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5:23: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事项模式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均在不断的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对经营活动进行调整,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风险之中,许多风险比如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质量风险等,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一种风险,其发生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资不抵债、资金断流、投资损失、汇兑损失等严重状况,这种风险叫做财务风险。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财务活动,需要采取运用各种科学理论工具、技术手段去辨别、分析企业当前经营事项存在的财务风险,要确定财务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处置风险的次序、办法和资源投入,进而研究预防该类财务风险的模式及优化提升方案。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筹资活动风险管理在筹资活动风险管理中,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存在筹资渠道不畅、无法还本付息、财务成本过高等风险。2.投资活动风险管理在投资活动风险管理中,企业将资金投放到项目中,存在投资损失、回报率低于预期、实际投资超预算等风险。3.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除上述风险外,企业经营活动也会造成财务风险,包括各项资产的管理风险、应收款项损失风险、存货跌价风险、税收管理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财务报告风险等。
(三)制造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1.是企业价值链实现的重要保障制造企业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的整个经营环节,最终实现价值链的闭合。这一过程企业始终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市场业绩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人工成本剧增等因素已成为当今制造企业不得不每天面临的难题,这些难题如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其引发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沉重负担。企业在产品研发立项、市场营销计划确立、新材料应用等诸多决策中,需要通过对价值链活动中财务事项问题挖掘,对决策事项进行全面的盈利风险分析,提出财务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将会对企业价值链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2.现金流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短期内可以没有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现金”、“现金为王”,这些警语讲得就是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的现金流就像是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淌一样,从原料采购、人工成本、营销费用,到借贷投资等各环节,任何一处出现现金流断裂就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其他的财务活动完全无法运行。因此,企业应全面分析其各财务活动中的现金流状况,对相应的环节发生现金流问题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自身偿债指标的控制标准,并建立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资金账户、往来控制等现金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而避免现金流风险管理失控。3.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当前一些企业对重要资产疏于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基建项目中途下马等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屡屡发生。一方面是管理者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漠;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对资产有效管理的方法,造成资产管理力度旱涝不均。强化资产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企业全资产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资产的财务风险事项分级管理及风险评估工具,避免人为主观经验性判断失误,从而实现资产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辨识方面不够系统和精细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很多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么是根据经验判断而选择一些自身熟悉或者曾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作为监控对象;要么是一次性下大力气梳理财务风险后束之高阁,多年不进行财务风险事项的更新。缺乏对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梳理、辨识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在财务风险的衡量尺度方面缺乏工具对于实际已经出现风险隐患的财务管理环节无法进行有效测量,只能进行主观判断,但这种主观判断又无法进行量化和定性,无法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财务风险处理的科学方案,因此造成大量的潜在或者即将爆发的财务风险,均没有实施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缺乏一套对存在的财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
(三)在财务风险的对比评价方面欠缺适合的参考指标企业所在行业、本身规模等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很多企业缺乏对于竞争对手或者与自身相似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的了解,更不了解标杆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对于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非常重要的财务风险指标,缺乏进行对比分析的参考数据,无法对自身财务风险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地对比评价。
(四)缺少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化工具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更多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当财务风险显性的暴露出来,甚至造成了财物损失,企业才可能发现并去研究处理。这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救火队,不停地在到处灭火。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能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同步监控。
(五)财务风险损失处置机制不健全不少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出现同样的财务风险损失连续出现。虽然企业也加大了处罚力度,但收效不明显,同样的经验教训换个资产换个责任人,损失仍然无法避免。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风险损失处置流程,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的培训学习没有形成全员意识,甚至出现造成损失只处罚低层级员工,责任追究效应向上递减的错误趋势。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财务风险分级事项管理模式全面分析并建立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级事项,从一级事项最多到四级事项,每一级事项要遵循“完全穷尽、项目独立”的分类原则。事项比如经营活动风险管理、会计核算、报表管理、年度决算报告、季度财务报表、月度纳税报告等,然后就末级事项逐个分析其关键风险点(风险隐患所在),比如年度决算报告的关键风险点是因违反会计准则及制度造成审计未出具无保留意见等。对应的制度流程是财务合规性内部审计制度及财务内审部门,改进建议年度决算报告后企业开展内部财务合规性评价,尽可能杜绝重大会计合规性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热力图工具的应用使用风险矩阵工具,按照发生可能性及造成损失的大小两个维度,对按照财务风险事项管理模式辨识出来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强度评估,将发生的可能性划定为低、中、高;将损失大小划定为小、中、大;这样横纵坐标将(低,低)(低,中)定位为风险绿区;横纵坐标将(中,中)(高,小)定位为风险黄区;横纵坐标将(高,大)(中,大)定位为风险红区。对于风险绿区不做风险处置;对于风险黄区密切关注、制定风险预案;对于风险红区应立刻制定方案并责令责任部门限期解决。
(三)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建设结合企业行业特点、自身经营特征,对标行业平均水平,依据财务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三方面建立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比如企业所在的食品行业,食品的包装材料周转天数的行业平均水平为7天,而如果一个食品企业包装材料周转天数达到了20天,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那该企业在运营指标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通过建立指标对比来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还要结合财务风险热力图工具进行发生可能性、损失大小进行风险强度评估。
(四)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化工具应用风险事项辨识、风险发生强度评估、风险指标对比构成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规范,但因为财务风险事项与财务活动是相生相伴的,这就决定了如果无法实时监测财务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那么财务风险管理是无法发挥其监控作用的。而要实现实时监控财务活动,需要将财务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信息化建模。将财务活动的关键信息从ERP、WMS、SRM等经营活动信息系统中抓取,之后与财务风险管理模块初始化的指标、等级、事项分类进行对接及比对,从而实现财务风险数据的产生。对于财务风险数据要设置预警控制,设置预警周期控制,发生趋势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应用,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判,避免发生财物损失。从实际应用看,预警控制使用好的企业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损失。
(五)建立财务风险损失问责机制建立以“定标准、找差距、抓落实、严问责”为导向的财务风险损失问责机制,将责任人的权责进一步明确,将标准和要求量化参考,将奖惩措施摆在台面上,将促使各责任人全面、认真、合法地履行职责,主动作为,积极化解财务风险。通过建章立制,将财务风险损失的请示报告、应急处置、调查问责、奖励惩罚的管理事项进行制度化,并对制度进行全员的宣贯,对发生的财务风险损失进行严肃的制度应用,问责对象要明确到管理者及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性责任的处罚力度,真正让管理向财务风险管理倾斜。
关键词:新形势;煤炭地质;勘查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16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80
煤炭地质行业具有极大的风险性,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该行业又增加了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研究在新形势下,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并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地质勘查项目的顺利进行。
1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由于煤炭地质勘查自身的特点,其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整体可以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设计技术方面的风险、施工手段的风险和工艺方面的风险等。非技术风险包含的方面较广,例如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施工设备潜在的风险等。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在进行时将会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风险,相关单位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在煤炭地质勘查项目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研究人员要正确地识别项目风险的类型,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相关的研究、评价,选择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已发生的风险可以将其损失控制到最低的程度。
2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主要风险的分类及其特点
2.1 政治经济风险
目前,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央和地方均加大了找矿的力度,同时社会的投资力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对于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并没有取得完全的一致,地方上的政府官员有着不同的政绩观,这势必会导致赋煤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会有一定的差异,在煤炭勘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则表现为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整装勘查跨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对地质项目实施的支持态度明显的有所不同,执行的税收、金融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不一样。对于地质勘查项目,其特点之一即是施工地域较为分散,前面所述的不一致将会带来很多政治经济的
风险。
2.2 经营和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对资源勘探和开发政策进行的重大的改革,我国各类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均可以作为投资方投资于煤炭地质勘查行业,对于投资的主体和业主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些势必会提高项目实施的资金供需风险、合同违约和守约风险等。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在地域上的特点是具有分散性,在时间上的特点是具有阶段性,这些项目特点均使得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淠延行У囟匀恕⒉啤⑽锏确矫行灵活的调控,同时伴随着物价因素和劳动力供给因素的影响,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很大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2.3 技术性风险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和隐蔽性。在进行地质勘查项目时,整体可以明确地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准确地分析其风险性。另外,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地质的变化在不断的探查中应力求精准。所以,勘察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对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十分重要。设计技术存在缺陷、施工工艺存在漏洞、施工经验不充足等都会对地质勘查带来极大的风险。
2.4 自然和人文风险
在进行煤炭地质勘查时,周围的环境往往是偏僻落后、人迹罕见的地区,而且基础设施也较为落后,加之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都会增加项目的难度和风险性。
3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结合地勘项目风险的内容及特点,进行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3.1 提高风险意识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而言,自身需要具有风险意识,明确煤炭地质勘查的风险性和可能的后果;对于煤炭地勘单位而言,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功能,科学、合理地构建风险管理的计划。
3.2 建立风险识别系统
3.2.1 分解煤炭地勘项目的风险,对已有的风险进行正确、有效的识别,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系统。例如:以时间或者阶段为根据,可以分解为项目获得探矿权阶段的风险、普查阶段的风险、详查阶段的风险和勘探阶段的风险;以目标关系为根据,可以分解为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等;以因素关系为根据,可以分解为材料设备风险、人员风险、合同风险、施工工艺风险和设备选型风险等。
如果一个信息可以作为潜在问题的识别,则可以用来进行风险识别。这样的信息包括已经备案项目中的经验记录和当前项目的有关文件,同时还有该行业专家的经验判断。
3.2.2 准确的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分析和制定相应措施的基础,在进行风险的识别之后,需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在分析项目的风险时,主要的内容是推测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且量化风险的出现概率及其产生的影响,确定该风险在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意义,并分析其处理费用和效益。
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和经验,总结了以下方面的应对经验: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变更勘查项目的具体方案,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消除其产生的条件,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的出现。在煤炭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的早期,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加强交流、寻求相关专家意见等渠道,避免风险的出现。虽然避免所有风险的发生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风险还是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的。
其次,可以将可能的风险结果及应对风险的权利转交给第三方,实现分析策略的转移。在这个方面最典型的方法是,煤炭地质勘察项目可以购买相关的保险或类似的方法,将风险的后果降到最低,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产生的影响。
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其中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是对风险进行缓解,根据经验或者专家建议等手段降低风险事件的概率或者将风险事件的后果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当然在初期尽可能降低项目风险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总而言之,在进行项目的实施时,风险管理是必备的环节,而且这一环节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对于项目风险,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定性,随着周围的环境或者条件的改变,项目的风险也随之变化,对于煤炭地质勘查项目,这方面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煤炭地质勘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积极积累风险管理经验,以便于在之后的项目进行中可以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和管理风险,为煤炭地质勘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煤炭地质勘查项目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头项目,在新时期我国提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煤炭地质行业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且其风险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和外界条件不断变化,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尤为重要,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保证煤炭地质勘查项目顺利开展和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 满冰兵.煤炭地质工程实施项目监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关键词: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风力发电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能源开发方式,对风能的利用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能源消耗结构转换的同时,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凸显出许多问题,包括部分风电企业的项目建设效果受到开发时间以及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项目建设难以取得良好的效益,部分风电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实际研发力度以及发电技术等都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发展,甚至部分风电企业在风力发电过程中受到风险因素的威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上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加强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1 现今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状况
鉴于社会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风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度逐渐增加。多项调查数据都表明,风能在我国能源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我国风电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不断滋生。在陆上风力发电项目上,存在着管理、技术、方法、风控等多方面不完善的弊端与漏洞。虽然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之首,但在并入电网和远距离输电的实际问题上,很多阻碍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在发展风能能源的阶段上仍处于初级的起步上升阶段,国内智能电网覆盖建设不是特别广泛,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展,限制了发电场地,相关的发电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突破。此外,我国陆上风力发电的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由于设备大型化程度不够、受地理环境影响风力限制较大、风电入网困难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致使折算发电能力距离理想状态下的发电能力存在很大差距。
2 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2.1 把握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
在陆上风电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风险控制的效果,应当积极把握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在遵循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风险控制,促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的总体水平的提升。就宏观层面来看,陆上风电项目管理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主要包含风力发现项目前期策划、前期准备以及相关设备采购、项目完成后的评估等多项内容,此种情况下所开展的风险控制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项目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来加强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建设及管理风险。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在依据风电项目相关理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科学化的预测,进而将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划分为风险的识别、实际评估、管理应对计划以及风险监督控制四个部分。具体来讲,就是在对风险项目内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具体化的风险研究分析,找寻风险问题发生的关键点,分析风险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在定性或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可能对风力发电项目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研究风电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计划,确保其与实际风险相匹配,且操作性明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风电项目的实施进行良好的监督和风险控制,定期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检查,切实维护风电项目的顺利开展,改善项目管理效果,真正实现科学化的风险控制。
2.2 加强具体风险分析
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需要以科学化的具体风险分析作为可靠的基础,来推进风险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陆上风力发电项目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在明确其基本程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有关风电项目的检查表,明确三级性风险因素,对风险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检查表与因素表的有机融合,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识别风险表。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风电机组发电机用电的负荷特性,并对风险列表进行细化和整理,进而切实提高风险控制的实际效用,促进风险典型事件汇总表的形成,并且能够为后续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通常情况下,风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的有效评估大多是建立在科学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在对失效后果模式分析法进行有效应用后,能够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促进风险控制的顺利高效开展。就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等级具有不稳定性,随着陆上风电项目的实施,其开展风险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风险程序来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风险类型来选取最适宜的风险控制计划。
2.3 风险控制的监督控制
对于陆上风电项目来说,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其主要监控指标是建立在“赢得值”(EVA)方法上。在这种方法中控制的主要指标包含了项目进程指数(SPI)以及项目费用指数(CPI)。其中如果SPI指数小于1则说明风电项目的进度在拖延,如果CPI指数小于1则说明风电项目的费用已经超过预计费用。这两项指标对于风险控制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无论是费用超支又或者是进度延期都要在加强进度、节俭费用的时候对新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重新识别分析,同时改变风险控制计划,对实际风险因素改变监控力度与监控范围,应用较为专业的项目管理性操作软件如p3等实际设定预警、度量性相关指标,这样系统就可以依据项目实时发展变化对变化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同时进行风险因素的重新评估,对实际项目中的报装接电风险在监督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无论项目怎样进展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要在变化之后进行接入系统方案的重新制定,制定之后也必须由项目主管部门领导进行审批。此外由供电相关人员对陆上风电项目进行实地现场性勘察,严密审核初步设计。通过这种对报装接电的监督控制来及时对其进行增装或者是新装等进而最大化避免风险发生,改变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力度进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的来看,风能是一种清洁型能源,具有可再生且环境效益好等优势,在社会运行中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在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及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研发力度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待强化,这就要求我国风电企业在风力发电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制定风险控制规范,并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总体效果,推进陆上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楼文伟.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2014,8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内多数的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造价控制,但却忽视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在实际进行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将面临的风险隐患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环节乃至工序中,而财务风险的成因、种类、规模也多种多样,倘若施工企业没能有效结合项目施工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控制,不仅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组织计划,同时也将大幅降低项目的经济效益,最终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下,本文就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防范、控制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一、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加上缺少全面、严格的监督、管控,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项目的承建权,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恶意、人为的压低标价,以至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建设、工程发包、物料采购时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一些项目的开发商,考虑到自身的资金储备、财务风险,不仅会提供“一口价合同”或是在合同中增设“物料采购一口价”等不平等条款,同时还会要求承建单位去垫付一些项目款项,以分摊整个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组织计划的影响,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极易造成建设周期的延长、施工物料的追加以及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的发生,进而大幅抬高项目的施工成本,为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带来困难,如若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项目的施工成本将远远超出预算,以至于企业自身利益、项目的经济效益受损。此外,一些项目的施工建设,开发商没能严格履行合同条款、按时拨付工程款项,在进行施工物料的价款结算与工程分包时,为避免长期的拖欠使供应商提出法律诉讼,施工企业只能自行垫付大量资金,为项目的财务管理、资金周转带来困难。
(三)项目竣工验收、决算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一)对于投标过程的风险控制
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应针对项目资金情况及建设单位资信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标书的编制,标价降价幅度要严格按要求合理计算并制定,进而确保项目财务状况,防止企业财务亏损,同时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把关,风险较大的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同时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应重点明确工程项目工程款支付、结算方式及违约赔偿等相关方法,并确定时间节点,确认发包方责任,针对违约、赔偿等问题,明确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赔偿方式及赔偿数额。细化合同各项通用、专用、特殊条款内容,以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实现共赢。当工程投标进行到确定分包单位时,为缓解项目资金压力,转移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会根据总包合同规定的相应条件,要求各分包单位缴纳相应比例的工程保证金,并根据项目现状判断是否需要分包单位进行垫资。工程保证金、项目分包工程款、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方式为同步支付,实现转移项目风险的目的。
(二)对于项目施工的风险控制
1、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整体本着加快项目工期,提供项目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开展,鼓励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扩大项目利润。施工项目规模、性质、项目施工的难易程度、项目现场条件都是编制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按照合同工期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多个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保证最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应遵循施工方案中成本计算及控制的相关方法,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针对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等相关费用情况,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达到全面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2、严格控制人力、机械成本
施工成本中包含人工费用及机械费用的支出,本着整体控制施工成本的原则,人员配备方面应制定合理人员计划,避免产生窝工浪费的情况,同时出台奖惩制度,激励人员积极性,促进项目开展,区分用工性质,控制施工人员的比例,是降低人工费用的有效方法。机械使用及租赁方面,合理施工组织及机械的调配使用,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定期保养维护,保证设备完好,避免设备损坏产生的费用开支,降低机械设备费用支出,同时根据施工情况要求,合理配备机械设备,避免设备闲置,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根本上实行成本控制。
3、加强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对项目成本具有较大影响,施工材料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60%-70%,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应严格控制项目材料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领用,实行严格管理,应用理论计算施工材料的损耗,并进行整体结算,根据不同班组的使用及节约情况,制定奖惩制度,从根本上促进项目整体成本控制,通过施工及材料整体管理,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实行三级收料制度,按照规定的收料流程进行,收料员检查并记录材料进场数量,书面签字,转交材料保管员确认签收,最后施工人员清点确认,保证材料进场安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材料不足或过剩的情况,交由材料部门解决。整体实现管理严格,确认责任人,从根源上控制施工材料成本。同时材料采购计划应依据施工进度及定额合理制定,明确时间节点,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
4、严格控制管理费用
施工管理费用支出方面,涵盖了管理人员工资、差率费用及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为有效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应根据项目施工的发展要求,在不同施工阶段,制定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并按照费用支出计划执行,从根本上避免费用不合理支出。人员方面,合理用人制度,精简管理层,避免人员臃肿,并制定审批制度,按照项目要求,严格审批人员出差及招待费用,合理控制成本,实现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三)竣工阶段的风险控制
项目竣工阶段,为有效保证项目工程款按时、足额结算,应及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编制项目工程决算报告,并依据工程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部分、因业主原因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原因导致运费增加等问题,通过现场签证并追加合同价款,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与此同时,在工程保修期间,施工企业项目部应按照实际工程量及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进行合理预计,制定工程保修计划,进而确定项目保修费用,合理控制项目成本,项目保修过期间,工程维修工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有专人保管,也可以规定施工人员代管,进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升项目收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是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相应的风险监控及预警做为项目控制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施工过程中除加强必要的成本管控意外,应不断针对施工工期、进度、合同监督、质量监督报告、现场施工情况及突发事件进行监控,不断分析项目风险,收集项目信息,针对项目风险能够快速反映,并合理解决,伴随项目施工进度,将风险状况包括编入工程实施状况报告中,实时进行项目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娴嫔.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09
[2]裴清泉.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有效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3]彭少林.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07
1 研究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转型,实现经济的新常态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的探明量,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地质勘查施工区域以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勘查施工作业当前主要集中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还要面对来自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分级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其次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地质勘查项目的分级管理可以全面的了解地质勘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并且能够确定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等级,进而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弱点,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因为管理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勘查单位因为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地质勘查施工进度以及增加经济费用支出。
最后有利于指导地质勘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率。通过地勘项目综合安全评价分级管理可以实现对重点项目、重点施工环节的监管,并且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分析,及时帮助地勘单位降低或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地勘单位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分析。
2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以及危险因素
2.1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是指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施工程序,是指导施工流程的具体规范,它是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实施而得出了的施工管理规范。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包括:接受任务、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①接受任务。地质勘查单位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就是接受来自不同主体的勘查任务,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任务主要来源于:政府立项项目和市场招投标项目。政府立项主要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矿山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以及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等等。其具体流程是:地质勘查单位提出申请,申请经过政府部门审核之后,向地勘单位下达勘查施工任务书,地质勘查单位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实施;市场招投标项目,主要是对于从政府项目中获取比较困难的地质勘查单位需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投标的方式获得地质勘查项目,并与市场地质勘查的主体签订具体的施工合同。②施工准备。地勘单位在获得相应的地勘施工项目任务后,需要对地勘施工的主体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并且根据施工的特点、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要求编制地质勘查施工方案;其次要根据施工现实需要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施工人员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要征用相应的施工场地;最后要制定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③组织施工。在经过地质勘查施工方案的预定之后,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勘查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一是要保障各种地质勘查施工设备的到位、施工人员的进场,合理分配不同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二是要站在地勘工作的全局战略高度,合理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项目在预定的方案中进行;三是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地质勘查施工由于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因此地勘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避免因为后期物资的不到位而导致施工进度中断。④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指对地质勘查项目成果和施工质量的检验,竣工验收是对地质勘查项目的最终评价,也是地质勘查单位向地质勘查主体单位履行其义务的终结标准。
2.2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主要包括:一是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要求地质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区域踏勘,根据表面的地形等进行查勘,从而确定了解当地的构造特征等。二是地质测量。通过系统的踏勘之后,对本区域的地层结构特点等进行总结,进而编制相关的基础性资料。三是工程物探。工程物探就是借助先进的探测仪器,对地质体空间展布范围进行勘测,并且测定岩石体的物性参数。四是钻探工程。钻探工程主要是利用浅钻和机械回转钻对矿体走向、产状以及品位等进行检查验证。
2.3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因素辨识 由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过程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既有人的原因、也有物的原因,总体而言地质勘查危险因素的存在是由“人、物、环境以及管理”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地质勘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地质勘查中经常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现象之一。由于人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很难做到全面的控制人的行为,在具体的地质勘查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机械使用规定,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冒险进入旧矿井、丛林、高山等危险区域,忽视安全警告标志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地质勘查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及时导致安全性能下降,电气设备的安装存在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品的保存不当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等等。③不良环境条件。不良环境条件是影响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的最主要特点,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施工作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恶劣的天气以及照明、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限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当前面临的主要不良环境包括:作业区域地形复杂、山沟比较多、现场施工环境不理想、高海拔、缺氧环境作业等。④管理缺陷。管理缺陷主要是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漏洞,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健全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存在漏洞等。
3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对策
3.1 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①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护作业施工人员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的防护,地质勘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尤其是要避免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机械运行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机械外部安装防护罩。三是加强施工现场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在地质勘查施工中经常会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进行施工,因此要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安装防护栏,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坠崖或滑下事故的发生。②加强危险辨识评价。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在进行风险分级管理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尤其要对施工项目全面风险的管理进行评价,并且要结合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等进行对危险辨识的评价。对于不同的风险项目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价标准,对于风险度较高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定量评价。
3.2 安全教育对策 ①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地质勘查安全施工发生、提高地质勘查施工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在坚持原来的统一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要根据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比如对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则要重点开展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培训的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前一定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站在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角度,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三是培训的内容要侧重针对性。②保障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且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设定培训目标等作为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地质勘查单位要定期对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的效率。同时单位也要提高对安全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安全培训工作的支持。
3.3 成本控制对策 ①准确编制工程预算书,科学选择地质勘查施工业务。由于地质勘查施工的环节比较多,其不可预测的事项比较复杂,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承揽各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时,一定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该业务进行成本预算与风险评估,并且要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在决定是否承接该业务时一定要有地质勘查企业的相关决策者召开相关的论证会等,以便保证决策的科学性。②做好工程结算工作。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支出因素导致施工的成本超出了预期的预算,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发生预算支出增减时一定要及时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并且形成文字并现场签证,以便在项目完工后与委托方进行工程结算提供文字依据。在工程完工后,地质勘查施工的单位要及时的编制工程结算书并且报送委托方,以此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及时的与委托方进行最终的工程结算。
关键词 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62-02
1项目风险控制的定义
项目风险控制就是,作为项目经理,有必要有能力全面掌握从项目筹建到项目结束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数,施行事前控制,事中检查,事后总结的三部原则,使项目按照预期目标发展。
2项目风险的分类
即质量风险、进度风险、资金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四方面。
3项目风险的认识
3.1质量风险
3.1.1人员组成因素
工程质量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工程一出质量问题,一般人毫不犹豫就会想到监理怎么管的?为什么没有检查到?很多人认为只要现场的质检员、监理或甲方代表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就能管出优质工程。但在实际中,监理再苦再累,看到管到的也是局部,判定某分项工程是否合格是通过国家规范引用的概率论原理抽查,以一定比例以点带面做出判断。如:国标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5.1.5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每一检验批中应随机抽取10%的焊接接头。检查结果,当外观质量各小项不合格数均小于或等于抽检数的10%,则该批焊接接头外观质量评定为合格。
行内有句俗话:工程质量掌握在工人手里。施工队伍的选择对工程质量起到根本的作用。如果再细化,我们作为业主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落实施工单位作业人员队伍,不能只看单位资质或几个管理人员就判断优劣。但这点作为业主是很难控制的,因为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业主无法知道技术工人队伍组建情况,只有通过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掌握。
优秀的现场监理人员也是必须的。业主在与监理公司鉴定合同时,应该仔细查阅监理人员的资料,避免滥竽充数,保证监理队伍的人员质量。业主对现场监理人员有更换的权力。
3.1.2设计方案因素
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满足功能使用要求、限额设计,而且要因地制宜,材料常规,施工组织方便。如果施工工艺复杂或难掌握,定会造成较的质量误差。例如:云天化高中部还建工程中,原设计图有10m高,80mm厚的现浇遮阳板与结构层楼板连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很难保证,容易发生漏振、不密实的质量问题。经与设计商定后改为预制安装,施工方便,操作简单,质量好控制。作为业主,图纸审核不仅仅是审费用、审遗漏,还要检查图纸的可施工性。
前者是指施工质量,当面对设计质量、设计风格时,我们则是无能为力,由于各种关系,项目管理者往往没有权限修改。如:建筑外观格调与周围环境不搭配、建筑风格与使用功能不协调、外墙涂料抗污不能满足本地要求等等都属于设计质量问题。
3.1.3其他因素
上述两点的质量风险,我们公司控制力度也较差,需要更好的体制完善。相对的,与施工直接相关的,如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机具等的正确选择,各种检验检查制度都比较完善,实施都很方便。这类因数对工程质量起到直接作用,也被各层领导关注,所以运做较好。
3.2进度风险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建设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产生的根源看,来源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协作单位、自然条件等等。常见风险因素如下:
1)业主风险因素。即业主使用要求改变而进行设计变更;提供的施工场地条件不能满足工程正常需要;不能及时向施工单位或供应商付款等。公司的基础建设项目中也常遇到这类问题,建设过程中或工程建设完工后业主才发现某项使用功能没有考虑到,提出增加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又要重新组织材料、人员进场,往往使得工程迟迟不能完工。施工单位最怕就是施工过程中增加内容,那样会打乱他们的工程计划和施工节奏,造成其他部位窝工,甚至影响到工程结算,增加施工企业内部资金压力;
2)勘察设计风险因素。即勘察资料不准确,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设计内容不完善,有缺陷或错误;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现重大差错等;
3)施工技术风险因素。即施工工艺错误;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不可靠技术的应用等;
4)自然环境风险因素。即复杂的工程地质;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地下埋葬文物的保护处理;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抵抗力等。例如正在施工的某工程,由于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前期也没做地质勘察,对岩石层、粘土层、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不明。施工单位进场后,土方开挖施工时,才发现岩石层很浅,几乎都需要爆破施工。使得无法实现原计划工期,而且工程费用巨增。这是典型对自然环境风险因素考虑不周;
5)社会环境风险因素。即外单位临近工程干扰;节假日交通、市容整顿的限制;临时停水、停电、断路;甚至法律及制度变化,骚乱、罢工、企业倒闭等。例如云天化高中部还建三期室外运动场工程,不仅受到雨季影响,而且因为水富县30周年县庆文艺演出选择在运动场布置,为大力支持水富县政府布置会场,拆除了大量施工临时设施,等县庆结束后再恢复施工。又如麻子沟灰渣场改造工程,县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解决农民征地赔偿问题,当地农民多次集体示威,阻挡施工单位车辆进入现场,希望政府出面解决土地问题。业主在工程建设筹备初期就要对社会风险因素做出分析,特别是对政治性工程,要了解改工程启动原因,分析利弊方可能会带来什么困难,要有解决问题的预案。另外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把施工单位的当地协调能力作为重要考察点;
6)组织管理风险因素。即各种申请审批手续的延误;合同签定遗漏条款;计划安排不周密,组织协调不力,导致停工待料、相关作业脱节;领导指挥失当,使参加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各专业、各施工过程之间交接、配合上发生矛盾等;
7)材料、设备风险因素。即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供应环节的差错,品种、规格、质量、数目、时间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施工设备不配套,选型不当,安装失误等。公司正在筹建的煤化工项目,在材料、设备选型方面做的很详细,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无论是作为业主还是施工单位,项目进度风险控制,必须进行WBS分解,认真分析,每项风险都必须做相应的预案,当风险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进度风险控制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投入后各方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验证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体现出企业发展势头。
3.3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控制不是简单的业主付款不及时,施工单位资金周转压力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业主,对资金风险控制应该站在项目建设全局且最高的角度控制。即从项目资金筹备——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施工企业内分包结算——包工头与农民工结算的全工程跟踪。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严禁施工单位把工程款用在与本工程无关的地方,建立相应的手段进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钱要到农民工手里要经过很长分层结算过程,如果某个中间环节延误,农民工拿不到钱会给建设方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作为业主应该把各环节的工作时间加以详细的期限和保证措施写入合同中。例如,**工程,项目竣工后几个月了,由于中间环节延误,农民工迟迟拿不到钱而引起公愤,在公司大修期间准备静坐公司大门,好在工程部、保卫部的及时调节没有发生。无论责任在哪一方,都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资金风险还有汇率浮动、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个可以通过财务技术处理,合同里应有处理预案。
3.4安全生产风险
安全重与泰山。现在工程建设项目都是安全一票否决制,工程质量再好,出了安全事故一样被否定成绩。作为业主,控制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一定要细话抓落实,不能一味只在会议上强调,具体应该抓如下几个方面:
1)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具体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检查现场安全员资格证书,大项目要求施工单位编写针对该工程的安全生产计划书。有的施工单位上报安全管理人员名单与实际不相符,安全员无资格证书等;
2)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根据公司化工性质,要对施工单位作业人员进行化工常识培训,公司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交底等;
3)施工机具安全。包括施工用水、用电、作业工具的使用安全。防触电、防设备伤人;
4)劳动保护用品。检查劳保用品的正确佩带,用品质量是否可靠等;
5)施工方案编制的安全性。从安全角度审核施工方案可实施性,不能因为工期进度、费用等理由拿安全去冒险;
6)现场安全围护。这个是要求有经验的安全员对施工现场临边做可靠围护,防高空坠落、防硬物碰伤、防垮塌;
7)安全应急预案。有必要预防,万一出了安全事故,能马上启动简洁有效的方案来处理问题。
4结论
根据以上总结,我认为,目前公司在项目建设风险控制中,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比较好,各级领导也很重视,各种培训、教育制度比较完善;但在质量风险控制的人员因素和资金风险控制中的建设款流向监督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需要各级领导和项目管理者共同完善。
总之,风险控制重点是事前控制,编制预防措施,再按计划对风险因素进行分解,逐一抓落实。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I,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风险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35-02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如软件、半导体、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等开始与同行竞争对手结成技术联盟(简称竞争性技术联盟),整合各自不同的技术、知识和资源优势,进行跨组织边界的水平式合作创新。这种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一方面带来了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参与企业的知识储备、技术路线、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等的差异,竞争企业间知识共享活动成为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系统工程。在系统文献检索基础上,风险管理专家杨海曾提出风险控制问题可沿着“事前防范-事中治理-事后应急”的系统风险管理流程视角进行研究,使风险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基于此,本文在系统分析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影响因素基础上,从风险管理流程视角探寻知识共享风险控制策略,并综合形成知识共享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框架,以期为竞争企业参与技术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综述
(一)竞争性技术联盟的内涵
许多学者认为竞争对手是知识、能力、关键性互补资源的重要来源,与之合作将有利于获取资源倍增效应、激发知识的潜在价值并拓宽市场机会(Jorde & Teece,19891。学术界基于“竞合”视角对技术联盟的研究,其代表性观点有: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本文将竞争性技术联盟定义为:同属于一个行业的几家企业为实现某一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利用知识外溢和学习机制结成资源共享、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致力于R&D领域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多见于高新技术企业。
(二)知识共享风险的内涵
风险是不确定性给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知识共享风险则是知识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被不恰当的共享给主体带来的损失。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学者们对知识共享风险内涵的探讨,其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普适性和情境性两类。
普适性视角:Smimoni和Loebbecke(20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模糊性是影响知识有效分享的重要因素,知识模糊性程度越深,越能导致合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在联盟合作中实际知识共享范围和程度与合约规定的发生偏离,存在机会主义动机的合作伙伴利用这种偏离过度吸收伙伴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私有利益。Hamel,Doz & Prahalad(1989)研究发现,企业间知识共享可以提高联盟组织整体绩效和单个成员附加价值,但单个成员知识被过度共享会使其核心能力丧失,导致竞争优势削弱。
情境性视角:汤建影(2008)研究研发联盟,发现企业间知识共享受到技术知识的模块化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联盟关系不稳定,引发绩效风险。李世清(2010认为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多是规模型竞争性联盟企业所特有的,具有较强的企业情境嵌入性,对这些资源进行共享和整合过程中,由于企业间在资源基础、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很可能会导致技术、管理不兼容问题,引发矛盾冲突、不信任等关系风险,进而导致联盟破裂,绩效受损。
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具有普适性和情境性的双重特点。综合两类研究,可将之归纳为绩效风险(Brandenburg & Nalebuff、汤建影、Zineldin);关系风险(smimoni、Claudia、李薇、李世清)和核心能力丧失风险(Hamel,Doz & Prahalad)。
二、竞争性技术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风险影响因素
(一)知识特性
知识的模糊性:联盟成员之间被转移的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蕴含于个人头脑或组织体系中,难以直接转移和共享。这就严重影响着知识在结盟企业之间的转移、对接、吸收和消化,进而出现处于“高位势”的企业知识吸收过快(很可能导致机会主义),相对弱势的企业核心能力丧失的现象,对合作的成败产生持续性影响。
知识的技术性:一般而言,与传统大规模定制产品相比,竞争企业参与技术联盟生产的产品内嵌的技术众多且系统集成对软件应用水平要求极高,其中的许多零部件和子系统由于用户需求单一,需要定向研发和生产。这可能发生两类情况,一是知识的可分割性一定程度上加快知识的传输;二是企业间技术知识的不兼容很可能导致合作失败,绩效受损。
(二)主体特性
竞合关系:竞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同时合作和竞争的交互过程,有高吸收能力和掌控类似资源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和应用在知识交流中被显性化的知识(Lou et al.,2007),这可能导致关键知识泄漏、不信任和机会主义行为(Kim and Parkhe,2000),为了预防这些风险,企业主体会采取措施保护自有知识。对知识保护程度越高,联盟内部的学习效果就越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共享障碍。
主体间学习能力不对等:联盟企业,尤其是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学习能力取决于已有的知识存量和努力程度。原有的知识积累是企业进一步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企业的学习努力程度则与学习能力成正比。当双方都具备彼此互补的知识资源和匹配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对等的学习能力时,知识共享才能够平等。如果联盟企业在学习能力上相差悬殊,则相对弱势一方面临能力丧失风险,知识共享难以顺利进行。
(三)情境嵌入性
由于联盟内企业属于强联结网络结构,竞争企业之间知识共享平台、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对联盟成功产生重大影响。每个竞争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路线,在合作过程中会形成融合“gap”,这些“gap”越大,知识的相融性就越差,合作效果也越差。同时Jiang(2010)研究发现成员多样性的提高会提升复杂性和引发冲突,从而增加协调和管理成本。竞争性技术联盟的多主体参与决定了管理上的难题将持续存在。
为了更直观的呈现上述,本文将之归纳总结如下:
三、竞争性技术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基于风险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策略
1.事前防范
(1)寻找匹配的合作伙伴。在选择联盟伙伴之前,竞争企业应该首先要尽量选择有相似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合作伙伴或已有合作基础的企业;其次考虑那些在行业内有良好信誉、彼此熟悉的企业,形成知己知彼、充分沟通的氛围。
(2)拟定详细的合约,从制度上保障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竞争企业在结盟初期就要认真谈判。首先,确定知识交换的边界,既要确保自己在联盟中能接触到所需要的知识,又要避免核心知识的过量外流;其次,进行合作风险评估;再次,在协议中加入相关保护条款,约束为了私利而阻碍知识共享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
2.事中治理
(1)持续学习。持续学习能提高竞争企业对知识的接收、解码、消化、吸收和应用,缩短技术差距,更容易地进行交流和创新,实现企业自有能力的螺旋式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间合作的不确定性。持续学习还有助于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减少知识模糊性的干扰。
(2)建立信誉机制。能够维系联盟合作关系的,除了各成员对外在知识的渴求外,最重要的是高度的相互信任。竞争性技术联盟竞合的复杂性,更要求竞争主体建立起一种高度信任、强强联合的网络化组织: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档案,增强合作满意度,这样即使合作中出现技术能力不对等,竞争企业也愿意帮助对方,从而自觉产生知识共享活动。
(3)不断完善知识共享平台。投入必要的人、财、物资源引进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和设计、管理软件,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规律化,实现设计、管理和支援的数字化协同,实现高动态性、高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数字化研发创新,提高共享效率和效果。
3.事后应急
(1)尝试针对竞争性技术联盟的定位和战略目标,建立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数据及分析模型,每半年一次诊断联盟知识共享是否存在过度或不足,诊断战略目标是否在既定轨道。
(2)危机管理思维。建立高层风险应对小组,应对市场政策变化和成员企业的人才变动;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应对未来技术投放在产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制裁违规行为并进行经济利益惩罚。同时,中断当前合作并降低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二)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框架的构建
本文在剖析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影响因素基础上,从系统风险管理流程视角探寻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知识共享风险控制策略。笔者将综合这些分析,从“风险要素一风险生成一风险控制”角度构建出基于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框架,以期为竞争企业在技术合作中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其中,风险要素涉及知识、主体和情境因素;风险生成包括绩效风险、关系风险和核心能力丧失风险。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关键词】 PPP;内涵;风险管理;建议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缩写,其中“Public”指政府方,“Private”指社会投资人,通常译为“公私合作/合营”,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外界熟知的国发43号文)出台后,被统一描述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PPP模式的内涵
PPP的定义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的一种基于合同之上的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但事实上,这只是其狭义的范畴。广义来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改进和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实现物有所值目标的行为,都可视为PPP行为,包括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和90年代的国企改革。
PPP模式继国发43号文出台后备受热捧,作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创新融资途径的新模式被各方寄予厚望。财政部在2014年10月23日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中明确:“通过PPP模式转化为企业债务的,不纳入政府债务”。这对于债务爆表、平台融资受限的地方政府来说,通过推动PPP突破债务瓶颈、保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现实的不二选择。
然而,不能简单将PPP等同为一种融资手段。从推广运用PPP的必要性上来说,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社会体制改革决定》两个核心为“依法治国”及“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PPP是实现上述两大核心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以PPP模式进行项目运作,能够从机制上保障政府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提高,达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从而实现物有所值,通过平滑财政支出,拓宽政府经济发展空间,最终实现绩效财政。因此,PPP的精髓和内涵在于以下四点:第一,依法平等合作,遵循规范、公正、公开的契约精神;第二,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第三,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第四,物有所值,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总而言之,PPP不只是一场婚礼,而是一段婚姻。
同时,通过分析其内涵,也可以发现PPP固有的局限性包括:首先,流程全、标准细、耗时长;其次,政府可通过过度承诺掩饰长期债务,增加财政风险;第三,如果在模式中设计不当、交易结构不合理、采购竞争不充分、监督不到位,则很难实现风险的真正有效分散转移,影响项目执行;最后,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PPP模式,在采用该模式之前,需要完成市场测试(即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力评估,谨防PPP滥用。
二、建立合理的PPP模式风险管理机制
PPP项目本质是政府向社会资本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其风险是多方面的,涉及法律政策调整、组织协调欠缺、融资不到位、运营收入不足、政府违约等多项风险。因此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保证项目顺利运营、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至关重要。
提升PPP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首要措施是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一个PPP项目涉及项目识别、准备、采购、运营、移交等五个环节19个节点,第三方专业机构可在其中发挥专业顾问(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或技术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设计交易结构等)、财务顾问(进行资产确认、会计处理、物有所值定量分析等)、采购顾问、融资顾问、法律顾问(合同起草谈判等)等五大作用,且鉴于其相对政府与社会资本两方的中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