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药医疗行业分析8篇

时间:2023-09-20 15:23: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医疗行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医疗行业分析

篇1

摘要:本文探讨“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医药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下的发展方向,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实行“医药分开”过程中还存在现实困境,在医药利益链、药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公立医药补偿等方面还需要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讨论了“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提出包括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强化医生处方约束机制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医药分开”;医疗体制改革;困境;路径

当前,在我国“以药养医”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一大顽疾,大处方、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医药分开”作为“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的重要举措。那么“医药分开”在我国实行存在怎样的困境与局限,其具体实践是怎样的,能否真正终结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究竟在哪,值得我们思考。

一、“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公立医药不断按照营利性模式运营,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医药,医生和药品生产商形成层层相连的利益链,加上政府对医疗行业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只有通过增加业务量来获利,“以药养医”也就应运而生了,探寻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医院、医生与药品生产商三方药品寻租

在如今中国,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的处方基本决定了我国药品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表明,医生处方量与医生经济利益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方量越大,医院的药品收入越高,医院的效益越好;二是处方量越大,药品营销者返给开方者的好处越多,医生的直接经济收入越高。①在医药购销的既定的利益环节下,药品价格增加是比如,患者承担的医药费用沉重。

(二)新药审批仍存漏洞

在医药行业常常出现以下现象:药品降价—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药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批准后再上市—药品降价却变成了涨价。

许多被实行限价的药品,纷纷改名,变相涨价,出现药品价格越降,而百姓购药开支越高的现象。此外,对于药企来说,换剂量、包装也己经习以为常。使用原始名称的药品在市场上往往非常紧缺、甚至无货供应,而且这些正在消失的药品绝大部分为医保用药,不少物美价廉的药品已被昂贵五六倍甚至几十倍的药代替。②

(三)医疗行业服务缺乏竞争性,呈现垄断趋势

市场经济下,买卖双方地位平等。而在医疗这个特殊的行业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病患这一方处于被动听从地位。而整个医疗行业,公立医药仍占主导地位,垄断形式不容小觑, 医疗资源的不充分,使得患者不得不选择那些名家医院。虽然在市场化的运营中,但医疗服务这个特殊的行业以隐性垄断的形式合理的存在,如何破解依然值得深思。

二、“医药分开”在我国困境与局限

医疗体制改革之路仍很漫长,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不难得出“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仍有困境和局限。

(一)利益集团链连接,改革阻力大

总所周知,在当今医疗行业形成了几大利益集团——医院、医生、药品商、药剂师等等。当“药”这一链断掉时,各种矛盾就会被激化。如何既能衡量各方利益下,又能保护好患者的利益,是整个“医药分开”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医药分开”下我国医疗体制仍有漏洞

取消药品加成,只是解决医院加成赚钱的问题,但没有从机制上解决医生开方提成、拿回扣的问题。医生掌控着处方的主动权,如果药商仍与医生有利益勾结,医生仍能促进某种药的销售,即使不是在医院药房,医生仍可开出只有某家厂家或者某家药店的药。如果医院和药房的利益链条没有真正切断,医药分家就没有实际意义。

(三)药品安全难以保证安全

“医药分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在购买药时,药的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医院中的药房是受到药监局和卫生局两个部门共同监管的,而且监管力度大、要求严格,市场上的药店只受药监局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如医院,如何确保药房买到的药品在质量上与医院药房的药品质量相当,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

(四)公立医院补偿问题

一旦药品的收入被完全剥离,医院很可能会失去经济支柱而无法运行下去,同时在职人员薪酬待遇下降可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医疗服务态度和质量下降,此时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③“医药分开”后,医院这部分的损失怎样补偿仍是困境。

三、“医药分开”视角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路径思考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医药分开”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的举措,也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突破口。破解这一改革难点与重点,思考如下:

(一)创新看病支付方式

在我国,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在药店随处可见刷医保卡购物,套取医保基金,同时医疗行业过度医疗现象也比比皆是。要实现医药分开,取消医药补医,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是途径之一,把按项目付费转变成以打包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二)完善对公立医院和医生补偿

财政投入不足、收入主要依靠药品,是我国公立医药普遍面临的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就意味着医院将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公立医药和医生的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补偿力度,医生的劳动价值需要得到满足和体现,政府在补偿方面应该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医药分开”后的补偿不只是现有医疗体制之下的收入缺口的简单补偿,还应该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三)加强对医生处方权的约束

医疗服务供给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医生有机会多开药、开贵药,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生掌握着处方权,对医生处方进行监督和约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医疗保险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完善执业药师的职能定位并明确其法律地位,提高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提升执业药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执业药师的责任意识。④

(四)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在新药注册方面,政府强化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药品价格的虚高一方面是因为“以药养医”,一方面是因为新药注册审批泛滥,很多老药变新药重新上市所致。因此应该加强新药注册审批管理,要严格限定新药的注册审批范围,提高新药注册审批门槛。

在药店监督方面,药品的销售终端从医院药房转向社会药店,社会药店的药品质量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医院监督方面,大力监督医药改革力度和在改革过程中的漏洞,及时反馈,对于腐败行为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督绩效考核措施,从制度上加大对我国公立医药以及医疗行业的监督。(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邵蓉.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72.

[2]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3]马颖.韩国医药分业不容易.[J].中国药店.2002—3

[4]叶建伟.实行医药分开的必要性与现实困境.[J].卫生软科学.2011-10

[5]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8-20

注解

①邵蓉 医药分家不是万能的[J].中国药房,2004,(2):71- 72.

②李纬.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D].南开大学.2009—4.

篇2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通过研究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行业现状、深入访谈参与医药会展业的相关利益方,了解各方对医药会展的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针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发展内部存在问题及外部面临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医药会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44-02

会展业作为经济与文化的产物,越来越成为服务贸易领域中的一大亮点,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提升等作用。会展业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例如对交通、运输、旅游、商业、餐饮、住宿、广告等行业,其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属于会展经济中的一种专业会展,是医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医药产业发展和实现当地经济新增长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福建医药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旨在系统深入剖析福建医药会展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医药会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根据福建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择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经济特区厦门以及在国内民营医疗机构投资方较多的莆田,作为调查地,从中国会展网、e展网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福建分会、福州经贸委、莆田经贸委、收集医药会展的资料,了解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会展行业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收集,通过网络查阅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现状。

1.2.2 深入访谈法 通过对参与医药会展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各群体(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对医药会展的存在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1.2.3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系统或机构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2 结果

2.1 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福建主要医药会展如下所示

2.1.1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在福建医疗界是比较权威的展会,在福州举办,也是福建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全省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而且该展会自1995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通过22届的积累,展览会组委会建立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区以及下属的85个区、市、县的1400家医院、卫生院和8000家门诊部及诊所的资料数据库。2012年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和介绍方向往低成本和环保方向衍生为目标,并且邀请了台湾1000余家医院、卫生机构前来参加订购[1]。

2.1.2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厦门)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是商务部重点支持和评选出的“A级展览会”之一,在厦门举办,是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知名的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其中很多是排名百强的综合大型制药集团。展示范围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等。2012年47届参展商超过1000家,设置标准展位1500个,展出面积40000平方米,吸引了约七万余人次专业观众到会参观洽谈[2]。

2.1.3 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福建莆田东庄人在全国经营医院2000多家和各类门诊2万多家,目前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有80%以上为莆田东庄人所有,这些医疗机构正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其固定资产投资约6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20多亿元,年药品器械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顺势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8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展览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内设400多个标准展位,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参展商踊跃参展,展会规模逐年扩大、盛况空前,已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参展范围包括:处方药 、各类西药、片剂、新特药等,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非处方药(OTC),各种中药、中成药等,各类医疗器械、治疗仪器设备等[3]。

2.2 对部分参展商、承办方及会展行业协会人员访谈结果

福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认为,很少参加省内的相关行业展会,主要由总公司参加,因为摊位很贵啊,一平米就要好几千。福建省某生物技术医药有限公司认为参展也不是真期待能签成什么合同生意,就是想去学习,希望展销会获取新的信息。福州某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认为公司都有参加福州的医药会展,成效有但与期望的有差距,相比没有省外的,比如深圳的好。某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认为毕竟省内医药会展业起步晚,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管理方面还急需提高。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某负责人认为,我省关于医药展销会举办情况,目前还不受政府重视,与福建省其他会展如海西饮食交流、旅游会展相比,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

2.3 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SWOT分析

2.3.1 内部环境 优势:医药会展为我省相关部门医疗服务行业和行业间进行学习、交流、沟通与政策解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作为福建省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并且通过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提供最新产品和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展规模及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展会经验积累,我省现已拥有作为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拥有每年都有开展的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的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劣势:我省展馆服务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比起一线展会城市(如上海、深圳),我省会展行业起步晚,会展行业管理不健全,服务配套不够完善,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高素质的会展策划、设计与营销人才,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不利的影响,使会展的质量和效益表现不佳。

2.3.2 外部环境 机遇:我国正进入会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会展业与房地产业、旅游业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烟产业,被誉为“城市名片”,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福建省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推进海峡经贸交流发展,近年来,大批台湾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来闽参展参会十分踊跃,取得较大的成效。展馆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会展展馆建设相对完备。

挑战:国内各省的行业竞争:我国各省会展业竞争激烈,一线会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福建会展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国际性的医疗保健相关行业展会在国内举办的情况:2010年是62个场次,2011年是84个场次,2012年是84个场次,2013年是63个场次。其中,仅2011年,在福建省举办的有2个场次[4]。

3 讨论与建议

3.1 坚持医药会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福建会展市场,像投洽会、台交会、海交会等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展会多是由政府主导,对一些经市场培育已相对成熟的专业展会,应该有选择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制订医药会展业奖励扶持政策,制定会展奖励,鼓励办展、参展,通过对来本地省市举办医药会展业的展会公司以及参展商提供一定的奖金奖励,提供优惠的配套服务,赠送当地旅游劵、购物劵等。提高展会公司和参展商来本地办展参展的热情,促进本地医药会展业的积极发展。会展业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无烟产业”,对相关行业如住宿、交通、旅游、餐饮等有极大的促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5]。加强医药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闻出版(版权)局、工商局、广电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参展作品、产品的展前知识产权审核和展会现场投诉受理工作,会展项目的主承办单位要建立起会展业侵权投诉机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保护参展作品、产品和参展企业、机构的合法权益。

3.2 加大医药会展的宣传力度,打造会展品牌,推动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我省的展馆资源,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媒体宣传、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提高医药会展业认知度,从而扩大医药会展业的影响。针对我省从事医疗行业的目标群体,推出一批有产业支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医疗器械药品展会、论坛和投资洽谈会。如根据我省莆田地区社会资本在全国各地投资民营医疗机构的特点,打造莆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品牌,把莆田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中心,不断扩大会展平台效应。要通过医药会展平台,加快周边城市和台湾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莆田集聚,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和会展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6]。

3.3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展合作

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充分利用我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地位,先行先试。发展医药会展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用好“海峡”资源,利用台湾医疗资源和医药产业优势,吸收台湾办展先进经验,以创建海西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名城为目标,以产业优势、海峡西岸区位特点为依托,以会议、展览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闽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合作。

3.4培植会展主体,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会议展览机构来福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面向全国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塑造一支熟悉医药会展业务、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议政府应重视对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可在本地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科目,培养出一批善策划、知医药、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 2012年第23届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3月[EB/OL](2013-04-21)[2013-05-21]maigoo.com/news/303177.html.

[2] 第47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EB/OL].(2012-06-06)yuemei.com/20120606/8766.html.

[3] 2013第九届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EB/OL].(2012-11-06)[2013-05-21]qgyyzs.net/zhanhui/html/20121106160529.shtml.

[4] 医疗保健展位信息[EB/OL].(2013-03-01)[2013-05-21] eshow365.com/zhanhui/26-0-0-0/0/.

[5] 唐瑀晗.基于文化视角下会展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115-116.

篇3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篇4

在大部制改革和基本药品目录扩容的长期利好下,前段时间医药股有过一波整体上涨,使得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已经不低,部分一线白马股市盈率已超30倍。由于高估值的压力,板块整体上涨动力有所消减,今后的医药板块投资方向要更加注重精选个股。

改革红利利好医药股

“两会”结束后,大部制改革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就医药行业而言,政府整合卫生部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卫生部独立出来,自此“医”和“药”完全分开。

新任国务院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着重强调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报销、接续能够逐渐实现异地进行”。

瑞银证券分析,此次大部制改革,将避免由于医疗系统内部利益的掣肘而可能导致的药品安全监管不力,体现了政府着力提升药品安全的决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将加速淘汰质量安全不达标药品,从而促进行业兼并整合,提升医药行业集中度。重视研发、质量可靠的国产药企有望从中受益。

大部制改革后,公立医院继续归属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随着医疗城镇化和相关改革仍将继续推进,本年度最大看点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交银施罗德医药分析师盖婷婷认为,国家对于县级医院的投入带动了县级医院的用药增速显著快于一、二线城市医院,相应的在县级医院占有重要市场的中成药企业也会从中获益。往后看,政策上对于创新药的鼓励,招标中质量权重的上升,也一定会让真正做研发、关注产品质量的企业提升市场份额。

博时医药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医药行业属于消费概念,该行业的确定性增长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行业中一些较好的企业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李权胜说。

资金狂抱医药大腿

在“新国五条”的利空影响下,以及市场对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担忧,今年2、3月份,大盘震荡下探,市场进入回调态势,市场情绪已呈现较为悲观的状态。在大盘回调时,作为资金避险的医药板块,如今却成为对抗市场的进攻品种。

白酒板块表现不佳,避险资金开始从白酒流向医药,交银施罗德医药分析师盖婷婷分析,医药板块是今年以来的反弹主力军,由于白酒板块受政策影响严重,不少基金经理的目光已从白酒转向医药。结构性分化是未来医药股走势的主要特点,一些优秀公司突破千亿市值或将指日可待。

“当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比较集中,例如一些小基金用20%的仓位进行配置,不少大基金也达到10%的仓位。”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经理李权胜提到。

经过一轮上涨过后,就目前医药板块高估值的问题,华宝兴业医药生物基金经理范红兵分析,医药板块已基本完成估值切换,医药行业估值现在处于较高水平,但尚未出现明显泡沫,预计在快速上涨之后,由于估值的压制,行业会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短期看,整体性行情机会将减少,个股性机会将增加。但从长期的角度看,目前估值尚属合理,持有板块内趋势明确、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个股,预计仍将获得不错的收益。

医药股兼具成长和防御性特点,资金往往“抱团”操作,行业向上趋势明显,一季报预期比多数行业更为亮丽。板块的整体收益将远超大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一线白马股估值已超30倍。由于估值的压力,一季报后行业整体机会将减少,精选个股是今后的投资方向。

中药靠独家

基药目录的公布,将影响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安信证券邹敏认为,能够抓住基药市场机遇的药企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基本药物独家或类独家品种,价格能够维持稳定;二是产品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支持相关的营销推广工作;三是具有覆盖基层医疗市场的销售网络。综上所述,中药类独家品种入选基药目录后投资机会较大。

投资者最好关注具有独家产品优势的企业,特别是天士力、以岭药业、中新药业、康缘药业、众生药业等有占销售收入比重较大的独家品种进入基药的企业较为受益,如果企业能建立面向基层的自有销售队伍或商队伍,则增加了受益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基药制度的推进,对原先在基药目录中有优势品种的企业较为有利,如昆明制药、中恒集团。

生物靠研发

生物药发展快于医药行业整体,其中单抗药物又是生物药发展最快的领域。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内未来最具潜力的领域。

中投证券分析,国外生物药原研药占据市场大,抗体药物发展已经很迅速了,而生物仿制药法规刚刚开始制定,是一片蓝海,未来潜力较大。国内第二代生物仿制药审批严格,技术、审批壁垒更高,未来可以做到大规模产业化且成本低的企业不会很多,5~6家竞争的局面会显得较为良性。

由于生物制品行业进入壁垒高,行业增速则可能会有所提升。重点关注研发能力强、有进口替代预期并有望成为未来的生物药双龙头企业,如长春高新、双鹭药业、通化东宝和安科生物。

医疗器械门槛高

研发创新和行业整合构成了医疗器械行业的两个核心驱动因素,技术升级加速进口替代、并购扩张提升行业集中度和全球医疗费用控制带来出口契机,勾勒出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逻辑。

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一定技术壁垒,基本不受医改对行业的负面冲击影响。可关注在大病种和常用病种里拥有稳定市场地位的公司和部分高端医疗设备器械公司。

统计显示,医疗器械(申万二级行业)共有13只个股在连续3个报告期(2012年中期至2012年年度)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行业成分股比为72.22%,这13只个股分别是戴维医疗、冠昊生物、三诺生物、新华医疗、凯利泰、和佳股份、东富龙、阳普医疗、博晖创新、理邦仪器、尚荣医疗、鱼跃医疗和千山药机。

大健康保健扩容

我国保健品行业体量庞大,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具备药品形态、食品属性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将顺应保健品行业科学规范化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

东方证券江维娜认为,安利等洋品牌对市场的前期培育,为国内企业的市场打开空间。国内非直销领域的龙头汤臣倍健,市场份额超过10%。有相关人士指出,非直销的营销模式比较符合保健品行业科学化、规范化的趋势,汤臣倍健的品牌宣传和渠道扩张将发挥出协同效应。

大健康产业中,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也不甘示弱,云南白药牙膏2012年预计实现近16亿销售收入,为老字号中药进军大健康产业树立了典范,后续养元青洗发乳和面膜等产品也在市场培育中。此外,片仔癀深养系列牙膏产品也已经在全国商超渠道正式上市。

估值风险积聚

在之前的2013年《钱经》3月刊曾提到,医药行业个股众多,分化明显,医药基金在把握个股和波段操作中表现优异,不妨借助医药基金分享行业受益。而对于偏好股票投资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已经偏高,短期要特别重视医药板块的风险。

2013年的前两个月,医药板块表现都很好,涨幅已达23%,相对A股的估值溢价也达到了历史高位,溢价率为180%。除了估值的压力外,行业系统风险也不可小视,例如发改委调整药品价格和医保控费等政策性风险。

篇5

医药产品流通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生产、市场流通和消费。医药流通领域是连接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终端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医药批发零售单位、生产企业直营单位、大型医药批发公司、国有及个体批发公司、药店等。医药服务及药品流通是否顺畅主要受到市场供应、消费供求、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的影响,医药流通运行各个环节关系非常密切,直接关系到医药产品与市场服务价值的体现。笔者利用经济学对影响医药流通的几个变量进行分析,试图解释医药流通领域的几个相关因素,对医药流通运行的特点及规律进行解释。

1. 变量分析

医药流通领域的产值是否达到预期本文由收集整理标准,受到众多因素影响,需要对医药流通领域的价值总额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数学模型:y=f(e,l,i,n,t,m)。

其中: y——医药流通行业实现的总价值

e——医药流通的市场环境

l——医药流通的相关政策

i——医药流通的国际环境

n——医药流通领域的企业数目

t——医药流通领域的企业综合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

m——医药流通的营销策略

下面对医药流通几个变量进行分析:

1.1医药流通市场环境(e)

在市场条件相同的环境下,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环境主要是消费者群体的特殊性,例如患者的生病率、消费意愿、预期消费花费、药费预算约束、医药产品选择等。一般来讲,由于医药产品具有特殊性,医药流通市场环境因素比较稳定。

1.2医药流通相关的相关政策(l)

医药产品流通不同于生活用品,其流通具有特殊性,在市场中带有部分垄断的特色。它不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下进行市场调节。在我国,医药产品价格是由物价局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制定,同时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督管理,药品流通时会进行统一招标和采购,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1.3医药流通的国际环境(i)

在医药产品流通过程中,较高的出口会促进医药行业的利润增加,提高生产供应能力,同时受到医疗条件限制,我国会集中进口一些高端医药产品,这虽然不会对流通领域的整体利益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会抵消国内医药产品及服务的流通利润。

1.4医疗流通领域企业数目(n)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医疗流通领域企业数目,消费需求满足的程度就越高;当流通环节的价格不变时,流通所实现的产值总额提高能够带动医药生产供应的增加;但是一旦生产供应超过了某一范围,这种供应效应就会逐渐降低,当流通领域企业数目超过市场饱和界点的企业数目,有效需求就会全部实现,流通实现产值达到最大值,但是其带动生产的刺激作用会消失。

1.5医药流通领域的企业综合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t)

在流通领域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科技含量及管理水平越高,则医药产品流通效率就会增加,所消耗的成本也较低,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流通利润点增多,这样企业的流通愿望也就越高,流通愿望的增高会反作用于药品生产,拉动生产的增加;同时流通经营成本会逐渐降低,有效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当增加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的确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是从广大消费者角度来讲,会增加他们的费用支出,增加经济负担,同时还有可能使较多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医疗流通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

1.6医药流通的营销策略(m)

随着国家医疗制度、医保制度、医疗价格制度改革,使得医疗行为更加透明和规范,从整个医疗流通行业来看,整个行业是向着有利于营销管理效能发挥的方向发展,医疗市场也最终会变得成熟、规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医疗流通过程需要使用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使用是否得当关系着流通整个环节,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可以满足现有需求,同时还能满足潜在需求,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一旦需

求增加就会带动生产的增加,从而带动科技医药流通领域的产值的增加。

2. 医药流通的特点和规律解释

2.1卖方市场的流通

医药市场是一个需求弹性很小的市场,医院及医药企业作为卖方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价格制定的主动权,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只知道常规项目收费标准,而患者每次接受医疗服务时所指出的费用是所接受各类服务组合的价格,这类组合价格不仅只有在接受服务以后才能完全搞清楚,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同一种病到同一医院接受同一医生诊断治疗,也会产生不同的价格组合。

2.2消费主体的不完全理性和本文由收集整理流通信息的不对称性

医药药品的消费主体是患者,但是医疗药品选择及使用权在医疗机构及医生手中,由于医疗流通信息的不对称,并且患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和医疗信息,就很难做出理性选择。医疗机构作为患者的人,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忽视了患者的利益,从而出现道德危险,大大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医疗服务或者药品价格下降,医疗企业及医疗机构又会选择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和低质量的医药产品。我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目前还不完善,医院以药养医、大处方、大检查等医疗腐败的滋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2.3供给大于需求情况下的流通

由于医药产业的高收益,用于医药相关产业的投资迅速增加,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企业数目庞大。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服务需求的总体规模在逐步缩小,但是医疗服务的供给量却逐年上升。大量医疗服务部门和医药企业的服务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很低,为获取利润,在不缩减供给的情况下只能扩大需求,提高单位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尽可能多地使用先进设备和高价药品。增加病人每次接受医疗服务所使用和消耗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数量,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密集程度,导致医疗总费用的迅速增加。如个别医疗生产企业宣传的所谓工艺革新、剂型改革的新产品,并未经严格的科学论证;再如有些普通的伤风感冒患者入院诊治,动辄花费数百元。

2.4流通信号机制的不唯一性

医疗流通信号机制包括价格机制,同时还包括政府的调节机制。因为医药商业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医疗流通是否顺畅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因此医疗零售业几乎是商品零售业唯一未开放的领域。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分家、药品分类管理等政策的出台,使得医疗服务潜在需求得到了满足,给患者带来了实惠,但是药品流通环节花费的成本较高,约占售价的40%,因此医疗药品价格的下降,一方面可以促进医疗生产企业推出商业部门,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医疗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引入网络营销等全新理念,改变以往药品批发配送障碍,有效节约销售成本,改变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

篇6

1 “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总体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6 361.90亿元,总资产为6 916.55亿元,利润为581.28亿元,从业人员为137.34万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6%,总资产占全国的24%,利润占全国的25%,从业人员占全国的24%。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列全国医药产值总量省、市排名的第2、3和6名,在国内医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从各子产业权重比例分析。“长三角”地区错位发展格局初显

“长三角”地区的医药企业以药品制造为重点,以新品研发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天然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新型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为特色,成为国内重要的医药制造中心。其中,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化学原料药以浙江为中心,化学药以江苏为中心,初步形成了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江、浙、沪三地来看,上海的化学制剂占该地区行业销售收入总量的比重为3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远远落后于江苏化学制剂的45.63%。浙江则明显在化学原料药方面占有优势,原料药占浙江省医药行业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0%,远远超出上海和江苏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多。而上海的中药在“长三角”地区比重最大,医疗器械所占比重也远远超越江、断两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所以,从这两省一市的产业权重比例分析,上海宜进一步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江苏则应重点发展化学制剂;而浙江应进一步推进化学原料药的规模和水平。

3 从各子产业绝对规模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有一定趋同

江、浙、沪拥有全国领先的化学制剂产业。从2007年这两省一市医药经济运行数据分析,江苏和上海的化学制剂分列全国第1和第4位,化学制剂产值占行业产值比分别为45%和35%,是江苏和上海医药产业中产值比例最大的子产业。其中,上药集团和扬子江药业是中国化学制剂的代表性企业,恒瑞医药则代表着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方向。另外,即使是化学制剂相对较弱的浙江,其化学制剂产值仍然占该省医药工业产值的20%。

从“长三角”地区的化学原料药分析,浙江原料药生产全国第一,2007年产值规模近362亿元,江苏和上海两地的化学原料药产值总和才近202亿元。从化学原料药占医药产业产值比例分析,浙江的化学原料药产值占行业产值比为56%,江苏和上海分别为20%和11%。因此,无论从产值的绝对规模还是从产值占全省医药总产值比重分析,浙江的化学原料药生产都远远超越上海和江苏。但江苏作为化学制剂大省,近年来也在大力增加原料药的投入。例如,扬子江药业就在投入巨资拓展原料药产能。

江、浙、沪的中药产业规模偏小。从中药行业资产和收入看,全国主要集中在四川、山东、吉林、广东、江西和贵州等地区,销售利润则以吉林、山东、四川、河北和广东等地区较高。江、浙、沪这两省一市无论在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还是在相对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都较为接近,其中江苏的中药产值规模最大,为67亿元;浙江次之,为55亿元;上海为44亿元。江、浙、沪的中药行业占全行业产值比例分别为13%、8%和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多。

从“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制药产值规模分析,浙江规模最大,2007年产值近92亿元;上海规模最小,2007年产值29亿元;江苏居中,2007年产值规模为69亿元。从生物制药占医药行业产值比例分析,上海和江苏的生物制药占行业比重接近,分别为8.5%和8.3%:而浙江比重超出较多,达到14%。但上海和江苏的科研力量较为强大,上海的生物制药新药研发在全国领先。江、浙、沪近年来均加大了对生物制药的投资力度,该子产业增速较快。

从江、浙、沪三地的医疗器械产值规模分析,江苏的医疗器械整体规模最大,2007年产值达到157亿元,且还拥有三地唯一的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鱼跃设备”;浙江的规模最小,2007年产值规模为47亿元。而从医疗器械占各地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上海的医疗器械比重最大,2007年产值比例达到18%,拥有相对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实力强劲,而且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长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各子产业绝对规模比较看,江苏的化学制剂、浙江的原料药都是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势产业,而江苏的医疗器械、浙江的生物医药近两年都是全国排名第二,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我们看到,“长三角”地区这两省一市基本上都是产业链的全覆盖,产业发展重点最突出的是浙江的原料药,而其它产业在各省、市的分布都较为平均,这样的产业布局有可能使得投资效益下降。

4 “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投资效益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从企业数量看,上海和浙江较为接近,而江苏明显高出,超出近百家。从总产值看,浙江超出上海近百亿元,江苏超出浙江近160亿元。从单位企业产值规模看,“长三角”地区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企业规模最大,上海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浙江近20%。从工业增加值分析,上海和浙江的数据接近,江苏明显高出。另外,从单位企业增加值分析,“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其中浙江在“长三角”地区中最低,而江苏最高,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分析,浙江、江苏、上海的医药企业总资产从高到低分别相差50亿元左右,而流动资产三地较为接近,固定资产则浙江、江苏较为接近,上海距离浙江和江苏分别有30亿元和20亿元的差距。江苏和浙江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总资产)较为接近,而上海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高。江、浙、沪三地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固定资产/总资产)较为接近。从资产负债比例看,浙江和上海的资产负债比例接近,而江苏相差10个百分点。

从损益数据分析,江苏主营收入最高,超出浙江和上海200亿元,江苏利润总额也超出浙江和上海20亿元以上。从利润总额对主营收入比例分析,江苏盈利能力最强,为10%;浙江最低,为8%。

从人均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和人均利税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收入超出全国最高数据:江苏的人均收入最高,上海最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人均利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投入产出数据分析,江苏明显高出一筹。江苏在各项指标上都明显高于浙江和上海,从而带动“长三角”地区的整体数据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上海除单位资产产值比例略低于浙江外,其它各项数据略好于浙江,但上海和浙江的投入产出数据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篇7

当中国A股市场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从6124点一路跌到1665点时,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的态度也就格外明了。2009年一季度共有53家企业获得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总金额为3.20亿美元,与2008年四季度相比减少了79家,投资金额下降61%。风险投资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消费品等受危机影响较小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则被定义为“冷门”行业。

然而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如今投资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似乎迎来“最好的时代”。自2009年二季度起,医疗健康行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1.3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0%。vivo ventures以250万美元认购李氏大药厂6.79%股份、软银赛富投资南通联科药业2500万美元、鼎桥投资注资归真堂7650万元、达晨创投增资晨光生物4900万元、火箭资本5300万港元入股龙发制药……而在桂林三金药业、保龄宝、奇正藏药陆续IP0之后,国药控股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并因发行5.457亿股而成为2009年医药板块的“大事件”。

这一系列投资、上市,无疑昭示了资本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再度认可”。

但资本市场的逐利并不意味着医疗健康行业整体“解冻”。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司大都来自医药与医疗器械两个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领域如同两把锐利之剑将寒冰破开,展露着医疗健康行业的“春天”。

“寒冬”之后,尽管料峭依然,但寒冰之下的资本已经开始暗涌。融资、并购、IPO、PIPE,资本正在通过每一条路径进入医疗健康产业。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有着较为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只是由于对投资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运作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医疗健康投资在中国发展得一直很缓慢。“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和全球经济亮点。医疗健康产业更是因其抗周期性而成为亮点中的亮点。”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陈立实如是说。

未来十年高速发展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与一个国家的GDP成正比,即GDP越高,医疗健康产业的投入就越多,医药、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投入也会增加。”美国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业增加值也占到国家GDP的10%以上。然而在中国,该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也决定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至少10年之内仍然会高速发展。”施毅表示。

当新一轮医改方案面世后,资本就没有停止过对医疗健康市场的关注。“从目前中国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医改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医保。”陈立实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医改并没有直接有利于新药研发等的政策,但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与新药研发相关的领域中,这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而美国风险投资基金Vivo Ventures医学博士赵晋也有相同的看法:“尽管医改对于投资人、企业的具体支持仍然比较少,但是却能够给企业一定的指导方向,整个行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医疗健康产业在受到医改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整体市场出现了细分化,风险投资人对于这种情况也十分乐见。“市场的细分化才能成就巨大的公司。”施毅表示,“每一个细分领域中的机会都是我们要发掘的,不过从市场规模上来讲,仍然是医药大于器械,器械大于诊断。”

虽然前景被认可,但位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分散的小公司缺乏有生命力的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它们的存活都是通过商业手段维持,这样的企业妨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好的医药企业也不能够正常进入市场。”施毅表示。

第二是中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导致了国内医药企业只能够通过大量的仿制药寻找生存空间。第i则是跨国医药企业产品对国内产品形成竞争威胁。由于药品进口关税降低、价值跨国医药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加大,都迫使国内医药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

医药的壁垒与风险

医药与医疗器械处于整体行业市场规模中之首,因此也备受资本的青睐。

刚刚募集了一支总额30亿元、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建银医疗基金,就非常看好医药行业。建银国际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胡章宏博士表示,医药行业的竞争壁垒非常高,一般的竞争者很难进入。“首先是政策性的壁垒。中国对医药行业的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法规以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不论是医药生产企业还是医药经营企业都需要获得许可证方能运作。”胡章宏博士表示。

其次是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是高投入行业,其新产品开发具有资金投入高、项目研发及审批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药品生产使用的厂房设施需要专门设计,药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重要仪器设备需要依赖进口,费用昂贵;而且产品销售渠道复杂、环节多、资金周转偏慢。“因此,该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胡章宏博士表示,“再加上医药研发的技术壁垒。”

“不过,建银国际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竞争优势,也是我们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主要原因。”胡章宏博士说道。

医药研发能够拥有足够宽的“护城河”来阻断竞争者,还源自国内一些非常高质量的研究机构在做着不懈努力;随着一些海外学者、技术人员回到中国推动新药研发、政府投入很多研发资金大力支持,中国新药研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目前中国医药领域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因此仍然具有投资风险。“这个行业的风险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风险。”陈立实表示,新药研发的风险首先是技术风险,这一点在中国及外国都是一样。想要降低这个风险,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团队。“富达亚洲通常会寻找非常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研究,这些人在国外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经验,也在失败中学会了很多教训,他们将这些经验教训利用到研发中,是能够降低技术风险的。”陈立实认为。

对于投资了药明康德、诺凡麦等企业的富达亚洲来说,陈立实认为要关注两种医药企业

的风险:第一种是以研发为主的医药公司,它们的风险在于技术风险和产品注册的风险,如何避免技术风险,以及如何度过漫长的产品注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种是以药品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尽管它们有一些药品具有注册风险,但是这种企业的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由于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能否建立有效的销售团队、形成良好激励机制就是风险所在。

若要减少投资风险,企业团队永远都排在首位。“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团队是否有过研发的经验,其次是他们所从事的研发技术平台。我们不是看其某一种新药,而是要看通过其技术平台能不能衍生出多种新药产品,毕竟单种产品非常不容易规模化。”胡章宏博士认为。而富达亚洲在投资时,除了考虑团队及产品外,还会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资金支持。由于新药研发的周期很漫长,所以在投资这样的企业时,富达亚洲希望能够做一个多种资金与资源组成的投资组合,比如政府资金的支持、投资者的专业资源等,有了这样一种综合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新药研发公司才能够走得更远。

器械的潜力与隐忧

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加速扩张的趋势,已经引起资本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15%,相比较于2001年,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仅为药品产值的20%,到2008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3%左右。

“在中国,医疗器械目前还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发展的领域。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中,美国占40%以上,欧洲大约占30%,而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2%。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陈立实认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很大。

“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是资本关注医疗器械的首要原因。”陈立实表示,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看好医疗器械领域还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还都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中国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海归们创办的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向着产品的研发方面发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众多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还是非常少,因此在投资这样一家企业后,短期时间内很难出现同质化或者过多的竞争者。”其次,陈立实表示,“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医疗器械是在生产制造中占比例比较大的行业,因此中国很多企业有潜力走进国际市场,比如迈瑞、威高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研发在国内占领市场份额。”

尽管聚焦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本逐渐增多,但是这个行业的风险仍然存在。美国Vivo风险投资基金医学赵晋表示,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三点:“第一,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周期太长,从最初模型的建立到调试成功再到批准,最后上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科学家投人很多精力,包括很多的资本投入。”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如果从零开始投资,可能投资周期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

篇8

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且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周期性行业纷纷进入衰退,而非周期行业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医药行业作为非周期行业中的翘楚,自然是新的一年沪深A股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行业板块。

不仅如此,我国前不久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正成为启动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当前我国医疗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医改方案在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后,正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业内人士普遍预期,未来几年,政府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将使得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进而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基于宏观面的积极因素,申银万国投资报告认为,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可期,2009年上半年,医药板块个股相对收益仍会相当明显。

医药行业经过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增速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具备较高的景气度。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2008年9月份增长14.6%,较8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医药行业2008年前三季度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仍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国信证券认为,虽然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2008年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

另外,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A股医药板块市盈率为17倍,相对市场溢价45%。但对比全球市场医药股估值水平,并考虑未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拉动投资和需求,以及我国医改拉动需求等因素,2009年医药行业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依然能够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因此,当前A股医药股17倍市盈率仍相对合理。

推荐期刊