学目标却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课时中,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更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课堂上以自由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由表达进入高中后的学校生活与初中时期的学校生活的区别。其次,教师还设计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设定,讨论中国高中生的生活与文中提到的英国高中生的生活的区别,并且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讨论:Whatisyourdreamschoollifelike?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表达了自我的意愿,而且还充分地练习了口语,在不知不觉中放开了自己的思维,开始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促进了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展现差异特性,认可学生个性特征

过程教育哲学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差异特性。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英语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展现自我的特长,将其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如在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定语从句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定语从句在学习中的使用率。但是在分小组的时候,教师还糅合进了A、B、C组的概念,A组为英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B组为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C组为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分小组的时候,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并结合其学习英语的能力分组。如,有一个英语成绩极佳的学生,但是她学习方式不灵活,也不能很好地将英语运用到日常对话中,所以将其分在B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以定语从句为中心的论点,让学生围绕这一论点用定语从句的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分析这一定语从句的主体:Attitudestowardsdaydreamingarechanginginmuchthesamewaythat(inwhich)attitudestowardsnightdreaminghavechanged.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配给不同小组不同的任务,任务难度逐级提升,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结束的时候,每组都完成了任务,他们也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体现民主平等,挖掘学生创新精神

过程教育哲学还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就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有敢于挑战的心,能够挑战权威,拥有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不要造成教师是中心与权威,学生需附属与服从的现象。如在上述的定语从句的学习中,教师在A组的任务中创设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输出为主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把it的用法应用到实际交际中。比如,教师先展示一个句子:Whenwasitthathechangedhismindtotakepartintheactivity?然后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析这个句子,这个学生分析完以后,再举出同类型的句子或者是关于it的其他用法的句子,指名下一学生回答,循环往复,学生对于it的用法会越来越熟悉。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还巩固了旧有知识。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由、轻松的问答形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