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5:23: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加强 小学语文 教学工作 建议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可以教给学生正确把握、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汉语言,促进学生的个性、智力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课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语文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知识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这样就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影响,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同时要应付学校的其他工作,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缺乏足够关心和了解,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3.教学设施落后。在农村的小学,由于地方经济条件差、财力不足,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备教学设施,致使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教师想创新教学方法却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辅助,导致他们只能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失去很多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方法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也是教师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是仍然有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比较枯燥,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缺乏学习热情。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1.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对教师的感受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多鼓励和帮助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育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本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课本内容,应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师德修养,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制定适合小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技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
4.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思路和方法。小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研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针对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很快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回答问题、讲故事、读课文、做文字游戏等,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因为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有助于他们打开思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姬群.浅谈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1.教学目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一环,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进行,从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接受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态度等的养成,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不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片面狭隘,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情感的养成,使得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2.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依然没有明显转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语文教学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不断地向新课改的精神靠拢。
1.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实践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接收新课改的理念,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动者,不断以自身力量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前进。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目标时,广大一线教师要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充分关注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不能机械死板,在设计有关三维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情况综合考虑,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难重点突出,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评价的改革力度和步伐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紧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唤起中小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三、总结
作为教学活动的初始点和终结点,课时教学目标一般被分为两大类。一是即时达成的目标,这种目标涉及的方面包含能力和知识,常常在课程结束之后就表现出来。因此,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对教材掌握程度的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同时,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二、详尽的课前准备
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进行课前备课,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首先,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每一位教师一定要树立起健全的教学任务观念。做好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要扩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朝着这方面去发展。再者,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前预备在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比如:熟悉课文内容、生字练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避免因对课文的生僻而难以听懂教师的讲解。此外,课前备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三、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甚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与以后语文学习的效果存在巨大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定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够为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中、小年级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的培养需要从拼音、字母、词语、句子、听、读、说等方面人手,让他们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工具书,工具书的使用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语言、作业、交际等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加强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其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升阅读速率,扩充知识面。写作方面需要学会布局和构思,无论是纪实类的作文,还是想象类的文章,都需要做到思维清晰、语言流畅、条理分明。对于自我情感和想法的表达,尽量更多飞采 作文教学研究用自己所学过的表达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作为读书的一把开门器,提问是对问题思考的起始,同时也体现出学者的钻研精神。“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这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指出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发问。学习不好的学生通常是没有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专心的学习态度,就算是提出了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对待问题好像懂了,又好像是不懂。当然,发问总是有好处的,它需要特定的方式,也需要得到培养,善于提问并不是乱问。好问先要学会提问自己,给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千万不可盲目跟风,对待别人做出的答案,需要加以鉴别和分析,将自己的思维想法与别人的答案相比较,看看存在哪些差异。这样将可以取别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个学生只要学会了提问、思考,方可与他人建立合作与交流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到每个学生潜力发挥的影响。
五、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新“课标”的洗礼之后,将教学的阵地延伸到了课外阅读之上,语文课程的学习光凭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创新点在于阅读的扩展,将大、小课堂联系起来。对课本上的内容做到活用、活学,摆脱单篇文章的约束,将阅读面推广开来。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5分钟进行互动,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故事讲完之后,要对故事的情节做一总结,并谈谈自己的启发和感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引导学生多关心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多看报纸、多读书,让课堂随着时代的创新而生动起来。
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习得的,我们反对琐碎的分析、讲解和大量的机械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课程标准》)因此,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读中理解,读中体验也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冷静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有些课仍是以分析为主。过去是逐句或逐段只问不读,现在是边提问边朗读,边朗读边提问;所提问题仍然多着眼于文章内容本身,可供思考的价值不大。表面上书声琅琅,但因何而读,如何去读,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以外,朗读、默读、诵读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此外,表演、仿说与仿写也不失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朗读是带有表演性的一种读书方式,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做到通畅、流利地朗读,还是在理解课文阶段做到有感情、个性化地朗读?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指导重点和手段。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朗读指导要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情为主,切忌不顾学生感情,一味进行技巧性的指导。教学中常见有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读出对文章的理解,不顾朗读本身对语音语调的美感要求,武断地要求学生将某个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重读。例如,“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狐狸和乌鸦》)一句,有的教师为了强调狐狸的馋相,要求学生将“直”拉长声音重读,其实,朗读时的真正重音应该落在“馋”和“口水”上。看来,文章内容上的理解重点和朗读上的实际重音是不完全相符的,不能将成人对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朗读实践中,以免造成朗读中的走调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生感情的生发是基于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上的,那些为突出某个片段而仅抽取个别词语反复练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下雨啦》一课,在学生接触课文内容之前反复让学生朗读课题,并要求读出欢快的语气、惊喜的语气、焦急的语气,等等,这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还有的教师,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在对课文整体把握之前,就允许学生“自己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仅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谈看法、说感受,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以上在教学中都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注意的。
诵读与朗读相比,学生的读书心态更加自由自在,“美美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摇头晃脑”地读都是诵读的很好写照。教学中往往见到个别学生被指名当众有感情朗读的多,而留给全体学生自由自在诵读的时间少。默读也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静心思考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还要留给学生充分默读思考的时间。
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尤其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表演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说的是与课本上一模一样的词句,用的是感情并不到位的语气语调;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了……语文教学中,表演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内化和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定的准备时间,缺乏任何一点,都可能会使课堂上的表演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仿说与仿写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有效方式。在内化语言方面,仿说与仿写有时候写比说有更好的功效,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更加贴近他自己的语言实际;而书面语言往往是经过头脑深层次加工的,从文本中获得的语言积累更有可能进入学生的内部语言,通过与学生固有的语言储备的融合、交流,从而达到发展语感的作用。这也许是学生为什么总喜欢乐此不疲地在“小本本”中仿写或续写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二、教会学生记笔记
勤记笔记是语文学习方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条。记笔记的好处很多,首先,它能促使学生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其次,记下来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复习;再次,它能培养学生们的记录和书写能力,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要记什么,有时低头记笔记,又耽误了听课,漏掉了重要的内容。应该怎样记好课堂笔记呢?希望下面的方法对大家有帮助。
1.提纲挈领地记。记笔记一定要有选择地记、有计划地记、简练地记,不能面面俱到。越想全面具体,越漏洞百出。因为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能就一个问题深思熟虑。即使你真的做到了,也有可能遗漏了很多其它的知识。用自己明白的、概括化的语言将知识记录下来,课后再做整理,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能锻炼听课的能力。
>>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基”教育的方法 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思想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论语文的开放性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几点认识 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几点尝试 开放性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开放性习题的教学探究 浅谈历史教学的开放性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初探 英语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初探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开放性教学也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认真从思想去转变、从教学的资源、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时空上去思考和下功夫就一定能实现。【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教学思想“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主动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学习心理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是非常的必要,以下不成熟看法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开放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前提之一。
开放性教学的前提应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以适应《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我认为,开放性的教学思想着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积极创造适合教和学和谐互动的快乐情景,给学生开拓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2、树立“以人为本”的旗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和尊重差异,尤其要关注差生的生命价值,使之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在学法上,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创造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体联动,突出学生能力、气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建设,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时空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另一个前提。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内,使用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的课表上课,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建议”的要求。开放的教学时空要求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学生的座位可以由“行列式”变成“马蹄形”、“山”字形、“口”字形等以便进行小组学习,教室里可以出现一些“科学角”、“创造角”、“兴趣角”之类的特区,教学场所既可以是教室、微机室、图书室、活动室、校园,也可以是校外。总之,要根据课程而定,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老师讲课不能仅仅站在讲台上,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距离学生近了,老师对学生的情况就了如指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大大增强。教学的时间还可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设置长课、短课。师生授与受的时间比例不是一成不变,有的内容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归纳、自学,有的要求讲授的时间稍微多一些。其实,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时空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还可大胆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发展特长。 三、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资源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课程资源得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是保证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础;二是校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廊、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教学开放就要充分发挥校内现在资源的应用价值。要适当安排时间,开放图书室、微机室、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充分利用各种校外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要开放。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结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之间要发扬合作精神,改变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教师集体要协调一致,教师之间配合要密切,充分发挥“1+1>2”的整体组合效益。另外,学校内每一位教师要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向任何教师请教,不受年级、班级和学科限制。还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社会上的能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还可充分挖掘学生资源,鼓励学生成为“小先生”。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以官教官,以官教兵,以兵教兵”,教学效果更明。
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开放是落实开放性教学的重要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小学语文又长期处于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兴趣低迷的状态,所以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采取具有策略性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其中写作占有改革力度最大、分值最重的地位,它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整体成效,那么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首要的就是提高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高效课堂
写作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也是学生通过多种综合的感觉进行自我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对外界的体验,再将这种体验完整地表达的一个过程。又因为写作在小学语文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与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但是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这一部分技能的传授。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进展。那么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浅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1发掘生活细微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有效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适当地培养必要的语文技能。从当前小学生整体的水平来看,写作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验。所以,笔者认为就当前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加强对细微事物的观察以及自我体验的能力。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微之处,加深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并能利用文字做适当地记录,在之后能够利用文字语言将整个观察过程进行表达,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与思考的启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将写作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以“种子的萌发”为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文字进行记录,再抒发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感受,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敬畏都是学生可以想到的,也能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2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缺乏写作的热情,甚至对写作教学的课堂还有一点抵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热情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要注意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引导学生激发写作的兴趣。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喜欢给学生加太多的附加的任务,或者教师自身的语言措辞存在一些不当,在这样的教学里,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且注意语言措辞,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举一个简单例子,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写作比赛,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的教学中,一定奖惩制度的运用是教学的剂。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写作素材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写,缺乏语言表达的写作自然是难以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写,学生会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很难提起写作的兴趣,自然也很难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面对这种情形,教学效率会比较低,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那么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窘境,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并且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里,笔者推荐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做好教学内容的扩展。多媒体系统可以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具有集图、文、声为一体的放映功能能够有效多感官地刺激学生,并且引入多种的教学内容,生动直观,面对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学生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4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总所周知,灵感是促进写作的动力,而在传统的写作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占有主导,导致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比较紧张压抑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写作灵感很难被激发,自然很难写出好文章。那么针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有必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在轻松的环境下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能够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教师以“秋天的原野”引导学生写作,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思维会受到限制,始终会在写作手法上纠结,那么在内容方面就比较空洞,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语言,再加上多媒体系统的辅助,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副秋天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宽松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结语以上是笔者的浅薄见解,
总而言之,写作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是帮助小学语文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会是将来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作者:邹提文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开设口语交际课。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总体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现状调查与问题提出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卷调查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后,笔者总结出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置于较低地位,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学到的实际技能,简单来说,学生没有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这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是重大失误,口语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书本上的规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远,自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是有用的,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度不够
这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陈旧有密切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不断的讲授,学生难以有效接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参与度不够。
二、归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教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另外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不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口语交际上,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
2.教材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
从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来看,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脱节,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不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上不去。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
3.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运用到实际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采纳使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有帮助的,而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你能力。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好的理解其基本内涵,即使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师尝试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基本的技巧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及时的训练所学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单一,形式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也认为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活泼一些,更愿意去学习。因此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尊重小学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特点,例如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走向课外,在课外帮助学生以实际的生活场景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教师的独奏,学生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彰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口语需要不断的训练,纸上谈兵是难以收获实效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选择适当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到学生的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